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1561

大小:45.0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无论是在庙堂上还是在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都是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韩非子《五蠹》载,有巢氏和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唐后期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这样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而在民间,工匠文化同样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尊重,诸如“良田百顷,不如薄艺在身”“技多不压身”等说法不胜枚举,工匠文化渐成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种朴素认知,民众愿学手艺并愿将其练得精益求精,潜移默化中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玉石等的字眼,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和提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至清代,学者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和阐述——“盖事之出于人为者,大概日趋于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孙中山又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这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文化创作中无论是“打磨”“勾画”,还是“描摹”“推敲”,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文化创造中的对位呈现。《礼记·大学》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当今新语境下,“工匠精神”正成为新的时代热词,开创着全新的天地。(摘编自《“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参考网2016年第12期)材料二:扯断一根头发的力度大约为1800毫牛,手工调整片弹簧结构的触片仅为这个力道的十分之一。谁能将力道控制得如此精准?(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信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柯晓宾就长了这样一双手。19年来,柯晓宾孜孜以求,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业内数一数二的技术达人,成为打造“中国高铁”国家名片的全国技术能手,用传承、创新和担当完美诠释了“大国工匠”精神。2003年,20岁的柯晓宾进入沈信公司电器中心调整班负责继电器调整工作。继电器作为铁路系统控制装置的“神经元”,大到车站的控制中心,小到一个信号灯,每一个电路的切换都离不开它。继电器的人工调整精确度是机器调整所不能及的,调整接点间隙的误差需要控制在0.05~0.1毫米之间,调整触片的力度要控制在200毫牛左右,甚至稍有瑕疵就会影响电气性能指标导致前功尽弃。为了调整好继电器,柯晓宾凭借着骨子里的韧劲,拼命地钻研调试技巧,一遍遍调试。2017年,柯晓宾创新工作室成立,她带领团队秉承创新理念,持续进行项目攻关,攻克生产难题29项。由她带领的“降低继电器接点压力返修比率”及“降低JYJXC-160/260继电器扣罩前后电气特性变化量”项目解决了继电器调整的瓶颈问题,显著降低了继电器调整的返修比率,使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两项活动均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柯晓宾说:“技术工作不仅需要实干家,也需要有心人。”她深知“一点红”远不及“一片红”所带来的效益。几年来,她先后带出43名徒弟。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的柯晓宾说,她希望做一朵绽放在调整线上的匠心玫瑰,在生产一线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继电器调整线上的工匠梦想,与工友们一同绘就工业现代化的春天。(摘编自《柯晓宾:调整线上的“匠心玫瑰”》,“光明网”2022年10月14日)材料三: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 ,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中国人生活中扎根生长的“工匠精神”,到近现代已被弱化,今天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B.工匠精神无论在庙堂还是在民间都被广泛认同和尊重,并从中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C.赵翼、孙中山对“工匠精神”的阐述、引申和转化,都超越了其原本制作骨器、象牙、玉石的范畴。D.工匠精神这一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被不断地内化延伸,“精益求精”就是其延伸的明证。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柯晓宾孜孜以求,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成为技术达人,她用传承、创新和担当完美诠释了“大国工匠”精神。B.继电器机器调整优于人工,调整接点间隙的误差可以控制在0.05~0.1毫米之间,调整触片的力度可以控制在200毫牛左右。C.创新理念,加上骨子里的一股韧劲,成就了柯晓宾在继电器方面的一次次成功,攻克29项生产难题,也让她捧得了国家大奖。D.柯晓宾是实干家,也是有心人,她希望成为调整线上的“匠心玫瑰”,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双手编制自己的工匠梦想。3.