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9779

大小:47.77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5-01-06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明中存有数千里之外的红山文化特征的玉器,更与江淮地区凌家滩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距今4300年前,龙山时代文化间的交流在其中心或都邑性遗址中的表现出现高峰,甚至形成一波浪潮。由此可见,早期中华文明()A逐渐趋向于一致性B.渐次迈入文明社会C.萌生华夏认同观念D.呈现出交融性特征2.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上卿大夫世袭罔替,并从国君手里领取世袭采邑。上卿大夫还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地方治理呈现出民本化特征B.周天子对地方集权统治加强C.诸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制约D.政权与族权间权力实现分离3.下表所述汉代统治者的做法()文献记载出处(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班固《汉书》(汉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汉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豪杰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A.阻断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旨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C.意在维护自耕农的经济利益D.确保了统治的长期稳定4.汉武帝时期开始用察举的办法,让地方郡国每年荐举两名德行卓著的贤人。为了有效地抑制徇私情荐举的弊端,察举增加了考试环节,即得到举荐后,朝廷还要考试。这一做法()A.有利于阶层流动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儒学独尊D.完善了官员选拔5.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明帝规定注律只能采汉代儒学家郑玄之说,不能杂用其他解释;晋律也规定“凡为驳议,当合经传”;北朝凡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经义成为法律条文B.儒家正统地位空前强化C.国家律令的儒学化趋向D.社会教化重于法律建设6.隋朝开皇十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抗隋。冼夫人得知广州被困,立刻派孙子冯喧带兵援救。之后,冼夫人不顾花甲高龄,又亲自披甲胄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当地诸州,各路豪强被慑服,接受隋朝官爵。这表明隋朝()A.加强了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B.设置了羁縻府州缓和民族关系C.建立了完备的武装巡查制度D.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认同7.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军的海防设施落后B.中央集权弱化C.“东南互保”局面形成D.军事战略失误8.1906年,钱玄同认为“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十余年后,他却提出“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这种不同时期的认识差异反映了A.历史研究从来不客观B.作者全盘否定封建文化C.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D.个人认知受到时局影响9.抗战时期,中共的社会保障工作提升到新高度,除了对军人、工人和弱势群体的保护采取了详尽的措施外,对地主、富农、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群体的利益也进行了维护,并保障了这部分人的基本权利。这一时期中共的社会保障工作()A.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B.为党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C.延续了土地革命的路线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10.有学者认为,在距今4000年前,地球经历过一场大降温的过程,结束了早前人类的“黄金时代”,使两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衰亡,沉重打击了古埃及文明,更使得印欧人不得不向四周迁徙,冲击着欧亚各临近文明。这()A.说明了农耕与游牧文明冲突根源B.解释了气候变化对文明的重要影响C.分析了地理位置与文明兴衰关系D.证明了不同文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11.活跃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重商学派将通货等价于财富,鼓励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以实现财富积累:后期的重商主义代表约翰·罗(1705),主张发行更多的通货,促使贸易更加繁荣。这些理论的提出()A.促使了全球新的货币体系形成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推动了欧亚贸易网络开始出现D.导致了欧洲价格革命的发生 12.19世纪,西方列强相互争夺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被称为“东方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50年代初提出,每当欧洲革命风暴暂时平息的时候,就会产生永远解决不了的“东方问题”。这说明()A.亚非拉地区的衰落诱使西方殖民侵略B.“东方问题”根源于西方列强间的矛盾C.西方内部革命对殖民侵略有制约作用D.西方列强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无法解决13.1929年10月,在中共闽西特委领导下,闽西苏区才溪乡创办了油盐合作社、布匹合作社、屠宰合作社等。“货缺时,红军家属先买,社员后买,非社员再后买。”“货价,红军家属照市价减百分之五,社员不减。”这些消费合作社的成立()A.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解决了根据地人民生产生活需要C.促进了土地革命任务顺利完成D.粉碎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14.1937年11月,日军步兵500人和一个骑兵连向山西长治县进犯。八路军第129师一个连的兵力分散埋伏在10里长的山地、道路附近,三人一组,五人一群,飘忽不定,时聚时散地打击敌人,经过几小时的战斗,消灭日军近百人,击毁军车一辆。这一战役()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八路军充分发挥了游击战的优势C.使华北地区成为抗战主战场D.得到敌后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持15.美国文官制度不仅没有长期延续下来的官僚政治传统,而且由于大洋所造成的隔绝性,由于无限的西部边疆亟待开发的广阔资源以及急剧膨胀的人口,使美国在政府管理事务中必然要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即“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A.忽视了官员道德素质B.适应了其政治经济发展需要C.促进了人才自由流动D.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16.十月革命后,苏俄(联)构建社会的意图主要包括:“必须与农民和睦相处”“全力争取改变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力争从战争关系变为和平的和贸易的关系,争取持久的国际和平”“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苏俄(联)这些意图及其指导下的实践()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反映了无产阶级力量不足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材料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国家近现代法律制度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党的“一大”纲领规定: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黄色的知识分子及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应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随后由于客观环境的推动及革命形势的促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学习,深入剖析。