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

ID:83567552

大小:34.34 KB

页数:9页

时间:2023-10-30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_第1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_第2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_第3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_第4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_第5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_第6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_第7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_第8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_第9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高一下•半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无论是实现科技强国目标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都需要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深入人民、深入实践,想党和人民之所想、赴党和人民之所需,才能让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永不枯竭。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毕业于专科学校的杨永修利用业余时间刻苦攻读专业知识,潜心钻研汽车自主技术,工作两年即获得“技术能手”称号,如今已陆续攻克130多项汽车制造领域技术难题。创新的形式多种多样:攻克一项新技术是创新,打造一个新产品是创新,解决一个难题也是创新。创新的舞台宽广辽阔:从科研院所到工厂车间,从偏远乡村到改革前沿,处处都是创新的沃土。勇于创新创造,意味着必须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保持推陈出新的意识和干劲,善于捕捉创新创造的每一个机会与灵感,力争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新时代青年正以刻苦学习本领、大胆创新创造的奋进之姿,肩负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摘编自何娟《让青春在创造中闪光》)材料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做好青年工作,对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才能成为青年朋友的知心人。新时代青年既充满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存在阅历不广,容易从自身角度、从理想状态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局限性。尊重是沟通的基础,信任是理解的前提。要尊重青年天性,照顾青年特点,把握青年成长规律,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看法、意见,真正成为青年愿意讲真话、交真心、诉真情的知心朋友。真情关心青年、关爱青年,才能成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处于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少不了“成长的烦恼” ,特别是在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等方面还有不少操心事、烦心事。成长之路不平坦,最是真情暖人心。既要看到压力是青年成长的动力,也要在关键处、要紧时拉一把、帮一下,真心实意为青年排忧解难,努力为青年创造良好发展条件,用关爱、关怀为广大青年打造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悉心教育青年、引导青年,才能成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青年时期,是每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拔节孕穗期”,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阶段。要坚持关心厚爱和严格要求相统一、尊重规律和积极引领相统一,既为青年成长培土浇水、铺路搭桥;也要积极教育引导,为青年成才打药整枝、把准方向。“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要鼓励青年深入基层一线吃苦磨练,放手让青年在重要领域和重要岗位上施展才华,引导广大青年在火热的实践中深化认识、感悟真理、成长成才。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新时代的共青团工作大有可为。(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关心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发展—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材料三: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返乡创业、振兴乡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过在市场打拼的经历,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了解市场需求,善于培育高效优质农产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同时,这些返乡创业年轻人善学习、肯钻研,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这片热土。可以说,年轻人返乡创业,拓展了乡村产业,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如何吸引更多有抱负、有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考验着各个地方落实引才政策的力度和温度。凝聚政策合力,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让返乡创业青年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返乡创业青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扎根田野、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青春之花必将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摘编自邹翔《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B.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必须有脚踏实地的态度。 C.做好青年工作,主要依靠共青团的力量,这是党交给共青团的重要任务。D.对出身农村青年来说,他们在城市的经历,可以助力他们的返乡创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青年成长过程中,压力能转化为动力,也可能成为阻力,对青年的教育引导要把握好“度”。B.做好新时代的青年工作,我们既要重视时代、国家的需要,也要重视青年们自身的需求。C.年轻人返乡创业,既能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也能在乡村中成长,这是一件可以双赢的事。D.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在国家要把青年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在乡村。3.下列诗句中,最适合用作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心论点一项是()A.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B.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书愤》)D.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于谦《示冕》)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特点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5.现在,有些青年人选择了“躺平”。请根据材料内容,对“躺平青年”加以劝告和激励。(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夫老妻冯骥才他俩又吵架了。可是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不过是老婆儿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块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儿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儿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儿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对方多年来一系列过失的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儿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子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老婆儿吓得一声尖叫,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燃烧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老婆儿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候得了那场病,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执拗、愈急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外边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别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呆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雪下得正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绒绒、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活鲜鲜的生气了。她一看这雪景,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沿着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去。