依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匠人的世界虽小,可能是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却有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B.坚守工匠精神固然重要,但不可过于神化工匠技艺,不能将匠人推上神坛,甚至顶礼膜拜。C.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必须坚守工匠精神。D.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对工匠来说绝不是易事,因此这就是工匠精神的完整内涵。4.材料一、材料三论述“工匠精神”,但各有侧重,请根据其论证方法及内容,对此简要概括分析。5.通过对材料二的阅读,请简要概括人物通讯与一般记叙性文体的差别主要有哪些。【答案】1.B2.B3.D4.论证方法: ①材料一是论述文,明确提出文章观点,主要运用引证法、例证法;②材料三是新闻评论,运用了驳论,主要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述内容:①材料一从中华民族层面着眼,引用古代的典籍和古人论断,论述了工匠精神内涵、价值意义和历史发展。②材料三立足当下,主要论述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5.①写作对象。人物通讯往往选取体现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如英雄、劳模、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本文的记叙对象柯晓宾就是。一般记叙文在人物选取上限制较少,写作对象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普通人。②时效性。人物通讯注重时效性、时代性,一般紧跟新闻热点。记叙文则没有这种要求,人物所处时代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当代。③语言风格。人物通讯的语言比较客观,注重事实,材料二对柯晓宾的论述以事实为依据,语言客观求实。一般记叙文的语言运用较灵活,常运用多种手法增加文采,增强文章语言感染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至近现代已被弱化”错误。从原文“‘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无论是在庙堂上还是在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都是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来看,选项中“至近现代已被弱化”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C.“转化”错误。根据“赵翼在《瓯北诗话·七言律》中对其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和阐述”“孙中山又将其扩展到近代工业”,其中不包含对工匠精神进行“转化”的说法。D.“‘精益求精’就是其延伸的明证”错误。“精益求精”是内涵,而非延伸。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继电器机器调整优于人工”错。由材料二第2段“继电器的人工调整精确度是机器调整所不能及的……”可知,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因此这就是工匠精神完整内涵”曲解文意,不符合原文,材料三第2段第一句“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告诉我们“远不限于此”,同时选项强加因果。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以及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证方法:由“‘工匠精神’,曾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扎根生长。千百年来,无论是在庙堂上还是在江湖间,每一个时代那些巧思运筹的工匠们都是那个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由他们生发出来的‘工匠精神’亦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以及标题“‘工匠精神’是深藏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密码”可知,材料一是论述文,明确提出文章观点。由“唐后期敦煌文献《二十五等人图并序》这样描述传统工匠:‘工人者,艺士也,非隐非仕,不农不商……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此工人之妙矣。’这是对‘工匠精神’的至高认同”“韩非子《五蠹》载,有巢氏和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可知,材料一主要运用引证法、例证法。由“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可知,材料三是新闻评论,运用了驳论;由“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可知,主要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述内容:由“韩非子《五蠹》载,有巢氏和燧人氏均是因为拥有了独门技艺而得以‘王天下’”“‘工匠精神’的内涵和要义,在历代人的推敲中逐渐显现出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是《诗经》里描述工匠制作骨器玉石等的字眼,至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述和提升……”“精益求精、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手下世界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可知,材料一从中华民族层面着眼,引用古代的典籍和古人论断,论述了工匠精神内涵、价值意义和历史发展。(指出千百年来,工匠们都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孕育了中国工匠独特的敬业精神。近代“精益求精”成为当代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精益求精、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被不断内化、延伸至更广的领域。) 