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70677

大小:1.08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3-10-30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永州市2022年高一下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不仅解释了个体的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运用了显微观察法和完全归纳法B.细胞学说揭示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单位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1)催生了生物学的问世。(2)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3)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2、细胞学说的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详解】A、施莱登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的结论,所以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运用了显微观察法和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错误;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C正确;D、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D错误。故选C。2.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常见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B.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数学模型C.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不属于概念模型 D.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答案】B【解析】【分析】模型建构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详解】A、模型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A正确;B、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C、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不属于模型,C正确;D、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故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正确。故选B。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瓜汁富含果糖,是还原糖检测实验的理想材料B.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液泡颜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大C.生物学中各种实验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实验D.酒精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和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作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2、还原糖包括有单糖、麦芽糖、乳糖,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后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实验材料最好是白色或浅色并且富含还原性糖。3、脂肪染色之后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详解】A、西瓜汁富含果糖,但实验材料本身有颜色,会影响实验结果,不能作为还原糖检测实验的理想材料,A错误;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失水,细胞液中的色素浓度升高,颜色逐渐加深,细胞液浓度因失水而增加,因此吸水能力增强,B正确;C、生物学中的实验不一定都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实验。如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两组均为实验组,无空白对照组,C错误; D、"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时,体积分数为50%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质量分数为15%的HCI制备解离液,作用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D错误。故选B。4.同位素标记可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若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细胞,结果不能检测到被32P标记的磷脂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D.中心体【答案】D【解析】【分析】1、双层膜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单层膜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等;无膜细胞器:中心体和核糖体。2、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详解】A、线粒体是双层膜细胞器,外膜和内膜含有磷脂,可被32P标记并被检测到,A错误;B、内质网是单层膜细胞器,含有磷脂分子,可被32P标记并被检测到,B错误;C、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细胞器,含有磷脂分子,可被32P标记并被检测到,C错误;D、中心体是无膜细胞器,不含有磷脂,不可被32P标记,不能被检测到,D正确;故选D。5.下表是用于番茄无土栽培的一种培养液配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NO3)2MgSO4KH2PO4KCIFeCI3H2O1.0g0.25g0.25g0.12g0.005g1000mLA.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的硝酸盐和磷酸盐可用于合成脂肪酸和核酸B.该培养液配方中,Fe属于大量元素C.番茄植株细胞中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番茄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8种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1、脂肪酸和甘油是构成油脂的基本单位,油脂的元素组成是C、H、O,因此脂肪酸的元素组成是C、H、O。2、微量元素:Zn、Fe、B、Cu等。 3、核酸水解产物是8种核苷酸。【详解】A、硝酸盐和磷酸盐分别含有N和P元素,脂肪酸的元素组成是C、H、O,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的硝酸盐和磷酸盐不可用于合成脂肪酸,A错误;B、大量元素指人体细胞中该元素含量较多,该培养液配方中,Fe属于微量元素,B错误;C、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属于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C正确;D、番茄叶肉细胞中的核酸有DNA和RNA,核酸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核糖、五种含氮碱基,D错误;故选C。6.哺乳动物细胞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制作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B.在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不变是因为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质量分数低于0.9%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一定会吸水而涨破D.在质量分数高于0.9%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会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答案】A【解析】【分析】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膨胀,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皱缩,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形态不变(处于动态平衡)。【详解】A、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A正确;B、在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不变是因为此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C、在质量分数低于0.9%的NaCl溶液中,如果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很小,细胞不会吸水涨破,C错误;D、红细胞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故选A。7.科研人员发现,运动能促进骨骼肌细胞合成FNDC5蛋白,该蛋白经蛋白酶切割,产生的有活性的片段被称为鸢尾素。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使细胞中线粒体增多,能量代谢加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III染液染色B.鸢尾素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蛋白酶催化了鸢尾素中肽键的形成 D.线粒体增多有利于脂肪等有机物的消耗【答案】C【解析】【分析】1、脂肪的检测:脂肪+苏丹Ⅲ(Ⅳ),实验结果为橘黄色(红色)。2、蛋白质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不需要水浴加热:先加入1mL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A液),再加入3~4滴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B液)。【详解】A、脂肪+苏丹Ⅲ,实验结果为橘黄色,A正确;B、根据题目可知,鸢尾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正确;C、蛋白酶将FNDC5蛋白切割,产生有活性的鸢尾素,所以蛋白酶没有催化鸢尾素中肽键的形成,C错误;D、线粒体增多可加速有氧呼吸,加速脂肪等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故选C。8.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实验编号探究课题选用材料与试剂①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②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③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④pH对酶活性的影响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①、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因为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易分解,其分解速率受温度的影响,①错误;②、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最后用碘液检测是否水解,②正确; ③、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因为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能水解淀粉,③错误;④、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可溶性淀粉和淀粉酶,因为酸性条件可溶性淀粉溶液会被酸解,④错误。