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

ID:83498912

大小:48.9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3-06-28

上传者:老李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浙江精诚联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鉴藏史研究告诉我们,一幅画是真品还是赝(yàn)品相当不重要,而重要鉴藏家的选择、认定和叙述,才悄(qiāo)然地为绘画史架起了价值体系。B.永葆(bǎo)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踔(chuō)厉奋发、笃行不怠,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就能凝聚起攻艰克难的强大力量,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C.回顾与金国藩先生二十年间的师生情谊(yì),记忆犹新:老师直到五十岁时才有机会心无旁骛地潜(qián)心做研究,并率先开展光学信息处理研究。D.故宫城墙西北段墙体在1981年和1988年曾进行过两次维修,最近一次修缮要追溯(shù)到三四十年前,均因为渗水而出现墙体鼓闪、坍(tān)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悄然”的“悄”应读为“qiǎo”;B.“攻艰克难”的“艰”应改为“坚”;D.“追溯”的“溯”应读为“sù”。故选C。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甲】晁以道的诗是在论诗画的离合异同。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乙】但王安石称“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明妃曲》)他是个喜欢做翻案文章的人,然而他的话是有道理的。美人的意态确是难画出的。那画不出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古代诗人信手拈来的这两句诗,却使美人如在眼前。《蒙娜丽莎》初成时,当也能给予我们同样新鲜生动的感受。

1【丙】现在我却觉得我们古人这两句诗仍是千古如新,而油画受了时间的侵蚀、后人的补修,已只能令人在想象里追寻旧影了。我曾经坐在原画前默默领略,口里念着我们古人的诗句,觉得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画交辉,针锋相对。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B.信手拈来C.领略D.针锋相对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处,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2.D3.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然而”,连词,用在句子中表转折。此处用于转折复句,使用正确。B.“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文章来。此处指诗人创作诗句不费思索,使用正确。C.“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对它进行辨别、欣赏。此处指欣赏诗句,使用正确。D.“针锋相对”意为针尖对锋芒,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不符语境;此处指诗与画各有特色,可用“各有千秋”“相得益彰”等。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乙句“(《明妃曲》)”句的括号是句内括号,应紧跟在“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后面。故选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文学批评的诚信度取决于批评家的人格力量,具备高尚人格的批评家能够在批评实践中坚持独立思想,坚守自己对艺术价值的公正判断。B.中国书画艺术历史悠久,不仅与中华民族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更具有独特的技法和风格面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C.西汉中叶后,印章基本不用边栏界格,文字逐渐向平方整齐一路发展,端重丰腴,当时也被称为“缪篆”,名字是取其结体稠缪缜密。D.《人文地球》一书讲述了人类在认识地球过程中的故事,引领我们用动态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对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不合逻辑,“不仅……更……”递进关系不当,可改为“不仅具有独特的技法和风格面貌,更与中华民族审美心理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C.成分残缺,可在“取其结体稠缪缜密”后加上宾语中心词“之意”;D.偷换主语,可“从而”后加“使我们”。故选A。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个人自荐书:我有多篇文章发表于国家级文学刊物,希望能得到贵校的垂怜。B.答谢会致辞:承蒙广大新老用户的支持和爱戴,公司又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C.校园广播稿:真心恳请大家能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尽一点绵薄之力。D.会议邀请函:我们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指导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垂怜”,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此处是希望对方能看中自己,而非乞求怜爱同情,可用“垂青”。B.“爱戴”是对特别崇敬者的表示,是由下而上的,此处公司与客户的关系并非上下级,表达不得体。可改为“爱护”,以示谦恭。C.“尽绵薄之力”是自谦之词,只能用于自己。此处用于大家不妥。故选D。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新冠疫情期间,云观影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但不少平台花真金白银买来的一些网络电影影响力远低于预期,不少网络电影的看点集中在免费试看的前6分钟,用户付费后才发现不是“注水”就是“烂尾”,大呼上当。

