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活动课

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活动课

ID:8361521

大小: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3-22

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活动课_第1页
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活动课_第2页
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活动课_第3页
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活动课_第4页
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活动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活动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活动课摘要:本文在对开展数学活动课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论认识基础上,阐述了四条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原则和四点实施策略。关键词:数学;活动课;设计原理;实施策略所谓数学活动课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课程,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取代了沿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新教材取代了旧教材,新教材更注重了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注重了内容的开放性。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了新教材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新教材中为数学活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也可以说搞好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开展数学活动课的意义和作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

3、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程序、认知水平的高低来安排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多采的活动素材,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活动课的素材,发挥活动课独特的育人作用。1、数学活动课对数学学科具有补充和调节功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实践性的活动,可以加深学生感性知识的认识程度,与理性知识产生共鸣,也就是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将自己的直接经验与正确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系统。因此,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既能促进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又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例如:在学习

4、《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时,让学生用橡皮泥自制“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等立体图形,然后组装成火车车厢的模型,可以更加感性的认识这些图形;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药盒、奶粉盒、玻璃球、跳棋子”等,然后把其中一些图形展开,可以更加直观的理解它们的平面展开图,深化对这些立体图形和它们的平面展开图的理解。2、开展数学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数学活动课程是以人的科技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为主要目的,从学以致用的角度考虑,老师在活动课中安排小制作,

5、如:学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后,在活动课中引导学生做教材14页14题设计并制作长方体物品包装盒,在引导学生阅读23页《长度的测量》后,指导学生自制“简易游标卡尺”(测室内暖气管的直径等)用刻度尺测一张纸的厚度及地图上两地的距离,同时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测学校的旗杆、操场上跑道的长度,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使学生在知识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当讲完第一章《图形的认识初步》以后,开展了这样的活动,请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的线段)为构件,要求学生把以

6、上图形用纸片剪出来,尽可能多的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学生可谓绞尽脑汁,结果收到一辆小车一副眼镜两只棒棒糖两盏电灯稻草人许多佳品,如下图: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3、开展数学活动课程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促进的作用优质高效的活动课程对学生的个性健全、志趣定向、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困难,会经历失败的苦恼,但通过努力最终成功了,会使学生体验到研究科学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意志,让学

7、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发展。二、实施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原则进行哪些活动,怎样进行这些活动是上好活动课的关键所在,本人在制定活动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几条原则:1、民主平等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这样学生就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行为才能产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2、实践性原则:将课内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形中去;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在做中想,在做中学;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关心社会问题,并尝试着提出解决问

8、题的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活动计划,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参与做好足够的准备。4、科学性原则: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对新教材的学习处于入门阶段,数学教师要依据“先入为主”的心理学原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