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使之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檩、正吻、戗兽、正房、厢房、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材料二: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仅“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就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这里体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摘编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建筑体系是独特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B.至迟在公元15世纪,中国建筑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其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C.木材结构中产生的“文法”和“词汇”的组织形式,在砖石结构建筑上也可以运用,这条发展途径,希腊的古典建筑体系和中国建筑是完全一样的。D.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其实就是对空间的艺术处理,窗子打通了空间的阻隔,促进室内空间与自然美景的交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汉语一样,中国建筑也有由人民提炼、承认、惯用的法式,这被称为中国建筑的“文法”。B.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会随着每种具体的建筑实物的变化而改变。C.影壁、牌楼、园林都是中国建筑,原因在于它们都以中国建筑的“文法”为框架,用“词汇”组织起来的。D.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中,“可望”是园林设计最重要的考量,这和西方建筑思想是不同的。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园冶》:“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B.《鲁灵光殿赋》:“云楶藻棁,龙桷雕镂。飞禽走兽,因木生姿。”C.《诗经·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D.《阿房宫赋》:“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请结合两则材料,说一说中国传统建筑有哪些特色。【答案】1.B2.B3.A4.①论证结构:观点明确,结构严谨清晰。首先指出“文法”和“词汇”的特点,接着明确概念范畴,最后描述发展途径;②论证方法:方法丰富多样,有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③论证语言:语言准确严谨,简洁有说服力。5.①中国建筑遵循一定的“文法”,用不同的“词汇”组合成不同的建筑类型。②“文法”具有拘束性、灵活性、多样性。③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后来慢慢发展到砖石结构。④中国建筑和园林注重处理空间关系,注重室内与自然空间的融通。【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至迟在公元15世纪”错。材料一第一段原文为“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选项B没有“前”字。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会随着每种具体的建筑实物的变化而改变”错。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为“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即“文法”不会随具体实物的改变而变化。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中国建筑和园林注重处理空间关系,注重室内与自然空间的融通。A.材料二指出园林艺术是处理空间的艺术,中国园林设计理念最重要的是“望”,窗子可以让室内室外空间产生交流。BCD说的是中国建筑的势态。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证特点的能力。①观点明确,结构严谨清晰。首先“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指出“文法”和“词汇”的特点;接着“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明确概念范畴;最后“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描述“文法”和“词汇”的发展途径;②论证方法丰富多样。运用举例论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让读者恰切体会建筑规模的大小不同。运用类比论证,“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等”,用文章有不同的体裁,类比论证建筑在不同命题下也有不同形式,体现“文法”的灵活性。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简洁有说服力。如“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中“至迟”“已经”“基本上”等词语,语言简洁、严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原文“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可知,中国建筑遵循一定的“文法”,用不同的“词汇”组合成不同的建筑类型。②由材料一原文“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可知,“文法”具有拘束性、灵活性、多样性。③由材料一原文“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可知,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后来慢慢发展到砖石结构。④由材料二原文“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古希腊人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可知,中国建筑和园林注重处理空间关系,注重室内与自然空间的融通。(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雷雨(节选)曹禺【第一幕(节选)】周朴园(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为什么不拿来?