3与院线电影相比,网络电影有自身独特优势:空间大,在题材和内容上可以适当拓展院线电影边界;成本低,一般拍摄宣发全流程费用仅需几百万元;播出快,从完成制作到上映一般只需要几个月……但遗憾的是,一些网络电影未能把好品质关,严重破坏行业声誉。在国家监管和行业共同努力下,去年我国网络电影的立项备案总量呈下降趋势,一批粗制滥造的作品被挡在了市场之外。但是,减量不等于提质,目前市场上能让用户心甘情愿为之付费的高质量网络电影仍是凤毛麟角。“6分钟”是一些视频平台提供的免费试看时限,一旦超过6分钟,系统会自动提示观众购买会员资格或付费观看。这条规则让网络电影陷入“6分钟”怪圈,导致一些网络电影把精力放在影片前6分钟如何吸引观众付费上,缺乏提升内容品质的动力。(1)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改变网络电影现状。要求:语言简明、准确。【答案】(1)打破网络电影“六分钟”怪圈。(2)①视频平台要改变“6分钟游戏”规则,赋予创作者提升内容品质的动力。②创作者要把好品质关,提供节奏紧凑,内容精彩的优质网络电影。③监管部门要在政策门槛、行业标准方面规范网络电影。【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标题的能力。该消息有4段文字。第一段点出网络电影影响力远低于预期,只注重开始6分钟;第二段指出网络电影相比院线电影的独特优势;第三段表明在政策门槛、行业标准干预下,网络电影还是没有太多改善;最后一段重申6分钟规则的害处。所以,拟标题时要抓住主体“网络电影”,存在的根本问题“6分钟规则”。【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这条规则让网络电影陷入‘6分钟’怪圈”“一些网络电影把精力放在影片前6分钟如何吸引观众付费上,缺乏提升内容品质的动力”“在国家监管和行业共同努力下,去年我国网络电影的立项备案总量呈下降趋势,一批粗制滥造的作品被挡在了市场之外”等,从平台的6分钟规则、创作者作品质量、监管部门作为三方面入手概括。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4人类实践活动有些靠近纯粹取效一端,有些靠近游戏一端。笼统说来,绘画,以及其他艺术,比较靠近游戏一端,然而,艺术也有功效。另一些活动,比如行医,则靠近取效一端,虽然它也并不单纯在于取效。这里所说的功效,指的是一种活动为这种活动之外的某个目的服务的效用,例如用绘画来进行政治宣传,为风衣做广告。但在这类效用之外,一幅画还可能起到另一种作用,即为绘画这种活动本身的发展做出贡献。一幅画起到了宣传作用、广告作用,或更一般说,一幅画画出来,观众爱看,这些是这幅画的外向效用。一幅好画,画家看到,比我们更兴奋。因为它为绘画这个行当做出了贡献。画画的人除了像我们一样为好作品欣喜,他还可以从优秀的画作学到东西,拓展眼界。好画多了,绘画的一般水准得以提升,画画这个行当变得生气勃勃,这个行当连同画家整体受到尊重。这些都是绘画的内向效用。与绘画相比,医疗的外向效用更为突出,但医疗也有内向效用。医疗不只遵行程序,医疗过程中时时需要新判断:好医生不仅要有好技术,还要有医德;他行医不只是为了挣钱,行医这种活动本身给他带来生命的意义。一位医生品行是否高尚,知识是否渊博,这些不一定如数反映在他的疗效上,但对医疗这个业行本身却会产生影响。其实,即使买彩票、烤面包这类活动,也未必只有外向效用,参与者也未必全不在乎这些活动的过程本身,他们甚至要把这些活动玩出花样来。买彩票是为了撞大运赢大奖,这个目的是个外在目的,但也不能否认,买了彩票等候开奖的那份心情对他也很重要。我们说面包师傅起早烤面包是为了自利,这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烤面包卖面包不仅是面包师傅挣钱得利的手段,也是他的生活,这种生活中除了挣钱,还有很多别的内容。这些内容中最重要的是他是在做一件有益于他人的事情。在一个更重要的意义上,上述活动并非只在于取效。的确,挖土方的壮工通常对挖出这条沟这些坑具体是干什么用的并不关心,然而,他也并非完全不在意他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过去,劳动者大多知道他所做的事情有什么用处。自耕农播种、修犁,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了解这个活计要达成什么目的。而现在不再如此,人所周知,现代劳动的一个特点是尽量把各种任务分割成独立的环节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越细,每个环节上的劳动者就越不了解这个活计本身的意义。流水线上的工人一眼望不到眼下所做的事情的“客观目的”。甚至脑力劳动者也是这样。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可能只知道操作一个实验程序,不大了解最终实验结果是怎样得出的,更不了解这个结果有什么意义。现代人常感到意义在流失,多多少少跟这种变化有关。麦金太尔把从业者的收益分成“外在收益”和“内在收益”,我们可以联系于外向效用和内向效用来理解他的这一区分。从业者的外在收益更多与他的工作所产生的外向效用相连,其工作的内向效用却也通过曲曲折折的联系提高他的外在收益,画出好画的画家通常比糟糕的画家卖得更贵,得到更大的社会名声。从业者的外在收益与特定业行的繁荣休戚与共。不过,内向效用并不总按比例带来外在收益,就像德性并不总按比例带来“好处”。