由“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可知,材料三立足当下,主要论述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指出工匠精神改变着世界,改变现实。认为当代工匠精神因热爱而付出,因追求而卓越。第1段对比立论阐明了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第2段倡导“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征的能力。从写作对象来看,人物通讯往往选取体现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如英雄、劳模、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材料二就记叙了实干家柯晓宾的事迹。一般记叙文在人物选取上限制较少,写作对象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普通人。从时效性来看,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注重时效性、时代性,一般紧跟新闻热点。材料二就是具有当代特色的人物。记叙文则没有这种要求,人物所处时代可以是古代,也可以是当代。从语言风格来看,人物通讯的语言比较客观,注重事实。比如“19年来,柯晓宾孜孜以求,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业内数一数二的技术达人,成为打造“中国高铁”国家名片的全国技术能手”“2003年,20岁的柯晓宾进入沈信公司电器中心调整班负责继电器调整工作”等,对柯晓宾的论述以事实为依据,语言客观求实。一般记叙文的语言运用较灵活,常运用多种手法增加文采,增强文章语言感染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晚秋【亚美尼亚】埃·格林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冲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 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两腿突然不听使唤地朝学校方向走了过去。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底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放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又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 “真是鬼迷心窍了……”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他信步在街上,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具有象征意味,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也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B.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C.文章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将他与梅鲁日的不同人生际遇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做了铺垫。D.瓦萨卡痛骂偷走耳环姑娘,表现出瓦萨卡是位正直的人,这种表现与他思想的变化呼应,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7.下列是对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瓦萨卡在看到钱包后心理上经历了“心动—紧张—惊恐—慌乱—失望”的过程,他为自己没能够赶在中年男人之前拿到小包,感到失望和内疚。B.妻子玛妮克受了伤需要拍X光片和治疗,瓦萨卡自己的病也需要治疗,当他发现小包时,心动了,他想据为己有,他真的需要这笔钱。C.“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再留意这个包。”这一细节表明瓦萨卡既关心那个受伤的女人,又关注那个小包,内心是矛盾而又纠结的。D.结尾说“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说明瓦萨卡看到“小包”时的“慌乱”等心理是暂时的。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2)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9.小说交代瓦萨卡极端糟糕的家庭境况,极其拮据的经济条件,有什么作用?【答案】6.B7.A8.(1)①这些姑娘身材姣好,年轻貌美,经济条件优越。②瓦萨卡想到自己的境况,感到自己和她们差距太大,不是属于同一层次、同一世界的人。(2)①异常缺钱的瓦萨卡面对那个当时没人发现的钱包,已经迈出脚步,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 ②钱包被捡走,他心里慌乱,后来感到轻松,如释重负,意识到自己思想的错误,认为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为此感到轻松。9.①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他经济上极度缺钱又走投无路的情况,推动情节发展,他面对价值不菲的小包想占为己有,内心的矛盾与纠结,都是在极度贫困这一前提下展开的情节。②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通过对瓦萨卡家庭背景的交代,塑造了瓦萨卡这样一个有良心、爱妻子,却身染疾病,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急需筹钱医治的陷入绝境的人物形象,使对人物心理、行为的描写真实可信。③深化主题。瓦萨卡的处境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在拆迁之后他的生活每况愈下,他本该受到救济,却只能绝望挣扎。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与对底层人民的同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B.