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84859
大小:18.46 KB
页数:6页
时间:2024-09-01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信息素养教育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开始受到公众关注与推行,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旨在全面发展学生信息处理与运用能力,强化其逻辑思维、基本信息素养,能够在脑海中将抽象的信息问题以立体化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信息素养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当下的世界是一个信息技术的世界,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大踏步走进信息技术世界,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全体中国人信息素养的提升。当若干年前有伟人说出“计算机要从娃娃开始抓起”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那么面向小学生如何实现信息素养的培养呢?笔者以为,教师需重点研究学生身心特点,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方式培养其信息素养。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进行总结,将有效的教学方式提炼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一、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现状调查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进行有效的研究,笔者先对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以希望自己的研究有一个坚实的基础。调查的目的包括以下几点:全面了解当前阶段我国小学生信息素养形成与运用情况,探求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便于后期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调查对象:某小学三至六年级全体学生;调查内容:基本上围绕校内小学生信息意识、实践能力、信息核心素养等。本次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面向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分发360份问卷,回收有效试卷356份。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意识,能够主动自觉遵守与之相关的各方面道德法规,但同时也存在着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散播不良信息的情况。总体上而言,多数小学生对于信息素养相关内容了解十分有限,小部分学生表示曾经浅层了解过,至于其具体内容并不知晓。另外,校内现有的信息设备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不高,加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多为理论示范教学,学生能够真正进行自主实践的机会少,当计算机设备出现时,对其实施的维护管理也不够及时。学生接触到网络平台的机会不多,常常集中在学习时间上,操作方式较为单一,基本技能并不具备,加上小学生自制力差,年龄小且生活经验不足,面对网络平台上的海量信息时,难以辨别真假,基本信息素养低。这样的现状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日常的教学及理论研究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信息教师常常以想象代替现实,认为今天的小学生接触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很普遍,因此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比较高的。而调查表明事实并非如此,接触电脑多使用智能手机多并不意味着信息素养就高,前者固然能够为后者提供空间,但这只是要素之一,并不是充要条件。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开展后续的研究非常有帮助。与此同时,通过这样的现状调查,不仅可以让教师掌握一手的信息资料,知道当前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基本现状,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小学生信息素养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去寻找有效的培养方法。二、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根据目前经济不断发展,逐渐衍生出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同时促进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信息技术成为目前时代发展的基础素质,所以教师应当提高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使小学生成为技术人才,为后续的职业生涯做下良好的铺垫,在当前如果学生只是能够掌握学校教学内容,在未来走到社会上将会被淘汰。因此,为了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以及生活中可以学习其他知识技能。坚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直接推翻了只在学校学习的传统学习观念,改变人们对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的认知。学校的教育目标也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取文凭或者寻找工作,而是保证教学的与时俱进。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从最初的学习书本知识,到目前学生生活和工作中所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重点强调个人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不断进步,实现高效课堂。并且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当更加高效化,不是单纯地进行机械模仿,而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素养作为当前时代每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为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小学生信息素养低的原因 1.教学资源短缺。这一点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内更是明显,校内能够为学生提供的计算机设备有限,与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并不相符,可挖掘的教学资源短缺。曾有人员对此做出调查,发现某小学内全体学生与计算机设备的平均比例在1∶65左右,教室内尚未配置多媒体设备,辅助工具不多。部分教室虽有相对先进的教学设备,但由于教师无法正确认知,只能将其搁置,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2.教师观念不强。尚未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缺乏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师共同体,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作为一类新鲜事物,信息素养难以引起教师之间的广泛讨论,围绕此展开的深层次研究更是有限。且多数小学在评价教师工作绩效时,采用的方法多为职称评定,致使教师单一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其学习方法的培养。3.教学模式落后。教师专业性不足也是小学生信息素养问题常见的一点,此种表现多种多样,最明显的即为教师个人能力有限,无法正确组合各教学资源。另外,部分教师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认知存在误区,即使已经引入了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但采用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教学为主。再加上多数教师对班级内学生了解度不够,整场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或是放任不管,或是过度干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情况较少,此种现象的出现将会致使整体教学质量大幅下降。综合以上三点分析,可以发现,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当前小学生信息素养偏低的现象在学生身上,根子在教师身上。这里固然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是这些客观原因不应当成为教师主观上忽视或者淡化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理由。相应的要优化并提升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也就应当在这一现实的基础之上去努力。 