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ID:83519130

大小:450.5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3-07-11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是先秦时期关于龙凤玉器的出土文物,据此可知()A先秦龙凤形象大体一致B.玉器加工技术有所退步C.玉石文化具有承袭特征D.玉饰品越发注重实用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中不同时期雕琢的龙凤玉石的造型具有相似的特征,即首尾呼应,盘成圆形。因此,先秦时期,我国的玉石文化具有承袭的特征,C项正确;龙和凤是两种不同的祥瑞物,各有造型,另外玉石的造型不能完全等于龙和凤的形象,排除A项;战国玉龙表面上的加工工艺虽然不如前者,但不能因个例就断定玉器加工技术退步了,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它们有何功用,脱离文字说明而只从图片观察,不能得出其注重实用性,排除D项。故选C项。2.孟子的政治诉求在于使诸侯行“王政”。他认为,“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的“王政”A.主张小国寡民B.强调民心归附C.与“王”字本义相符D.明确以“天理”为核心【答案】B【解析】

1【详解】根据材料“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可以看出孟子认为要民心归附才是王道,B项正确;主张小国寡民是老子的主张,排除A项;创立强调民心归附,不是与“王”字本义相符,排除C项;明确以“天理”为核心是理学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3.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故选D4.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进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上述做法()A.说明解决边患问题时机成熟B.表明汉与匈奴间无意继续战争C.着眼于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D.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朝政府注重开发边疆地区,在边疆地区开发水利并移民垦荒,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巩固边防,D项正确;王国问题的解决使得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解决边患问题创造了条件,排除A项;汉与匈奴时常发生战争,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中的做法是发展生产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而不是增进民族间经济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5.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A.折射出宋代社会变革B.表明了封建经济高度发达C.印证宋社会治理制度完善D.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2。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古代)。根据所学可知,宋朝时,儒学吸取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科举制不断发展完善,文官制度发展,这些都折射出宋代社会变革,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信息与封建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涉及宋朝思想、治国理念等方面的变化,未涉及社会治理完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世俗文化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6.康熙在位时期,皇储之位几度反复。雍正即位后,把选定储君的诏书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匣子里,皇帝死后始得启动,以便预定的新君继位。这一制度的确立()A.避免了统治阶级的内斗B.反映了君主权威的加强C.保证了皇位传承的稳固D.继承了草原部落的传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所述是秘密立储制,这一制度不仅使皇位继承完全由皇帝决定,减轻了朝臣对立储的影响,而且弱化了皇子对皇位的不轨之心。这种做法强化了皇权,B项正确;清朝皇室只是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清朝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秘密立储无法避免地主阶级的内斗,排除A项;秘密立储有利于皇位平稳传承,但不可能绝对保证皇位传承的稳固,排除C项;结合所学草原部落没有秘密立储的传统,排除D项。故选B项。7.与下图所示情况有关的条约()A.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B.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C.导致清廷的中央机构开始具有殖民色彩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外国军队驻扎了山海关至北京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的军事控制。1900年,西方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清朝首都北京,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项正确;《辛丑条约》没有割地内容,没有进一步破坏中国的领土完整,排除B项;单从材料中外国军队驻扎地区分析,无法得出清廷中央机构开始具有殖民色彩,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疯狂地抢占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D项。故选A项。

38.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康有为意在A.行托古改制实现变法革新B.融合中西文化呼唤制度变革C.借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D.推动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20世纪初,康有为提出西方戏剧(舞蹈)最初产生于中国,呼吁中国戏剧、舞蹈“尽以泰西为师”,其目的在于借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C项正确;变法革新在1898年已经失败,A项错误;融合中西文化“呼唤制度变革”与呼吁学习西方的戏剧、舞蹈不符,B项错误;推动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与“尽以泰西为师”不符,D项错误。9.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西学影响力逐渐扩大B.维新派的大力推动C.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发展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19世纪60—90年代的清朝。根据材料“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侧重于为洋务运动服务,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则转向制度变革,这主要是因为民族危机加深,D项正确;“西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涉及教育改革的信息,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发展与清政府教育改革的转变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抗日战争中,河北深县后营村妇女自卫队每年接受做军鞋任务三、四次,每次700多双,平时为驻军缝补不计其数。大榆林妇女队员在抗战期间共累计做军鞋2400多双、军袜2600双、军被3400床。这充分反映出()A.妇女成为抗日战争主力军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效果显著C.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D.八路军物资供应得到充分保障【答案】C【解析】

