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27626

大小:519.3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5-01-03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油中学2021级高二下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B.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C.在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D.乳酸菌在有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并发酵产生乳酸【答案】B【解析】【分析】泡菜发酵的实验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为,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泡菜制作中应先加蔬菜,再加盐水,且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1:4,A错误;B、由于乳酸菌的严格厌氧的,因此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B正确;C、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错误;D、由于乳酸菌的严格厌氧的,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繁殖,不能产生乳酸,D错误。故选B。2.下列有关腐乳制作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含水量超过70%的豆腐并利用蒸煮法灭菌B.加盐腌制时,将豆腐小块整齐摆放并逐层均等加盐C.将长满毛霉的豆腐直接投入到装有卤汤的瓶中密封D.控制卤汤中酒的含量可防止腐乳成熟过慢或腐败变质【答案】D【解析】【分析】 腐乳制作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脂肪酶分解豆腐中的有机物,整个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杂菌污染,同时注意使豆腐块成形。【详解】A、制作腐乳应选择含水量为70%的豆腐为宜,若含水量过高,豆腐块不易成形;若含水量过低,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A错误;B、加盐腌制时,将豆腐小块整齐摆放并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增高而增加盐量,B错误;C、长满毛霉的豆腐加盐腌制后,再加卤汤装瓶密封,C错误;D、卤汤中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会使腐乳成熟时间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但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控制卤汤中酒的含量可防止腐乳成熟过慢或腐败变质,D正确。故选D。3.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果醋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D.使用菌种都具有细胞壁、线粒体、DNA和RNA【答案】A【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详解】果酒需要的温度在18-25℃,果醋制备的温度是30-35℃,腐乳制作需要的适宜温度是15-18℃,所以果醋发酵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A正确;醋酸杆菌为需氧型细菌,因此进行的是有氧发酵,B错误;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C错误;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单细胞真菌)、醋酸杆菌(属于需氧型细菌)和毛霉(多细胞真菌),它们均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线粒体只在真核生物中存在,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发酵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发酵的过程和原理以及发酵条件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类型和代谢特点,掌握发酵的稳定条件以及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区别,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 4.消毒和灭菌是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操作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B.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C.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则不能灭菌D.稀释涂布平板时所用涂布器需要浸泡在酒精中灭菌【答案】A【解析】【分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庄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比较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详解】A、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灭菌可以杀死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A正确;B、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需要灭菌,防止指示剂和染料带菌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也需要进行灭菌,如过滤除菌,C错误;D、为防止杂菌污染,稀释涂布平板时所用涂布器需要浸泡在酒精中后灼烧灭菌,D错误。故选A5.如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实验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在桌面B.步骤②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后迅速蘸取菌液进行平板划线C.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使菌种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D.步骤④得到的平板经恒温培养后可用来对X细菌进行计数【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示可知,图示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纯化培养X细菌,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详解】A、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A错误;B、步骤②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后才可以沾取菌液后平板划线,B错误; C、步骤③通过连续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菌种分散成单个细胞,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C正确;D、平板划线法不能用来对X细菌进行计数,如需计数活菌数目,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D错误。故选C。6.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其上生长的都是能分解尿素的细菌B.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会减少,pH会升高C.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污染环境D.将接种等量无菌水的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同时培养,可以说明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详解】A、某些固氮菌不需要培养基提供氮源,但能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A错误;B、由于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生物,所以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会减少,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会升高,B正确;C、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消毒不能彻底消灭微生物的芽孢或孢子,C错误;D、将接种等量无菌水的同种培养基同时培养,可以说明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选择作用,D错误。故选B。7.科研人员在测定链霉素对3种细菌的作用效果时,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画了3条平行线(3条线均与图中链霉素带接触),将平板置于37℃条件下恒温培养3天,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链霉素能抑制霍乱菌的生长繁殖B.链霉素对结核菌的抑制效果最差C.链霉素不可用于治疗伤寒菌感染者D.链霉素对结核病人的治疗效果较佳 【答案】B【解析】【分析】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详解】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它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繁殖。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链霉素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霍乱菌的抑制作用弱,对伤寒菌几乎无抑制作用,B错误,ACD正确。