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9703

大小:669.2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4-09-03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永州市2023年下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好。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今年支原体肺炎持续流行,在全球多地都出现高峰,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原核生物。下列判断支原体是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没有细胞壁B.单细胞生物C.无成形的细胞核D.细胞结构简单【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有:原核细胞体积小,无核膜、核仁,DNA上无蛋白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真核细胞体积较大,有核膜、核仁,DNA与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染色体),细胞器的种类多,结构复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详解】由题意可知,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判断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即无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这首诗描写了在池塘采莲时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从生命系统的角度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鱼和莲的生长发育以细胞的增殖、分化为基础B.与莲相比,鱼的生命系统中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C.池塘中的水、阳光等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生命系统D.池塘中莲、鱼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池塘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详解】A、鱼和莲均为多细胞生物,鱼和莲的生长发育以细胞的增殖、分化为基础,A正确;B、与莲相比,鱼的生命系统中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B错误;C、池塘中的水、阳光等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属于生态系统结构层次,故属于生命系统,C错误;D、池塘中的莲、鱼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D错误。故选A。3.谚语“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体现了水和无机盐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下列有关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的水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B.细胞内结合水越多,细胞的抗寒能力越强C.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庄稼从外界吸收磷酸盐可用于合成脂肪酸【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详解】A、细胞内的水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结合水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A正确;B、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越低,代谢越弱,抗逆性强,所以冬季来临时,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减小导致抗寒性增强,B正确;C、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细胞中无机盐的作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C正确;D、脂肪酸组成元素为C、H、O,庄稼从外界吸收磷酸盐不合成脂肪酸,D错误。故选D。4.细胞膜的特性和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生长现象支持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B.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越多C.细胞膜具有屏障作用是由其基本支架的结构特性决定的 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详解】A、细胞的生长现象支持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越多,B正确;C、磷脂双分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具有屏障作用是由其基本支架的结构特性决定的,C正确;D、细胞膜上的受体不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故选D。5.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同,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与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关B.溶酶体可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但不能分解细胞内的结构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物质运输密切相关D.植物细胞内的液泡与维持细胞的渗透压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叶绿体存在于植物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需要呼吸的主要场所,是能量代谢的中心。液泡一般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氨基酸、色素等物质,具有维持和调节细胞渗透压的作用。【详解】A、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通过细胞呼吸将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以及ATP中的化学能,A正确;B、溶酶体有60多种水解酶,可杀死侵入细胞的病菌,也能分解细胞内的结构,B错误;C、细胞骨架主要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物质运输密切相关,C正确;D、液泡中含有无机盐、糖类、氨基酸、色素等物质,具有维持和调节细胞渗透压的作用,D正确。故选B。 6.除了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B.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染色质C.细胞核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D.细胞核中储存着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错误;B、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C、细胞核用光学显微镜能观察到,若要观察到核膜核仁等亚显微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C错误;D、细胞核中储存着生物大部分的遗传信息,细胞质中也有少量DNA的分布,故细胞质中也储存着部分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B。7.下列有关不同实验所用的化学试剂或相关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均需使用酒精且浓度相同B.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实验中均需使用NaOH溶液,但作用原理不同C.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均需使用盐酸且作用相同D.