4【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在抗战时期,河北深县的广大妇女积极支援共产党和八路军,充分说明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C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联合各个阶级阶层抗战,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赛里斯”是古代罗马对中国的一个称呼,原意指丝绸。“大秦”是汉朝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认为“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两个称呼能够说明()A.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相互间认知准确B.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都已经相互闻名C.赫梯人的迁徙推动东西方文化间交流D.新航路开辟增强了罗马与汉朝的往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与罗马。根据“赛里斯”“大秦”等称呼,可得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在对方的世界中都因为各自的特色而闻名,B项正确;双方有认识,但接触并不多,因此认识不够准确,排除A项;材料中罗马与中国的相互了解与赫梯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在15世纪,汉朝在公元前3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12.蒙田是16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和思想家。他在《论对孩子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生活中重要的价值观,让孩子受教育之前先拥有优秀的判断力、生活能力和美好品质。他强调人要有敢于蔑视一切的胆量,要节制明理,要有很强的适应力,享受得了衣锦繁华,也经得住贫困交迫。据此可知,蒙田的教育观()A.深受宗教思想的影响B.意在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C.蕴含人文主义的精神D.重视社会实用人才的培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蒙田的教育观注重培养有判断力和优秀品质的人,强调人的素质培养,蕴含了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教思想,排除A项;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说法过于片面,材料强调的是适应能力和判断力,排除B项;材料只是蒙田的教育主张,无法体现重视社会实用人才的培养,排除D项。故选C项。1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答案】B

5【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天赋人权指的是: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限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的。但规定“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其中的“自由人总数”实际上对人的权力划了等级,有了歧视,如此规定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人民主权强调的是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不符合题意,排除掉A。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应该怎么做,强调的是中央集权,C选项排除掉。各州平等原则没有在《独立宣言》中说明和提倡,排除掉D。14.下图为一战时期德国的一幅漫画,漫画描绘了一位德国士兵两只手分别掐住法国和俄国士兵,脚下还踩着一个英国水兵。此漫画反映了()A.德国渴望独霸欧洲B.英国实力最为弱小C.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D.俄法同盟被德国拆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漫画中德国将法国和俄国士兵掐住,脚下踩着英国水兵可知德国渴望战胜法国、俄国和英国,独霸欧洲,A项正确;题干中并不能体现法国、俄国和英国整体实力,且根据所学知识,俄国的实力最为弱小,排除B项;题干中不能体现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一战期间德国并没有拆散俄法同盟,排除D项。故选A项。15.1970年,尼克松总统在《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中指出:“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里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这个计划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并提高行政效率,以博得纳税人的信任”。这个声明可以看出A.政府要停止对穷人的援助B.政府适时对福利政策进行调整C.福利政策遭到全社会抵制D.家庭援助计划只针对失业家庭【答案】B