“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错误。瓦萨卡面对诱惑内心有过动摇,但他没有认为“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细节描写对展现人物形象和心理作用的能力。A.“为自己没能够赶在中年男人之前拿到小包,感到失望和内疚”错。从“我鬼迷心窍了”的自责看,他感到内疚的是自己动了拿走包的念头,而不是没有“赶在中年男人之前拿到小包”。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第(1)句:由“两个身材姣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可知,这些姑娘身材姣好,年轻貌美,经济条件优越。由“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 光片和治疗……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可知,瓦萨卡想到自己的境况,感到自己和她们差距太大,不是属于同一层次、同一世界的人。第(2)句: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由“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怦怦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可知,异常缺钱的瓦萨卡面对那个当时没人发现的钱包,已经迈出脚步,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由“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可知,钱包被捡走,他心里慌乱,后来感到轻松,如释重负,意识到自己思想的错误,认为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为此感到轻松。【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和段落作用的能力。从情节的发展来看,由“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可知,交代他经济上极度缺钱又走投无路的情况,推动情节发展,他面对价值不菲的小包想占为己有,内心的矛盾与纠结,都是在极度贫困这一前提下展开的情节。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由“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释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可知,瓦萨卡在极端糟糕家庭背景下,仍然保持初心,塑造了瓦萨卡这样一个有良心、爱妻子,却身染疾病,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急需筹钱医治的陷入绝境的人物形象,使对人物心理、行为的描写真实可信。从主题的角度来 看,由“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留级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可知,文章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将他与梅鲁日的不同人生际遇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瓦萨卡的处境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在拆迁之后他的生活每况愈下,他本该受到救济,却只能绝望挣扎。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与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宁宗嘉泰四年春正月,韩侂胄定议伐金。时金为北鄙鞑靼等部所扰,兵连祸结,府库空匮,群盗蜂起,民不堪命。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恢复之议遂起。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入见,言:“金国必亡,愿属大臣备兵,为仓卒应变之计。”侂胄大喜。用师之意益决矣。五月,金主璟闻朝廷将用兵,召诸大臣问之,会兵于汴以备之。乙巳,以郭倪为镇江都统,兼知扬州。二年夏四月甲午,郭倪遣郭倬、李汝翼会兵攻宿州,败。江州都统王大节攻蔡州,亦不克而溃。十一月甲申,以丘密佥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金仆散揆引兵至淮,夺颍口,下安丰军及霍丘县。进围和州,屯于瓦梁河,整军列骑,张旗帜于沿江上下。三年十一月乙亥,礼部侍郎史弥远奏自兵兴以来蜀口汉淮之民死于兵戈者不可胜计公私之力大屈而韩侂胄意犹未已中外忧惧因力陈危迫之势,请诛侂胄。帝不答。皇后杨氏素怨侂胄,从旁力赞之,帝犹未许。后请命其兄次山,择群臣可任者,与共图之,帝始诺。次山遂语弥远。弥远得密旨,候侂胄入朝,至太庙前,即呵止之,拥至玉津园侧,杀之。己丑,王柟至金军,请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增岁币为三十万,犒军钱三百万贯,金主璟命索韩侂胄首以赎淮南地,改犒军钱为银三百万两。和议始决。六月,王柟以韩侂胄首至金。金主悬其首并画像于通衢,令百姓纵观,然后漆其首,藏军器库。金主遣使来归大散关及濠州。(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礼部侍郎史弥远/奏自兵兴以来/蜀口/汉/淮之民死于兵戈者/不可胜计/公私之力大屈/而韩侂胄意/犹未已/中外忧惧/B.礼部侍郎史弥远/奏自兵兴以来/蜀口/汉/淮之民/死于兵戈者/不可胜计/公私之力大屈/而韩侂胄意犹未已/中外忧惧/C.礼部侍郎史弥远奏/自兵兴以来/蜀口/汉/淮之民死于兵戈者/不可胜计/公私之力大屈/而韩侂胄意犹未已/中外忧惧/D.礼部侍郎史弥远奏/自兵兴以来/蜀口/汉/淮之民/死于兵戈者/不可胜计/公私之力大屈/而韩侂胄意/犹未已/中外忧惧/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嘉泰,宋宁宗赵扩年号。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一般都有年号,下文“靖康”也是年号。B.“郭倬、李汝翼会兵攻宿州”与“会当凌绝顶”(《望岳》)两句中的“会”含义不同。C.“金仆散揆引兵至淮”与“将军夜引弓”(《和张仆射塞下曲》)两句中的“引”含义相同。 D.