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ID:83237524

大小:1.56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3-08-08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湖南省株洲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良渚文化的玉璧和玉琼后来演变为中原礼制的重要器物,并留下了苍璧礼天、黄琼礼地的说法,而发现于良清玉琼上的神人普面纹,后来演变成了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这表明()A.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城存在史前文明互动B.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满天星斗”式的C.长江流域在史前时期更早出现国家形态D.黄河流城孕育了商周时期的礼制文化【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良渚文明位于长江流域,而中原处于黄河流域,材料重在描述良渚文化对于中原文化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史前文明互动的特点,A项正确;“满天星斗”重在“多元”,并未突出材料中的彼此联系影响,排除B项;长江流域在史前时期更早出现国家形态与所学知识矛盾,且材料无法充分推理,排除C项;时空错乱,良渚文明是长江流域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2.图1和图2是我国历史上两个不同时期的权力运行示意图。从图1到图2()

1A.文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增强B.君主专制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C.丞相的行政权得到进一步提高D.那国并行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图1的郡国、丞相为西汉时期,图2反映了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因此,从西汉到东汉的相权逐渐被削弱,皇权逐渐加强。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文书制度,但无法体现文书的“作用增强”,排除A项;材料反映到东汉时期相权被削弱,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已经彻底解决郡国并行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3.唐代诗人将参在其诗作中写道:“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善王能汉语”“琵琶长笛曲相知,羌儿胡雏齐唱歌”。由此可知()A.唐朝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频繁B.周边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不断加深C.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步发展D.民族交融推动唐朝歌舞艺术的创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善王能汉语;琵琶长笛曲相知,羌儿胡雏齐唱歌”可知,该诗歌描述了汉族学习少数民族歌舞,少数民族学习汉族语言文化,是一种交融的情况,C项正确;西域各国与材料所涉及的民族和地区并不吻合,且无法体现交往次数的“频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胡汉的双向影响,而非单向的影响,排除B项;民族交融推动唐朝歌舞艺术的创新,与材料主旨无关,且材料中并未涉及舞蹈艺术,排除D项。故选C项。4.经济史专家博筑夫先生指出:“宋代商业不再是为少数人服务,而变成供应广大人民的大规模商业。”而商业市场也发展形成了城市、镇市、草市(或墟市)三级金字塔形结构。这些变化()A.与精耕细作的农业进一步发展密切相关B.表明两宋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C.表明市坊界限打破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D.使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职能进一步增强【答案】A【解析】【详解】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且宋代农业在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占城稻的推广、稻麦复作制等,农产品剩余的大量出现及其所带来的手工业发展,都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发展,A项正确;材料重在商业服务对象及商业市场的等级,并未涉及商业贸易的原则等内容,因此难以说“市场经济制度”排除C项;材料中还涉及到了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出现的草市,镇市,而并不全部指向城市。排除D项。故选A项。5.

2明清苏州家调中出现大量戒律,如洞庭东山沈氏(还言家调):“戒醉、戒赌、成怒、戒听谗、戒论、戒入异端……禁妇人烧香、禁弃字褒书等。”这一现象()A.折射出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表明宗族成为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力量C.源自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D.表明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深入家调之中【答案】A【解析】【详解】明清苏州家训中“禁约”尤多,所禁戒内容包罗万象,其中所戒尤繁的是:禁赌、禁讼、戒酒色,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均与明清苏州商品经济的发达关系密切。正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向,功利浮躁,物欲横流,人们的品行易受腐蚀堕落,A项正确;这是社会出现不良风气,家长多以家训、家规、家法的形式严格约束子弟,宗族并不是主要力量,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等级观念受到冲击,排除C项;儒学向基层渗透,深入家训之中从宋朝已经开始了,排除D项。故选A项。6.康有为曾向光绪上《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阐明改穿西服的优点,他认为“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这一观点()A.意在强调传统儒家思想影响西方服饰文化B.意在减少服饰变革阻力以推动维新思想传播C.表明改良社会风俗是维新运动的主要目的D.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仍然坚持中体西用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及封建势力的强大,维新派“托古改制”,以减少改革阻力,B项正确;材料是强调西服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似之处,而非强调源自中国,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与基本史实不符,维新派已是要变革体制了,而非洋务运动提倡的“中体西用”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是清末学堂数据统计表(部分),它表明()学堂时间初等学堂中等学堂高等学堂师范学堂学堂数学生数学堂数学生数学堂数学生数学堂数学生数19073465091858641931682455356711908413791192721440362641909516781532746460404681102026741528572——根据周予同《中国现代教育史》第138、178、221、274页数字制A.清末新政较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B.清末基本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C.选官制度调整推动学堂教育发展D.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此拉开帷幕

