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61552

大小:48.4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未来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河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11月)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缺‘芯’少魂”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接连遭遇美国芯片“断供”事件把这一难题进一步凸显出来,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记者:有人说,多少有关提倡创新的宣传报道,都不抵不上“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的警示来得深刻,有效。您如何看待这两个事件?倪光南:“中兴事件”“华为事件”没有发生之前,很多人觉得芯片和普通的电子元器件一样,直接从市场上买来用就是了。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民自发地关心中国芯片技术发展和芯片产业进步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述事件是全民的“警醒剂”,有积极的一面。记者: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日前水平和实力究竟如何?与美国相比,还有多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倪光南:在芯片设计方面,中国进步很快,可以说,已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不仅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设计公司,而且水平达到了相当高度,设计出一批优秀产品。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还存在设计工具方面的“短板”。芯片设计是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软件平台上,通过计算机进行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等来完成的,而能提供该软件服务的主要是外国公司。在芯片制造领域,包括制造工艺和制造装备方面,整体而言,中国能力亟待提高。芯片制造工艺包括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抛光、金属化、扩散、氧化……与这些制造工艺相对应,制造关键装备多达200多种,其中包括光刻机、刻蚀机、清洗机、切割减薄设备、分选机以及其他工序所需的扩散、氧化、清洗设备等。每种装备的制造技术要求都很高,制造难度极大且造价十分高昂。记者:很多工业领域,我们成功实现了跨越和赶超,比如高速铁路,家用电器领域,但在集成电路领域,这种景象没能出现。原因何在?倪光南:从历史原因来看,我们起步晚。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半导体点接触式晶体管。直到1956年,中国才成功制成第一根硅单晶。 随着集成电路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中国由于没有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撑,就明显追赶乏力了,而世界上的芯片技术却突飞猛进,每18个月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一番,成本却下降到一半。美因根据摩尔定律在芯片行业取得领先优势,赚取高额利润,并不断积累这样一个正循环。所以,和有显著先发优势的美国等国家角逐,中国暂时很难追赶。主导理念的偏差导致创新推进不够是现实原因。曾经,我们在很多方面,希望能够用更省事的办法解决问题,所谓“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的“短板”最终还是需要中国人踏实创新来解决。记者:面对内部“短板”外部封锁等难题,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突破?倪光南: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需要集中力量去突破供应链中薄弱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而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准备。核心技术的发展成熟也离不开市场的支持,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要给予因产自主研发芯片和软件一定的扶持,让其进入商业应用,接受检验和磨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走向成熟。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看,可以参考硅谷的产业集群模式。在人才,技术,资本、经营等方面强强联合。北京的中关村有潜力打造成芯片技术和产业集群的高地。发展大型软件或芯片产业,还要发扬举国体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优势,将国家层面制定的规划纲要和金融市场相融合。(摘编自倪光南答记者问《“中国芯”突围要发挥综合优势》)材料二:美国禁止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一事件在舆论场上引发深入讨论,出口禁运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痛点。“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研发“中国芯”,实现自主创“芯”,成为当务之急。禁售7年对应的正是2025年,美国如此行事,真正的用意昭然若揭。如纽约时报所说,美国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拖慢“中国制造2025”这一强国战略。这让我们感受到切肤之痛。面对技术壁垒,不能盲目悲观,特别不能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丧失信心。当此之时,应该加快推进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政策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并产生更强的改革紧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那就有可能把挑战变成机遇。相信凭借卧薪尝胆的勇毅担当,我们一定会迎来“芯”火燎原。 