繁漪(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周朴园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繁漪(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周朴园(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鲁四凤药罐里还有一点。周朴园(低而缓地)倒了来。繁漪(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周朴园(向四凤,高声)倒了来。周冲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周朴园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繁漪(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周朴园(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繁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繁漪(声颤)我不想喝。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周冲(反抗地)爸!周朴园(怒视)去![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说,请母亲喝。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不要这样。周朴园(高声地)我要你说。周萍(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周冲(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繁漪(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周朴园①(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繁漪(四面看一看,望望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周萍爸!我……周朴园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周萍走至繁漪面前。]周萍(求恕地)哦,爸爸!周朴园(高声)跪下!叫你跪下!繁漪(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第三幕(节选)】周冲四凤,你不要为这一点小事来忧愁。世界大的很,你应当读书,你就知道世界上有过许多人跟我们一样地忍受着痛苦,慢慢地苦干,以后又得到快乐。鲁四凤唉,女人究竟是女人!(忽然)你听,(蛙鸣)蛤蟆怎么不睡觉,半夜三更的还叫呢?周冲不,你不是个平常的女人,你有力量,你能吃苦,我们都还年轻,我们将来一定在这世界为着人类谋幸福。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我们是一样——鲁四凤二少爷,您渴了吧,我给您倒一杯茶。(站起倒茶)周冲不,不要。 鲁四凤不,让我再伺候伺候您。周冲你不要这样说话,现在的世界是不该存在的。我从来没有把你当做我的底下人,你是我的凤姐姐,你是我引路的人,我们的真世界不在这儿。鲁四凤哦,你真会说话。周冲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鲁四凤我们?周冲对了,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的,没有……②(头微仰,好像眼前就是那么一个所在,忽然)你说好么?鲁四凤你想得真好。【第四幕(节选)】[周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不动,静寂。]周朴园(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蘩漪③(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周朴园(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蘩漪(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鲁侍萍太太!蘩漪萍,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周萍(难堪)爸爸,我,我——周朴园(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蘩漪(惊)什么?鲁侍萍(慌)不,不,您弄错了。周朴园(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鲁侍萍不,不!(低头)啊!天!蘩漪(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周朴园(烦厌地)蘩漪,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周朴园(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萍④(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周朴园(严厉地)混账!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周萍(痛苦万分)哦,爸!(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思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幕中周朴园对周冲说“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是认为周冲和繁漪对他的命令不够服从。B.周朴园的语言多含命令的语气,这不仅展现了他在这个家中的绝对权威,也体现了他极具封建大家长的特性。C.第三幕中四凤对周冲充满理想化的言论反应平淡、回应简短,这是由四凤的文化水平和她对周冲只有主仆感情导致的。D.第四幕戏剧冲突激烈,冲击力强,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展开情节,令人读来惊心动魄。7.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周朴园的话是在关心繁漪,希望她保重身体的同时,顺带希望她能给孩子做一个乖巧听话、服从性强的好榜样。B.句子②中周冲“头微仰”“忽然”等状态,体现他久久沉浸在自我幻想的美好世界里。C.句子③中繁漪“倨傲地”神态写出繁漪不以和周萍乱伦为耻,却拿周萍四凤乱伦来羞辱周朴园的得意心理。D.句子④中周萍重复“不是她”,是认为鲁侍萍出身低微,与他想象中的生母差别悬殊,所以不敢承认。8.曹禺在看过一次《雷雨》公演后曾说:“那位演周冲的人有些轻视他的角色,他没有了解周冲,他只演到痴憨——那只是周冲的粗犷的肉体,而忽略他的精神。”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周冲的精神特征。9.