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分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分析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小学阶段学生逻辑思维尚未发育成熟,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该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来创建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核心素养。一、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与核心素养相关概述(一)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主要就是指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与处理问题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育是建立在立德树人基础上的一项重要措施,能保证学生综合全面成长,将来为社会发展贡献一分力量,同时也促使我国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地发展。除此之外,核心素养是贯彻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表现形式,建立起宏观教育理念与具体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当深入解读核心素养的含义,掌握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的重点内容以及学生需要养成的能力,在这一基础上,使教育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时代性。(二)情境创设的概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创设小学课堂数学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情境创设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着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综合考虑实际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而教师也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与学习特征进行情境模拟与教学实践活动教育,促使小学生在实际教学情境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创建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数字敏感度不高,在课堂上也是教师发挥主要作用。当遇上难解、不会的题型时,学生并不善于思考,而是期待教师直接将做法告诉他,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要改善这种现状,需要教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能促进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此外,小学是为今后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必须建立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以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一)可以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比较强,所以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深入分析,为学生构建对应的情境,有效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加深其对数学重点与难点知识的深入理解。在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之前,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目前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学习状态、数学学习水平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在这一基础上,为学生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情境,促使学生参与到其中,优化对应的教学成果。(二)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游戏是广受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游戏融合到一起,为学生构建一个趣味性的游戏情境,它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水平,能提升最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除此之外,游戏教学还能够有效缓解数学知识过于枯燥且抽象的问题,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情境中。所以,数学游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有效策略。(三)丰富学生的感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学生们比较熟悉的物体创设对应的数学教学情境,还可以将直观的物体与多媒体教学内容融合,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多种实际物体构建一个生动且活泼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在小学数学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学生自主去探索,进而才能够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思以及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索。而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复习与巩固一些有关联的内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探索多元化的解题思路,促进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五)促使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在小学数学落实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与组织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一基础上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锻炼,引导班级内学生们在轻松且愉悦的情境下实现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设置探究小组,学生们互相影响,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索,亲自动手与观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进而可以强化自身的创造性。并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还会不断地去分析知识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果。三、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目的不明确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常会采取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课堂氛围太过热烈往往会使学生逐渐迷失,忘记自己在课堂上的任务。此时教师失去对课堂的管控权,教学效率低下。(二)课程设计不合理
情境创设教学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效果。但是在实施情境创设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视频内容过于复杂,学生理解困难;教师渲染的成分太多,影响授课进度;学生太过兴奋,不能静下心来听课。这些都是课程设计不合理所导致的。如果情境创设得不科学,很容易产生喧宾夺主的效果。此时,非但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迷失,情境创设失去了应有的效果。(三)情境创设不深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往往会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但是,一些教师缺乏创设情境的经验,经常将知识点生搬硬套在创设的情境上,严重影响了创设情境的效果,反而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此外,相同的情境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起到的效果不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创设情境反而会干扰他们的学习。比如在进行乘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游乐园创设情境,询问学生在游乐园里看到了什么,同学通过抢答回答教师的提问。而有些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很难发现游乐园中包含的数量信息,反而会注意到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东西。情境创建得不深刻,不仅没起到教学的目的,反而激发了学生对游乐园的渴望,导致学习时分心,严重降低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四、影响教师创设情境效果的因素(一)教师对创设情境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小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到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没有对情境创设的概念有充分的理解,对创设情境的认知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造成教师创设的情境与实际数学知识之间衔接不紧密,更有甚者,直接忽视数学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进行深入的思考,对数学的学习兴致降低,使核心素养的培养化为泡影。(二)教师对创设情境的价值理解不到位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本身比较抽象,且很难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但是,一些教师认为创设情境只能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提升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对创设情境的价值理解不到位,导致对其应用得不科学。(三)教师对创设情境教学目的认知不明确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能够独立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情境创设的价值。五、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情境创设遵循的原则(一)真实性原则真实性的情境需要遵循两个原则:其一,教师所创建的情境贴近生活,贴近生活的情境更容易学生进行理解。其二,情境要符合客观实际。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要选择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境,切勿选择不存在的事物,没有现实做支撑的情境不具备科学价值,甚至会误导学生。(二)有效性原则教学情境的有效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创设的情境要突出教学重点,能够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情境的创设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在找出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差距后,为学生营造思考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创建的情境中提升思考能力。(三)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趣味十足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创建教学情境时,可以采取学生喜爱、熟悉的动画人物、场景、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四)探究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当保证整个过程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索。在这一基础上,使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类比与分析,明确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使学生围绕着数学教学目标进行广泛的思考,以利于学生的理解。(五)发展性原则在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想要实现的最终教学目标就是促使学生综合全面发展,使整个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所以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逐渐从最近的知识区发展为较远的知识区,实现对学生的扩展与拔高训练,保证学生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方法(一)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
