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558539

大小:276.24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3-10-23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射洪中学高2021级高三上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由于使用者在城市的建筑空间和公共空间中的活动是连续的,因而,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建筑无论是在物质空间上还是在社会空间上,都是相互依存和互为前提的,是一种耦合关系。以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审视城市建筑,建筑的城市价值不可小看。城市建筑要实现其城市价值,建筑的空间应该突破自身的封闭状态,接纳和承担城市职能,体现建筑与城市空间在空间领域和空间职能上的复合和重叠,建筑在实现自身的建筑功能的同时,承担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为市民提供活动、交往场所,在使用过程中起到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这样以城市公共空间特质存在的建筑空间,能够弥补城市公共空间在数量上的不足,同时也丰富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通过开放建筑用地内的场地空间以及建筑内部空间等获得的城市公共空间,具有连接与转化的重要功能,可以促使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相互渗透交融,形成过渡的,层次丰富的,内外渗透的连续空间。这是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实现耦合的重要途径。而建筑正是通过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化建设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来实现自身的城市价值。建筑一方面作为物质实体对城市公共空间起着空间限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建筑物对城市公共空间起着功能支持和视觉景观的作用。 建筑在城市广场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如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所说:“广场是城市中由各类建筑围成的城市空间。”在城市广场的构成要素中,建筑的立面或者整个建筑实体成为广场边围要素,起到了围合空间的作用,对限定广场空间起到决定性作用。建筑从尺寸、形态、肌理、开口、功能上影响着广场空间的品质,也是广场活动重要的行为支撑,因为广场边界上的建筑物直接决定了广场上人的活动方式。比如一个纪念性广场(天安门广场)与商业广场(大拇指广场)的性格特征正是由其周边的建筑的功能决定的。又如:广场周边建筑形态特征也会对广场产生强烈的影响,多样化的建筑形态令广场空间具有动感、充满生动活跃的气氛,而对称性的建筑形态则产生权威感,强化广场的空间轴线和方向性。在城市中,城市与建筑通过街道空间联系在一起,人们在街道上来回穿梭,街道空间既是步行交通空间也是交往空间,街道上充满了多样化的城市生活。但是,机动车成为街道主角的这一变化,改变了街道的尺度和亲切宜人的气氛,使得街道原有的交往功能逐渐弱化,城市与建筑的连续性也大大减弱。恢复街道空间本色,应该至少在一定区域内设置步行优先的道路,或者至少让建筑对机动车道的人行道空间进行耦合作用,优化步行空间使之成为街道。与街道空间耦合的建筑,限定了街道空间,对街道空间的良好尺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街道获得界面的连续性和良好的空间尺度。同时,城市建筑也为街道空间的变化起到了节点的作用。建筑周围的空间、建筑的灰空间以及建筑内部设置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使街道空间有适度延伸,使街道空间增加可以让人驻留的空间节点,成为街道交往空间的补充和发展。城市建筑除了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广场和街道具有重要意义外,对其他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共空间的连续性需要通过建筑所创造的公共空间进行衔接和转换以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使得相邻的城市公共空间相互渗透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现相邻空间之间的功能互动、空间流动的同时,也带来其职能的交叉和渗透。这种建筑中的城市公共空间与其他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动带来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集聚效应,能创造更大的城市价值。城市建筑在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空间的限定者、空间的创造者,离开建筑的参与,城市公共空间将失去色彩,将会减弱对公众城市生活的支持度。实现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耦合正是让建筑回归其在城市这个大系统中的角色定位。(摘编自孙彤宇《从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耦合关系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动态发展》,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建筑的城市价值,不仅在于实现自身的建筑功能,更重要的是能接纳和承担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B.只要开放建筑用地内的场地空间以及建筑内部空间,就能获得内外相互渗透的连续城市公共空间。C.建筑作为城市广场的要素之一,不仅影响着广场空间的品质,还间接决定了广场上人的活动方式。D.与街道空间耦合的建筑,一方面限定了街道空间,另一方面也为街道空间的变化起到了节点的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关系出发,提出建筑要实现其城市价值需起到城市公共空间作用这一观点。