综上所述,实验②说法错误,ACD错误,B正确。故选B。9.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两个化学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B.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③最易断裂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答案】D【解析】【分析】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详解】A、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即该过程也可发生在原核细胞内,A错误;B、ATP分子水解时,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即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④最易断裂,B错误;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C错误;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AMP,AMP即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正确。故选D。10.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可以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水、CO2,动力——光能,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可通过影响光反应而影响光合作用B.水只能作为光反应的原料来影响光合作用C.温度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D.CO2浓度可通过影响暗反应而影响光合作用 【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光反应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看,所以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反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A正确;B、水作为光反应的原料影响光合作用,同时光合作用也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B错误;C、细胞内绝大多数化学反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故温度可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C正确;D、CO2浓度会因影响CO2的供应量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从而影响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B11.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质和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一定清晰可见B.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染色质在有丝分裂前期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真核生物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载体。【详解】A、在细胞分裂间期或已经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质和染色体,A错误;B、染色质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B正确;C、染色质在有丝分裂前期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C正确;D、染色质和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故选A。12.2022年12月8 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刊登了我国科学家科研成果论文《基于植物来源的天然光合作用系统增强细胞合成代谢》,科学家成功从菠菜中提取“生物电池”,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将植物类囊体递送到动物体衰老病变的细胞内,让动物细胞拥有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B.CO2的固定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C.基粒是由一个个类囊体堆叠而成D.类囊体薄膜上合成的ATP可用于暗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1、叶绿体具有双层膜,内膜内有类囊体薄膜,分布色素。2、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详解】A、叶绿体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B、CO2的固定属于暗反应过程中,场所在叶绿体基质,B错误;C、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C正确;D、光反应合成的ATP用于暗反应,光反应场所在类囊体薄膜,D正确;故选B。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两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发菜属于蓝细菌,其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跟菠菜一样,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菜、菠菜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染色体等结构B.发菜、菠菜细胞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发菜、菠菜细胞的细胞壁都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D.发菜、菠菜细胞的根本区别是发菜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答案】BD【解析】【分析】1、原核细胞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中央是拟核区,拟核区含有DNA分子。2、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详解】A、发菜属于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拟核区含有裸露的DNA分子,A错误;B、发菜、菠菜细胞均属于细胞生物,细胞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正确;C、发菜属于蓝细菌,属于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是肽聚糖,C错误;D、发菜属于原核细胞,菠菜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正确; 故选BD.14.亚显微结构是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但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各种微细结构。下图是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B.③是中心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④是核糖体,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及多肽链的盘曲折叠形成空间结构的场所D.⑤是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详解】A、观察题图,②应是高尔基体,A错误;B、③是中心体,在细胞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错误;C、④是核糖体,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场所,多肽链的盘曲折叠形成空间结构的场所在内质网及高尔基体,C错误;D、⑤是核孔,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D正确。故选D。15.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如图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B.①和②中酶的种类相同 C.②和③中都能释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D.②和③分别是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答案】BC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和少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发生反应,被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详解】A、分析题图,葡萄糖分解为甲和乙,甲可以生成CO2和乙,乙与O2结合可以产生水,推测甲为丙酮酸,乙为[H],A正确;B、①为细胞质基质,②为线粒体基质,①中进行葡萄糖的分解,②中进行丙酮酸的分解,①和②中酶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故种类应不同,B错误;C、②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能量,③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以产生大量能量,C错误;D、②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线粒体基质,③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为线粒体内膜,D错误。故选BCD。16.高尔基体膜上的RS受体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然后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化酶和胰岛素属于该类蛋白B.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需消耗能量C.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D.RS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答案】A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高尔基体膜上的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说明RS受体和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结合,将其从高尔基体运回内质网,且pH升高结合的能力减弱。【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结论,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将错误转运至高尔基体的蛋白质运回内质网,即这些蛋白质不应该运输至高尔基体,而消化酶和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需要运输至高尔基体并发送至细胞外,所以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A错误;B、细胞通过囊泡运输需要消耗能量ATP,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RS受体与RS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如果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高,则结合能力减弱,所以可以推测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比内质网的pH低,C错误;D、通过题干可以得出结论“RS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RS的蛋白质,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RS功能的缺失,则受体不能和错误的蛋白质结合,并运回内质网,因此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D正确。故选AC。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7.