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学年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网红面包、网红书店、网红小镇、网红咖啡厅······如今,“网红”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网络直播受到关注、电商业态推陈出新,网红经济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数量众多的粉丝、自带流量的话题、可观的商业价值、日益延伸的产业链······网红经济已成为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为、完成流量变现。网红经济不断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直播带货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红经济,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也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催生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据统计,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已超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网红经济也遭遇了一些“成长的烦恼”。前段时间,税务部门依法对一些网络主播的偷逃税款等行为进行处罚,进一步引发社会公众对规范网红经济发展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红经济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也是一种信任经济,网红经济从业者的影响力、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的消费行为。但在直播带货中,一些网络主播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过度营销,甚至知假售假,所售产品质量堪忧、售后服务无从保障,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业务数据造假、刷单注水、虚假流量等乱象,让消费者难以在购物中安心、放心,污染了行业生态和风气。重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不断培厚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也应看到,网红经济从业者的言行对粉丝拥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这也就决定了网红经济不只是一种商业模式,也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现实生活中,在“流量至上”等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一些从业者为博取眼球,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挑战法律红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为违法失德艺人提供公开出镜发声机会,彰显了鲜明导向。这提醒每一位相关从业者,在获得公众关注的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必须以身作则、向上向善,传递正能量。事实上,推动网红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努力从未停歇。从整治“刷单”“刷好评”
1黑灰产业链,到明确直播营销活动从业者的年龄限制和行为红线;从通过教育培训规范网红行为,到将直播活动的各主体纳入管理范围······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助力网红经济迈入法治轨道。以雷霆手段治理乱象,以建章立制护航发展,确保网红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之网正日益细密。网红经济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前景广阔。校准价值航标、提升专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体验,网红经济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摘编自邹翔《校准网红经济的价值航标》)材料二:近日,小红书因“滤镜景点”事件持续发酵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些“网红景点”,一开始籍籍无名,但加上各种滤镜后,似乎便有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气质。大多数“网红景点”,是景区商家有意为之。他们或自己操刀上阵虚假包装,或找博主发“照骗”推广,通过滤镜过度美化景点,或通过社交平台夸大宣传以迅速提升景点知名度吸引客流,谋求短期内的高额回报。去年湖南一网红“天空之镜”景点就曝出造假拍摄事件,因虚假宣传被罚款12万元。坑人的“网红”景点一再被曝光、处罚却仍有模仿者前赴后继,甚至还越来越多,是“唯流量”思维在作票。流量就是利益,不仅商家趋之若鹜,一些普通游客无意中也在推波助澜。