B.文章第四段以天安门广场和大拇指广场为例,论证了不同形态建筑决定了广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C. 文章在阐述建筑对街道空间的作用时,使用“大大”“至少”“一定”等词,体现了论证语言的严谨性。D.文章从城市广场、街道空间和其他城市公共空间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筑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城市公共空间特质存在的建筑空间,能够丰富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B.以机动车为主的街道空间,会弱化其原有的交往功能,并减弱城市与建筑的连续性。C.对建筑所创造的公共空间进行衔接和转换,能完全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连续性。D.相邻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功能互动、空间流动,可以创造更大的城市价值。【答案】1.D2.B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更重要的是能接纳和承担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错。由原文“城市建筑要实现其城市价值,建筑的空间应该突破自身的封闭状态,接纳和承担城市职能,体现建筑与城市空间在空间领域和空间职能上的复合和重叠,建筑在实现自身的建筑功能的同时,承担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为市民提供活动、交往场所,在使用过程中起到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可知,文中并未强调“能接纳和承担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比“实现自身的建筑功能”更重要。B.“只要……就能……”表述绝对化。原文是“通过开放建筑用地内的场地空间以及建筑内部空间等获得的城市公共空间,具有连接与转化的重要功能,可以促使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相互渗透交融,形成过渡的,层次丰富的,内外渗透的连续空间”。C.“还间接决定了广场上人的活动方式”错。原文是“广场边界上的建筑物直接决定了广场上人的活动方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论证了不同形态的建筑决定了广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错。由原文“纪念性广场(天安门广场)与商业广场(大拇指广场)的性格特征正是由其周边的建筑的功能决定的”可知,应是周边的建筑的功能决定了广场的不同的性格特征。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能完全实现”错。由原文“城市公共空间的连续性需要通过建筑所创造的公共空间进行衔接和转换以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可知,应是“得到最大化的实现”。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干旱是自然灾害中影响范围大,致灾严重的灾害之一。一般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社会经济干旱四类。气象干旱在演变过程中会连步传递到其他部分,从而会影响水资源供给、农业生产、能源供应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受大气环流和陆气互馈等机制影响,高温和干旱之间存在相关性,经常出现同时或者相继发生的现象,这种极端事件一般称为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研究表明,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对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等部门的影响可能比单一事件更大,威胁区域水安全、粮食安全及能源安全。长江流域是我国第一大流域,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地。近年来,长江流域干旱事件频发,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损害。选取2006年、2011年以及2022年的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统计其发生日数、持续时间以及覆盖面积,如表1所示。表1长江流域典型复合气象/农业干旱——高温事件特征复合事件类型特征值7月8月2006年2011年2022年2006年2011年2022年气象日数/d3.923.567.136.023.9615.4最大持续时间/d2.202.164413.842.4711.8覆盖面积百分比/%42.351.766.770.351.677.8农业日数/d4.833.598.386.714.6518.0最大持续时间/d2.692.135.184.333.0113.6覆盖面积百分比/%51.850.679.076559.892.5 (摘编姜雨彤等《长江流域2022年高温干旱演变过程评估》)材料二: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综合强度较强,是此轮区域性高温天气的特点。专家解析,大气环流形势特别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是造成持续高温天气最直接的原因。从监测上看,2022年的西太平洋制热带高压范围偏大、强度偏强。在它的控制下,我国南方地区整体受下沉气流控制,天空晴朗少云。白天在日照辐射的别响下,近地面加热强烈,热空气滞留在地面,吹不走,教不出,因此出现较大范围的持续性高温天气。从大气环流的特征来看。2022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且西伸,同时其南北边界均外扩,范围非常大。2022年的高温天气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出现的时间偏早,持续时间较长,预计结束的时间会偏晚。