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60分)。根据下图日历反映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1.春分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23°26′N,120°EB.0°,108.5°WC.23°26′S,108.5°WD.0°,120°E2.春分时刻,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两条经线是()A.180°经线,0°经线B.180°经线,120°E经线C.180°经线,41.5°W经线D.180°经线,71.5°E经线3.这一天,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A.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正播种小麦B.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C.天安门升国旗时间为7点14分D.华北地区遭受沙尘暴袭击【答案】1.B2.D3.D【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该日3月21日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图中北京时间3时14分表示当120°E的时刻是3时14分时,太阳刚好直射赤道,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时刻为12时,据此可以计算出此时太阳直射的经线是108.5°W,所以直射点坐标是(0°,108.5°W)。B正确。故选B。【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零点经线和180°经线可以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由上一题的解析可知108.5°W上地方时为12:00,那么此时71.5°E上的地方时为0:00,可知从71.5°E向东至180°的范围为新的一天,其余为旧的一天,因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此时为春分日,华北平原播种小麦在秋分日前后,A错误;春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北极圈不会有极昼现象,B错误;天安门广场(116°E)升旗时间为日出时间,春分日日出为地方时6时,则北京时间为6:16,C错误;春季我国华北地区常受沙尘暴袭击,D正确。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图中今日春分(3时14分)的含义,表示北京时间3时14分时太阳刚好直射赤道。读世界某区域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4.图中①②③表示的板块依次是()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5.图中a、b为板块边界,有关两者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a—生长边界,b—消亡边界B.a—消亡边界,b—生长边界C.a—生长边界b—生长边界D.a—消亡边界,b—消亡边界【答案】4.B5.B【解析】【4题详解】考查全球板块的分布。根据板块分布特征可判断,①为非洲板块,②为亚欧板块,③为印度洋板块。故选B。【5题详解】考查板块的边界类型,图中a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为消亡边界;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为生长边界,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全球板块的分布及板块的边界类型。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岩层均为沉积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①处的构造地貌为()A.谷地B.断层谷C.背斜谷D.向斜谷7.②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其形成过程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A.侵蚀一褶皱一沉积一断层B.侵蚀一褶皱一断层一沉积C.沉积一断层一侵蚀一褶皱D.沉积一褶皱一断层一侵蚀【答案】6.C7.D【解析】【分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处岩层为D1,是最老的岩层,向两侧依次是D2、D3、C1,岩层依次变新,说明该地质构造为背斜;①处地势低,应为山谷,故其构造地貌为背斜谷,C正确,B、D错误;A项仅仅指出地貌为谷地,没有表明地质构造,不符合“构造地貌”题意,A错误,C正确;故选C。【7题详解】②处山峰位于向斜槽部,其孤立于其他岩石之上成为飞来峰”,形成过程如下:该地区形成多层沉积岩,说明先发生了沉积作用;②处在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褶皱构造的向斜;挤压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程度,向斜部位岩层发生断裂,形成断层;沿断裂面左侧岩块上升隆起,周围与“飞来峰”属于同一岩层的岩石被侵蚀,而位于向斜槽部的“飞来峰”岩石由于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而保留下来,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背斜与向斜区分方法:1、看岩层(注意是岩石层,而不是地貌形态)剖面图。如果岩层向上弓起就是背斜,岩层向下凹的就是向斜。2、看岩石露头的年龄。就是看地面上岩层年龄的排列方式,如果中间岩层年龄老,向两侧越来越新就是背斜,反之是向斜。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岩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示区域地貌为()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9.图中地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A.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B.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形成C.石灰岩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形成D.岩浆上升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形成【答案】8.B9.D【解析】【分析】【8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由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该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由等高线的分布可知,该地地形内低外高,为谷地地形,因此,该地的地貌为背斜谷,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9题详解】花岗岩属侵入岩,因此该地首先发生了岩浆侵入作用形成了花岗岩,然后随着地壳抬升作用到达地表,最后经过风化侵蚀作用出露地表,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向斜背斜的判断,应该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两翼新中间老为背斜;两翼老中间新为向斜。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与农业生产是分不开的。2021年惊蛰从3月5日16:53:32开始,至3月20日17:37:19结束。