对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来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固然能够带来流量和财富,但最终比拼的还是核心技术实力;对政府部门而言,应该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环境。就像中兴对员工们所说,“任何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都不是笔直的”,突破核心技术肯定会带来阵痛,但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为了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主动权。我们不必为今天的封锁惊慌失措,中回的高科技能够克服初期从无到有的困难,也有信心在后期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保持信心的同时,也不能因遭遇制裁而产生极端偏激的情绪,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有足够的腾挪空间;另一方面,国产通信产业从零起步,如今发展到与世界通信巨头并驾齐驱,并在5G时代展现出领跑能力,绝不是得益于自我封闭。我们并不需要把封销当作“重大利好”来激励“自主研发春天来了”,更不能把扩大开放与自力更生对立起来。面对高科技的技术攻关,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摘编自《强起来离不开自主创“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接连遭遇美国芯片“断供”事件很好地给国人上了一课,让人们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只靠从市场购买是行不通的。B.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芯片制造工艺繁复,光刻机、刻蚀机等制造设备制造难度极大,因此我们在芯片设计领域需要不断提高。C.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和投入,不能指望短短几年就获得回报,我们要有决心和定力去补齐行业“短板”。D.材料二认为美国对中国芯片“出口禁运”的做法另有企图,并引用了《纽约时报》的说法加以佐证,能够让读者更清楚事件的真相。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根据摩尔定律加快芯片行业的发展速度,赚取高额利润,形成芯片行业的先发优势。而临发展后发劣势的中国,无法与之角逐比拼B.我们不必为美国的封镜惊慌失措,中国的高科技能够克服初期从无到有的困难,也会在将来突破芯片制造核心技术的瓶颈。C.在当前芯片产业缺乏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实实在在地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D.面对外界的高科技技术封锁,我们不能因为不公而导致不理智,更不能主动与外界脱钩,闭门造车只能延缓发展进度,甚至出现衰退。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老子》B.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波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C.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尚书》D.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习近平 4.材料一中,记者是如何做到在采访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5.关于“中国芯片发展”的思考,两则材料都具有“深刻”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B2.A3.C4.①围绕大众最关切的问题,重点突出。紧扣中国遭遇美国芯片“断供”事件展开提问,引发对话。②确定核心话题“中国芯片产业”,始终围绕关键词提问。比如,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与美国的差距,中国芯片产业没有实现跨越和赶超的原因,中国芯片产业如何实现突破等,使采访始终紧扣核心话题,步步深入。③重视对方的观点,善于引导。比如,倪光南认为“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民自发地关心中国芯片技术发展和芯片产业进步的局面”,记者后面提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目前水平和实力究竟如何”的问题;倪光南认为“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的‘短板’最终还是需要中国人踏实创新来解决”,记者随后就提出“面对内部‘短板’、外部封锁等难题,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突破”的问题。5.①看问题具有辩证性。如从中国公司遭遇美国芯片“断供”的消极影响中能理性看到其引发的积极作用,建议加快推进互联网和信息产业政策完善和科技体制改革等,把挑战变成机遇。②看问题客观实在,令人信服。肯定中国在芯片设计方面的进步,但同时指出中国芯片在设计领域和制造领域的短板不足等。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芯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建议“集中力量去突破供应链中薄弱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④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准备。⑤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认为高科技的技术攻关,要不断坚持开放合作,不能封闭自我。【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因此我们在芯片设计领域需要不断提高”与原文意思不符,弄错对象,由材料一可知“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芯片制造工艺繁复,光刻机、刻蚀机等制造设备制造难度极大”,这些是芯片制造领域的内容。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面临发展后发劣势的中国,无法与之角逐比拼”,说法绝对,材料一“所以,和有显著先发优势的美国等国家角逐,中国暂时很难追赶”,说明我们的劣势是暂时的,将来会发展强大,形成竞争力。 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祸兮福之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讲的是祸福相依的辩证关系,材料二“面对技术壁垒,不能盲目悲观”“产生更强的改革紧迫感、凝聚起更大的改革力量,那就有可能把挑战变成机遇”显示的也是祸福相依的辩证关系;B.