“皇后杨氏素怨侂胄”与“可以调素琴”(《陋室铭》)两句中的“素”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因金国受北方鞑靼侵扰,战祸频仍,府库空虚,兴起北伐收复失地之意。B.浙东安抚使辛弃疾觐见,坚信北伐必然成功,但劝诫韩侂胄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突然变化。C.北伐战争不利,宋军屡战屡败,金军包围和州,进逼长江,礼部侍郎史弥远上书,请求诛杀韩侂胄。D.宋遣王柟至金营求和,愿按靖康年间旧例向金称臣,缴纳岁币,并赔付犒军钱三百万两,金主没有答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恢复之议遂起。(2)后请命其兄次山,择群臣可任者,与共图之,帝始诺。【答案】10.C11.C12.D13.(1)有人劝说韩侂胄建立盖世功名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侂胄认为这个主意很好,于是兴起收复失地的计划。(2)皇后请求命令他的哥哥杨次山,挑选可以胜任的大臣,和他们一起谋划这件事,皇帝这才允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礼部侍郎史弥远上奏:“自战争开始以来,蜀口、汉水、淮水一带死于战争的百姓数也数不过来,朝廷和百姓的力量受损严重。可韩侂胄还没有停止北伐的意思,朝廷内外担忧恐惧。”“礼部侍郎史弥远奏”,主谓结构,“奏”为“礼部侍郎史弥远”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AB;“蜀口/汉/淮之民死于兵戈者”,“死”是“蜀口/汉/淮之民”的谓语,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化常识和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郭倬、李汝翼会兵攻宿州”的“会”,大举调集军队;句意:郭倪派遣郭倬、李汝翼联军进攻宿州。“会当凌绝顶”的“会”,应当,终当;句意:定要登上泰山顶峰。C.“‘引’含义相同”错误。“引”含义不同。“金仆散揆引兵至淮”的“引”,率领、带领;句意:金国大将仆散揆率兵到淮河。“将军夜引弓”的“引”,拉;句意:将军在夜色中连忙开弓射箭。 D.正确。“皇后杨氏素怨侂胄”的“素”,一向;句意:皇后杨氏一向怨恨韩侂胄。“可以调素琴”的“素”,清雅;句意: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三百万两”错误,根据原文“王柟至金军,请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增岁币为三十万,犒军钱三百万贯”,金主没有答应,然后提出“索韩侂胄首以赎淮南地,改犒军钱为银三百万两”,才达成和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自固”,宾语前置,稳固自身权位;“然”,赞成,认为对;“恢复”,收复失地。(2)“后”,皇后;“择群臣可任者”,定语后置,选择可以任用的大臣;“图”,商议,谋划。参考译文:宋宁宗嘉泰四年春正月,韩侂胄商议确定攻打金兵之事。当时金被北面边境上的鞑靼等部落侵扰,战争、灾祸接连不断,府库空虚、物资匮乏,盗贼群起,百姓负担沉重,不能忍受。有人劝说韩侂胄建立盖世功名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侂胄认为这个主意很好,于是兴起收复失地的计划。浙东安抚使辛弃疾入见,说:“金国一定灭亡,希望叮嘱大臣做好战事准备,做好应对突然变化的打算。”韩侂胄非常高兴,出兵的意愿更加坚决了。五月,金朝皇帝完颜璟听说朝廷将要攻打金国,召集各位大臣询问对策,在汴京集结部队来防备朝廷。乙巳,任命郭倪为镇江都统,兼扬州知州。嘉泰二年四月甲午日,郭倪派遣郭倬、李汝翼联军进攻宿州,战败。江州都统王大节攻打蔡州,也没有攻克而溃败。十一月甲申,任命丘崈为佥书枢密院事,督察江淮一带军队。金国大将仆散揆率兵到淮河,夺取颍口,攻占安丰军及霍丘县。进军包围和州,在瓦梁河驻扎,整军列阵,沿长江上下张设旗帜。嘉泰三年十一月乙亥,礼部侍郎史弥远上奏:“自战争开始以来,蜀口、汉水、淮水一带死于战争的百姓数也数不过来,朝廷和百姓的力量受损严重。 可韩侂胄还没有停止北伐的意思,朝廷内外担忧恐惧。”趁机极力陈说危险的形势,请求诛杀韩侂胄。皇帝不回答。皇后杨氏一向怨恨韩侂胄,在一旁极力帮史弥远说话,皇帝还没有答应。皇后请求命令他的哥哥杨次山,挑选可以胜任的大臣,和他们一起谋划这件事,皇帝这才允诺。杨次山就告诉了弥远。弥远得到密意,等候韩侂胄上朝,当韩侂胄走到太庙前面时,立即大声呵斥让他停止,推搡着他到了玉津园旁边,把他杀死。己丑,王柟到金军大营,请求依照靖康年间旧例,宋金世代为伯侄之国,增加岁币到三十万,另加犒劳金军的钱三百万贯,金朝皇帝完颜璟要求宋朝用韩侂胄首级来换回淮南之地,改犒劳军队的钱为白银三百万两。和议这才定下。六月,王柟将韩侂胄首级送到金国。金朝皇帝将韩侂胄的首级和画像悬挂在大街上,让百姓任意观看,然后又把他的头颅涂上生漆,收藏在军器库。金朝皇帝派遣使臣来宋,归还了大散关和濠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和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异曲同工,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C.词下片虚实结合,实写赤壁及附近的山川形胜,虚写朝代更迭,英雄兴亡,现实与想象结合,增强了词作的艺术张力。D.词人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发问之中,直抒胸臆,言辞激烈。15.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的周瑜的形象有何不同?分别寄托了词人什么情感?结合词作简要分析。【答案】14.D15.①苏词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塑造了一个年轻有为、英姿勃发、气度儒雅、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表达了诗人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②戴词借周郎一战安天下的事迹,表达自己内心的向往以及对南宋朝廷偏安一方的深深失望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D.“直抒胸臆”错,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并结合拟人修辞手法,表达景存世迁的感慨;以无心赏柳表达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中人物形象和情感的能力。