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1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浙江北斗星盟5月阶段性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中,个体结合为社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未分化状态下的同质性个体,以机械整合的方式结合为社会;二是高度分化的异质性个体,以有机整合的方式结合为社会。机械整合和有机整合本质上都是一种以面对面接触为基础的在场整合。二者的差别在于,机械整合局限于身体可及范围内的面对面接触;有机整合表现为不同职业群体之间不断传递的面对面接触。尽管机械整合和有机整合塑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但是个体结合为社会的空间基础都是共同在场。然而,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时空结构和个体结合方式,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整合状态。从宏观秩序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从由机械整合和有机整合构成的在场整合,进入以缺场为基本特征的虚拟整合,也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粘性或数字化机制,使虚拟空间中基于特定需求而发生的非面对面接触,形成一种稳定联系和团结状态。相对于在场整合而言,虚拟整合的革命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虚拟整合是一种建构性社会事实。按照涂尔干的理论逻辑,个体一旦结合起来,将会突生出某种超越个体层面的社会事实。在场整合所产生的超越性社会事实,就是一种内生性规范,也就是按照特定方式结合起来的个体,受“在场机制”的约束而生发出来的群体道德或社会规范。但是,个体在虚拟空间中的结合,由于缺乏“在场维持机制”对彼此的约束,本身无法产生内生性规范。虚拟空间的规范仅仅是一种网络空间的技术设定,也就是内嵌于代码的网络技术规则。这种虚拟空间中的技术设定或技术规则,并不是结合的产物,而是结合的前提。同时,来自现实世界的道德、习俗和法律被个体所内化之后,也会投射到网络空间,这种被个体携带进入的规范容易被误识为虚拟世界自身的规范。如果按照涂尔干的理论推演,虚拟整合同样会产生一种超越性社会事实,但这种超越性社会事实并不表现为一种规范性力量,而是一种建构性力量,一种跨越时空的建构性力量。
1其二,虚拟整合未能形成相应的道德匹配。在涂尔干的经典理论中,在场整合的两种方式分别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集体意识和道德形态。其中,机械整合的集体意识表现为至高无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并从价值上抽象为一种维护共同生活的集体道德。面对集体至上的情感压力和精神氛围,个人完全被集体情感所支配,个体人格被塑造成一种激情四射和不计个人得失的集体人格。有机整合的集体情感是一种理性的职业共同体意识,它表现为职业共同体的制度化要求,并从价值上抽象化为一种维护独立生活的职业道德。职业共同体中的个体人格被职业道德塑造成由敬业主义和职业精神所表征的职业人格。总体上看,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都发展出一套与两种整合方式相匹配的道德形态。但是,在网络生活中,由于虚拟整合未能像在场整合一样创造规范,因而也不存在维持规范的集体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社会是一个没有集体意识的社会,也就无法从价值上抽象出维护虚拟生活的道德形态。由于缺乏相应的道德匹配,虚拟整合中的实践关系只能依靠两种途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是虚拟空间的技术设定或技术规则;二是个体在线下实践所内化的道德规范。对于前者来说,技术设定确实能够发挥或替代社会规范的作用,但是,这些技术设定主要是由虚拟生活的操纵者(平台)所主导的技术规则,是一种不对称的技术设定,技术本身没有价值倾向和道德属性,但是不对称的技术设定很容易在规则的掩盖下被操纵者变成服务于自我的技术设定,甚至充当其技术作恶的工具和渠道。对于后者来说,用户在线下实践所内化的道德规范则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线下所内化的道德规范,要么是与有机整合相匹配的职业道德,要么是与机械整合相匹配的集体道德,在道德属性上与虚拟整合并不匹配;二是由于在场机制缺失,线下所内化的道德规范进入虚拟空间后将会弱化。虚拟空间这样一种非常态环境对(传统)道德规范效力的发挥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比如,在2020年上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而进行的网络教学中,线下课堂上被高度规训的中小学生普遍变成了线上教学的“神兽”,就是这种弱化的具体表现。总之,虚拟整合惊人的技术建构力,在面对用户在线下实践所内化的道德规范时,要么因规范错位而互不相及,要么因规范弱化而无济于事。(摘编自张兆曙《虚拟整合与平台社会的来临》)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整合状态,人类社会进入虚拟整合阶段而不再采用在场整合方式。B.按涂尔干的理论推演,虚拟整合虽以内嵌于代码的网络技术规则为前提,但也会产生超越性社会事实。C.现实世界中的道德、习俗和法律在被个体内化之后,投射到网络空间,形成虚拟世界自身的规范。D.个体在线下所内化的道德规范在网络空间面临着规范错位和规范弱化两个问题,后者的挑战更为严峻。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机械整合和有机整合塑造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但个体结合为社会的空间基础都是共同在场。