“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讲的是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文“‘任何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都不是笔直的’,突破核心技术肯定会带来阵痛”“是为了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主动权”相印证;C.“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讲的是治乱关系,与材料无关;D.“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显示的是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与原文“面对高科技的技术攻关,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观点一致。故选C。【4题详解】本题查考学生分析文体特征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引发”“引向深入”两个关键词。学生先梳理记者的提问,围绕“引发”“引向深入”两个关键词组织答案。“引发”就是提出话题。如“有人说,多少有关提倡创新的宣传报道,都不抵不上‘中兴事件’‘华为事件’的警示来得深刻,有效。您如何看待这两个事件?”紧扣中国遭遇美国芯片“断供”事件展开提问,引发对话;“缺‘芯’少魂”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接连遭遇美国芯片“断供”事件把这一难题进一步凸显出来,以此确定核心话题“中国芯片产业”,并始终围绕关键词提问。“引向深入”就是沿着一个话题能持续交流,由表层向内核深入。如“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民自发地关心中国芯片技术发展和芯片产业进步的局面”“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的‘短板’最终还是需要中国人踏实创新来解决”这是倪光南的观点,“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日前水平和实力究竟如何?与美国相比,还有多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面对内部‘短板’、外部封锁等难题,中国芯片技术和产业要怎么做才能实现突破”记者重视对方的观点,并善于引导,并继续引导和追问下去。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抓住此题的提示:两则材料都具有“深刻”的特点,进行思考。材料一中,①看问题具有辩证性,如“这两个事件引发了全民自发地关心中国芯片技术发展和芯片产业进步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述事件是全民的‘警醒剂’,有积极的一面”;②看问题客观实在,令人信服,如“”“在芯片设计方面,中国进步很快,可以说,已经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不仅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设计公司,而且水平达到了相当高度,设计出一批优秀产品”“国在芯片设计领域还存在设计工具方面的‘短板’”“在芯片制造领域,包括制造工艺和制造装备方面,整体而言,中国能力亟待提高”;③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芯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需要集中力量去突破供应链中薄弱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④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如“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思想准备”。材料二,⑤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如“面对高科技的技术攻关,封闭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认为高科技的技术攻关,要不断坚持开放合作,不能封闭自我。(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天来了青铜教授从美院退休后,去乡下买了座小院,画画、种花。可是,这几天,教授的清静日子却被搅乱了——隔邻新搬来一户人家,是姐妹三个,大的十六七,小的八九岁。大的文静,总是着一袭洁白长裙,裙裾笼着脚跟,坐在门帘后头,看书。两个小的却很活泼,跳皮筋、踢毽子、笑闹不休。到了晚上,笑闹声平息之后,隔邻总会浮起一抹萧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似有说不完的忧愁。教授听着这箫声,就睡不着。白天就精神不好。有时正调着色,听到隔邻的笑闹,突然就很烦躁,把笔挪到宣纸上去。教授就想。看来还是自己修炼不够,心浮。教授就有些自责。隔日清晨,教授浇完花。沾了满衣花香,就走到隔邻的小院去。妹妹上学去了,姐姐一个人坐在帘后,看书,阳光穿过葡萄藤,穿过帘子的缝隙,给洁白的裙裾镶上金边。教授轻轻叩响院子的木门,问,我能进来吗? 帘后沉默着,显然是对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有些吃惊。紧接着,一朵细小的声音花蕾般轻轻绽开:请进吧。教授走进来,蹑着脚,惟恐惊醒了花儿的清梦一般,连他自己都没觉察到这下意识的动作。教授走到帘前三步远,停下来。教授说,你好啊,小姑娘。我就住在隔壁.帘后的声音说,你好,爷爷。教授说,我叫李然。你叫什么呀?帘后的声音说,苗苗。苗苗?这名字好。教授说,夜里是你在吹箫吗?苗苗垂下了头,羞涩地说,吹得不好。紧跟着又说,吵您睡觉了吧?教授赶忙摆手,说,不吵,不吵。很好听,教授一摆手,衣襟上沾着的花香就随风飘散开来,飘进了帘子。苗苗嗅到花香,就问,爷爷,是您种的花吗?好香。教授说,你喜欢吗?教授说完,不等回答,就慌忙跑回自己的小院去,教授再回来时,手里多了一大捧洁白的百合花,露珠滚动,颗颗晶莹。教授把花递进帘子,苗苗惊喜地叫一声,把脸埋进花瓣里。教授站在帘外,孩子似的笑了。那一天,俩人聊了一个上午。苗苗一直坐在帘子后头。从那天起,教授每天都送花过去,两个小姐妹也经常过来看花。只是,苗苗始终笼着一袭白裙,坐在帘子后头,从不迈出一步。教授再画画时,邻院还是有笑闹声,但教授却发现,自己的心反而更静了,用色也多了灵动和天真。只是,夜夜听着那萧声,教授的心就会疼。这一天,小姐妹又来看花,教授就问,你姐姐怎么老待在屋里啊?小妹妹说,姐姐不喜欢出门。姐姐说她丑,怕人看见。教授一怔,教授问,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呢?小妹妹说,在北京打工。