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检测历史试题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正确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不得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现,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具有鲜明的古蜀特征,其中铜尊、玉璋等众多文物,具有中原特征。这反映了()A.中国早期国家已经出现B.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格局C.蜀地文明源于中原文明D.古蜀地区青铜冶炼技术高超【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鲜明古蜀特征的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部分文物具有中原特征,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和不同区域间的交流,说明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格局,B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蜀地文明与中原文明间具有因果关系,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强调古蜀地区青铜冶炼技术高超,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诸侯各国采取措施招保民众,以增加劳动力进行“垦草创邑”,这()A.提升了军队战斗力B.维护了君主的权威C.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壮大了自耕农阶层【答案】D【解析】
1【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吸引鼓励民众开垦荒地,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自耕农阶层,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军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君主的权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诸侯国颁布法律确立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3.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活跃的东夷、荆蛮、百越等族,经过秦汉以后基本上消失了。这反映了()A.少数民族逐渐消失B.国家一统利于民族凝聚C.华夷观念不复存在D.各民族逐渐走向一体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活跃的东夷、荆蛮、百越等族,经过秦汉以后基本上消失了”,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交融,增强民族认同感,秦汉以后东夷、荆蛮、百越等族逐步融入了华夏族,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A项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C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4.在西汉前期,教育主要依靠私学,传授内容仍是百家之学,但从西汉中期开始,官学广泛建立,传统的百家之学已逐渐受到冷落,经学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A.百家之学逐渐走向消亡B.官学取代私学C.汉行尊崇儒术文教政策D.汉代教育普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西汉中期开始,官学广泛建立,传统的百家之学已逐渐受到冷落,经学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儒学成为官方思想,经学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百家之学消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私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教育的普及,排除D项。故选C项。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5.北方人习惯面食,但南朝以来,小麦却成为南方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这说明()A.南方饮食习惯根本改变B.小麦在全国范围种植C.北民南迁影响作物种植D.小麦的产量高于水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北方人提供主要食品来源的小麦,逐渐成为南方的重要农作物,说明北民南迁影响了作物种植,C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南方饮食习惯发生了根本改变,排除A项;小麦在全国范围种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比较小麦和水稻产量,排除D项。故选C项。
26.某学习小组在研究隋唐时,收集了以下资料,据此判断,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是()内容隋唐中央官制三省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创立科举制武则天发展完善科举制宰相议事三省长官、副长官参掌朝政知政事官与政事堂制度A.制度的传承B.隋唐的盛世C.官吏的选拔D.权力的运行【答案】A【解析】【详解】隋朝开创三省体制、科举制,唐朝继承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发展完善科举制,隋朝实行三省长官、副长官参掌朝政,唐朝实行知政事官与政事堂制度,继承了隋朝的宰相议事制度,据此判断,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是制度的传承,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隋唐的盛世,排除B项;CD项不能全面涵盖材料信息,排除CD项。故选A项。7.安史之乱后,农民大量脱籍逃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此,唐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维持租庸调制B.进行编户齐民C.提高税收额度D.调整赋税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农民大量脱籍逃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及所学可知,安史之乱社会动荡造成户籍制度破坏,土地兼并严重,租庸调制无法实行,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此中央政府调整赋税制度,实行两税法。D项正确;安史之乱后租庸调制被破坏,排除A项;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未进行编户齐民和提高税收额度,排除BC项。故选D项。8.佛像在隋唐以前是额宽鼻隆,眉眼细长,头发呈波浪状,具有印度风格。至盛唐时则发展为面容典雅丰腴,含蓄飘逸,具有中国特点,这一变化反映了()A.外来文化趋向中国化B.中外艺术风格交融
3C.艺术发展受时代影响D.佛教吸收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至盛唐时则发展为面容典雅丰腴,含蓄飘逸,具有中国特点”,结合所学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后,吸收中国儒家文化,佛像雕塑发生变化,出现佛教的本土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佛教的本土化,并非“外来文化趋向中国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我国不同时期的佛像风格,无法体现中外艺术风格交融,排除B项;材料反映佛教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影响,并非强调艺术发展受时代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9.宋朝建立初期,为解决前朝遗留的两大祸患:一是腹心之患,即禁兵;二是肢体之患,即藩镇,采取了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等一系列措施。其主要目的是()A.分割相权加强皇权B.提升军队战力C.消除藩镇割据现象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期,吸取前朝教训,削弱地方政权、财政和精兵等措施,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与“(针对藩镇)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等不符,排除A项;提升军队战力并非宋朝统治者削夺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消除藩镇割据现象是具体目标,并非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10.檀渊之盟后的百年间,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宋辽之间“入户安居,商旅不绝”。这说明()A.岁币支出负担沉重B.宋辽政权从此不再对立C.和议带来双赢局面D.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入户安居,商旅不绝”结合所学可知,宋辽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贸易兴旺,商旅不绝,百姓安居乐业,说明和议带来双赢局面,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岁币支出负担沉重”,排除A项;B项表述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檀渊之盟造成宋辽边境贸易兴旺,百姓安居乐业,无法体现“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排除D项。故选C项。11.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宋明理学的思维导图,以下解释合理的是()