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浑身上下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都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气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夕阳老头儿在她身边!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爱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等等,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一件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了,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感觉,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节选自《冯骥才小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选择一对老夫老妻作为写作的对象,选择"吵架”这一件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平凡人真挚感情的可贵。B.老婆子出门时“从挂衣钩儿上摘下老头儿的围巾、棉帽”,这个貌似不经意的细节,彰显出她对老头儿无微不至的关爱。C.老婆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把老头儿气得离家出走,结尾老头儿“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说明了这一点。D.老头儿性情急躁却不记仇,这一点从老婆子外出寻找老头儿时的回忆以及文末老头儿回家后的一系列行为中可以看出来。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主要以妻子的视角来展开情节,采用第三人称“她”来讲述故事,不受时空限制,感情细腻丰富,叙述自由灵活。B.小说多用心理描写,比如老婆子气得想跟老头儿离婚,希望老头儿已经回家等心理刻画,准确展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使用插叙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说明他们有很好的感情基础,从而为和好作伏笔。D.小说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之美,不仅人物做着朴实的事,说着朴实的话,叙事语言也很朴实。8.老夫妻吵架过后,老婆子先是愤怒,然后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叙述。9.结合文中第⑥段对“雪”的描写,简要分析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尝繇咸阳,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秦二世元年秋,起兵于沛,为沛公。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张良固谏,乃籍吏民,封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甲午,乃即皇帝位,天下大定。五月,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不与天下同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十二年十月,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谓沛父兄曰:“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①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十一月,高祖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释】①复,免除赋税徭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B.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C.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D.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文中指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其庙号,在太庙祭祀供奉时所用的名号。B.玺,秦朝开始指皇帝专用的印章,是皇权的象征,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C.汤沐邑,指天子赐给诸侯的一种封邑,后指国君、皇后等收取赋税的私邑。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崩”,称诸侯死为“卒”,称大夫死为“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有幸看到秦始皇出巡,他感叹“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说明了刘邦有远大的志向。B.刘邦宽容待人,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颈系绳子,封好玉玺符节投降;刘邦拒绝了诸将诛杀子婴的建议。C.高祖回京途径沛县,因为随从众多,沛县父老兄弟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只好离开了沛县。D. 刘邦听从张良劝谏,登记官吏、百姓的姓名,查封官府金库,退军霸上;与百姓约法三章,深得人心。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败而走,是以兵大败。(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4.结合文本分析项羽失天下,刘邦得天下的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①。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②。【注】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②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C.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D.第五句以“高飞鸟”喻“愁”,形象生动,显示出作者愁绪极深。16.本诗中作者表达了那些悲情?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春水初融,春风拂面,让人不禁想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为我们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像这样沐浴祈雨,冀望一年的风调雨顺。(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心系天下,忧思时局的感受。(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世间》由文学跨界影视,从专业阅读扩展为社会阅读,从文艺作品延伸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小说《人世间》既是一部厚重温暖的百姓奋斗生活史,也是一部①的改革开放发展史。它的讲述不回避坎坷,敢于直面且战胜困难。让现实题材创作昭示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写适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气与魄。电视剧《人世间》与原著既②也添彩加戏,成功地将有力量的文学转化为有魅力的光影。这源自创作团队高度契合的艺术追求与③的专业精神。诸多实力派演员为塑造好角色下了苦功夫,以二度创作为电视剧添光加彩。《人世间》的热播为当下文艺工作者重中一个“常识”:贴着时代的脉搏、贴着人民的心跳让文艺创作天高地阔。文学和影视的联姻是优良传统。文学与影视在双向赋能中共同构筑了中国文艺的璀璨繁荣。18.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让现实题材创作彰显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B.让现实题材创作昭示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C.它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让现实题材创作昭示出艺术魅力和生命力。D.它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让现实题材创作彰显出艺术魅力和生命力。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文学和影视的联姻是优良传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种草”还是“种韭菜”?广告植入值得管一管。时下,随着“种草”社交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习惯在消费之前,通过平台搜索别人的分享笔记“做功课”,有的通过短视频博主的分享了解产品的好坏。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部分平台给“素人博主”提供植入“软广”的内容,正让“种草平台”成为“韭菜平台”,①。种草也好,测评也好,本质上是从消费者的视角来提供产品更为客观全面的信息,因此,②。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行为,成为连接产品和消费者的一种新方式,本该成为各方“皆大欢喜”的良性循环。然而当越来越多品牌方安排素人博主发软广,营造“有大量普通人在使用” 的虚假氛围;当越来越多的博主瞄准不菲的推广费,在笔记内容、视频作品中夹带私货,令人真假难辨;更有甚者,由于一些博主没有专业能力对产品功效进行甄别,一些“三无商家”便见缝插针,过分渲染夸大功效,诱导消费者。凡此种种,不仅污染了互联网生态,③。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画波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劝学》强调“学不可以已”,看似平淡实含至理。B.“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C.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D.荷兰被称为“风车之国”,是因为一年四季盛吹西风,提供了利用风力的资源。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5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当代青年人总喜欢追寻偶像:有的以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英雄模范为偶像,励志献身祖国建设发展;有的以疫情中的白衣天使为偶像,崇拜他们的专业、勇气和担当;有的喜欢乔布斯、马云等商界精英,因为他们有着巨额的财富,在金融界叱咤风云;有的迷恋影视明星,渴望像明星一样能出名、暴富、光鲜亮丽……校团委邀请你在下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做国旗下讲话,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对“时代偶像”认识与看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