这些特征和气候变化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摘编自李红梅《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和气象干旱橙色预警——为科学抗旱提供气象保障》)材料三:每当发生造成农田枯焦、赤地千里的旱灾时,很多人就会质问:都干旱得这么重了,为什么不人工降雨?其实,降雨是需要一定的天气条件的。人工增雨就是根据云的情况(性质、高度、厚度、浓度、范围等),利用飞机、高炮、火箭等装备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在云中迅速汽化,形成大量的冰晶核,使云滴在人工冰晶核上迅速凝华,并由于云中上升气流的托送作用,使冰晶在云中几经上下,就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就成了我们所说的雨而下降到地面。这就是人工增雨的道理。由此可以看出,云是降雨的首要条件。人工增雨,并不能凭空产生降雨。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万里无云的晴空肯定是无法增雨的。其次还要有降水形成的天气条件,如要想达到理想的增雨效果,还需要云的厚度大于2千米,云的高度小于2千米。云外向云中输送的水汽充足,云中过冷水含量超过每千克0.01克等条件。所以说,人工增雨不是“无中生有”,它并不能凭空“造雨”,而只是空中云水的“搬运工”。(摘编自王海波《人工影响天气的秘密》)材料四:既然气候变化有周期,农业有丰歉,就要提前预备救灾物资。丰年储粮,荒年粜粮,救饥、平抑粮价,是历代政府实施的重要政治措施。《管子》提出十年储备三年粮食,建立平准,平抑粮价。隋开皇五年建立义仓制度,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清乾隆十三年确定各省常平仓定额,除赈济、平抑粮价、出借于民外,还供应军需。平籴法、常平仓制度,是古人对世界救荒的贡献。 由唐至清,报灾、检灾、赈济等都有细化规定。唐武德二年确定灾害等级、减免赋税分数,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损七分以上课役俱免等,受损程度和减免租税数量,都有量化规定。历朝历代严格规定报灾、验灾时间和程序,如全部调查完毕,需要多月。救灾之弊在迟缓,缓不救急。救济为要,奏报为次。乾隆帝说“拯灾恤困乃国家第一要务”。(摘编自王培华《古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智慧》)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较于2006年和2011年,长江流域在2022年发生的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各特征值均为最大。B.人工增雨并非凭空造雨,而是在有降水条件时,通过人为手段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C.我国古代政府采取丰年储粮、荒年粜粮、平抑粮价等措施,可用于应对农业丰歉的问题。D.历朝历代对报灾、检灾、赈济等都有严格规定,比如在救灾前,必须先奏报再救济。6.在应对极端干旱天气方面,上述材料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答案】4.C5.D6.第一,应对极端干旱天气可以采用人工降雨。第二,要根据气候变化周期和农业的丰歉情况,提前预备救灾物资。第三,实施丰年储粮,荒年粜粮,救饥、平抑粮价等重要政治措施。【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图表的能力。C.“凝华”“汽化”的位置错,应该调换过来。材料三第二段“这些催化剂在云中迅速汽化,形成大量的冰晶核,使云滴在人工冰晶核上迅速凝华,并由于云中上升气流的托送作用,使冰晶在云中几经上下,就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就成了我们所说的雨而下降到地面”,据此看出是说催化剂汽化后形成冰晶核,云滴在冰晶核上凝华,最后才形成雨,应该是先“汽化”再“凝华”。故选C。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历朝历代对报灾、检灾、赈济等都有严格规定,比如在救灾前,必须先奏报再救济”错。材料四第二段“由唐至清,报灾、检灾、赈济等都有细化规定”“历朝历代严格规定报灾、验灾时间和程序,如全部调查完毕,需要多月。救灾之弊在迟缓,缓不救急。救济为要,奏报为次”,据此看出,由唐至清救灾程序有细化规定,而非“历朝历代”;救济为要,奏报为次,而非“必须先奏报再救济”。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极端干旱天气方面材料带给我们的启示:第一,材料三第一段“每当发生造成农田枯焦、赤地千里的旱灾时,很多人就会质问:都干旱得这么重了,为什么不人工降雨?其实,降雨是需要一定的天气条件的”,据此分析出,应对极端干旱天气可以采用人工降雨。第二,材料四第一段“既然气候变化有周期,农业有丰歉,就要提前预备救灾物资”,据此分析出,应对极端干旱天气,要根据气候变化周期和农业的丰歉情况,提前预备救灾物资。第三,材料四第一段“丰年储粮,荒年粜粮,救饥、平抑粮价,是历代政府实施的重要政治措施”,据此分析出,实施丰年储粮,荒年粜粮,救饥、平抑粮价等重要政治措施。(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声音张炜芦青河口那围遭儿树多。大片大片的树林子,里面横一条小路,竖一条小路,非把人走迷了不可。因此河边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姑娘:没事儿,千万不要往林子深处走!可二兰子倒蛮不在乎,她常钻到林子深处割牛草。大弟弟忙着复习考大学,小弟弟要进重点班,惟独她不被看重,忙里忙外,出工前还得去割一大早的牛草。割就割吧,她没上几天学,管“大”念“太”,常常忽略中间那“一点儿”,还不得割牛草吗?好在二兰子还从没有迷过路。 早晨,还是很早的时候就进林子了。地上的草叶儿嫩极了,一簇一簇,顶着露珠儿,闪着亮儿,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她继续往前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墨绿墨绿,又深又密,简直连成片儿了,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她还是往前走……又穿过几排杨树,跨进了杂树林子。看吧,这里的草叶儿才叫好呢!青青一片,崭新崭新的。叶片儿宽板板,长溜溜,就像初夏的麦苗儿。二兰子举起手里那把雪亮亮的镰刀,镰刀刃儿锃亮锃亮,反射着阳光,耀得她眯起了眼。