舅舅每月送粮食来。教授没再问什么,隔日,再送花过去,教授就说,今天太阳真好,苗苗,出来晒晒太阳吧。苗苗垂下头。教授想了想,说,苗苗,这花儿好看吗?苗苗说,好看。教授说,我知道有个地方,种着大片的百合花,雪一样铺着。你想不想去看看?苗苗点头,犹豫一下,又摇摇头。教授笑了,说,你能不能把帘子掀起来呀?我们都是朋友了,我还没见过你呢。 苗苗不说话。教授也不说话。秋日黄昏,风中浮动着醉人的花查,只有风吹过葡萄藤的沙沙声。教授走出小院的时候,一抹斜阳投下来,教授的脸上就浮着几许失落。转眼,冬天来了。小院中的花凋谢尽了。无花可送,教授起初有点张皇失措。但教授很快就拿起画笔,画了大朵的百合。教授再去邻院,帘后就传来苗苗惊喜的叫声,苗苗说,爷爷,你是个画家啊?我能跟你学画吗?教授笑了。教授就每天去教苗苗画画,从透视教起。但苗苗还是从不走出帘子一步,都是教授带着纸墨笔砚过去。但教授很高兴——他终于可以走进帘子了。大雪一次次飘落。苗苗学得很快,已经能画出很像样的百合花了。一老一少相对而坐,挥笔泼墨,漫长的冬天,就在两人身边缓缓走过。这天清早,教授正在院中海边散步,忽然有一朵细小的声音花蕾般轻轻绽开:爷爷——教授转身,日光越过篱笆:帘子掀开了一角,苗苗睫毛低垂,站在帘后,如新月出岫,幽花依涧。在教授惊喜的日光里,帘子终于完全打开,苗苗拄着双拐,迈出帘外。教授感觉有泪水溢出眼角。泪光中,教授忽然发现,院外,远山上的雪已经化开,露出星星点点的青绿和鹅黄。而篱间的迎春花,不知何时已悄悄开了。春天来了。(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退休后的清静生活被新搬来的邻居干扰,教授因此自责修炼不够,自责中还暗含着对留守儿童的关切。B.小说描写“两个小的却很活泼,跳皮筋、踢毽子,笑闹不休”,这与女孩苗苗的文静形成鲜明对比。C.当教授第一次把花递进帘子时,小说以一个“埋”字描写苗苗,显示出少女的可爱烂漫和爱美之心。D.小说中画横线句子的描写意味深长,有力地烘托出在试图走进苗苗心灵受挫后,教授内心的失落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教授初次到来,苗苗先是有些惊讶,最后还是同意了,“一朵细小的声音花蕾般轻轻绽开”写出此时她声音的动人。B.与苗苗接触一段时间之后,教授夜间听着那箫声,“心就会疼”。这一描写表现出教授对苗苗的关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C.小说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描写景物,并将其穿插于文中,如倒数第二段中的描写,既照应文题,又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引人深思。D.“教授浇完花,沾了满衣花香”“教授走进来,蹑着脚,惟恐惊醒了花儿的清梦一般”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表现了教授的美好形象。 8.小说以“春天来了”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9.契诃夫在谈剧本创作时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写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这把枪就不必挂在那儿。”请你依据该理论,简要分析小说有关“百合花”的情节设计及其意图。【答案】6.A7.C8.①指自然界春天的来临。②指苗苗在教授的关怀与启迪下终于走出了自己生命的“冬天”,能勇敢地面对人生,迎来自己人生的“春天”。③象征着对弱者施以悲悯之心并努力拯救和改变的人性之美。9.①教授衣襟上的花香引起了苗苗的关注,引出下文教授多次送百合花的情节,由此引出希望带苗苗看百合花的情节,最后自然引出在百合花枯死的冬季教苗苗画百合花等情节,前后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②教授借助美丽、清香的百合花,给予苗苗持续的关注与期盼,唤醒并引领她走出人生的困境。③作者围绕百合花安排情节,凸显老教授不囿于个人生活的舒适圈,关注和纾解底层苦难者的悲悯情怀和深情大爱。【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A.“暗含着对留守儿童的关切”缺少依据。此时的教授并不了解邻居家的情况。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通俗直白”表述有误。小说写景文字笔调清新,文字淡雅,“通俗直白”概括不准确。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把握能力。从小说的结尾来看,教授发现院外雪化花开,春天来了,标题的意蕴之一指的是自然界的春天的来临。从内容上看,“帘子掀开了一角,苗苗睫毛低垂,站在帘后,如新月出岫,幽花依涧。在教授惊喜的日光里,帘子终于完全打开,苗苗拄着双拐,迈出帘外”,对生活充满消极情绪的苗苗在教授的关怀和启迪下,能勇敢地面对人生,迎来自己人生的“春天”。从小说主旨来看,教授怀有悲悯之心,散发着人性之美,标题象征着对弱者施以悲悯之心并努力拯救和改变的人性之美。【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相关情节及作用的能力。契诃夫的话的意思是,小说里的细节安排或物象设置,都有作者的匠心,都和人物塑造、情节安排或者主题有关。 由原文“教授一摆手,衣襟上沾着的花香就随风飘散开来,飘进了帘子。苗苗嗅到花香,就问,爷爷,是您种的花吗?好香”可知,教授衣襟上的花香引起了苗苗的关注。由原文“教授说完,不等回答,就慌忙跑回自己的小院去,教授再回来时,手里多了一大捧洁白的百合花,露珠滚动,颗颗晶莹。教授把花递进帘子,苗苗惊喜地叫一声,把脸埋进花瓣里”“从那天起,教授每天都送花过去”“隔日,再送花过去,教授就说,今天太阳真好,苗苗,出来晒晒太阳吧”“教授说,我知道有个地方,种着大片的百合花,雪一样铺着。你想不想去看看?”“小院中的花凋谢尽了。无花可送,教授起初有点张皇失措。但教授很快就拿起画笔,画了大朵的百合”可知,教授衣襟上的花香引起了苗苗的关注,引出下文教授多次送百合花的情节,由此引出希望带苗苗看百合花的情节,最后自然引出在百合花枯死的冬季教苗苗画百合花等情节,前后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由原文“教授再回来时,手里多了一大捧洁白的百合花,露珠滚动,颗颗晶莹。教授把花递进帘子,苗苗惊喜地叫一声,把脸埋进花瓣里”“隔日,再送花过去,教授就说,今天太阳真好,苗苗,出来晒晒太阳吧”“教授说,我知道有个地方,种着大片的百合花,雪一样铺着。你想不想去看看?”“转眼,冬天来了。小院中的花凋谢尽了。无花可送,教授起初有点张皇失措。但教授很快就拿起画笔,画了大朵的百合”“苗苗学得很快,已经能画出很像样的百合花了。一老一少相对而坐,挥笔泼墨,漫长的冬天,就在两人身边缓缓走过”“在教授惊喜的日光里,帘子终于完全打开,苗苗拄着双拐,迈出帘外”可知,教授借助美丽、清香的百合花,给予苗苗持续的关注与期盼,唤醒并引领她走出人生的困境。由原文“教授从美院退休后,去乡下买了座小院,画画、种花”可知,教授退休后,生活安排非常的舒适。由原文“到了晚上,笑闹声平息之后,隔邻总会浮起一抹萧声,呜呜咽咽。如泣如诉,似有说不完的忧愁”“教授轻轻叩响院子的木门,问,我能进来吗?”可知,教授听到如泣如诉的箫声走入了三个姐妹的小院。