“二大”认为: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这里的“联合战线”就是要建立对等的“党外合作”,就是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讨论问题、协同动作。而且“联合战线”不仅是同国民党的合作,还包括与其他进步的党派和团体的合作。但此时孙中山并不接受党外合作的主张。1922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之后再议国共合作,于是在中共中央范围内初步接受党内合作的主张。1923年6月,中共在广州召开了“三大”,决定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据吴敏娜《统一战线之源始略论》(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二大”决议产生的历史依据。(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早期工作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年度户籍(户)口数(口)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1223306269594978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427963421007820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1067796056486856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245984016163863——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材料二从顺治十七年(1660年)开始,清朝人口经历了从缓慢增长到急剧增加的过程。到乾隆年间,人口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曹树基在《中国人口史》中的研究,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到崇祯三年(1630年),我国人口增加了约1.65倍,达到1.9亿人,到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我国人口下降到只有约1.5亿人;而清朝时期,人口大幅增加,咸丰元年(1851年)人口约为43608.7万,突破了4亿人口大关。——摘编自于爱芝、杨敏、张钊华《番薯引入对明清人口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到西晋初年在籍人口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人口猛增的影响。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末清初之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借“封建”这一上古既有的制度寄托其限制君主、实现分权的政治主张。“复封建”既可使很大部分的权力划归地方,增强地方的政治活力,又可重新塑造诸侯阶层,以此来平衡专制君主的权力。应该说,黄、顾等人准确地认识到了“封建”制度的分权性质,试图以“复封建”恢复上古三代王制作旗号,莱实行对当时国家权力的重组。所以,“复封建”分权思想是对国家权力布局的一种新的认识,在当时具有明显的思想意义。但是,这些儒生虽通达古今,知识渊博,却很难入官场,更难近政务中枢,实际政治经验或历练很少,在当时只是以在野之身坐而论道,所论“复封建”完全没有可操作性,与实际的王朝政治相去甚远。——摘编自袁刚、翟大宇《论明清之际“复封建”旗号下的分权反专制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历史一、单选题1.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明中存有数千里之外的红山文化特征的玉器,更与江淮地区凌家滩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距今4300年前,龙山时代文化间的交流在其中心或都邑性遗址中的表现出现高峰,甚至形成一波浪潮。由此可见,早期中华文明()A.逐渐趋向于一致性B.渐次迈入文明社会C.萌生华夏认同观念D.呈现出交融性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5000—4300年前(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早期中华各文明区虽相隔甚远,但出现了文化上的交流,呈现出交融性特征,D项正确;材料仅指出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出交融性特征,而非逐渐趋向于一致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早期中华文明渐次迈入文明社会,排除B项;华夏认同观念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2.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上卿大夫世袭罔替,并从国君手里领取世袭采邑。上卿大夫还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由此可见,西周时期()A.地方治理呈现出民本化特征B.周天子对地方集权统治加强C.诸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制约D.政权与族权间权力实现分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在诸侯国封有一些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人有着世袭采邑和武装力量,对国君权力形成了一定的制约,C项正确;民本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周天子并未对对地方实行集权统治,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政权与族权的分离,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所述汉代统治者的做法()文献记载出处班固《汉书》 (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汉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汉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豪杰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A.阻断了大土地私有制发展B.旨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C.意在维护自耕农的经济利益D.确保了统治的长期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统治者徙郡国豪杰于茂陵的目的是对外可以增加京畿人口数,抵御匈奴南下;对内抑制关东地区的豪情,巩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为了确保了统治的长期稳定,D项正确;阻断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旨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与其目的不符合,排除B项;统治者强制迁的群体主要是郡国豪杰和郡国吏民,与自耕农没有什么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4.汉武帝时期开始用察举的办法,让地方郡国每年荐举两名德行卓著的贤人。为了有效地抑制徇私情荐举的弊端,察举增加了考试环节,即得到举荐后,朝廷还要考试。这一做法()A.有利于阶层流动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儒学独尊D.