故选B。8.白蚁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能够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昆虫之一,原因是白蚁消化道中的某些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某生物兴趣小组从白蚁消化道中分离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流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素酶是由多种酶组成的复合酶,其中催化纤维二糖水解的酶是C1酶和CX酶B.选择培养的培养基中,纤维素是唯一的碳源,且要持续通入无菌空气,提供充足氧气C.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不能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滴加刚果红染液D.要长期保存菌种,可用甘油管藏法,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答案】D【解析】【分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三种,其中能够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的是葡萄糖苷酶。2、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有的还有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维生素)。3、纤维素分解菌常采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定,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物质,纤维素分解菌由于能够将纤维素分解而在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出现无色的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反应纤维素分解菌产生的酶的多少。【详解】A、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葡萄糖苷酶可以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A错误;B、从白蚁消化道中分离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细菌,呼吸类型应该为无氧呼吸,B错误;C、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可以向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直接滴加刚果红染液,C错误;D、要长期保存菌种,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将菌液与灭菌后的甘油1∶1混合,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D正确。故选D。 9.下列关于果胶酶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胶酶是一种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B.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C.果胶酶能将乳糖醛酸分解成半乳糖醛酸D.在果汁中加入果胶酶后可使果汁变得澄清【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酶是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A正确;B、细胞壁和胞间层中含有果胶,在生产果汁时,加入果胶酶能提高出汁率,也能使果汁变得澄清,B正确;CD、果胶酶能够将果胶分解为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有机酸),从而达到使果汁变澄清的目的,C错误,D正确。故选C【点睛】10.下列有关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固定酵母细胞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化海藻酸钠应采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B.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内包埋的细胞过少C.注射器出口离液面尽量贴近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不只是作为反应底物【答案】C【解析】【分析】海藻酸钠在水中溶解的速度较慢,需要通过加热促进其溶解。溶解海藻酸钠,最好采用小火间断加热的方法。例如,加热几分钟后,从石棉网上取下烧杯冷却片刻,并不断搅拌,再将烧杯放回石棉网继续加热,如此重复数次,直至海藻酸钠完全溶化。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详解】A、溶化海藻酸钠应采用酒精灯小火或间断加热,以免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A正确;B、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内包埋的细胞过少,颜色偏浅,B正确;C、注射器出口离液面有一定的距离,以保证凝胶珠成为球状,C错误;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不只是作为反应底物,还为酵母菌提供营养物质,D正确。故选C。 11.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主要分为三种:蒸馏法、萃取法和压榨法。以下关于提取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B.压榨法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中的芳香油的提取C.若植物有效成分易水解,应采用水蒸气蒸馏法D.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共有的操作是分液【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使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植物芳香油的蒸馏提取过程:浸泡、加热蒸馏、乳浊液的分离。【详解】A、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是,先利用水蒸气将植物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然后再分离。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A正确;B、压榨法提取植物芳香油的操作较简单,压榨法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B正确;C、若植物有效成分易水解,不应采用水蒸气蒸馏法,C错误;D、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均有分液操作(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中的分液操作是用分液漏斗将油层和水层分开,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的分液操作是先将过滤后的压榨液静置,再用分液漏斗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D正确。故选C。12.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下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干燥处理时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越利于胡萝卜素提取B.图中甲过程表示萃取,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沸点C.图中乙过程表示浓缩,浓缩之前进行过滤的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D.只能从植物中提取天然-胡萝卜素 【答案】C【解析】【分析】(1)天然胡萝卜素除取自植物外,还可以从养殖的岩藻中获得或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2)进行有机溶剂萃取时宜对原料进行干燥处理。(3)图中甲为萃取,该过程所用到的有机溶剂应具有较低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4)图中乙为浓缩,在浓缩前宜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详解】A.新鲜胡萝卜含大量水分,提取时应干燥,但要控制干燥时间和温度,若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A错误;B.图中甲是萃取,所用萃取剂应具有较高的熔点,并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B错误;C.图中乙过程表示浓缩,在此之前进行过滤的目的是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C正确;D.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D错误;故选C。13.下列关于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橘皮精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干燥橘皮用石灰水浸泡B.在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品质应缩短蒸馏时间C.在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过程中都必须用氯化钠将油和水分开D.以胡萝卜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可提取出纯净的β—胡萝卜素【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关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问题,提取橘皮精油时,将干燥的橘皮用石灰水浸泡后用流水漂洗,沥干能够提高出油率,提取玫瑰精油时,缩短蒸馏的时间,使精油品质下降,橘皮精油提取时不用氯化钠,提取β—胡萝卜素时,进行加热萃取、过滤浓缩。