并且教授借助美丽、清香的百合花,给予苗苗持续的关注与期盼,唤醒并引领她走出人生的困境,所以作者围绕百合花安排情节,凸显老教授不囿于个人生活的舒适圈,关注和纾解底层苦难者的悲悯情怀和深情大爱。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白居易,字乐天。敏晤绝人,工文章。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① ,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李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钳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拜左善赞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赋》,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穆宗好畋游,献《续虞人箴》以讽。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大和初,二李党争,险利乘之,更相夺移,进退毁誉,若旦暮然。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节)【注】①平章,即平章事,唐宪宗拟为王得加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名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B.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C.征任宰相/太宗用毁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D.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左拾遗”与“迁客骚人”(《岳阳楼记》)两句中的“迁”字含义不同B.“以必得为期”与“度以失期”(《陈涉世家》)两句中的“期”字含义相同。C.旦暮,比喻时间短促,与《琵琶行》中“其间旦暮闻何物”的“旦暮”不同。D.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可提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关心国事,曾建议免去江淮两赋以救助饥民,也曾献上《续类人荒》婉言劝告穆宗。B.白居易论辩刚直,在殿中答对,惹得皇帝不悦。后来经过李绛的劝说,皇帝醒悟后又待之如初。C.对武元衡被杀一事,白居易首先上疏,宰相认为他越职言事,所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D.白居易不参与党争,上书称病回到东都去世后,他不仅受朝廷追赠,还被宣宗写诗悼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黜之,是钳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2)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14.白居易在“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一事上持反对意见,其论述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答案】10.D11.B12.C13.(1)如果贬黜他们,这是不让他们说话,使他们为自己谋划,不能用来发扬崇高的品德了。(2)白居易不得志以后,能随遇而安,寄托佛教生死学说,如同忘记了自身。14.首先指出授予平章事(宰相)的标准是要有重望显功,为后面的论述张本;接着指出王锷种种荒谬的做法,意在指出其不符合标准;最后假设论证,指出朝廷如果授予王锷平章事(宰相)一职将导致一系列恶果,强化了反对的理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征任宰相,太宗用造殿堂的材料修成他的正室,后代不能守得住,陛下也应当因他是贤者的子孙赎回并赐还给他。李师道作为臣下,不应当掠取美名。“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成”的宾语为“其正寝”;“后嗣不能守”,“后”是“嗣”的定语,所以应在“寝”后面断开,排除AC;“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赎”和“赐”这两个动作是顺承关系,用“而”连接,中间不能断开,并且“赐”的宾语为“之”,所以应在“之”后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迁”,升任;句意:升任左拾遗。“迁”,贬黜;句意:贬黜流放的官吏,多愁善感的诗人。B.“期”,限度;句意:要求务必全部缉捕归案。“期”,约定的时间;句意:估计已经延误了期限。两句中“期”字含义不同。C.“旦暮”,在早上晚上;句意: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所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错误。由原文“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赋》,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可知,宰相认为他越职言事和流言使得白居易被贬为刺史,后有中书舍人王涯的上言,白居易才被追贬为江州司马。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黜”,贬黜;“钳”,不让说话;“所以”,用来……的。(2)“既”,以后;“托”,寄托;“形骸”,自身。【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可知,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首先指出授予平章事(宰相)的标准是要有重望显功,为后面的论述张本。由原文“按锷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可知,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即指出王锷种种荒谬的做法,意在指出其不符合标准。由原文“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可知,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如果授职,则朝廷的法纪就会遭到破坏;如不授予他们,则待臣子有亲疏,事情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再挽回了。通过假设论证,指出朝廷如果授予王锷平章事(宰相)一职将导致一系列恶果,强化了反对的理由。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居易聪敏超人,擅长作文章。