俗语说:“惊蛰天气暖,寒在春分半”,2021年3月5日起,我国北方地区至蒙古一带气温一直回升,较往年同期明显偏高,到3月15日北方多地出现了近十年最强的沙尘天气,气温平均下降6~10℃。下图为2021年3月14日11:00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据图判读此时关于A、B、C、D四地的天气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A地风力较大B.B地多阴雨天气C.C地盛行下沉气流D.D地为偏北风11.导致此次沙尘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有()①气旋②冷锋③高压④暖锋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答案】10.A11.D【解析】【分析】【10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由图可知,A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A正确;B地为高压中心,气流辐散下沉,多晴朗天气,B错误;C地为低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多阴雨天气,C错误;先作D点等压线的切线,再垂直于该切线,从高压指向低压,该地为北半球,再向右偏转,D地为偏南风,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根据材料中“从2021年3月5日开始,我国北方地区至蒙古一带气温一直回升”可知,该地区天气特点为气温升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气压低,风力小,结合上题的天气特点,从强风、沙源和不稳定天气分析,前期北方温度升高,加大蒸发量,造成土壤干燥疏松,提供了沙源;从图上可知,北方出现低压(气旋),引导西北方冷空气南下,不稳定天气发生,在北方一带形成强烈的冷风,大风天气增多,大风吹起沙尘,形成沙尘天气,为冷锋过境时的特点,①②正确,故选D。【点睛】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云、雨、雪、强风等天气现象。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不正确的是()A.气流垂直运动不同B.天气状况相同C.形成原因不同D.气候特征不同13.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华北地区B.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C.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有关D.在丙地盛行风作用下,形成北赤道暖流【答案】12.B13.D【解析】【分析】【12题详解】甲位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由于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多雨,气候炎热多雨;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由于空气堆积下沉,少雨,气候炎热少雨。由此可知,两地气流垂直运动不同、形成原因不同、气候特征不同,天气状况不同。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所以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13题详解】丙位于东北信风带,是由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形成的;越过赤道后,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形成西北风;在丙地盛行风作用下,形成北赤道暖流。丁是印度洋上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形成的,给南亚、东南亚和我国西南带来降水;丁地盛行风强弱与夏威夷高压无关。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赤道附近南、北纬五度间,太阳终年近乎直射,这是地表年平均气温最高地带。气温高,地面气压降低,产生赤道低压带。由副热带高压向赤道低压辐合的信风,加强空气垂直运动,但此上升气流地面不感觉有风,因此又称为赤道无风带。下图分别示意某纬线上我国三个不同地形区甲、乙、丙三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该纬线可能是()A.20°NB.30°NC.40°ND.50°N15.与乙、丙两城市气候特征相比,形成甲城市气候特征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大气环流【答案】14.B15.C【解析】【分析】【1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丙两城市最冷月均温均在0°C以上、15°C以下,为亚热带气候,甲城市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可能是因为海拔高,故该纬线可能是30°N纬线,B正确。20°N纬线为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A错误;40°N和50°N纬线为温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小于0℃,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甲城市冬夏季温度均低于乙、丙城市,且甲的降水量明显低于乙丙,结合第1题结论,三城市均位于30°N附近,可知甲城市地势高,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故造成甲城市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正确。甲、乙、丙三城市均位于30°N附近,排除纬度因素,A错误。洋流只影响沿海地区,甲城市位于内陆,B错误。大气环流不是造成甲城市冬夏季气温低,降水量较少的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因素、大气环流、人类活动等。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及M(14°S,75°W)、N(13°S,38.5°W)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M、N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D.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17.M、N两地的气温差异较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形地势C.大气环流D.沿岸洋流18.下列各地区,与N地的气候类型及成因一致的是()A.印度半岛B.亚马孙平原C.马达加斯加岛东部D.澳大利亚北部【答案】16.C17.D18.C【解析】【分析】【1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全年最低气温在15度以上,全年降水稀少,因此是热带沙漠气候,N地最低气温大于15度,全年降水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17题详解】M、N两地纬度相当,太阳辐射差异不大,A错误;两地的地形地势没有很大的差异,B错误;根据纬度位置来判断,两地均受信风的影响,N位于信风迎风一侧,降水多,M位于信风背风一侧,气流下沉增温,不会因为大气环流导致M气温低于N,C错误;M地有寒流流经,降温作用明显,因此气温较低,D正确。故正确选项为D。【18题详解】N地的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是“东南信风+山地迎风坡+沿岸暖流”,与此一致的是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选C。