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30716

大小:367.1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上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家在湖北石家河古城三房湾作坊遗址2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发掘陶杯4078件,学者估计5510平方米的作坊范围内埋藏的红陶杯数量可能会达到惊人的2242570件。另有观点认为三房湾200万残杯,对应的可能是数千万甚至近亿件成品。据此最合理的推测是(  )A.良渚先民具备强大社会动员能力B.石家河周围存在着交换贸易网络C.蛋壳陶生产依赖初步的社会分工D.神权阶层主导三房湾的文明秩序2.湘州(晋置,治临湘即今长沙)地区素有一个传统:一些寒门庶族可以通过向官府捐资纳财,谋求州郡的一官半职。南朝梁朝杨公则出任湘州刺史后,规定州郡所有僚属人员全部从“州郡著姓”当中选拔。后来梁武帝下令要求其他州郡也都按照杨公则的湘州模式执行。这表明当时(  )A.士族专权膨胀B.士庶区分严格C.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D.九品中正制发展到顶峰3.《诗经·周颂·载芟》中有“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的诗句,将除草、拔除杂木、松土等景象融于祭礼音乐。宋代苏轼在海南为官时为《减字木兰花》填的词中有“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以市井音乐描绘春耕气象。这说明古代中国(  )A.农耕文明范围不断拓展B.督促耕作是官员的义务C.音乐表演世俗倾向明显D.重农风气文化土壤深厚4.1584年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舆地山海全图》(下图),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刻印的西洋式世界地图。从16世纪下半叶起到17世纪,根据这一地图绘制的各种地图不断出现,现在可以看到的就有十二种。此现象说明(  )《舆地山海全图》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B.夷夏观念被抛弃C.有识之士世界观的转变D.新思潮开始萌发 5.以下是太平天国颁发的一张税捐执照,这则材料最能够说明,太平天国(  )A.凸显了小农的阶级局限B.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C.背离了早期的土地纲领D.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趋势6.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提出“国学”不是经学,而是一门研究“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的学术体系。同时,他主张通过索引式,结账式整理,使古书人人能用、人人能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史式整理,将一切过去文化的历史汇编成中国文化史。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  )A.意在排斥西方文化渗透B.使新文化运动的重心发生转向C.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D.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7.下表为毛泽东部分讲话内容。材料表明毛泽东(  )文献记载出处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苏维埃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34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实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完全打不破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A.开始认识到人民的伟大作用B.维护革命统一战线C.积极动员民众投身国民革命D.坚持推行群众路线8.建国初期,上海股市刚开市时,投机商们看到有棉纱售出,即拿出全部资金争相购入,有的人不惜借高利贷,但他们发现,上海等地的国营纱布公司,源源不断地抛售纱布,而且一边抛售,一边降低牌价。这从反映了(  )A.共产党主动运用了市场经济规律B.政府依靠组织手段应对银元危机C.社会主义改造帮助打赢米棉之战D.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阶段性胜利9.下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  )          1980年郎平扣杀   1986年舞蹈敦煌梦幻     1993年许晴       1994年巩俐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10.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各国对话协商、妥处分歧,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这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  )A.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B.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C.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义务11.《汉谟拉比法典》第四十八条记载:“如果一个人身上有债,而暴风雨或洪水又冲毁了他的田,或是由于缺水田没有长出大麦,那么那一年他可不向他的债主交粮,他可涂改他的泥板,不付那一年的利息。”这主要反映了(  )A.法律判决重视文书证据B.立法精神蕴含强不凌弱C.经济压迫维护阶级统治D.国家建立社会救济体系★12.下表所示是法兰西国王颁发的两份特许状。从特许状的规定可以看出,当时该两城(  )1128年路易六世授予拉昂城的特许状规定:“任何人,如果没有法官的干预,都不得以任何不法行为的罪名逮捕任何一个人,不论是自由人还是农奴”。1155年路易七世授予洛里斯的特许状规定:“任何人在洛里斯待了一年又一日,没有人可以再来追捕他,我们的总督也无权禁止他,他可以在洛里斯城继续自由地待下去”。A.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B.市民自由与安全获得法律保障C.城市自治得益于王权和教权斗争D.民族国家的心理认同得到增强★13.17世纪以前,利物浦只是一个小渔村。到1730年,利物浦船舶进出口吨位达37000吨以上,1750年为65000吨,1760年为100000吨。笛福描写道:“在我第二次和第三次游览之间,它(利物浦)又大了一倍以上……它的财富、人口、商业、建筑物还在一天天地增加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扩大了对外贸易规模B.利物浦成为世界商业的中心C.英国在全世界积极推行自由贸易D.海外贸易加速了城市化进程14.下图是1870年到1913年的运输设施状况统计表(1870年的量=100)。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 A.欧洲铁路运输事业领先世界B.科技革命助推世界经济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欧美主导世界经济贸易发展15.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67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法国摆脱美国控制B.国际贸易体系弊端暴露C.西方阵营渐趋分化D.欧洲一体化的程度提高16.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北部的“TheViliages”(中文译名:群村)是美国商业养老社区模式的代表。