2B.从虚拟整合未能像在场整合一样存在维持规范的集体意识来看,网络社会是一个没有集体意识的社会。C.虚拟整合是一种建构性力量而并不是一种规范性力量,而且这种建构性的力量是跨越时空的。D.只要加强个体在线下实践中道德规范的内化,就能防止技术设定被平台用于服务自我甚至技术作恶。3.下列各项中,所述网络行为属于虚拟整合中“技术作恶”的一项是()A.网络主播在其平台未获得冬奥会赛事转播权的情况下转播解说冬奥会体育赛事。B.移动应用商店、移动智能终端预置应用软件和内置信息内容服务首屏、推荐区。C.网站以强制捆绑、隐藏等方式将功能软件安装在用户系统中收集用户信息。D.网络商品经营者规定退换商品包装或外观必须完好,否则收取相关费用。4.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文章的论证思路。5.在2020年上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而进行的网络教学中,线下课堂上被高度规训的中小学生普遍变成了线上教学的“神兽”,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答案】1.B2.D3.C4.①先由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引出互联网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整合状态,即由在场整合进入虚拟整合。②再阐述虚拟整合的革命性变化的两个方面。③最后阐述虚拟整合实现的两种途径:一是虚拟空间的技术设定或技术规则;二是个体在线下实践所内化的道德规范。并分别侧重阐述这两种途径的弊端和不足。5.①教学平台的技术设定存在缺陷,使得教师在“缺场”状态下不能履行好对线上课堂的管理职能。②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这种线下所内化的道德规范与虚拟整合不匹配,使得学生的自觉性和自我管控能力弱化严重。③家长极少参与监督管理,使得“在场机制”的约束力严重缺失。【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人类社会进入虚拟整合阶段而不再采用在场整合方式”错误,根据原文“人类社会从由机械整合和有机整合构成的在场整合,进入以缺场为基本特征的虚拟整合”可知,并非“不再采用在场整合方式”,实际上在场整合、缺场整合是并存,只是在互联网虚拟空间内无须共同在场。C.“形成虚拟世界自身的规范”错误,应是“这种被个体携带进入的规范容易被误识为虚拟世界自身的规范”。D.“后者的挑战更为严峻”错误,文章没有对两个问题的严峻性作比较。
3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D.“只要加强个体在线下实践中道德规范的内化,就能防止技术设定被平台用于服务自我甚至技术作恶”强加关系,根据“虚拟整合中的实践关系只能依靠两种途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是虚拟空间的技术设定或技术规则;二是个体在线下实践所内化的道德规范”可见,文中技术设定的异化与道德规范的错位、弱化是虚拟整合中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选项中的条件关系不成立。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侵犯知识产权(著作权),不是“技术作恶”。B.这些技术设定可以是合理合法的。C.“以强制捆绑、隐藏等方式”收集用户信息,属于“技术作恶”。D.属于霸王条款,不是“技术作恶”。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四段内容,第一段讲“涂尔干的社会整合理论”,然后具体介绍“个体结合为社会的方式”,引出后面“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时空结构和个体结合方式,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整合状态”,然后再次明确“人类社会由在场整合进入虚拟整合”。第二、三段,结合“相对于在场整合而言,虚拟整合的革命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虚拟整合是一种建构性社会事实”“其二,虚拟整合未能形成相应的道德匹配”等分析,具体分析论述虚拟整合的革命性变化的两个方面。最后一段介绍“虚拟整合中的实践关系只能依靠两种途径进行调节和规范”,如“一是虚拟空间的技术设定或技术规则”“二是个体在线下实践所内化的道德规范”。然后分析两者的弊端和不足,如“是一种不对称的技术设定,技术本身没有价值倾向和道德属性……甚至充当其技术作恶的工具和渠道”“一是线下所内化的道德规范”“线下所内化的道德规范进入虚拟空间后将会弱化”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根据文章最后一段“虚拟整合中的实践关系只能依靠两种途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是虚拟空间的技术设定或技术规则;二是个体在线下实践所内化的道德规范”可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4一是“技术设定”,“这些技术设定主要是由虚拟生活的操纵者(平台)所主导的技术规则,是一种不对称的技术设定,技术本身没有价值倾向和道德属性”,教学平台的技术设定存在缺陷,让教师在“缺场”状态下,不能够通过平台相关权限加强对线上课堂的管理。二是“道德规范”,结合“一是线下所内化的道德规范,要么是与有机整合相匹配的职业道德,要么是与机械整合相匹配的集体道德,在道德属性上与虚拟整合并不匹配;二是由于在场机制缺失,线下所内化的道德规范进入虚拟空间后将会弱化”分析,对于上课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学生没有足够的自觉性和自制力。这种线下所内化的道德规范与虚拟整合不匹配,使得学生自控能力严重弱化。线上教学,主阵地在家中,对于“由于在场机制缺失,线下所内化的道德规范进入虚拟空间后将会弱化”的问题,光靠学生自觉是不够的,必须要加强“在场机制”约束力,即家长应该参与对线上课堂上课情况的监督管理。家长极少参与监督管理,使得“在场机制”的约束力严重缺失。(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闹市闲民汪曾祺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