4A.格物致知属于唯物思想B.理学与心学本质不同C.“理”实质是儒家伦理D.心学只关注个人内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主张“理”是万事万物的本源,“理”的实质就是儒家三纲五常,C项正确;格物致知属于唯心主义,排除A项;理学与心学本质相同,都是维护三纲五常,排除B项;心学发挥主观作用来认识外在的“理”,排除D项。故选C项。12.关于边疆地区的治理,汉唐王朝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控制,元朝则“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元朝国家治理趋向()A.一体化B.多元化C.制度化D.平等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唐时期的册封、进贡,间接控制,发展为实行和内地同样的赋役政策,直接控制边疆地区,表明元朝国家治理趋向一体化,A项正确;多元化与“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不符,排除B项;制度化是两者的相同之处,排除C项;国家治理趋向平等化与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3.期代宦官魏忠贤被宠信时,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下一任皇帝继位后,魏忠贤却被治罪,最终自缢而亡。这反映的实质是()A.宦官拥有决策权B.宰相制度被废除C.君主专制的强化D.宦官获得批红权【答案】C【解析】
5【详解】“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反映的是宦官专权,“魏忠贤却被治罪,最终自缢而亡”反映宦官权势衰落,宦官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反映的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强化,C项正确;宦官没有决策权,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宰相制度被废除,排除B项;皇帝拥有批红权,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明代,山西右卫镇地处北部边疆咽喉要地,朝廷在此设卫筑屯。清雍正三年升卫为县,逐渐发展为商贸重镇。这一变化表明()A.民族之间交流方式增多B.右卫镇经济职能逐渐增强C.明朝注重防范边疆危机D.清朝实现了边境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北部边疆咽喉要地”“逐渐发展为商贸重镇”可知,右卫镇由军事重镇发展成为商贸重镇,经济职能逐渐增强,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C项不能全面涵盖材料信息,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这一变化的效果,且“实现了边境长治久安”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工商皆本”等激进思想,这些思想产生的根源是()A.君主专制到达顶峰B.程朱理学走向僵化C.商品经济发展繁荣D.激进思想符合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黄宗羲提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工商皆本”等激进思想,黄宗羲思想产生的根源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繁荣,C项正确;君主专制到达顶峰是这些思想产生的政治因素,不属于根源,排除A项;程朱理学走向僵化,是这些思想产生的思想因素,不属于根源,排除B项;D项不是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6.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获得领事裁判权。对此,清政府认为:“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据此可知清政府()A.囿于华夷之辩B.放松对社会秩序的控制C.奉行妥协外交D.缺乏近代司法主权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清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说明清政府没有认识到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意识,D项正确;ABC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排除ABC项。故选D项。17.1866年,李鸿章创办天津机器局,用煤数量巨大,且“皆从海外运来”。1878
6年,李鸿章令人于天津附近勘探煤矿,创立了开平煤矿。这说明()A.兴办洋务以实现资源自主B.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相互配合C.中国近代煤矿业正式起步D.资源匮乏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天津机器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开平煤矿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天津机器局用煤数量巨大促进开平煤矿的创办,说明军事工业促进民用工业,开平煤矿为天津机器局提供用煤,促进了军事工业发展,二者相互配合,B项正确;材料反映天津机器局用煤数量巨大促进开平煤矿的创办,无法体现其目的是实现资源自主,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开平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矿业起步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军用企业与民用企业的关系,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8.据统计,1899年,清廷的财政收入约为8000余万两白银,到了1908年达到2亿3千万。这一增长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A.政府提倡使用国货B.洋务企业的创办C.清末新政奖励实业D.列强侵华的放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清末新政,奖励实业,促进工商业发展,增加了清廷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20世纪初,清廷没有提倡使用国货,排除A项;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排除B项;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D项。故选C项。19.以下是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这说明()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第二章第五条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三章第十八条规定: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参议院会议时,每参议员有一表决权。A.辛亥革命提高国家认同B.革命党否定君主专制制度C.旧三民主义被彻底否定D.参议员主导国家政治生活【答案】A【解析】
