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61267
大小:523.5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10-29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化学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2级高一下第6学月考试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Al27S32Cl35.5Cu64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生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果汁饮料中可以添加适量苯甲酸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B.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作用C.硝酸铵是一种高效氮肥,受热易爆炸需改性后才能施用D.味精能增加食品的鲜味,是一种常用的增味剂,其化学名为谷氨酸钠【答案】A【解析】【详解】A.苯甲酸钠是一种防腐剂,可以抑制细菌的滋生,防止食品变质,故A错误;B.乙酰水杨酸(化学式为C9H8O4)也叫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故B正确;C.硝酸铵是一种高效氮肥,受热易爆炸需改性后才能施用,故C正确;D.味精为谷氨酸单钠,是一种鲜味调味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浓厚鲜味,故D正确;故选A。2.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NB.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C.乙烯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D.HClO的电子式【答案】D【解析】 【详解】A.中子数为9的氮原子,质量数为16,该核素表示为N,故A错误;B.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分子式为C2H4O2,故B错误;C.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为,空间填充模型为,故C错误;D.HClO的结构式为H-O-Cl,电子式为,故D正确;选D。3.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染料等。对于下列事实,括号中所写浓硫酸性质不正确的是A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吸水性)B.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与木炭反应(氧化性)C.空气中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分数变小(挥发性)D.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脱水性)【答案】C【解析】【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于干燥非还原性气体和酸性气体,A正确;B.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与木炭发生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B正确;C.空气中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分数变小,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C错误;D.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属于碳化,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D正确。故选C。4.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金属钠跟水反应:Na+2H2O=Na++2OH-+H2↑B.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的原因:4HNO34NO2↑+O2↑+2H2OC.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O2﹣+2H+=H2OD.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2H+=H2SiO3↓【答案】B【解析】【详解】A.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的原因是浓盐酸会在光照得条件下发生分解,方程式为:4HNO34NO2↑+O2↑+2H2O,故B正确;C.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gO+2H+=H2O+Mg2+,故C错误;D.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离子方程式为:SiO+2CH3COOH=H2SiO3↓+2CH3COO-,故D错误;故选B。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L己烷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B.分子总数为NA的S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C.4.6g有机物C2H6O的分子中含有的C-H键数目一定为0.6NAD.标准状况下,0.1mol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答案】B【解析】【详解】A.标准状况下,己烷不是气体,11.2L己烷的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A错误;B.每个SO2和CO2分子均含有2个O原子,故分子总数为NA的S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B正确;C.4.6g分子式为C2H6O物质的量为0.1mol,若C2H6O为甲醚,0.1mol中含有0.6mol碳氢极性键,若是乙醇,含有0.5molC-H键,故C错误;D.0.1molCl2溶于水后,只有部分Cl2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故D错误;故选B。6.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异丙苯的分子式为B.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C.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D.异丙苯和苯为同系物【答案】C【解析】 【详解】由有机物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故A正确;B.异丙苯和苯均为分子晶体,异丙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苯大,故分子间作用力强于苯,沸点比苯高,故B正确;C.分子中带有特殊标记的这五个原子构成四面体形,故四个带特殊标记的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D.异丙苯和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3个原子团,互为同系物,故D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注意四面体碳最多3原子共平面,为易错点。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MgCl2(熔融)Cl2FeCl2B.SSO3H2SO4C.D.NaNa2O2NaOH【答案】D【解析】【详解】A.氯气和金属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A错误;B.S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SO2,故B错误;C.碳酸酸性比盐酸弱,二氧化碳通入到氯化钙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故C错误;D.Na和O2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a2O2,Na2O2和H2O反应生成NaOH,故D正确;故选D。8.科学家已获得了气态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形(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193kJ能量,断裂1molN≡N键吸收946kJ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N4和N2互为同素异形体,N4转化为N2属于化学变化C.N4(g)=4N(g)的过程中吸收772kJ能量D.1molN4(g)转化为N2(g)时要放出734kJ能量 【答案】BD【解析】【详解】A.该物质是单质,不是化合物,A错误;B.二者属于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为化学变化,B正确;C.N4(g)=4N(g)的过程中的吸收193×6kJ=1148kJ能量,C错误;D.1molN4(g)转化为N2(g)时反应热为193×6-946×2=-734kJ,即放出734kJ的能量,D正确;故选BD。9.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B.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C.1mol莽草酸与足量的Na反应可生成氢气4molD.能使溴的四氧化碳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反应原理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A.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羧基三种官能团,故A错误;B.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羟基、羧基可发生取代反应,故B正确;C.1mol莽草酸与足量的Na反应可生成氢气2mol,故C错误;D.能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氧化碳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反应原理不同,故D错误;选B。