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02959
大小:1.74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4-09-02
《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亳州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走下”了着陆平台,踏上火星大地。9月13日至10月18日,“祝融号”进入日凌阶段,开始了一个多月的休假,此阶段地一日一火几乎连成一条直线,地火之间的通信联系受干扰。下图是“祝融”在火星上运动痕迹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祝融”火星车登陆火星,说明其已离开()A.地月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可观测宇宙2.与目前的火星相比,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主要条件()A.安全的轨道B.稳定的光照C.深厚的土壤D.丰富的液态水【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祝融”火星车登陆火星,说明其已离开地球,即离开地月系,A正确。“祝融”火星车登陆火星,火星属于太阳系,因此没有离开太阳系,更没有离开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B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 安全的轨道和稳定的光照是火星和地球共同的外部条件,不符合题意,AB错误。深厚的土壤不是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C错误。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并存在丰富的液态水,成为地球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之一,而火星距离太阳较远,火星表面温度较低,不存在液态水,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叫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B.减少了大气逆辐射C.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4.“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理是()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答案】3.C4.D【解析】【3题详解】地膜覆盖,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地面辐射被薄膜内大气吸收,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起到保温作用,B错误、C正确。薄膜对太阳辐射总量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的影响很小,A、D错误。故选C。【4题详解】“天雨初晴,北风寒彻”表明是冬季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现象,由于锋面过后天气转晴,且受冷气团控制,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地面温度骤降,易产生霜冻现象,D正确。雨后的夜晚气温不一定低,暖锋降雨的雨后的夜晚气温较高,A错误;晴朗的夜晚形成霜主要原因是地面冷却快,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并不是因为地面辐射弱,C错误。晴朗的夜晚,地面散热快,没有加强地面辐射,B错误。故选D。 【点睛】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2019年1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预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20年1月前后开始,下图为“近年来观测到的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太阳黑子数量变化图”。5.据图推测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太阳黑子峰值将出现在()A.2020年前后B.2031年前后C.2025年前后D.2040年前后6.当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到来后,最可能出现()A.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影响B.极夜出现范围持续扩大C.极地平均气温逐渐下降D.指南针的指针出现偏差【答案】5.C6.D【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片分析可知,第24个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峰值年出现在2014年,而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由此可知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太阳黑子峰值将出现在2025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当25个太阳活动周到来后,太阳活动增强,发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的电离层影响增强,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对无线电长波通信影响不大,A错误;极夜出现范围主要与地球运动有关,不受太阳活动影响,B错误;极地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太阳活动对极地的平均气温影响不大,C错误;太阳活动增强,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影响地球磁场,地球出现“磁暴”现象,指南针的指针出现偏差,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图为“某经线附近莫霍界面的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D.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8.2019年9月24日巴基斯坦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古登堡面B.地核C.地幔顶部D.地壳【答案】7.A8.D【解析】【7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河平原处的地壳厚度较薄,青藏高原与喜马拉雅山地的地壳较厚,塔里木盆地的厚度较薄,说明地壳厚度分布不均,A正确;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B错误;大洋地壳的厚度比大陆地壳薄,C错误;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位于莫霍界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D错误。故选A。【8题详解】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巴基斯坦发生的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应在地壳中,D正确,BC错误;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A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下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10.发生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A.距离太阳较远B.距离地面较远C.距臭氧层较远D.距电离层较远【答案】9.B10.B【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洞云是云层的一种,云层分布在水汽和尘埃较多、垂直运动明显的对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雨幡洞云现象发生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说明距离热量来源较远,故判断距离地面较远,B正确;太阳不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A错误;臭氧层分布于平流层,电离层分布于高层大气,雨幡洞云发生于对流层,与高层大气和平流层中的臭氧层无关,CD错误。故选B。【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慢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2.如在图中丙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答案】11.C12.B【解析】【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由图可知,丙地的等压线最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小,风速最小,受风速影响,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慢,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2题详解】由图可知,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侧,根据所学知识,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东南,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因此风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再结合摩擦力的作用下,丙地近地面吹北风,孔明灯受北风的影响有可能向南飞行,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左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A.①代表下渗B.②代表蒸发C.③代表地表径流D.⑤代表水汽输送14.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①减弱B.②增加C.④减少D.⑤减少15.砂田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就在于()A.降水增多B.蒸发加剧C.土壤含水量增多D.地表径流增多【答案】13.B14.D15.C【解析】【13题详解】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①从大气水变为地表水,故①为降水,A错误;②从地表水变为大气水,②为蒸发,B正确;③从地表水变化为地下水,③为下渗,C错误;⑤从地表水变为海洋水,⑤为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①为降水,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②为蒸发,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且砂石覆盖也会减少蒸发,B错误;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下径流(④)也会增加,而地表径流(⑤)减少,C错误,D正确。故选D。