四周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心里一热,不知怎么脱口喊了一声:“大刀唻——,小刀唻-—……”二兰子听到自己那声音了,听那尾音儿,这尾音拖得特别的长。奇怪的是,它好像飞到了老远的地方,又从那儿折回来。声音已经变了。二兰子听着愣住了!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分辨着:是哪个小伙子在老远的地方接着喊哩!听听,他还在喊哩——“大姑娘唻——!小姑娘唻——!”二兰子赶紧藏到了一丛灌木后边。她听出那声音是从远远的河西岸传过来的,听那调儿,还是喊的普通话。二兰子小声骂一句“该死的”,就弯下身子割草了。这天晚上,二兰子回家后怎么也睡不着。这都怨那月亮太亮了些,把个窗外的树叶照得绿莹莹的,怎么能让二兰子不去想那树林子、那树林子里的草?她想:“割吧,割吧,割到找婆家!”她想来想去,竟觉得河西岸那青草一准会比河东岸的多——河东岸那青草原来不算多,也不算嫩!……天亮以后,她踏过一条独木小桥,进了对岸的林子了。林子里的鸟儿也许吵累了,四周静得很,空荡荡的林子里,只有她那挥动镰刀的嚓嚓声。割了一会儿,她听到了有人在不远的地方喊了一声。她不知怎么有些慌乱,绕过了几丛灌木,偷偷地趴在树枝下看着。她终于看到一棵皮黑如铁的老弯榆下,正有个人面向河东,用力地喊着。“是他了!是他了!”二兰子心里叫了一声,随手用镰刀狠劲儿扫了一下跟前的灌木丛。树丛发出了一阵“啪啦啦”的响声。那个人赶紧转回身来。二兰子看真切了,也差点儿喊叫出来——这哪里是个小伙子啊:矮矮的个子,瘦干干的脸;一双眼睛陷得有点深,使上眼皮和眉骨处有一道深纹儿。他挺直身子站立着,那头颅也要往前探出一截儿——他是个罗锅儿!二兰子大失所望,觉得他就和身边那棵老弯榆差不多。他大概有二十八九岁了吧?她惊讶得嘴巴张得老大。罗锅儿看到了二兰子,一下子怔住了!他把身子久久地贴到老弯榆上,让粗粗的树干挡住自己的脸。呆了好长时间,他才不得不从树后走出来。他们都默默地割牛草,谁都不说什么话。小罗锅儿敢藏在树丛里喊“大姑娘”,“大姑娘”真地来了,他却怕羞似的一个人跑到一边割着草。……也只是不一会儿的时间,他就割了好大的一堆,速度快得简直让二兰子吃惊。他异常麻利地将草捆儿打好,然后就倚在草捆上,掏出个小本本看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咕咕哝哝……几天过去了,二兰子看小罗锅儿还算老实,她就上前搭讪着说起话来了,“你读的什么?”他翻动着书页,头也不抬地说:“没什么,一本书……听说公社工艺制品厂要招懂外语的,这会儿正物色人呢……不过已经有好多懂外语的来报过名了,厂里决定通过考试取两名……”“哎呀,才取两名!”“就是取一名,我也要去应考的!”小罗锅声音低沉,但却非常有力量。二兰子敬佩地看着他,点点头说:“ 你行唻,你去制品厂呗,你是不该割牛草……咱不行,咱连个字儿也不识。咱割牛草,割到找婆家。”小罗锅听了,猛地转过身来,直直地仰脸望着她,那神情里有惊愕、有惋惜,甚至还有不能抑止的愤怒:“你不行吗?哎哟,你十九岁活灵灵,怎么能不行?!听你那嗓子,你能唱戏哩……哎哎,你怎么?!你平常不知道照镜子、照大镜子吗?”他说着,两个按在膝盖上的手掌微微抖动。二兰子惊住了!她呆呆地望着他,一动不动地望着。望着望着,她竟“呜呜”地哭出了声音,她哭啊哭啊,泪水把花衫儿都打湿了。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林子,那树干,那草地,到处都在闪光啊。树林子到了喧闹的时候:风声、鸟声、远方的人声……“二兰子,你听咧!你听这大林子里多热闹啊!风在吹箫,树叶儿奏琴,小鸟在歌唱……我们就不该给这林子添上一种声音吗?我们也有自己的嗓子,我们怎么就不该喊出自己的声音来呢?”这天,他们谈了很久,分手时已经很晚了。二兰子直盯着他的背影,看着他消失在一片浓浓的绿色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她突然心上不由得一紧,两眼不知不觉涌上了一汪汪水。她扳开跟前的灌木,紧跑几步,向前放开声音喊着:“大刀唻——,小刀唻——!”二兰子喊完,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她这样等了一会儿,终于听到了从远远的林间送来的声音——“大姑娘唻——小姑娘唻——”那尾声悠悠不绝,无边的树林在鸣响。这声音扩展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起落、震荡,交织成一个力的回响,深沉、昂扬,像乐章里表现“崇高”和“严峻”的和声……1982年3月于济南(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二兰子、小罗锅的“呼喊”,两次呼喊都是激越的,但其中蕴含的情绪又有所不同。B.二兰子作为女性在家里不受重视,两次说“割到找婆家”,可见她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认知存在一定局限。C.受到责备后,二兰子“惊住了”并“呜呜”地哭,这哭声既包含对小罗锅的嗔怒,也是被启蒙后复杂情绪的爆发。D.二兰子与《边城》中的翠翠都是纯真善良的农村少女,有着复杂微妙的情绪波动,都经历了心灵的成长。8.小说的标题“声音”有着丰富的含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9.作者认为“比较明显的、强烈的诗性,这极有可能是当代所有好小说所必备的品格”。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诗性”的。【答案】7.C8.①林子里美好而富有生命力的自然之声,如风声、鸟声、树声;②蕴含着主人公复杂情绪的呼喊声,如二兰子和小罗锅的相互应和;③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觉醒之声,如结尾青春心灵的碰撞形成深沉昂扬的回响。9.①意境优美:墨绿的森林、晶莹的露珠、鸟儿的歌唱、青翠的草地等意象,营造出充满诗意的氛围;②人物形象纯真:二兰子、小罗锅朴实真挚,自我意识觉醒,具有诗性特质;③语言富有节奏感:运用叠词、反复、排比等手法,使语言具有诗意韵味;④抒情色彩浓郁: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这哭声既包含对小罗锅的嗔怒”错误。从文中看,二兰子是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才哭出来,没有对小罗锅的嗔怒。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林子里美好而富有生命力的自然之声,如“你听咧!你听这大林子里多热闹啊!风在吹箫,树叶儿奏琴,小鸟在歌唱……”风声、鸟声、树声;蕴含着主人公复杂情绪的呼喊声,如“大刀唻——,小刀唻——!”“大姑娘唻——小姑娘唻——”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二兰子、小罗锅的“呼喊”,二兰子和小罗锅的相互应和,两次呼喊都是激越的,开头的呼喊带有一种微妙的情绪波动,结尾处的呼喊是一种情绪的爆发,体现人物的成长。