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1140
大小:43.56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4-09-03
《新疆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月月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弘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材料二: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礼记》有云:“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朝乾夕惕、如履薄冰。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进取锐气与沉着静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已与成己的辩证工夫。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从者惊慌失措,但孔子却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 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的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材料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摘编自《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抗疫力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宽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B.“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基因,勇者受到道义的感召,会产生无畏的气概。C.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此次新冠疫情取得胜利离不开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人常以玉相比,以玉的切、磋琢、磨的过程来类比人们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修为和态度。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他把危机险境当作成就英勇人格的条件,将其视为幸运的事情。B.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不惧艰险、不惧牺牲、一无所惧的无畏气概。C.新冠肺炎疫情中义无反顾奔赴抗疫一线的逆行者,在“克己”中“成己”,体现“勇者不惧”的大勇。D.材料三第二段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材料三第三段列举名言事例论证了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形成的过程。3.下列表述,与材料一“厚德载物”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结合以上材料,请简要概述民族精神的意义。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唤醒王生文第一次走进家政公司的腊梅,对能否找到一份钟点工的工作,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公司工作人员接待了她,一番交谈后,工作人员给了她一个电话号码,让她与一个叫春芬的女人联系。然而,与春芬见面后,事情就大大出乎腊梅的意料了。春芬与腊梅年龄相仿,尽管衣着光鲜,高贵脱俗,但淡淡的脂粉分明盖不住脸上的忧郁。她上上下下看了一会儿腊梅,然后,礼节性地递给她一杯水,说:“我要的钟点工不是做体力活的。”腊梅的眼睛就在这时睁得有些大了,自己可是只有做体力活的本事啊。“钱也不是问题,只要你能做。”春芬接着又说。腊梅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同时也夹杂着一丝希望,因为,她最大的问题就是钱,否则她是不会去做钟点工的。房间里又静了一会,春芬抬起头问:“梅姐,每天上午八点至十一点,你能陪我丈夫说话吗?”腊梅一惊,旋即站起身。春芬一笑,不动声色,示意腊梅坐下,说:“看你紧张的,我丈夫是一个……植物人。”腊梅浑身一颤,杯中的水溅出来,从指缝间一点点往下滴,像泪水一样。“你怎么啦,梅姐?”这回吃惊的是春芬,她望着眼前的腊梅,说,“要是不想做,我也不勉强你。”腊梅放下手中的杯子,很快恢复了镇静,对春芬说:“不,我想试试看!”春芬眉眼一亮,轻轻呼出一口气,有些感激地对腊梅说:“你是第一个答应试试看的人,谢谢你!”说着,春芬起身从抽屉里拿出几页纸递给腊梅,“我把平日里陪我丈夫说的话,都写在纸上,你就照着上面的说,当然,能带点感情是最好的,等说熟了,你想怎么说都可以,只要是那个意思——其实,对唤醒他,我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腊梅跟着春芬走进一间明亮洁净的房间,房间里散发着一缕缕的香味,应该是从桌上的那盆兰花里飘出来的,床前放着一双皮鞋,光亮亮的,像刚脱下不久似的卧在那里,等着主人去穿它。春芬走近床,拉开尼龙蚊帐,对着深睡的男人说:“明,我又来陪你说话了……” 春芬侧过头,用眼睛暗示腊梅可以接着她的话试试看了。腊梅的双眼从纸上移开,有些模糊地落在男人昏睡无光的脸上,她慢慢松开抿着的嘴唇,接着春芬的话往下说:“明,你知道吗,今天是你熟睡的第……”第多少天?腊梅竟说不上来,她略带歉意地望了一眼春芬,随即看了看手上的纸,接着说:“今天是你熟睡的第三百七十一天,你不能再睡了,你的母亲病了在住院,我要去公司打理,我们的孩子夏苗还等着你带她去郊游。明,你还记得吗?那天是三月十号,星期日,惊蛰后的第五天,夏苗要你带她去郊外踏青,听虫子唱歌。明,你是个好爸爸,把公司重要的应酬都推掉了,和我一起手牵手带着夏苗去郊外。”“一路上,你和苗苗唱着歌,先唱《拔萝卜》,再唱《采蘑菇的小姑娘》。眼看就要到郊外了,这时,一辆摩托车迎面向我和夏苗冲过来,情急之下,明,是你奋力推开了我们娘儿俩。你知道吗,明?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夏苗倒在我身上,毫发未损。你真是个好丈夫,是个好父亲,我们日夜都在盼着你早日醒来……”春芬听着,不觉双眼湿润了,她抹了下眼睛去看腊梅,腊梅的脸上竟然流淌着两行晶莹的泪水。她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掏出手帕塞到腊梅的手里,头一低走出了房间。十一点,春芬再次走进房间,递给腊梅一杯糖水,并塞给她一个沉甸甸的红包,腊梅想推辞,可是,那双温润如玉的手已经将她满是裂口的手握住了。腊梅换了两趟公交,然后匆匆步行,走进一片棚户区。腊梅到家了。家里有两个人,一个老人在低矮的厨房里做饭,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正在伏案做作业,看见她进来,抬头叫她妈,她只应了声,没有看女孩,顺手从墙边提起一个暖水瓶,一转身进了房间。