3【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数据可知,这一时期各类学堂数量及学生人数总体上呈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学堂选官制度由此设立,1906年科举制被废,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C项正确;材料信息只体现人数增多,并未涉及学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因此无法判断出清末新政较是否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就已经开始教育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8.1936年7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指出:“外国资本给群众带来很少好处,或者根本没有好处。只有在中国取得真正的独立和民主之后,才有可能把大量外资用于大规模地发展生产事业。”这表明毛泽东()A.坚持有效利用外资要以国家独立自主为前提B.强调外资未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C.认为外资可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意识到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只有在中国取得真正的独立和民主之后,才有可能把大量外资用于大规模地发展生产事业”可知,毛泽东认为以国家独立自主为前提,才能有效利用外资,A项正确;外资客观上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现代化起到积极作用,排除B项;材料重在国家独立而非“社会主义”,排除C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足主要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只提到外国资本的侵略,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是米谷于1948年创作的漫画《伪金园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它反映出()

4A.全国各地金融秩序已陷入一片混乱B.国统区的经济危机不断加剧C.美国对华商品输出导致了物价飞涨D.国民政府经济改革取得成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创作者把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比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十几倍,起床有点摸不着头脑,鞋子居然比身体还要大,像两条小船一样,比喻金圆券贬值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针对的是国民政府为维持内战,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表明国统区的经济危机不断加剧,B项正确;国统区金融秩序混乱并非全国,如解放区金融秩序正常,排除A项;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滥发纸币主要是为维持内战,而非因美国对华商品输出所致,排除C项。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甚微,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是我国20世纪某一时期的企业迁移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企业迁移()

5A.是由战争所致的一次被动性迁移B.改变了工业结构失衡的局面C.与“一五计划”的实施密切相关D.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判断其所指为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三线建设”运动,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D项正确;A项为抗日战争中的企业内迁,不是被动性迁移,排除A项;改变的是地区分布而不是“工业结构”,排除B项;一五计划重点建设了东北地区,与图中信息相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11.罗马人起初并非万事诉诸法庭,而且只有在原被告双方都同意的前提下,法庭才会受理案件。后来,法庭被罗马法注入强大权力。它不仅可以强制当事人到庭听审,而且可以将所做的裁判强加于当事人。这一变化()A.有助于更好维护贵族特权统治B.表明法庭成为罗马的权力中心C.有助于更好维护社会公共秩序D.表明罗马确立了司法独立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罗马法庭以前奉行“民不告,官不理”的原则,这样会使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因为当事人的私了,而得不到应有的审判,调整之后,罗马法的公法功能属性增强,有助于借助国家权力,维护社会公共秩序,C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当事人,却并未强调其贵族属性,应该是面向全部罗马公民,因此不能说只是为了维护贵族特权,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体现,排除B项;D项材料无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图展示了世界专利中心在几个主要国家的发展历程,据图可知()

6A.思想解放是专利中心确立的直接动力B.专利中心随同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C.专利中心与科学中心的转移趋于一致D.社会革命是专利中心确立的重要前提【答案】D【解析】【详解】图展示了世界专利中心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之间的转移,貌似思想解放是科学中心确立的直接动力,意大利的历史经验表明,其并未在思想解放之后获得快速发展,而只有在完成社会革命(西方主要是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国家统一)之后,专利中心能真正的得到确立和发展,D项正确;A错在直接动力一词,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利中心的确立与发展并不是近代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移,排除B项;英国、美国的历史经验表明,专利中心早于科学中心的转移存在明显不一致性,排除C项。故选D项。13.1848年,英国通过颁行《公共卫生法》,成立卫生总署;1858年创建枢密医务部;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从而最终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A.折射出转型时期的英国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B.表明英国丰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C.从侧面表明英国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有所扩张D.改善了英国城乡的公共卫生状况【答案】A【解析】【详解】