5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歌,“呛呛七呛七”。开国大典,放礼花。没完没了的各种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大家挨饿。“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四人帮”垮台……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这是一个活庄子。一九九○年五月五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记叙老人一生时,有意简化老人过去的经历,重点放在老人现在的状态上,取舍之中体现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B.文中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描绘老人穿着打扮和长相特点,特别是突出老人的眼神,使老人虽没有名姓,却形象鲜明。C.文中对老人在成为老人之前的身世并未详细介绍,但社会动荡没在老人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仍“天然恬淡”,当年一定是一位智者。D.作者常与老人攀谈,为了看老人拨鱼儿不惜错过车,回家后又学着老人的法子做拨鱼儿,买各种新鲜菜蔬,也可以说是一个“闲民”。7.下列关于小说标题与人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闹市”与“闲民”形成对比。外界生活热闹、繁杂,老人独自一人,生活清静、简单甚至一成不变,外界的“闹”越发显出老人的“闲”。
6B.“闹市”与“闲民”有内在的因果关系。“闹”市之“闹”代表的是生机与繁华,儿女生活安定,粮价稳定,老人才能够保有这样的“闲”。C.老人的生活无为中有为,简单中有精致。将拨鱼儿做成一种绝活,连擅长做菜的汪曾祺都做不来,简单中自有一种精致。D.老人卓有智慧,看透世事,多变的时局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反映出老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圆滑处事态度。8.皴染法本指逐渐丰富层次,增强形象的国画技法,后也指小说中从不同角度,由远及近多层次地描写人物,进而越写越丰富,最终让人物变得生动立体,越来越丰满。结合全文,说说小说在老人形象塑造上是如何运用这一手法的。9.汪曾祺曾谈到自己追求的风格是“淡而有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C7.D8.①先环境烘托,老人这一人物出场前写了生活处所和屋内环境。“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随后描述了他屋里的简单陈设非常简单。②接着正面描写了老人肖像表现老人气色好、和蔼、像孩子般天真。③随后,进一步描述了老人平凡的身世和简单的生活。有固定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爱好,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活动范围很小”,“很少出门”。④介绍了老人饱经风雨,阅尽沧桑,但这些“都与他无关”,他身上没有“留下多少痕迹”。⑤最后小说使用直抒胸臆手法,评点了老人之淡泊。称其为“这是一个活庄子”。如此一来,就层层皴染地,让老人逐步明朗起来。9.①选材“淡而有味”,小说中写的是一位普通老人的生活琐事,当中描写老人拨鱼儿的绝活富有情趣。②人物“淡而有味”,文中描写的是一位普通退休老人,但也是一位天然恬淡,富有大智慧的闹市隐者形象。③主旨“淡而有味”,文中表面写老人的普通和日常的琐事,实质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清心寡欲,顺应生命,通透达观,天真自然。④语言“淡而有味”。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对人物经历介绍非常简洁,却能生动展现人物形象特点。⑤叙述“淡而有味”。文章看似平铺直叙,但将浓烈的感情蕴于平淡的叙述中,含蓄深厚。【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当年一定是一个智者”的说法太绝对,当时是否真的无忧无喜?也许是成为老人后才这样,汪曾祺也并不肯定,汪曾祺只是客观地记录了他的现在。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标题及人物形象鉴赏能力。