5与此相应,我们不能只从外向效用来评价一项工作或一位从业者。优秀的才德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个特定的业行展现出来的,从业者是否优秀在很大程度上要由业内人来评价。至于在何种程度上如此,则随其工作的性质而定,例如,从前的绘画,很多与建筑合为一体,或具有明确的训诫功效等等,普通受众对绘画的品质有更多的发言权。近世以来,画家不再那么在意为普通受众画画而更在意“为美术史”作画,绘画的评价于是与普通受众不再有很大关系,成为画界业内人、美术史家、拍卖行行家等内部人士的业内之事。虽然艺术和学术须在一定程度上坚持其自主性,但一个业行的自我封闭却不是一件好事。(节选自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内向效用”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实践活动效用可分为“外向效用”和“内向效用”,内向效用包含创造带来满足感、乐趣,以及具体实践中自己德性的体现。B.一幅画可以有多种效用,如政治宣传、商业广告等,这些对促进绘画这一实践门类本身会做出贡献,可以称作“内向效用”。C.医疗的内向作用不一定反映在医生的疗效上,虽然不会影响我们对一位医生的评价,但它会影响我们对医疗整个行业的认知。D.现代人只看到做事的外向效用或效益,从而使自己忽略了在做事过程中获得的内向效用,如内心的充实、快乐和有意义等等。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画家可以通过画获得财富、社会地位、权力这些外在收益;与此同时,创造、维护、发展绘画这一传统也能带来内心的满足、同行的赞誉。B.过去的劳动者可能缺衣少食,但大多知道做的事情有什么用,而现代人对于用处的感知却越来越模糊,常常不能直接感受到所从事工作的意义。C.买彩票、烤面包这类纯粹取效的活动,也未必只有外向效用,如尽管面包师傅贪黑起早并非出自利他之心,但他所做的是件有益于他人的事情。D.画家的创造性使他的劳作充满深刻的乐趣,绘画。上的成就充实了他的生命意义;医生以崇高的敬业精神救死扶伤,这份功德本身也是生命意义。9.根据上述材料,从“效用”角度看,怎样才算是一个优秀的从业者?【答案】7.A8.C9.(1)要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有足够的认识,有着优异的才能,能产生足够的名声、效益等外向效用。(2)热爱自己的业行,有良好的德性,能产生提升自我,维护、提升、发展自己所在业行等足够的内向效用。(意思对即可)【解析】【7题详解】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这些对促进绘画这一实践门类本身会做出贡献,可以称作‘内向效用’”说法错误。政治宣传、商业广告等对促进绘画这一实践门类本身没有贡献,是“外向效用”。C.“虽然不会影响我们对一位医生评价”说法错误,从第二段“一位医生品行是否高尚,知识是否渊博,这些不一定如数反映在他的疗效上,但对医疗这个业行本身却会产生影响”可知,医生的品行会影响到我们对医生的评价。D.“现代人只看到做事的外向效用或效益”过于绝对,从第四段内容推断,只能说“看到做事的外向效用或效益,使自己忽略了在做事过程中获得的内向效用”是常见现象。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买彩票、烤面包这类纯粹取效的活动”说法有误,文中第四段说“在一个更重要的意义上,上述活动并非只在于取效”,这些活动同样有内向效用,赋予劳作以意义。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内向效应”和“外向效应”两方面来分析。从文中“一幅画起到了宣传作用、广告作用,或更一般说,一幅画画出来,观众爱看,这些是这幅画的外向效用”“好医生不仅要有好技术,还要有医德;他行医不只是为了挣钱,行医这种活动本身给他带来生命的意义”“画出好画的画家通常比糟糕的画家卖得更贵,得到更大的社会名声”等内容可以总结出:一位好的从业者,要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有足够的认识,有着优异的才能,能产生足够的名声、效益等外向效用。从文中“但在这类效用之外,一幅画还可能起到另一种作用,即为绘画这种活动本身的发展做出贡献”“画家看到,比我们更兴奋。因为它为绘画这个行当做出了贡献。画画的人除了像我们一样为好作品欣喜,他还可以从优秀的画作学到东西,拓展眼界。好画多了,绘画的一般水准得以提升,画画这个行当变得生气勃勃,这个行当连同画家整体受到尊重。这些都是绘画的内向效用”“好医生不仅要有好技术,还要有医德;他行医不只是为了挣钱,行医这种活动本身给他带来生命的意义。一位医生品行是否高尚,知识是否渊博,这些不一定如数反映在他的疗效上,但对医疗这个业行本身却会产生影响”等内容可以总结出:一位好的从业者,应该热爱自己的业行,有良好的德性,能产生提升自我,维护、提升、发展自己所在业行等足够的内向效用。(二)(20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盖碗茶肖复兴老袁头是位小学美术老师,我应该称他袁老师才是,不知为什么,我们大院街坊们都管他叫老袁头。可能是他的妻子平常老是老袁头、老袁头叫他的缘故吧。不管谁叫他,他都鸡啄米似的点头,微笑着,答应着,人显得很和气。老袁头有两个孩子。我第一次去老袁头的家,是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和他的儿子小水已经混得很熟。他家外屋比里屋大好多,小水和他姐小溪一人一张的单人床靠屋的两侧,紧贴在墙边,屋子中间摆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写意的墨荷图挂轴。不用问,肯定是他爸爸画的。那天,我和小水挤在他的床头看《西游记》里的《盘丝洞》,老袁头回家来了,看我们两人正在专心看书,冲我们点头笑笑,就没再搭理我们。听我们大院的街坊们讲,老袁头这两个孩子,他更喜欢姐姐,因为姐姐爱读书,学习成绩好。只见小水他妈立刻从里屋出来,端出一杯茶,放到老袁头身边。我瞟了一眼,和我爸喝茶用的玻璃杯不一样,和大院里有的街坊用的大搪瓷茶缸子更是完全不同,老袁头喝茶用的是那种盖碗,牙白细瓷,碗身和碗盖上都印有一朵小小的墨荷。老袁头一辈子除了画两笔画,没有别的爱好,只是喝茶得用盖碗,这是以后我们大院里街坊们都知道的。尽管茶叶可以不讲究,但沏茶必得用盖碗,而且必得是他的这个印有墨荷的盖碗,好像这盖碗能让茶变香。我去他家次数多了,每次见他喝茶都用这个盖碗,曾经问过小水为什么袁老师偏爱盖碗茶,小水摇摇头,说他也不知道。小水的姐姐比他大两岁,我很少见到她。即便回家,小溪也是整天待在屋子里读书,谁都不理,一副高傲的小公主的样子。第二年的夏天刚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那一年,我们大院里发生了很多令人意想不到而且触目惊心的事情。其中之一便是在号称“红八月”的一个黄昏,小溪带着一群高校的红卫兵,像一群飞炸了的黄蜂一样,闯进了我们大院,没有进别的人家,径直闯进了她自己的家。她把自己的父亲一把推倒在大院里,把墙上的那幅墨荷拽下来,扔在院子里,踩在了脚下,紧接着又转身回屋,抱出一个红漆木盒,一下子摔在地上。木盒裂开,从里面蹦出几个茶杯,是老袁头最喜欢的那种盖碗——碗身和碗盖上都印着墨荷的盖碗。盖碗原来是一套四个,在那个惨淡黄昏,都碎在小溪那修长的腿下面。每一片碎片上,都反射着夕阳跳跃的光芒,一闪一闪,晃动在老袁头的身上和脸上。小溪的妈妈和小水惊慌地躲在一旁,老袁头倒是神情镇定地垂头站在小溪的身旁,好像他早已经料到这祥的一幕会发生。