房间里有些昏暗,她随手拉了下开关绳,灯泡亮了,照着房间里简陋的陈设,还有木床上躺着的一个一动不动的男人……(有删改)6.腊梅听到春芬的丈夫是植物人后浑身一颤,此处对她反应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7.分析画线部分的意蕴。8.小说中的两位妻子形象有哪些异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9.小说以“木床上躺着的一个一动不动的男人……”结尾,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三、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孟尝君失信泗水之滨多美石。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使者对曰:“吾君封于薛,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微君之石,无以为之磐。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惟君图之。”泗滨人大喜,告于其父老,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他日下宫之舄阕①,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下邑之石,天生而地成之。昔日禹平水土,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庙,以谐八音,众声依之,任土作贡,定为方物②,要之明神,不敢亵之。君命使者来求于下邑曰:‘以崇宗庙之祀’,下邑之人威君之威不敢不供,斋戒肃使者至于君。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今闻诸馆人曰将以为下宫之舄,臣实不敢闻。”弗谢而走。诸侯之客闻有之皆去。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孟尝君大怒,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磐,诸侯之客闻之皆来,秦、楚之兵亦解。君子曰:“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如是哉!孟尝君失信于一石,天下之人疾之,而况得罪于贤士哉!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选自《郁离子·尚诚篇》[注]①舄阕:柱脚石;阕,通“缺”。 ②方物:土产。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求之以币 币:钱财B.惟君图之 惟:只是C.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外 荐:推荐D.任土作贡 任:随便地用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微君之石,无以为之磬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位尊而无功C.君用是奚为哉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诸侯之客闻有之皆去 曾不知老之将至1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将以为下宫之B.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C.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D.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不能表现孟尝君“贤能”的一组是( )①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②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③孟尝君以其石为之④命驾趋谢客,亲御泅滨人 ⑤迎石登诸庙,以为磬A.①③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④⑤14.对文章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被封于薛,他要“崇宗庙之祀”,于是派使者来到泅水滨,“以币”向当地人求取美玉。B.泅滨人得知孟尝君将用本地美玉制磬后,大喜,告于其父老,举行斋戒肃拜使者,派了辆车把美玉送给送给了孟尝君。C.孟尝君得到美玉后却食言,拟用美玉作垫脚石。泅滨人得知后,责备孟尝君,不辞而别。诸侯之客闻有此事,都离去了,招致秦楚伐齐之祸。D.本段文字告诫统治者凡事不可以不慎,取信于民重要,取信于贤士更重要。统治者一旦失信于人,知错能改,仍不失为贤君。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来人敬请于下执事。②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四、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南宋·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是供统治者淫乐之所。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黄鹤楼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题。“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洁地写出北宋汴京宫苑的风月繁荣。B.“到而今”到下片“千村寥落”,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强烈对比。C.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D.《满江红》即以文法入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严格遵循空间顺序,结构层次分明,语言洗练明快,已具豪放词的特点。17.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18.(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十二章》)(2)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老子>四章》中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两句是,。六、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露并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它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与霜一样,但它①。