完善了官员选拔【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为了有效地抑制徇私情荐举的弊端,察举增加了考试环节,即得到举荐后,朝廷还要考试”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对于察举制中可能存在“徇私情荐举的弊端”的弊端,“增加了考试环节,即得到举荐后,朝廷还要考试”,这完善了官员的选拔机制,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察举制选官标准的变化,即便增加考试环节,与阶层流动也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为了有效抑制“徇私情荐举的弊端”,与加强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察举制的选官标准,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学就确立了正统思想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5.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明帝规定注律只能采汉代儒学家郑玄之说,不能杂用其他解释;晋律也规定“凡为驳议,当合经传”;北朝凡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经义成为法律条文B.儒家正统地位空前强化C.国家律令的儒学化趋向D.社会教化重于法律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注律只能采汉代儒学家郑玄之说”“凡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儒家学说解释法律和裁决案件,反映了国家律令的儒学化趋向,C项正确;材料本意是使用儒家学说解释法律和裁决案件,也即儒学经义与法律条文关系密切,而非混同,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排除B项;材料反映社会教化与法律建设相结合,看不出孰轻孰重,排除D项。故选C项。6.隋朝开皇十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抗隋。冼夫人得知广州被困,立刻派孙子冯喧带兵援救。之后,冼夫人不顾花甲高龄,又亲自披甲胄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当地诸州,各路豪强被慑服,接受隋朝官爵。这表明隋朝()A.加强了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B.设置了羁縻府州缓和民族关系C.建立了完备的武装巡查制度D.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认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开皇十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抗隋,冼夫人不仅派孙子冯喧带兵援救,还亲自披甲胄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当地诸州,使得广州地区豪强慑服,接受隋朝官爵,表明隋朝加强了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羁縻府州,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建立了完备的武装巡查制度,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岭南地区,不能得出“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认同”,排除D项。故选A项。7.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东战纪本末》一书中指出:“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辇毂之下,烽烟渐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军的海防设施落后B.中央集权弱化C.“东南互保”局面形成D.军事战略失误【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4年(中国)。据材料信息“今旅顺失矣,盛京危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面临民族危机时,“各省大吏,唯知自顾封疆”,对比“古者列国分封,当王室多事之秋,犹有勤王之义旅。”,通过古今对比可知,该传教士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各省长官没有积极拱卫中央,体现出清朝中央集权弱化,B项正确;甲午海战时,海防设施很先进,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东南互保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督抚所策划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主要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并没有涉及到战略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8.1906年,钱玄同认为“一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是好的,而同是汉族的之中,则愈古愈好。”十余年后,他却提出“将自来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政刑、历史、文字……弃如土苴。”这种不同时期的认识差异反映了A.历史研究从来不客观B.作者全盘否定封建文化C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D.个人认知受到时局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从1906年算起的十余年后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所以钱玄同从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到摒弃,体现了时局变化对个人的影响,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全盘否定”的说法过于夸张,无从体现,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钱玄同个人观念的变化,不能体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排除C。9.抗战时期,中共的社会保障工作提升到新高度,除了对军人、工人和弱势群体的保护采取了详尽的措施外,对地主、富农、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群体的利益也进行了维护,并保障了这部分人的基本权利。这一时期中共的社会保障工作()A.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B.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C.延续了土地革命的路线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据题意可知,抗战时期中共对 地主、富农、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群体的利益也进行了维护,这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因此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D项正确;工农苏维埃政权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项;这些措施主要是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并没有发生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这些措施并不是在延续土地革命的路线,排除C项。故选D项。10.有学者认为,在距今4000年前,地球经历过一场大降温的过程,结束了早前人类的“黄金时代”,使两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衰亡,沉重打击了古埃及文明,更使得印欧人不得不向四周迁徙,冲击着欧亚各临近文明。这()A.说明了农耕与游牧文明冲突根源B.解释了气候变化对文明的重要影响C.分析了地理位置与文明兴衰的关系D.证明了不同文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4000年前(世界)。材料中的信息是大降温使哈拉巴文明衰亡,沉重打击了古埃及文明,故材料解释了气候变化对文明的重要影响,气候与上古时期世界文明变迁的关系,B项正确;农耕与游牧文明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利益,气候变化是外在推动因素,排除A项;材料所述是气候问题。