7【详解】根据“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胜利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中华民国”国号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国人对“中华”一词所代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的认同感,提高了国家认同,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的信息,排除B项;1912年旧三民主义没有被否定,1924年才提出新三民主义,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参议院产生的办法,不能反映参议员主导国家政治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20.1917年,李大钊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其说亦确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而自然的势力之演进,断非吾人推崇孔子之诚心所能抗,使今日返而为孔子之时代之社会也。”李大钊旨在()A.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B.发动新文化运动C.肯定儒家学说的进步性D.启迪国民的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而自然的势力之演进,断非吾人推崇孔子之诚心所能抗,使今日返而为孔子之时代之社会也”可知,李大钊坚决批判孔子之道,主张与时俱进,用新学说启迪民智实现改造社会的目标,D项正确;1912年清帝退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经被推翻,排除A项;1915年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排除B项;李大钊坚决批判孔子之道,主张用新学说启迪民智实现改造社会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21.1922年,《壬戌学制》规定:发达儿童身体内外各器官的功能,养成日常生活及国防上所需的运动技能,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复兴民族、御侮抗敌做准备。这一目标的制定()A.有利于提高大众素质B.为现实需要服务C.有利于实现全民皆兵D.促使科举制被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养成日常生活及国防上所需的运动技能,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复兴民族、御侮抗敌做准备”可知,1922年北洋政府把儿童的体育课程与国防、复兴民族、御侮抗敌的现实政治需要相联系,因此这一目标的制度是为现实需要服务的,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大众的素质,而是儿童,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全民皆兵,排除C项;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排除D项。故选B项。22.中国共产党在某一议决案中提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这一议决案()A.对革命形势缺乏准确的判断B.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C.推动中共中央转移工作重心D.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8【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分析社会性质、中心工作、革命任务、社会力量和国民党性质的基础上,提出联合国民党,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议决案,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具体国情,B项正确;对革命形势缺乏准确的判断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材料分析的是推进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并不涉及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C项;推动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与联合国民党、组成国民革命运动的大本营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3.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沿海民族工业大举内迁。据统计,与1939年相比,1942年大后方的发电量、钢产量迅速增长。民族工业的内迁()A.为持久抗战奠定基础B.推动南北经济的均衡C.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带来沿海工业的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民族工业大举内迁,增强了大后方经济实力,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A项正确;民族企业西迁与南北经济均衡无关,排除B项;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和战争破坏,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沿海企业被迫迁到内战,只是保存了部分实力,排除C项;导致当时沿海工业衰落的是日本侵略和战争破坏,并非沿海民族企业内迁,排除D项。故选A项。24.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在湖南空投大量带有鼠疫杆菌的物品。长沙雅礼中学学生强烈反抗,并绘制了宣传画《杀鼠如杀敌》(下图)。这()A.揭露日寇在反攻阶段罪行B.展现了学生的时代担当C.体现了全民族的抗战决心D.反映了日寇的野蛮行径
9【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日本侵略者空投带有鼠疫杆菌的物品,实施细菌战的暴行,长沙雅礼中学学生强烈反抗,并绘制宣传画,强调抗日杀敌,展现了学生们的时代担当,B项正确;1941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并非反攻阶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并非全民族的抗战决心,排除C项;日寇的野蛮行径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5.三大战役中,中国共产党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4万余人。中国共产党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群众支持B.国民党独裁统治C.军事指挥得当D.国统区经济溃败【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4万余人,获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准确捕捉战机,运筹帷幄,军事指挥得当,C项正确;人民群众支持是战略决战胜利的客观条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国民党独裁统治不得民心,是有利条件,并非三大战役致胜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统区经济溃败减少了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阻力,但并非战略决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26.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关于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个议案。这次会议是()A.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七大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召开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关于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个议案”,A项正确;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排除B项;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抗日战争即将结束,不符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关于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四个议案”,排除C项;1949年10月1日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排除D项。故选A项。27.以下史实可作为直接论据用来探究()
10时间史实1951年春开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5月首台6000千瓦汽轮机试制成功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奠基1954年1月北京——莫斯科直达旅客列车正式通车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动工兴建A.“一边倒”外交政策B.计划经济的基本建立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1951年开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一五计划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材料史实可作为直接论据用来探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材料无法体现计划经济的基本建立,排除B项;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等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8.196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进对临时工的使用和管理的暂行规定》,在全国推行合同工、临时工。这一规定()A.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B.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C.推动劳动力的自由流动D.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65年,国务院在全国推行合同工、临时工”可知,临时工和合同工的管理办法有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C项正确;“满足了”说法绝对,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后,排除B项;“彻底突破”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29.1983年,顺德桂洲羽绒制品厂与港商、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华南毛纺厂,开创了合资出口的先河,年创汇400多万美元,成为当时的龙头企业。华南毛纺厂的成功得益于()A.设立特区B.乡镇企业的创办