在0℃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作“露点温度”。在温暖季节里,夜间地面物体在强烈辐射冷却的时候,与物体表面相接触的空气温度下降,在它降到“露点”以后就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因为这时温度在0℃以上,这些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水滴并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就是露。露和霜一样,大都出现于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同时,容易有露形成的物体,也往往是表面积相对大的、表面粗糙的、导热性不良的物体。有时,在上半夜形成了露,下半夜温度继续降低,②,这叫作冻露。有人把它归入霜的一类,但是它的形成过程是与霜不同的。露一般在夜间形成,日出以后,温度升高,露就蒸发消失了。在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里,常有露出现,③。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微风吹拂下,那些叶子重现生机,手舞足蹈,感恩露水的滋润。人们常把“雨露”并称,就是这个道理。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1.文中加点处“雨露”与“学生不可忘记老师的雨露之恩”中“雨露”的含义相同吗?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加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厄瓜多尔本土以西的东太平洋赤道上,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孤立岛屿。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9个大岛及附属小岛、岩礁组成,面积7976平方公里。那里聚集的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加拉帕戈斯群岛没有码头,修建码头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伤害岛架和近海动植物,加油、加水全从陆地运到小船上。摆渡小船载着我们登岛时,一条海豹躺在了浮桥上。工作人员示意我们绕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还是醒了,冲着我们吼叫,似乎是对外来客惊扰它的好梦表示不满。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人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动植物才是主人。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被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B.那里聚集的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被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C.那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被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D.那里聚集的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世界遗产委员会把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此被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2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七、写作(60分) 24.阅读下列名言,根据要求写作。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高尔基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柏拉图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你的情绪便控制了你。——大仲马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 语文月考答案:1.D2.B3.B4.①结构上采用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说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介绍“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②论证方法上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使文章更具说服力。5.①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它具有包容性,可以促使我们接受外来文化提升自己。②民族精神可以培养人面对困境时临危不惧的锐气和静气,克除内心恐惧、烦扰,使人成为真正的勇者。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来类比人们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修为和态度”错,类比的不是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修为和态度,而是历程,材料二原文的表述是“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B.“一无所惧”错,由材料二中“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可知,“并非一无所惧”。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含义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读懂示例的内涵,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高度概括。其中“‘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所以“厚德载物”强调的是包容大度。 A.“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强调的是包容和大度,与示例的内在关系高度一致,契合“厚德载物”。B.“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强调是每个时代都有人才,不是强调厚德载物。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的是处于“穷达”的不同立场。