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省株洲市2022-2023学年第三中学等两校高考一模地理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株洲市2023届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地理试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年11月8日在我国夜空上演了千年一遇的“月掩天王星”奇观。大约19点在株洲可以看到月球“吞入”天王星,一小时后又“吐出”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月球“吞入”天王星时,两者的位置关系是()A.B.C.D.2.“月掩天王星”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为()A.B.C.D.【答案】1.A2.C【解析】【1题详解】在东方
1天空才能看到圆月,排除CD;由于天王星距地球遥远,可认为短时间内天王星与地球位置相对固定,即天王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基本不变,但由于月球距离地球近,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与天王星相比,人们在地球上看到月球的运动相对明显,故是因月球公转才挡住天王星,所以人们会看到天王星是从月面的东边钻入月球后面,A正确,B错误。故选A。【2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此时为11月,晨昏线不可能与极圈相切,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意味着二至日,排除AB;又有北京时间19:00左右,可计算出太阳直射所在经度(地方时12点)的经线应为15°E,此经线平分昼半球,读图可知,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月掩天王星是一种月球遮挡天王星的天文现象。由于月球的视直径远大于行星(或恒星)的视直径,再加上月球与行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相近,因此在其围绕地球运行期间,经常会遮掩背景的行星(或恒星),这一现象叫作月掩星。2021年中美关系复杂,华为公司孟晚舟女士乘坐包机于温哥华(49°N,123°W)当地时间9月24日16:27起飞(加拿大施行夏令时,时间提早1小时),经北冰洋航线于北京时间25日21:51抵达深圳机场。下图为孟晚舟此次回国航班路线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3.孟晚舟女士此次归国航程历时()A.12时24分B.13时24分C.14时24分D.15时24分4.此次航程未选择横跨太平洋的航线而选择北冰洋航线,主要考虑()A.距离远近B.政治因素C.沿途补给D.气象条件【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结合材料可知,飞机起飞时温哥华夏令时(时间提早一小时)为16:27,说明其实际区时应为15:27,根据经度可计算出其位于西八区,比北京时间晚16小时,故可计算出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9月25日7:27,飞机降落时为北京时间9月25日21:51,故可计算出飞行历时14小时24分钟,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
2读图可知,图中航线明显比横跨太平洋的航线距离更远,A错误;与太平洋航线相比,北冰洋航线附近补给少且气象条件更恶劣,CD排除;读图可知,北冰洋航线途径的国家较少,不会进入太多国家的领空范围,可避免政治纷争,B正确。故选B。【点睛】在计算飞行时间时,需要把起飞时间或降落时间换算成同一时区的区时进行计算。2022年11月下旬,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多地气温急剧下降。但是27日到29日广东顺德日最高气温却由27℃持续上升至31℃。下图示意29日8时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顺德持续升温是因为()①暖气团受挤压集聚增温②天气晴朗大气辐射增温③偏南风带来暖气流增温④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图示时刻,顺德比株洲()A.气温气压高B.大气逆辐射强C.太阳辐射强D.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答案】5.C6.C【解析】【5题详解】南下冷空气对暖气团造成挤压,暖气团热量更集聚,会增温,①正确;从气压图可知,顺德吹偏南风,偏南风从较低纬度输送热量,可致增温,③正确;顺德持续升温与天气晴朗关系不大,②错误;读图可看出,顺德此时并不受副高控制,④错误。综上①③正确,C正确。故选C。【6题详解】由图可知株洲已被冷气团占据,气温低,顺德气温高,但从等压线分布可知株洲气压高,顺德气压低,A错误;株洲处在冷锋后,阴雨天气,云量多,株洲的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更强,B错误;顺德处在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C正确;株洲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D错误。故选C。