【详解】A.、提取橘皮精油时,将干燥橘皮用石灰水浸泡可以提高出油率需要,A正确;B、在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缩短蒸馏时间会降低为品质精油的品质,B错误;C、提取橘皮精油不用氯化钠,提取玫瑰精油要用氯化钠将油和水分开,C错误;D、以胡萝卜为材料,用有机溶剂加热萃取后过滤,得到萃取液,再使用水蒸气蒸馏装置,使萃取剂挥发,得到纯净的β—胡萝卜素,D错误。故选A。【点睛】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常用方法),压榨法,萃取法,玫瑰精油的提取是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皮精油时,一般采用压榨法,胡萝卜素的提取采用萃取的方法。14.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洗涤过程中要加入5倍体积的蒸馏水,重复洗涤3次B.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杂质C.将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置于pH为4.0的磷酸缓冲液中透析12h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速度快【答案】D【解析】【分析】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适宜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其步骤:样品处理(红细胞的洗涤、血红蛋白的释放、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凝胶色谱操作、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杂蛋白,加入五倍体积的生理盐水,A错误;B、将血红蛋白溶液进行透析,其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B错误;C、透析所用的磷酸缓冲液的pH为7,C错误;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的分子量比杂蛋白大,质量越大的,通过凝胶色谱柱的速度越快,D正确。故选D。15.关于电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B.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C.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D.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答案】C【解析】【分析】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方法。【详解】AB、电泳指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AB正确;CD、向样品加入还原剂(打开蛋白质的二硫键)和过量SDS,SDS是阴离子去垢剂,使蛋白质变性解聚,并与蛋白质结合成带强负电荷的复合物,掩盖了蛋白质之间原有电荷的差异,使各种蛋白质的电荷/质量比值都相同,因而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迁移率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分子大小。是分析蛋白质和多肽、测定其分子量等常用的方法,C错误,D正确; 故选C。16.在雄性动物的性腺组织中,下列现象可能会发生在同一分裂时期的是(  )A.中心体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的加倍B.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纺锤体的出现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丝逐渐消失D.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中心体的复制在间期,染色体的加倍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B、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纺锤体的形成在前期,B错误;C、对植物来说,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丝逐渐消失都在末期,但动物细胞不会有细胞板出现,C错误;D、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也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D正确。故选D。17.某雄性家兔(2N=40)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关于该家兔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家兔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都有10对染色体B.正常情况下每个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都是AaBbC.正常情况下每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基因型都是AB或abD.该家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染色体数为40条或80条的时期【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该家兔通过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故形成的子细胞中没有成对的染色体,即该家兔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A错误;B、正常情况下每个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和精原细胞一样,基因型都是AaBb,B正确;C、正常情况下每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基因型是AB和ab或Ab和aB,C错误;D、该家兔经过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故不会出现80条染色体的时期;有丝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粒(点)分裂,可有80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B。18.某男性的两个精原细胞,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C1和C2B.遗传信息相同的细胞是A1和A2、C1和C2C.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染色体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答案】B【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因此A1和A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B1和B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形态也不同,但两者所含的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3、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C1和C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详解】A、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的遗传物质与亲代细胞的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次级精母细胞)为B1和B2都不含同源染色体,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精细胞)为C1和C2,其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故染色体形态相同并有同源染色体的是A1和A2,B1和B2、C1和C2 都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B、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即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C1和C2,B正确;C、A1和A2以及B1和B2的DNA分子数都等于体细胞中的DNA分子数,C1和C2的DNA分子数减半,因此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C错误;D、B1和B2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数半,同理C1和C2为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也减半,因此染色体的数目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错误。故选B。19.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两种形式。某动物的基因型是Aa,若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和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发生了互换,则通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时期是(  )A.有丝分裂的后期B.