7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有了很大发展,加之缺乏相应的治理经验,以及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公共卫生状况随之不断恶化,使得英国社会问题不断突出,为此,英国被迫政府采取了材料中所述的种种措施加以应对,A项正确;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不等于社会保障体系,内涵不同,且材料无法体现“率先”排除B项;C项并非材料主旨,且材料无法充分体现推理,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改善了英国城乡的公共卫生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4.据统计,1910年全美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4.3%,1920年增至4.7%,1930年增至5.49%与此同时,美国老年人口占其济贫院人口比例增至5.89%.大危机也让大多数美国人相信,要维持老年人的生活,必须由社会提供保障。这表明()A.大危机是美国建立社会养老制度主要原因B.两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C.垄断资本主义使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工业化发展使美国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化使生产日益趋向专业化和自动化,极大地限制了老年人口的就业,这使许多老年人晚年生活困难,收入不稳定,医疗没有保障,靠社会救济过活,养老问题日益突出,D项正确;材料表明老年人口增加在1910-1930年就已经出现,且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社会养老制度的建立,罗斯福新政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大危机是美国建立社会养老制度主要原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养老问题,与社会贫富差距的变化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1961年,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召开;同年,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在曼谷成立东南亚联盟;1963年,31个非洲国家建立“非洲统一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A.瓦解了帝国主义在亚非的殖民体系B.都有力推动了其所在区域一体化进程C.使亚非国家不再过分依赖国际资本D.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结盟运动、东南亚联盟、非洲统一组织都是多极化力量的体现,推动了多极化的进程,C项正确;帝国主义在亚非殖民体系的瓦解时间在材料所述时间之前,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不可能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排除B项;亚非国家在独立之后,由于国家发展相对落后,面对全球化浪潮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对国际资本的依赖仍不同程度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16.发轫于英国的足球运动在阿根廷一落地便迅速“和探戈一样,既是阿根廷的镜子又是她的面具,透过足球和探戈,阿根廷人可以自己看见自己,同时也可以让别人看见他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足球运动扩散是欧美对外殖民的重要组成部分B.富有特色的足球运动是阿根廷的文化符号之一C.拉美传统文化在欧洲文化的冲击下走向多元化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式足球在拉美地区广泛传播【答案】B

8【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足球运动传入后迅速与其传统文化融合并焕发新的活力,同探戈一样成为阿根廷的文化符号,所以“富有特色的足球运动是阿根廷的文化符号之一”与题意相符,B项正确;足球运动扩散的本身是欧洲对外文化殖民的载体之一,不是欧美对外殖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A项;由“足球运动在阿根廷一落地便迅速与探戈一样成为其镜子和面具”可知,拉美传统文化受欧洲殖民活动的冲击,或消失或保留或交融,在被殖民过程中形成的拉美文化多元性非常明显,排除C项;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式足球在拉美广泛传播,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湖南山地、丘陵多,宜于种茶,各地皆产,安化、岳阳、平江、桃源、衡山等地尤盛。所产茶叶,初为绿茶、黑茶,绿茶销省内及部省各地,黑茶则远铺于陕甘、新疆及内蒙古一带。西北少数民族习惯饮用酥酪,不喝茶就会生病。至明,朝廷利用茶叶易马,实施“联番制虏(蒙古族)”的政策。安化黑茶于1595年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之后,陕、甘、宁、晋等地区的茶商领“茶引”至安化采购黑茶,运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直至明末清初,西北地区的“边茶”大部分都是由安化黑茶供应,湖南产茶的地区也逐渐扩大。——改编自李采娇《明、清及民国时期湖南茶叶史研究》材料二1858年,粤商佐帆取道湘潭抵达安化,传授制作红茶技术,促使安化茶农改制红茶,转输欧、美。因价高利厚,各县竞相仿制,产额日多。1874年(同治十三年),左宗棠在镇压陕甘回民暴动后,着手整顿西北茶务。于原有的“东柜”(陕西、山西茶商)、“西柜“”(回商)外,添设“南柜”,招徕南茶商贩,大量运销湘茶。自此,湘茶在西北地区销量复兴,并畅销于俄国境内,产量约达100余万担之巨……红茶大盛,商民适以出洋,岁不下数十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每当“茶市方殷,贫家妇女相率入市拣茶,上自长寿,下至西乡晋坑、浯口,茶庄数十所,拣茶者不下二万人,塞巷填衢,寅集酉散,喧嚣拥挤”。直至1890年(光绪十六年)后,由于国际市场上遭到印度、锡兰茶的有力竞争,湘茶的销售量才渐形减少。——捕编自伍新福等《湖南通史·近代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时期湖南茶产销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湖南茶叶销售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种植广泛,产量大;由民间商人进行省内销售及长途贩运;服务政府西北边防和民族政策需要。(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2)变化:逐渐打开欧美市场;销售数量先增后减;种类以绿茶、黑茶为主到红茶为主;湘茶在西北衰落转而到近代重新占据市场一席之地。(任答2点)