3【点睛】“锋前增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某一地区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气温会出现短暂升高。增温是高空低压气团下沉到地面后由于气压升高的压缩增温效应,这在气象上,叫下沉增温。夏季那些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比如江南的伏旱,台风外围的高温等,都有这个机制在起作用。研究表明,森林具有降温和增湿效应,对温度变幅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下图为我国南方相同生存环境下灌草丛、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内夏季相对湿度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曲线代表常绿阔叶林的是()A.①B.②C.③D.④8.造成图中相对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量B.气温C.蒸发量D.植被覆盖度9.若灌草丛演替为常绿阔叶林,则其内()A.气温升高,湿度变大B.气温降低,湿度变大C.气温季节变化增大,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增大D.气温季节变化减小,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减小【答案】7D8.B9.D【解析】【7题详解】结合题干可知,图示四种植被分别为灌草丛、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结合所学可知,常绿阔叶林较其他三种植被夏季时都更为高大茂密,通过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调节,使气温和湿度的波动性小,对湿度的缓冲作用最强,保湿效果最好,因此相对湿度日变化小,即④代表常绿阔叶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8题详解】
4相对湿度,指实际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读图可知随着气温的日变化,相对湿度曲线也发生明显的日变化,尤其中午气温高,四条曲线均显著下降,主要是因为温度高,饱和水汽压上升导致的,B正确;该地的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无明显日变化,AD排除;蒸发量主要受到气温的影响,温度高时蒸发量大,但蒸发会导致液态水蒸发成水汽,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上升,相对湿度可能会增加,不符合图示变化特征,C排除。故选B。【9题详解】根据材料,森林对温度变幅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和保湿作用,即使得温度和湿度的升高和降低幅度和速度都变小,气温季节变化减小,相对湿度季节变化减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森林气候,是指森林覆盖地区的特殊局部地区气候。与林外裸露地区气候相对,具有气温日、年较差小,湿度大,降水量多,风速小等较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2022年10月10日,株洲新闻联播报道,“秋收秋播正当时,绘就好‘丰’景”,攸县各地抢抓农时,村民们抓紧时间进行田垄和沟渠的平整工作。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攸县“秋收”、“秋播”最主要的农作物分别是()A.水稻棉花B.水稻油菜C.玉米花生D.小麦芝麻11.导致攸县各地抢抓农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经度C.地形D.土壤【答案】10.B11.A【解析】【10题详解】秋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湖南株洲攸县位于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开阔,水热条件好,秋收的最可能是水稻,该地区玉米和小麦种植较少,CD排除;棉花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且南方地区棉花种植较少,而油菜属于越冬作物,大多在秋季播种,故“秋种”的最主要作物为油菜,B正确,A错误。故选B。【11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热量是影响作物物候的最主要因素,决定了作物播种和收获等时间的早晚,成为了影响农时的最主要因素,而热量最主要受到纬度的影响,经度和地形对热量的影响均不如纬度不大,A正确,BC排除;土壤对于热量的影响较小,故对于抢农时的影响小,D排除。故选A。【点睛】农时,指中国民间在农业生产中,每种农作物都有一定农耕季节和一定的耕作时间。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在农事大忙季节,掌握好农时,争分夺秒地做好各种农活,对夺取农业丰收、促进农村发展至关重要。从人口安全角度考虑,我国边境地区人口变动情况可划分为外流风险型、稳定型、封闭增长型三种类型,下表为我国所有边境县和三类地区的相关数据统计。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所有边境县均值甲类地区乙类地区丙类地区人均GDP增长率(%)4.554.495.712.94平均口岸数量(个)0.510.570.550.36少数民族比重(%)52.5526.5357.2979.57非农业人口比重(%)32.8848.5925.2623.58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209.147.887.4712.甲、乙、丙地区分别是()A.外流风险型、稳定型、封闭增长型B.外流风险型、封闭增长型、稳定型C.稳定型、外流风险型、封闭增长型D.稳定型、封闭增长型、外流风险型13.提高边境地区人口安全的有效措施是()A.外流风险型地区加大矿业开发规模B.稳定型地区进行生态移民C.封闭增长型地区鼓励生育D.加强边境地区人口监测和流动管理【答案】12.A13.D【解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甲类地区口岸个数较平均数高,少数民族占比少,非农业人口和受教育年限都是三类地区中最高的,人口外流的可能性最高,最可能为外流风险区;丙类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短,少数民族占比高,农业人口多,由此可推测其相对封闭,人口流动性弱,自然增长率较高,故丙为封闭增长型;而乙地除了人均GDP增长率最高外,各项数据大致处于甲丙两种类型中间,最可能为稳定型,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外流风险区,人口外流、人口负增长,应调整经济结构,重振特色优势产业,构建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而不是大力开发矿产资源,A项错误;材料中并无提示稳定型地区需要生态移民,B项错误;封闭增长地区,人口流动性弱、增长速度快,还鼓励生育,会加大对边境地区资源环境的压力,C项错误;加强边境地区人口监测和流动管理,可有效提高边境地区的人口安全性,D项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