与“地理位置与文明兴衰的关系”的角度不符,排除C项;“证明了不同文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1.活跃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重商学派将通货等价于财富,鼓励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以实现财富积累:后期的重商主义代表约翰·罗(1705),主张发行更多的通货,促使贸易更加繁荣。这些理论的提出()A.促使了全球新的货币体系形成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推动了欧亚贸易网络开始出现D.导致了欧洲价格革命的发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结合所学可知,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理论和政策,它的理论修改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全球新的货币体系是以英国英镑为中心的体系,还有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A项;欧亚贸易网络在世界古代就存在,排除C项;欧洲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在美洲掠夺的金银大规模流入欧洲的结果,D项叙述逻辑颠倒错位,排除D项。故选B项。12.19世纪,西方列强相互争夺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被称为“东方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50年代初提出,每当欧洲革命风暴暂时平息的时候,就会产生永远解决不了的“东方问题”。这说明()A.亚非拉地区的衰落诱使西方殖民侵略B.“东方问题”根源于西方列强间的矛盾 C.西方内部革命对殖民侵略有制约作用D.西方列强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无法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每当欧洲革命时,西方列强就会把精力用在处理内部危机上,暂时无暇进行殖民侵略,C项正确;西方发动殖民侵略的动力来自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A项频倒了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西方内部革命对殖民侵略有制约作用,B项偏离主旨,排除B项;D项叙述过于绝对,马克思主义已经指明了方向,欧洲内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西方列强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就能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13.1929年10月,在中共闽西特委领导下,闽西苏区才溪乡创办了油盐合作社、布匹合作社、屠宰合作社等。“货缺时,红军家属先买,社员后买,非社员再后买。”“货价,红军家属照市价减百分之五,社员不减。”这些消费合作社的成立()A.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B.解决了根据地人民生产生活需要C.促进了土地革命任务顺利完成D.粉碎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29年中国。为了扼杀红色政权,国民党对苏区进行残酷的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创办消费合作社,从白区购进食盐、布匹等军需民用物资,满足苏军民众的需要,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A项正确;当时苏区受到国民党的围剿和封锁,根据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不可避免受到影响,“解决了根据地人民生产生活需要”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成立消费合作社,属于属于商业领域,与土地革命直接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经济举措,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主要依靠军事斗争,排除D项。故选A项。14.1937年11月,日军步兵500人和一个骑兵连向山西长治县进犯。八路军第129师一个连的兵力分散埋伏在10里长的山地、道路附近,三人一组,五人一群,飘忽不定,时聚时散地打击敌人,经过几小时的战斗,消灭日军近百人,击毁军车一辆。这一战役()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八路军充分发挥了游击战的优势C.使华北地区成为抗战主战场D.得到敌后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11月(中国)。据材料“八路军第129师一个连的兵力分散埋伏在10里长的山地、道路附近,三人一组,五人一群,飘忽不定,时聚时散地打击敌人,经过几小时的战斗,消灭日军近百人,击毁军车一辆”,可知这是发挥游击战的优势,B项正确;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平型关大捷,排除A项;使华北地区成为抗战主战场是相持阶段,而1937年11月属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得到敌后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15.美国文官制度不仅没有长期延续下来的官僚政治传统,而且由于大洋所造成的隔绝性,由于无限的西部边疆亟待开发的广阔资源以及急剧膨胀的人口,使美国在政府管理事务中必然要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即“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A.忽视了官员道德素质B.适应了其政治经济发展需要C.促进了人才自由流动D.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根据本国国情建立了一种适合美国联邦政府和美国政治与经济发展需要的考试制度,即文官制度强调专才的特殊地位,B项正确;强调专才的优厚待遇未必就会忽视官员道德品质,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专才可以获得优厚的报酬,未体现文官制度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和提高了政府行政效能,排除CD项。故选B项。16.十月革命后,苏俄(联)构建社会的意图主要包括:“必须与农民和睦相处”“全力争取改变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力争从战争关系变为和平的和贸易的关系,争取持久的国际和平”“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苏俄(联)这些意图及其指导下的实践()A.缓和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反映了无产阶级力量不足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后(苏俄)。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十月革命后,苏俄不仅仅要巩固工农联盟,而且还要改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已获得大量的同盟,在这些意图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有利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一战,引起了协约国的强烈不满,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苏俄的无产阶级力量是强大的,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是斯大林统治时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材料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国家近现代法律制度的认识。【答案】17.历史背景: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殖民地限制和剥削,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北美人民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利益;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使北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有所增强;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需要法律武器的支援。