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为乙等,调任盩厔尉,任集贤校理,在这个月中,召白居易入翰林院任学士。升任左拾遗。 元和四年,天子因旱情严重,下诏适当减免借贷,赈济、解除灾害。白居易见诏文细节不够具体详备,便建议乞请全部免除江、淮两赋,以救助逃荒的饥民,并多放出一些宫里人。宪宗认真采纳。李师道进献私钱六百万,为魏征的孙子赎回旧宅。白居易说:“魏征任宰相,太宗用造殿堂的材料修成他的正室,后代不能守得住,陛下也应当因他是贤者的子孙赎回并赐还给他。李师道作为臣下,不应当掠取美名。”皇帝同意。河东王锷将被授以宰相职位,居易认为:“宰相是普天下人所敬仰的,非贤良有重望和显赫功勋不可以授任。考察王锷百般勒索民财,所得财物称为‘羡余’作为进献。现在如果把宰相的重任授予他,天下的人听说这件事,都会说陛下得到他献奉的财物才给他宰相职位的。各节度使私下想:‘谁还不如王锷?’争相宰割百姓搜刮钱财,向您要求自己想得的官职。如果授职,则朝廷的法纪就会遭到破坏;如不授予他们,则待臣子有亲疏,事情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再挽回了。”后来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辩论刚正鲠直,帝不理解,就进言说:“陛下错了。”皇帝不高兴,答对结束后,皇帝对李绛说:“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却敢这样,我不堪忍受他这样做,一定赶走他(贬逐)!”李绛说:“陛下开启进言之路,所以群臣敢于议论得失。如果贬黜他们,这是封住(堵塞)他们的口,使他们为自身谋划,这不是用来彰显皇上高尚品德的做法。”皇帝领悟,对待白居易如同当初。第二年,授任左赞善大夫。在这时候,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都震动。白居易第一个向皇帝进呈奏章,要求马上捕捉凶犯,以洗刷朝廷的耻辱,要求务必全部缉捕归案。宰相嫌他超越职权(以宫官先于谏官言事),因而不高兴。不久就传言:“白居易的母亲是坠井死的,但他却写了《新井篇》的诗,言辞浮华,没有德行,不能在朝中任职。”于是派他出京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说白居易不宜任刺史,于是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被贬以后,白居易能顺应这种遭遇,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好像无所顾忌。过了很久,调任忠州刺史。入京担任司门员外郎。穆宗喜好打猎,白居易进献《续虞人箴》委婉劝谏。文宗即位,以秘书监召入白居易。大和初年,二李党争发生,利用是非,交替排挤对方,进退毁誉,如朝夕般短促。白居易厌恶因与党人有瓜葛而受贬斥,便上书称病回到东都。会昌初年,以刑部尚书退休。六年,去世,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悼念他。白居易留下遗言要求薄葬,不请求谥号。(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叶梦得②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注】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③桓筝:谢安(号东山)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头描写词人登高所见,“迷”“孤”二字,渲染出一种苍茫的历史厚重感,营造出怀古的气氛。 B.“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从眼前之景落墨。由上阕的怀古过渡到下圆的抚今。C.“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紧接上文,描写淝水上空云涛吞吐的景象,感慨英雄豪杰的无处可寻。D.下阕最后,作者用谢安受猜忌的典故收束全词,以自嘲的语气慨叹自己的寂寞,苍凉深沉,令人回味。16.本词塑造的混水之战中谢氏子弟的形象,与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的周瑜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二者都年轻,英气勃发。叶词以“乌衣年少,芝兰秀发”写出谢氏子弟的年轻,英气勃发;苏词以“雄姿英发”写出周瑜的英气勃发,将小乔在赤壁之战的前十年嫁与周瑜写成“小乔初嫁”,凸显了周瑜的年轻。二者都在沙场上淡定从容,建立功勋。叶词以“坐看……一顾功成”写出他们淡定从容地驰骋沙场,打败来犯之强敌;苏词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出了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淡定从容,大败曹操。【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以自嘲的语气慨叹自己的寂寞”错。词人以谢安晚年被疏远自比,表达了自被冷落的寂寞和愤懑之情,也寄予了自己要为国效力的愿望。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词中谢氏子弟的形象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形象相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年龄相似:二者都年轻,英气勃发。叶词“乌衣年少,芝兰秀发”,写当时谢安推荐自己的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率军出战,因谢家居住在建康城中名门聚居的乌衣巷,而称谢家子弟为“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是作者赞扬他们少年有作为。以此体现出谢氏子弟的年轻,英气勃发;苏词以“羽扇纶巾”“雄姿英发”写出周瑜的英气勃发,写“小乔初嫁了”将小乔在赤壁之战的前十年嫁与周瑜写成“小乔初嫁”,凸显了周瑜的年轻。二、功业相似:二者都在沙场上淡定从容,建立功勋。叶词以“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坐看”一词,颇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气概。“沸浪骇奔鲸”描写苻坚的军队仓惶逃窜的景象,十分形象。以此写出他们淡定从容地驰骋沙,打败来犯之强敌;苏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谈笑之间,曹军便被打得落花流水,表现出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的淡定从容。由此可看出周瑜少年有为,在年轻的时候便建立了世人瞩目的赫赫功绩。 (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比喻能增加音乐描写的形象性,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韩愈《听颖师弹琴》中的“昵昵儿女语”喻体相似,“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韩诗中的“勇士赴敌场”喻体相似。