有丝分裂的末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实现基因的重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则为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详解】A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的过程,也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进入不同细胞的现象,A、B错误;CD、根据题意,某动物基因型是Aa,经过间期复制,初级性母细胞中有AAaa四个基因,该动物的某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涉及A和a的交换,交换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均分别具有A和a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开,两组Aa彼此分开进入次级性母细胞,至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所以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A和a的现象;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其上的等位基因A和a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C错误,D正确。故选D。20.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1)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核DNA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间期出现(0→4N),前期出现(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A、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共8个DNA分子,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A正确;B、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由8条变成16条,同源染色体不分离,D错误。故选D。21.不考虑各种变异,关于二倍体生物的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雌雄异体生物的性状遗传不一定与性别相关联B.只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C.鸟类性别比例为1:1的原因是雄性产生含有Z、W精子的比例为1:1D.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在遗传上可与性别相关联【答案】C【解析】【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详解】A、雌雄异体的生物,如果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其遗传不一定与性别相关联,A正确; B、只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例如人类外耳廓多毛症,B正确;C、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鸟类性别比例为1:1的原因是雌性产生含有Z、W卵细胞的比例为1:1,C错误;D、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在遗传上可与性别相关联,例如XaXa和XaYA交配,子代雌性全为隐性,雄性全为显性,D正确。故选C。22.某植物的叶型由A和a基因控制,卵形对掌形为显性,茎的高度由B和b基因控制,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将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作母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卵形高茎:卵形矮茎:掌形高茎:掌形矮茎=1:17:17:1;而将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作父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卵形矮茎:掌形高茎=1: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植物的叶型和茎的高度这两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A、a与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基因与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作母本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作父本时未发生D.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会产生四种表现型【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作母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为卵形高茎:卵形矮茎:掌形高茎:掌形矮茎=1:17:17:1,其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1:17:17:1,说明A、a与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b连锁,aB连锁,AaBb的个体作母本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作父本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卵形矮茎:掌形高茎=1:1,其基因型为Aabb:aaBb=1:1,AaBb的个体作父本时,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了交叉互换。【详解】A、该植物的叶型和茎的高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这两对相对性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A、a与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基因与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与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错误;C、由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作母本时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作父本时未发生,C正确;D、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母本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1:17:17:1,父本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1:1,后代有3种,A_B_:A_bb:aaB_=4:2:2,D错误。 故选C。23.某雌雄同株的植株(2N=28)花瓣大小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且与A基因的个数有关,AA为大瓣,Aa为中瓣,a为小瓣。植株甲(AA)与植株乙(aa)杂交,后代出现一株大瓣植株丙,其他均为中瓣。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该植株的基因组需要测定1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B.植株丙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乙形成配子时发生显性突变C.若植株丙染色体数目异常,说明甲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选植株丙和乙进行杂交,可判断植株丙出现的原因【答案】C【解析】【分析】植株甲(AA)与植株乙(aa)杂交,正常情况下后代应为Aa,表现为中瓣。现后代出现一株大瓣植株丙,其他均为中瓣,说明发生了变异。【详解】A、由于该植株属于雌雄同株的植株,且2N=28,所以该植株的基因组只需要测定1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A正确;B、植株丙为大瓣植株,含有AA基因,而杂交后代正常情况下应为Aa,所以出现的原因可能是乙形成配子时发生显性突变,B正确;C、若植株丙染色体数目异常,说明甲有个别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后,A基因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异常,C错误;D、选植株丙和乙进行杂交,可判断植株丙出现的原因,若后代都是中瓣,说明发生了显性突变;若后代出现小瓣,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4.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婴儿存活率下降B.青春期发病风险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C.图示表明,早期胎儿不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D.图示表明,显性遗传病在幼年期高发,隐性遗传病在成年期高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曲线: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胎儿期发病率较高,在出生后发病率显著降低;多基因遗传病从胎儿期到出生后发病率逐渐升高,出生到青春期逐渐降低,在由青春期到成年发病率显著增加;单基因遗传病在出生后发病率迅速达到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青春期后略有回升。【详解】A、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胎儿的出生率降低,出生的婴儿中患染色体病的概率大大降低,保证了婴儿的存活率,A错误;B、青春期发病风险低,使其更容易遗传给后代,因此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B正确;C、图示表明,早期胎儿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较低,从胎儿期到出生后发病率逐渐升高,因此部分早期胎儿应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C错误;D、图示只是研究了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和多基因遗传病,没有研究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D错误。