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38100
大小:23.4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4-09-04
《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育.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育根据目前的历史教学来看,对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情况并不乐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往往只重视对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做题应用时,由于缺乏对同一时空历史事件建立起相应联系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时缺乏系统性的辨证思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满足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育的意义 根据新课改的教育要求,初中历史的教材内容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进行编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以点到线、由线到面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能够建立起时间脉络和空间概括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感受历史发展的有序性和必然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历史,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学习的宏观意识。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也强调了时空观念培养的重要性。从狭义上看,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发展规律和过程的总结,时间和空间作为历史的基本属性,对历史的发展和记录也是有着相应的时序和空间性的,所以,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时必须掌握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时空观念的帮助下学习历史基本内容,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同一个事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学生在对历史时间进行记忆时,往往会因为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产生记忆模糊,导致学生在应用时出现理解偏差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的特点,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让学生在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中看待人类文明发展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历史事件都是相对独立存在的,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也是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知识性讲解,缺乏对历史事件背景、文化的渗透,学生在理解时容易根据自己看的电视剧、小说等产生时空混乱,把原本是不同时空发生的事情联系到一起,而把原来是同一时空的历史事件完全说成是不同的时代,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历史演变的动态过程。时空观念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以及历史观、价值观的正确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迫在眉睫。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育的应用时空观念对学生历史基本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学生利用历史思维思考现实问题的应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定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材结合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能力,最后经过时间能力和空间能力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促进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学习历史,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育的应用,从培育学生历史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以及二者有机融合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一)制作时间轴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时间观念 时间作为历史的基本属性之一,是历史事件发生的重要元素,教师应根据历史的先后顺序,使学生建立起时间轴,将每个朝代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突出时间的先后顺序,帮助学生理解朝代的更替规律,建立起历史的时间系统,让学生感受中国历史以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促进学生历史辩证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在时间的脉络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灵活应用历史的能力。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经常会听见学生说:“历史太难了,怎么这么多的时间点,哪个朝代在前,哪个朝代在后,总是分不清楚,每次都是认真地背,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一切又回到了解放前。”等表述。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历史建立时间观念,没有把历史事件和时间进行分散记忆,没有通过时间的脉络把碎片化的事件进行串联,自然会在实际应用中出现时间混淆的情况。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历史学习不但没有得到更大的进步,反而仍然停留在表面,学生甚至在做题时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留下心理阴影,自然对历史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把三国两晋时期的时间轴补充完整,可以用数学数轴的方法进行画图,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用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让学生在脑海中对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上的时间掌控,帮助学生理解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建国时间,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因素。学生可以根据实践的先后顺序,结合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间理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感受这一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分布很不均,有许多的时间点都是重合或者半重合的,历史事件也比较密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有很多都是同时或者间接发生的,学生在对这一时期的知识进行学习时,会增加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当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国家中出现时,会让学生产生错误记忆,让本就对历史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产生对历史时间的畏惧感和无力感。所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三国两晋时期的时间脉络进行细致的划分,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制定一个清晰的时间轴或者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时间轴的串联下记忆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对时间和事件的梳理,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时间观念,促进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发展。(二)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观念 历史地图册的出现体现了新时代教学的创新性,通过教材内容结合地图册的方式,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的开放性和人文性。