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236624
大小:109.4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08-08
《“校校行企”协同创新模式下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_章晓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师资建设“校校行企”协同创新模式下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121章晓兰,徐小威,苏晓锋(1.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上海200231;2.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1418)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的关键。文章针对当前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校校行企”协同创新机制,探索产业学院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包括转变办学观念,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发挥“校校行企”优势,打造新型“双师型”教师培训平台;构建科学、多维交叉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各主体间资源协同共享,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关键词中职教育;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师资队伍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2.36.030ConstructionoftheTeachingStaffofSecondaryVocationalIndustryCollegeundertheModeofCollaborativeInnovationbetweenSchoolandEnterprise121ZHANGXiaolan,XUXiaowei,SUXiaofeng(1.ShanghaiMaterialsEngineeringSchool,Shanghai200231;2.Schoolof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ShanghaiInstituteofTechnology,Shanghai201418)AbstractInthecontextofthe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theconstructionofthefacultyofindustrialcollegesisthekeytotheorganicconnectionanddeepintegrationoftheeducationchain,talentchain,industrychainandinnovationchain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Inviewof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onstructionoftheteachingstaffofsecondaryvocationalcolleges,weshouldbuildacollaborativeinnovationmechanismbetweentheschoolandtheindustry,andexploretheconstructionoftheteachingstaffofindustrialcolleges,includingchangingtheconceptofrunningschoolsandoptimizingthestructureoftheteachingstaff;Givefullplaytotheadvantagesof"schools,schools,enterprises"andcreateanew"doublequalified"teachertrainingplatform;Buildascientificmulti-dimensionalcrossexaminationandevaluationmechanism;Establishanefficientincentivemechanism,promotethecoordinationandsharingofresourcesamongvarioussubjects,strengthenthein-depthintegrationandinnovationofproductionandeducation,andprovidestrongtalentsupportforregionaleconomicdevelopment.Keywordssecondaryvocationaleducation;industrialcollege;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teachingstaff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产教融合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近新的战略部署,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年来,全国各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展了形式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多样的产教融合探索,其中构建现代产业学院是职业教育目标纲要》针对职业教育进一步强调了要“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2021的重要举措。从本质上讲,产业学院旨在通过整合行业、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企业、学校等各方的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以企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需求为导向,培养行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人才”。在这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962022年/第36期/12月
1TEACHINGSTAFFDEVELOPMENT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的企业相关人员所替代,就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导致建设发展输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伍不稳定,不合理。此外,由于中职学校学校要根据地方企业发展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缺乏科研资源,很少有相关行业或企业与中职学校开展真然而,中职学校的大部分产业学院的挂牌建设对人才培养正意义上的技术合作,产教融合流于形式,因此产业学院的作用不明显,甚至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究其原因,主要中来自行业或企业的师资比较单一。这种不稳定、不合理还是对产业学院的使命理解不够,此外,教师作为人才培的师资结构与产教融合的要求差距巨大,最终导致产业学[2]养的主体,是中职产业学院良性运转的关键。因此,在创院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极大地弱化了产业学院的办学新中职产业学院的基础上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工匠精神”效能。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更高效地服务于人才培养,是中1.3评价制度不科学、培训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职产业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主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和发表论文1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的数量来对教师进行考核和评价,忽视了对教师学术能力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型载体,各地方职业院校对产和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估。