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觉醒之声,如小说结尾处“这声音扩展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起落、震荡,交织成一个力的回响,深沉、昂扬,像乐章里表现‘崇高’和‘严峻’的和声……”这是“声音”的深层含义,是小说中青年男女心灵的碰撞形成深沉昂扬的回响,这是他们心灵的成长和觉醒。【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意境优美:“地上的草叶儿嫩极了,一簇一簇,顶着露珠儿,闪着亮儿……地上的草叶儿墨绿墨绿,又深又密,简直连成片儿了”“她四周都是高入云天的大树、蓬蓬勃勃的草木。她谛听着,渐渐觉得自己也溶化在一片无垠的绿色里了……”“小鸟儿就像不闲嘴儿的小姑娘,吵死人了”,草叶儿顶着露珠儿,草叶儿墨绿墨绿,蓬蓬勃勃的草木,小鸟儿就像不闲嘴儿的小姑娘。在作者笔下,墨绿的森林、晶莹的露珠、鸟儿的歌唱、青翠的草地等意象都是美的,营造出充满诗意的氛围。人物形象纯真:“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心里一热,不知怎么脱口喊了一声:‘大刀唻——,小刀唻—……’”“是哪个小伙子在老远的地方接着喊哩!听听,他还在喊哩——‘大姑娘唻——!小姑娘唻——!’”“这都怨那月亮太亮了些,把个窗外的树叶照得绿莹莹的,怎么能让二兰子不去想那树林子、那树林子里的草?她想:‘割吧,割吧,割到找婆家’”,二兰子与小罗锅通过不经意的呼喊相识,两个年轻人都朴实真挚,“我们就不该给这林子添上一种声音吗?我们也有自己的嗓子,我们怎么就不该喊出自己的声音来呢?”,我们就不该给这林子添上一种声音吗?小罗锅的一番话体现了自我意识觉醒,具有诗性特质。语言富有节奏感:“青青一片,崭新崭新的”运用叠词,重复“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运用反复,“风在吹箫,树叶儿奏琴,小鸟在歌唱”运用排比等手法,语言形象生动,富于抒情色彩,使语言具有诗意韵味。抒情色彩浓郁:“二兰子回家后怎么也睡不着。这都怨那月亮太亮了些,把个窗外的树叶照得绿莹莹的,怎么能让二兰子不去想那树林子、那树林子里的草?她想:‘割吧,割吧,割到找婆家!’”“她听到了有人在不远的地方喊了一声。她不知怎么有些慌乱,绕过了几丛灌木,偷偷地趴在树枝下看着”“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林子,那树干,那草地,到处都在闪光啊”,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凸显人物的内心世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二、古代诗文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崔戎,字可大。举明经,累擢谏议大夫。云南蛮乱成都,诏戎持节剑南为宣抚使。奏罢税外姜、芋钱。当赋者率三之其一,其一以准缯布,优其估以与民。绥招流亡。凡废若置,公私莫不便之。为华州刺史,吏以故事,置钱万缗为刺史私用,戎不取。及去,召吏曰:“籍所置钱享军。”徙兖海沂密观察使,民拥留于道,不得行,乃休传舍,民至抱持取其靴。戎夜单骑亡去,民追不及。至兖州,锄灭奸吏十余辈。岁余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材料二:韦正贯,字公理。举贤良方正异等,累擢司农卿。坐尚食乏供,贬均州刺史。宣宗立,以治最拜京兆尹、同州刺史。俄擢岭南节度使。南海舶贾始至,大帅必取象犀明珠上珍而售以下直。正贯至,无所取,吏咨其清。南方风俗右鬼,正贯毁淫祠,教民毋妄祈。会海水溢,人争咎撤祠事,正贯登城沃酒誓曰:“不当神意,长人任其咎,无逮下民。”俄而水去,民乃信之。卒,年六十八,赠工部尚书。材料三: 刘瞻,字几之。举进士、博学宏词。咸通十一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昌公主薨,懿宗捕太医韩宗绍等送诏狱,逮系宗族数百人。瞻喻谏官,皆依违无敢言。即上疏固争,言宗绍穷其术,不能效,情有可矜。帝大怒,即日赐罢。僖宗立,以刑部尚书召。瞻之贬人无贤愚莫不痛惜及其还也,长安两市人率钱雇百戏迎之。瞻闻,改期由它道而入。复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居位三月,卒。瞻为人廉约,所得奉以余济亲旧之窭困者,家不留储。无第舍,四方献馈不及门。行己始终完絜。(节选自《廉吏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瞻A之B贬C人D无E贤F愚G莫H不I痛J惜K及L其M还N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在文中指先例、旧事,与“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中的“故事”含义相同。B.传,指设于驿站的房舍,与“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传”字含义相同。C.“逮系宗族数百人”中的“系”字与“而收系张胜”(《苏武传》)中的“系”字含义不相同。D.“所得奉以余济亲旧之窭困者”与“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两句的句式结构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都发生战乱,朝廷诏令崔戎担任宣抚史,他上任后便奏请调整税收方案,颁布优惠政策,给流亡的百姓提供便利。B.崔戎卸任华州刺史时,拿出私人财产犒劳军队;得知他离任的消息,百姓极力挽留,甚至脱下他的靴子不让他离开。C.韦正贯前往岭南赴任,不低价购买贵重珍宝来中饱私囊,得到属吏的赞颂;教化百姓,移风易俗,获得百姓的信任。D.同昌公主病故后,刘瞻劝谏皇帝不要罪及太医及其宗族,因触怒皇帝被罢免;后来他还朝为官,百姓准备盛情迎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即上疏固争,言宗绍穷其术,不能效,情有可矜。(2)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14.《廉吏传》为廉吏这一群体树碑立传,旨在弘扬正气,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廉吏”们的特征。【答案】10.CGK11.C12.B13.(1)刘瞻便上疏坚决劝谏,说韩宗绍等已用尽他们的医术,虽未能见效,但情理上有可怜悯之处。 (2)我因为供养祖母的事情没人来做,辞谢而不接受任命。