【15题详解】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蒸发减少,砂石覆盖也能直接减少蒸发,B错误;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含水量增多,C正确;下渗增加,随着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D错误。故选C。【点睛】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下渗,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我国太阳能资源在近40年来,不论是在总辐射量、年日照时数还是在年有效日照天数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减少,只是在减少幅度上存在着差异。不少学者对变化原因也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分析,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在太阳能资源变化上,我国东部与西部的主导因素并非一致。东部地区主要是人文原因,西部地区主要是自然原因。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图。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亿焦耳/米2)(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2)年太阳辐射量较强的是甲地还是乙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简要分析影响年太阳辐射量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6.总量分布不均;西北多,东南少;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多,四川盆地少。17.乙。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18.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地势高低,海陆位置,大气透明度等。【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材料背景,主要考查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区域基础知识、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图可看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不均。从空间方位上看,西北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在60-80亿焦耳/平方米左右,东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0-50亿焦耳/平方米左右,所以大致是西北多,东南少。从地形区上看,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为70~80亿焦耳/平方米左右,为最多,内蒙古高原、新疆等地区年太阳辐射量为60~70亿焦耳/平方米左右,相对较多,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量小于40亿焦耳/平方米,属最少。【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可看出,甲地为我国的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40亿焦耳/平方米,乙地为我国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70亿焦耳/平方米。可知太阳辐射最强的是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弱的是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晴天多,空气比较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水汽含量少,云量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纬度较低,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平均较大,所以太阳辐射强。【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中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可分析得出影响年太阳辐射量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一般来说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天气状况(阴天:太阳辐射弱;晴天:太阳辐射强)、地势高低(地势高,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太阳辐射弱)、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大气透明度低,太阳辐射弱)等。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某地高空的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图2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图1中点①②③④⑤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若图1的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若图1中的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填白天或夜晚)。若图1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A在B的正东方向,则A之间B的风向为____。(2)结合材料及图2,请在下图中画出夜晚时山林与石质地面之间气流运动方向。(3)与图2“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___(单项选择题)。A.热力环流B.温室效应C.热岛效应D.大气受热过程(4)试分析白天晴天时“穿堂风”风力比阴天大的原因?【答案】17.①.⑤>①=②=③>④②.A③.夜晚④.西北风18.19.A20.屋前石质地面晴天比阴天增温更快,气温更高;和屋后山林的温差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也更大,故风力更大。【解析】【分析】本题以“穿堂风”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和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 在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读图,五个点中,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同,①与⑤在同一竖直方向.上,①的海拔高,气压低于⑤,③与④在同一竖直方向上,④海拔高,气压低于③。所以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⑤>①=②=③>④。【小问2详解】夜晚,石质地面降温快,冷源,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山林气流相对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因此,在近地面,空气由石质地面流向山林,在高空,空气由山林流向石质地面,绘图如下:【小问3详解】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夜晚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吹向植被区,形成穿堂风,符合热力环流原理,A正确。温室效应是指气温条件的改变,大气受热过程是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与穿堂风关系不大,BD错误;热岛效应是城市和郊区的温度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但气流方向不会变化,C错误。所以选A。【小问4详解】屋前石质路面白天晴天时比阴天时增温更快,近地面气温更高;与屋后林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更大,水平方向气压梯度力更大,所以风力也就更大。阴天时石质路面增温慢,和屋后山林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穿堂风风力小。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为传统城市模式与“海绵城市”对比示意图。 (1)与传统城市模式相比,“海绵城市”的建成能增强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减弱的有____。(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简析“下沉式绿地”能减少城市内涝的原因。(3)简析“海绵城市”模式对改善城市局部小气候的作用。【答案】(1)①.蒸发(蒸腾)②.下渗③.地下径流④.地表径流(2)下沉式绿地可以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下沉式绿地的植物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下沉式绿地的植物可以增加水分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水蒸发,减少内涝。(3)海绵城市促进了地表水的蒸发和蒸腾,使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有利于促进大气降水,使气候趋于湿润;储水池、池塘、雨水湿地增加了城市中的水体面积,而液态水比热容较大,增温和降温幅度较小,促使城市的温差减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解析】【分析】本题以海绵城市的图文信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循环环节、城市内涝原因、海绵城市对区域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绵城市”可以蓄积地表径流,使地表径流减弱;绿地的植物可以增加水分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水蒸发,植被可以促进地表水下渗,使地下径流增加。【小问2详解】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 现象,增加城市排水功能以及增加城市蓄水空间会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下沉式绿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主要从削弱地表径流,促进地表水下渗、加强地表水蒸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下沉式绿地可以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下沉式绿地的植物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下沉式绿地的植物可以增加水分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水蒸发,减少内涝。【小问3详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