一些“网红景点”的虚假繁荣,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当游客们的眼球被网络上美轮美奂的“网红景点”画面所吸引时,大部分人对线下真实景点的期待也主要围绕视觉上的“好看”展开,前往“网红景点”打卡,复刻、模仿出类似照片,再分享至社交平台,即为大功告成。甚至有时候人们已经发觉上当,却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不惜千方百计用软件修饰出一张美图,去自欺欺人。当“网红景点”推动的打卡式旅游开始流行,能否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成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就会被掩盖,浅薄虚假的“网红景点”就会大行其道。此刻,我们应该反思,难道我们旅游的初衷就是一张加了滤镜的照片?(摘编自王静《网络“滤镜产业”该整顿了》)材料三:爆款意味着畅销,意味着消费者追捧,意味着日进斗金,但不是所有的爆款都值得推崇。据报道,一些商家在宣传营销上大做文章,人为制造“网红爆款”。这些“网红爆款”充斥人们的衣食住行,往往潜伏陷阱,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比如,一些以“手作点心、当日现烤”为宣传噱头的“国潮点心”,并非手作;那些贴着“神仙设计”“独特格调”“ins风”“圣托里尼风”等标签的网红民宿,实则戴着滤镜。这两类“网红爆款”都有着同样的毛病,虚假宣传,弄虚作假,消费者被骗了往往有苦说不出。对于消费者来说,看到所谓的“网红爆款”,一定要留个心眼,擦亮眼睛,按捺住消费冲动。一看到不对劲,就赶紧抽身而退,迅速止损,并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所谓的“网红爆款”再红,被举报的次数多了,坏名声出去了,网红也会变成“网黑”,再想骗人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平台来说,则需做到守土尽责。有个细节是,山东青岛一市民在某平台预订了每晚单价2000多元的民宿,但入住后发现洗手间无热水、房门锁损坏、设施陈旧等诸多问题,给差评后平台不予公开显示。为何不显示?平台不显示,客观上就成了“黑店”的帮凶,是跟无良商家合谋骗人。按常理,平台对虚假宣传的商家要主动约束,并依规处理。该处理不处理,连差评都不予显示,这说明相关平台“坐歪了屁股”
2,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也站在了法律的对立面,这样的平台应付出应有的代价。“网红爆款”大行其道,对监管部门也是提醒。红了不一定代表质量好。大发不义之财不能逍遥法外,捍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要积极作为,要依法打击,要抓住典型以做效光。问题“网红爆款”,早该“爆雷”了!(摘编自秦川《问题“网红爆款”坑你没商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红经济是一种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聚集流量与热度,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为、完成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它的发展能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潜力。B.网红经济已经是观察移动互联时代的一扇窗口。我国互联网营销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相关机构增长迅速。C.景区商家有意打造“网红景点”,来迅速提升景点知名度吸引客流,谋求短期内的高额回报。“网红景点”的出现也离不开游客们的“打卡”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D.“网红爆款”意味着畅销,意味着消费者追捧,意味着日进斗金,因此一些商家在宣传营销上大做文章,比如一些“国潮点心”。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红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新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开辟了一种融合创新的新路径。B.网红经济蕴藏的新需求、新机遇,激发的新活力、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这表明线下经济已被边缘化。C.打卡网红景点不以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会掩盖了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D.消费者看到“网红爆款”,就应该留个心眼,擦亮眼睛,按捺住消费冲动,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进而迅速止损。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网络“滤镜产业'”的一项是(3分)A.“XX马尔代夫”“XX小九寨”“XX小冰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B.浪漫到窒息的“普罗旺斯薰衣草花海”、刷爆朋友圈的“梦幻灯光节”等,层出不穷。C.景点独辟蹊径,用“不得不去的冷门美景”等激起大众探寻“新大陆”的冲动。D.XX景点“集文艺与文化于一体,是网红打卡地,也是历史纪念地”,是必去之地。4.简要分析材料一在结构上是如何对“校准网红经济的价值航标”展开论证的。(4分)5.近日,“中华第一高瀑”百丈漈火爆网络,不少游客前去取景与打卡,请你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说说如何避免让百丈漈沦为虚假“网红景点”?(4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一棵老树冯至