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朝廷的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3)老了更应当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在困厄中意志应当更加坚强,决不放弃自己远大的志向。14.①仁厚爱民,惠及苍生;②严守纲纪,敢于进言;③洁身自好,甘于清贫。【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刘瞻被贬官,听说的人无论贤愚,都深感痛惜。刘瞻回朝之时。“瞻之贬”,主谓句单独成句,应在其后断开,所以在C处断句;“人无贤愚”中的“无贤愚”作“人”的谓语,主谓句单独成句,应在“愚”后断开,所以在G处断句;“莫不痛惜”与“及其还也”是不同主语的句式,其间断开,所以在K处断句。故选CGK。【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句式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华州官吏按照惯例。/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B.正确。句意:于是停留在驿站。/让蔺相如住进广成驿站。C.错误。“系”意思均为“拘囚、监禁”,含义相同。句意:又把他们的亲属数百多人一并收押。/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D.正确。“所得奉以余济亲旧之窭困者”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所得奉以余济窭困之亲旧”;“去以六月息者也”为介词短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去”。句意:所得的俸禄有宽余的都用来接济亲朋中穷困的人。/乘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 “拿出私人财产犒劳军队”错误,曲解原文。由原文“为华州刺史,吏以故事,置钱万缗为刺史私用,戎不取。及去,召吏曰:‘籍所置钱享军’”可知,崔戎拒绝取用华州官吏按惯例安排的供刺史私用的钱财,离任时用这笔钱犒劳军队。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固”,坚决;“效”,见效;“矜”,怜悯。(2)“以”,因为;“辞”,辞谢;“特”,特地;“拜”,任命;“寻”,不久;“蒙”,蒙受;“除”,任命。(3)“益”,更;“移”,改变;“穷”,困厄;“坠”,放弃;“青云”,远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为华州刺史,吏以故事,置钱万缗为刺史私用,戎不取。及去,召吏曰:‘籍所置钱享军。’”可知,仁厚爱民,惠及苍生;由原文“正贯至,无所取,吏咨其清”“即上疏固争,言宗绍穷其术,不能效,情有可矜”可知,严守纲纪,敢于进言;由原文“正贯至,无所取,吏咨其清”“瞻为人廉约,所得奉以余济亲旧之窭困者,家不留储。无第舍,四方献馈不及门。行己始终完絜”可知,洁身自好,甘于清贫。参考译文:材料一:崔戎,字可大,他考中明经科,逐步擢升为谏议大夫。南诏攻打成都时,朝廷诏令崔戎带着符节到剑南地区任宣抚使。崔戎上奏罢免正规税收之外的姜、芋税钱。应当上缴的赋税税率固定为三分之一,其中一部分可以以缯帛布匹折价上缴,并在折价时给予民众较高的估值。崔戎安抚招徕流亡百姓。但凡有废弃的产业要重新置办的,公家和私人都予以便利。出任华州刺史,华州官吏按照惯例给崔戎安排了一万缗钱供刺史私用,但崔戎从不取用。等到离任之时,崔戎召集官吏说:“登记好为我置办的那笔钱,把它用来犒劳军队。”崔戎迁任兖海沂密观察使时,百姓簇拥在路上挽留他,崔戎不能上路,于是停留在驿站,百姓们前来抱住崔戎,脱下他的靴子。崔戎连夜一个人骑马逃离,百姓没有追上。崔戎到了兖州上任,铲除了奸恶官吏十多人。过了一年多崔戎逝世,享年五十五,追赠礼部尚书。材料二: 韦正贯,字公理。韦正贯应考贤良方正科获得优等,连续被拔擢官至司农卿。因供应皇帝膳食有匮乏而被贬谪为均州刺史。唐宣宗即位,韦正贯因政绩突出而升任京兆尹、同州刺史。不久又升迁为岭南节度使。原先,南海的商人一到,节度使都会索要象牙、犀角、明珠这些上等珍宝而只给很低的价钱。韦正贯到任后,一文不取,属吏都赞叹他的清廉。南方风俗尊崇鬼神,韦正贯捣毁那些滥建的祠庙,教育百姓不要胡乱祈祷。有一次海潮泛滥成灾,百姓都归咎于韦正贯捣毁祠庙,韦正贯登上城楼洒酒立誓说:“不合神的心意,由我当官的承担罪责,不要祸及百姓。”不久海潮退去,百姓才相信他的教化。韦正贯病故,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赠工部尚书。材料三:刘瞻,字几之。刘瞻应考进士科和博学宏词科,都考中了。咸通十一年,刘瞻以中书侍郎掌管朝政。同昌公主病故,唐懿宗将太医韩宗绍等抓捕入诏狱,又把他们的亲属数百多人一并收押。刘瞻将此事告知谏官,但谏官们都畏缩犹豫,不敢说话,刘瞻便亲自上疏极力劝谏,说韩宗绍等已经用尽了他们的医术而不能见效,情有可原。唐懿宗大怒,当天就把刘瞻罢官。唐僖宗即位后,被征召回朝任刑部尚书。刘瞻被贬官,听说的人无论贤愚,都深感痛惜。刘瞻回朝之时,长安东西两市的百姓凑钱雇来各类表演戏班迎接他。刘瞻听说后立即改变了回京城的日期和路线。后来刘瞻又重新担任中书侍郎执掌朝政。他任职三个月后就去世了。刘瞻做人清廉简约,所得的俸禄有宽余的都用来接济亲朋中穷困的人,家里没有积蓄。他没有宅第,各地来馈赠的都无处可送。刘瞻立身行事始终清正廉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晚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的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此驻守。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诗人一幅头巾,一根藜杖,在深秋傍晚,登上城北门楼,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状态和日渐衰老的身体状况。B.第二句写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感受到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生动形容了风势猛烈。西风劲吹,百草摧折,一片肃杀,愁绪袭上心来。C.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重要关塞,诗人曾驻守于兹。今日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宣告边境上的紧急情况。诗句传达了诗人对战事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D. 