这种结果导向的评价考核制度,业学院的建设基本上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而中职学校在产导致大部分教师急功近利,不愿意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业学院的建设上仍处于研究起步阶段,由于受到已有办学在“其他无用”的事情上,长此以往,不仅导致教师的学术观念和运行机制的限制,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在建设过能力下降,而且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同时,中职学校囿于传统观念和相关政策的限制,没1.1人才理念滞后,师资定位不明确有长远发展规划,缺乏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或培养体系不作为产教融合的新生事物,中职产业学院在人才培养完善。一方面,由于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重,为了应及师资队伍建设上与传统的办学观念不匹配。多数中职对考核标准,大部分教师认为培训会浪费自己额外的精力学校对产业学院师资的角色认识不够充分,将其等同于普和时间,对自己的个人发展短期内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通教师,并仍然以学历、职称、教学作为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就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培训;另一方面,由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依然以书面知识传授为主,不能满足于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合作,学生对产业实践技能的需求。此外,基于中职学校的办学行业、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或技术人员不愿主动承担培训工定位,引进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学历和素养不高的问题,作,而学校也缺少聘请相关高级工程师或技术人员等进校尤其是偏学历轻实践导向,缺乏产业竞争意识,学校也没讲课培训的经费,产业学院教师队伍双向发展的培养体系有健全的教师培养机制,导致引进的教师不能满足行业、名存实亡。企业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师资此外,学校没有健全的教师激励机制,教师的积极性的需求。得不到充分调动,教师只注重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对产1.2师资队伍结构不稳定、不合理业学院缺乏应有的归属感,因此对服务行业、企业没有积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应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根据极性,敷衍了事,长期下去严重影响产教深度融合的效用,产业发展需求,由具有相应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及产业实践不利于产业学院的长远深度运转。经验的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中职产业学院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由于对产业学等共同组成,形成知识结构合理、稳定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院的认识不够,缺乏现成的建设经验,以及被传统的体制队伍,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然而,在中职产业学和观念束缚,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在管理、人员结院师资队伍实际建设中,来自企业的实践型师资队伍不稳构、内涵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若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定,突出表现为企业师资人员结构单一且经常变化。这主将有利于产业学院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产业急需人要是由于负责产业学院建设的领导通过个人的人际关系才的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网拉来企业,挂牌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名义上的校企合作,2构建“校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创新中职产业学院建设而相应的企业人员就被指定为产业学院的师资。当产业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产教融合战略的学院的领导调离后,新的领导又利用自己的人脉与新的企实施成效,意义重大。中职产业学院建设必须从传统的老业开展此类名义上的校企合作,原企业的相关师资就被新旧思想观念中走出来,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挖掘外部2022年/第36期/12月97
2●师资建设优势资源,构建“校校行企”多元协同创新平台,以此建立完实训基地、师资培养、技能竞赛、联合科研、产业服务”六位[4]善的中职产业学院,促进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健康发展。一体的产教融合创新共同体。由学校领导和企业高层领“校校行企”多元协同创新模式是指中职学校在充分导联席担任产业学院院长,由上海材料学校和上海应用技认知到自身师资队伍薄弱、资源缺乏等客观因素后,通过术大学相关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研发与地方本科高校或高职院校合作一体化办学的基础上提工程师骨干等联合组建符合新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需求出的一种中职学校、地方本科高校或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的师资队伍。[3]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这种3“校校行企”协同创新模式下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协同创新模式的运行方式是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设的探索与实践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实施“校校行企”资源共享、优3.1转变观念,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势互补、责任共担,形成利益共同体,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校校行企”协同创新模式下的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向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新格局。以此为平台,伍建设不同于一般的普通职业教育院校,主要表现为师资建设中职产业学院,开展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等来源多元化,主要为中职学校教师、合作地方本科高校专全方位合作,在产业学院实际运行中,只有各方紧密合作,业教师,行业及企业的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由于“校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产业学院才能健康持续良性发展。通校行企”之间都有各自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如果真正过产业学院管理制度、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以协同创新构建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各材应用等方面的建设,促进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管各的、只注重自己发展的传统观念,而是立足办学定位,打造一支“专兼结合、能力突出”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团队。基于参与各方利益诉求,形成互利共赢的协同阵势,助力[5]以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以下简称“上海材料学校”)中职特色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实施双聘兼职制为例,为解决上海建筑节能材料产业迅猛发展对建筑节能度,虽然双聘兼职人员的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但双聘人材料人才的迫切需求,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员参与产业学院建设的工作成绩可以计入原单位的考核上海材料学校依托新型建筑材料生产技术和建筑装饰技之中,这样就解决了双聘人员的归属感问题,开展工作就术等上海市示范性品牌专业、首批精品特色专业、现代学不会敷衍了事。