“群村”内部分布有密集的娱乐活动设施、便利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友好的道路设计,适老化的设计理念在这里随处可见,目前“群村”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社区。这可以佐证(  )A.美国的社会矛盾基本缓解B.美国社区的重要性超过政府C.政府减少了社会资源投入D.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24分,18题16分,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政由方伯”,诸侯国基本上已具有独立权。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军事竞争催生出国际间的战争规则和交往原则,并由此出现了专门的外交机构和外交官。各国为了协调国际关系,经常组织会盟活动,制定盟约作为诸侯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盟约具有国际司法和调节功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国家平等、和平外交、互不侵犯等原则。与此同时,儒家也力图将国际法纳入“礼”的范畴,构建和谐的“天下秩序”。——据高旭《先秦国际法的溯源与探究》等材料二 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依托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而实现,主要适用于欧洲主权国家之间。西方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优势,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法推广至全球,将非西方国家置于它们单方确立的国际法之下。在这一进程中,主权平等原则得到承认,但这只是欧洲范围内的有限承认,如柏林会议商讨非洲国家的国际公约时,列强是以西方的文明标准决定非洲国际事务,非洲国家却无从参与。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偏离了主权平等原则,这种单一性的话语权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法的“国际”属性。——据冯胜勇《国际法史背后国际法话语权体系的现代性反思》材料三国际法脱胎于西方文明的母体,如今已逐渐为中国所接受、认同和支持。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从国际法律秩序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中国应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应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力求使自身的主张与行动符合国际法的规范与理念,并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据韩逸畴《从欧洲中心主义到全球文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的主要表现。(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国际法体系。(8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参与国际法体系建设的认识。(4分)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16—18世纪,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标志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摩尔主张各国政治现代化道路主要有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和俄中的社会主义三种模式。英国在早期现代化中捷足先登,成为西方最早的原生性(内源性)现代化国家。——摘编自徐浩《自下而上:英国原生性现代化的起源》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精英开始认真关注国际世界。1864—1894年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同光中兴。不幸的是,伴随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的工业现代化全面失败。随后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都经历了艰苦历程,他们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各具特点,但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概括中英两国走上现代化的路径特点,并以中英为例评析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史料一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史料二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史料三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材料二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棉花”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6分)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DCCDDAAC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BDBCD1.B【解析】据材料“达到惊人的2242570件”、“数千万甚至近亿件成品”可知,陶杯数量众多,说明石家河的陶器生产已经达到了大规模生产的水平,而大规模生产通常需要有足够的销售市场来消耗,故选B项;材料主要涉及湖北三房湾作坊遗址的发掘的陶杯,而良渚先民在现在浙江,与良渚先民无关,排除A项;蛋壳陶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材料中也没有信息表明三房湾作坊生产的是蛋壳陶,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在三房湾作坊遗址发掘陶杯,陶杯不能代表神权,材料中没有神权阶层的信息,排除D项。2.B【解析】据材料“规定州郡所有僚属人员全部从‘州郡著姓’当中选拔”等可知,湘州有寒门庶族捐官的传统,但南朝时规定州郡所有僚属人员全部从世家大族当中选拔,不可能再由庶族捐官,反映出士庶区分严格,故选B项;材料中只体现出州郡官员必须出自士族,并没有体现士族在中央或地方上的权力,并且材料是南朝,东晋士族专权膨胀,排除A项;材料体现南朝规定州郡官员必须从士族中选拔,并没有涉及关于土地兼并的情况,排除C项;九品中正制是指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材料并没有涉及九品中正制,并且九品中正制在东晋发展到顶峰,排除D项。3.D【解析】据材料“将除草、拔除杂木、松土等景象融于祭礼音乐”“以市井音乐描绘春耕气象”可知,诗经和宋词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景信息,这体现了古代中国重农风气对文学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古代中国的重农风气,没有农耕文明的地理范围不断扩大的信息,与农耕文明范围不断拓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苏轼在海南为官时描述春耕气象,说明他可能有一定的责任来鼓励和促进耕作,但并没有明确提到这是他的义务,排除B项;苏轼的词描绘了市井音乐下的春耕气象,这显示了音乐的世俗倾向,但《诗经》中的诗句主要将农活与祭祀音乐结合,并不完全反映世俗倾向,选项不完全正确,排除C项。