(2)古代文人常以酒入诗,如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美酒的喜爱。(3)“瑟”这种乐器经常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小弦切切如私语②.铁骑突出刀枪鸣③.何以解忧④.唯有杜康⑤.鼓瑟吹笙⑥.虎鼓瑟兮鸾回车(锦瑟无端五十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切、鸣、鼓、笙虎、鸾、弦。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稻田里观察起来,突然将目光停留在一株稻禾上,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通过对这棵植株的子代的研究,袁隆平发现了真理:只要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这个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①地坚持研究。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对此,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②,不敢越雷池一步。1966年,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的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作为科学家,袁隆平对中国亿万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凡是涉及不顾农民利益、无视事实的事,他都能③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摘编自《喜看稻菽千重浪》)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喜看稻菽千重浪》选入课本时,教材编写者将画横线句原先使用的“证明”一词调整为“宣示”,将请简要说明调整的理由。 【答案】18.①义无反顾②亦步亦趋③挺身而出19.在稻田里观察的袁隆平突然将目光停留在一株株形优异、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的奇特的稻禾上。20.证明,是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宣示,有展示和宣扬的意味,相比较而言,使用“宣示”更能体现袁隆平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更契合前面的语境。【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是说袁隆平决心坚持研究,可以用“义无反顾”。“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②语境是说不迷信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失去了自己的主张,可以用“亦步亦趋”。“亦步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③语境为“毫不含糊地阐明事实,至于是不是得担风险,袁隆平在所不计”,表现了袁隆平的责任与担当,可以用“挺身而出”。“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本题为短句改长句,句子主干为:袁隆平突然将目光停留在一株稻禾上。其中“在稻田里观察起来”可以做“袁隆平”的定语,改为“在稻田里观察的袁隆平”。“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事一个句子,可改写成一个定中短语,即“一株株形优异、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的奇特的稻禾”,做“袁隆平突然将目光停留在一株稻禾上”这个句子主干的宾语部分。最后合成为:在稻田里观察的袁隆平突然将目光停留在一株株形优异、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的奇特的稻禾上。【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证明”,指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人或事物的真实性。“宣示”,①显示;展示。②宣布;公布。③宣扬。④晓谕;揭明。语境为“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不敢越雷池一步”,表现的是袁隆平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信心,“宣示”有展示和宣扬的意味,使用“宣示”更契合前面的语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少餐饮企业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发的预制菜销售火热,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和预烹调(如炒,炸,烤、煮、燕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看。和从头到尾都是自己烹饪复杂菜式相比,使用预制菜确实能节省不少时间。正因为这个原因,年夜饭也成为预制菜的主要消费场景。预制菜“火热”的同时,有消费者担心二次加热以及冷冻冷藏的过程可能会造成营养素流失。其实无论是家庭烹饪还是工厂加工,①。比如加热会让维生素C流失,炒菜的话一般维生素C会流失20%~30%甚至更少。专家介绍,理论上,做好之后室温储存或者冷冻几个月的食物,营养价值会有一定下降,而做好之后再经过一次加热,应当比一次加热会造成更多营养素损失。但也不能一概而论。②,预制菜也可以有较高的营养保存率;如果做不好,即便现场加工,也会造成营养素较高的损失率。也有消费者提出疑问:吃预制菜健康吗?预制菜通过杀菌灭菌的方式来保存,用复合膜铝袋包装预制菜,③外边的细菌进不去,没有微生物就不会腐败,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公众不需要担心。但具体到每一种产品是否安全,这就要看它的食材质量是否稳定,生产管理是否严格、工艺参数是否合理了。21.下列句子中的“自己”和文中画横线处的“自己”,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B.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C.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生命戛然而止的那一天。D.在这个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D22.