二是共同组建科研技术服务团队,结合行徒制试点专业,推进产教融合的深层次和高质量发展。具业企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与技术服务,解决体做法是上海材料学校的相关专业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企业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多方人员共同参与,优开展“3+4”中本贯通合作办学,即学生在上海材料学校接势互补,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也提高受3年中职教育,然后通过转段考试后进入上海应用技术了,参与人员积极性很高,促进产业学院师资队伍良性发大学对口专业的本科学习,本科教育成绩合格后,由上海应展,具有较大稳定性。用技术大学颁发本科毕业文凭和学位证书的一种职业教育3.2发挥“校校行企”优势,打造新型“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将中职教育的技能培养优势与贯通高校本充分发挥“校校行企”各方的优势,建立多元培训机制,科专业的知识培养优势相结合,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把产业学院作为产业与教师业务共同发展的平台,使产业在这种中职学校、地方本科院校一体化办学融通制的经验与教师实践经验共同提升,促进中职产业学院师资专创新职业教育模式下,该专业如何紧随上海建筑节能材料业发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组织多种形式的校产业链的发展需求,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内教师培训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树立立德树人的责撑?如何在具有鲜明区域性特点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任和意识。第二,根据中职产业学院师资建设需要,在合态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作行业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为校内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量?上海材料学校基于自身专业的优势存量,借助上海应和实践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使校内教师真正融入企业生用技术大学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行业、企业资源,积极实产一线,不再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而是真正了解和掌施“校校行企”协同创新机制,吸引了上海建材集团、上海握企业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实际管理流程、产品相关的专建工集团、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上海东方雨虹防水业前沿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与企业开展联合研究,有效公司等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共建建筑材料与装饰产业学院,提升校内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素养。第三,在中职打造中职与本科贯通、“校校行企”多方共建,集“协同育人、学校设立名师工作室,邀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982022年/第36期/12月
3TEACHINGSTAFFDEVELOPMENT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建设工作,将企业的伍建设是实施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其建设任重道远,真实项目需求和岗位技能标准结合起来,讲授专业核心课需要突破当前困境,统筹规划,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程,提升行业企业人员教学能力和素养。第四,充分发挥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合作高校的优势,组织中职学校教师或企业技术骨干到合提高“校校行企”协同育人实效,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作高校进修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强化职业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教育教学理念。第五,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提供课程资料基金项目:上海市优质中职培育学校建设项目子项包、线上精品课程内容以及实训软件,使产业学院全体师目“创建产业学院,深化校企合作,2021-2023年度”。资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并实时记录学习过程和考核评价结果。参考文献3.3构建科学的多维交叉考核评价体系[1]李艳,王继水.我国产业学院研究:进程与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2-27.教师是产业学院培养人才的关键主体。如何充分调[2]徐秋儿.产业学院: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有效探索[J].中国高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建设好产业学院的根本。为了建立一教研究,2017(10):72-73.支数量充足与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3]崔凤祥.构建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探索高职教育的产业学院办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在产业学院管理中,不能再沿用学模式[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2):22-24.[4]杨公安,刘云,米靖“.双师型”教师“七位一体、多元立交”培养体系注重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考核评价体系,而应以解决产业学研究[J].职教论坛,2020(4):78-82.院产教融合实际问题为依据,通过产业学院共建专业、共[5]蒋新革.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管过程、共育人才、共担责任和共享成果的方式,构建社会2020(1):123-127.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维交叉考核评价体系,并且考评结果直接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挂钩。3.4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是调动产业学院教师工作动力和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产业学院建立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与教师的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直接挂钩。一是精神激励,通过领导走基层,与一线教师交流沟通,增进理解和信任,让教师感受到产业学院的温暖,从而形成爱岗敬业、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氛围。二是目标考核激励,对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行合格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合格考核激励主要是考核产业学院建设是否与产教融合理念一致,如产业学院是否是基于多方利益下达成共识为解决产业实际问题而建立等;绩效考核激励主要考核产业学院挂牌成立以来的运行状况,包括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三是提高双师双能型教师和双聘兼职人员的福利待遇,对双师双能型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薪酬奖励,在职称评定、晋升考核等方面为其制订倾斜政策,对双聘兼职人员实施双主体付酬激励政策,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以稳定产业学院师资队伍、引导教师成长、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师资队伍建设。4结语“校校行企”协同创新模式下的中职产业学院师资队2022年/第36期/12月9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