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北方的消息。然而这次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深深的关怀和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16.本诗以“横槊赋诗”抒怀,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写过“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发出感叹。请简要分析二者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不同。【答案】15.D16.①陆诗中“横槊赋诗”在这里借指陆游在军中作诗事,他经常怀念的,正是“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抒发了诗人一腔报国热血,却投闲置散,报国无门的愁绪。②苏轼则是由眼前的江水想到曹操当初沿江而下,志得意满,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可如今也已然长逝,化为陈迹,何况自己。羡慕长江的长流不息,感叹生命的短暂,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没有“对已逝美好生活的留恋”。“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可知,颔联并无作者对过往美好生活的留恋。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陆诗尾联“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梦魂犹绕”写诗人虽然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但“金戈铁马,魂绕古梁州”,正是报国心志的抒发。“非复昔”表达戎马生涯的怀念与对这些已成往事的感慨。诗人远望烽火,仰视阵雁,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这一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之悲愤。苏轼的《前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诗人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曹操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这是苏轼感叹生命的短暂,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儿时不幸,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相互依赖、互相联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明回家途中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5)庄子在《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者沮丧。【答案】①.臣以险衅②.夙遭闵凶③.且夫水之积也不厚④.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⑤.舟遥遥以轻飏⑥.风飘飘而吹衣⑦.潦水尽而寒潭清⑧.烟光凝而暮山紫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⑩.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衅”“夙”“闵”“飏”“潦”“潭”“凝”“暮”“沮”。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小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姚昆仑先生的《湘西不神秘》一书设了专章“神秘现象释疑”,叙谈湘西的神秘文化现象。循着作者的视角和思路,探寻现象背后的林林总总,真有如释重负之感。我特别赞赏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有些谜,一直传得沸反盈天,经过科学分析之后,便真相大白了;也有些谜,就人类现在的认知水平,暂且无从解释;而另一些谜,因为人们的好奇,在信息传递中逐渐变形,成了子虚乌有的存在。科学似乎就是这样严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大师们”赖以骄傲的资本和神秘感撕得粉碎。由此联想到很多。诗人济慈抱怨过牛顿,说他把彩虹所有的诗意都破坏了——彩虹在他眼里只不过是光谱的排列而已。物理学家费曼的一位艺术家朋友曾对他说:“你看,作为艺术家,我用欣赏的眼光看出一朵花儿有多美;①可是你们科学家,②用分析的方法把花儿剖析开来看,③花儿就弄得索然无味地乏味了。”对此,费曼评论道,尽管他的审美眼光可能没有那位艺术家那么高深,但一朵花儿的美他还是能够欣赏的。“与此同时,我从这朵花中所见到的东西,却要比他多得多。我能想像到其中的细胞,那些细胞里面复杂的运动也自有一种美。不光在厘米的尺度上有美,在更小的尺度上或者内部的结构上,也同样有美。……一言以蔽之,科学知识怎么会有损于美呢?只会增进美!”18.文中加横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如释重负B.沸反盈天C.不管三七二十一D.一言以蔽之 19.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词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夏衍《包身工》)B.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C.有的语言学家形象地将英语句式描述为“葡萄型”,主干后面跟着一串又一串的从句或修饰成分。(必修五梳理探究《有趣的语言翻译》)D.《堂吉诃德》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但时人并不理解作者的苦心孤诣,只当他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逗笑”之作。(必修五名著导读《堂吉诃德》)20.文中画波浪线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答案】18.D19.A20.