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

ID:83454846

大小:2.80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3-05-04

上传者:老李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银川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35道题,每题2分,共70分,选择一个最佳选项)读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行星质量(地球为1)体积(地球为1)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地球1.001.001年23时56分火星0.110.151.9年24时37分1.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美国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①火星和地球的大气层厚度相当②火星,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都比较适中③火星比地球平均气温更高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B2.D【解析】【分析】【1题详解】大气层的厚度与天体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地球质量比火星大得多,引力大,大气层应该比火星厚得多,①错误;从表中可知,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比较接近,昼夜更替周期都比较适中,②正确;两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悬殊,接近一倍,所以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温度太低,并不适宜,③错误;火星与地球的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也比较接近,并且公转周期分别是1年和1.9年,所以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的变化,④正确,故选B。【2题详解】

1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是:地球上自转的周期比较适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使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保证了液态水的存在,②④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地球有大气层保护,火星也同样存在大气层,与液态水无直接关系,①错误;火星与地球所处的太阳系宇宙环境一样,与液态水无关,③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①外部条件,包括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内部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厚厚的大气。水杉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在中生代白垩纪曾广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但在新生代第四纪几乎全部绝迹,目前仅在我国重庆、湖北、湖南的部分地区得以幸存,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水杉广布时期所处的植物发展阶段为()A.藻菌时代B.蕨类植物时代C.裸子植物时代D.被子植物时代4.第四纪水杉在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荡然无存,可能是因为遭受()A.泥石流灾害B.强寒潮入侵C.小行星撞击D.第四纪冰期【答案】3.C4.D【解析】【分析】【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水杉广布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C正确;藻菌时代是前寒武纪,A错误;蕨类植物时代为古生代,B错误;被子植物时代是新生代,D错误。故选C。4题详解】根据地质历史可知新生代晚期出现第四纪冰期,气温低于历史水平,造成了大量生物的灭绝,以致水杉在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荡然无存,D正确;泥石流灾害和强寒潮入侵会影响生物生存,但是不会出现“荡然无存”这种剧烈的程度,AB错误;较为大型的小行星撞击造成生物灭绝的事件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发生于中生代晚期,而第四纪的时期是新生代,C错误。故选D。【点睛】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时间变化:从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对应的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1月4日,在新疆伊犁州巩留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杓示意图(M、N为不连续界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此次地震震源位于()A.甲B.乙C.丙D.丁6.地球内部圈层中()A.E波在乙层中比F波快B.圈层丙为液态C.圈层丁压力和密度小D.岩石圈位于M以上【答案】5.A6.B【解析】【分析】【5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干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此次地震发生在新疆伊犁州巩留县,震源深度21千米,小于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因此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壳;图中甲是地壳,乙是地幔,丙是外核,丁是内核,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读图可知,在乙层中,E波横波传播速度比F波纵波慢,A错误;在N界面,E波横波突然消失,F波纵波波速减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可知圈层丙为液态,B正确;圈层丁内核压力和密度都大,C错误;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的,由M是莫霍面,其上为地壳可知,D错误。故选B。【点睛】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3干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开发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不相关的是()

3A.海拔高,气候寒冷B.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C.晴天多,日照时间长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8.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A.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B.藏南谷地的地热C.高原北部的风能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答案】7.A8.B【解析】【7题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与太阳光照时间和强度关系不大,因此不是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A不相关;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度较大,因此太阳能丰富,B相关;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晴天较多,水汽少,日照时间长,因此太阳能丰富,C相关;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太阳能丰富,D相关。本题要求选择不相关的选项,故选A。【8题详解】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生物能演化而来的,而生物能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因此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与太阳能密切相关,A有关;藏南谷地的地热能的来源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能无关,B无关;风能来源于大气运动,而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因此高原北部的风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C有关;水能是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太阳辐射能是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因此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D有关。本题要求选择无关的选项,故选B。【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日照时间长短。①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②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④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金乌”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神鸟。古籍《毛诗》曰:“乌在日中,从天,以昭孝也。”下图为汉代石刻“日中三足乌”图。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9.古代中国人对“金乌”的想象,可能源自人们所看到的某一种太阳活动,其最有可能是()