7D.“圆滑处世态度”错,“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可见应是“与世无争,内心淡定”。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抓住“皴染法”“指小说中从不同角度,由远及近多层次地描写人物,进而越写越丰富,最终让人物变得生动立体,越来越丰满”分析小说是如何一层一层塑造人物的。在老人出场前先描写了他的居住环境,“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这是外部环境;再看屋内环境,“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简单的陈设烘托了老人的形象。然后写了老人的外貌,“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突出老人气色好、和蔼,尤其是眼神像孩子般天真,衣着打扮也很简单随意。再写老人的身世和生活,“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写出老人愿意过清净的生活;“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老人有固定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爱好,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活动范围很小”,“很少出门”。然后介绍了老人饱经风雨,阅尽沧桑,“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歌……‘四人帮’垮台……”,但这些“都与他无关”,他身上没有“留下多少痕迹”。最后小说使用直抒胸臆手法,评点了老人之淡泊,“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称其为“这是一个活庄子”。如此一来,就层层皴染地,让老人逐步明朗起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审美意蕴的能力。
8抓住“淡”和“有味”两个关键词,从选材、人物、主旨、语言、叙述等角度分析。选材“淡而有味”。小说描写自己在公交车站遇到一个老人,然后描写老人的外貌、身世、简单的生活等,小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情节舒缓,有散文化的风格;然而文中有些描写却又很有味道,如描写老人擅长“拨鱼儿”,“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富有生活情趣。人物“淡而有味”。文中描写的是一位普通退休老人,他的陈设简单,“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生活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但他的经历其实不简单,“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歌……”,但这些都“与他无关”,“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可见这是一位天然恬淡,富有大智慧的闹市隐者形象。主旨“淡而有味”。作者对文中老人的生活态度是含着一种赞赏之情的,也因此才不厌其烦地写老人的一切,如写老人“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他的生活非常简单”“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直到最后才直接评价,“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可见文中表面写老人的普通和日常的琐事,实质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清心寡欲,顺应生命,通透达观,天真自然。语言“淡而有味”。文白夹杂用词朴实,如“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其中“信然”一词属于文言词汇,其他表达属于白话表达;文章的语言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如“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对人物经历介绍非常简洁,却能生动展现人物形象特点,如“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写出老人愿意过清净日子的特点。叙述“淡而有味”。文章看似平铺直叙,但将浓烈的感情蕴于平淡的叙述中,含蓄深厚。如“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平淡朴实的叙述中包含作者对老人生活态度的认可和赞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
9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庄宗尝与群优戏于庭,四顾而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何在?”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庄宗失色,左右皆恐,群伶亦大惊骇,共持新磨诘曰:“汝奈何批天子颊?”新磨对曰:“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于是左右皆笑,庄宗大喜,赐与新磨甚厚。新磨尝奏事殿中,殿中多恶犬,新磨去,一犬起逐之,新磨倚柱而呼曰:“陛下毋纵儿女啮人!”庄宗家世夷狄,夷狄之人讳狗,故新磨以此讥之。庄宗大怒,弯弓注矢将射之,新磨急呼曰:“陛下无杀臣!臣与陛下为一体,杀之不祥!”庄宗大惊,问其故,对曰:“陛下开国,改元同光,天下皆谓陛下同光帝,且同,铜也,若杀敬新磨,则同无光矣。”庄宗大笑,乃释之。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初入洛,居唐故宫室,而嫔御未备。阉宦希旨,多言宫中夜见鬼物,相惊恐,庄宗问所以禳之者,因曰:“故唐时,后宫万人,今空宫多怪,当实以人乃息。”庄宗欣然。其后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皇弟存义,崇韬之婿也,进谗于庄宗曰:“存义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朱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伶人皆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进乃谗友谦曰:“崇韬且诛,友谦不自安,必反,宜并诛之。”