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造福天下百姓,契合“厚德载物”。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为人应“仁慈”,契合“厚德载物”。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论证的提出方式来看,材料二开篇提出“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非常直接醒目、开门见山。从论证结构来看,先总说“尚勇精神”是民族传统,然后从“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等分论点来阐述尚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材料二的最后段落写道“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来困难吓倒,而是凭借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这显然符合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而分论点之间又有层层递进的意味,特别是从“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与进取锐气呢?”这一分论点看出,材料二的论点是层层深入的关系。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孔子孟子相关的事例)、引用论证(《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类比论证(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相类似)等多种论证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用论据不仅形象贴切、易于理解,而且令人信服,增强了论证的力度。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可见,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可见,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有锐气,有静气。“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可见,民族精神让我们积极自我砥砺和突破。“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可见,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和在磨难中奋起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6.①用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腊梅内心的激动。②以腊梅反常的反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为小说结尾写腊梅的丈夫也是植物人埋下了伏笔。7.①表现了春芬丈夫所住房间环境很好,说明春芬对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②对床前皮鞋的描写,暗示了春芬对丈夫早日醒来的殷切期盼。8.①异:春芬家境富裕,腊梅生活拮据;春芬气质高贵,腊梅勤劳质朴;春芬打理着公司事务,腊梅需打工维持生计。②同:都遭遇不幸却深深关爱着患病的丈夫,希望丈夫早日醒来;都肩负着家庭的重担,为了家庭忙碌不停。9.①解答了读者心中的疑惑,使故事情节更完整。腊梅听说春芬丈夫是植物人时表现异样,照着春芬写在纸上的话说给春芬丈夫听时流泪,这些令人疑惑的点,在这里给出了答案。②凸显了人物的不幸和坚韧。腊梅做钟点工照顾春芬成为植物人的丈夫,而自己的丈夫竟也是植物人,躺在床上需要人照顾,对比中突出了腊梅命运的不幸和坚韧的性格特征。③增强小说的艺术魅力。这是欧·亨利式结尾,在小说末尾才说出腊梅的丈夫也是植物人,出人意料,令人震撼,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6.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要考虑此处细节描写表现的是人物什么样的心理;二要结合上下文,考虑此处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腊梅的反应是激烈的,“浑身一颤”“杯中的水溅出来”,这说明她内心十分激动。她的反应也是反常的,为什么会这么激动?设置悬念,随着情节发展,我们在文末找到了答案,她的丈夫也是一个一动不动的植物人,那么此处她的反应就为文末的情节埋下了伏笔。7.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中所说的“意蕴”的意思,即要求考生回答画线部分潜在的意思。回到原文,可以发现,“腊梅跟着春芬走进一间明亮洁净的房间,房间里散发着一缕缕的香味,应该是从桌上的那盆兰花里飘出来的”,写了房间的明亮洁净,桌子上还放着兰花,这里潜在的意思是春芬把丈夫照顾得很好;“床前放着一双皮鞋,光亮亮的,像刚脱下不久似的卧在那里,等着主人去穿它”,床前放着皮鞋,“等着主人去穿它”,潜在的意思是春芬盼望丈夫能醒来8.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特点异同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题目要求回答两位妻子形象的异同,这就要分析小说中的具体内容,看是怎样描写这两位人物的。原文“春芬与腊梅年龄相仿,尽管衣着光鲜,高贵脱俗,但淡淡的脂粉分明盖不住脸上的忧郁”“腊梅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同时也夹杂着一丝希望,因为,她最大的问题就是钱,否则她是不会去做钟点工的”“今天是你熟睡的第三百七十一天,你不能再睡了,你的母亲病了在住院,我要去公司打理,我们的孩子夏苗还等着你带她去郊游”“房间里有些昏暗,她随手拉了下开关绳,灯泡亮了,照着房间里简陋的陈设,还有木床上躺着的一个一动不动的男人……”,可知腊梅是一位普通的妇女形象,她家境贫困,勤劳且质朴,需要做钟点工来贴补家用;春芬则家境优裕,高贵脱俗,打理着公司事务;二人均遭遇丈夫成为植物人的不幸,都深爱自己的丈夫;她们都肩负家庭的重担,责无旁贷,上有老下有小。9.本题考查小说结尾段落的作用的能力。应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旨、深化主题、引人思考角度分析。 “房间里有些昏暗,她随手拉了下开关绳,灯泡亮了,照着房间里简陋的陈设,还有木床上躺着的一个一动不动的男人……”,说明了腊梅的丈夫也是一个植物人;“腊梅浑身一颤,杯中的水溅出来,从指缝间一点点往下滴,像泪水一样”,对腊梅的一些让人心生疑惑的举动在这里得到了解释,所以说这一结尾“解答了读者心中的疑惑,使故事情节更完整”;“腊梅的眼睛里充满了疑惑,同时也夹杂着一丝希望,因为,她最大的问题就是钱,否则她是不会去做钟点工的”“腊梅换了两趟公交,然后匆匆步行,走进一片棚户区。腊梅到家了。