“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第一幕中喝药冲突的作用。【答案】6.D7.B8.①天真浪漫,对理想和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认为人生而平等。他把四凤当家人看而不是仆人,他幻想和四凤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真世界;②对现实生活和封建家庭愚昧思想充满厌恶和反抗,喝药片段他“反抗”父亲的要求。9. ①刻画人物形象,从喝药的冲突中可看出繁漪的反抗精神和周朴园作为封建大家长的专制与冷酷。②推动情节发展,繁漪的不想喝药推动了后续剧情发展,或埋伏笔、做铺垫,或揭示结局。③揭示作品主旨,作者借喝药冲突揭露了封建专制主义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④吸引观众注意,引发观众对人物命运的联想与思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展开情节”错。第四幕主要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A.“周朴园的话是在关心繁漪,希望她保重身体的同时,顺带希望她能给孩子做一个乖巧听话、服从性强的好榜样”错。周朴园更看重繁漪做好榜样,顺带关心繁漪。C.“拿周萍四凤乱伦来羞辱周朴园的得意心理”错。表现“倨傲地”这时繁漪并不知道周萍和四凤是亲兄妹。D.“认为鲁侍萍出身低微,与他想象中的生母差别悬殊,所以不敢承认”错。周萍不肯承认是因为他不愿接受和四凤是亲兄妹这个事实。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由“四凤,你不要为这一点小事来忧愁。世界大的很,你应当读书,你就知道世界上有过许多人跟我们一样地忍受着痛苦,慢慢地苦干,以后又得到快乐”“你不要这样说话,现在的世界是不该存在的。我从来没有把你当做我的底下人,你是我的凤姐姐,你是我引路的人,我们的真世界不在这儿”等周冲和四凤的对话可知,周冲认为人生而平等,他天真浪漫,对理想和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他把四凤当家人看而不是仆人,他幻想和四凤生活在一个美丽的真世界。②由“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爸,您不要这样”“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我们是一样——”可知,对现实生活和封建家庭愚昧思想充满厌恶和反抗,喝药片段他“反抗”父亲的要求。【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在人物刻画方面,如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的冲突中,由“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哦!不!我喝不下”可看出繁漪具有反抗性格;而由“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看出周朴园则说一不二,由“哦,爸爸”“周萍正向下跪”则表现周萍的软弱和唯命是从。 ②在戏剧情节方面,“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爸,您不要这样”“我要你说”“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繁漪不愿喝药,才有了后面周朴园让周冲和周萍劝她喝药等情节,无论是繁漪不想喝药,还是周朴园与周冲、周萍的矛盾,推动了剧情发展,或埋伏笔、做铺垫,或暗示结局。戏剧冲突在情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③从主题方面看,“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潜台词是你们整天胡思乱想,常有离经叛道之举,都没有意识到在这个家里服从我的重要性。周朴园所代表的是封建大家长、资本家,作者借冲突批判了诞生这些社会群体并导致其不同命运的旧社会旧制度,突出了剧本的主题。④从表达效果来看,繁漪不想喝药代表了她对周朴园的反抗,“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爸,您不要这样”“我要你说”“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文章多方面展现了周朴园与繁漪、周冲、周萍的矛盾,尖锐的戏剧冲突能够吸引观众的兴趣,吸引观众观赏,并引发思考,引起观众的共鸣,引人入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谏逐客书(节选)李斯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材料二:范雎说秦王(节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霸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①,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②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注】①箕子、接舆: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因谏纣王而被囚禁。接舆,春秋楚隐士,人称楚狂,曾唱《凤兮》歌讽劝孔子避世隐居。据史籍记载,箕子、接舆都曾佯狂。②太后:指秦昭王之母宣太后。秦武王举鼎膝部骨折而死,子昭王即位方十九岁,尚未行冠礼,宣太后掌握实权。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将需断句对应的标号写在答题纸上。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A也B知今日C言之于前D而明日E伏诛于后F然臣弗敢G畏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B.黔首,指平民、老百姓,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黔,黑。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黔首”。C.跽,挺直身子站起来。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需先挺直身子,与《鸿门宴》中“项王按剑而跽”的“跽”含义不同。D.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的“骨肉”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运用了史实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正反面结合来劝谏秦王应当废逐客令。B.材料二中范雎认为臣子固有一死,如果死亡和受辱可以对秦国稍有些益处,臣子就没什么可担心顾虑的了。C. 材料二中范雎指出秦王目前陷入被孤立的境地,原因在于对臣子们不够信任,长此以往可能导致王室覆灭。D.