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天下不胜其冤。进,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B.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C.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D.魏王继岌已破/蜀刘皇后听宦者谗言/遣继岌贼杀郭崇韬/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伶人,古时候称演戏、唱歌、作乐的人为伶人,大多身份低微。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B.夷狄,古称南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如《论语·八佾》中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便是明证。
10C.御史大夫,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D.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12.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宗喜欢打猎,践踏中牟县民田,中牟县令拦马直言切谏,惹得庄宗大怒。伶人敬新磨巧妙地为其求情,庄宗最终放过了中牟县令。B.后唐庄宗李存勖是沙陀人,属北方少数民族,忌讳狗,敬新磨却直呼狗为庄宗的儿女来讥讽他,结果差点引来杀身之祸。C.降将朱友谦,深得庄宗宠爱,伶官们争着向他行贿,遭到拒绝后,景进就在庄宗面前进谗言,于是朱友谦与郭崇韬一起被诛杀。D.选文主要写了敬新磨和景进二位伶官,形成对比,肯定敬新磨能言善说,机智勇敢,善于进谏;否定景进混淆视听,掳掠民女,奸杀忠良,无恶不作。13.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1)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2)然时诸伶,独新磨尤善俳,其语最著,而不闻其他过恶。14.文中写“伶官乱政”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简要概括。【答案】10.A11.B12.C13.(1)你为什么要放纵百姓(在这里)种植庄稼来上交国家赋税?你为什么不让你的县民挨饿空出这块地方,来预备让我们天子(打猎)纵马奔驰?(2)然而当时各个伶人中,唯独新磨格外擅长演戏,他的话语最突出,也没有其他罪过。14.①伶人恃宠跋扈,败坏朝政,侮辱嘲弄缙绅,使大臣人人自危。②掳掠民女,扰乱百姓生活。③蛊惑君王,进谗言,残害忠良。奸杀皇弟存义、大臣友谦。【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王继岌已经攻下蜀地,刘皇后听信宦官谗言,派继岌暗地里杀死郭崇韬。郭崇韬向来憎恨伶人,经常压制他们,因此,伶人都因为郭崇韬死而高兴。“破蜀”是动宾短语,“蜀”作为“破”的宾语,不应断开,排除BD。动词“裁抑”的主语是“郭崇韬”,所以要断在“伶人”之后,排除C。故选A。
11【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南方部族”错,改为“东方部族”。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深得庄宗宠爱,伶官们争着向他行贿”错误。结合“朱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伶人皆求赂于友谦,友谦不能给而辞焉”分析,朱友谦是当年曾带领梁国河中一带投降晋国的人,等到庄宗进入洛阳,伶人们都向友谦索取贿赂,友谦没有能力给就推辞了。“深得庄宗宠爱”无中生有;“争着向他行贿”错,应该为“争着向他索贿”。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奈何”,为什么;“稼穑”,耕种和收获;“饥”,使动用法,使……挨饿;“驰骋”,骑马快速奔跑。(2)“诸”,各位;“俳”,指演戏;“著”,显著,突出;“过”,罪过。【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分析,当时,伶人进出皇宫,侮辱嘲弄缙绅大臣,群臣愤恨,却没有人敢说话。伶人恃宠跋扈,败坏朝政,使大臣人人自危。结合“其后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分析,之后庄宗亲临邺都,派景进等人搜寻上千美女,来填充后宫。然而景进等人借此作坏事,于是士兵的妻子、女儿逃跑的有几千人。庄宗返回洛阳,景进栽着邺地女子上千人跟随,在道路上一个接一个,男女混杂。掳掠民女,严重干扰百姓生活。结合“皇弟存义,崇韬之婿也,进谗于庄宗曰:‘存义且反,为妇翁报仇。’乃囚而杀之”分析,皇上的弟弟存义是崇韬的女婿,伶人向庄宗进谗言说:“存义要造反,为他的岳父报仇。”于是庄宗杀掉了存义。结合“朱友谦,以梁河中降晋者,及庄宗入洛……于是及其将五六人皆族灭之,天下不胜其冤”分析,朱友谦是当年曾带领梁国河中一带投降晋国的人,等到庄宗进入洛阳……于是友谦和他的五、六个部将都被整族灭掉。写出了伶官蛊惑君王,进献谗言,残害良臣。