3我们搬到这里来时,所遇见的第一个人是一个放牛老人。他坐在门前的一块石墩上,两眼模糊,望着一条水牛在山坡上吃草。他好比一棵折断了的老树,树枝树叶,不知在多少年前被暴风雨折去了,化为泥土,只剩下这根秃树干,没有感觉地蹲在那里,在继续受着风雨的折磨;从远方望去,不知是一堆土,还是一块石,绝不会使人想到,它从前也曾生过嫩绿的枝叶。他听话也听不清楚,人类复杂的言语,到他耳里,都化为很简单的几个单音。据林场的主人说,这片山林经营已经将近三十年,一开始时,这个老人就到这里来了。我想,当时他还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壮年,他必定也背起斧头,参加过那艰难的披荆斩棘的工作。但是从什么时候起他的筋力渐渐衰减,官感渐渐迟钝,把那些需要强壮的筋力或灵敏的官感的工作一件件地放下来,只是从早到晚眼前守着一只笨拙的水牛呢?时间对于他已经没有意义。气候的转变他也感觉不到,我只看见他无论早晚,穿着一件破旧的衣裳。他步履所到的地方,只限于四周围的山坡,好像这山林外并没有世界;他掺杂在林场里的鸡、犬、马、牛的中间,早已失却人的骄傲和夸张。他“生”在这里;没有营谋,没有积蓄,使人想到耶稣所说的“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水牛,缓缓地在草地上走着,像是古代的生物;原始的力还存留在它的身上。山坡上,树林间,老人无言,水牛也没有声音,蹒蹒跚跚,是一幅忧郁的画图。因为他们同样有一个忘却的久远在过去,同样拖着一个迟钝在这灵巧的时代。老人的生活从未有过变动。若有,就算是水牛生小牛的那天了。这天,他和看山的少年共同抱着一只小牛进来了。他的面貌仍然是那样呆滞,但是举动里略微露出来了几分敏捷。他把小牛放在棚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那许久不曾打扫过的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铺上焦黄的干草,把小牛放在干草上。他不说话,但是这番工作无形中泄露出一些他久已消逝了的过去。此后老牛的身后又多了一只小牛。他呢,一番所谓兴奋后,好像眼前并没有增加了什么。一天下午,老牛不知为什么忽然不爱走动了,老人举起鞭子,它略微走几步,又停住了,他在它面前堆些青草,它只嗅一嗅,并不吃。旁的工人都说牛是病了,到处找万金油,他却一人坐在一边,把上衣脱下来晒太阳。他露不出一点慌张的神色,这类的事他似乎已经经历过好几次,反正老牛死了还有小牛。老人目送几个人想尽方法把这病牛牵走,并不带一点悲伤。他抽完了一袋烟,又赶着小牛出去了,他看这小牛和未生小牛以前的那只老牛一样。因为他自从开始放牛以来,已经更换过好几只牛,但在他看来,仿佛从头到了,只是一只,并无所谓更换。可是这老人面前的不变终于起了变化。今年初夏的雨水分外少,山下村庄里种的秧苗都快老了,还是不能插,没有一个人不在盼望云。一天上午,老人和平素一样,吃完午饭,就赶着牛出去了。大家正在热得疲惫的时候,林场的院子里吹来一阵凉风,转瞬间烟云布遍四山,大雨如注。雨继续了三个钟头,人人都缓了一口气,尽在雨声里乱谈乱讲,却没有一个人想起大雨里还有两个生命。雨止了,院子里明亮起来,这时那老人也幸着小牛回来了。人和牛都是一样湿淋淋的,神情沮丧,好像飓风掠过的海滨的渔村,全身都是零乱。老人把牛放在雨后的阳光里,自己走到厨房里去烘干他那只有一身的衣裤。人们乱忙忙的,仍然是没有人理会他们。等到老人把衣服烘干再走出来时,小牛伏在地上已经不能动转。这只有几个月的小生命,担不起这次宇宙的暴力,被骤雨激死了。
4当晚工人们在林边掘了一个坑,把小牛埋在里边。埋葬后,老人还在漆黑的夜色里坑旁边坐了许久。最后,一步步地挪回来。第二天,我看见他坐在门前的石墩上,手里仍然拿着放牛的鞭子,但是没有牛了。他好像变成一个盲人,眼前尽管是无边的绿色,对于他也许是一片白茫茫吧。几土年的岁月,没有一天没有水牛,他都实实在在地度过了,今天他却如一个钟面上没有指针。老牛病死,小牛淋死,主人有些凄然。考虑结果,暂时不买新牛。所成问题的,是这老人如何安插。他现在什么事也不能做了,只好给他一些养老费,送他回家去。家?不但旁人听了有些惊愕,就是老人自己也会觉得惊奇。他在这里有几十年,像是生了根,至于家,早已变成一个遥远,生疏,再也难以想象的处所了。他再也没有勇气去到那生疏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孙儿孙媳,但是他久已记不得他们是什么面貌,什么声音,什么样的人。人们叫他走,说是回家,在他看来,好比一个远征,他这样大的年纪,那里当得起一个远征呢······又过了几天,门外的狗在叫,门前呆呆地站着一个年青的农夫,他说:“祖父回到家里,不知为什么,也不说,也不笑,夜里也不睡,只是睁着眼坐着。前晚糊里糊涂地死去了。”这如同一棵老树,被移植到另外一个地带,水土不宜,死了。在山上两年的工夫,我没有同他谈过一句话,他也不知我是哪里来的人。我想,假如小牛不被冷雨淋死,他会还继续在这山上生长着,一年一年地下去,忘却了死亡。(选自冯至散文集《山水》(1943),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人察觉不到时间、气候的变化,只是从早到晚坐在石墩上看守水牛,体现了老人对生活失去感知力,已经木讷了。B.老人就像“天上的飞鸟”和“野地里的百合花”,说明他处于生命的本真状态,没有矜夸与矫饰。C.老牛生病时,其他工人忙着找万金油,而老人却毫不慌张,还去晒太阳,体现了老人性格稳重。D.从下雨时无人想起老人与小牛,年青的农夫述说老人死讯时语言的平淡以及我生活两年都不和他讲话,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情淡漠。