家里有两个人,一个老人在低矮的厨房里做饭,一个八九岁的女孩,正在伏案做作业,看见她进来,抬头叫她妈,她只应了声,没有看女孩,顺手从墙边提起一个暖水瓶,一转身进了房间”,腊梅是一名钟点工,勤劳而贫困,现在又知道她的丈夫是植物人,这一人物的不幸和坚韧就凸显了出来;这种结尾是“欧•亨利式结尾”。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一般可以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的内容。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故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10.A11.D12.C13.B14.C15.①(因此)派我来敬请你们下边的办事人帮忙搞到它②派车马追回宾客,(孟尝君)亲自迎接泗滨人。【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B项,“惟君图之”中“惟”解释为“只是”错误,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希望您能考虑这件事”,“惟”意思是“希望”; C项,“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外”中“荐”解释为“推荐”错误,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命令乐官后夔取来进献给郊庙”,“荐”意思是“献”;D项,“任土作贡”中“任”解释为“随便地用”错误,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用土石作为贡品”,“任”意思是“用”。故选A。1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A项,两个“微”意思都为“如果没有”;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均表转折;C项,两个“是”均为指示代词,这;D项,第一个“之”为代词,第二个“之”是助词,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D。1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异义设题。考生可以把该词的现代意思代入句中,如讲得通,则不是古今异义,如讲不通,则为古今异义词。A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为“认为”,是古今异义词;B项,“于是”古义是“在这个时候”,今义是顺承关系连词,是古今异义词;D项,“虽然”古义是“虽然这样”,今义是转折连词,是古今异义词;C项,句中“可以”古今都是情态词。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全部不能表现孟尝君‘贤能’的一组”,然后抓住“不能”“孟尝君”“贤能”几个关键词分析五个句子。 ④⑤均能表现孟尝君贤能;①“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指泗滨人,②“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指孟尝君疏忽;③“孟尝君以其石为之”是说孟尝君失信,①②③都不能表现孟尝君贤能。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C项,“孟尝君得到美玉后却食言,拟用美玉作垫脚石。泅滨人得知后,责备孟尝君,不辞而别。诸侯之客闻有此事,都离去了,招致秦楚伐齐之祸”错误,最后一句表述不准确,文中说的是“诸侯之客闻有之皆去。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意思是“来自各国的宾客听到这件事后都离开了。于是秦国和楚国合谋讨伐齐国”,秦国和楚国只是“合谋”,并非已经讨伐。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使”,派遣;“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下执事”,下边的办事人。(2)中,“趋”,追赶;“亲”前省略主语“孟尝君”;“御”,迎接。参考译文: 泗水岸边盛产美石。孟尝君做薛公,派使者用钱去求取它。泗水岸边的人问他说:“您用这石头做什么呢?”使者回答说:“我们的君主被封在薛地,将要尊崇宗庙的祭祀典礼,演奏朝会上的雅乐,要是没有您这里的美石,就没有办法制成石磬。派下官向您的属下恭敬地提出请求,希望您能考虑这件事。”泗水边的人很高兴,告诉乡里的父老,斋戒后恭拜使者,用十辆车子给孟尝君送去美石。孟尝君招待泗滨人住下,却把美石丢在朝会的地方。有一天后宫的柱础空缺了,孟尝君就命令用那些美石来制作柱础。泗水岸边的人出言责备孟尝君说:“我们那里的石头,是天地生成的。从前大禹平息水灾的时候,命令乐官后夔取来进献给郊庙,用来调和八音,各种乐器的声响都依附它,用土石作为贡品,就定为本地的特产,恭求了神明,一点也不敢轻慢。您派使者来我们这里请求说:‘要用它来尊崇宗庙的祭祀典礼’,我们那里的人畏惧您的威势,不敢不敬献,虔诚斋戒,恭拜使者,把美石送给您。您把它丢在朝会的外面,也没有确定的命令,我们又不敢为它请命。现在从馆人那里听说:‘将用它来做后宫的柱脚石’,我们实在不敢相信。”泗滨人不辞而别。来自各国的宾客听到这件事后都离开了。于是秦国和楚国合谋讨伐齐国。孟尝君非常恐惧,派人驾车赶上去向客人道歉,亲自迎接泗滨人,迎请美石放入宗庙,用它做磬。各国的宾客听说这事都回来了,秦国和楚国的军队也解围而去。君子说:“国君的举动不可以不慎重,就跟这件事一样啊!孟尝君因一块石头失信,天下人都憎恨他,更何况被贤能的人所怪罪呢!虽然这样,孟尝君也算是个能弥补过错的人,所以齐国又强盛起来,不也是应当的吗!”16.D17.①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悲叹。②对外敌入侵国土的愤恨。③对统治者奢侈误国的痛心。④对军民的深切同情。⑤诗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⑥诗人想象战胜归来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严格遵循空间顺序”错误,“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是时间,所以《满江红》严格遵循时间顺序。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上阕开头“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三句,写登上黄鹤楼所望之景:在一片荒烟笼罩之下,仿佛有很多的城郭;接下来的“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三句,是词人由眼前所见之景联想起了昔日汴京宫苑的繁华:花团锦簇遮住了视线,柳树成荫掩护着城墙,楼阁尽是雕龙砌凤,今昔对比,展现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悲叹。紧接着“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二句,续写昔日之景,说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尽是一派宫女成群、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暗含对统治者奢侈误国的痛心。