8那一天,小溪完成了这一系列的“革命行动”之后,还宣读了她和家庭决裂的“革命宣言”。我这才明白盖碗茶对于袁老师的重要意义。原来,新中国成立以前,袁老师在北京一所中学里教美术,学校里的另一位美术老师,是袁老师最好的朋友,这套盖碗就是那位老师送的。那位老师在北京解放前夕到台湾去了,袁老师一直钟情盖碗茶,并存放着这套盖碗,这便成了留恋旧社会、向往台湾的罪证,被自己的女儿大义凛然地揭发出来。第二年春节刚刚过完,袁老师被扫地出门,和老伴一起被遣送回乡。对这件事,我们大院里不少街坊不理解,心里面是同情老袁头的。只是,大家私下议论,谁也不敢声张。过了好多天之后,我们大院那些消息灵通人士,不知是从哪里打听到了确切的消息,说老袁头被遣送不是学校的主意,完全是街道办事处那帮小脚侦缉队的主意。她们撇着嘴,意味深长地说:“那四个盖碗不简单呢!送老袁头这四个盖碗的是老袁头的老相好。怪不得人家都跑到台湾去了,老袁头还念念不忘,一直保存着这套盖碗。”就在袁老师和老伴被遣送回乡的这一年的夏天,小水去山西插队,我去了北大荒。从那之后四十多年,我们再未见面。前几年,我重返我们大院好多次,老院旧景,前尘往事,不请自来。第一次去,我到袁老师曾经住过的东屋前,门上着锁。我问老街坊:“袁老师还住在这里吗?”街坊告诉我:“老袁头老两口都过世了。现在,小水从山西插队回来后一家人住在这里。”我问小水他姐姐呢?街坊反问我:“你不知道吗?小溪也走了。”我很是惊讶。第二次去大院,小水刚下班回家,见到我很高兴,忙要烧水沏茶,我拦他,他说:“这么多年不见,怎么也得喝杯茶吧。”说罢就拧开煤气灶烧水。我说:“喝茶真的不急,先说说这些年你都是怎么过的吧。"顺便问起他姐小溪。他叹口气,对我说:“你可能不知道,我姐是自杀的。”这让我感到突然,心头不禁一惊。小水却显得很平静,接着对我说:“我爸我妈被遣送回老家的那一年,我爸坚决不让我告诉我姐他们被遣送回老家的事情。我爸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这样沉下脸来对我说这样的狠话。你知道我爸一直偏爱我姐,是我姐伤透了我爸的心,我也就一直没有告诉她。我去山西插队后的那一年春节,她休假回北京,回到咱们大院,才知道我爸我妈被遣送回老家的事情。她回去以后,没多少天,就一头扎进了水库里。”小水忽然有些说不下去了。我静静地等待着,没有打搅他。过去的岁月,在那一刻显得格外沉重、悠长,又近在眼前,触手可及。“前几年,我刚从山西迁回北京,有一个男的来家里找我,说他是我姐的大学同学。他说,他很早就想来了,他来的目的,是想让我更多地了解我姐、理解我姐,也希望我能原谅我姐。”我和小水都不再说话,屋里很静,煤气灶上的水壶冒着白汽,吱吱响着。水开半天了。小水站起身来,为我沏了一杯茶,竟然用的盖碗。依然是牙白细瓷,只是没有了墨荷。(有删改)

