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571725

大小:359.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3-11-03

上传者:老李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广东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上)高一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每题2分,共72分)1.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礼乐制度2.商朝的统治区分内外服,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据此,与商朝内外服制度相比,西周分封制的重大发展在于A.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B.遏制封国间的相互攻伐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地方独立性较强3.李山在《中国文化史》一文中写道“古代中国人缺少外战的热情,但有守卫家邦的意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崇尚家国认同,它不足以激发主动征战的热情,却足以产生‘执干戈以卫社稷’的道义精神。家国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于斯的土地。”对这一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军功制4.据记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时,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相互交换质子;后来周桓王上台,起用虢公,剥夺郑伯的权力,郑则派人割了王室洛邑的庄稼。这说明当时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土地制度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瓦解5.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6.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九州”的出现A.加速了统一局面的到来B.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 C.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D.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7.《商君书》载:“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情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A.奖励军功B.重农抑商C.中央集权D.取信于民8.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9.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10.汉初政府对铸币大开方便之门,允许民间铸币,政策上只规定铸币的面额(重量),其余一切包括师铜料开采、冶炼、铸造等都交由铸币者自行处理,吴王刘濞和大夫邓通皆因封地内有铜山,成为巨富。汉初的铸币政策A.增加人民财富B.影响经济恢复C.增强地方实力D.造成通货膨胀11.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12.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A.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B.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C.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D.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3.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D.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14.“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A.京剧艺术形成,形成象征虚拟的传统B.书法注重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C.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15.隋炀帝在位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泽被深远,但隋朝却短命而亡。史学家评论时说:他错就错在把这许多措施放在了一起做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隋炀帝采取的措施违背了时代潮流B.隋朝的灭亡对后世影响深远C.指出了其灭亡的根源是制度腐败D.该评论分析了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16.读表: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17.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罝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秉公执法B.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C.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18.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19.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0.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21.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A.对外交流助推文化趋同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C.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D.丝绸之路造就盛唐气象22.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到郊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就馆,始与彦卿相见,略不降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B.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C.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D.宋朝重文轻武的方针政策23.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意在()A.加强地方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C.分割丞相权力D.完善监察机构2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来,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唐宋这一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A.宋代与大唐相比,国力渐趋衰弱B.宋代中央集权加强,地方财政困窘C.宋代不重视城市建设,规划性差D.宋代君主专制加强,皇帝威势凸显25.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规模。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户籍制度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我国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其根本目的是A严防农民串联造反B.便于国家征集劳役和兵役C.便于压迫剥削农民D.巩固封建王朝统治26.“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27.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铁器牛耕出现B.隋唐大运河的开凿C.经济重心南移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8.“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严谨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29.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30.唐代时,市、坊严格分开并将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实行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等;到宋代,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于街巷。这一变化说明A.宋代统治日益腐朽B.唐代经济超过宋朝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宋代城市缺乏规划31.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寨”,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32.元朝政府编辑推广的《农桑辑要》和《齐民要术》相比,新添了许多作物种类和栽培法。包括原来生长在长江流域或长江以南的植物,如苎麻、茶、橙、桔、甘蔗等作物的种植方法,都有介绍。造成上述不同的原因是A.原产美洲的作物品种的传入B.元朝是地兼南北的统一王朝C.北方的作物品种传播到南方D.北方地区处于长期战乱之中33.宋代土地买卖盛行,出现“千年田换八百主”“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政府出台了较为严密的法律,对土地买卖实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买卖双方在政府机构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作为土地产权转移的证明。这一做法A.有效保护了自耕农经济B.反映了宋代商业立法的完备 C.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发展D.说明政府立法抑制土地兼并34.北宋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表明当时A.社会风气逐渐败坏B.传统观念受到冲击C.逐利意识普遍强化D.门第制度不复存在35.《九章·橘颂》中“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通过橘树不离开南国,表现诗人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南国之橘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扬光大,其主要原因是A.宋词的辉煌B.理学的勃兴C.商品经济的发展D.造纸术的进步36.下图是元代倪璜的《六君子图轴》,画的下部位置上有一处平缓的斜坡,有松树、樟树、柏树、槐树、楠树、榆树六种不同的树木屹然挺立,画面远方隐约可见一座山。该画作体现了A.文人追求意境B.文化的世俗化C.高超写实手法D.商品经济发展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则事异。”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2)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并说出其所代表的学派。 38.“治理有效”是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县的出现,是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划时代变化。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本质,是在国家体制中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由部族国家变成疆域国家。秦代实行郡县两级制,而秦郡数仅为四十余,中央直接管理各郡,尚无多大问题。——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材料二元朝疆域辽阔,为汉唐所不及,路府数量繁多,中央很难一一统属。故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行省与中书省的关系是双重的:一方面,行省可以说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另一方面,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系。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权力虽重,但其官员的任命、迁调、考课必须由朝廷执行;元朝还建立了针对行省的一些监督机制,通过御史台等机构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密监察;行省机构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议连署制,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状态。——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时代。概括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政治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