9原因:鸦片战争后红茶制作技术传入,湖南调整茶叶生产;湘军将领左宗棠整顿西北茶务,大量运销湘茶;俄国不断扩大侵占西北地区并以此为贸易通道,大量购买湘茶;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湖南茶叶面临来自其他殖民地的竞争压力渐增。(任答3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湖南山地、丘陵多,宜于种茶,各地皆产”可知,明朝时期湖南茶产种植广泛,结合所学知识,湖南山地丘陵多,土壤肥沃适合茶叶种植,因此产量高;根据材料一“所产茶叶,初为绿茶、黑茶,绿茶销省内及部省各地,黑茶则远铺于陕甘、新疆及内蒙古一带。”可知,朝时期湖南茶产由民间商人进行省内销售及长途贩运;有材料一“至明,朝廷利用茶叶易马,实施“联番制虏(蒙古族)”的政策。安化黑茶于1595年由朝廷正式定为官茶之后,陕、甘、宁、晋等地区的茶商领“茶引”至安化采购黑茶,运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可知,明朝时期湖南茶产服务政府西北边防和民族政策需要。【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二“1858年,转输欧、美”可知,湖南茶叶逐渐打开欧美市场;根据材料二“各县竞相仿制,产额日多”、“湘茶在西北地区销量复兴”可知销量增加,根据材料二“由于国际市场上遭到印度、锡兰茶的有力竞争,湘茶的销售量才渐形减少。”可知,湖南茶销量减少;根据材料二中“促使安化茶农改制红茶”可知,种类以绿茶、黑茶为主到红茶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南茶在西北衰落转而到近代重新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原因:根据材料“1858,传授制作红茶技术”可知,鸦片战争后红茶制作技术传入,湖南调整茶叶生产;根据材料“左宗棠在镇压陕甘回民暴动后,着手整顿西北茶务,大量运销湘茶”可知,湘军将领左宗棠整顿西北茶务,大量运销湘茶;根据材料“湘茶在西北地区销量复兴,并畅销于俄国境内”可知,俄国不断扩大侵占西北地区并以此为贸易通道,大量购买湘茶;根据材料“由于国际市场上遭到印度、锡兰茶的有力竞争,湘茶的销售量才渐形减少”可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湖南茶叶面临来自其他殖民地的竞争压力渐增。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三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又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0材料二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86%以上是文盲。1952年,国民收入总额为589亿元,按人口平均计算仅为104元。要在这样一个极端贫穷落后拥有超大人口规模的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就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一切资源,尽快发展经济和民生。也只有实现现代化大生产,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亿万农民脱贫致富做起,走出了一条城市带动乡村、城乡同步发展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我们通过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优化等一系列战略,破解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奏响了区域协同发展的“交响乐”。此外,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我们还从5000多年深厚文明传统中汲取养分,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到2013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并始终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摘编自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笔谈》(1)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一个观点,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史实选取恰当,史论结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答案】(1)(示例一)选取观点:现代化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论述:沙俄虽通过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一直以来都是是帝国主义列强中最薄弱的一个。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与敌视,在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后,最终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集中国内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强国,极大改变了其落后面貌。(示例二)选取观点: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论述: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英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不断提升,由此推动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使其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随工业发展,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英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851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50%的国家;在思想领域,亚当斯密倡导的自由主义思想盛行开来;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使准点准时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2)主要原因: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以举国之力推进现代化;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改革推进现代化;注重各方面平衡,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发展潮流。(4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解析】【小问1详解】

11解读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提到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又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二种观点现代化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从两种观点中选取一种观点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论述,如选择第一种观点,可以以英国为例,从工业革命推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工业革命对政治、经济结构、文化思想产生的影响来进行论述;选择第二种观点,可以俄国为例,从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到后来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最终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进行论述。【小问2详解】原因:从材料“要在这样一个极端贫穷落后拥有超大人口规模的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就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一切资源,尽快发展经济和民生。”中可以提取信息社会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亿万农民脱贫致富做起,走出了一条城市带动乡村、城乡同步发展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说明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现代化;从材料“我们通过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优化等一系列战略,破解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奏响了区域协同发展的“交响乐”。可以得出信息注重各方面平衡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我们还从5000多年深厚文明传统中汲取养分,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可以获取信息吸取传统文明中民族复兴的精神;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公元1-2001年中国和西欧的双边比较年代人口(百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0亿1990年国际元)**中国/西欧*中国/西欧中国/西欧159.6/24.7450/45026.8/11.1100059.0/25.4450/40026.6/10.21300100.0/58.4600/59360/34.6140072.0/41.5600/67643.228.1

