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

ID:83547949

大小:788.2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10-26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6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7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8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9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 Word版无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树德中学高2022级高一下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交和测交都能用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B.根据测交结果可推测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C.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只能用测交D.根据自交结果不一定能判断出某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2.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比例分别为(  )A.5:1、5:1B.8:1、8:1C.6:1、9:1D.5:1、8:13.某雌雄同株植物的株高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和d控制,其中含d基因的花粉致死,而含D基因的花粉碰到恶劣条件(如受粉期遇到连绵细雨)也只有约2/3能正常受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杂合植株在正常条件下自由交配两代,F2中DD∶Dd=3∶1B.杂合植株在正常条件下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杂合植株在恶劣条件下自交不会出现基因分离D.杂合植株在恶劣条件下自交两代,F2中DD∶Dd=3∶14.某同学用红色豆子(代表基因B)和白色豆子(代表基因b)建立人群中某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型,向甲乙两个容器均放入10颗红色豆子和40颗白色豆子,随机从每个容器内取出一颗豆子放在一起并记录,再将豆子放回各自的容器中并摇匀,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B.重复100次实验后,Bb组合约16%C.甲容器模拟的可能是该病占36%的男性群体D.乙容器中的豆子数模拟亲代的等位基因数5.“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B.由F2出现了3:1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6.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杂合子宽叶玉米表现为高产;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DD纯合子植株幼苗期就不能存活。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F1,则关于F1的成熟植株中,不正确的是()A.有茸毛与无茸毛之比为2:1B.有6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占1/4D.从致死效应来说,DD纯合致死为隐性致死7.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8.某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分裂过程中出现1次染色体异常分离,g细胞的基因型为aaY。若仅考虑这两对基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细胞的染色体分离异常B.b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XBC.d、e细胞的基因型相同D.f、g细胞的基因型不同9.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分裂Ⅰ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可能是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结果B.图甲中有4个核DNA分子C.处于图乙中的bc段的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D.如果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就不会发生cd段的变化10.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能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A.B.C.D.11.下列与人群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女性人群中致病基因的频率大于男性人群B.女性患者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父,也可来自外祖父C.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母,也可来自外祖母D.若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2%,则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的比例为0.04%12.蝗虫、蟋蟀等直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如蝗虫的雌性个体具有2条X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4条,雄性个体只有1条X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3条。下列关于蝗虫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蝗虫因性别决定方式特殊,群体中雌雄个体比例不等 B.正常情况下,雌雄个体减数分裂I时均能形成12个四分体C.同一分裂类型的相同时期,雌雄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D.雄性个体中,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与减数分裂II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13.某鳞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成年个体有白色、浅黄和深黄三种颜色。体色的遗传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性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基因组合A和ZB共同存在(A_ZB_)A存在而无ZB(A_Zb_)A不存在(aa__)体色深黄色浅黄色白色A.该昆虫群体,与体色有关的基因型种类雄性比雌性多3种B.不考虑变异,白色个体随机交配,后代的体色均为白色C.AaZBW和AaZBZb杂交,子代雄性个体中杂合子占3/4D.浅黄色和白色个体杂交,后代只会出现浅黄色个体和白色个体14.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法确定显隐性B.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灰体为显性C.若黄体为显性,基因一定只位于常染色体上D.若灰体为显性,基因一定只位于X染色体上1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细菌内,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分子中,使R型细菌转化成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转化过程在小鼠体内和体外均能发生B.上述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S型细菌的DNA片段在R型细菌中表达的产物是多糖D.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中DNA的嘌呤碱基所占比例不发生变化16.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1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①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B.实验2中c含有放射性与④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C.理论上,a、d中有大量的放射性,b、c中有少量的放射性D.该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17.某科研小组在某动物体内发现一种新型病毒,为了确定该病毒的分类,科研工作者们进行了如下讨论,正确的是()A.检测病毒增殖时所用酶的种类,若有逆转录酶,则为DNA病毒B.检测病毒核酸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量,若嘌呤数=嘧啶数,则一定为DNA病毒C.用含放射性尿苷的宿主细胞培养,若子代病毒有放射性,则为RNA病毒D.将病毒的核酸提取物与DNA酶一起注入宿主细胞中,若有子代病毒产生,则为DNA病毒18.