对于初中生的历史教学来说,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历史地图册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但是从近几年的历史教学来看,教师对历史地图册的应用非常少,历史地图册成了课堂教学的摆设,学生对历史地图册的出现也是后知后觉,更不用说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册去进行辅助教学了。因此,教师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利用地图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成为历史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接下来以具体的教学实例,从利用地图册的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1)了解图例,明白图例符号的具体含义,根据历史朝代的沿袭古今地名以及地理范围的变化,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在教学“元朝的统治”一课为例,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对台湾和西藏的管辖,了解元朝在中国历史上作的贡献,教师在介绍元朝的疆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册上的元朝疆域图来感受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和归纳历史的能力,通过图例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空间位置,根据课文知识结合地图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启发学生认识元朝对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培养学生反对分裂割据、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爱国精神,在空间观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民族融合和文化统一的认识。另外,就是对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古今沿袭进行讲解,像古代命名的朝代“东汉”“西汉”“西周”“东周”,以及以地理位置划分的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原地区等等地理名词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2)通过同一时期的历史横向了解不同时代的人文景观和地理地貌特征,培养学生横向发展的空间观念。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为例,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是三个并列的政权,在同一时期每个国家都发生了不同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从定点的时间向横向的空间进行思考和学习。了解耶律阿保机和元昊两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引导学生从地图册中观察宋、辽、夏的地位位置分析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合议的影响,提高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在经过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后,了解分裂割据以及民族统一的必然历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幅空间辽阔、多种经济文化进行融合的历史场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想到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从多个维度看待历史问题,能够把自己学过的知识用思维的网络联系起来,为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真正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研究历史,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三)串联重大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大多是机械式的记忆方式,缺少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更缺少对学生历史知识系统性的训练。时空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的完美结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展示历史朝代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在时间与空间的动态图中感受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变化,感受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变化,认识到中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性。在中国古代史的复习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时间纬度和空间纬度对中国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史进行总体的概括,教师运用动态演示法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进程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念。中华文明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经过炎黄部落文明的洗礼之后,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在商周时期,用青铜器和甲骨文记录了中华文明早期的辉煌成就。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再一次发展,思想文化也开始了激烈的碰撞和交流,直到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国,才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分裂和割据。从秦到汉,从汉到隋,经过了数百年的战乱和分割,终于在唐代迎来了中国国力的巅峰时代,在世界史上也是声名显赫,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在当时的对外交流中“万国来朝”只为一睹唐朝的风采。自唐宋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中国的运势也在逐渐走向下坡路,直至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真正将中国置于发展的低谷,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教师边讲边指导学生对历史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知识整合,让学生在历史发展的时间轴上不断扩大空间的范围,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发展的思想并积极的展开思考,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时空观念的帮助下提升学生应用历史的能力。三、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时空观念在学生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以空间和时间为依据分析和研究历史事件的基本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合理、科学的时间轴、构建思维导图、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册的方法,把学生的时间观念以及空间观念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满足初中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为学生未来能更好地发展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农村偏远山区隔代教育措施研究2023-01-0515:55山东省邹城市古路口中学汤瑞敏孟召峰新课程教学(电子版)订阅 2022年21期 收藏关键词:隔代祖辈山区山东省邹城市古路口中学汤瑞敏孟召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迁移,走出农村到城市打工成为农村家庭增收与改善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农闲时间较长,因而外出务工成为一种生活及生产方式。这样一来,留守儿童群体就随之产生。年轻父母把孩子留在农村,孩子由父辈来照顾与教育,隔代教育现象也就出现了。家庭教育模式转变,使得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逐渐淡化,家庭教育模式的改变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担负着隔代教育责任的祖辈文化水平偏低,在农村偏远山区,这种情况又特别突出,相当一部分祖辈家长文化水平甚至处于小学或者更低的水平,更谈不上以科学的方法来教育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很难得以提高。一、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一)阻碍学生的自我发展祖辈与孩子之间存在着“隔代亲”的现象,祖辈会对孩子产生溺爱心理与行为,孩子在家庭中备受祖辈的宠爱,甚至是有求必应,使孙辈产生一定的优越感,具有任性、依赖性强的特点。