121500103.0/57.3600/77161.8/44.21820381.0/133.0600/1204228.6/160.11913437.1/261.0552/3458241.3/902.31950546.8/304.9439/4579239.9/1396.220011275.4/392.13583/192564569.,8/7550.3*:西欧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瑞士、英国12国。**:“国际元”是多边购买力平价比较中将不同国家货币转换为统一货币的方法。资料来源:安格斯.麦迪还:《世界经济千年统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56页。——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局史》(第二版)请从表中任意提取两组及以上数据(注:“59.6/24.7”为一组数据),指出其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解释。(要求:中外对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提取数据:中国/西欧的人口1500年分别为103.0/57.3;1820年为381.0/133.0发展趋势:中国与西欧人口从1500年至1820年快速增长解释:1500年以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源自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等,逐渐传播到西欧及中国,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推动了人口增长;另一方面,16-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兴起,医学取得了以血液循环、解刨学等一系列成就,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医学进入到总结时期出现,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医学成就,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了人口死亡率;第三,西方伴随着早期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其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有助于提高生育率。中国明清时期,通过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税收制度的调整,进一步刺激了人口数量的提高;第四,这段时期无论中国还是西欧,社会整体安定,为人口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任答3点)示例二:提取数据:中国/西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00年为600/676;1500年为600/771;1820年为600/1204

13发展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西欧的差距不断扩大解释:1400年以来,西欧先后通过殖民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使大量财富流向西欧;18世纪中期从西欧率先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其社会生产力,并进一步推动了其现代化转型,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都有助于较大幅度提高西欧社会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在明清时期,虽然,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甚至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社会生产力水平相较于西欧差距逐渐拉大,且由于采用海禁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守到一定限制。除此之外,中国由于人口基数更为庞大,且在明清时期由于高产农作物及赋税政策等因素,人口增长更快。这使得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西欧差距不断扩大。示例三:提取数据:中国/西欧的国内生产总值(10亿1990年国际元)1950年为239.9/1396.22001年为4569.8/7550.3发展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且两者差距大幅度缩小。解释: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经济快速从二战中恢复并得到发展;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欧洲一体化,也极大推动了西欧国家的发展;二战以来,以原子能,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成果逐渐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进一步提高了西欧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这些都有助于西欧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彻底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党的坚强领导开始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通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八字反针”、“改革开放”等政策措施,逐步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正因为我们具有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中国在20世纪后半期,发展速度快于西欧,两者差距大幅度缩小。【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中西欧之间的对比从公元1-2001年,其有时间节点,根据其中关键的几个时间节点分析其背景,例如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对外政策和思想解放等几个方面分析中西方之间的差距。二战后中西方之间的背景对比,分析这一时期的发展差距,这里要注意时间节点的选择要符合题干,能够与所学知识勾连起来,对特定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4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摘编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之《大医精诚》(1)根据材料,归纳“大医精诚”思想的具体内通。(2)结合所学,指出上述材料所具有的史料价值。【答案】(1)内涵:医术“精”,要博学精勤,不断追求医术精湛;医心“仁”,要做到仁慈恻隐,偏重于内在的信仰及精神追求;医德“诚”,立誓诚心济事,对事笃诚敬业,对人真诚恳切;偏重于外在的真诚救人的行为规范。医济“慎”,医者要克已慎独、慎言慎行,偏重于对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任答3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2)史料价值:《备急千金要方》之《大医精诚》,不仅是我们是研究的“药王”孙思邈个人思想历史的一手史料;也是研究唐朝及其之前我国医学人文思想发展演变的重要文献史料,具有极高史学价值。(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皆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可知医术“精”,要博学精勤,不断追求医术精湛;根据材料“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可知医心“仁”,要做到仁慈恻隐,偏重于内在的信仰及精神追求;根据材料“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可知医德“诚”,立誓诚心济事,对事笃诚敬业,对人真诚恳切;偏重于外在的真诚救人的行为规范;根据材料“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可知医济“慎”,医者要克已慎独、慎言慎行,偏重于对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小问2详解】《大医精诚》选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作为文献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药王孙思邈的个人思想,同时对应研究唐代医学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