6“城中村”是指城市化过程中,由于耕地被征用,农民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村中城”是指村落内部或邻近村落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自发形成的“城”,从而形成“村”包围“城”的空间格局。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4.“城中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城乡二元体制并存②村民文化素质低③土地征用成本高④安土重迁思想⑤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⑤15.并非“村中城”形成的原因是()A.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政策支持D.劳动力充足16.关于“城中村”和“村中城”的说法,正确的是()A.“村中城”是“城中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城中村”和“村中城”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存在C.“村中城”的形成得益于它比周边村落科技力量雄厚D.“城中村”滞后于时代发展,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答案】14.C15.B16.D【解析】【14题详解】结合“城中村”的定义可知,城乡二元体制并存是形成“城中村”的原因之一;结合材料可知,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耕地被征用,但居民的住宅未被征用,导致了“城中村”的形成,故可推测土地征用成本高是其形成的原因之一;结合所学可知,国人多有安土重迁的思想,不愿意拆迁、搬迁,导致“城中村”的形成;但“城中村”的形成与村民文化素质低和保护生态环境无关。综上,①③④正确,②⑤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结合材料“村中城”的定义可推测,该地区的资源和劳动力较丰富,使得该地能够围绕特定市场或产业发展成为城市,AD不符合题意;“村中城”的形成和存在,应有政策支持其发展,C不符合题意;但“村中城”的形成与交通便利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B。【16题详解】根据“村中城”和“城中村”的定义可知,“村中城”和“城中村”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特殊现象,两者可能同时存在,但“村中城”并不是由“城中村”发展而来,AB错误;结合材料无法得出“村中城”的科技力量雄厚,C排除;结合“城中村”的定义可知,城中村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化发展水平,是属于生活水平较为低下的居民区,兼具农村和城市的双重特征,管理难度较大,故其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D正确。故选D。
7【点睛】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或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美国科罗拉多河格伦峡大坝于1963年建成,蓄水期间大坝下游的河水来自大坝下游的支流,干流泥沙粒径出现不断细化的现象,1983年大坝开始泄流,干流泥沙粒径出现不断粗化的现象,大坝下游的生态环境也发生变化。为恢复下游河道生态环境,1996平进行人造洪水试验,下图为距坝下游109km处人造洪水前后测量结果断面图。(1)推测1983年大坝泄流前后,下游干流河床泥沙分别出现细化和粗化的原因。(2)简述人造洪水后河道断面形态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原因。(3)推测人造洪水对大坝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答案】(1)大坝泄流前:大坝下游的河水来自大坝下游的支流,支流汇入干流,流速减小,携带的泥沙粒径小,沉积覆盖在原有的河床上,导致泥沙细化。大坝泄流后:受“清水下泄”影响,水流的侵蚀作用增强,河床上细小泥沙被流水带走,导致泥沙粒径粗化。(2)变化:河床下切加深;右岸侵蚀,坡度增大;左岸堆积,形成露出水面的边滩。原因:人造洪水径流量大,对河道的冲刷作用强,导致河床加深;由于地转偏向力或者地形的影响,左右两岸侵蚀能力差异,导致右岸侵蚀、左岸堆积。(3)增加边滩,恢复了河道的自然地貌;可能增加湿地面积和类型、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增强。【解析】
8【分析】本题以美国科罗拉多河格伦峡大坝为背景,考查大坝建设对河流沉积物的影响、人造洪水对河道形态和生态的影响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大。【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河流河床中泥沙的粗细主要受流速,以及外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影响。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大坝泄流前,由于大坝拦水,此时大坝下游的河水来自大坝下游的支流,支流汇入干流,流速减小;结合所学可知,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与流速呈正相关,故此时河流携带的泥沙粒径小,沉积沉积覆盖在原有的河床上的则是小粒径沉积物,导致泥沙细化。