910.请结合内容分析老袁头的形象特征。11.分析“盖碗”在全文中的作用。12.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艺术效果。13.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句的内涵。【答案】10.①性格温和、对人和善。在“不管谁叫他,他都鸡啄米似的点头,微笑着,答应”可感受到他的温和。②为人风雅:家里挂墨荷画,喝茶用带墨荷的盖碗,对艺术有钟爱。③重情重义。他一直保存、使用朋友送给他的盖碗,体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④有点偏心。作为父亲,他喜爱上进的小溪,而对儿子却不太关心。⑤命运坎坷。被偏爱的女儿揭发,遣送回老家。11.①作为物象,串连了全文的情节,成为文章的线索。②衬托人物形象。借老袁头偏爱盖碗来突出他重情重义的特点。③推动全文情节的发展,是故事转折的关键。正是盖碗造成了父女关系的决裂,引发了家庭的悲剧。④袁家盖碗的变迁,令人唏嘘,引人深思。(写出3点即可。)12.①运用比喻修辞,把小溪等人比作黄蜂,以“飞炸”生动地写出了红卫兵闯进大院的纷乱场景,表现他们嚣张的姿态。②通过动作描写,用“推倒”“拽”“扔”“踩”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小溪“革命”态度的坚决。③运用短句,节奏感强烈,突显了小溪等人打砸的紧张氛围。④描写小溪对自己家革命的行动,为下文宣布与家庭决裂的行为作铺垫。13.①“依然”形容盖碗材质与前文老袁头用的盖碗一样,表现了老袁头对小水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小水对父亲的缅怀。②“没了墨荷”暗示了伤害难以修复,表达了作者对老袁头的同情。③相比前文的不变与变,暗含作者对时代灾难淡淡的感伤。【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从小说“不管谁叫他,他都鸡啄米似的点头,微笑着,答应着,人显得很和气”的情节可以看出袁老头性格温和、对人和善。从小说中“屋子中间摆放着一张八仙桌,桌子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大写意的墨荷图挂轴。不用问,肯定是他爸爸画的”“我瞟了一眼,和我爸喝茶用的玻璃杯不一样,和大院里有的街坊用的大搪瓷茶缸子更是完全不同,老袁头喝茶用的是那种盖碗,牙白细瓷,碗身和碗盖上都印有一朵小小的墨荷”等内容可以看出,老袁头为人风雅。从小说中“我这才明白盖碗茶对于袁老师的重要意义。原来,新中国成立以前,袁老师在北京一所中学里教美术,学校里的另一位美术老师,是袁老师最好的朋友,这套盖碗就是那位老师送的。那位老师在北京解放前夕到台湾去了,袁老师一直钟情盖碗茶,并存放着这套盖碗”的情节可以看出老袁头重情重义。

10从小说中“听我们大院的街坊们讲,老袁头这两个孩子,他更喜欢姐姐,因为姐姐爱读书,学习成绩好”可知,作为父亲,他喜爱上进的女儿小溪,而对儿子却不太关心,从中可看出他有点偏心。从“小溪带着一群高校的红卫兵,……把墙上的那幅墨荷拽下来,扔在院子里,踩在了脚下,紧接着又转身回屋,抱出一个红漆木盒,一下子摔在地上。木盒裂开,从里面蹦出几个茶杯,是老袁头最喜欢的那种盖碗——碗身和碗盖上都印着墨荷的盖碗。盖碗原来是一套四个,在那个惨淡黄昏,都碎在小溪那修长的腿下面。每一片碎片上,都反射着夕阳跳跃的光芒,一闪一闪,晃动在老袁头的身上和脸上”可知,偏爱的女儿揭发父亲,亲自打碎父亲珍爱的盖碗,后来还被遣送回老家。从中可见袁老头命运坎坷。【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物象作用的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小说可知,袁老头的“盖碗”将小说的情节串联在一起,小说就是围绕“盖碗”所展开,从“我”看到袁老头用独特的“盖碗”喝茶感到奇怪,讲到文革中袁老头的遭遇,以及“盖碗”的来历。到最后小水请我用盖碗喝茶,“盖碗”是文章的线索。其次,通过小说后半部分对老袁头“盖碗”来历的讲述,“原来,新中国成立以前,袁老师在北京一所中学里教美术,学校里的另一位美术老师,是袁老师最好的朋友,这套盖碗就是那位老师送的。那位老师在北京解放前夕到台湾去了,袁老师一直钟情盖碗茶,并存放着这套盖碗”,从中可以看出老袁头重情重义,所以,此处“盖碗”起到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第三,“盖碗”还起到推动全文情节发展的作用。小溪成为红卫兵后打碎了父亲钟爱的盖碗,这让父亲感到非常伤心,造成了父女关系的决裂,即使是被赶回乡下也不告诉女儿,这就与前面父亲对小溪的偏爱形成了对比,故事情节出现转折。最后,通过对袁家盖碗的变迁的讲述,表现了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所发生的令人痛心的悲剧,引人唏嘘,也让人深思。【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语段艺术效果的能力。本题可从修辞、句式特点、动词的使用的角度分析。在画线句子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小溪带着一群高校的红卫兵,像一群飞炸了的黄蜂一样,闯进了我们大院”,将小溪及红卫兵比作黄蜂,以“飞炸”生动地写出了红卫兵闯进大院的纷乱场景,表现他们嚣张的姿态。非常形象地描绘出文革抄家的场景。其次,这一段中运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通过动作描写反映出人物的特征。如用“推倒”“拽”“扔”“踩”等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小溪将父亲最钟爱的东西毁灭的过程,强调了她“革命”态度的坚决。