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划线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人比作没有指针的时钟,说明失去小牛的老人不想工作。B.文章第2段运用了插叙,宕开一笔,告诉读者老人来林场时间长,使下文老人忘却自己家的情节变得更合理。C.作者用了象征手法,老牛象征着老人,牛与人都履行了自身的生命责任,又默默在各自生命轨道前行与走向死亡。D.作者用客观的叙述视角,讲述了一位放牛老人与牛为伴、在山中静默生存的故事,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怜悯以及对生命的思考。8.作者以“一棵老树”为题,主要内容写的却是放牛老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6分)9.散文家李广田称赞冯至的散文:“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5敬宗宝历元年。昭义节度使刘悟之去郓州也,以郓兵二千自随为亲兵。八月庚戌,悟暴疾薨,子将作监主薄从谏匿其丧,与大将刘武德及亲兵谋,以悟遗表求知留后。司马贾直言入责从谏曰:“尔父提十二州地归朝廷,其功非细,只以张汶之故,自谓不洁淋头,竟至羞死。尔孺子,何敢如此!父死不哭,何以为人?”从谏恐悚不能对,乃发丧。冬十一月,朝廷得刘悟遗表,议者多言上党内镇,与河朔异,不可许。左仆射李绛上疏,以为:“兵机尚速,威断贵定,人情未一,乃可伐谋。刘悟死已数月,朝廷尚未处分,中外人意,共惜事机。今照义兵众必不尽与从谏同谋纵使其半叶同尚有其半效顺从谏未尝久典兵马威患木加于人。又此道素贫,非时必无优赏。今朝廷但速除近泽潞一将充昭义节度使,令兼程赴镇,从谏未及布置,新使已至潞州,所谓先人夺人之心也。新使既至,军心自有所系。从谏无位,何名主张,设使谋挠朝命,其将士必不肯从。今朝廷久无处分,彼军不晓朝廷之意,欲效顺则恐忽授从谏,欲同恶则恐别更除人,犹豫之间,若有奸人为之画策,虚张赏设钱数,军士觊望,尤难指挥。伏望速赐裁断,仍先下明敕,宣示军众,奖其从来忠节,赐新使缯五十万匹,使之赏设。续除刘从谏一刺史。从谏既粗有所得,必且择利而行,万无违拒。设不从命,臣亦以为不假攻讨。何则?臣闻从谏已禁山东三州军士不许自畜兵刀,足明群心殊未得一,帐下之事亦在不疑。熟计利害,决无即授从谏之理。”时李逢吉、王守澄计议已定,竟不用绛等谋。十二月辛丑,以从谏为昭义留后。刘悟烦苛,从谏济以宽厚,众颇附之。(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宗平泽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昭义兵众必不尽/与从谏同谋/纵使其半叶同/尚有其半效顺/从谏未尝久典兵马/威惠未加于人B.今昭义兵众/必不尽与从谏同谋/纵使其半叶同/尚有其半效顺/从谏未尝久典/兵马威惠未加于人C.今昭义兵众必不尽/与从谏同谋/纵使其半叶同/尚有其半效顺/从谏未尝久典/兵马威惠未加于人D.今昭义兵众/必不尽与从谏同谋/纵使其半叶同/尚有其半效顺/从谏未尝久典兵马/威惠未加于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作监,古代官署名,隋开皇二十年改将作寺为将作监。唐、宋、辽均用此名。是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和精美器皿的制作与纱罗缎匹的刺绣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B.“疏”与“表”都是臣下写给皇帝的文字,可它们又有各自的侧重点。“表”原指逐条陈述,文中的“遗表”是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卒后上奏。C.“伏望速赐裁断”中的“伏望”一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执事”一词都为敬词,多用于下对上。D.“从谏济以宽厚”中的“济”字的意思与《促织》中“靡计不施,迄无济”的“济”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A.刘从谏为了得到昭义“节度留后”之职,在他父亲去世后,秘不发丧,并且没有因父亲去世痛哭,所以司马贾责备刘从谏不配为人。B刘悟已经死去几个月了,但是朝廷仍然没有对此安排处理,朝廷内外的人都认为要珍惜时机,尽早处理此事。C.李绛认为朝廷不处罚刘从谏,将士们不明白朝廷的意图,他们想要效忠朝廷又怕朝廷任命刘从谏为昭义留后,想与刘从谏一起作恶又怕朝廷另有任命,在犹豫之间就会被奸人操控。D.李绛认为综合各方面的利害得失,绝没有立即任命刘从谏为昭义节度留后的理由,但李逢吉和王守澄已经计划商议好了,最终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兵机尚速,威断贵定,人情未一,乃可伐谋。(4分)(2)从谏既粗有所得,必且择利而行,万无违拒。(4分)14.李绛从哪些方面提出了“决无即授从谏”的理由?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篇,完成15~16小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木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道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①筹策②,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③,指挥若定失萧曹④。