故选B。25.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 对该家系分析正确的是(  )A.此病为隐性遗传病B.III-1和III-4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C.II-3再生儿子必为患者D.II-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II-1正常,II-2患病,且有患病的女儿III-3,且已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该病应为显性遗传病(若为隐性遗传病,则II-1正常,后代女儿不可能患病),设相关基因为A、a,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A错误;B、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III-1和III-4正常,故III-1和III-4基因型为XaXa,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B错误;C、II-3患病,但有正常女儿III-4(XaXa),故II-3基因型为XAXa,II-3与II-4(XaY)再生儿子为患者XAY的概率为1/2,C错误;D、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II-7正常,基因型为XaY,不携带致病基因,故II-7不会向后代传递该致病基因,D正确。故选D。26.关于DNA分子结构、基因表达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B.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不会导致DNA分子结构改变C.DNA、R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都可储存遗传信息D.多肽链的合成过程中,tRNA可读取mRNA上全部碱基序列信息【答案】C【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详解】A、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A错误;B、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互换会造成基因重组或者染色体变异,导致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B错误;C、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所以DNA、R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都可储存遗传信息,C正确;D、翻译时,tRNA读取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翻译就停止了,D错误。故选C。27.下列有关DNA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DNA衍射图谱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呈双链B.通过DNA酶处理叶绿体,发现细胞质DNA的存在C.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差速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D.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2、叶绿体的基质中细纤维状物质可以被DNA酶水解,因为酶具有专一性,DNA酶只能催化DNA水解,因此这种细纤维结构是DNA。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A错误;B、叶绿体中有细纤维存在,用DNA酶处理后细纤维消失,说明叶绿体中含有DNA,B正确;C、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C错误; D、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DNA研究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相关实验方法,重点掌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难度不大。28.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能控制酶的合成B.都位于染色体上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D.都含有遗传密码【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详解】A、基因不都能控制酶的合成,有些基因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A错误;B、基因不都位于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含有基因,如线粒体基因和叶绿体基因,B错误;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C正确;D、遗传密码位于信使RNA上,D错误。故选C。29.关于中心法则相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催化反应时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形成氢键B.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均由核酸编码并在核糖体上合成C.在解旋酶协助下,R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转录合成多种RNA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均可在体外发挥催化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中心法则包括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此外还包括RNA的复制和逆转录过程。【详解】A、RNA聚合酶催化DNA→RNA的转录过程,逆转录酶催化RNA→DNA的逆转录过程,两个过程中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存在DNA-RNA之间的氢键形成,A正确;B、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和逆转录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核酸控制合成的,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C、以单链DNA为模板转录合成多种RNA是转录过程,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D、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起催化作用,在适宜条件下,酶在体内外均可发挥作用,如体外扩增DNA分子的PCR技术中可用到耐高温的DNA聚合酶,D正确。 故选C。30.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生物的正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详解】A、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DNA转录成mRNA,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A正确;B、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可以转录出mRNA、tRNA、rRNA等,mRNA可以编码多肽,而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成物质,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上还含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DNA分子的碱基总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C正确;D、染色体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D正确。故选B。二、单项选择题31.油炸臭豆腐,是我国一些地方的风味小吃,制作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有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不存在竞争关系B.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和CO2C.微生物发酵产生了不同的代谢物使得臭豆腐具有特殊的风味D.腐乳制作原理是毛霉等多种微生物中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分解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卤汁中的乳酸菌和芽孢杆菌存在竞争关系,共同争夺空间和营养,A错误;B、乳酸菌发酵产生了乳酸,没有产生CO2,B错误;C、题中显示,制作时需要将豆腐浸入含乳酸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卤汁中发酵形成的,可见,臭豆腐是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制作成的,C正确;D、腐乳制作原理是毛霉等多种微生物中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将蛋白质和脂肪等物质分解成有机小分子的结果,D产物。故选C。32.下图1为固定化酵母细胞的部分操作,图2为其实验结果。针对图示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X溶液有利于凝胶珠的形成,用自来水配制即可B.图1中注射器距离X溶液液面的远近对凝胶珠的形状无影响C.图2中出现的实验结果最可能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小所致D.改变图1中滴加溶液的速度也可能导致图2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混合液加入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aCl2溶液是用蒸馏水配制的,A错误;注射器距离X溶液液面的远近对凝胶珠的形状影响很大,B错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会导致制作的凝胶珠颜色过浅呈白色,C正确;滴加CaCl2溶液的速度太高,无法形成凝胶珠,D错误。