18.特点:政府支配立法;立法形式灵活;立法过程体现民主性;立法呈现较大的务实性(答出其中3点即可)19.认识:西方近现代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由于其主要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局限性。(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7题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北美)。 历史背景:根据材料“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可知,18世纪中叶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限制和剥削,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北美人民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利益;根据材料“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可知,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使北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有所增强,北美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高涨,需要法律武器的支援。【18题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西方)。特点:根据材料“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可知,政府支配立法;根据材料“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可知,立法形式灵活;根据材料“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可知,立法过程体现民主性;根据材料“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可知,立法呈现较大的务实性。【19题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方。认识:根据材料“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近现代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由于其主要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局限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党的“一大”纲领规定: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黄色的知识分子及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应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随后由于客观环境的推动及革命形势的促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不断学习,深入剖析。“二大”认为:我们认定民主的革命固然是资产阶级利益,而于无产阶级也是有利益的;因此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成民主的联合战线。这里的“联合战线”就是要建立对等的“党外合作”,就是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讨论问题、协同动作。而且“联合战线”不仅是同国民党的合作,还包括与其他进步的党派和团体的合作。但此时孙中山并不接受党外合作的主张。1922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之后再议国共合作,于是在中共中央范围内初步接受党内合作的主张。1923年6月,中共在广州召开了“三大”,决定中国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据吴敏娜《统一战线之源始略论》(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二大”决议产生的历史依据。(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早期工作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意义。【答案】(1) 依据: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势力强大;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国共两党分别是独立政党;苏俄及共产国际影响。(任答4点)(2)变化:从最高纲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从排斥党派合作到重视党派合作;从党内合作到党外合作;中心工作从领导工人运动到进行国民大革命;会议地点从上海到广州。(任答4点)意义:从“一大”到“三大”体现了党不断成熟。党对革命性质、动力、对象、策略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党的决议变化体现党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党较好处理了党派关系,为以后的统战工作提供借鉴;从上海到广州,推动了工人运动、国民革命的发展,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黄色的知识分子及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应永远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随后由于客观环境的推动及革命形势的促使”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当时的社会性质、国际环境、国内军阀割据情况、工人运动发展及党派斗争等角度进行分析。【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中革命纲领的制定情况来看,从最高纲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从对党派的态度来看,从排斥党派合作到重视党派合作;从合作的方式来看,从党内合作到党外合作;从工作中心来看,中心工作从领导工人运动到进行国民大革命;从会议的地点来看,会议地点从上海到广州。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从“一大”到“三大”体现了党不断成熟。党对革命的性质、动力、对象、策略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党的决议变化体现党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党较好处理了党派关系,为以后的统战工作提供借鉴;从上海到广州,推动了工人运动、国民革命的发展,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年度户籍(户)口数(口)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1223306269594978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427963421007820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1067796056486856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245984016163863——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材料二从顺治十七年(1660年)开始,清朝人口经历了从缓慢增长到急剧增加的过程。到乾隆年间,人口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曹树基在《中国人口史》中的研究,从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到崇祯三年(1630年),我国人口增加了约1.65倍,达到1.9亿人,到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 年),我国人口下降到只有约1.5亿人;而清朝时期,人口大幅增加,咸丰元年(1851年)人口约为43608.7万,突破了4亿人口大关。