《满江红•赤壁怀古》中的“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这些句子用墨浓厚,形象再现了当年的豪迈的英雄气势,显出一种雄伟的自然之气,突出战争的宏伟场面,将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展现的淋漓尽致,看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通过周郎破曹时建立的丰功伟绩,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是为了怀古讽今;《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小乔初嫁了”写其美满婚姻,以美人来衬英雄,显得英雄更加年轻有为;“雄姿英发”突出其英姿勃发的气质;“羽扇纶巾”是对他服饰装扮的描写,体现他儒雅的风度;“谈笑间”写他在大敌当前从容淡定,胸有成竹的神态;“樯橹灰飞烟灭”则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丰功伟绩。“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在对比昔年英雄周瑜年少成名,自己将老仍无所建树时,油然生出的人生短暂,光阴虚掷的慨叹。所以,作者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塑造了一个年轻有为、英姿勃发、气度儒雅、镇定自若的儒将形象,塑造周瑜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也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无限苦闷。(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和“______”令人叹为观止。(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答案】①.人生如梦②.一尊还酹江月③.霓为衣兮风为马④.虎鼓瑟兮鸾回车⑤.封狼居胥⑥.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尊”“酹”“霓”“瑟”“鸾”“赢”“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皆①观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历程,不仅诞生了方苞、方观承、陈用光、邓廷桢、姚莹、曾国藩、郭嵩焘等朝廷大员,在禁烟、禁酒、治河、戍边、保疆、治军、通商、洋务等各个方面②;();并孕育出姚鼐、吴德旋、曾国藩、祁寯藻、张裕钊等人的书法碑帖艺术,与桐城文章交相辉映。同时,桐城派人物几乎都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从翰林院教习,到省级学政,再到书院山长,可谓③,泽被深远。有鉴于此,桐城派实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流派。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地域时空限制,也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精神祈向、价值追求与学术理念,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还有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如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的一流外交家B.也涌现出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的一流外交家,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C.也涌现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如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的一流外交家D.还有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如出使欧洲的一流外交家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①成就斐然②卓有建树③人才辈出18.B19.虽然跨越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语境指桐城派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用“成就斐然”。“成就斐然”,在某个领域或事业上取得很好的成绩和业绩。第②空,语境指桐城派诞生了众多在各个领域取得较大成就的朝廷大员,可用“卓有建树”。“卓有建树”,成就比较大的意思。一般指某人在某个领域有比较大的成就。第③空,桐城派的人才不断大量的涌现,可用“人才辈出”。“人才辈出”,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后的句式结构为“不仅诞生了……并孕育出……”,由此可以排除与前后文的结构无法形成照应的AD;文中历数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历程,先介绍代表人物,再强调他们的贡献,由此排除C。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虽然……也……”搭配不当,可将“也”改为“但”,表示转折。二是语序不当。“相近的精神祈向、价值追求与学术理念”语序不当,应修改为“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三是成分残缺。“形成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缺少中心语,可在“中国传统文化”后加“共同体”或“团体”。(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民族的耕读文化源远流长。在古代中国,农业是主要生产方式,读书人①,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结合,以知促行、以行补知,养成了“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并成为广受倡导的传统美德。许多家庭把“耕读传家”作为家训,晚清名臣左宗棠曾写下“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的楹联,教导子侄后辈②。