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若4种碱基塑料片共有40个,其中12个C、10个G、12个A、6个T,脱氧核糖塑料片40个、磷酸塑料片4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40个、脱氧核糖和碱基之间的连接物40个,氢键的连接物15个(一个连接物代表一个氢键),若制作的模型中必须含有四种碱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的DNA片段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一般少于47种B.能制作出最多含1个G—C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C.能制作出最多含12个脱氧核苷酸的DNA分子片段D.制作时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最多需要28个19.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31P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原料和酶等B.噬菌体DNA含有(2m+n)个氢键 C.该噬菌体增殖四次,子代噬菌体中只有14个含有31PD.噬菌体DNA第四次复制共需要8(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0.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结构如图所示。已知ddNTP按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加到正在复制的子链中后,子链的延伸立即终止。某同学要通过PCR技术获得被32p标记且以碱基“C”为末端的、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在反应管中已经有单链模板、引物、DNA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等,还需要加入下列哪些原料①dGTP,dATP,dTTP,dCTP②dGTP,dATP,dTTP③α位32p标记的ddCTP④γ位32p标记的ddCTP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1.研究人员将1个含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5NH4C1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1小时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离心,试管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使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B.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可以确定DNA的复制方式C.由结果可推知该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20分钟D.若让大肠杆菌繁殖四代,则条带1中的DNA单链所占比例减小22.四氯化碳中毒时,会使得肝细胞内质网膜上的多聚核糖体解聚及脱落,导致肝细胞功能损伤。下图表示粗面内质网上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转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mRNA上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有利于缩短每条肽链合成所需的时间B.图中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往右C.图示过程均可在大肠杆菌细胞中进行D.四氯化碳中毒会导致蛋白质无法进入内质网加工23.下图是真核细胞遗传信息表达中某过程的示意图。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码子是:丝氨酸UCU;亮氨酸UUA、CUA;异亮氨酸AUC、AUU;精氨酸AG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为亮氨酸B.该过程中没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C.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会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D.该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细胞核基质中24.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负载tRNA(携带氨基酸的RNA)会转化为空载tRNA(没有携带氨基酸的tRNA)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图是缺乏氨基酸时,tRNA 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当细胞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使蛋白激酶失活,从而抑制基因表达B.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C.②过程中核糖体d比a更接近起始密码子D.细胞核内的mRNA通过核膜进入细胞质25.研究人员发现,海龟体内的组蛋白H3甲基化会抑制雄性基因的表达。温度较高的环境中,钙离子能够大量流入性腺细胞中,促使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发生磷酸化修饰,继而抑制一种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6B的活性,该酶可特异性催化组蛋白H3的去甲基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研究表明,环境温度较高最终会导致海龟雄性个体比例增加B.低温条件下海龟细胞中组蛋白甲基化程度比高温条件下要低C.高温条件下钙离子大量流入性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D.该过程说明环境可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影响生物体的性状26.纯种黄色(HH)小鼠与纯种黑色(hh)小鼠杂交,子一代小鼠却表现出不同的毛色: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研究表明,H基因上有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该序列有多个位点可发生甲基化修饰(如图所示)。当没有发生甲基化时,H可正常表达,小鼠为黄色。反之,H基因表达就受到抑制,且发生甲基化的位点越多,基因表达被抑制的效果越明显。结合上述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实验表明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B.甲基化修饰导致H基因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产生了不同的等位基因C.基因型是Hh的小鼠体毛的颜色随H基因发生甲基化的位点的增多而加深(黑)D.纯种黄色体毛小鼠与纯种黑色小鼠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是Hh27.在某个猕猴(2n)种群中,猕猴的毛色有野生型黄色(A)、突变型灰色(a1)和突变型黑色(a2)三种表型,基因A对a1和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三种基因的形成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中黄色猕猴与突变型黑色猕猴交配,后代有可能出现灰色猕猴B.杂合灰色猕猴精巢中的某个细胞含有2个a2基因,此时该细胞一定含有4个染色体组C.基因a2比a1的长度短,则控制合成的肽链也一定短D.突变型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28.BrdU(5-溴尿嘧啶)属于碱基类似物,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可与A互补配对,另一种可与G互补配对,这样当DNA复制时有BrdU掺入就会导致碱基转换引起基因突变。将某一连续分裂细胞(甲)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若某一位点的碱基对A-T在DNA复制时,模板链中A与BrdU发生了配对),再将其产生的子细胞置于普通培养液(不含BrdU)中继续培养,只考虑DNA分子上该位点碱基对的情况且不考虑其它因素导致该位点的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至少经过两次分裂可将该位点的A-T变成G-CB.甲细胞经三次分裂后,该位点为A-BrdU碱基对的细胞占1/16C.无论进行几次分裂(分裂次数大于2),该位点为A-T碱基对的细胞始终占1/2D.随分裂次数增加(分裂次数大于3),该位点为G-C碱基对的细胞所占比可能会增加29.某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 ,如下图是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图示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导致了A和a基因重组B.若发生的是显性突变,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一定为AB、aB、Ab和AbC.若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则该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B、aB、Ab和abD.