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学年高一第一学期三校联考历史试题试题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1: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为仰韶文化,下列关于仰韶文化叙述正确的是()A.居民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B.其典型代表姜寨聚落遗址尚未产生贫富分化C.代表性器物是被称为“蛋壳陶”的黑陶D位于长江下游地区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撰写本国史籍时,多称自己为“夏”或中国”;同时还追溯它与夏商周各代王朝的过往关系。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家国同构的理念3.司马迁写《史记》,有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史实多有错误,而秦国的历史就相对精确详实,这是由于有关东方六国的史料缺失所致,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A.东方六国文化相对落后B.秦朝统一焚烧诗书C.百家争鸣导致学术分歧D.汉武帝时独尊儒术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医药的作用。成书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A.是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B.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C.记载了麻沸散制作的方法D.是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5.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自然资源丰富B.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6.隋文帝颁发《开皇律》时说道:“帝王作法,沿革不同,取适于时,故有损益”。这反映了隋文帝A.崇尚法治B.以民为本C.注重革新D.维护公正7.
1史载,唐太宗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进士考试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土鱼贯而出,便得意的说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材料反映的制度是()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8.唐朝时期,国子监招收了大量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唐政府不仅允许这些留学生参加科举考试,还对其学习时间予以宽限,如监生九年不能毕业者,要"追解,其学籍,新罗、日本留学生可分别延长至十年和二十年。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这反映了唐朝()A.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处于世界文明的中心C.科举考试并没有身份限制D.对外交流的开放包容9.宋太祖赵匡胤道“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A.文臣出任知州B.实行更戍法C.设立参知政事D.设立转运使10.《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边疆管理()A.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向B.消弭了中央与边疆的矛盾C.沿袭了唐代的管理体制D.提高了地方行政管理效率11.元朝统一后,农学家总结各地不同的农业技术,“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使无偏废”,编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这部著作是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授时历》12.明朝名臣张璁,温州府永嘉县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在明世宗初年三度位居首辅,张为首辅时,“事取独裁”,次辅李时“不敢有所评议”,并“随孚敬(张璁)后,拱手唯诺而已”。这主要反映了明朝内阁()A.分割了宰相的权力B.有效制约了皇权C.成为法定决策机构D.阁权有所强化13.清朝奏折一般为叙事文体,要求文字简练通顺,语义表述清楚,最忌出现“事理不明,句读不清,头绪冗杂,拖沓繁琐”。这一规定()A.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B.旨在提升行政效率C.密切了中央地方关系D.提高了政务保密性14.从明朝后期起,利玛窦等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与明朝一些士大夫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等西方科技书籍。这说明A.统治者决心变革落后的社会现状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成为社会共识C.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被彻底否定D.西方科技知识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215.1757年,乾隆帝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一做法()A.规范了中外贸易B.阻滞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C.强化了闭关锁国政策D.保护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16.下表为1842-1844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借助这些条约,列强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浦条约》A.打开了中国市场B.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C.掀起了瓜分狂潮D.获得了在华驻扎军队权17.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明知寡不敌众毅然选择与虎门共存亡;广州三元里群众发誓“杀尽尔等猪狗”;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为保定海身先士卒先后殉国;镇江之战中,清军以弱对强宁死不屈。这些事件表明()A.中国军民勇于抗争B.民族矛盾难以调和C战争胜负已见分晓D.敌强我弱策略失当18.下图是中国近代人口总量变动示意图,图中人口急剧下降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内部的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第二次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19.有学者认为,“1898年的改革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中国学者在统治最高层对政府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革,这是他们面对西方的威胁做出的勇敢回应。”这一改革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制度B.使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运动C.由于维新派的妥协以失败告终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20.
3据海关统计,中国1915~1918年的出口贸易额每年都比1913年增长了约18%到20.5%。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美日加强了对华经济侵略C.群众性反帝斗争的高涨D.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21.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告》中指出:“我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已)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即刻就要进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这表明,红军长征的胜利()A.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B.促使了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D.推动了革命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2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五四精神B.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D.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23.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国民党领导人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这标志着()A.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B.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C.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4.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侵台日军无条件投降仪式并向全世界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民族独立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D.使列强放弃了各不平等条约25.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A.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抗日政权的领导26.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对目前时局宣言》,号召“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4A.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主张从民主革命转向社会革命C.力争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D.决定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27.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C中国全面抗战开始D.解放战争即将胜利28.某学者认为,“一五”时期,国家以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项目建设为核心,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的一系列做法,对于奠定工业发展基础、平衡区域发展差距、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壮大国有经济、推动城镇化第一次高潮以及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B.计划经济顺应了重工业的发展C.国民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D.工业化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29.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但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验不足B.苏联撕毁援助协议C.自然灾害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0.经历长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共同的思想精髓是A.完善社会主义的体制B.加强党的政治建设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D.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二、选择题Ⅱ: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31.闫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A.推动了北方民族的交融B.调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C.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基D.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复兴32.《唐会要》记载,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摆”,“此外敛者,以枉法论”。这说明,两税法()A.扩大了收税对象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C.简化了税收名目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33.程颐指出:“天生蒸民,立之君,使司牧之,必制其恒产,使之厚生,则经界不可不正,井地不可不均,此为治之大本也。唐尚能有口分授田之制,今荡然无法。”据此分析,作者意在()A.恢复井田制B.抨击当朝政治C.实行均田制D.关注民生问题34.宋代发运使是国家财计系统中最重要的职官之一,事关京师供给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主要负责漕运及监管茶盐、赈灾、按察地方,与转运使并无隶属关系。由此可见,发运使的设置()A.促进了商品经济B.加强了中央集权C.大大削弱了相权D.导致北宋积贫积弱35.王阳明认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表明,王阳明的心学()A.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B.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C.彻底否定了程朱理学D.严厉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36.明朝中后期,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这表明当地()A.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B.农业经营模式日益单一C.丝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37.下表是晚清时期满汉督抚比例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年代总督满汉比例巡抚满汉比例18515:91:2118525:142:28185310:104:1918566:96:1218642:100:1718652;120:22A.民族企业得到汉族官僚支持B.汉人官僚严重动摇满清统治C.边疆危机促成地方行政改革D.国内政局影响政治权力结构38.