11这一段中多用短句,如“把墙上的那幅墨荷拽下来,扔在院子里,踩在了脚下,紧接着又转身回屋,抱出一个红漆木盒,一下子摔在地上”,加快了叙述的节奏,突显了小溪等人打砸的紧张氛围。最后,这一情节的描写,为下文宣布与家庭决裂的行为作铺垫,也为下文老袁头家庭悲剧的发生买下了伏笔。正是小溪的这些行为,让老袁头不能原谅女儿,最后造成了小溪自杀的悲剧。【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小说最后用“依然是牙白细瓷,只是没有了墨荷”一句结尾,句子虽简短,但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句子中“依然”形容盖碗材质与前文老袁头用的盖碗一样,在经历严酷的文革和悲惨的家庭悲剧,小水最后用盖碗来喝茶,表现了老袁头对小水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体现小水对父亲的缅怀。这一句中作者特意提到“没有了墨荷”,这是对袁老师家悲剧的强调,这是对中国传统伦理的伤害,暗示了这种伤害难以修复,表达了作者对老袁头的同情,也暗含着对传统伦理惋惜之情。“依然是牙白细瓷,只是没有了墨荷”一句,将小水的盖碗与他父亲盖碗的不同着重提出,将相比前文的不变与变,暗含作者对时代灾难淡淡的感伤。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生员论(中)[清]顾炎武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今天下之出入公门,以挠官府之政者,生员也;倚势以武断于乡里者,生员也;官府一拂其意,则群起而哄者,生员也。上之人欲治之而不可治也,欲锄之而不可锄也。小有所知,则曰:是杀士也,坑儒也。百年以来,以此为大患,而一二识体能言之士,又皆身出于生员,而不敢显言其弊,故不能旷然一举而除之也。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也。天下之病民者有三:曰乡宦,曰生员,曰吏胥。是三者,法皆得以复其户,而无杂泛之差,于是杂泛之差乃尽归于小民。今之大县至有生员千人以上者,比比也。富者行关节以求为生员,而贫者相率而逃且死,故生员之于其邑人,无秋毫之益,而有丘山之累。然而一切考试科举之费,犹皆派取之民,故病民之尤者,生员也。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也。天下之患,莫大乎聚五方不相识之人而交之使为朋党。生员之在天下,近或数百千里,远或万里,语言不同,姓名不通,而一登科第,则有所谓主考官者,谓之座师;有所谓同考官者,谓之房师;同榜之士,谓之同年。朋比

12胶固,牢不可解。书牍交于道路,请托遍于官曹。其小者,足以蠹政害民,而其大者,至于立党倾轧,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颠倒之,皆此之由也。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也。国家之所以取生员而考之以经文、论、策、表、判者,欲以明六经之旨,通当世之务也。今以书坊所刻之义,谓之时文,舍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不读,而读其所谓时文。时文之出,每科一变,五尺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岁月,销磨之场屋之中;而少年捷得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故败坏天下之人材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夫然后寇贼奸宄得而乘之敌国外侮得而胜之。苟以时文之功,用于经史及当世之务,则必有聪明俊杰通达治体之士,起于其间矣。故曰: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矣。(选自《顾亭林诗文集》,有删改)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除;清除B.而有丘山之累累:负担C.朋比胶固朋比:互相勾结D.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遇:相逢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不敢显言其弊吾尝终日而思矣B.今之大县至有生员千人以上者求人可使报秦者C.生员之在天下安能以身之察察D.今以书坊所刻之义以资政殿学士行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宗明义,开篇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废生员之制才能解决各种弊端的观点,然后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述,得出结论。B.文章指责时弊,切实有力,明清时,凡经过省内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都称为“生员”,其矛头指向当时的科举制度。C.作者希望生员专注于经史及当代的政务,那么将会出现经世治国之才,国家也能够取胜于外来侵侮者,不会败亡。D.本文讲述生员制度造成的严重后果,结构严密,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战斗性,显示作者高超的说理艺术。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故败坏天下之人材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夫然后

13寇贼奸宄得而乘之敌国外侮得而胜之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天下之患,莫大乎聚五方不相识之人而交之使为朋党。(2)而少年捷得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答案】14.D15.B16.C17.故败坏天下之人材/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夫然后寇贼奸宄得而乘之/敌国外侮得而胜之。18.(1)天下的忧患,没有比聚合各方互不相识之人使之相勾结而成为私党这件事更大的了。(2)而很快得到(功名)的年轻人,又把天下国家的事情看得很轻而易举,认为人生用来取得功名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遇:际遇,机会。“得遇"意为能够得到赏识。句意:而那些不卖乖讨巧的老实人到头发白了也不能得到赏识。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所以:连词,表因果。句意:因此他们不敢明言其弊病。所以:连词,表修饰。句意: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B.者:皆为定语后置标志词。前句句意:如今生员达到千人以上的大县。后句句意: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答复使者。C.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句意:生员遍布天下。之: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后置句中,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怎么能用皎洁的身体。D.以:介词,把。句意:现在把书坊刻印的经义。以:介词,凭……身份。句意:凭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出行。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C