材料二中范雎在“何患乎”“何忧乎”“何耻乎”的层层叙述中展示自己的忠心,劝谏语言委婉周密,恳切动听。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2)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14.自古以来如何处理君臣关系都是治国理政绕不开的话题,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李斯和范雎各自论述的侧重点。【答案】10.BDF11.C12.C13.(1)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为国之君不推却民众,所以能使他的德行显明。(2)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因此堵住了嘴,缠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14.①李斯:广纳贤士。②范雎:加强君权,勿让太后亲眷专权;听信贤臣建议,善待贤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说,即使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也”为句末语气助词,故应在“也”后面B处断开;“知今日言之于前”“明日伏诛于后”是状语后置句,结构一致,各自断句,“而”为连词,表承接关系,故在分句中间、连词“而”前D处断开;“然”为连词,表转折关系,故应在“然”前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B.正确。C.“含义不同”错。“跽”,均指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需先挺直身子。句意:秦王长跪着说;/项羽握着剑挺起身。D.正确。“骨肉”,均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至亲。句意:处在人家骨肉之间;/ 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原因在于对臣子们不够信任”错。材料二中范雎指出秦王目前陷入被孤立的境地,原因在于“上畏太后,下惑奸臣”,而不是对臣子们不够信任。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择”,通“释”,这里指“舍弃”;“就”,成就;“却”,嫌弃;“明”,彰明。(2)“蹶”,跌倒;“杜口”,闭口;“是以”,因此;“莫”,没有人。【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原文“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可知,李斯主张广纳贤士。②由原文“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可知,范雎主张加强君权,勿让太后亲眷专权;听信贤臣建议,善待贤臣。参考译文:材料一:谏逐客书(节选)李斯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材料二:范雎说秦王(节选)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范雎表示歉意说:“不是臣子敢这样啊。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份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像这种情况,关系可说是生疏的。结果一谈就任他做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得深啊。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吕尚为他建立的功勋,终于据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假如文王因为跟吕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谈,这样周就没有天子的德行,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为王了。现在臣子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远,而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处在人家骨肉之间,臣子愿意献上一片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连问三次而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说,即使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大王真能实行臣子的话,死不足成为臣子的祸殃,流亡不足成为臣子的忧虑,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不足成为臣子的耻辱。五帝这样的圣人要死,三王这样的仁人要死,五伯这样的贤人要死,乌获这样的力士要死,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要死。死,是人无法逃避的。处在难免一死的形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还担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路,白天隐蔽,到了蔆水,没东西可吃,坐着走,爬着行,在吴市讨饭,最后振兴了吴国,吴王阖闾成为霸主。假如臣子进献谋略能像伍子胥那样,就是把我禁闭起来,终身不再见大王,只要臣子的主张实行了,臣子忧虑什么呢?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对殷朝、楚国并无好处。假如臣子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能对我认为贤明的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臣子最大的荣耀了,臣子又有什么耻辱呢?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大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大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才是臣子所怕的!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臣子不敢害怕。臣子死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赏心亭①[宋]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②涕已流。【注】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首联回顾了在川陕的岁月,以及沿长江东下的行程。虽看似“乘兴”,飘逸洒脱,实则心事重重,深忧自己年老体衰。B.