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均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答案】B【解析】【分析】1、显微镜使用在观察细微结构的实验中,如:脂肪的鉴定中观察脂肪微粒、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等;2、酒精在不同实验中作用不同,浓度也不同,如:色素提取中用无水乙醇、脂肪鉴定中用50%的酒精,DNA的粗提取中用95%的酒精等; 【详解】A、酒精在不同实验中作用不同,浓度也不同,如:色素提取中用无水乙醇、脂肪鉴定中用50%的酒精,DNA的粗提取中用95%的酒精,A错误;B、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实验中均需使用NaOH溶液,但作用原理不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中NaOH用来提供碱性环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中NaOH溶液用来配置斐林试剂,B正确;C、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使用盐酸用于解离,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盐酸是用于制造酸性环境,C错误;D、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不需要用高倍显微镜,D错误。故选B。8.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某同学设置了甲、乙、丙三组不同温度的实验组(对应温度甲>乙>丙)。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时,测定各组反应物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探究实验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为实验材料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乙组对应的温度为该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C.若在t1之前适当升高丙组温度可提高该组的酶促反应速率D.若在t2时向甲组增加2倍量的反应物,则在t3时其产物总量增多【答案】C【解析】【分析】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反应速率,根据图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反应物的浓度甲>丙>乙,说明酶的活性为乙>丙>甲。【详解】A、本实验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由于过氧化氢在不同温度下自身分解速率不同,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该探究实验不能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为实验材料,A错误;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组中乙组反应速率最快,因此三组温度条件下乙组的温度下酶活性更大,但由于三组的温度梯度可能较大,因此不能说明乙组对应的温度为该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B错误;C、已知对应温度甲>乙>丙,而反应速率乙>丙>甲,说明丙的温度小于最适温度,因此在t1之前适当升高丙组温度可提高该组的酶促反应速率,C正确; D、甲在t2及以后的时间内浓度不在变化,说明酶已经失活,因此若在t2时向甲组增加2倍量的反应物,则在t3时其产物总量不会增多,D错误。故选C。9.dATP又叫脱氧腺苷三磷酸,可以简写成dA-Pα~Pβ~Pγ(α、β、γ表示三个碱酸基团所处的位置),其分子结构与ATP相似(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B.能量可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C.dATP分子与ATP分子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含氮碱基不同D.dATP脱去β、γ位的磷酸基团后得到的物质是DNA的单体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dATP是脱氧腺苷三磷酸,其中dA代表脱氧腺苷,由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组成,因此一分子dATP由三分子磷酸、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其水解掉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以作为DNA合成的原料。【详解】A、ATP是直接供能物质,但是还有CTP、GTP等物质也可以供能,A错误;B、能量不能循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B错误;C、dATP分子与ATP分子在结构上主要区别是五碳糖不同,C错误;D、dATP脱去β、γ位的磷酸基团后得到的物质是DNA的单体之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正确。故选D。10.为探究温度对植物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测定了不同温度下某种植物1cm2叶片的质量(均指有机物)变化,实验时将叶片先黑暗再光照分别处理1小时,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记录得到如下实验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温度(℃)处理后与黑暗处理前相比的质量变化(mg)黑暗处理1小时光照处理1小时 13-1214-2315-3216-41A.通过黑暗处理可测出不同温度条件下该叶片的呼吸速率B.在14℃~16℃,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C.温度在16℃时该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最大D.13℃时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比15℃时的小【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在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实际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详解】A、通过黑暗处理可测出不同温度条件下该叶片的呼吸速率,因为黑暗下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在14℃~16℃,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不变,都为5mg/h,叶片在光下的净光合=黑暗处理时的减少量+光照处理的增加量,B错误;C、温度在16℃时该叶片的实际光合速率最大,实际光合=黑暗处理的减少量+黑暗处理的减少量+光照处理的增加量=9mg/h,C正确;D、13℃时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3mg/h比15℃时的的净光合速率5mg/h小,D正确。故选B。11.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下列行为可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核DNA的复制和核DNA数量的加倍B.染色体的复制和染色体数量的加倍C.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D.着丝粒的分裂和染色单体的形成【答案】A【解析】 【分析】一个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核DNA的复制和核DNA数量的加倍都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A正确;B、染色体复制与核DNA含量加倍都是发生在间期,但是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C、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前期,但细胞板出现在末期,C错误;D、染色单体的形成发生在间期,着丝粒(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D错误。故选A。12.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说,其中“端粒学说”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假说之一。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它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在正常体细胞中,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当缩短至一定程度时细胞停止分裂而走向衰亡。然而在某些细胞中发现了具有活性的端粒酶,在端粒受损时端粒酶能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端粒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B.恶性肿瘤细胞中可能存在较高活性的端粒酶C.大肠杆菌中的端粒会随其增殖代数的增多而缩短D.通过激活体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有望延缓细胞衰老【答案】C【解析】【分析】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而端粒酶中RNA能逆转录形成DNA,进而能延长缩短的端粒。