——摘编自于爱芝、杨敏、张钊华《番薯引入对明清人口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汉到西晋初年在籍人口的变化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人口猛增的影响。【答案】19.变化:在籍人口波动性降低;原因:战乱频繁;东汉时期对基层的控制失序;西晋时期地方豪强势力壮大,不向政府独立申报户口。20.影响:人口的膨胀,加剧了人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对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口的膨胀,激化了民族矛盾;人口的剧增,使许多汉民涌入少数民族聚居区,与之争夺生存空间,导致了民族间的冲突;人口的膨胀,导致了租佃关系的变化;人口膨胀,导致清朝中叶以来移民浪潮长盛不衰;人口膨胀导致了失业流民增多与帮会组织的兴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第一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到西晋(中国)。据材料一西汉平帝元始二年人口户数69594978口,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21007820口,东汉桓帝永寿三年56486856口,西晋武帝太康元年16163863口,可得出“在籍人口波动性降低”。本题第二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汉到西晋(中国)。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末年到西晋时期是中国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时期,人口聚居结构,依附关系的巨大变化,原有的乡里组织完全崩溃了;政府再也无力控制境内的人口,必须依赖以豪强家族为中心的部曲,坞堡制度来间接控制人口,导致纳入官方户口记录的只是少数没有成为大家族荫户的人口和豪强本身;民户依附在一个豪强家族的名下,不向政府独立申报户口的现象普遍。【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从对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租佃关系、帮会组织兴盛以及失业流民增多的角度作答。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末清初之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借“封建”这一上古既有的制度寄托其限制君主、实现分权的政治主张。“复封建”既可使很大部分的权力划归地方,增强地方的政治活力,又可重新塑造诸侯阶层,以此来平衡专制君主的权力。应该说,黄、顾等人准确地认识到了“封建”制度的分权性质,试图以“复封建”恢复上古三代王制作旗号,莱实行对当时国家权力的重组。所以,“复封建”分权思想是对国家权力布局的一种新的认识,在当时具有明显的思想意义。但是,这些儒生虽通达古今,知识渊博,却很难入官场,更难近政务中枢,实际政治经验或历练很少,在当时只是以在野之身坐而论道,所论“复封建”完全没有可操作性,与实际的王朝政治相去甚远。——摘编自袁刚、翟大宇《论明清之际“复封建”旗号下的分权反专制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明清之际的“复封建”思想具有明显的空想性,难以付诸实施。阐述:明末清初,尽管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但空前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黄宗羲等人提出的恢复分封制以削弱君权和中央集权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在闭关自守的体制下,黄宗羲等儒者被迫从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寻找抑制君主专制的经验。“复封建”是要加强地方权力,激发地方的发展活力,进而限制君权。然而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它们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奴隶制上层建筑,而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借助先秦政治制度来抑制君权是一种历史倒退,不可能真正削弱君权和限制中央过度集权。此外,当时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思想盛行,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摧残,程朱理学是官方哲学,黄宗羲等人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主张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总之,黄宗羲等人“复封建”的分权主张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也不可能对当时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明显的改良效果。【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首先,分析材料,拟定论点。根据材料“‘复封建’分权思想是对国家权力布局的一种新的认识,在当时具有明显的思想意义。”与“但是,这些儒生虽通达古今,知识渊博,却很难入官场,更难近政务中枢,实际政治经验或历练很少,在当时只是以在野之身坐而论道,所论“复封建”完全没有可操作性,与实际的王朝政治相去甚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复封建”思想具有明显的空想性。由此可知,论题为:明清之际的“复封建”思想具有明显的空想性,难以付诸实施。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注意在说明过程要做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根据材料“明末清初之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借‘封建’这一上古既有的制度寄托其限制君主、实现分权的政治主张。”与“所以,‘复封建’分权思想是对国家权力布局的一种新的认识,在当时具有明显的思想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尽管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但空前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黄宗羲等人提出的恢复分封制以削弱君权和中央集权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在闭关自守的体制下,黄宗羲等儒者被迫从传统的政治文化中寻找抑制君主专制的经验。在根据材料“ 但是,这些儒生虽通达古今,知识渊博,却很难入官场,更难近政务中枢,实际政治经验或历练很少,在当时只是以在野之身坐而论道,所论“复封建”完全没有可操作性,与实际的王朝政治相去甚远。”与“‘复封建’既可使很大部分的权力划归地方,增强地方的政治活力,又可重新塑造诸侯阶层,以此来平衡专制君主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复封建”是要加强地方权力,激发地方的发展活力,进而限制君权。然而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它们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的奴隶制上层建筑,而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借助先秦政治制度来抑制君权是一种历史倒退,不可能真正削弱君权和限制中央过度集权。此外,当时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思想盛行,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严重摧残,程朱理学是官方哲学,黄宗羲等人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主张没有突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最后,根据以上的证明过程,升华主题,进行总结。结论为:黄宗羲等人“复封建”的分权主张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也不可能对当时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明显的改良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