杜诗颔联写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坼”与“浮”两字富有动态感,写出了洞庭湖水的力量和宽阔,极具恢宏气象。C.陆诗颈联融情于景,雨中浓云笼罩江面,城中深秋落叶纷飞,萧瑟黯淡眼前之景烘托出诗人的忧愁忧思。D.杜诗意境开阔宏丽,诗人心胸博大。首联交代登楼缘由,蕴含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尾联运用借代的手法写出对国家战局的忧思。16.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对比分析两首诗思想情感的异同。【答案】15.A16.同:①都是登楼抒怀之作;②诗人都因担忧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流涕”。异:①杜诗由眼前宏伟壮丽的洞庭湖美景转而抒发自己孤苦多病,漂泊天涯,处境困顿。②陆诗先“兴”后“忧”,忧愁朝廷的软弱与退让,担忧迁都政策不正确导致的不良后果。【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深忧自己年老体衰”理解错误,诗人是受召回朝,“忧”的是再陈迁都之策被拒,恢复中原无望。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1)相同点:从标题来看,《登岳阳楼》和《登赏心亭》都是登楼抒怀之作; 从作者及诗歌内容来看,杜甫和陆游都是爱国诗人,杜诗中“凭轩涕泗流”和陆诗中“欲请迁都涕已流”,都写到为国事担忧而“流涕”。(2)不同点:杜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可见,诗人登楼抒怀,面对宏阔壮观图景,联想自己暮年困顿的处境,以及国家动荡,“凭轩涕泗流”为自己孤独无依,也是为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陆诗,全诗的感情脉络,前半由一“兴”字点出“喜”,后半为一“忧”字包孕。“兴”乃因一线希望而引起——赴阙召对,将面陈恢复大计,或蒙采用,则宿愿得偿。“忧”,则是希望渺茫的表现——面对现实,他深知孝宗的软弱,国家前途如满目衰败之秋景。“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也算是,这次赴阙,固将再陈迁都之策,但孤忠忧时,而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不禁涕泪交流,不能自已。可见,面对肃杀凄凉之景,深感前途渺茫;陆游念念不忘迁都建康,为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诗人面对现实,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由喜转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批判文人骚客登临高处枉自感叹国家朝代兴亡荣辱,而无所作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张孝祥运用工整的对偶与夸张的想象,将自我与浩渺无限的自然融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六国论》中,苏洵提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并假设六国拿赂秦的土地财物封赏给贤臣奇才,合力抗秦的结果会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千古凭高对此②.谩嗟荣辱③.尽挹西江④.细斟北斗⑤.弊在赂秦⑥.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谩嗟”“辱”“挹”“斟”“弊”“赂”“咽”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根据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1)_________________。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②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2)_________________。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样。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③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何况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3)_________________,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④在这里我们涉及到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文中4个标号的句子中有3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0.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差序格局”下定义,字数不超过50字。【答案】18.(1)地缘关系也是如此(2)范围大小依中心势力厚薄而定/范围大小随中心势力厚薄变化(3)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19.①把“根据”改成“以”或“拿”;③把“何况”改成“而”;④把“涉及到的”改成“涉及到了”或“遇到了”。20.差序格局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1)结合前文“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可知,此处应填“……也如此”;再结合后文“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可知,此处所填过渡句应为“地缘关系也是如此”。(2)此处承接前文“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可知,陈述对象应为“范围”;再结合后文“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一样。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可知,这个范围具有伸缩能力,故此处应填“范围大小依中心势力厚薄而定”或“范围大小随中心势力厚薄变化”。 (3)结合前文“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可知,此处应填“而是像……”;再结合前文“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后文“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可知,此处应填“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3处表述不当为:①处搭配不当,“根据……来说”搭配不当,应将“根据”改成“以”或“拿”;③处不合逻辑,此处为转折关系,应将“何况”改成“而”;④处成分残缺,应将“涉及到的”改成“涉及到了”或“遇到了”。