4A.太阳黑子B.太阳耀斑C.日珥D.太阳风10.科学研究表明,鸟类起源于距今1.5亿年前,这个时间属于地质历史时期()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太古代【答案】9.A10.B【解析】【9题详解】根据材料中“乌在日中”一句可以得知古人观察到的应该是太阳上存在的黑色斑点,并将其想象成黑色的乌鸦,太阳的光球层会产生黑子这种太阳活动,其为太阳光球层上的暗黑的斑块,实质是温度比周边区域低,显黑色,A正确;太阳耀斑为太阳色球层上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B错。日珥和太阳风都无法用肉眼直接观测到,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生代出现时间为距今6600万年前至今,A错误;中生代持续时间为距今2亿5200万年至6600万年之间,B正确;古生代为距今5亿4100万年至2亿5200万年之间,C错误;太古代为距今40亿年至25亿年,D错误。故选B。【点睛】光球层表面常出现一些黑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的某些区域有时会突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人们称之为耀斑;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日冕属于太阳的外层大气,太阳风就是在这里形成并发射出去的。月食是一种常见的天文现象。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多地观测到152年一遇的月全食、超级月亮、红月亮、“蓝月亮”组团亮相的壮丽景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在下面日、地、月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2018年1月31日,月球处于图中位置是()

5A.A处B.B处C.C处D.D处12.月球昼夜温差巨大,达30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月球()A.围绕地球旋转B.距离太阳近C.没有大气层D.经常遭受陨石撞击【答案】11.C12.C【解析】【分析】【1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2018年1月31日出现了月全食,读日、地、月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可知,只有当月球位于图中C处时才会出现地球遮挡太阳光线从而出现月全食,C正确;月球处于图中A处时出现的是新月(朔月),月球终日不可见,A错误;月球位于图中BD位置时为峨眉月,不会出现月全食,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月球昼夜温差巨大,达30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大气层会对天体表层温度起到调节作用,C正确;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和经常遭受陨石撞击不会直接导致温差巨大,AD错误;月球距离太阳位置适中,且距离近也不会导致温差巨大,B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由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得适量的大气层围绕在地球周围。大气层对地面既有保护作用,又能产生温室效应,使地面温度保持温暖而且稳定,从而使得地球生物生存得到了保障。某剧组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拍摄节目。图左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图右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13.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②弱、③强B.①强、③弱C.②强、④强D.②强、④弱14.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A.①的减弱B.③的增强C.④的减弱D.①的增强【答案】13.D14.C【解析】【13题详解】分析图形信息可知: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削弱后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甘肃月牙泉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空气能见度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即②强,白天气温高;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即④弱,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故选D。【14题详解】分析图形信息可知: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被大气削弱后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深秋冷高压势力越来越强,天气晴朗,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大气逆辐射越来越弱,即④不断减弱,容易发生霜冻。与①③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太阳热大地---大地暖大气---

7大气还大地。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削弱了一部分太阳辐射,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又会向外辐射能量,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由于吸收太阳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使温度升高;晚上大气又会向地面辐射能量,称为大气逆辐射;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一部分能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山东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小16.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A.增强地面辐射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D.增强地面保温【答案】15.C16.C【解析】分析】【15题详解】

8大棚的光照没有自然光照强,A错误;大棚起到保温作用,大棚内气温高,热量充足,B错误;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能量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故品质相对差,C正确;大棚内的年较差大小对蔬菜的质量影响不大,D错误。故本题选C。【16题详解】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强大气的逆辐射,C正确;地面辐射强度由地面温度决定,傍晚往大棚内洒水不能直接提高地面温度,不会增强地面辐射,A错误;大气对地面辐射是先吸收增温,然后再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地面,不存在反射地面辐射的情况,故B选项错误;地面保温是通过增强大气逆辐射来实现的,而不是靠直接向地面浇水来实现(水分蒸发分吸收地面热量),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温室大棚的原理:对于太阳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可以大部分进入。但对于地面长波辐射来说,塑料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长波辐射很少能透过。这样,温室和大棚就使得外界的太阳能量能不断进入室内,而室内的热量却很少散失出去,从而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同时,塑料和玻璃的阻挡作用,使外部的冷空气是进不来的,无法与室内的空气接触使之温度不会下降,所以室内的温度比室外气温要高的多。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7.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及风速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A.12hPa①<②B.13hPa①>②C.13hPa①>②D.12hPa①<②18.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17.B18.A【解析】【17题详解】由图可知,等压线1016和等压线1032之间相差7条,即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hPa,①地气压应为1010