61874-1890年,清廷先后向英国汇丰银行借债17笔共2897万两白银,占清廷外债的七成,这些借款以海关、盐税、厘金监督权以及海关总税务司由英国人担任为交换条件。这A.造成了清廷税收来源的丧失B.推动了中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C.加深了晚清半殖民地化程度D.造成了英国垄断中国金融的局面39.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D.富民救国40.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一认识强调辛亥革命A.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拉开了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结束了封建制度在中国的统治D.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1.民国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孙中山与列宁的代表越飞(Joffe)共同发表宣言,声明两国在各行其主义的条件之下,共同合作。十二年夏,孙中山派蒋介石赴俄,考察红军和共产党的组织。受此启发孙中山主张()A.效仿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C.效仿欧美建立资本主义制度D.“以俄为师”但不采用其政治制度42.据统计,从五四运动至中共成立前夕,仅《新青年》刊登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就有130余篇。这反映出()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开启B.新文化运动加速中西文化间的交融C.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D.五四运动重创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43.有学者认为,1927年后的几年间,中国人都心甘情愿地尽一己之绵力投入国家建设,并不是由于当时政府有系统、有计划的规划,而是由于他们寄希望于一个新政府能够执行美好的愿景。当时,中国人尽心力投入建设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迅猛发展B.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C.农民运动蓬勃兴起D.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44.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粑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
7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45.据统计,1939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的兵力达54万人,占其侵华(不含东北)总兵力的62%。到1941年至1942年,日军使用其侵华兵力70%左右约40余万人(不含东北)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这表明()A.正面战场已丧失抗战能力B.敌后战场成为了抗战主战场C.敌后抗战配合了正面战场D.日本放松对敌后战场的进攻46.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毛泽东主张“在准备对苏贸易条约时应从统筹全局观点,苏联当然是第一位的,同时要准备和波、捷、德、英、日、美等国做生意”。这反映当时中国外交A.还没有确立“一边倒“的方针B.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C.体现了鲜明的意识形态D.已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47.1952年,以反细菌战为目的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展开;到1956年,“除四害”(四害指老鼠、蚊子等病媒虫害)成为该运动的新内容。在整个过程中,群众是主体力量,既是参与者也是服务对象。这充分反映了()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群众运动取得了成效C.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D.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48.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敌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该口号发布的时机是A.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B.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C.渡江战役即将开始D.人民解放军开进南京49.北京是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大城市之一,创造了许多第一(见下框)。对创新成就取得的原因解释准确的是()北京创造的“第一”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一悦宾饭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一北京建国饭店北京第一家自选超市一京华自选商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洋快餐连锁店一肯德基前门店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B.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
8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50.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转变反映出我国()A.改革开放取得显着成果B.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C.开始侧重调整生产关系D.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三、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51.“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这一制度基本上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继承下来。——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大一统”思想虽然形成于先秦时期,但具体付诸实施则是秦汉时期,汉武帝“大一统”思想在第二次出兵调节百越之间矛盾时已经形成,其后,汉武帝将其用于指导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实践的对象首先选择了改变与匈奴的关系⋯⋯可以说,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实践不仅奠定了多民族国家中国疆域形成的基础,也积极推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最终形成。——摘编李大龙《汉武帝“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及实践》材料三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把边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疆域大一统进入政治大一统,并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辩”的内容,将之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较成功地解决了两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整编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时期在“改变与匈奴关系”方面汉朝的实践活动,并简述汉武帝构建“大一统”王朝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大一统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清朝辽阔疆域的历史价值。5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9近代以来,中国的反动阶级及其外国的主子们长期盘踞在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使得城市中的反动势力十分强大。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使得城市中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虽然市民比较普遍,但生产和经营基本都以家庭为主,思想极其狭隘。革命要想发展,必需重视对落后的农村的改造,必需充分团结好农民阶级。——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材料二1978―1988年,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以短距离迁移为主,以小城镇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农村城市化模式逐步建立。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逐渐主导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摘编自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分析及开辟的革命道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并概括其阶段性特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