14.“作者希望生员专注于经史及当代的政务,那么……国家也能够取胜于外来侵侮者,不会败亡”强加因果。原文只是说“苟以时文之功,用于经史及当世之务,则必有聪明俊杰通达治体之士,起于其间矣”,可见,“国家也能够取胜外来侵侮者,不会败亡”与“作者希望生员专注经史及当代的政务”未能构成因果关系。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因此败坏天下的人才,以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然后寇贼、犯法作乱的人能够乘机而起,敌对国家、外来侵侮者能够取胜。“故败坏天下之人材”,句意:因此败坏天下的人才。“败坏”作谓语,“天下之人材”作宾语,故应在“人材”后停顿。“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句式对称,应在其后分别停顿。“夫”用于句首,引起下面的议论,故“夫”之前应停顿;“寇贼奸宄得而乘之”和“敌国外侮得而胜之”句式也对称,故其后应停顿。综上分析,该句的特点如下:故败坏天下之人材/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夫然后寇贼奸宄得而乘之/敌国外侮得而胜之。【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题得分点:“患”,忧患;“乎”,相当于“于”,比;“交”,结交,勾结。第(2)题得分点:“捷得”,很快得到;“易视”,看得轻易;“所以”,用来……的办法(本事)。参考译文:废除天下的生员,官府的政治就能清明;废除天下的生员,老百姓的困穷就能得到解救;废除天下的生员,结党营私的恶习就能清除;废除天下的生员,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就会出现。如今天下能够出入于衙门并且阻挠官府政事的,是生员;凭借权势在乡里横行霸道的,是生员;官府一旦违背他们的意愿,就群起作乱的,是生员;上面的人想惩办他们而又不可能惩办,想除掉他们而又不可能除掉,要是对他们稍稍加以惩罚,就会说这是杀士,是坑儒。一百年以来,因此而成为大患,而少数几个懂得治国大体、能够发表有益言论的人,又都是生员出身,他们不敢明言其弊病,因此不能公开地一一列举而除掉他们。因此说废除天下的生员,官府的政治就能清明。

15天下危害老百姓的有三种人:一是乡宦,一是生员,一是吏胥。这三种人,根据法律都可以免除他们家的徭役和赋税,又没有各种杂项差使,于是就把这些全归老百姓来负担。如今生员达到千人以上的大县,到处都是。富有的人通过行贿托情而取得生员资格,贫穷的人则一个接一个逃跑或死亡,因此生员对于本县的人来说,不仅没有丝毫的好处,反而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一切科举考试的费用,还都从老百姓那里派取。因此,危害老百姓最严重的,是生员。所以说废除天下的生员,老百姓的困穷就能得到解救。天下的忧患,没有比聚合各方互不相识之人使之相勾结而成为私党这件事更大的了。生员遍布天下,相隔近的有数百千里,相隔远的有万里,语言互不相同,姓名互不通晓,但一旦考中了科举,那么有所谓主考官的人,称之为座师;有同考官的人,称之为房师;同榜的士人,称之为同年。这些人结成死党,就像胶粘在一起,牢不可破。书信往来于道路,请托蔓延于官府。这种关系小则足以败坏政事、危害百姓,大则发展到建立党派,互相倾轧,夺取国君的大权,倒行逆施,这都是由于生员的缘故。所以说废除天下的生员,结党营私的恶习就能消除。国家录取生员之所以用经义、论、策、表、判等文章来考试他们,是为了使生员了解六经的旨意,通晓当代的政务。现在把书坊刻印的经义称之为时文,舍弃圣人的经典、先儒的注疏和前代的史书不读,而去读那些所谓时文。时文产生以后,每一科变化一次,小孩子只要能背诵几十篇,并且稍为改变一下原文,即可以取得功名,而那些不卖乖讨巧的老实人到头发白了也不能如愿以偿。年高持重之士,他们已经把有用的岁月,消磨在考场之中。而年轻快中的人,又把天下国家的事情看得很轻而易举,认为人生用来取得功名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因此败坏天下的人才,以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然后寇贼、犯法作乱的人能够乘机而起,敌对国家、外来侵侮者能够取胜。如果把用于攻读时文的功夫,用于经史及当代的政务,那么必定会有聪明俊杰通达治国大体的人,出现于其中了。所以说废除天下的生员,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就会出现了。(二)(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登多景楼[南宋]陈亮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①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②!【注】①河洛:黄河、洛河,泛指中原。腥膻:外敌入侵,这里代指金人。②强对:强敌。19.本词中的“危楼”意思是_______,“寻取中流誓”一句借东晋_______“中流击楫”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中原的豪迈气概。20.赏析词中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答案】19.①.高楼②.祖逖20.

16①“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斥责与质问六朝统治者,揭露统治者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借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苟安政策。②“王谢诸人”指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以“笑”字嘲讽他们装模作样,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③“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管不到”三字揭露了东晋世家大族自私无耻至极的嘴脸,借以讽刺南宋统治者不顾中原地区广大人民受异族统治的现实,偏安一隅。④以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讽喻劝勉当今统治者应有北伐之志。(写出3点即可。)【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本词中的“危楼还望”,是说“登上高楼极目四望”,“危楼”意思是“高楼”。“寻取中流誓”,借用了东晋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典故。在词人看来,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充分显示出词人豪迈的胸襟气度。【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这是一首借古讽今之作。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下片抨击空论清谈。词人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像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上片中,“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借古讽今,六朝凭险而偏安,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而今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词人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词锋犀利,入木三分。下片中,“因笑”,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浑然一体。“王谢诸人”概括了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也学英雄涕”,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意谓今之宋廷据此天险,却不管中原被占已久。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管不到”三字,揭露了东晋世家大族自私无耻至极的嘴脸,可谓诛心之笔。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极致。而“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运用了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典故。词人借此祖逖北伐的典故,表达了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的愿望,讽喻劝勉当今统治者应有北伐之志,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三)(6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为政》)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21.(1)第一则材料中,“廋”的意思是_____。(2)从第一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交友要想做到不失误,首先需要学会_______。在第二则材料中孔子强调群居时谈论内容要符合_______的原则。22.第三则材料中的“无友不如己者”,杨伯峻先生译为“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李泽厚先生译为“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你认同哪一种?试分析。【答案】21.①.隐藏②.识人(察人)③.义(道义、仁义,意思相近即可)22.(1)认同杨伯峻“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①孔子交友强调以“仁(义)”为标准,交友应选择志同道合之人,看重朋友的德行。②“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强调不去结交道义(德行)还不如自己的朋友,这是对君子自身道义上的要求。(2)认同李泽厚“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①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要看到朋友的长处。②表明朋友各有长处,要取长补短,才能有所增益,这是一种友善的交友观。【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名著中心思想的能力。(1)“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廋”,意为隐藏,藏匿。(2)根据“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可见,要学会观察这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判断他的心理动机,即要“察人”。第二空,根据“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可见,孔子反对“言不及义”,认为这样的人很难教导,那么言谈内容就必须要符合“义”。【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有创意阅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式问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结合学过的《论语》中的相关句子进行论证。如认同“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可以根据孔子择友的方式,从三则材料来看,孔子在选择朋友时会“察人”,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做朋友,要求“群居”之人要符合“义”,在道义上没有达到要求的人便不应与之相处;认为君子必须“重”“忠信”,如果在这些方面比不上自己,那就不要和这类人做朋友,是从“道义”“道德”方面来作出的要求,故而“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