【详解】A、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A正确;B、恶性肿瘤细胞中可能存在较高活性的端粒酶,因为其可以无限增殖,B正确;C、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结构,无端粒,C错误;D、由题意可知,在端粒受损时端粒酶能把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通过激活体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有望延缓细胞衰老,D正确。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对于婴幼儿来说,辅食的添加要能满足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求。辅食中蛋白质、脂质、糖类是最主要的营养成分,关于辅食中这三类营养成分的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斐林试剂可以检测辅食中是否含有麦芽糖B.若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辅食中的脂肪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C.烹饪加热过的辅食无法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是否含蛋白质D.辅食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它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用斐林试剂可以检测辅食中是否含有还原糖,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麦芽糖,A错误;B、若要观察细胞中的脂肪必须借助显微镜,但若要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辅食中的脂肪不需要借助显微镜,直接通过观察橙黄色是否出现即可,B错误;C、蛋白质加热变性,只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肽键仍然存在,因此烹饪加热过的辅食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是否含蛋白质,C错误;D、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在于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因此辅食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它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D正确。故选D。14.在探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原理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图中半透膜只允许单糖通过)。实验开始前在U形管的两侧分别加入等体积且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往两侧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麦芽糖酶前水分子不通过半透膜导致半透膜两侧液面等高 B.加酶后右侧液面先升高,但达到渗透平衡时左侧液面高于右侧C.该实验说明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半透膜和浓度差D.根据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麦芽糖酶具有专一性【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渗透作用装置,U形管两侧分别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两侧液面相等。两侧再加入等量且适量的麦芽糖酶,由于酶有专一性,麦芽糖被水解,溶质微粒数增加,而蔗糖不水解,导致麦芽糖一侧溶质微粒数大于蔗糖一侧。又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所以最终蔗糖一侧液面高于麦芽糖一侧。【详解】A、加入麦芽糖酶前水分子进出半透膜两侧的量相同导致半透膜两侧液面等高,A错误;B、酶具有专一性,麦芽糖会被水解,麦芽糖侧微粒数增加,渗透压增大,右侧液面升高,而图中半透膜只允许单糖和水通过,达到渗透平衡时左侧液面高于右侧,B正确;C、开始的时候,由于蔗糖和麦芽糖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液面保持平衡,而加入麦芽糖美后,右侧浓度升高,且单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所以左侧液面升高,说明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半透膜和浓度差,C正确;D、甲乙两侧分别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两侧再同时加入等量且适量的麦芽糖酶,两侧液面相等。如果酶有专一性,麦芽糖会水解,溶液微粒数增加,则最终乙侧液面高。如果酶没有专一性,蔗糖和麦芽糖都水解,二者水解产生的微粒数一样多,则最终两侧液面等高,D正确。故选AC。15.有些植物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来适应缺氧环境。下图表示玉米根部细胞在无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CO2的相对进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a~b段玉米的根细胞可能只进行了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B.出现c~d段的原因可能与酒精等代谢产物的积累抑制了细胞呼吸有关C.每摩尔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的多D.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产生能判断它进行了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1、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植物进行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都有二氧化碳释放,图示在时间a之前,植物根细胞无CO2释放,分析题意可知,植物可通过呼吸代谢途径的改变来适应缺氧环境,据此推知在时间a之前,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正确;B、出现c~d段的原因可能与酒精等代谢产物的积累抑制了细胞呼吸有关,B正确;C、无论是产生酒精还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故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和产生乳酸时相同,C错误;D、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产生能判断它进行了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因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无二氧化碳的生成,D正确。故选C。16.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全能性。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通过体外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成肝细胞,并利用该肝细胞成功治疗了一位肝衰竭的患者,该患者成为世界首例用此方法治愈成功的病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表现出来的全能性就越弱B.胚胎干细胞与肝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但基因表达情况不同C.在不同的诱导因素下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组织细胞可能不同D.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的过程体现了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答案】AB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前提下,产生的mRNA不同,导致不同细胞的蛋白质不同,进而出现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稳定性差异。