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注解】①纡:屈,指不得施展;②筹策:谋略③伊吕:伊尹、吕尚。商伊尹辅商汤,西周吕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④萧曹:萧何、曹参。他们先后担任汉初的丞相。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蜀相》“锦官城外”介绍了武侯祠所在地;而《咏怀古迹》则通过“诸葛大名”“遗像”暗示本诗亦是瞻仰武侯祠,发而为诗的。B.这两首诗都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层次有波澜,情感有起伏;语言上都讲求炼字琢句,可谓“一字千钧”。C.从体裁上看,两首诗篇皆为近体诗。其“篇句有定式,音韵有规律”的律诗特点也可见一斑。D.两首诗篇都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蜀相》先以乐景衬哀情,并以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咏怀古迹》以“伊吕”“萧曹”来衬托诸葛亮的形象。16.同为写诸葛亮的诗篇,两首诗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7(1)李白的《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2)黄庭坚《登快阁》中“,”两句,写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后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回到故乡,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闲作草书、细乳分茶的闲适恬静的生活,实则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惆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从古镇东南一侧一直延伸到漓江畔,街上的民居多为明清时的建筑。虽然漓江游人如织,这里已①,唯有门前挂着的几兜渔网,在阳光的挥洒下透射着金光。游客路过此地时,不是埋头匆匆路过,就是偶尔瞟一眼便加快了步伐,老街的光景有一些古典、凋零的美,老街上那些会馆具体位置也已②。踏步青石板路,你可以按照心情随意调整步伐,或者即兴来一段小跑,尝试着捕捉一兜清新的山风。我觉得古人的心思或许就体现于,他们不愿与时光赛跑的人比较,所以有足够的时间烧制每一块地砖,砌好每一片瓦当。历史的河流在兴坪悄然流淌。不同于某些被商业气息掩盖的景区,兴坪古镇未经修整的历史感颇为独特。如今古镇修建的崭新游船码头,使古镇③,绽放新的花朵,新的游客寻山水而来,又把更多的故事揣在兜里带回家去。18.根据内容在括号内填入合适的成语(3分)①②③19.文章划线处有病下列修改最正的一项是(3分)A.我觉得古人的心思或许就体现于此,他们不愿与时光赛跑的人比较,所以有足够的时间砌好每一块地砖,烧制好每一片瓦当。B.我觉得古人的心思或许就体现于此,他们不愿跟与时光赛跑的人比较,所以有足够的时间烧制好每一块地砖,砌好每一片瓦当。C.我觉得古人的心思或许就体现于此,他们不愿跟与时光赛跑的人比较,所以有足够的时间砌好每一块地砖,烧制好每一片瓦当。D.我觉得古人的心思或许就体现于此,他们不愿与时光赛跑的人比较,所以有足够的时间烧制好每一块地砖,砌好每一片瓦当。20.请从文段结构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一座城市无论它多么现代和雄伟,如果①,这个城市在美学上,不过是砖块砂砾堆砌的高楼而已,不过是②。他们告诉世人,城市不仅是一个物质的空间,还是一个精神的家园,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它的美感和内涵。真正伟大的城市,是诗在支撑它的建筑,是艺术在彰显它无处不在的美。那些直立在时间中的建筑物,③
8,还是新起和新颖,只要可以引起行人注目,那些建筑就一定是一首直立着的诗,是一件巨大脱颖而出的艺术品,是诗和艺术结合的城市和美学。希腊古代诗人西蒞拉则在论及城市与诗的关系时说:“唯诗歌是城市的灵魂。”哲学家培根也提出更具有概括意义的表述:“城市、诗歌和艺术,三者相互交织,共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和智慧。”既然让我们生活在城市里,那就让我们也生活在诗歌和艺术中;既然热爱诗歌和艺术,那就让你所在的城市充满诗歌和艺术!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加点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还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B.但是,谁要侮辱一下秦腔,他们要争死争活地和你论理,以至大打出手,使你永远记住教训。C.比赛提前进行的消息,让他们仨很诧异,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说什么。D.他不住地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的,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①②③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义利之辨,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孔子提倡“见利思义”,认为“放(依据)于利而多怨”。墨子的看法是,“义,利也”。