小学教师想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让他们能沉浸在情境当中,从而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教授加减法的过程中,如果整节课都是进行分步计算的演示,就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教师用他们喜欢的动画人物进行情境的创设,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游戏进行情境创设,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比如,在讲解找出分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折纸环节,将白纸分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折叠,保证每次折叠后折线都会形成正方形。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折叠,学生在反复折纸过程中能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情境创设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了拓宽学生数学视野,提升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的魅力。比如,讲解乘除法时,教师可以利用植树这一生活化场景,向学生提出问题。学校现在要在校园内植树,已知学校的甬路长100米,树与树之间的距离为10米,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采购多少树苗?很多学生会迅速反应出需要10棵树苗。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对种树画出了三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甬路的两端都种树,第二种情况是甬路的两端都不种树,第三种是只在甬路的起点或终点一端种树。学生通过对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法的对比,能够发现只有第三种是需要10棵树,在两端都不种树时,只需要9棵树,而在两端都种树,则需要11棵树。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没有直接否定或者告诉学生正确的理解方法,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正确答案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创建情境教师在实施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情境创设。比如,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逻辑较差,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现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着急播放教学视频,而应先简单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描述。比如,教师找到的视频是关于足球比赛的,可以向学生提问,男足一共进行了几场比赛,每场的比分是多少,一共有几场是赢的有几场是输的,在结束了足球比赛后,最终成绩是多少,有哪些不该丢分的点,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四)利用课堂活动创建教学情境
以课堂活动创建情境实际上就是以某一教学活动为载体创设生动教学情境的模式,教师将活动引入课堂,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统计”一课时,可以创建这样的教学情境:假如学校要组织一次运动会,现组织者想了解不同活动项目参与的人数,你将如何协助组织者完成此项工作。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也能使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体验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统计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这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五)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数学理论的发展是依靠对实践的总结。因此,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导,为学生建立自由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地表达自己对数学学习的看法,这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种树问题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情境:一条150米的马路上,每隔5米就要种植一棵树,那么需要采购多少树苗?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运用现实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六)情景创设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改革落地,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好引路人。如此教学过程不再是直接告诉学生数学知识和解题办法,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升对数学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三角形的应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借助常用的手机支架的稳固性加深对三角形具有稳固性的理解,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师生也在反复的互动中提升默契,有助于之后教学的开展。(七)构建具体化情境,使教学更加形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实际物体构建教学情境就是利用教学道具或者辅助性工具开展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教学道具为学生还原对应的生活,进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乐趣,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热情,在这一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八)通过具有挑战性的悬念创设教学情境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所提的问题要具有新奇的特点,通过提问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营造“神秘感”。在正式开始授课后,学生会带着教师的提问进行学习。在授课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前问题进行解答,学生经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成功、可行的。这种提前设置问题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在锻炼中得到提升。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挑战性问题的设置进行总结,为今后设计更符合学生发展情况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九)构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作为促使学生深入探索与学习的主要动力,对学生思维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内容设计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提升数学课堂的活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问题的启发下,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拓展自身的学习思路,转换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学习兴趣显著提升。而教师应当注意一点,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当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实际教学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为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可以采取一题多变的方式,将不断变化的条件作为主要的载体,促使学生发挥自身思维能力,灵活利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更多的问题,为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着这一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路的两端都植树或者一端植树等,引导学生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进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十)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渲染情境氛围在目前网络与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手段,实现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将枯燥且抽象的知识更加生动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构建一个比较形象的教学氛围,使整个教学更具趣味性。在信息技术情境下,学生将会得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进而能够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例如在教学《统计与概率》一课时,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实现对不同统计图的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可以提前搜集对应的素材,为学生制作对应的教学课件,随后在课堂上播放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人物进行装饰,在PPT结束后,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营造一个生动的问题探究情境,为学生提供思考与探究的机会。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应用此方法,以提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