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依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各种细胞的潜能,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 【详解】A、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表现出来的全能性就越弱,如体细胞的全能性会低于干细胞,A正确;B、胚胎干细胞与肝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但基因表达情况不同,B正确;C、在不同的诱导因素下胚胎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组织细胞可能不同,因为会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正确;D、由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成肝细胞,由于没有发育为完整的个体,故不能体现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ABC。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7.组成细胞的元素大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图1表示细胞内几种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间的相互关系,其中X、Y表示3种单体元素组成的差异;图2表示某种蛋白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α链和β链之间通过二硫键(二硫键由两个-SH脱去2个H原子形成)连接。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组成细胞的不同化学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存在差异。像Fe、Mn等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称为____元素;而C、H、O、N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很高,原因是____。(2)在人和动物体中,多聚体B主要分布在____中;若X表示元素N和P。则多聚体A的功能是____。(3)若多聚体C是蛋白质,则元素Y不可能存在于单体c的____(填“氨基”、“羧基”或“R基”)中;已知图2所示的蛋白质分子由51个氨基酸构成,则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答案】(1)①.微量②.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水、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这些物质含有C、H、O.蛋白质中还含有大量的N元素(2)①.肝脏和肌肉②.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①.羧基②.888 【解析】【分析】1、组成细胞化学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包括Fe、Mn、B、Zn、Mo、Cu等。2、细胞中的元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中最多的是蛋白质。3、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是以碳链为骨架,因此多糖、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小问1详解】组成细胞的不同化学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存在差异。像Fe、Mn等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称为微量元素;而C、H、O、N元素在细胞中的含量很高,原因是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关,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水、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物质,这些物质含有C、H、O.蛋白质中还含有大量的N元素。【小问2详解】单体b组成元素为C、H、O,b为葡萄糖,多聚体B为多糖,在人和动物体中,多聚体B主要分布在肌肉和肝脏中;若×表示元素N和P,则单体a为核苷酸,多聚体A为核酸,其功能为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问3详解】若多聚体C是蛋白质,则元素Y(N元素)不可能存在于单体c的羧基中;已知图2所示的蛋白质分子由51个氨基酸构成,形成了2条肽链,3个二硫键,故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51—2)+3×2=888。18.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依靠系统内各组分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下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的转运示意图,箭头表示蛋白质的转运方向。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若该细胞为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____。 (2)蛋白质的转运需借助囊泡运输,在细胞内对囊泡运输“货物”起着重要交通枢纽作用的细胞器是____;有些细胞器能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这依赖于生物膜具有____的结构特点。(3)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然后分泌到____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上图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转运途径是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4)下列蛋白质与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差异最大的是____。A.质膜上的载体蛋白B.溶酶体内的水解酶C.线粒体内的呼吸酶D.胃液中的胃蛋白酶【答案】(1)叶绿体(2)①.高尔基体②.一定流动性(3)①.细胞外②.①→③→⑤→⑦(4)C【解析】【分析】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蛋白,均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溶酶体内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在细胞中的作用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小问1详解】图示中含有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若该细胞为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还应该有叶绿体。【小问2详解】图中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输,高尔基体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即高尔基体将加工成熟的蛋白质分类运输到不同的位置。有些细胞器能通过囊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这依赖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小问3详解】分泌蛋白是指在细胞内合成然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上图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转运途径是①→③→⑤→⑦。【小问4详解】由图可知,质膜上的载体蛋白(①→③→⑥→⑧)、溶酶体内的水解酶(①→③→④)和胃液中的胃蛋白酶(①→③→⑤→⑦)合成过程相似,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而线粒体内的呼吸酶属于胞内酶,不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9.下图表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H2O可以通过____(填字母)的方式进入细胞。(2)据图可知,跨膜运输方式e属于____,判断依据是____(至少答出两点)。(3)柽柳是常见的耐盐植物,它能生长在含盐量高达0.5%~6.5%的高浓度潮湿盐碱地中: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分别放入浓度相同且适宜的含有Ca2+、Na+的培养液中培养;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c.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若两组植株对Ca2+、Na+吸收速率相同,则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被动运输;若____,则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答案】(1)a、d(2)①.主动运输②.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3)①.用呼吸抑制剂抑制根细胞呼吸②.将甲和乙两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两组植株对Ca2+、Na+的吸收速率③.