祖辈不注重培养孙辈的自理能力,事事由自己代劳,因而,孩子锻炼的机会减少,动手能力难以得到培养,产生了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遇事依靠祖辈或他人处理,学生的自主能力很难形成。(二)阻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祖辈出于对孙辈的安全等考虑,既不敢让孩子尝试,也不敢让孩子深入探究。祖辈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对于相应年龄段孩子所具有的能力缺乏正确认知,因而,祖辈常常会不让孩子接触一些具有相应挑战性的事物与活动,对于孩子的大胆尝试常常持否定态度,约束孩子的锻炼,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也必然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三)造成亲子的隔阂部分孩子在生下来以后,就与祖辈长期生活在一起。祖辈对于孩子的教育代替了父母的教育,祖孙关系替代了亲子关系。这种祖孙辈关系,影响了真正的亲子关系的建立,如果孩子不能接受正常的亲子情感教育,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与教育造成不利影响。二、农村偏远山区隔代教育措施(一)家庭要注重强化教育功能 一是山区农村祖辈要发挥好自身教育作用,对于隔代教育充满信心。祖辈大多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对儿童进行孝心与感恩教育,这也是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祖辈会在自身行动上给隔代做榜样,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也可以让儿童尝试参与劳动,这是农村偏远儿童所具有的优势。二是祖辈要注重角色转换,提升教育能力。在生活中,祖辈对于儿童常常是百般呵护,会对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意见,会与孩子父母的教育产生冲突,甚至公然在孩子面前表达对于父母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满,这就在孩子面前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往往会对祖辈产生依赖心理,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不利于教育效果的提高。所以,作为祖辈要与父母沟通交流并达成意见一致,不宜当孩子的面与孩子父母发生冲突。同时,作为祖辈要注重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与孩子父母的教育理念达成一致。三是祖辈与父辈要密切结合,各取其优势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因而,祖辈与父辈要注重沟通与联系,在教育观念及方法上取得一致,祖辈主要是照料儿童的生活,至于早教、知识技能等还是尽量让孩子父母实施。祖辈与父母都不要越权,不要彼此评头论足,祖辈在孩子父母面前不要充当保护伞,祖辈在与儿童相处与生活时,要注重调整自己的生活与作息时间,要对儿童多加保护,保障其休息与学习时间。(二)学校要肩负起教育责任1.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由于失去父母的关爱,而主要由祖辈提供生活照顾,常常会在学习生活当中失去信心,甚至出现情绪低落或者心理不健康等问题。因此,学校要落实主要教育责任、素质教育理念,尤其要对留守儿童群体进行关爱与耐心教育。教师要根据偏远山区农村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挖掘理想信念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要注重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趣味化与启发性的元素,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寓教于乐,学生受到启发与教育。留守学生往往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会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教师要耐心引导与教育,使学生心态阳光而健康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学校也可以推进寄宿制的落实,由于祖辈的教育方法及理念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而学校推进寄宿制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专业场所,在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层面可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影响,通过寄宿制的实施,可以使留守儿童受到统一的管理与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形成。在寄宿制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如针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可以设计相关日常教育活动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激发留守儿童学习兴趣 农村偏远山区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较少,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会出现隔阂,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缺乏父母教育的儿童,一些不良观念与文化糟粕很容易侵蚀其身心发展,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学校要注重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引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在课外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涵养,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实践中去探索与研究,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可以提高其合作意识与精神。通过竞赛、文娱活动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其排除不良情绪干扰的能力。3.强化家校联系,增强家校教育合力家庭与学校所担负的教育职能是不同的。但是两者又存在着相应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家校的合作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庭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了解祖辈的教育方法及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和人际交往情况等,这样才能针对留守儿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儿童的思想及学习生活进行引导。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祖辈介绍一些现代化联系方式,如手机中的交流软件,如微信、QQ等,通过这些软件经常性的分享一些祖辈教育儿童的方式方法,提高祖辈的教育能力。4.注重实施心理辅导,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发展作为偏远山区农村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关爱,但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以建立儿童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对于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教师平日要进行细致观察,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向,留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开展“有话和我说”“想与你好好聊聊天”等心理交流活动,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专题性教育,帮助学生充实生活内容,打开学生的心扉,促进其自信心的提高。(三)社会重视隔代教育,解决相关问题 社会要对隔代教育问题进行高度重视,利用公众媒体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引领。社会的宣传要切合实际,对于隔代教育现象进行正确定位,不能夸大宣传,不能把留守儿童作为一种问题儿童去看待,而是要通过宣传儿童成长的正面案例,使社会关注留守儿童,使社会各界帮扶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可以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企业发展,作为偏远农村山区的企业,要有长远目光,可以致力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吸引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工作,有效解决隔代教育问题。三、结语总之,农村偏远山区隔代教育应该引起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共同重视,营造关心隔代教育问题的良好氛围,根据留守儿童,及农村偏远山区的生活及社会特点,采取得力的措施,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