10.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g)+Y(g)3Z(g)B.0~2min内,v(x)=0.15mol·L·min C.2min时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D.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图示,X、Y物质的量减少,X、Y是反应物,Z物质的量增多,Z是生成物,X、Y、Z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分别为0.3mol、0.1mol、0.2mo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g)+Y(g)2Z(g),故A错误;B.0~2min内,X的物质的量变化0.3mol,v(X)=mol·L·min,故B错误;C.2min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2min时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C正确;D.若通入无关气体,增大压强,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选C。11.热电厂尾气经处理得到较纯的SO2,可用于原电池法生产硫酸。下列说法确的是A.电极b周围溶液pH变大B.溶液中H+由b极区向a极区迁移C.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是SO2+2e-+2H2O=4H++SOD.一段时间后,a极消耗的SO2与b极消耗的O2物质的量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硫元素价态升高失电子,故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SO2-2e-═SO+4H+,b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电池总反应为2SO2+2H2O+O2═2H2SO4【详解】A.电极b为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pH变大,故A正确;B.电极b为正极,故溶液中H+由a极区向b极区迁移,故B错误;C.a极为负极,二氧化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是SO2-2e-+2H2O=4H++SO,故C错误; D.电池总反应为2SO2+2H2O+O2═2H2SO4,故一段时间后,a极消耗的SO2与b极消耗的O2物质的量为2:1,故D错误;故选A。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编号目的方案设计A探究Fe2+的还原性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FeS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探究Mg与Al的金属性强弱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除去氧化膜且大小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再各加入2mL2mol/L盐酸,比较实验现象C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和1mL0.1mol/LNa2S2O3溶液,向盛有1mLNa2S2O3溶液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再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2mL0.1mol/LH2SO4,振荡,比较溶液出现浑浊的快慢D探究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在0.5g淀粉中加入4mL2mol/L的硫酸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加入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观察实验现象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FeSO4溶液,溶液紫色褪去,则证明Fe2+具有还原性,A项正确;B.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剧烈,由操作和现象可比较金属性,B项正确;C.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通过溶液出现浑浊的快慢,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项正确;D.该操作只能检验出淀粉是否水解,不能探究淀粉是否完全水解,D项错误;答案选D。13.海水中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工业上用空气吹出法从海水中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浓缩海水采用的方法是蒸发B.从混合物Ⅰ到混合物Ⅱ,实现了溴的富集C.步骤②通入热空气吹出,利用了的挥发性D.实验室中可用过滤的方法从混合物Ⅱ中分离出【答案】D【解析】【分析】海水蒸发浓缩酸化得到浓缩海水,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含溴单质的混合溶液Ⅰ,利用热空气吹出Br2,被二氧化硫吸收得到含HBr的混合溶液,通入氯气氧化得到溴单质,富集溴元素得到含Br2的混合溶液Ⅱ,蒸馏得到溴单质。【详解】A.海水通过蒸发得到浓缩海水,故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混合物Ⅰ到混合物Ⅱ,实现了溴的富集,故B正确;C.易挥发,因此步骤②通入热空气吹出,利用了的挥发性,故C正确;D.从互溶的溶液中分离目标物质应采用蒸馏的方法,因此从含Br2的混合溶液Ⅱ中分离出Br2应采用蒸馏的方法,故D错误;答案选D。14.将32.0g的Cu片投入到150mL某浓度的HNO3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共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下)NO2和NO的混合气体,则该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0.0moL/LB.6.70mol/LC.13.3mol/LD.8.60mol/L【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铜和浓硝酸反应,共收集到11.2L(标准状况下)NO2和NO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则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5mol,32.0gCu的物质的量为 ,则生成Cu(NO3)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表现出酸性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参与反应的硝酸的总物质的量为1.5mol,则该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答案选A。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15.回答下列问题:非金属元素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石英、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发生反应:。(1)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反应所涉及的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N2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2)氮化硅(Si3N4)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Si3N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答案】(1)①.C(碳)②.O(氧)③.第三周期第ⅣA族④.(2)①-3②.【解析】【小问1详解】该反应中C元素由0价上升到+2价,还原剂是C,反应所涉及的元素有C、N、O、Si,非金属性最强的是O;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ⅣA族,N2的电子式是。【小问2详解】Si3N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16.日常生活中饮料、糖果中常使用酯类香料。用石油裂化和裂解得到的烯烃来合成乙酸乙酯、丙烯酸乙酯的路线如图: (1)是最简单的烯烃,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中所含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2)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鉴别B和C的常用试剂有_______(任写一种),下列有机物中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有_________(填序号)。A.丙烯酸B.聚丙烯酸C.丙烯D.乙酸乙酯(4)B+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5)请写出丙烯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时可能得到的两种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答案】(1)①.乙烯②.碳碳双键、羧基③.加成反应(2)(3)①.铁粉/紫色石蕊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②.AC(4)(5)CH3CHClCH3、CH2ClCH2CH3【解析】【分析】A最简单的烯烃,与H2O加成生成乙醇,故A为CH2=CH2,CH3CH2OH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C,C为CH3COOH,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D乙酸乙酯,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丙烯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发生加聚反应得到聚丙烯酸。