相应地,当大坝泄水时,受“清水下泄”影响,此时河流流量大,流速快,侵蚀和搬运作用强,河床上细小泥沙被流水侵蚀搬运带走,导致泥沙粒径粗化。【小问2详解】读图比较4月1日和3月26日的河床断面可以看出,河床右岸受到的侵蚀明显,河床加深,坡度加大;而河床左岸则淤积明显,沉积物出露水面形成边滩。该变化主要受到河流侵蚀和堆积的影响,结合材料分析可知,人造洪水径流量大,流速快,对河道的冲刷侵蚀作用强,导致河床加深;由于地转偏向力或者地形的影响,左右两岸侵蚀能力差异,导致右岸侵蚀,坡度较陡,左岸堆积,坡度较缓,沉积物不断在左岸堆积,出露形成边滩。【小问3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人造洪水泄洪后河流边滩增加,恢复了河道的自然地貌;结合河道形态变化可知,可能增加湿地面积和类型,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使得生物多样性增加;人造洪水使得的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加快,河流的自净能力加强,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增强。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艾比湖湿地是准噶尔盆地西部最低洼地,盛行西北风,胡杨树是该地的典型树种,树冠具有东西向较长、北向短、南向长的形状特点。该地冬季有积雪,积雪消融时,首先从胡杨树的中心主干开始,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融雪漏斗现象(见图)。漏斗形状与树冠形状具有一致性。(1)简要分析艾比湖湿地的形成原因。(2)分析积雪消融从胡杨树中心主干开始的原因。
9(3)简述融雪漏斗现象对当地冻土层消融的影响。【答案】(1)地势低洼,周边高山冰雪融水汇集;冬季积雪提供了部分水源;冻土层阻止了地下水进一步下渗。(2)冰雪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温度升高慢;胡杨树干反射率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从而造成林冠下积雪消融首先从中心主干开始。(3)垂直方向上,距离主干越近,冻土层消融得越深;在水平方向,冻土层消融的面积东西向较长、北向短、南向长。【解析】【分析】艾比湖湿地的融雪漏斗为背景,涉及湿地的形成原因、下垫面性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融雪漏斗现象对当地冻土层消融的影响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湿地的形成与地表积水有关。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西部,冬季有积雪,春季的融雪为湿地提供了水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为准噶尔盆地西部最低洼地,地势低洼有利于周边高山冰雪融水汇集;结合所学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冻土广布,导致地表水难以下渗,积水成湿地。【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积雪的消融主要受到温度(太阳辐射)的影响,图示树干和周围地区的差异主要在于下垫面性质,故可推测主要是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反射率的差异导致的温度差异。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雪地的反射率高,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地表升温慢,积雪融化慢;而胡杨树干反射率低,使得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到达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从而造成林冠下积雪消融首先从中心主干开始。【小问3详解】结合图示“原冻土层厚度”和“分异的冻土层厚度”可知,融雪漏斗深度、宽度大的地区,冻土消融较多,即融雪漏斗的分布和冻土消融呈正相关,故有在垂直方向上,距离主干越近,融雪漏斗越深,冻土层消融得也越深;读图并结合文字材料可知,在水平方向,融雪漏斗受到树冠形态的影响,呈现出东西较长、北向短、南向长的特点,故冻土层消融的面积也呈现东西向较长、北向短、南向长的特征。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页岩是由碎屑、黏土、有机质等组成的具有薄片状层理,容易碎裂的沉积岩。页岩中的有机质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以及降解、裂解等过程,可以生成甲烷气体(CH4)。
10页岩气是指以游离态存在于页岩裂缝中,或者吸附在黏土颗粒表面的甲烷气体,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前景的清洁能源。页岩气田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地质条件,尤其是对储气层上下的岩层要求高。下图为页岩气田区域的地质构造示意图。(1)描述图示区域自甲地层形成以来的主要地质过程。(2)分析页岩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3)简要分析页岩气极具开发利用前景的原因。【答案】(1)沉积、固结成岩形成多个水平沉积岩层;水平挤压,形成褶皱;隆起抬升(或垂直抬升),背斜顶部受到侵蚀(或地表差异侵蚀)。(2)页岩储气层位于背斜核部;储气层的上下岩层致密坚硬,不透气。(3)属于清洁能源,可减轻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质量;气态能源,运输、使用均比较便利。【解析】【分析】本题以页岩气田区域的地质构造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质过程、页岩气田形成的地质条件以及页岩气极具开发利用前景的原因分析等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甲岩层上覆盖有多层沉积岩,说明甲岩层形成后,经历了沉积、固结成岩形成多个水平沉积岩层;图示的沉积岩层出现弯曲,说明岩层在形成后经历了水平挤压,形成褶皱(背斜);读图发现褶皱的顶部有缺失,说明后续经历了外力侵蚀,主要是因为隆起抬升(或垂直抬升),导致地势较高,且背斜顶部岩层破碎,易受到侵蚀(或地表差异侵蚀)。