4.C【解析】据材料“利玛窦……西洋式……各种地图不断出现……有十二种”可知,当时的国人逐渐接受了西洋式世界地图并据此绘制了各种地图,这说明有识之士的世界观在发生转变,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现象,但西学东渐并未成为时代潮流,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据材料“158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依然存在较为浓厚的夷夏观,排除B项;新思潮开始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5.C【解析】 据题干中“太平天国颁发的一张税捐执照”“租捐”“限四日交”等信息可知,当时太平天国仍然向地主征收租捐,即证明太平天国运动并未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背离了太平天国提出的《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地主士地平均分给农民的土地纲领,故选C项;不管是《天朝田亩制度》还是材料中的照章纳税都是小农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他们不能提出更先进的革命纲领,而材料中突出的是太平天国政策的变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了田主的税捐执照,表明太平天国在此时已经承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还是封建制度的做法,没有体现出社会转型,排除D项。6.D【解析】据材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的学术体系”“编成中国文化史”可知胡适在结合新式学术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国学进行调整和创新,破除了传统经学艰涩难懂的局限性,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体现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故选D项;胡适在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借助了西方学术研究的新方法,而且“使古书人人能用、人人能读”说明胡适改造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推广传统文化,排除A项;五四运动使新文化运动的重心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B项;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排除C项。7.D【解析】据材料“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重要问题”、“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可知,毛泽东的讲话体现了关心群众生活,相信群众的力量,这都说明毛泽东坚持推行群众路线,故选D项;“开始认识到”说法错误,毛泽东在国民大革命时期就已经认识到了群众的力量,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1934年革命统一战线早已破裂,排除B项;1927年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排除C项。8.A【解析】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在打击米棉投机活动的“米棉之战”中,人民政府在投机商人哄抬物价达到顶点之时,指导各地集中时间、集中物资统一向市场抛售,暴涨的物价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迅速下跌,人民政府完全掌握了市场主动权,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故选A项;据材料“建国初期......即拿出全部资金争相购入”可知,属于“米棉之战”的斗争,“银元之战”发生于建国前,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是指1961年至1965年,1949年至1952年底,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排除D项。9.A【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据材料可知,80年代的封面女性多为文体工作者,90年代的封面女性多为演艺明星,这是因为90年代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传媒行业日益市场化、商业化,这一现象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A项正确;1978年,“双百方针”得到重新恢复,B项错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项错误;材料现象展现了女性不同的社会形象,有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D项错误。10.C【解析】据题干“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等内容可知,21世纪的中国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体现出新时代的中国主张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C项;据题干“全球治理观”“全球发展与治理”可知题干述及的对象是全球,而不仅仅是“睦邻”,排除A项;据题干“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主张各国对话协商、妥处分歧,……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等内容可知,题干所述并不仅仅是我国的“外交”,而是有关世界各国的方方面面,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中国始终是发展中国家,并不是“超级大国”,排除D项。11.B【解析】 据材料可知,当一个人因自然灾害而无法履行债务时,他可以通过涂改泥板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体现了对弱者的保护,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立法精神蕴含着强不凌弱的原则,故选B项;材料中是对法律条文的解读,条文强调的是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债务问题,而不是法律判决,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对弱者的保护,而不是经济压迫,排除C项;虽然法条提到了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债务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有一个完整的社会救济体系,并且《汉谟拉比法典》本身并不是一个社会救济体系,排除D项。12.B【解析】由“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不法行为的罪名逮捕任何一个人”、“没有人可以再来追捕他,我们的总督也无权禁止他”可得,法兰西国王颁发的特许状使得市民安全与自由得到了法律的保障,故选B项;两个城市的特许状是由国王颁布的,所以意味着国王对其具有一定的控制权,而由“如果没有法官的干预”、“在洛里斯待了一年又一日”可知,两个城市的市民还需要符合特许状规定的要求才可以得到一定的自由与安全,如果不符合条件,依然会受到国王和领主的控制,所以单凭题干信息不能得出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控制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所述是有关城市自治的规定,不涉及到城市自治的获得原因,排除C项;题干所述是城市市民获得自由与安全的相关规定,与民族国家的心理认同无关,排除D项。