【考点定位】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名师点睛】制备固定化细胞时,要注意以下几项:(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33.某哺乳动物体内(染色体数2N=6),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其正在进行有丝分裂B.该哺乳动物正常体细胞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DDC.该细胞中同时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有可能是具有活力的卵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得到的子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得到的子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详解】A、该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不是有丝分裂,A错误;B、由于该图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哺乳动物正常体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Dd、AaBBDd、AaBbDD、AaBBDD,B错误;C、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理应含有6条染色体,而现在含8条,原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而B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因此该细胞中同时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C正确;D、该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不可能产生卵细胞,D错误。故选C。34.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一段时期内某种物质或结构的数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2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B.若a代表4个核DNA分子,则该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C.若a代表4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在CD段不能形成四分体D.若a代表8条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在CD段可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特点: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新教材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新教材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若a代表2个染色体组,则CD段细胞中出现4个染色体组,说明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且处于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A错误;B、若a代表4个核DNA分子,则CD段细胞中出现8个核DNA分子,果蝇体内的一个细胞中核DNA分子有8个,说明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因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核DNA分子数会变成16个,B错误;C、若a代表4条染色体,则CD段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说明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形成四分体,C错误; D、若a代表8条染色单体,则CD段细胞有16条染色单体,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D。35.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分析题意可知:n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即n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每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会出现2种表现型,故n对等位基因杂合的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A正确;B、不管n有多大,植株A测交子代比为(1:1)n=1:1:1:1……(共2n个1),即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均相等,B错误;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为1/2n,纯合子的个体数也是1/2n,两者相等,C正确;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纯合子的个体数是1/2n,杂合子的个体数为1-(1/2n),故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D正确。故选B。36.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星眼果蝇与圆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缺刻翅、正常翅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雄果蝇均为正常翅。若星眼缺刻翅雌果蝇与星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得F1,下列关于F₁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推知A基因纯合致死,B基因纯合致死B.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C.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的二倍D.缺刻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6 【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星眼果蝇与圆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属于测交;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则星眼为显性性状,且星眼基因纯合致死;缺刻翅、正常翅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雄果蝇均为正常翅,可知缺刻翅为显性性状,正常翅为隐性性状,且缺刻翅雄果蝇致死,则雌蝇中没有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A、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则星眼为显性性状,则亲本星眼果蝇的基因型都是Aa,正常情况下子代基因型为AA:Aa:aa=1:2:1,星眼果蝇∶圆眼果蝇=3∶1,说明A基因纯合(即AA个体)致死;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雄果蝇均为正常翅,可知缺刻翅为显性性状,正常翅为隐性性状,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正常情况下,子代雄果蝇基因型为XBY和XbY,表现为缺刻翅和正常翅,说明XBY个体死亡,故B基因纯合致死,A正确;B、亲本星眼缺刻翅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星眼正常翅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单独分析每一对等位基因,F1Aa:aa=2:1;由于缺刻翅雄果蝇致死,F1中XBXb∶XbXb∶XbY=1∶1∶1,故雌果蝇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XbXb,在雌果蝇中所占比例为1/3×1/2=1/6,B正确;C、F1中XBXb∶XbXb∶XbY=1∶1∶1,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的2倍,C正确;D、F1中XBXb∶XbXb∶XbY=1∶1∶1,则缺刻翅基因XB的基因频率为1/(2×2+1)=1/5,D错误。故选D。37.研究者在培养野生型红眼果蝇时,发现一只眼色突变为奶油色的雄蝇。