【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背斜是良好储气构造,主要是因为气体密度小,故会储存在背斜核部,读图可知,页岩储气层位于背斜核部;再结合材料“对储气层上下的岩层要求高”可推测,储气层的上下岩层应致密坚硬,不透气,使得页岩气不易泄露,得以保存。【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前景的清洁能源”可知,与常规化石能源相比,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可减轻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质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除此外,与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相比,气态能源,运输、使用均比较便利,可节省运费,使用难度也较低,能源利用率高。
11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通常被看作是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的象征。进入新能源车时代,随着电池续航里程不断提高,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国品牌实现了“换道超车”,市场份额迅速增加。2022年9月,新能源车的龙头公司比亚迪与泰国某公司正式签署土地认购、建厂等相关协议,这标志着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全球化进程开启了新篇章。下左图为汽车产业链全景示意图。下右图为我国2021年和2022年新能源车的销售统计图,增长率为相比2021年相同月份2022年的增长比率,目前还缺少12月份资料。(1)从产业特点说明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2)概括2022年新能源车销售的总体特点,并指出销售量最少和最多的月份。(3)推测泰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有利条件。【答案】(1)汽车产业本身零部件多、产业链长,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国家或地区GDP;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有着更多的部门,因而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2)具有波动上升的特点;4月最少,11月最多。(3)较好的工业基础;有较大的销售市场;国家政策的支持;有符合要求的技术人才(或劳动力)。【解析】【分析】本题以汽车产业为背景,涉及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我国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售状况概括以及泰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等内容的考查,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难度一般。【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汽车的生产环节复杂,零部件多,产业链长,意味着不同的零部件和生产部门都需要一定的劳动力,能够为社会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政府税收,提高国家或地区GDP;结合左图可知,汽车的上游资源和下游资源有着更多的部门,发展汽车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汽车产业通常被看作是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的象征,故可以促进国家制造业水平的整体提高。【小问2详解】
12结合材料可知,图中左侧纵坐标表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右侧纵坐标为2022年较2021年相同月份的销售量增长率,两个数据相乘即可得到2022年当月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量,通过计算可得,2022年的汽车销售情况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4月份的销量最低,大致为23万量,11月份的销售量最高,大致为60万量。【小问3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汽车产业通常被看作是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的象征,发展汽车产业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和相关的技术人才,还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该产业的发展,故可推测泰国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条件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有符合要求的技术人才(或劳动力)和国家的政策支持;结合所学可知,近年来泰国和国际经济发展较快,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上升,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广阔。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