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

ID:83561063

大小:1.63 MB

页数:7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1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2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3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4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5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6页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7页
资源描述: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天津市南仓中学2022至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过程性监测与诊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2.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时,晋国不断经营西面和北面腹地,取得战马、铜料、食盐和兵源,将原来是山戎、赤狄、白狄等的族群都吸纳为晋人。这一举措()A.加剧民族矛盾B.建立了中央集权C.利于民族交融D.导致分封制瓦解3.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剥夺了赢姓侧室的世袭特权;又因六国新灭,遗民未曾心服,自然有在各地设立据点的必要。故采取()A.宗法制B.行省制度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4.西汉初年,社会残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有时只能乘坐牛车;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这得益于()A.推行了郡国并行制B.重用法家思想治国C.建立刺史监察制度D.“与民休息”政策5.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加大了南北矛盾和经济差距6.以下摘自一位同学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的是()A.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抵余杭C.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D.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7.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A.派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B.攻灭东突厥,设置都督府C.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D.公元821年,与吐蕃会盟8.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9.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①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②派文臣出任地方知州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④在全国推行行省制度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0.“猛安谋克制”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编制,史称“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五百破耶律谢十,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这段史实记载出自于()A.《辽史拾遗》B.《金史·兵志》C.《宋史·太祖本纪》D.《唐六典》11.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下列属于程朱理学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B.兼爱尚贤C.格物致知D.君舟民水12.下表为中国古代某著作所记载内容。由此可知,该著作最有可能是()类型主要内容数学提出“会圆术”,即已知弓形的圆径和矢高,求弧长的问题天文翔实描绘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轨迹科技发明介绍了“活字印刷术”“团钢”“灌钢”等技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梦溪笔谈》D.《授时历》13.明朝时期,海防面临的新问题有()①倭寇的不断骚扰②瓦刺族的威胁③西方殖民者入侵④鞑靼族的骚扰A.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③14.某机构官员品极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这一机构是指()A.唐朝的尚书省B.元朝的中书省C.宋朝的枢密院D.清朝的军机处15.“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因此得到广泛种植。”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B.唐朝C.宋朝D.明朝16. 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述,“天津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吾始不信,近韩景伯庄上云,‘用之菜畦,种果不妙’,吾犹未信也。必亲身再三试之,乃可信耳”。这表明徐光启()A.开启近代科学B.主张重农抑商C.注重总结经验D.重视实践验证17.租界里的警察多为洋人或被洋人控制,这些警察不但不依法去抓捕危害中国公共利益、社会利益的犯罪嫌疑人,即使抓了也不交给中方法院。这反映出列强在华享有()A.关税协商权B.永久居住权C.领事裁判权D.最惠国待遇18.1911年,梁启超在途经某地时,百感交集中赋诗一首:“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梁启超回忆的事件是()A.中英签订《南京条约》B.辛亥革命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D.义和团运动19.戊戌政变发生后不久,有人表示此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康有为这个人”。直到康有为等流亡海外后,人们才在欧美主办的报刊上看到有关维新党人的报道。这可以用来说明()①戊戌变法在当时社会影响深远②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③西方报刊业当时已在中国兴起④康有为未承担维新变法的重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0.有人说,“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中国并非黑暗一片,中国社会还在进步。”下列能证实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B.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C.社会秩序稳定,民主政治发展D.大多数国民头脑被专制和愚昧束缚21.关于中共一大参会代表的人数,史学界一直有争议。共产国际参会代表所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俄文版文件记录中显示为12人,但部分参会者如董必武、周佛海等却表示是13人,后经当代党史专家金冲及考证却为15人。这说明()A.文献记录的可信度最高B.历史结论应该多方考证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记录D.历史真相不能准确再现22.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1924--1927年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深刻影响着中国,这场革命运动()A.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以旧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C.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D.国共两党实现了党外合作23.张学良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全国各地高涨的反日浪潮推动下,于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五色旗。张学良此举()A.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B.实现了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C.宣告日本侵略中国计划的破产D.标志着国民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24.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某高一年级学生以“生死攸关”为主题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个重要事件。以下最具研究价值的是A.电影《南昌起义》的片段B.遵义民间流传的红军故事C.《遵义会议决议》原稿D.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25.如图为1937年10月10日的《救亡漫画》上发表的作品《今年的双十节》。该漫画意在()A.揭露日军所犯罪行B.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宣传团结抗战的伟力D.强调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26.1927年为扭转当时革命的局面,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毛泽东提议“上山”,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1949年毛泽东提出“进城”,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并由城市领导乡村时期。”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秋收起义中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D.国民党军队全部覆灭27.如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次重大战役示意图。该战役()A.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 C.挫败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28.下图是尼克松及夫人到达北京,周恩来总理亲临机场迎接,此后,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对此事件产生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中日正式建交D.中国迎来建交高潮29.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曾有过春暖花开。春暖需有东风,花开需有雨露。东风、雨露就是‘九二共识’。”其中,“九二共识”的内容指的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和平统一祖国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D.“一国两制”政策30.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B.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退,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材料三是以文臣知州,以朝官知县,以京朝官监临财赋,又置运使,置通判,置县尉,皆所以渐收其权。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宋】吕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宰相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为解决“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的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制作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辛亥革命历史的时间轴。材料二革命的风暴在推动政权更替的同时,南京临时政府为推动社会改良采取了不少政策与措施,……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所有卑贱、颓度、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完全消灭了”。民国初年,社会上一时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①②两个时间点发生的历史大事分别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史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根本改变。(2)史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