西汉董仲舒追求“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却强调“利,义之和;义,利之本”。“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读书亦然。科举取士制度出现后,读书人动机不纯、不正,过分功利化、庸俗化的读书目的,得到世俗社会的广泛认同。明代著名藏书家谢肇湖感叹说:“古人之读书明义理也,中古之读书资学问也,今人之读书不过以取科第也。”如今虽无科举,“读书”的义利之辨却从未远离也不该远离。2023年2月,某教育专家在合肥庐江中学给高三学子做励志演讲时,因“学生读书就是为了钱”“读书就是为了和外国的优良基因相融合”等观点被学生抢了话筒。此事便是一佐证。身为二十一世纪的“读书”人,你如何看待当下“读书”的“义”和“利”?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9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命题:陈明磊18457736691审稿:陈宜138685814141.C(曲解文意,“网红景点”的出现错误,原文“一些“网红景点'的虚假繁荣,离不开游客们的······”)2.A(B项,“这表明线下经济已被边缘化”,无中生有;C项,“
10就不会掩盖了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表述绝对与否定不当,原文为“当“网红景点”推动的打卡式旅游开始流行,能否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成为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就会被掩盖,浅薄虚假的“网红景点”就会大行其道。”;D项,原文“一定要留个心眼,擦亮眼睛,按捺住消费冲动。一看到不对劲,就赶紧抽身而退,迅速止损,并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选项逻辑不当。)3.D(A夸大宣传,B过度美化,C虚假包装)4.①首先,从“网红”元素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出议题“网红经济”,明确网红经济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为下文展开论述作铺垫。(答出“生活现象引出话题”的意思就给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②然后,从正面论证网红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网红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亮点。“1000万人”从事互联网营销,数字论证,鲜明有力。再从反面论述网红经济对社会产生了不利影响:侵害了消费者利益,污染了行业生态和风气。“一方面······另一方面···”,多角度论述,可以使论述全面理性。(答出“影响分析正反论证”的意思就给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③接着,从深层论述网红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关系:网红经济也是需要引导和规范的社会文化现象。联系实际,深入分析,体现了时评思辨的深刻性。再次,从治理层面谈网红经济的发展,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网红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最后,与时代联系,鼓励从业者只有校准价值航标、提升专业水准、加强行业自律,网红经济才会迎来广阔的前景。收束有力。(答出“原因对策分析总结全文”的意思就给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评分标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5.①游客要遵循公序良俗,不能为博眼球而过度修图,不能只关注景点的“好看”,也要关注旅游景区更深层次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价值。②百丈漈旅游景点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事求是地进行策划和营销。对于游客旅游中所遇到的问题要积极解决。③宣传平台要守土尽责,对虚假宣传的商家要主动约束,并依规处理,做好权威信息发布,为游客提供消费引导和把好关口,不要让某些虚假的信息给游客添堵。④相关市场监管部门要对“百丈漈”加强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行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评分标准: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6.B(A项,错在“已经木讷了”,老人只是不在意时间与气候,只在意放牛,在失去牛之前并没有木讷;C项,错在“性格沉稳”,老人已经经历过多次了,他知道牛即将死亡,死亡是自然规律,不可干预,不能说明老人的沉稳;D项,错在“人情淡漠”,因为缺水严重,其他人关注的都是雨水。而且老人只是与其他人交流少,但不代表当时社会人情淡漠。)7.A(A项,错在“不想工作”,没有指针的时针是没有价值的,此处意在说明老人失去牛失去了生的责任与价值,没有精神依靠而茫然木讷。)8.老树是老人的隐喻。①老树的外形与老人相似,两者都是苍老、朴素的。老树“只剩秃树干”,而老人“只是穿着一件破旧衣裳”。②老树与老人的经历相似,两者都是饱经风霜,在完成了自己的责任使命后,走向了自然的死亡。这种质朴、无功利的崇高和山水一样,不附加世俗的东西。表达出作者渴望人与自然的融合。