某种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可以作为药物来使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下面是该脑啡肽的结构式。回答下列问题。(1)脑啡肽含有________个氨基。(2)脑啡肽是由________种氨基酸通过________的方式形成的,该过程要脱去________分子水。(3)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患者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口服脑啡肽的方式进行治疗,理由是____________【答案】(1)1(2)①.4②.脱水缩合③.4(3)①.不能②.脑啡肽是多肽,若口服,会被水解(消化或分解)成氨基酸(合理即可)【解析】【分析】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小问1详解】构成脑啡肽的氨基酸的R基中没有氨基,故脑啡肽中的氨基数等于肽链数,脑啡肽由1条肽链构成,故其含有1个氨基。【小问2详解】构成脑啡肽的5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为﹣CH2-C6H5-OH、-H、-H、-CH2-C6H5、-CH2-CH(CH3)2 ,R基有4种,故脑啡肽是由4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的,该过程要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4。【小问3详解】脑啡肽是多肽,若口服,会在胃、肠道水解(消化或分解)成氨基酸后再被人体吸收,失去其作用,因此,患者不能通过口服脑啡肽的方式进行治疗。18.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其中小窝蛋白是其主要的结构和调节成分。小窝蛋白不仅参与物质跨膜转运,而且是细胞信号分子富集和信号转导的枢纽,能与多种关键性信号分子连接,对其活性状态起直接调控作用,从而参与了细胞分化、增殖、肿瘤发生、心肌肥厚、衰老等多种病理或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小窝蛋白中间区段(1)小窝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位于磷脂双分子的内部)主要由_______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3)提取动物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作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后经离心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4)细胞器膜、___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小窝蛋白参与物质跨膜转运,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功能。【答案】(1)①.脂质和蛋白质②.(一定的)流动性(2)疏水性(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4)①.细胞膜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2、细胞膜的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小问1详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因此小窝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结构特点是流动性。 【小问2详解】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位于磷脂双分子的内部,磷脂分子内部是磷脂分子疏水性尾部所在区域,因此中间区段主要由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小问3详解】要想得到纯净的细胞膜,那么细胞中含有的细胞器的数量越少越好,提取动物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器的数量也很少。【小问4详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也可以控制物质进出,小窝蛋白参与物质跨膜转运,体现了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19.下图1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a、b、c、d为被转运的物质,①②③④为物质转运的方式。图2和图3表示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相关曲线。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回答下列问题。(1)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当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方式②排出的,②表示的运输方式是_____(填名称)。O2从鲨鱼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其运输速率符合________(填“图2”或“图3”)所示曲线。(2)图3中P点后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3)图1中物质运输方式④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与此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答案】(1)①协助扩散(易化扩散)②.①③.图2(2)载体蛋白数量(3)①.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②.线粒体【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等。【小问1详解】 ②表示的运输方式需要借助通道蛋白,不需要能量,为协助扩散(易化扩散),O2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即图中的①,自由扩散的运输速率仅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故可以用图2所示曲线表示。【小问2详解】图3表示物质的运输速率在一定范围内,受膜两侧浓度差的影响,浓度差为0时,运输速率不等于0,说明图3应为主动运输,故推测P点后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是载体蛋白数量。【小问3详解】图1中④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主要特点是逆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载体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故与主动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20.夏日晴天的中午,高温、低湿常引起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称为“光合午休”。科研人员以小麦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小麦“光合午休”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实验条件实验结果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合速率(mgCO2·dm2.h)1371810.72372615.83375021.84305024.25255021.7(1)小麦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提取色素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导致小麦“光合午休”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填“温度”或“空气相对湿度”)。若突然降低CO2浓度,细胞中C3含量将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3)为进一步确定空气相对湿度为50%时该小麦光合作用最适温度,应在_______℃温度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 (4)与大水漫灌相比,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喷灌方式不仅节水,还能更有效缓解作物的“光合午休”现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蓝紫光和红光②.有助于研磨得充分(2)①.空气相对湿度②.降低(3)25~37℃(4)喷灌能增加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提高光合速率(合理即可)【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小问1详解】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提取色素时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以有助于研磨得更加充分。【小问2详解】夏季晴天中午田间植物常常会发生"午休"现象,是因为光照强度太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不足,暗反应受到了抑制,从表中可以看出,1、2、3组在相同温度、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光合速率变化比较明显,而3、4、5组在相同空气相对湿度、不同温度下,光合速率变化不明显,可知空气相对湿度是导致小麦"光合午休"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因素。若突然降低CO2浓度,C3的合成受阻,故C3的含量将降低。【小问3详解】如图3、4两组的数据可以看出温度过高会导致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如图在相对湿度为50%时,随着温度的变化光合速率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仅此数据不能够说明问题,因此,应在25~37℃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确定空气相对湿度为50%时该小麦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小问4详解】喷灌可以明显地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从而提高光合速率,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喷灌方式。21.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图1是某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简图,图2表示该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量比。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该分裂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结构有____________(填“赤道板”或“细胞板”)。(2)图1中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一般情况下,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_(填序号)。(3)图2中的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①.植物②.细胞板(2)①.②③①④②.③(3)①.DNA复制(染色体复制)②.②③【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小问1详解】图1所示的细胞含有细胞壁,应为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像,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中,可以观察到的结构有细胞板,细胞中不存在赤道板这个结构。【小问2详解】图1中①为有丝分裂后期,②为有丝分裂前期,③为有丝分裂中期,④为有丝分裂末期,故先后顺序为②③①④,其中中期即③,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小问3详解】图2中的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变为2,原因为间期进行的DNA复制(染色体复制),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即细胞内存在染色单体,相当于图1中的②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