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547374
大小:17.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3-10-23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在“双减”背景下,作业是教师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切入点,这是因为学生的校内课业负担主要来自于作业。作业在引领学生温故知新、夯基固本、拓展延伸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作业数量多、质量低,这样的作业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就微乎其微,甚至会明显加重课业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坚决摒弃“刷题式”作业,鼓精心设计一些“制作型”“思考型”以及“应用型”作业等,据此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一、设计一些“制作型”作业,鼓励学生“多做”相比于“刷题式”的作业而言,“制作型”作业趣味性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这样的作业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精心设计一些“制作型”作业,鼓励学生“多做”。(一)做学具学具在辅助学生探究新知、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利用学具探究新知、拓展思维。尽管在市面上有许多现成的学具,但是教师还是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学具,并将制作学具作为一项作业。如果学生有能力制作学具,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例如,在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钟面。为了激发学生制作钟面的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信息化平台中分享各种各样的钟面,如,圆形钟面、菱形钟面、笑脸钟面、卡通动物钟面等。与此同时,教师在班级信息化平台中分享的这些钟面,还会成为学生制作钟面的样板。在自己动手制作钟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认识钟面中的时针、分针、秒针,以及钟面中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所代表的时间。而这,也为学生在课堂中进一步探究钟面起到了铺路架桥的作用。(二)做小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生及时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够显著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益。为了引领学生有趣、有效地及时复习巩固知识,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制作型”作业。相比于一些机械、枯燥、乏味的记忆式复习作业而言,新奇、有趣的“制作型”复习作业,更能够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复习的实效性。 比如说,在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制作一张关于分数知识的思维导图。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本课时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同时,学生还需要理清所有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在脑海之中逐渐建立一种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结构,进而让复习变得更加有趣、高效。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围绕分数的相关知识点,精心制作一张数学小报。在小报中,学生既可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分数的定义,也可以有序、有趣、有效地展现生活中的各种分数。(三)做调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数学知识。为了引领学生更加准确、深入、细致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制作一些调查表格,并利用这些调查表格,调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如说,在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制作一张调查表,并调查了解生活中与“数字编码”相关的内容。在调查表中,学生通常会设计“编码项目、编码规则”等。如,在身份证、门牌号、邮政编码中等,都蕴含着一定的编码规则。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其中的编码规则,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解编码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另外,在完成调查类作业作业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调查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认真撰写一份调查报告。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通透、深入、细致。同时,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也会显著提升。二、设计一些“思考型”作业,启迪学生“多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离不开思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还应该潜心设计一些“思考型”作业,据此启迪学生“多想”。(一)思考方法让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某种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更为牢固地掌握方法、更为灵活地运用方法,教师不仅要设计一些运用某种方法的练习题目,还要设计一些围绕某种方法的“思考型”作业,即让学生在完成某项作业之后,聚焦这些作业,思考相关的方法等。例如,教师在设计课后计算练习时,不仅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设计各种计算题目,还应该在计算题目之中设计一个反思环节。为了指引学生有的放矢地反思,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引领,学生就能够深入浅出地思考,以及抽丝剥茧地梳理、归纳计算方法。与此同时,类似这样的反思也能够为学生进一步将各种计算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计算能力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当学生逐渐养成了围绕练习题思考相关计算方法、解题方法的习惯之后,他们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也就会逐渐得到提升。 (二)思考错题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无论是在课堂达标练习中,还是在课后拓展练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教师不仅要督促他们及时改正,还要启迪他们从错误中学习。鉴于此,可以设计一些要求学生改错的课后作业。但是,改错的课后作业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改正错误,还应该从错误中习得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错题本。在这个错题本上,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课堂达标练习中,以及在课堂作业本中做错的练习题目记录下来。之后,教师可以将改正错误、思考错题作为当天的一项课后作业。学生在课堂达标练习、课堂作业本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错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对相关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扎实、运用不熟练。尽管通过让学生改正这些错题,有助于他们更进一步地理解、掌握、运用相关知识,但是其效果并不明显。倘若教师能够让学生在改正错题的基础上,围绕错题的形成原因、正确解法等进一步思考,那么,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就会更加透彻,掌握也就会更加扎实,运用也就会更加熟练。实践证明,在课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思考错题的作业,不仅能够明显减少学生的作业量,还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更好地发挥作业在夯基固本、查缺补漏方面的作用。三、设计一些“应用型”作业,引导学生“多用”在理解相关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通过大量的应用,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通透、细致。鉴于此,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应用型”作业,据此引导学生“多用”。(一)在变式训练中应用聚焦繁重的学生作业,重复机械是其共有的一个特征。重复机械的作业题目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同时,这样的作业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为了让作业更加具有吸引力、召唤性,教师可以围绕某一知识点,精心设计一些变式训练。以变式训练为抓手,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相关知识,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在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变式训练题目。当然,在设计变式训练题目时,教师也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已知某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求该长方形面积的基础题。紧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已知某个长方形面积和宽,求该长方形的长的练习题,以及已知某个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求该长方形的宽的练习题等。在设计这些变式练习的时候,教师既要注意练习题目的坡度,也要注意练习题目的难度,还要注意练习题目的数量等。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这些变式练习有序、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且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等。 在上面的案例中,通过让学生完成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相关的变式训练题目,不仅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掌握、应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二)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是连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一座桥梁。通过完成解决问题类题目,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将数学知识转化为一种数学素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围绕相关数学知识,精心设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据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在应用中更深、更透、更细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比如说,在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设计一些解决问题类题目。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家中的超市购物小票,或者可以根据家中的购物需求设计一张购物清单等。紧接着,学生可以利用超市购物小票,或者超市购物清单等,应用“小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相比于教师用语言文字为学生创设的问题情景而言,这种用购物小票或者购物清单创设的问题情景更加真实、有趣,更加能够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这样的作业也能够显著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在乐此不疲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拓展、吸收、内化与“小数加减法”相关的知识等。此外,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聚焦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自主搜集、寻找、整理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当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这种类型的作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或者课余时间,对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及时、细致地评价等。(三)在游戏活动中应用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都非常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之中,不仅能够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还可以创新课后作业的形式。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妙趣横生的游戏活动中,乐此不疲、卓有成效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以此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益。以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老狼老狼几点了”。在游戏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个老狼的头饰、一个钟面教具等。之后,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可以扮演“老狼”,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扮演“老狼”的教师可以在钟面上任意摆出一个时间。之后,学生可以大声地问:“老狼老狼,几点了?”接下来,扮演“老狼”的教师会告诉学生,现在几点了。紧接着,教师可以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逐一扮演“老狼”……在兴致勃勃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时分秒”等相关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也就会更加通透。很显然,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活动,既让数学课后服务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更为通透地理解、更为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四、结语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作业设计理念,根除一些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作业内容,进行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制作、动脑思考以及实践应用的课后作业内容,以此增加课后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等。于学生而言,这样的作业更加具有吸引力、召唤性。面对具有吸引力、召唤性的作业,学生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完成。与此同时,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