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③。传承起源于农耕、薪火不绝的中华文明,弘扬根脉在农村、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让学生知农爱农、心系家国,是今天我们倡导耕读教育的价值依归。耕读教育,可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所以,我们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教师应做好“引路人”,发挥好中小学校的主导作用;二、家长应言传身教,发挥家庭基础作用;三、为了让学生“接地气”,关心农业生产、丰富农业知识,感受稼穑之艰、品味收获之乐,应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简述第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答案】20.①一边耕作一边读书②勤劳耕作、读书上进 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21.不仅要认识到耕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劳动精神,而且要从教师的主导、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切身实践三方面做好耕读教育。【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在古代中国,农业是主要生产方式,读书人”,又据后文“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教育结合,以知促行、以行补知,养成了‘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可看出是此处是说读书人既参加农业劳动又读书学习,所以可填“一边耕作一边读书”。第二空,根据前文“许多家庭把‘耕读传家’作为家训,晚清名臣左宗棠曾写下‘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的楹联”,可知是强调耕读传家的传统,所以“教导子侄后辈”后面可填“勤劳耕作、读书上进”。第三空,根据语境“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可看出此处是说对农耕文化进行传承,应是表递进关系的分句,所以可填“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第三段主要耕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实施措施。根据“耕读教育,可以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可看出耕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劳动精神;根据“我们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教师应做好‘引路人’,发挥好中小学校的主导作用;二、家长应言传身教,发挥家庭基础作用;三、为了让学生‘接地气’,关心农业生产、丰富农业知识,感受稼穑之艰、品味收获之乐,应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可看出要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做好耕读教育。根据题目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不超过70个字,可概括为:不仅要认识到耕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劳动精神,而且要从教师的主导、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切身实践三方面做好耕读教育。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从阅读心理学这个角度来看,质疑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触角,是创新思维的起点。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如果读者在阅读过程当中不断地提出疑问,那说明这位读者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有创造潜力的。朱熹曾经说过:“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在阅读中学会质疑,在质疑中享受阅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从阅读心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质疑精神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对此,材料还借助亚里士多德、朱熹、张载的言论,说明我们如何在质疑中学会阅读。比如,亚里士多德提出质疑对于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帮助;朱熹提出质疑对于融会贯通的重要作用;张载提出质疑对于不断提升进步的重要意义。当通过质疑,我们掌握了这么多本领之后,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不是以阅读、以学习为苦。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努力在阅读中尝试质疑,学会批判吸收。写作时,可先强调“质疑”的重要性,然后讲“疑”什么,如何“疑”,最后还可以提一下“不疑”会如何,这样的文章思路清晰,分析全面。可举的例子也很多,如袁隆平在阅读学习相关论文时质疑专家认为杂交水稻无法育种的论断等,当然也可引申到阅读之外的质疑,如布鲁诺怀疑哥白尼的日心说等。考生可以选择典型人物做例子,使论证有说服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和自己的阅读经验结合起来,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去质疑,以及学会质疑后又怎样通过它促进我们的阅读能力提升等。立意:1.质疑学问,信任他人。2.让焦虑和质疑成为前进的勇气。3.在阅读中大胆怀疑,仔细求证。4.“疑”创造未来,“信”走向未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