11③老树与老人的生命状态相似。老人与老树都已和自然融为一体,是生命最朴素、最本真、最原始的状态。(评分标准:每点2分,结合文本从其他角度分析老人与老树的相似之处,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只答出“隐喻”、“象征”等给1分。)9.①意象平凡。作者选取的意象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如“老树”、“老人”、“老人”等。②思想崇高。作者以诗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树、牛、人的生死,这看似平凡的事件,却又是生命真理的显现,作者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体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悲悯。③语言平实质朴。文章语言没有过多华丽的藻饰,如青山般质朴,如秋水般明净。④意境有诗意的华美。山坡、树林、老人、水牛,意境古朴、悠远,地老天荒般,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时间与历史。以具象表现抽象,以图画展现存在,有着诗意的华美。(评分标准:每点2分,要求结合文章分析,写出三点即可。结合文本从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0.D(“昭义兵众”为主语,断开;“必不尽与从谏同谋”意为“肯定不会都和刘从谏同心合谋”;“纵使”意为“即使”,连接分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在偏句提出某种情况;“尚”意为“还,尚且”,是后一分句,所以在“纵使”和“尚”前断句;“从谏未尝久典兵马”意为“刘从谏未曾长时间主管军权”,此为前提,断开;“威惠未加于人”是结果)11.B(“疏”与“表”都是臣下写给皇帝的文字,可它们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疏”原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而“表”是用来陈述请求的。)12.C(解析:理解错误,张冠李戴。“处分”是“处置、安排”之意,是朝廷对昭义留后职位的安排,并非处罚刘从谏。“如果有奸诈的人给刘从谏出谋划策,夸大赏赐军土的钱数,军士有所企望,就很难指挥了”,并非将士们被奸人所利用。)13.(1)用兵的关键在于尊崇速度,决断以镇定为可贵,乘人心尚未统一,才可以谋略战胜敌人。(尚:尊崇,注重;贵:意动用法,以······为可贵;一:数词作动词,统一。每点1分,通顺1分)(2)刘从谏在稍微有所得后,一定会挑选有利的事做,决不会违抗朝命。(既:在······之后;粗:略微,稍稍;利:形容词作名词,有利的事;必且:固定搭配,一定。每点1分)14.①刘从谏麾下人心不齐。昭义兵马众多,有效忠朝廷之人,且刘从谏禁止太行山以东三个州的军士私自储备兵器。②刘从谏对将士们没有声威与恩泽。他曾经没有长时间主管军权,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暂时威胁不了朝廷。③朝廷还有处理事情的时机。朝廷可以速派就近的将领担任昭义节度使,让他赶赴军镇,使军心有所依靠。(每点1分,答出3点得满分,意思相近即可。)15.B(《咏怀古迹》主要的表达方式为议论)16.同:①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能结合《蜀相》颈联和《咏怀古迹》颔联或颈联分析即可)②对诸葛亮功业未竟的遗憾与惋惜之情(能结合两首诗篇的尾联分析就可)③都暗含自己壮志未酬、仕途失意的感慨与悲哀。(第①、②点各2分,情感、诗句分析各1分。第③点给1分。但相同情感最高只可给4
12分。)不同:《蜀相》通过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与对国家能够出现这样的人才的期盼,饱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咏怀古迹》则主要表达对诸葛亮的赞颂和对自身理想的悲慨。(答出《蜀相》的不同情感,即得2分)17.(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2)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每空1分,多字、少字、错字均不给分。注意“峨”巅”等易错字。)18.①门可罗雀②不得而知③焕然一新(①根据前文“虽然漓江游人如织”以及后文“唯有”、“几兜渔网”可以知道这里人比较少,故用“门可罗雀”。“门庭冷落”等也给分②根据前文游客不太关注此地,老街古典而凋零,可以推测出会馆位置很少有人知道,故用“不得而知”。“鲜为人知”等也给分。③根据前文,“古镇修建的崭新游船码头”,以及后文,“绽放新的花朵”,可知古镇有新面貌,强调古镇的“新”,故用“焕然一新”。“面目一新”等有关“新”的成语也给分)19.C(①“他们不愿与时光赛跑的人比较”缺少介词;②“砌好每一片瓦当”搭配不当)20.①结构上和前文呼应,写出游客的变化,凸显古镇的生机。②表达效果上,“揣“与”兜”字化虚为实形象地写出游客在古镇游玩的愉悦心情,古镇文化传播更远。(评分标准:结构2分,表达效果3分。表达效果要结合内容,点明作用与意义)21.B(A项,指代听话一方,指翠翠;B项,泛指,可以指任何人;C项,“你”和“我”是用两个.B(A不同的人称代词前后呼应,不确指某人;D项,指代自己)22.①没有诗和艺术的精神支撑。(根据后文,可以得知“诗”与“艺术”来支撑。“诗”和“艺术”各1分)②钢筋水泥浇筑的建筑罢了(“不过······不过······”形成一个对应关系,所以句子的结构需要对称。