①都会造成营养素的流失②如果做得好③里边的细菌已被杀死【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的“自己”是泛指,指所有“烹饪复杂菜式”的人。A.特指,指“这位同志”;B.特指,指前文的“他”;C.特指,指“钟扬”;D.泛指,指所有“耕种土地”的人。 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文说“有消费者担心二次加热以及冷冻冷藏的过程可能会造成营养素流失”,谈的是营养素流失的问题,后文举例也说“比如加热会让维生素C流失”,综合考虑,此处可填“都会造成营养素的流失”。第二处,后文说“如果做不好,即便现场加工,也会造成营养素较高的损失率”,此处和后文意思正好相反,故应填“如果做得好”。第三处,根据后文的“外边的细菌进不去”,此处应填“里边的细菌……”,再结合“没有微生物就不会腐败”,说明里边也没有细菌,故可填“里边的细菌已被杀死”。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劳动,历代人民群众厚植劳动情结,重视劳动教育。“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如此等等,一系列古训诗词都在劝导警示国人,于家、于国,劳动致富,劳动兴国。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也有人提出疑问:还有必要提倡劳动教育吗?对此,你有怎样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劳动的三重意义张载曾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诚哉斯言,世上没有不经沉潜即可获得的成就,没有不去劳动即可获得的丰收,没有不去追求即可获得的超越。不管什么时代,劳动都能让我们受益良多。劳动之基,在于提升个人之体魄。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强健的体魄是劳动的物质基础。比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把“种田课”纳入必修课程;清华大学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为口号,都希望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目的都是要夯实他们为祖国服务的生命之基。毕淑敏说过:“苦难不是人生的真相,苦难是化了装的祝福。”把“劳其筋骨”的“种田课”纳入人生的必修课,达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目的,确实有利于学子在劳动的艰难中化茧成蝶,脱胎换骨。劳动之向,在于启生民之智。 劳动不仅仅是衣食之源,更是启智之法。“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人类的智慧都是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唐代布袋和尚说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深邃的人生领悟,往往就潜藏在细微的劳作当中。只有在长期而艰苦的耕耘中,劳动者才会品尝到智慧之果的甘甜;只有把获取智慧作为劳动的坐标,劳动者才会消解掉伤筋动骨的劳作之苦,甘之若饴。劳动之责,在于树崇高理想。“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却能锲而不舍,慎始善终。究其原因,无不是心怀至高的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先儒永恒的政治文化理想,亦是华夏儿女不变的精神家园。“人民的樵夫”廖俊波,把群众当亲人,为群众解难事,干的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人也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为什么呢?心怀“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方能挑起“扶贫攻坚”的千钧重担,更是挑起了“为生民立命”的人生境界!所以,智能化时代,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劳动,而只是说我们要对劳动做些适合新时代的“补充和改变”,比如,过去的“劳”强调的是劳动,要学工学农;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当人工智能都成为一种现实的时候,我们要拥有新的劳动概念,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资治通鉴》有云:“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当我们真正理解新时代劳动的意义,也就孜孜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从人民群众和古训诗词的角度,介绍了我国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传统;第二段介绍了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有人对此提出疑问。因而本次作文就是要围绕“智能化时代是否需要劳动教育”这一核心来展开作文。时代在变,劳动的形式在变,但劳动的精神内核并没有变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智能化的时代,劳动教育依然重要,依然需要提倡。 写作时,学生需要针对材料最后一段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并思考智能化时代,劳动教育的诸多意义。总体而言,答案应坚持我们仍需劳动教育,如对青少年的成长意义而言:劳动可以让孩子的心胸更开阔,更开心。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合作,吃苦耐劳,同时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东西的珍贵,能够懂得珍惜,也会设身处地去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如对国家发展而言,唯有劳动,才能让我们不断发展生产力,积极创新科学技术,有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同时,还应该思考,当下智能化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劳动教育,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如从学校如何开展等方面,可提出一些注意点,如要注意学校的劳动课不要流于形式,变相地成为“家长作业”,给家长增加负担等。立意:1.在劳动教育中淬炼成长。2.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3.赓续劳动教育的传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