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学考班)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学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非常重视哲学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把哲学思维运用到水稻研究之中去,是他最大的心得,他认为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就是自然科学与哲学结缘的成果。袁老的实践证明,哲学是科学研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表明()①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②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推动哲学研究向前发展③哲学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④哲学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袁隆平把哲学思维运用到水稻研究之中去,说明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以及哲学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而不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③:哲学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的研究方法,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2.“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③只要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成为哲学家④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④:中国人的“苦中作乐”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说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①④符合题意。
1②:哲学是精神武器,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②说法错误。③:哲学不等于普通人的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不一定能成为哲学家。③排除。故本题选C。3.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哲学B.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答案】B【解析】【详解】B: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B符合题意。A: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错误。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指出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没有说明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C与题意不符。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强调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没有指出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4.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我国发展优势,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作出我国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和显著优势进行了精辟概括和深刻闸释。可见,这些重大论断()①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推动了关于发展理论的进步②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③提供了应对大变局的具体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④把握了当今时代的脉搏,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马克思主义早已经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①错误;
2②④:深入分析我国发展优势,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作出我国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这些重大论断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当今时代的脉搏,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②④正确;③:材料中的重大论断提供了应对大变局的指导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③错误。故本题选C。5.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A.依据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世界之物划分为可知和不可知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答案】B【解析】【详解】A:依据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划分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A错误。B: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第一步“绕”的目标,环绕火星获得成功。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B正确。C:世界上只有未知之物,没有不可知之物。世界之物划分为可知和不可知的说法错误,C错误。D:正确的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D错误。故本题选B。6.有人说:我们一起赏“花”,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花”,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花”,不管你我看到的“花”是多么相同,而“花”本身究竟是什么东西,其实我们并不知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相符合的是()①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②休谟:“感觉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③荀子:“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④费尔巴哈:“大自然是一本书,读它,就可以认识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
3【详解】“花”本身究竟是什么东西,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这属于不可知论观点。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属于不可知论观点,①符合题意。②:“感觉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意思是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我们无法知道,属于不可知论观点,②符合题意。③:“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意思是能够认识事物,是人的本性,可以被认识,是事物的自然之理,属于可知论观点,③不符合题意。④:“大自然是一本书,读它,就可以认识它。”意思是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属于可知论观点,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7.下列选项和漫画寓意相反的是A.存在即被感知B.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C.天地合而万物生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答案】A【解析】【详解】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唯物主义观点,而“存在即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两者观点相反,A符合题意。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唯物主义观点,而“万物生于水,又复归于水”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不符合题意。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唯物主义观点,而“天地合而万物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不符合题意。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唯物主义观点,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认为规律是客观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8.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4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④“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与“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须系铃人”体现的是辩证法的矛盾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属于形而上学静止的观点,故①不符合题意。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故②符合题意。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故③不符合题意。④:“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属于唯物主义思想,“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9.在新冠疫情期间,以M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国民普遍认为,只要我不检测,病毒就感染不了我,只要我不检测,就不会有新增。下列哲学观点与其一致的是①生死由命,富贵在天②物是观念的集合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只要我不检测,病毒就感染不了我,只要我不检测,就不会有新增”,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①③:“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物主义,“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①③错误;②④:“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10.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一生,俱得一气。只要“锦鲤附身”,人生便可“躺赢”。这两种观点()
5A.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具体回答B.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C.体现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答案】B【解析】【详解】A:只要“锦鲤附身”,人生便可“躺赢”属于唯心主义,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A说法错误。B: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一生,俱得一气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只要“锦鲤附身”,人生便可“躺赢”属于唯心主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B说法正确。CD: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1.在中共“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其思想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和发展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这是因为①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科学②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品质③反映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区别显著标志④开放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错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具体的科学。②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其思想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③错误,正真的哲学都能够反映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区别显著标志是科学性和革命性。④正确,开放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证。因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其思想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故选D。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6①全盘照搬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④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而不是全盘照搬,①说法错误。②③④: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观与历史观的统一,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3.尽管人们喜欢平静的生活,但灾害仍然时常前来打扰我们。这表明()A.人类无法认识和改造自然界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C.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D.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B:尽管人们喜欢平静的生活,但灾害仍然时常前来打扰我们。这表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正确。A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不意味着人类无法认识和改造自然界,AC错误。D: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