18如认同“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可结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等句子分析,他认为“无友不如己者”是指自己应看到朋友的长处,即别人总有优于自己的地方,要怀着取长补短,看到别人优点的态度去交友,才能有所增益。参考译文: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了解他心安于什么事情。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言语都和义理不相关,喜欢卖弄小聪明,这种人很难教导。”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___________,曰:“___________?”(《论语》)(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3)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___________;大阉亦逡巡畏义,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4)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5)柔情似水,佳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答案】①.夫子莞尔而笑②.割鸡焉用牛刀③.水击三千里④.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⑤.不敢复有株治⑥.非常之谋难于猝发⑦.万里悲秋常作客⑧.艰难苦恨繁霜鬓⑨.忍顾鹊桥归路⑩.两情若是久长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莞、割、抟、株、猝、作、鬓、鹊。四、作文(共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中国围棋讲究进退。有人把进退看成下棋之术,步步为赢,专注眼前;有人把进退看成下棋之道,以退为进,立足全局;有人把进退看成下棋之趣,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以平和之心,享人生之棋

19人生如棋局。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进与退,它们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如何处理进与退已成为我们必学的一课。我们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平和的心态看待进退,方能享受人生乐趣。诚然,进退是社会的一种正向激励,驱动人们不断前进。进退就像是苏格拉底口中的牛氓,不断叮咬人们,使人们时刻警醒,时刻向上。但倘若我们将人生异化为只以进退为目的的棋局,便丧失了人生的真正目的。当我们被上升式社会的浪潮所裹挟,被大行其道的成功学洗脑为输赢的囚徒,成为庞勒笔下的乌合之众,进退的正向价值也随之烟消云散。因此,我们不限于进退的窠臼,以退为进未尝不是另一种赢棋的手段。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要想赢得人生这场棋局,我们必须学会退,不执着于一时的进,而是放眼大局,以退为进。蒲松龄一生无缘功名,却以退为进,终成聊斋传世。嵇康被权贵排挤,以退为进,终成七贤之首。但以退为进并不是一味忍让,更不是佛系躺平,而是不着于眼前进退的智慧。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怎能一退再退,将美好的年华辜负。退只是赢棋的手段,不是逃避的借口。我们应以退为进,在进退间下赢人生这盘大棋。事实上,进退是手段,赢棋甚是风光,但输棋也不失为一种风景。我们可以将进退看作玩棋之趣,尽情享受人生这场棋局,不计得失。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们将进退作为手段已下赢人生之棋,却在不经意间被赢棋这一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所困住。其实进退也好,输赢也罢,都是人生的风景,都值得我们细细把玩。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曾如此期望他人的目光,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我们时常被他人所认定的进退输赢桎梏,忘记了人生是属于自己的。不必为世俗的价值所困,而应尽情享受人生之乐趣。梭罗投身于瓦尔登湖畔,净心写作,捧出一本《瓦尔登湖》。卡夫卡不在意世俗名声,烧掉自己作品,获得内心安宁。愿我们以退为进,享受人生这盘大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分析题干,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点,进退是贯穿三个不同观点的主概念;第二点,下棋之术、下棋之道、下棋之趣,这是在进退之外的一组次级概念,所以题干材料包含的实际上是两组概念,一组概念是进退,一组是术、道、趣,每一组概念的内部是对立而统一的。“进退是术、道、趣”,考生选择三个观点中的任意一个,或将这三个观点结合起来进行论证,都符合题目要求。抓住主要概念的分析,界定两者各自的概念,并能区分两者的差别。例如“术”是一种从局部视角出发的赢棋方式,“道”是一种从全局视角出发的下棋策略,相比较于“趣”,“术”与“道”其实是以最终博弈的“赢”为目的的手段,而“趣”是下棋目的本身,体验不论“输赢”的博弈过程。写作时还可以延伸到人生意义的隐喻解读,进与退是对人生位置的权衡考虑,是对人生意义的选择创造。

20立意:1.进退之道,远胜于眼下之术。2.以进退为帆,行人生之船。3.生如博弈,进退无悔。4.执人生棋局,谱自我之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