图示细胞中的基因A和基因a片段中的脱氧核苷酸数目一定相等30.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导致基因内部碱基序列发生改变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出现性状分离C.同卵双生兄弟间的微小差异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和基因重组有关31.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B.使用卡诺氏液解离细胞后需用95%的酒精冲洗2次C.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处理均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着丝粒不能分裂D.多倍体细胞形成的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32.养鸡业中,母鸡的经济效益比公鸡好,但鉴别小鸡的雌雄存在一定困难。家鸡染色体上的基因B使鸡爪呈棕色,不含基因B的个体鸡爪呈粉色。遗传学家利用X射线处理母鸡甲,最终获得突变体丁,流程如图所示(染色体未按实际大小比例画出),由此实现多养母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以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B.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可区分乙、丙个体 C.③过程中,丙与bbZZ的公鸡杂交,子代中有1/2为bbZWBD.将突变体丁与bbZZ的公鸡杂交,可通过观察鸡爪颜色对子代进行性别鉴定33.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培育成了“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流程如下图所示)。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纯合二倍体B.丙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与乙形成配子时7E随机分配有关C.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2E的植株戊约占1/4D.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有染色体变异34.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C.含有正常cffDNA的胚胎发育而来的个体仍可能患遗传病D.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35.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害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36.为探究两种抗生素对某细菌的抑菌效果,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方案,在无菌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涂布被检测细菌,放置甲、乙和丙三个圆形滤纸片(抗生素可在培养基扩散,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的大小能反映其抑菌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抑菌最有效的是抗生素bB.浸泡滤纸片抗生素a、b浓度应相同C.丙滤纸片起到对照作用D.此方法可检测抗生素对病毒的抑制效果3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短时间内会导致生殖隔离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38.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性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  )A.1/8B.1/6C.1/11D.1/1439.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C.各种昆虫口器的长度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二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40.共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共同的表演”,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共同进化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B.共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猎豹与斑马之间的“军备竞赛”实现了二者的共同进化D.研究共同进化无法预测某物种的存在二、非选择题:41.“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国科学家团队对水稻科研做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朱英国院士为我国杂交水稻的先驱,农民胡代书培育出了越年再生糯稻等。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雄性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PF1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现型甲与乙杂交全部可育一半全部可育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1)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_____,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分析结果后认为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判断理由是_____。(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种:仅考虑F2中出现雄性不育株的那一半,该部分可育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3)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42.研究小组调查了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并绘制了两个家系中的遗传图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_____。(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①Ⅰ-2的基因型为_____;Ⅱ-5的基因型为_____。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③如果Ⅱ-5与a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_____。43.下图甲、乙、丙表示生物细胞中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细胞主要可按图_____(甲、乙、丙)进行相关生理过程。图乙表示_____生物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判断依据是_____。(2)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将其置于只含有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子代含32P的DNA与含31P的DNA数目之比为_____。(3)基因H、N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N转录时以_____链为模板。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T-A,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是_____。44.二倍体生物中多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三体(2n+1),少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某种野生烟草(2n=48),有两种突变体分别是甲6-三体(6号染色体多一条)和乙7-单体(7号染色体少一条),二者均可育,且配子中除不含7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育外,其余类型的配子育性均正常;各种类型的杂交子代活力均正常。烟草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红花(B)对白花(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甲为宽叶红花(AaaBB),乙为窄叶白花。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种突变体均属于_____变异,乙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能形成_____个四分体;若甲种突变体是亲代花粉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异常引起的,试分析具体原因是_____。(2)用一株甲突变体(AaaBB)与一株烟草(AAbb)杂交,得到6-三体烟草(AAaBb),让该三体烟草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