【小问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A为CH2=CH2,名称是乙烯,F是CH2=CHCOOH,含官能团名称碳碳双键、羧基;A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 【小问2详解】F是CH2=CHCOOH,加聚得到G聚丙烯酸,结构简式为。【小问3详解】B为CH3CH2OH,C为CH3COOH,CH3COOH具有酸的通性可以用铁粉、紫色石蕊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等鉴别B和C故常用试剂有铁粉、紫色石蕊溶液等;含有碳碳双键或者碳碳三键能与溴加成的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中丙烯酸和C中丙烯都含有碳碳双键,B中聚丙烯酸和D中乙酸乙酯没有碳碳双键不能加成,故答案为:AC。【小问4详解】B为CH3CH2OH,C为CH3COOH,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D乙酸乙酯,B+C→D方程式为:。【小问5详解】与HCl发生加成反应时,可能得到的两种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ClCH3、CH2ClCH2CH3。17.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易被氧化)。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焦亚硫酸钠,并探究SO2的性质(夹持装置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前已除去装置中的空气)(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2)关闭K2、K3,打开K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前,装置E中所用蒸馏水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关闭K1、K3,打开K2,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设计实验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所需试剂为_______。【答案】(1)①.分液漏斗②.Na2SO3+H2SO4=Na2SO4+SO2↑+H2O(2)①.2Fe3++SO2+2H2O=2Fe2++SO+4H+②.有淡黄色沉淀生成(3)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4)①.去除水中溶解的氧气②.SO2+Na2SO3=Na2S2O5↓(5)稀盐酸、BaCl2溶液【解析】【分析】装置A中产生的SO2进入装置B中,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SO4、FeCl2和HCl,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H+;装置C中SO2与Na2S溶液反应生成S单质,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S)生成。【小问1详解】根据仪器a的结构特点可知其为分液漏斗,A中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小问2详解】二氧化硫也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Fe3+氧化成SO,自身被还原成Fe2+,根据电子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Fe3++SO2+2H2O=2Fe2++SO+4H+;继续滴加硫酸,生成的二氧化硫就可以和硫化钠中硫离子反应是生成淡黄色的单质硫,体现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小问3详解】尾气中二氧化硫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亚硫酸钠和NaOH溶液都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所以装置D、F作用为:除去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小问4详解】装置E用于制备焦亚硫酸钠(Na2S2O5),但水中存在溶解的氧气,具有氧化性,影响焦亚硫酸钠(Na2S2O5)的制备,因此装置E中所用蒸馏水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去除水中溶解的氧气,制备焦亚硫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2SO3=Na2S2O5↓。【小问5详解】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Na2SO4,用盐酸、氯化钡溶液检验样品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即可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18.铝是应用广泛的金属,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画出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2)滤渣1____________试剂②____________(填化学式)。(3)通入过量CO2生成滤渣3的离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体1生成固体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氧化铝与焦炭的混合物在氮气中高温加热反应,制得新型非金属材料AlN与一种中学常见气体X。已知每转移6.02×1023个电子,有0.5mol化合物X生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答案】(1)①.②.过滤(2)①.SiO2②.NaOH(3)①.AlO+CO2+2H2O=Al(OH)3↓+HCO②.2Al2O3(熔融)4Al+3O2↑(4)Al2O3+N2+3C2AlN+3CO【解析】【分析】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铝,先用过量硫酸处理,SiO2不溶于硫酸过滤后存在于滤渣1中,滤液中含有Al3+和Fe3+,再向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3+转化为AlO,Fe3+转化为Fe(OH)3过滤后存在于滤渣2中,滤液2中通入CO2,AlO转化为Al(OH)3,Al(OH)3加热分解得到Al2O3,电解熔融Al2O3可以得到Al,以此解答。【小问1详解】Al是13号元素,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滤渣1是SiO2,试剂②是NaOH溶液。【小问3详解】滤液2中通入CO2,AlO转化为Al(OH)3,离子方程式为:AlO+CO2+2H2O=Al(OH)3↓+HCO 。电解熔融Al2O3可以得到Al,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4Al+3O2↑。【小问4详解】氧化铝与焦炭的混合物在氮气中高温加热反应,制得新型非金属材料AlN与一种中学常见气体X,根据元素守恒可知X中应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已知每转移3mole-,有1.5mol化合物X生成,由电子转移守恒可得在X中C的化合价为3mol÷1.5mol=2,所以X是CO,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N2+3C2AlN+3CO。19.恒温下,将amolN2与24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N2)=13mol,n(NH3)=6mol,a=___________。(2)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①n(NH3)=___________________。②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B.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C.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D.2v(NH3)(逆)=3v(H2)(正)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③H2的平衡转化率为α(H2)=________________;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之比p(始)∶p(平)=______________。(要有必要的计算步骤)【答案】(1)16(2)①.8mol②.AE③.0.5④.5∶4【解析】【小问1详解】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t时,n(NH3)=6mol,则反应消耗3molN2,此时n(N2)=13mol,则a=(13+3)mol=16mol;【小问2详解】①n(NH3)=;②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同,压强是变量,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 B.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气体密度是恒量,反应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B;C.三种气体的浓度相等,不能判断是否还发生改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C;D.反应达到平衡时3v(NH3)(逆)=2v(H2)(正),2v(NH3)(逆)=3v(H2)(正)时反应不平衡,故不选D;E.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不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变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E;选AE;③反应生成8mol氨气,消耗12molH2,H2的平衡转化率为α(H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