序号:③修改为:就把它弄得索然无味了。【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A.如释重负: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一样。形容结束繁忙、解除紧张、摆脱困境后的轻松愉快心情。此处强调的是对神秘现象释疑,此处“如释重负”使用不当。B.沸反盈天:像沸腾的水那样翻滚着,声浪喧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此处使用“沸反盈天”不符合语境。C.不管三七二十一:比喻不顾一切或不问是非情由。此处语境强调的是直接把“大师们”赖以骄傲的资本和神秘感撕得粉碎。此处使用“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符合语境。D.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此处熟语使用正确。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文中加点词“大师们”的引号表示讽刺。A.引号表示讽刺。B.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引号表示特定称谓。D.引号表示强调。 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序号③“索然无味地乏味了”为语义重复,应改为“就把它弄得索然无味了”。故序号③修改为:就把它弄得索然无味了。四、作文(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文阅读Ⅱ写了林子深处的青春的声音,人们对声音有很多思考,如老子说“大音希声”,孟子说“耳不听恶声”,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还描述了外星文明对人类利用声音便创造出璀璨文明的震撼。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呢?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明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有这样一种声音时光若无其事地走着,已走过万水千山。大音希声,文字是历史的声音,悄然静默而又振聋发聩,轻轻浅浅却气象万千,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甲骨是上古之声。原始的文明中,史前的洪荒里,片片甲骨,用形状记录着时光,日圆而月弯,不尽规则的图形诉说着千年万年的往事,刻在龟甲上的文字是先祖精神的流传。字里行间都书写着遥远的记忆,真实而又充满磁性。史前的文章是瓷实的声音。《诗经》是战国的声音。“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向我们诉说了远古的爱情;“野有蔓草,寒露漙兮”,向我们讲述着清新悠长的回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向我们吟唱着缠绵的怅惘。战国的声音里更有“岂曰无衣”的热血与“坎坎伐檀兮”的辛劳。战国的诗篇是深沉的声音。乐府是汉朝的声音。“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唱出了生离死别的哀伤,那是一种不可忘却的教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学堂里的诵读,向我们传达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诫言。汉朝乐府是真挚的声音。散曲是魏晋的声音。那是一个怎样的风流恣肆的年代!张狂而又不羁,魏晋之人的风骨简直比石块更坚硬,嵇康一曲《广陵散》,啸于刑场之上,感天动地,一曲慰藉天下苍生,狂啸狂歌之后,生命凋零,从此遂成绝响。风流魏晋,是铿锵的声音。 诗是唐朝的声音。大唐盛世,歌舞升平,这是诗人的天下。他们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欲上九天揽明月”,展示了诗仙李白的豪情;“愁坐正书空”,表现了诗圣杜甫的忧虑;“甲光向日金鳞开”,倾注着诗鬼李贺的热血;“空山新雨后”,展现了诗佛王维的安恬。大唐的绮丽繁华就在诗歌里。唐诗是热情的声音。词是宋朝的声音。婉约之宋,词风盛兴。徽宗赵佶的瘦金体记录的是兴衰之变,易安的锦心绣口容纳了半个宋代,“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宋词是哀伤的,又是精致的,情深意切,感人肺腑。宋词是微婉的声音。五千年的天光云影,五千年的历史变迁,我们无法见证,却可以聆听。文字记载历史,历史造就文字;历史是文字的背景,文字是历史的声音。已走过万水千山,有这样一种声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词是“声音”,材料例举了人们对声音的思考,启发我们通过身边的声音,(比如自然界的风雨雷电,乌语虫鸣,校园里的琅琅书声,谆教海,仁人志士的不屈呐喊,铮铮警言....)引发我们对生活、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写作时,当扣住“声音”带来的思考而展开,可以写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和山景观的喜爱与赞美;可以写在声音的盛宴中,我们品尝着生活的喜怒哀乐;还可以写不同的声音反映出人们不同的精神风貌;还可以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对于热点舆情中互联网上的各种声音既要高度重视,又要客观理性分析等等。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时代青年,勇于发出声音。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吾辈当为民发声。“路见不平一声吼”,敢言是远见卓识非凡的勇敢。二、吾辈当为国发声,敢于做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重承诺。三、吾辈当为梦发声。敢于喊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铮铮誓言,为梦发声,勇敢逐梦。立意:1.青春的声音,传递思想的力量。2.理性对待不同的声音。3.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到最美的中国声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