为研究该眼色遗传规律,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控制该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位于性染色体上C.F2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6种D.F2雌蝇分别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均能得到奶油眼雌蝇【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果蝇的野生型表现为红眼,奶油色为突变雄蝇,将红眼雌蝇和奶油眼雄蝇杂交,子一代全为红眼,说明红眼为显性性状,子一代之间相互交配,子二代雌雄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且子二代比例为8:4:3:1,和为16,说明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详解】A、分析题意,子一代红眼果蝇相互交配,子二代的比例为8:4:3:1,是9:3:3:1的变形,说明奶油眼色至少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正确;BC、根据F1互交所得F2中红眼雌:红眼雄:伊红眼雄:奶油眼雄=8:4:3:1可知,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若果蝇眼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则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设相关基因为A/a、B/b,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可知,F1红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而F2中红眼雌蝇占8/16,红眼雄蝇占4/16,伊红眼雄蝇占3/16,奶油眼雄蝇占1/16,可知F2中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A_XBX﹣、aaXBX-,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_XBY、aaXBY,伊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_XbY,奶油眼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则F1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共有2×2+2=6种,BC正确;D、若F2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则其与F2的三种眼色雄蝇杂交都不能得到奶油眼雌蝇,D错误。故选D。38.研究发现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不能合成某种物质,只能在含相应物质的培养基上生长,如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A只能在含有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上生长,而营养缺陷型菌株B只能在含有亮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将A、B菌株混合培养后产生子代的菌株C却可以在不含胸腺嘧啶和不含亮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菌株A的DNA中没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菌株B的RNA中没有编码亮氨酸的密码子C.菌株A和菌株B的DNA碱基序列一定有差异D.菌株C的产生是由于菌株B为A提供了亮氨酸【答案】C【解析】 【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A只能在含有胸腺密啶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菌株A缺乏胸腺密啶,需要外源添加;而营养缺陷型菌株B只能在含有亮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菌株B缺乏亮氨酸。【详解】A、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的基本单位,菌株A是大肠杆菌,一定含有DNA,故含有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只是它不能合成胸腺嘧啶,A错误;B、营养缺陷型菌株B只能在含有亮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菌株B缺乏亮氨酸,但可以利用好亮氨酸,推测菌株B的RNA中有编码亮氨酸的密码子,故能利用亮氨酸进行翻译过程,B错误;C、菌株A和菌株B属于两种不同的品系,说明DNA碱基序列有一定的差异,C正确;D、菌株C的产生是由于菌株A与菌株B互补,推测可能是菌株A与菌株B的DNA发生了转移,进行了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39.真核细胞内含有三种RNA聚合酶,RNA聚合酶Ⅰ负责转录产生rRNA,RNA聚合酶Ⅱ负责转录产生mRNA,RNA聚合酶Ⅲ可负责转录产生tRNA。这三种RNA聚合酶(  )A.都能催化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长链B.都能促进RNA中氢键的生成与断裂C.发挥催化作用的场所都在细胞质中D.活性发生改变都会影响染色体的复制【答案】D【解析】【分析】R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或RNA为模板,核糖核苷酸为底物、通过磷酸二酯键而聚合的合成RNA的酶。【详解】A、都能催化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长链(RNA),A错误;B、都能促进DNA中氢键的断裂与生成,B错误;C、发挥催化作用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可能,C错误;D、染色体的复制需要合成蛋白质,因此RNA聚合酶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以及DNA的复制,活性发生改变都会影响染色体的复制,D正确。故选D。40.某DNA上的M基因编码含65个氨基酸的一条肽链。该基因发生缺失突变,使mRNA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突变基因表达时,翻译过程最多涉及到62种密码子B.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会上升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多肽链中,最多有1个氨基酸不同 D.与原M基因相比,突变后的M基因热稳定性有所下降【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的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详解】A、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转运氨基酸,还有三种终止密码子,但是只要遇到其中一种即可终止,故最多涉及到62种密码子,A正确;B、M基因突变后,使mRNA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因而参与基因复制的嘧啶核苷酸数量减少,但由于嘌呤和嘧啶配对,均为50%,突变前后此比例不会发生变化,故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B错误;C、根据题干:某DNA上的M基因编码含65个氨基酸的一条肽链,由于mRNA只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仍编码一条64个氨基酸的肽链;如果减少的三个碱基在两个氨基酸之间,则突变前后编码的一条肽链,只少了1个氨基酸,其余均相同;如果减少发生在一个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内,则突变前后编码的这条肽链,有2个氨基酸不同,C错误;D、mRNA与DNA配对,mRNA上的AUA对应该基因中减少的序列为TAT,AT碱基之间只有两个氢键,GC之间三个氢键,基因发生缺失突变后AT碱基比例下降,GC相对上升,氢键越多结构越稳定,热稳定性越高,D错误。故选A。三、非选择题41.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生鲜牛奶中的微生物情况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奶制品的运输和贮藏。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有人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放入____内,在160-170℃加热1-2h可达到灭菌的目的。例平板时,需要等待平板冷却后,将平板______放置。(2)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_____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_____然后将各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3)从生牛奶取样培养得到的菌落中,混有各种杂菌,从中检测出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在培养菌中加入______,培养后菌落呈现___色的可以认定为大肠杆菌。(4)若上图所示操作涂布了3个培养皿,菌落数分别为40个、41个、39个,则可以推测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填“偏大”成“偏小”),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干热灭菌箱②.倒过来(倒置)(2)①.平板划线法②.梯度稀释(3)①.伊红美蓝②.黑(4)①.4×106②.偏小③.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现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解析】【分析】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数值往往偏小,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只是一个菌落。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小问1详解】实验过程中,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能耐高温,且要保持干燥,因此这些器具可以采用干热灭菌法来灭菌。倒平板后冷却需要倒过来放置,防止皿盖上的水珠滴落到培养基上。【小问2详解】微生物最常用接种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前需要将菌液进行梯度稀释,经涂布平板接种后进行稀释培养。 【小问3详解】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菌落具有(金属光泽的紫)黑色特征的可以认定为大肠杆菌。【小问4详解】稀释后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40+41+39)÷3=40个,所以稀释前每毫升中的细菌数为40÷0.1×104=4×106。由于经此方法接种培养时当两个或多个菌落重叠在一起时按一个菌落计算,所以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偏小。42.某生物实验小组对基因型为EeXFXf的某动物的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然后绘制了甲、乙、丙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丁表示细胞中该动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甲、乙、丙是一个细胞连续分裂过程的三个时期示意图,那么这三个时期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填序号)。