6【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国家福利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造成人们工作积极性降低,材料“这个计划鼓励工作和训练的强烈动机;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反映了美国对福利政策的调整,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故选B;A项不符合“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全社会抵制福利政策,排除C;D项表述太绝对,错误。【点睛】16.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后,以美苏双方为主导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这些协定的签署在客观上()时间协定名称1963年《控制核武器实验协定》1967年《禁止空间核武器协定》1967年《拉美无核区协定》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A.扩大了美苏全球争霸范围B.缓解了紧张的国际局势C.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D.预示着军备竞赛的结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控制核武器实验协定》、《拉美无核区协定》等信息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后,美苏双方签订了一系列控制核武器实验的协定,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核威胁和推动世界和平,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国际局势,B项正确;美苏争霸范围之前就包括核方面,排除A项;材料主要论述美苏两国签署控制核武器实验的协定,与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无关,排除C项;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后,美苏冷战尚未结束,军备竞赛也未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7——李鸿章材料二:“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发’指大平军、‘捻’指捻军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抵抗外国侵略)——曾国藩(1)材料表述的是中国近代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2)请列举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各1个;并写出他们的创办者。(3)结合所学,你对这场运动有何评价?【答案】(1)洋务运动。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2)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3)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催生了民族工业。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对西学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能够中国制度的革新和思想的解放。所以,最终伴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归于失败【解析】【详解】(1)材料“中国欲自强,则莫若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结合所学,体现了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宣扬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从而判断这场运动是洋务运动。针对当时清王朝内忧外患,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的统治。(2)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军事工业上,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等,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3)根据材料“购成之后,访募革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结合所学,从正反两方面概括。积极方面,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洋务运动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诱导作用。消极方面可以从阶级局限性、学习西方的层面和实践效果等方面说明,如:受阶级局限性,洋务运动本意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而非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大致只停留在“器物”层面,是肤浅的。就实践来看,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18.石头牌坊话沧桑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前往总理衙门,行至北京东单北大街西总布胡同时,遇神机营霆字队枪八队章京恩海,被其枪杀,是为“克林德事件”。1901年9

8月,清廷和列强签订《A:________》。条约第一款便写明“大德国钦差男爵克大臣被戕害—事,前于西历本年六月初九日即中历四月二十三日,奉谕旨亲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大德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醇亲王已遵旨于西历本年七月十二日即中历五月二十七日,自北京起程。大清国国家业已声明,在遇害该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书以拉丁、德、汉各文。”1903年,“克林德牌坊”建成,碑文如下:“德国使臣男爵克林德,驻华以来,办理交涉,朕甚倚任。乃光绪二十六年五月拳匪作乱,该使臣于是月二十四日遇害,朕甚悼焉。特于死事地方,敕建石坊,以彰令名,并表朕旌善恶恶之意。凡我臣民,其各惩前毖后,无忘朕命。”……1918年11月13日,克林德牌坊被正式拆除。时任北京大学校长B:________在天安门前发表《光明与黑暗的消长》演讲,说道:“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他。”第二年,政府将克林德纪念碑散件运至中山公园,重新修建。由于协约国战后的宣传口号是“公理战胜,强权失败”,重建的石牌坊两面的碑文改刻中英文“公理战胜”,牌坊也改名“公理战胜坊”。1952年10月2日,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了表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功绩,大会决定将“公理战胜”坊改为“保卫和平坊”,将原坊“公理战胜”的中英文字镌去,重新刻上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鎏金大字,以表达人们保卫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这就是现在中山公园里的保卫和平坊。——摘编自赵友慈《一座牌坊三个时代的缩影——"克林德"牌坊的建立与变迁》(1)在材料A、B两处填入相关史实。(2)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克林德牌坊”两次更名的原因。(3)根据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克林德牌坊”的变迁?【答案】(1)《辛丑条约》、蔡元培。(2)“公理战胜坊”:一战结束,德国战败,中国是协约国战胜国,所以牌坊要彰显“公理战胜强权”。“保卫和平坊”: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保卫国家安全,组织抗美援朝战争,所以牌坊要彰显和平意愿。(3)“克林德牌坊”的变迁与时代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01年,清廷和列强签订的是《辛丑条约》;在天安门前发表《光明与黑暗的消长》演讲的北京大学校长是蔡元培。