上阕最后“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三句,写如今金兵的铁骑包围了汴京的郊外,尘沙弥漫,战势凶险。,表现了词人对金兵攻占中原的悲愤之情。下阕“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四句,词人自问自答,说如今士兵已经血洒战场,浸染刀锋;如今百姓已经尸横遍野,填满了沟壑,表达对军民的深切同情。最后“却归来、重续汉阳游,骑黄鹤”三句,词人说自己收复失地之后,还要归来故地重游,再登黄鹤楼,以续今日登临之兴。词人在结尾处虚写光复中原后的情况,以来日得胜之轻快,反衬眼下心怀故土的心绪难平,抒发了词人对挥师北伐的迫切愿望和收复中原的决心。18.就有道而正焉海上明月共潮生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焉、伐、矜。19.①形成时的温度在0℃以上 ②使物体上的露珠冻结起来 ③它对农作物生产是有益的20.①把“那些叶子”当作人来写,赋予叶子以人的动作行为“手舞足蹈”和思想情感“感恩”,非常形象。②拟人修辞使表达生动,写出了农作物的叶子在露水的滋润下重现生机。21.①含义不同。②文中加点处的“雨露”使用了词的本义,指雨水和露水。③“学生不可忘记老师的雨露之恩”中“雨露”使用了词的比喻义,比喻恩惠。【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但”可知,此处应是填形成原因或过程中与霜不一致的地方。霜往往是在0℃以下形成的,而根据后文“在0℃以上,空气因冷却而达到水汽饱和时的温度叫作‘露点温度’”可知,此处应填“形成时的温度在0℃以上”。第二空,根据后文“这叫作冻露”可知,挖空处应出现对于“冻”的解释,故可填“使物体上的露珠冻结起来”。第三空,根据后文“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可知,此处应是描述露的优点,故可填“它对农作物生产是有益的”。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句中,“那些叶子”是植物,并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情感,而作者却说他们有“手舞足蹈”的动作,有“感恩”的心理,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作者之所以这么写,主要是为了充分展现叶子经过露水滋润后,不再卷缩发干,而是重具生机,叶片舒展,能随风飘动的情况,而“感恩”这一心理描写则更突出了露水对植物的滋润作用之大。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章加点处指“雨露”,是因为前文中所说“在我国北方的夏季,蒸发很快,遇到缺雨干旱时,农作物的叶子有时白天被晒得卷缩发干,但是夜间有露,叶子就又恢复了原状。微风吹拂下,那些叶子重现生机,手舞足蹈,感恩露水的滋润”,是为了说明自然界的露水和雨水一样能给植物滋润和生机,所以这里的词语是本义——雨水和露水。“学生不可忘记老师的雨露之恩”一句中,“雨露”不可能是指真实的雨水和露水,而是重在用自然界雨露给予植物的恩泽来比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照顾和关怀。所以这里是比喻义。故两者含义不同。22.C23.①破坏岛屿的生态环境②不要去打扰它睡觉③永远是客人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1)偷换主语。“那里聚集的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珍稀动植物”成了句子的主语,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语应是“群岛”不是“珍稀动植物”,故应将“那里聚集的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改为“那里聚集了世界上最多的珍稀动植物”。(2)不合逻辑。“因此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应使用被动语态,是群岛被称作“独特的活的生物进化博物馆和陈列馆”。只有C修改正确。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前句“修建码头会”和后文“为了避免伤害岛架和近海动植物”可知,这里应该填写修建码头会造成的后果,即“破坏岛屿的生态环境”。第②空,根据前文“一条海豹躺在了浮桥上”和后文“它还是醒了,冲着我们吼叫,似乎是对外来客惊扰它的好梦表示不满”可知,这里应该是说一条海豹躺在浮桥上睡着了,工作人员让我们绕行,不要打扰它,所以可填“不要去打扰它睡觉”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根据后面的句子“这些动植物才是主人”可知,这里应该是将人和动植物形成对比,动植物是主人,所以人类应该是客人,可以填写“永远是客人”之类的句子。2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多则材料首先要找到几则材料的共同话题和主旨。 材料的内容是三个外国名言名句,第一句强调自我控制的巨大作用: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第二句道明了自制的本质,告诉我们自律是一种心态。第三句强调要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总观这五句话,都是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有关的名言,关键词为“控制”,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欲望,展现的是心智的成熟,即“自律”。自律是什么?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律能让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学会战胜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考生可以写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约束、管理、反省自己的事情、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对“自律”的认识、看法、观点以及“自律”的意义等等。考生还可从“控制情绪和欲望”方面立意,阐述“自我控制”的必要性。可以重点阐述人们应该用意志和涵养来控制或缓解不良情绪的暴发,努力使激烈的情绪降至平和的抑制状态,也就是要通过自己的理智来控制情绪。还可以从“控制情绪”并非“压抑情绪”的角度,进行辩证分析。题目要求“体裁不限”,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考生要注意文体特征。立意:1.自律铸就成功。2.学会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3.适当宣泄情绪,可以释放压力。4.自律的人生最美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