11C.对外开放D.体制改革的深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83年,顺德桂洲羽绒制品厂与港商、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华南毛纺厂”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华南毛纺厂引入外资合资经营,体现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深圳特区,排除A项;华南毛纺厂不是乡镇企业,排除B项;1980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排除D项。故选C项。30.“国庆三部曲”《我和我的父亲》、《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屡创票房新高。“国庆三部曲”反映了()A.艺术审美与价值引导的统一B.电影艺术的创新C.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真实历程D.文化宣传的多元【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和我的父亲》等影视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精神,向国庆献礼,喜获票房大丰收,反映了艺术审美与价值引导的统一,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电影艺术有所创新,排除B项;国庆三部曲是影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非对新中国经济建设历程的真实再现,排除C项;只有三部影视作品不足以说明文化宣传具有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40分。31.城市的建筑、布局等往往反映时代风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2图1图1:唐朝长安城简介:长安城东西两市为工商区,区内店铺林立,开市期间,交易繁忙,热闹非凡。长安是一座国际城市,居住着许多外国人和少数民族,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长安有许多胡人开的酒肆,用胡姬做招待,载歌载舞,招待客人。——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图2图2:北宋东京城简介:东京城,日市、夜市、早市相街不断。城内外市场繁盛,街道上,官宇旁,甚至在御街,酒肆、茶楼、食店、名类繁多的商业店铜临街而设,鳞次栉比,幡旗招展。城市居民构成中,贩夫贩妇之类的小市民占多,而且流动小贩也渗透到街头巷尾每一个角落。宋代城市出现了以“勾栏”为中心的“瓦子”,说书等文艺表演日常可见。——摘编自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1)根据材料提取两座城市的主要信息。(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座都城所反映的时代风貌。(3)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唐宋都城,你认为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答案】(1)信息:长安城句括外廓城、皇城和宫城,东京城包括外城、里城和皇城,宫城和皇城都居于核心位置。说明;唐宋都城布局都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信息:长安城的城市布局恢宏大气,整齐划一,坊市分离;东京城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场沿河而兴,商业区不规则。说明:唐朝都城布局是强大的人力规划和商业管理的结果;北宋都城布局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2)时代风貌:唐代:文化兼收并蓄;对外开放。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娱乐丰富。(3)需要补充与长安、东京相关的建筑、遗址等材料。说明:与长安、东京相关的建筑、遗址等材料,属于一手史料,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唐宋都城。
13【解析】【小问1详解】信息:由图片看出,唐都长安城包括外廓城、皇城和宫城,宋朝都城东京城包括外城、里城和皇城,宫城和皇城都居于核心位置。说明:唐宋都城布局都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信息:唐都长安城的城市布局恢宏大气,整齐划一,坊市分离;宋朝都城东京城坊市界限被打破,市场沿河而兴,商业区不规则。说明:唐朝都城布局是强大的人力规划和商业管理的结果;北宋都城布局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小问2详解】时代风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具有文化兼收并蓄、对外开放的社会风貌。宋代具有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娱乐丰富的时代风貌。【小问3详解】可以补充与长安、东京相关的建筑、遗址等材料。说明:可从与长安、东京相关的建筑、遗址等材料,属于一手史料,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唐宋都城等角度进行说明。32.维护国家主权是国之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7年1月,英国水兵因武汉民众集会庆祝国民政府迁汉和北伐胜利,刺伤中国民众数十人。事件发生后,武汉各团体代表商定对英办法八条,30余万市民举行反英大会,促使政府积极交涉,最终收回汉口与九江英租界。国民政府收回汉潺租界,迈出了中国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要一步,对以后中国打破不平等条约的桎梏,争取民族平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魏宏运《中国现代史》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周恩来发出致各国公函,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收回汉将英租界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外交基本方针,选取某一史实说明新中国外交是如何践行这一方针的。(3)综上,就如何维护国家主权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迈出了中国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要一步;对争取民族平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基本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践行: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开展对外活动的出发点;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解析】【小问1详解】
14根据“最终收回汉口与九江英租界”得出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根据“迈出了中国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要一步”得出迈出了中国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重要一步;根据“争取民族平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出对争取民族平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小问2详解】基本方针:“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践行:根据所学,可列举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小问3详解】综合材料,可从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开展对外活动的出发点;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角度进行总结。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