9hPa,②地气压应为1022~1024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hPa;①地等压线较②地密集,故①地风速较大。【18题详解】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①地北部,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在我国古诗词或谚语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江花红胜火”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散射作用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D.折射作用20.“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白天①弱,夜晚②弱B.白天④强,夜晚②强C.白天①强,夜晚③强D.白天④弱,夜晚③弱【答案】19.A20.D【解析】【19题详解】据说学知识,是太阳的散射作用,因为早上太阳高度角较小所以闯过的云层较厚波长较短的紫色波被散射,只剩下波长较长的红光,当光线照射在江河上就会出现“日出江花红胜火”,A正确,排除BCD。故选A。【20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削弱作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现象是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④弱),太阳辐射较强(①强),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③弱),D正确。故选D。

10【点睛】大气的受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①太阳暖大地:射向地球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和反射,另一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温度升高;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升温后,将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地面辐射,长波辐射),一部分被大气吸收,使得大气温度升高;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一部分射向宇宙,另一部分射向(长波辐射),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会使近地表温度升高,即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完成下面小题。21.文中所描述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22.文中所描述的水循环过程能够()A.塑造陆地地表形态B.增加全球淡水资源C.加速淡水资源下渗D.造成全球海陆变迁【答案】21.D22.A【解析】【21题详解】读材料“百川发源,皆自山出”,说的是河流发源于山地,“由高趋下,归注入海”说的是河流由高往低流,最后注入大海。因此所描述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题详解】文中所描述的水循环过程中的地表径流,通过流水侵蚀和流水沉积作用,塑造陆地地表形态,A正确;不能增加全球淡水资源,B错误;图示描述的水循环过程能够促进陆地水资源的更新,地表径流与下渗是水循环的两个环节,当地表径流速度快时,下渗量会减少,当地表径流速度慢时,会有利于水的下渗,因此C错误;造成全球海陆变迁的是内力作用的地壳运动,外力作用不能引起全球海陆变迁,D错误。故选A。【点睛】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联系四大圈层,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山坡,一方面是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同时又能防止山谷风引起的低温冻害茶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山谷风易引起云雾,是因为()A.夜晚谷底气流下沉B.白天山坡气流下沉C.夜晚谷底气流上升D.白天山坡气流上升24.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近地面气温、气压状况是()