句子结构对称1分,与“钢筋水泥”等意思相近的词即可,1分)③无论是古老和陈旧(根据后文的“还是”,可以推测该句与后文有条件关系,并且内容要和“新起和新颖”相对。“无论是”、“古老和陈旧”“陈旧”换“常见”、“普通”等词各1分)23.作文审题:中国文化中的“义利之辨”由来已久。南宋哲人陆九渊说:“学无深浅,首在辨义利。”古人所说的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则是指利益、功利。本作文题先阐释历史上最常见的义利关系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首先要能对这些关系做准确的理解。孔子强调“见利思义”,认为“放(依据)于利而多怨”,体现了他重义轻利的主张。墨子则既贵义又尚利,认为义就是利,二者是完全一致的。董仲舒的“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是强调道义和功利不能并存,取消了追求利益的合理性。永嘉学派重视事功,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叶适的“利,义之和;义,利之本”就是说,利要以义为指导,义要在利中显现,主张义利双惠。但本作文题重点不是让学生去思考义利关系,其核心关键词是“当下“读书”中的义和利”。说理要从定义开始。这个核心关键词中的“读书”“义”“利”都需要有清晰的概念和定义。“读书”可以是“在校学习”,也可以是“阅读书籍”。“利”主要还是指“功利”“短期利益”
13,如考试分数、名次、金钱、名利、改变命运等。“义”的定义可以比较复杂。“理想抱负”“为国为民”“为中华之崛起”“提升自我”“让自己拥有广阔的精神世界”“实现自我的青春价值和人生价值”“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责任感”等等,都可以是“义”。宋朝张栻说:“无所为而为之谓之义,有所为而为之谓之利。”如果将“读书”定义为“阅读书籍”,那所有带目的性的阅读都可以是“利”,“义”则可以定义为“非功利”,如“消遣”“乐趣”“好奇”等,甚至“义”还可以是并非否定对功利的合理追求,而是反对一味地追求功利。学生写作,可以是对“读书”的“义”和“利”内涵的界定和理解,也可以依据“义利之辨”来阐述读书的义利关系,也可以通过记叙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作文立意符合以上内容即可。基准分42分。一类卷(52-60):能联系实际,以合适的角度、严密的逻辑,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立意新颖或深刻。二类卷(42-51):能围绕材料中的两个方面,进行正确立意和合理分析。三类卷(3442):偏重或只围绕材料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四类卷(26-34):论述只涉及材料中的一个方面,缺乏明确的立意,论述思路欠清晰。类卷(25分以下):脱离材料内容,另起炉灶。说明:①无题目,扣2分。②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③标点错3-5处扣1分,6处以上扣2分,最多扣2分。④600-800字,每少50字扣1分;500-600字,25-35分;400-500字,20-25分;300-400字,10-20分;300字以下,10分以内。⑤确认为抄袭的,判为10分以下。【参考译文】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昭义节度使刘悟离开郓州时,以郓州兵二千人作为自己的随从亲兵。八月庚戌(初十日),刘悟突然发病去世,他的儿子将作监主簿刘从谏隐瞒父亲去世的消息,和大将刘武德以及亲兵密谋,用刘悟的遗表上奏朝廷请求任命自己为留后。司马贾直言进来责备刘从谏说:“您的父亲当年率领淄青十二州归顺朝廷,功劳不小,只是由于擅杀张汶的缘故,自认为被不洁淋在头上,以至于羞耻而死。你一个小孩子,怎么敢这样!父亲死了不痛哭,如何做人?”刘从谏惶遽不安不能回答,于是宣布死讯。冬十一月,朝廷接到刘悟的遗表,商议的人多数说上党历来是朝廷的内镇,与河朔不同,不应允许。左仆射李绛上疏,认为:“
14作战用兵的关键在于速度要快,使人敬畏的决断以镇定为贵,乘人心尚未统一的时候,才可以谋略战胜敌人。刘悟已经死去几个月了,朝廷仍然没有对此安排处理,朝廷内外的人心,都感到要珍惜时机。现在昭义的兵马众多,肯定不会都和刘从谏同心合谋,即使有一半与他协同,还有另外一半效忠朝廷。刘从谏未曾长时间主管军权,对将士没有声威和恩泽。另外昭义向来贫穷,没有时机必定不会给子将士优厚的赏赐。现在朝廷只要尽快从泽潞附近选拔一位大将任命为昭义节度使,命令他日夜兼程赶赴军镇,刘从谏来不及安排部署,新的节度使已来到潞州,这就是所谓先于别人去夺取别人的心。新节度使已经到任,军心自然有所依靠。刘从谏没有职位,用什么名义做主,假如他密谋阻挠朝廷的任命,他的将士肯定不会听从。现在朝廷很长时间对昭义无所安排,昭义的将士不明白朝廷的意图,他们想效忠朝廷又恐怕朝廷忽然任命刘从谏,想与刘从谏共同作恶又恐怕朝廷另有任命,正在犹豫之间,如果有奸诈的人给刘从谏出谋划策,夸大赏赐军士的钱数,军士有所企望,就很难指挥了。希望赶快给予裁决,就先公开下诏,向将士明确宣布,奖励他们一直以来忠贞而有节操,赐给新任节度使丝织品五十万匹,命他犒赏将士。再任命刘从谏为一个州的刺史。刘从谏在稍微有所得后,一定会挑选有利的事做,决不会违抗朝命。。假如他不听从朝廷的任命,我认为也不必发兵讨伐。为什么?我听说刘从谏已禁止太行山以东三个州的将士私自储备兵器,足以证明其内部人心并不统一,不必置疑刘从谏的麾下也会有人离心离德。周密地谋划各方面的利害得失,绝没有立即任命刘从谏为昭义留后的理由。”这时李逢吉、王守澄已经计划商议好了,最终没有采纳李绛等人的建议。十二月辛丑(初三日),唐敬宗任命刘从谏为昭义留后。刘悟为人繁杂苛细,刘从谏以宽厚待人,众人很拥护他。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