四、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要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最关键的是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改造这些环境,以使得这些环境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只有有了知识的建构,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才有了基础。在优化了教学环境之后,还可以通过学科整合的方法,让信息素养更好地体现在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除此之外,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进行有特色的教学,也能够在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下面分别具体阐述。1.优化教学环境。想要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最为首要的就是增进其信息意识,使其掌握最基础的操作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之前,教师考虑到小学生身心特点,创设了适宜小学生学习的多方条件,走入学生生活,以直观、具体的方式向学生说明信息知识要点。努力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校园内设有专用的微机室、电影播放厅、电子图书阅览室等,既便于学生学习,也有助于教师强化个人素养。小学生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师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可将信息技术能力简单应用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将其作为一种最为简便、快捷的获得信息的渠道,如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学习压力,强化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其次,信息素养的提高并非一纸空谈,需经过长时间实践才可获取,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综合活动,合理设置练习时间,赋予学习以趣味性特点,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 以某小学为例,结合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实需要,该小学积极改善信息教育环境,在延续以往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方式上出现了一定改变,由以往常见的课堂听讲逐渐拓展为电子资料查阅、网络资源利用等,不仅起到了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还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堂授课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实现图文、声画结合,影响范围较广,既体现在日常教学中,也在家庭环境中有所反映。多数家庭均为子女配置了相应的网络学习设备,如平板电脑、计算机等,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8年底,该小学中段及高段学生拥有个人网上空间的比例已经达到97%左右,可充分借助网络平台发表个人对于学习的见解,能够独立并熟练使用电脑,查找到学习资源。2.加快学科整合。根据调查显示,70%教师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良性整合,超出80%的教师从未尝试过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基于此,小学引入捆绑机制,围绕此展开教学与培训活动,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前往学校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与合作学校一同推出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派遣具有资质与潜力的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创建网络交流平台。以某小学为例,学校充分借助捆绑优势,于每月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展开研讨活动,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教学资源共享。建立了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专用网络沟通平台,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教师们进行系统化学习时,学生可适时参与其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拉近师生之间距离,如若存在问题与疑惑,教师可借此及时解答。另外,为了突破两校之间在时间、地点上的限制,共同创建了资源共享与信息平台,这一网络教学资源数据库中,教师能够及时进行信息方面的互通有无,设有“快乐教学”专栏,其中包括“捆绑式教学研究”板块,双方教师可在此板块上发布个人心得与见解,为教师学习与沟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3.推出特色教学。在小学实际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班级内学习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状态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习的内容符合当前学生的基础认知。与此同时,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需要注重课堂氛围,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合作完成知识的学习,并且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方法,提升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 多数学校均已经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教学体系中,这也是小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个人信息素养最常见与主要的渠道,随着时间推移,现代社会为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长此以往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故而有必要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将传统的理论与示范教学拓展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拓展、个人作品鉴赏,不同板块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别,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资源与时间。例如,每周两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可将其中一节教学设置为理论教学,剩余时间为学生动手操作,课余时间学生可前往校内专用的微机室进行自主练习,在对应的网络平台上根据个人需要,自主领取教师布置的拓展任务。如此一来,小学生增进信息素养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且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均突破了以往受到的限制,可以说是效果显著。4.储备资源。兴趣作为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开展的必要前提就是要掌握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喜欢的事物作为导入的素材。学校应当加强对小图书馆的建设,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促使小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可以积极自主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为小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埋下良好铺垫。所谓信息能力,就是利用图书馆、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自身的思维得到良好的锻炼。因此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软件作为出发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实现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目标。结束语综上所述,如何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讨论的问题,要求小学教师综合多门学问,如教育学、心理学等,站在学生角度上看待这一问题。合理划分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期,参考对应时期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处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