11A.B.C.D.【答案】23C24.C【解析】【分析】【23题详解】山谷地区,夜晚坡地上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而谷地降温慢,气温高,谷底气流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云雾,C正确,A错误;白天坡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在谷地不易形成云雾,BD错误,所以选C。【24题详解】山谷风引起低温冻害时,是因为夜晚坡地上降温快,气温低,等温面向下凹,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而谷地降温慢,气温高,等温面向上凸,气压低,向下凹,冷空气沿山坡下沉,产生低温冻害,C正确,D错误,低温冻害是发生在夜间,AB错误,所以选C。【点睛】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海水盐度可以用每千克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表示。世界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图为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5.下列要素的纬度变化规律与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最相似的是()A.世界年均降水量B.海洋表层水温C.世界年均蒸发量D.海洋表层密度26.P、Q两地纬度相当,但盐度差异大,影响其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洋流B.径流C.降水D.蒸发【答案】25.C26.B【解析】【25题详解】读图可知,世界大洋海水表层海水盐度变化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低纬、高纬递减。世界年均降水量赤道多,两极少,副热带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与图示变化规律并不相符,A选项错误。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B选项错误。副热带海区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成为全球蒸发量最大海区,与世界大洋海水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规律相似,C选项正确。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情况,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D选项错误。故选C。【26题详解】由图可知,P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阔,注入海洋的地表径流多,海水盐度较低;Q地位于南半球高纬度海区,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以海洋为主,几乎没有注入海洋的地表径流,海水盐度较高,B选项正确。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多为寒流,寒流降温减湿,盐度应该较低,但Q地高于P地,故两地盐度差异与洋流关联度较小,A选项错误。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及降水较为接近,故其蒸发量与降水量差异并不大,与盐度关联度较小,排除C、D选项。故选B。【点睛】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与降水量、蒸发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海区,海水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对海水的盐度也有影响。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低纬、高纬递减。读图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27.图示地区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来源是()A.风能、地球内能B.地球内能、太阳辐射能C.风能、地球重力能D.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28.若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则()A.①增多B.②增多C.④增多D.⑥增多【答案】27.D28.C【解析】【分析】【27题详解】读图分析,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太阳辐射使液态水蒸发,然后风将水汽从海洋输往陆地并形成降雨。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流通过地表径流和通过下渗成为地下径流流入海洋。其中风也是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形成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2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⑤是下渗,⑥是地下径流。若图示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则④地表径流增加,⑤下渗减少,⑥地下径流减少,对①蒸发、②水汽输送无影响。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主要形式有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其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目前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下图为红海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9.红海盐度高的原因说法不对的是()A.降水少B.蒸发大C.海湾较封闭D.地表径流注入多30.红海海水表层盐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性质B.河流注入C.海水交换D.降水量31.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驰入红海,海轮的吃水深度变浅,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水盐度变高B.海水浮力变大C.船排水体积小D.海水密度变小【答案】29.D30.C31.A【解析】【29题详解】红海地处副热带地区,常年受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导致该地降水少、蒸发旺盛,加上海湾封闭,海水与外界盐分交换不畅,导致盐度高,故ABC都是导致红海盐度高的原因;读图可以看出,红海附近没有河流注入,且若地表径流注入多,会导致盐度降低,故地表径流注入多不是导致红海盐度高的原因,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十分不对的选项,故选D。【30题详解】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洋流性质、河流注入、海水交换、降水量与蒸发量、融冰与结冰等。红海地处副热带海域,整体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排除D;海域较封闭,南北几乎不受洋流影响,排除A;东西侧陆地河流稀少,几乎无河流注入,排除B;红海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而红海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通,海水交换较北部强,使得部分盐分被稀释,因此海水表层盐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C正确。故选C。【31题详解】

15同样重量的海轮在海洋中的吃水深度主要取决于海水密度,一般海水密度越大,轮船排开水的体积越小,则吃水深度越浅。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驰入红海,海轮的吃水深度变浅,即船的排水体积变小,表明红海海水密度大于印度洋,红海的海水密度大与其盐度高〈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密切相关,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水盐度高,A符合题意,排除C、D;漂浮在海上的轮船受到的海水浮力与其重量相等,一艘海轮由印度洋驰入红海,重量并没有变化,因此海水浮力并不会变大,排除B。故选A。【点睛】红海地处气候炎热干燥的地区,蒸发强烈而降水少,沿岸无大河注入,并且海区比较封闭,同周围海区海水交换速度相对其他海区慢,所以盐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其盐度为41‰。潮汐时刻表能够反映不同时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进出港口的重要依据。下图表示某日某港口潮汐时刻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下列关于潮汐说法正确的是()A.潮汐形成与太阳对月球引力有关B.海水上升称为潮,海水下降称为汐C.潮汐是深层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D.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33.此日,大型船舶要进港卸货,为防止搁浅,合理的进港时间是()A.6时B.11时C.16时D.21时【答案】32.D33.C【解析】【32题详解】潮汐的形成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有关,A错误。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B错误。潮汐是表层海水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之一,C错误。潮汐的水位高低与海岸的形态有关,如杭州湾“口大肚小”的倒三角形海湾形状使大潮时水位增高,D正确。故选D。【33题详解】船舶进港口最合理的时间应是涨潮最高时,读图可知,为16点前后,高潮的水位较高,此时港阔水深便于大吨位船只进港,不易发生搁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