甲组对Ca2+、Na+的吸收速率大于乙组【解析】【分析】图示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a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为自由扩散;b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d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通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e逆浓度梯度出细胞,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小问1详解】水可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图中a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为自由扩散,d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通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故H2O可以通过a、d的方式进入细胞。【小问2详解】 e逆浓度梯度出细胞,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小问3详解】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主要区别为是否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细胞呼吸提供,因此可通过抑制根细胞呼吸使其不能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若细胞仍能吸收离子,则为被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故实验步骤为: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分别放入浓度相同且适宜的含有Ca2+、Na+的培养液中培养;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用呼吸抑制剂抑制根细胞呼吸;c.将甲乙两组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检测细胞吸收Ca2+、Na+的速率。若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被动运输,则两组植株对Ca2+、Na+的吸收速率相同,若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则乙组由于缺少能量,细胞不能吸收离子,即甲组Ca2+、Na+的吸收速率大于乙组。20.下图1表示叶肉细胞中合成糖类的部分代谢途径示意图,其中TP(磷酸丙糖)是糖类合成的关键中间产物。图2是某植株在密闭条件下,温度适宜时测得容器中24小时内CO2浓度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RuBP结合形成C3。这个过程称作____。据图可知TP的去向有3个,其中一部分TP用于合成淀粉暂时储存起来,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2)在叶肉细胞中TP可转化为蔗糖,再通过____长距离运输到其他的组织器官。若蔗糖的合成或输出受阻会导致光合速率降低,原因是____。(3)图2中,在ab段密闭容器中的CO2浓度保持不变,此时该植株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与bc段相比,cd段CO2浓度升高明显变缓,其主要原因是____。【答案】(1)①.CO2固定②.叶绿体基质(2)①.维管组织②.蔗糖是光合作用产物,其过多积累会使暗反应阶段C3还原速率减慢,从而使光合速率降低(3)①.大于②.cd段气温下降,酶活性降低,导致植株的呼吸作用减慢【解析】【分析】1、分析图1可知: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O2 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TP(磷酸丙糖),进而合成淀粉,可知该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淀粉是光合作用的暂时产物,需先水解成葡萄糖,TP和葡萄糖将转运到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合成蔗糖,运出叶肉细胞。2、分析图2可知:ab段CO2浓度基本不变,说明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小问1详解】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的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与RuBP结合形成形成C3,这个过程是CO2固定;分析图1可知: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O2与RuBP(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C3化合物,进而合成淀粉,可知该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推知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小问2详解】在叶肉细胞中TP可转化为蔗糖,再通过维管组织长距离运输到其他的组织器官;若蔗糖的合成或输出受阻会导致光合速率降低,原因是蔗糖是光合作用产物,其过多积累会使暗反应阶段C3还原速率减慢,从而使光合速率降低。【小问3详解】分析图2可知:ab段CO2浓度基本不变,说明整个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就叶肉细胞而言,其呼吸速率小于其光合速率,释放出的氧气刚好满足该植株其他不能光合作用的细胞呼吸作用所需;be段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图中cd段的斜率小于bc段的斜率,与bc段相比,cd段CO2浓度升高明显变缓,原因是:cd段的时间段内密闭容器内气温下降,酶活性降低,导致植株的呼吸作用减慢,故CO2浓度上升减缓。21.细胞周期具有连续性、科学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查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分裂情况,得到连续分裂数据,如图1所示。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靠细胞内部精确的调控来实现,在细胞周期中存在一系列的检验点对细胞增殖进行严密监控,只有通过相应检验点细胞周期才能进入下一阶段,部分检验点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由图1可知,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为____,图中能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对于真核细胞来说,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____。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以把它分为四个时期,下图所示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先后顺序是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DNA合成阻断法能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在细胞培养液中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同时激活图2中的检验点____,处于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所有细胞都停滞在该检验点,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答案】(1)①.19.3h②.B→D(2)①.有丝分裂②.d→c→b→a(3)①.1②.分裂期【解析】【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主要变化: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纺锤丝。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小问1详解】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结束,先分裂间期再分裂期,由于分裂间期时间长于分裂期,因此BC、DE为分裂间期,AB、CD为分裂期,综上分析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为17.3h+2h=19.3h,图中能表示一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B →D。【小问2详解】对于真核细胞来说,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末期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因此所示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先后顺序是d→ c→ b→ a。【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