714.今天的盛世中国,是无数英雄烈士用血肉筑成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清明节,我们祭扫烈士,就是要在抚今追昔中铭记革命先烈事迹,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革命英烈精神,更加坚定地向未来奋进。清明节祭忠魂表明传统节日()①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②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③在静止中保持着自身的存在④在运动中不断彰显自身魅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清明节,我们祭扫烈士,就是要在抚今追昔中铭记革命先烈事迹,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革命英烈精神,更加坚定地向未来奋进。清明节祭忠魂表明传统节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在运动中不断彰显自身魅力,①④符合题意。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传统节日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②错误。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事物在运动中才能保持着自身的存在,③错误。故本题选B15.海绵城市体现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理念。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清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开释”并加以使用,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功用和削减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从哲学角度看,建设海绵城市()A.可改变水循环规律更好造福人类B.需抛弃以往城市建设的所有做法C.能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要把人的主观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
8【答案】C【解析】【详解】A:“改变水循环规律”说法错误。B:“抛弃所有做法”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C:海绵城市提高城市生态系统功用和削减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能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符合题意。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错误。故本题选C。16.过去30年的气象卫星测量数据表明,太阳输出的能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受长期存在的温室气体的影响,大气总辐射强迫增加了41%。全球变暖成为一个趋势。“老天爷”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各种极端天气经常出现。这表明①自然界的变化发展具有客观性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人类的实践活动面改变③自然界内部的联系复杂多样且不可预知④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受长期存在的温室气体的影响,大气总辐射强迫增加了41%,全球变暖成为一个趋势,“老天爷”常常“不按常理出牌”,各种极端天气经常出现,这表明自然界的变化发展具有客观性,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①④符合题意。②:规律是客观的,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会因人类的实践活动而改变,②错误。③:自然界内部的联系复杂多样但可预知,③错误。故本题选B。17.医学’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的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表现为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最终患者脑内的神经细胞“默默”萎缩甚至死亡从而导致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这表明()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D.大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9【答案】B【解析】【详解】A:意识的内容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而不是由人脑决定的,故A错误。B:患者脑内的神经细胞“默默”萎缩甚至死亡从而导致记忆、语言、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体现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故B正确。C:材料没有涉及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故C不选。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而不是大脑,故D不选。故本题选B。18.2022年3月16日晚,日本福岛发生7.4级地震,对福岛当地带来了系列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人们纷纷感叹,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只是--个梦想。地震灾害让人们损失惨重,需要科学监测,积极应对。这是基于()①科学监测能有效消除地震灾害的发生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征服自然④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消除”说法错误,地震灾害并不能被消除,①错误。②: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只是一个梦想,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正确。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征服自然”这一表述错误,③错误。④:在今天人类也无法达到人定胜天,体现了自然界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④正确。故本题选C。19.孩子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家校联动,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足、有力的保障。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概念、内容和方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①做到了使客观实际符合主观要求②坚持了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③遵循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反映了意识对物质的促进作用
10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主观符合客观,而不是客观实际符合主观要求,①不选。②:物质决定意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制定,是根据我们的国情,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制定的,②入选。③:《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概念、内容和方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遵循了家庭教育促进法,③入选。④:先进的意识能够促进意识的发展,落后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④不选。故本题选C。20.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表明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答案】B【解析】【详解】A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表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C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D选项表述错误,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内在动力。题目中的意思是从古到今,国家的有关规范没有不改变的;权势没有不逐渐积聚的;事物没有不发展变化的;风俗习惯没有不改变的,说明了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即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B选项正确。【点睛】准确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的原因也在于物质自身,在于物质内部存在的矛盾。运动是物质自身所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物质的。(2)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1.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分别是A.客观实在性、运动B.客观存在性、永恒性C.客观存在性、运动D.客观实在性、可知性【答案】A
11【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分别是客观实在性、运动,A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是客观存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不是永恒性,B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是客观存在性,C错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不是可知性,D都错误。故选A。22.2019年,日偏食、月全食、日全食、英仙座流星雨、日环食等天象奇观将陆续上演科学家能够对上述天文现象做出精准的预报,表明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②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③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④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日偏食、月全食、日全食、英仙座流星雨、日环食等天象奇观将陆续上演。这说明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②适合题意;科学家能够对上述天文现象做出精准的预报,表明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④适合题意;本题并未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排除①③;故本题答案选C。23.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要植数(树)①尊重规律②重视实践③求真务实④解放思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
12①③:漫画中主人公的“植数(树)”是在错误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它从反面启示我们要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做到求真务实,故选①③正确。②④:材料不涉及实践,解放思想,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4.完美收官,星耀全球!2020年6月23日,我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定位系统全面部署完成。该系统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材料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D.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答案】D【解析】【详解】A: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A错误。BC:试题限定辩证唯物论角度,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均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BC排除。D: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全球定位系统部署完成,将会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说明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D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5.《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段话表明A.事物变化无常,人不能对客观事物形成确定的认识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D.认识了自然规律也就认识了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答案】B【解析】【详解】“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动能动性是统一的,B符合题意;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A错误;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能被改造的,C错误;自然与人类社会不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不同,D错误。故选B。【点睛】