【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的格式为: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结合“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可见,材料主要论述的是中国的社会结构格局。差序格局的形成依据是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等私人关系。差序格局具有伸缩变化的特点。格局的特点是如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纹,“石头”就是个人为中心,而波纹推出的关系由近及远,形成了“差序”,这就是“差序格局”。最后,按照句子逻辑表述即可。注意字数限制。故可给“差序格局”下定义为:差序格局是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21.阅读以下人物判词,请写出对应的人物姓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①人物:_________________②人物:_________________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③人物:_________________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④人物: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贾元春②.贾迎春③.王熙凤④.贾宝玉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结合“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可知,这是贾元春的判词,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弓”谐音“宫”(宫闱),“橼”谐音“元”,指贾元春被选进宫里,先做女史,后被封为“凤藻宫尚书”,被加封为“贤德妃”,像五月火红的石榴花一样辉煌灿烂,但是贾元春透过表象,明白了皇权的实质。虽然贾元春的荣耀超过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但是,贾元春却在20几岁就暴病而亡,正像那“一声震得人方恐,回收想看已成灰”的爆竹,刹那光华转瞬即逝。结合“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可知,这是贾迎春判词,判词的画面上画着一头凶恶的狼,追扑一个美女,想要吃掉她。画面和判词都暗示贾迎春的悲惨遭遇——贾迎春嫁给了穷凶极恶的男人孙绍祖,惨遭蹂躏,一年之后就被折磨而死。判词引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出自《东田集》的寓言——东郭先生在中山国救了一只被赵简子追赶得走投无路的狼,狼得救后却想吃掉东郭先生果腹,而且“子”“系”两个字组合起来是“孙(孫)”字,所以“子系中山狼”就是指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就像那只忘恩负义的狼,残酷虐待贾迎春;另一个是出自《枕中记》的故事——道士吕翁给寒儒卢生一个神奇的枕头,卢生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后才发现黄粱米饭还没有蒸熟,比喻贾迎春的人生就像黄粱梦那样短暂虚幻。结合“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可知,这是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林黛玉进了荣国府后和大家初次见面时说的话,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反映了王熙凤精明强干泼辣的性格。结合“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可知,出自《红楼梦》第三回,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看贾宝玉,自然流露的风采都展现在眉梢之间,平生的万种风情都堆积在眼角。此句是对贾宝玉外貌的描写,形容其极好看。22.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 上述《红楼梦》选段表现了林黛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①多愁善感,心思细腻。(“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②美貌羞涩。(“不觉带腮连耳通红”)。③聪慧,爱诗书,有才情。(“自觉词藻警人”“心内还默默记诵”)。④自尊心强。(“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①宝玉脱口说出张生那句戏文。黛玉登时恼了,指责宝玉胡说,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黛玉是要躲开口没遮拦的宝玉,避免把这个敏感的话题说下去。由此可见,林黛玉多愁善感,心思细腻。②宝玉脱口说出张生那句戏文。黛玉登时恼了,真的非常恼怒吗?看她连腮带耳通红,桃腮带怒,薄面含嗔。这是愤怒吗?这是因为害羞而佯怒。由此可见,林黛美貌羞涩。③林黛玉对闺阁禁书“越看越爱看”“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表现出林黛玉的叛逆性格和对爱情的向往;“不到一顿饭功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表现出林黛玉聪颖强记,一目十行。由此可见,林黛玉聪慧,爱诗书,有才情。④宝玉对黛玉说那句戏文,是一时激动,也是真心的表白。因此当宝玉开玩笑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看似非常生气,其实并不是真的生气,只是因为心中所思所想被戳破,女孩子娇羞不已,才斥《西厢记》为“淫词艳曲”,发誓要告诉贾政去,吓得宝玉赶紧求饶。由此可见,林黛玉自尊心强。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12月20日,“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入选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材料二:“命运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一语,出自《命运石之门》,它表达了一种力量的觉醒,一种引导人们走向未来的命运之力。材料三:2014年全红婵开始练跳水,她一定无法预料到东京奥运会推迟了一年,而她将刚好达到参赛年龄。2017年桂海潮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此时距离他搭乘神十六上天还有六年。