13.D【解析】由材料可知,17世纪以前还是小渔村的利物浦,到18世纪中期,船舶进出口吨位急剧增加,经济发展迅速,这说明利物浦凭借海外贸易发展为一个规模不断增大的商业城市,故选D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利物浦在世界的地位,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利物浦成为世界商业的中心,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展后,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在此之前实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排除C项。14.B【解析】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世界蒸汽船运输量、铁路运输量、世界货物运输量在明显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发展速度较快,随着交通工具的革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选项只提及欧洲,未提及世界其他地区,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世界运输设施状况,世界运输设施的发展表明当时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并不能看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是欧美主导,排除D项。15.C【解析】据材料“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可知戴高乐激励批判美元霸权对其他国家财富的掠夺,同时积极抛售法国的美元储备,加剧了国际市场上的美元贬值,说明欧洲的崛起加快了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的分化,故选C项;美国在当时依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元依然是世界货币,法国不可能摆脱美国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国际金融领域,反映的是国际金融体系的弊端,排除B项;法国意图摆脱美国的霸权说明法国的国力不断上升,而英国始终追随美国,所以法国的行为会加速欧洲内部阵营的分化,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的稳定发展,排除D项。16.D【解析】 据题干“美国商业养老社区模式的代表”可知群村承担了政府的部分社会保障职能,从而佐证该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故选D项;题干之意仅是说明“群村”这一社区承担了政府的部分社会保障职能,并不能扩大为美国社会矛盾的“基本缓解”,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社区能够承担部分政府职能,但是其重要性不可能超过政府,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基层组织而已,排除B项;社区承担部分政府保障职能,并不影响政府在其它领域的投入,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24分,18题16分,19题12分,共52分。)17.(24分)(1)背景:王室衰微,诸侯国独立性增强;经济联系增强;各国矛盾加剧、战争不断;专业外交机构和外交官的出现;百家争鸣。(6分,任答3点即可)应用:诸侯会盟;制定国际规范;调解国际纠纷;确定外交原则。(6分,任答3点即可)(2)评价:西方崛起和殖民霸权的产物;规范了国际秩序;将国际关系纳入法制化轨道;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平等;形成欧洲主导的国际政治体系;损害了亚非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8分,积极6分,消极2分)(3)挖掘传统外交思想的现代价值,赋予当代中国外交鲜明特色;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体现大国担当;为国际法体系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完善全球治理。(4分,任答2点即可)18.(16分)中英路径特点:中国现代化之路受到外部力量的影响,属于外源性现代化;英国现代化是国内政治经济等发展的结果,属于内生性现代化。(4分,言之成理即可)赞成该学者的观点,(2分)理由如下:英国现代化属于内生性特征。16世纪以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逐渐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近代代议制之路;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英国成为工业现代化国家。中国走上现代化之路,更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属于外源性现代化国家。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受西方因素的影响,为了自强求富,洋务派发动了一场探索工业现代化的洋务运动;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发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推进了现代化进程;十月革命爆发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8分)总之,中西方走上现代化的路径不同,各具特色。中国现代化是外力推动的,但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2分)19.(12分)(1)价值及推断:史料一属于文献史料,有助于研究古代印度棉纺织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印度地区棉花的种植推了棉纺织业发展,棉布成为人们的重要衣料。(2分) 史料二属于实物史料,有助于探讨棉花种植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研究古代南美洲植棉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出古代秘鲁也是棉花种植和棉织业的故乡。(2分)史料三属于实物史料,可用来探讨棉花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了解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助于研究彩棉是古代埃及法老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出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2分)(2)“棉花帝国”反映世界历史发展进程(2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扩张,世界各洲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物种交流越来越多,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品也成为人们喜欢的重要产品;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殖民扩张的加剧,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英法美等国竞相发展棉纺织工业,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棉花原料、向其倾销棉织品,以牟取暴利,从而导致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