12参考译文:庄宗喜欢打猎,到中牟打猎时,践踏了百姓的田地。中牟的县令挡在马前急切的劝谏,为百姓请求。庄宗大怒,呵斥县令离开,并要把他杀掉。伶人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于是率领众伶人跑去追赶县令,把他抓到马前责问说:“你身为县令,难道不知晓我们天子喜好打猎吗?为什么要纵容百姓种地供给赋税,为什么不使你县里的百姓挨饿而空出这片地来满足我们天子打猎呢?你罪该万死!”于是上前请求从快处死县令,众伶人一同应和。庄宗大笑,县令才得以免死离开。庄宗曾经和众伶人在庭院中演戏,环顾四周大喊:“李天下,李天下在哪里?”新磨立刻上前用手打庄宗的脸,庄宗大惊失色,身边侍候的人都惊恐万分,众伶人也极其震惊害怕,一同抓住新磨诘问他说:“你为什么打天子的脸啊?”新磨回答说:“李天下这个名字只有皇帝能说,其他人谁敢说?”于是侍从们都笑了。庄宗特别喜悦,赠给新磨丰厚的赏赐。新磨曾经在殿中禀奏事务,殿中多有凶猛的狗。新磨离开时,一只狗起来追他,他倚靠着柱子大喊:“陛下不要放纵儿女咬人!”庄宗家是北方少数民族,忌讳狗,所以新磨以此讥讽。庄宗大怒,要拉弓射箭,新磨急忙喊道:“陛下不要杀臣,臣与陛下是为一体,杀了我不吉利!”庄宗惊奇,问他缘由。新磨答道:“陛下开国,改年号为同光,天下都称陛下为同光帝,并且‘同’就是‘铜’,若杀掉敬新磨,那么‘同’就没光了。”庄宗大笑,于是放了他。然而当时各个伶人中,唯独新磨格外擅长演戏,他的话语最突出,也没有其他罪过。败坏政治扰乱国家的人,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最为严重。当时,伶人进出皇宫,侮辱嘲弄缙绅大臣,群臣愤恨,却没有人敢说话,有的人反而依附他们来求得恩惠宠幸。各地藩镇纷纷贿赂,景进在中间执事最甚。庄宗派景进等人外出私访民间,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奏报。每次到殿中进奏事务,侍从都隐退,军事机密国家政事都参与决策。三司使孔谦以兄长的礼节侍奉他,称他为:“八哥”。庄宗刚到洛阳时,住在唐朝时的旧房屋,而且妃嫔、侍从都很少。官宦迎合庄宗的意旨,多次说晚上在宫内看见鬼,样子惊悚恐怖。庄宗问他破解的方法,于是宦官说:“以前唐朝时,后宫有上万人,现在宫殿空闲多怪物,应该是充满了人就可以止息了。”庄宗听了很高兴。之后庄宗亲临邺都,派景进等人搜寻上千美女,来填充后宫。然而景进等人借此作坏事,于是士兵的妻子、女儿逃跑的有几千人。庄宗返回洛阳,景进栽着邺地女子上千人跟随,在道路上一个接一个,男女混杂。魏王继岌已经攻下蜀地,刘皇后听信宦官谗言,派继岌暗地里杀死郭崇韬。郭崇韬向来憎恨伶人,经常压制他们,因此,伶人都因为郭崇韬死而高兴。皇上的弟弟存义是崇韬的女婿,伶人向庄宗进谗言说:“存义要造反,为他的岳父报仇。”于是庄宗杀掉了存义。朱友谦是当年曾带领梁国河中一带投降晋国的人,等到庄宗进入洛阳,伶人们都向友谦索取贿赂,友谦没有能力给就推辞了。伶人又进友谦的谗言说:“崇韬将要被诛杀,友谦自己不能安稳必然造反,应当一并诛杀。”于是友谦和他的五、六个部将都被整族灭掉。天下人都无法承受他们的冤屈。景进的官职做到了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最高武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苏幕遮•燎沉香〔宋代〕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以叙事写景为主,短短31字,看似信手勾勒淡淡几笔,却把荷叶之玉盘圆润、亭亭玉立、婀娜摇曳的美好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B.情景关联密切是本词写作上的一大特色,词人以“风荷”这一意象作为感情纽带巧妙地由眼前荷景想到家乡西湖荷花,自然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C.本词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饰,浑若天成,它准确而又生动地写出荷花的风神与词人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体现天然真美。D.“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作者直抒胸臆,深情表达了自己对当年友人的思念之情,将乡愁写得如梦似幻,余韵袅袅。1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被誉为写荷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此语“真能得荷之神理”,词人是如何写出“荷之神理”的?请赏析。【答案】15.D16.①工笔描绘(视觉描写)。写出水面荷叶及叶上雨滴的清圆,垂直的荷茎亭亭玉立,形成简约的构图之美,荷之神韵尽显。②动态描写(或动静结合)。“风”造成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③运用叠词。“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荷之神理突显。【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作者直抒胸臆”错误。应为“从对方落笔,以对方思念己方来表达诗人自己的思念之情,抒情含蓄柔婉”。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1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意思是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写出水面荷叶及叶上雨滴的清圆,垂直的荷茎亭亭玉立,形成简约的构图之美,荷之神韵尽显。运用了工笔描写。“一一风荷举”意思是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风”造成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运用了动态描写。“一一”为叠词,写出了荷叶之多,以及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荷之神理突显。