9(2)根据“由于协约国战后的宣传口号是‘公理战胜,强权失败’,重建的石牌坊两面的碑文改刻中英文‘公理战胜’,牌坊也改名‘公理战胜坊’”可知,之所以改名“公理战胜坊”是因为一战结束,德国战败,中国是协约国战胜国,所以牌坊要彰显“公理战胜强权”。根据“亚洲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了表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功绩,大会决定将‘公理战胜’坊改为‘保卫和平坊’”可知之所以改名“保卫和平坊”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保卫国家安全,组织抗美援朝战争,所以牌坊要彰显和平意愿。(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克林德牌坊”的变迁与时代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后,湖南籍维新派志士杨度在流亡期间写下《湖南少年歌》:“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的湖南人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中华民族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留下了奋斗的身影。请以“湖南人与中国式现代化”为话题,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史实,论述湖南人的奋斗事迹。(要求:自拟论题,论证充分,史论结合)【提示:开放式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观点明确。有明确的界定,界定某一个时期(近代、现代、改革开放时期等),或者某一个领域(革命、改革、经济、文化、精神等),或者有状态陈述(如奋斗、探索、建设、学习、贡献、牺牲等)。论题要有“湖南”这一要素。】【答案】论题:论革命浪潮中湖南人的奋斗。论述:在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人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以黄兴、蔡锷为代表的湖南籍资产阶级革命派,早年留学海外,立志挽救民族危机,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和思想,归国后积极参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事业。黄兴领导了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蔡锷在袁世凯称帝后宣布“反袁”,领导了护国战争,最终逼迫袁世凯放弃帝制,维护了共和。他们为中国开辟了推翻帝制、迈向共和的现代之路。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湖南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接受并坚定马克思主义,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刘少奇深入白区组织工人运动。湘籍共产党员在各条战线上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共同走出了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迈进的中国道路。综上所述,湖南人在时代大势面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相结合,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开辟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述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湖南人的奋斗事迹。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

10首先,根据题目设问“请以‘湖南人与中国式现代化”为话题,运用中国近现代的史实,论述湖南人的奋斗事迹。”得出论题:论革命浪潮中湖南人的奋斗。其次,根据材料“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的湖南人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中华民族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留下了奋斗的身影。”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黄兴、蔡锷为代表的湖南籍资产阶级革命派,早年留学海外,立志挽救民族危机,学习西方先进知识和思想,归国后积极参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事业。黄兴领导了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蔡锷在袁世凯称帝后宣布“反袁”,领导了护国战争,最终逼迫袁世凯放弃帝制,维护了共和。他们为中国开辟了推翻帝制、迈向共和的现代之路。以毛泽东、刘少奇为代表的湖南籍无产阶级革命家,早年接受并坚定马克思主义,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刘少奇深入白区组织工人运动。湘籍共产党员在各条战线上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共同走出了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迈进的中国道路等方面分析说明。最后,明确结论,总结升华,湖南人在时代大势面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命运相结合,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开辟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20.两极两极世界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一个重要特征,材料一是某校学习小组梳理的发展过程,该小组认为它经历了形成时期、对峙时期、解体时期三个阶段。材料一形成时期:1900年后的45年材料二威尔逊总统:“金融领导地位将属于我们,工业首要地位将属于我们,贸易优势将属于我们,世界上其他国家期望我们给予领导与指引。”材料三杜鲁门总统(1945-1953)在《联合国宪章》签署后发表演讲:宪章的签署“实现了30年前那个伟大政治家——伍罗德·威尔逊的理想。”

11(1)阅读材料一,请将下列内容前的字母填入材料一中相应的空格内。A.苏联解体B.“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C.美苏合作共同反抗法西斯D.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头号经济强国E.欧洲复兴计划(2)概括材料二中美国的意图。为实现这一意图,威尔逊做了何种努力?(3)杜鲁门总统任期内“威尔逊的理想”实现了吗?请结合史实说明你判断的理由。【答案】(1)(一)(1)C(4)D(二)(2)E(3)B(三)(2)A(2)意图:领导全世界。努力:巴黎和会上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华盛顿会议)。(3)①实现了。《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为中心世界货币体系;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美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有决定性的控制权;二战后初期,美国在联合国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冷战控制欧洲。②没有实现。当时是两极格局,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不在美国掌控范围;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浪潮,冲击着殖民体系。【解析】【详解】(1)(一)(1)根据所学知识和前后时间关联可知,美苏合作共同反抗法西斯,因此C正确;(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之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头号经济强国,因此D正确;(二)(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出台之后,马歇尔计划实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E正确(3)美苏对峙时期,“北约”与“华约”组织的建立,形成军事上的对抗,B正确。(三)(2)东欧剧变之后,苏联解体,A正确。(2)意图:根据材料“世界上其他国家期望我们给予领导与指引”可知,美国希望领导全世界。努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华盛顿会议)。(3)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如以实现为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美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有决定性的控制权;二战后初期,美国在联合国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通过冷战控制欧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