13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强调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二是强调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方法论来说要把两者结合,实现两者的统一。在高考一轮复习阶段,解答非选择题时要注意思维的完整性,要关注与此相关的时事热点,比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述等。26.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嫦娥五号的任务是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等科学研究。这表明()A.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C.意识对事物具有促进作用D.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B:嫦娥五号任务是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等科学研究。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故B入选。A: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A错误。C:正确意识对事物具有促进作用,故C错误。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故D错误。故本题选B。27.从同一扇窗户看出去,眼睛向上是天空,眼睛向下是大地。世界呈现什么模样,往往取决于你的视角。由此可见()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客观事物的存在具有差异性③意识是如实反映现实的镜子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④:世界呈现什么模样,往往取决于你的视角。由此可见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④正确。②:材料强调人的意识的差异性,而不是强调客观事物的存在具有差异性。②与题意不符。③: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并不是如实反映现实的镜子。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8.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这说明()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14②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建立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④离开了事物的客观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这说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也说明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了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①③应选。②: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②说法错误。④: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尊重事物的客观联系,就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C。29.迷信的人认为,“风水”为“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之第三要点,认为风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运程。这一观点()A.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B.违背了联系的多样性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违背了联系的条件性【答案】C【解析】【详解】C:迷信的人认为,认为风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运程,是主观臆造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因为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风水和一个人的运程之间不存在客观联系,C符合题意。ABD:材料中的观点是主观臆造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0.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绚丽多彩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这进一步佐证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是()①事物的前进与上升②是指新出现的事物③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C
15【解析】【分析】【详解】①④: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绚丽多彩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这进一步佐证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④符合题意。②: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一定是发展,②错误。③: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或变化,而不是一切的变化,③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二、简答题31.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他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并由此提出著名的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但是又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2)如何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2)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体现了这一点。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体现了这一点。【解析】【详解】第一步:明确设问指向。本题共两问,均属于简答题。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教材知识,作出解答。设问(1):要求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根据教材的论述,直接写出答案即可。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是本原问题,二是同一性问题。(2)如何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信息①: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可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信息②: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可联系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走出了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内蒙古培育发展了沙生植物种植与开发利用、特种药用植物种植与加工经营、林纸一体化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沙区特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沙漠景观旅游、节水灌溉和风能太阳能利用等六大类型沙产业。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路子。结合全区实际,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力度。经过多年实践,内蒙古在技术措施上,探索形成了种子改良、节水抗旱、封沙育林等一大批适宜不同沙化类型地区的技术模式。创新了微创气流法造林、甘草平移种植、削峰填谷治沙、无人机飞播造林固沙等技术,显著提高了防沙治沙成效。从与沙抗争到人沙和谐,内蒙古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分析内蒙古防沙治沙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答案】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结合全区实际,从与沙抗争到人沙和谐,内蒙古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具有区域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技术模式和技术方法,显著提高了防沙治沙成效。③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内蒙古坚持防治并重、治用结合,树立市场化、产业化思维,把防沙治沙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人民收入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路子。【解析】【分析】背景材料:内蒙古防沙治沙考查知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是分析内蒙古防沙治沙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结合全区实际,从与沙抗争到人沙和谐,内蒙古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可联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关键词②:经过多年实践,内蒙古在技术措施上,探索形成了种子改良、节水抗旱、封沙育林等一大批适宜不同沙化类型地区的技术模式。创新了微创气流法造林、甘草平移种植、削峰填谷治沙、无人机飞播造林固沙等技术,显著提高了防沙治沙成效→可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关键词③: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路子→可联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
17第三步,整合信息、政治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千百年来,长江两岸的稻香鱼肥养活了无数人口。过去,由于人口相对较少,加上捕捞技术与工具相对原始落后,长江的渔业资源体量能够满足人们的索取。随着捕鱼技术的提升与渔具的更新迭代,捕鱼效率大大提升,渔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但灭绝式的捕捞导致长江渔业资源锐减,不少珍稀鱼类已经灭绝。2019年12月,农北农村部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要求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和重要支流最迟于2021年1月1日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通知》及三个实施方案,明确了退捕渔民身份认定、船网工具补偿、过渡期生活补助、养老保险补贴、转产就业帮扶等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措施。如今,长江江面波光粼粼、一碧万顷,常有大鱼跃出江面,壮丽景观吸引民众纷纷驻足观看。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知识,说明长江渔业资源现状向好的原因。【答案】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我国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捕,正确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使长江修养生息。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国实行的禁捕配套实施方案为退捕渔民提供多方面的安置保障措施,推动常年禁捕政策有效落地,取得成效。【解析】【分析】背景材料:长江渔业资源现状向好。考点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可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作答,注意知识限定是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知识,不要用错,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针对灭绝式的捕捞导致长江渔业资源锐减,不少珍稀鱼类已经灭绝,我国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可从联系客观性角度分析说明正确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使长江修养生息;关键词②:我国实行的禁捕配套实施方案为退捕渔民提供多方面的安置保障措施,→可从联系客观性角度分析说明推动常年禁捕政策有效落地,取得成效。
18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具体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关键信息并调用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