16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下图为2021年10月28日(农历九月二十三)宁波港的潮高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图示潮汐在一个月中属于()A.大潮B.小潮C.中潮D.无法判断35.宁波港附近海边的居民赶海的最佳时间为()A.6:10-10:10B.8:00—12:00C.10:10-14:10D.20:00-24:00【答案】34.B35.A【解析】【34题详解】考查潮汐的变化规律,该日为农历九月二十三,月相为下弦月,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成直角,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相抵消,出现小潮,B正确,大潮是在初一或者十五的时候出现,其他时段大致介于大潮和小潮之间,因此ACD错误,故选B。【35题详解】赶海应“赶在潮落的时机”,选项中6:10-10:10和20:00-24:00都是落潮的时间段,但是20:00-24:00为黑夜,不仅视线受干扰,而且影响居民正常休息,故赶海最佳时间为6:10-10:10。据此分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人类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二.简答题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地理爱好者去北半球某沙漠地区旅游,发现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下图示意该沙漠地区绿洲分布。

17(1)指出M地夜晚的风向,并说明其形成过程。(2)绘制白天以绿洲为中心的等压面(用虚线表示)及热力环流示意图。【答案】(1)(1)风向:东南风;过程:绿洲比热容大于沙漠,夜晚沙漠降温快,温度低,近地面形成高压,绿洲降温慢,温度高,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沙漠吹向绿洲,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2)作图如下:【解析】【分析】本题涉及知识点为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绿洲附近风向具有明显的昼夜反向的特征”,说明该地风向的形成是热力环流作用的结果。沙漠和绿洲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沙漠比热容小于绿洲,故沙漠升温和降温都快。夜晚沙漠降温快,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绿洲降温慢,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因此近地面夜晚风从沙漠吹向绿洲,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M处形成东南风。【小问2详解】沙漠和绿洲热力性质的差异显著,沙漠比热容小于绿洲,故沙漠升温和降温都快。白天沙漠升温快,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绿洲升温慢,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如下图所示:

1837.读图,回答问题。地球上约97%的水储存在海洋中,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起航,进行环球海洋科学考察活动,下图为科学考察航线示意图。(1)通常海水的盐度越高,腐蚀性越强。科考航线上a、b、c、d四处8月表层海水对船舶腐蚀性最强的是____处。并从海水性质影响因素的角度说明原因____。(2)从海水温度看,甲洋流属于____。说明判断理由____。【答案】(1)①.c②.c处位于副热带海域,温度高,蒸发旺盛,且全年降水少。所以c处盐度最高,腐蚀性最强。(2)①.暖流②.从水温较高的海域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域【解析】【分析】本题以科学考察航线示意图为载体,涉及海水的性质、洋流的性质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知,海水的盐度越高,腐蚀性越强。图中b处和处位于赤道附近,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因此盐度较低。a处和c处都位于副热带海域,温度高,蒸发旺盛,但是a处位于北半球亚欧大陆东岸海域,8月份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盐度相对低;而c处位于南半球大陆西部海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降水少,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盐度高。综上所述c处盐度最高,因此海水的腐蚀性最强。【小问2详解】

19读图,甲处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从水温较高的海域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域),因此判断为暖流。38.读下面四个不同地区的等温线和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1)上图中属于北半球寒流的是____(填字母),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2)B图中的洋流对流经海域海水的性质有哪些影响?【答案】(1)①.D②.①D的温度由南向北降低符合北半球的气温变化规律,②D的洋流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2)①增加海水的温度②增加海水的盐度【解析】【分析】该题以等温线和洋流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洋流的性质与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的等温线数值可知,越往低纬,温度越高,AB都位于南半球,CD位于北半球,AB错;C图中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高的为暖流,C错;D图中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低的为寒流,故D图示意北半球寒流。【小问2详解】据图所知,B图为南半球,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海水温度比经过的海区水温高的为暖流,暖流来自较低纬度,水温比流经地区水温高,蒸发量相对较大,水汽蒸发进入大气中后,将参与海陆间水循环,通过水汽输送环节,将大量水汽输往沿岸陆地上空,使当地湿度增加,进而产生较多的降水。所以对海水的影响是增加海水的温度和增加海水的盐度。

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