(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其中3题)(1)《沁园春·长沙》一诗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写蜀道奇险风光,水石激荡、山谷空鸣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兰亭集序》中,表现王羲之积极用世,否定士大夫们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崇尚虚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携来百侣曾游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③.故不积跬步④.无以至千里⑤.寄蜉蝣于天地⑥.渺沧海之一粟⑦.飞湍瀑流争喧豗⑧.砯崖转石万壑雷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⑩.齐彭殇为妄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携、峥嵘、稠、跬、至、蜉蝣、沧、粟、豗、砯、壑、诞、殇、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同里最吸引人的去处无疑是退思园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见过的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个。
15在______的拥挤中游古典园林是令人伤心的事。如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或许是大雨刚歇,或许是时值黄昏,你有幸走在这样的园林中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在一切古典园林都变成公众游观处的现代,这种审美嗜好无疑是一种奢侈愿望了,但有时竟然也能______。就这样,我们从西首的大门进入,向着东面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观赏过来。总以为看完这一进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一个月洞门又引出一个新的空间,而且一进比一进美。心中早已绷着悬念,却又时时为意外发现而一次次惊叹,这让我想到中国古典园林和古典戏曲的近似。难怪古代曲论家李渔会把编曲与工师营建宅院苑榭______。不管依傍何种建筑流派,园林都要有自己的韵律。正是因为有了“韵律”,全部构建才会组合成一种古筝独奏般的淡雅_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车水马龙心驰神往相提并论清丽B.摩肩接踵心满意足相提并论清丽C.摩肩接踵心驰神往一概而论绚丽D.车水马龙心满意足一概而论绚丽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韵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粥菜?是不可能有的!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B.《怜悯是人的天性》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C.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事情让人悔不当初,在这个时候,或许就需要一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D.李白的《蜀道难》一文,可谓是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了蜀道之“难”,从而形成了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同里最吸引人的去处是退思园了。这是我见到的让我难以忘怀的中国古典园林。”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8.B19.D20.①原句更能体现用语的严谨和准确性。“无疑”“毫不夸张地说”“特别”表现出退思园吸引人、令人难忘的程度之深;“一个”则点出了中国古典园林让人难忘的并非只有退思园。改后的句子体现不出这种程度和意思;②原句表达的情感更为明显与强烈,更能体现作者对退思园的喜爱之情。改后的句子表述过于平淡,属于一般的陈述,缺乏作者情感的渗入。【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摩肩接踵:意思是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行人众多,很拥挤。
16“车水马龙”和“摩肩接踵”都可形容拥挤,但是车水马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这里的语境是游玩古典园林的人多,故选用“摩肩接踵”。第二空,心满意足: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心驰神往”侧重点“向往”,“心满意足”的侧重点是“满意”。语境说的是有时古典园林也会让游览古典园林的游客愉悦、满意,故选用“心满意足”。第三空,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放在一起谈论和看待,多指不分彼此,不分上下。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句)。根据语境“中国古典园林和古典戏曲的近似”,此处是说李渔把编曲与工师营建宅院苑榭同等地看待,故选用“相提并论”。第四空,清丽:清雅秀丽。绚丽:灿烂美丽。古筝独奏的韵律意境是清雅的而不是灿烂美丽,况且前文还有“淡雅”二字,故选用“清丽”。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引号是强调突出作用。A.引号是反语讽刺。B.是直接引用。C.是特殊含义。D.是强调突出作用。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1)在词语的运用方面和原句相比,该句缺少“无疑”“毫不夸张地说”“特别”这三个词语,而这三个词语表现出退思园吸引人、令人难忘的程度之深。还有,原句中数量词“一个”点出了中国古典园林让人难忘的并非只有退思园;而改后中缺少了“一个”,改句就是说退思园是“我”见到的让我难以忘怀的中国古典园林,没有其它。所以,原句比改句更能体现用语的严谨和准确性。(2)从情感表达方面分析