简述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染色体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2)图甲中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图丙中绘制了________条染色单体。图乙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丁中b阶段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填数字标号)阶段。a过程与c过程的子细胞核DNA数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答案】①.丙→乙→甲②.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相等、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等③.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④.12⑤.EXF或eXF或EXf或eXf⑥.受精作用⑦.①⑧.a过程核DNA复制一次分裂两次,c过程核DNA复制一次分裂一次【解析】【分析】由其基因型可知,该生物为雌性二倍体,甲细胞中染色体成奇数,有染色单体,着丝点排列整齐,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图;乙细胞有四分体,中心体正移向细胞两极,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丙细胞内着丝点排列整齐,有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为有丝分裂中期。丁图中涉及减数分裂过程,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a阶段是减数分裂过程,b阶段发生了受精作用,c 阶段是有丝分裂过程。【详解】(1)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细胞,丙为有丝分裂中期,先经过有丝分裂使性原细胞增殖,再进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中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相等、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2)该动物的基因型为EeXFXf,其为雌性个体,而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故其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丙图中每条染色体都有染色单体,共有12条。图乙细胞并没有发生自由组合,不能确定其染色体的走向,根据自由组合定律,EXF、eXF、EXf、eXf都有可能。(3)图丁中b阶段染色体数目增倍后进行了有丝分裂,故其发生了受精作用,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故在①阶段,减数分裂过程子细胞DNA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只复制一次而连续分裂了两次。【点睛】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曲线43.如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__。(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__________(填“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核(2)26%(3)T//A替换为C//G(或A//T替换为G//C)(4)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5)①.不完全相同②.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以双链DNA分子为模板产生子代双链DNA分子,是DNA复制。密码子概念: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不同。【小问1详解】②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是转录,DNA主要在细胞核,转录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小问2详解】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其模板链(设为链1)中胞嘧啶和腺嘌呤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链1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比例=RNA中尿嘧啶的比例=25%,链1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19%,则链1中胸腺嘧啶占碱基总数的27%,则与链1互补的DNA链中腺嘌呤占碱基总数的27%,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25%+27%)/2=26%。【小问3详解】③以mRNA为模板合成肽链,是翻译过程。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密码子中是一个碱基替换,据题意,密码子中的U换成了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则基因中是T//A替换为C//G(或A//T替换为G//C)。【小问4详解】①是DNA复制。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①②③都不能发生。记忆细胞能复制,也能基因表达,能发生①②③。浆细胞、效应T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复制,能基因表达,能发生②③。【小问5详解】不同组织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既有管家基因的表达,也有奢侈基因的表达,故转录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点睛】通过DNA复制、转录、翻译图,综合考查基因表达的过程、基因表达中的计算、细胞分化的原因。44.某种动物的毛色有黄色和白色,由A/a、B/b两对基因控制,当A、B 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为黄色,其余情况下个体表现为白色。现让纯合黄色雌性个体与纯合白色雄性个体作亲本杂交得到F1,F1雌雄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个体中黄色雌性:黄色雄性:白色雌性:白色雄性=6:3:2:5.回答下列问题:(1)据题意可知,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若A/a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则可推断B/b基因位于_____(填“同一对常染色体”、“另一对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2)按上述(1)中的假设和推断,则亲本中纯合黄色雌性和纯合白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F2白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种。(3)欲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子代数量足够多)来判断F2中某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现提供纯合黄色和纯合白色雄性个体若干,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答案】(1)①.(基因)自由组合②.X染色体③.F2黄色和白色性状在雌性和雄性个体中表现不相同(或F2个体中黄色和白色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2)①.AAXBXB、aaXbY(顺序不能交换)②.4(3)将F2中该白色雌性个体与纯合黄色雄性个体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或观察子代雄性是否出现白色)【解析】【分析】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黄色雌性:黄色雄性:白色雌性:白色雄性=6:3:2:5,黄色:白色=9:7,为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小问1详解】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黄色雌性:黄色雄性:白色雌性:白色雄性=6:3:2:5,黄色:白色=9:7,为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黄色和白色性状在雌性和雄性个体中表现不相同,说明A/a、B/b两对基因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A/a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则可推断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F1雌雄交配得到的F2中黄色:白色=9:7,故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亲本的纯合黄色雌性个体与纯合白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2中白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__XbY,共有1+3=4种。【小问3详解】F2中某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的基因型为aaXBX_,用F2中某白色雌性个体和若干纯合黄色雄性(AAXBY)进行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或观察子代雄性是否出现白色)。①如果F2中某白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则子代的表现型全为黄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