……与此同时,有些人不禁感叹,“为什么别人命运的齿轮转出了火星,而自己的齿轮却停滞不前”“平庸的我连条文案都不配有,我的命运齿轮是生锈了吗?”作为当代青年,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与感受?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转动齿轮的,是自己站在人生的路口回头观望,不禁感叹当初一个小小的决定与瞬间,竟对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人说,那是幸运女神的眷顾,是命运齿轮的转动,但是亲历那个瞬间、做出那个决定、在前路未卜时仍又义无反顾尝试的人,是自己。命运的齿轮,由自己转动。李斯在《谏太宗十思书中》所言“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才是大多数人不能成功的本质原因。热门话题里对某个瞬间的强调,使人们对成功的看法变得片面,看见了别人关键的决定,却看不见其背后的历练,而自我逃避式地自嘲“齿轮生锈”。转与不转,这是个问题。诚然,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但或许不是因为缺少机会,而是因为许多人面对未知的机会时,缺少转动那枚齿轮的好奇与勇气。假如牛顿穿越到现代,他也许会在网络上发表:“树上的苹果砸在我的头上,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被苹果砸到头的牛顿,他开始好奇物理运动的规律与法则,他想要探索其中的奥秘,面对着这枚齿轮,牛顿没有像许多人一样视而不见,而是义无反顾地用双手转动了齿轮,即使前路未卜,仍勇往直前,而道路的尽头,便是“万有引力定律”。苹果的下坠,只是一个普通的自然现象,牛顿能够得出万有引力定律,更多的是因为他对未知现象的探索。命运的齿轮或许就在我们面前,觉察并勇敢地转动齿轮,才是关键。转转不已,方见真章。这世上不缺少勇于探索的人,但成功的人依旧是少数。为什么?也许在迷雾笼罩的未来中,有些人丢了初心,失了方向,止步不前,只在内心无能地咆哮幸运女神的狠心。对于海伦·凯勒来说,她的启蒙教师或许就是她命运的齿轮。在启蒙老师的帮助与教导下,海伦知道了不时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冷意的是风,轻柔无形的是水。海伦勾勒出这世界的模样,心中燃起了对生活对光明的向往,也就有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诞生。正是因为海伦不曾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才写出了如此具有力量的作品。假如海伦被生活的苦难打倒在地,不再相信她与老师一同构造的美好世界,那么想必她的名字也会淹没于芸芸众生之中。海伦怀着持久热烈的情感转动着齿轮,最终迎来了属于她的光明。命运齿轮无处不在,但转动它们的,只能是自己。在感慨自己人生失意之前,不妨仔细想想,是否曾经将机会如同废物般丢弃,是否在长久的耐力赛中失去了动力。抓住机会并为之付出努力,才是转动命运齿轮的秘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本次作文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立足社会热点,指出“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入选2023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揭示了它的现实性及社会性。材料二介绍了“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的出处并阐述了其内涵,“命运的齿轮”什么时候开始转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程度。量变会引起质变,也许一开始我们并未体会到命运的曲线缓慢变化,但时间一长,命运的“转折点”就可能会突然出现。因此“开始转动”也意味着开始为自己、为未来努力,它表达了一种力量的觉醒。材料三借全红婵和桂海潮转变人生走向成功的事例引出了部分人的感叹:“别人命运的齿轮转出了火星,而自己的齿轮却停滞不前。”“我的命运齿轮是生锈了吗?”虽是调侃,也包含着对幸运降临、命运齿轮开始转动的期待。对此,我们须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他人光辉灿烂的背后离不开数年如一日的沉潜钻研,拼搏奋斗。命运的齿轮是一个深奥而又引人思考的话题。人们常常想知道自己的命运何时开始转动,以及是否有某种力量在背后操控着一切。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命运并非突然降临,而是由我们生活中的一系列选择、决定和行为所塑造,对待自身命运随随便便的人不大可能成功。命运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外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我们的选择和行动会对命运产生影响,有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本注定的轨迹。因此,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塑造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齿轮需要我们的努力和智慧,尽管命运有其不可预测性和随机性,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努力和智慧来影响和引导自己的命运,可以通过学习、成长和积累经验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命运的挑战。在文体上,提示语部分“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表明本文应该写成一篇议论文,表明观点,阐述理由。写作时,可采用主体并列式的论证结构。首先阐明命运的齿轮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概念,它受到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但是更受到我们的选择和行动的影响。接着在主体部分论述我们该如何主动塑造自己的命运,让命运齿轮开始转动。此处可采用分论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我们应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磨难,于困境中积累经验;我们应沉潜钻研,苦练本领,不懈求索,于奋斗中为未来铸剑;我们应把握人生机遇,抓住每一个绽放的机会等。论证过程中,可以通过例证,引证等方法充分论证如何推动自己命运的齿轮,如毛泽东、钱学森、史铁生、袁隆平等均可作为例证。最后总结,无论命运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激发自己的潜力,追求自己的梦想。立意:1.以持之以恒的努力,转动命运的齿轮。2.把握机会,奋力向上,转动命运齿轮。3.命运齿轮只为有准备的人而转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