17原句中用“无疑”“毫不夸张地说”“特别”更能体现作者对退思园的喜爱;而改句属于一般的陈述,表述过于平淡,缺乏作者情感的渗入。所以,原句比改句的情感表达更明显与强烈。(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题,9分)樟叶槿,为锦葵科常绿小乔木,因叶片形似樟叶而得名。叶片呈卵状长圆形,(),呈冷色调。花硕大,黄色,造型有棱有角,就像一粒粒精心包装好的巧克力。有人说樟叶槿是夏的使者。,花儿便会展示它那娇艳动人的姿容。在华南地区栽培,樟叶槿花期期长可达半年,盛花期时间不长,单朵花的花期只有一天,朝花夕逝让人不免有些遗憾,,它们不断地承接着阳光和雨露,每天都有不少新的花蕾萌发,每天都有怒放的生命伴着清晨的露珠款款而来,当它们从枝头凋落,无需感慨,不久,。樟叶槿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寓意:只要有一天生命,也要辉煌灿烂,在有限的时间里极尽所能地展现自己的美丽。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两面均平滑无毛,基部钝至阔楔形,先端短急尖,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绿色B.两面均平滑无毛,先端短急尖,基部钝至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绿色C.先端短急尖,基部钝至阔楔形;两面均平滑无毛,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绿色D.先端短急尖,基部钝至阔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苍绿色,两面均平滑无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只要夏日一到;②但樟叶槿看上去总觉得能量满满;③或许枝头上会有新的小惊喜【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由上句“叶片呈卵状长圆形”可知,说的是“叶”的形状,由下句“呈冷色调”可知,讲的是“颜色”,所以形状在前,颜色在后,排除D。先说“先端”,再说“基部”,符合介绍事物特征的顺序,后文说的是叶片呈现的冷色调,介绍两面特点,再列举颜色,与后文衔接紧密,排除AB。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下句“花儿便会展示它那娇艳动人姿容”可知,樟叶槿开出娇艳动人的花,所此处应该填写“花期一到”;结合上句“有人说樟叶槿是夏的使者”可知,樟叶槿的花期是在夏季,所以此处还可以填写“夏日一到”。
18第二空,由下句“它们不断的承接着阳光和雨露……每天都有怒放的生命伴着清晨的露珠款款而来”可知,樟叶槿虽然朝花夕逝,但是每天都有不少新的花蕾萌发,每天都有怒放的生命伴着清晨的露珠款款而来,可见樟叶槿看上去总是能量满满,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但樟叶槿看上去总是能量满满”。第三空处,由材料可知樟叶槿虽然朝花夕逝,但是每天都有不少新的花蕾萌发,每天都有怒放的生命伴着清晨的露珠款款而来,再结合“当它们从枝头凋落,无须感慨”可知,樟叶槿虽然从枝头掉落,但是它“每天都有不少新的花蕾萌发”,所以,不久或许会有惊喜,或者是“新的惊喜等着你去欣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教育孩子要懂规矩,在社会上做事要有规矩,人和人交往要讲规矩。人似乎只有守规矩,才能行稳致远。但生活中我们又会发现,一些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般人眼中“不守规矩”的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该如何看待以上现象,根据你的思考和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要我们辨析“守规矩”和“不守规矩”之间的关系。正如材料所说,人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守规矩”,只有守规矩,才能行稳致远。这里的“规矩”指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底线,是道德和法律的限制。而“不守规矩”中的“规矩”指的是条条框框的限制,是束缚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陈旧的东西。这两个“规矩”含义并不相同,理解了这一点,作文就容易写了。这篇作文是告诉我们,人要懂规矩,做人做事要在原有的要求、道德、法律等范围内才会走得长远;但同时我们也要敢于突破不适应的旧有规矩的限制,这样才会有创新,才更容易成功。而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生活的智慧。
19建议写成议论文。先论证要“懂规矩”“守规矩”,比如过马路要讲规矩,比赛要遵守规矩,待人接物要遵守社会的规矩等,可以用排比句列举种种现象来论证,然后论证守规矩的好处,如不出错,走得稳等。然后再写要敢于突破规矩的限制,比如袁隆平突破权威认为水稻杂交无优势的限制,才有了“三系法”的成功;还有中国敢于打破规矩,实行一国两制,收回香港和澳门等,论述不守规矩的好处;还可以从反面论述死守规矩的弊端。最后论述青年要把握好“规矩”的含义,既要在规矩的框架内行稳致远,又敢于打破规矩,取得成就。立意:1.守规矩是本分,打破规矩是能力。2.守规矩,行稳致远;不守规矩,收获成功。3.规矩既要守,也要破。
2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