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常年控制形成的,B错误;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由地形、洋流、大气环流共同影响形成的非地带性雨林气候,C正确;澳大利亚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点睛】热带雨林是由赤道低气压常年控制形成的。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抬升+暖流综合作用形成的,例如:马达加斯加东北、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沿海、中美洲地区等。读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9.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20.此季节,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亚洲大陆出现了高压B.上海高温多雨C.北京吹西北风D.哈尔滨寒冷干燥【答案】19.A20.B【解析】【分析】【19题详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海陆间冷热状况出现季节性变化,导致大陆上形成的高气压中心和低气压中心季节性转换,从而形成季节性变换风向的季风,因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A正确;季风环流涉及范围广,属于大气环流的一种,B错误;东亚季风主要包括冬季的西北季风和夏季的东南季风,这两种季风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关系不大,C错误;我国西南部和南方地区均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图中显示,风从海洋吹向亚洲大陆,表明亚洲大陆上出现热低压,应为北半球夏季,A错误;北半球夏季,位于我国上海受夏季风影响,出现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B正确;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夏季风,当地夏季风为东南风,C错误;北半球夏季,位于季风区的哈尔滨应高温多雨,不是寒冷干燥,D错误。故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点睛】季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海陆间热力环流的季节变化。夏季大陆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大陆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吹向大陆,形成了与高空方向相反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夏季风特别温暖而湿润。南亚的夏季风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移动造成。下面四幅图为某地区海水运动和大气运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四幅图中能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A.甲、丁B.乙、丁C.甲、丙D.乙、丙22.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C.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答案】21.C22.B【解析】【分析】【2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南美洲大陆西侧海面水温升高,在120°W~150°W之间为上升流,降水增加,描述对应图中的甲和丙,C正确。乙图中降水在亚欧大陆一侧,BD错误。丁图中在120°W~150°W之间为下沉气流,A错误。故选B。【22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主要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洋流是各种因素形成的,其中大气运动起了主要作用,A错误。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B正确。大气温度的高低影响海冰的分布范围,C错误。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降温,D错误。故选B。【点睛】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大范围热带太平洋增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的变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下图为某类洋流分布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图示大洋环流最可能位于()A.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区B.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C.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D.北印度洋中低纬度海区24.①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则其应是()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C.盛行西风D.西南季风25.④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A.增温减湿B.增温增湿C.降温减湿D.降温增湿【答案】23.B24.A25.C【解析】【分析】【23题详解】图示大洋环流是顺时针旋转,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是顺时针旋转,北半球中高纬度大洋环流是逆时针旋转,因此此图应该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符合题意,B正确。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区是逆时针旋转;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是逆时针旋转;北印度洋中低纬度海区夏季是顺时针旋转,冬季是逆时针旋转,A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此图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①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东北信风,A正确。东南信风位于南半球,B错误。在盛行西风作用下,海水是向东流动,C错误。西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是北印度洋夏季的大洋环流,D错误。故选A。【25题详解】此图是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④洋流是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C正确。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ABD错误。故选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点睛】下图示意某沿海地区甲洋流流经区域等温线T1和T2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6.甲处洋流可能是()①本格拉寒流②日本暖流③秘鲁寒流④东澳大利亚暖流⑤西澳大利亚寒流⑥北大西洋暖流⑦加利福尼亚寒流⑧巴西暖流A.①③⑤B.②⑥⑦C.④⑦⑧D.①⑤⑥27.若甲处位于太平洋海域,该处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岸增温增湿,形成森林B.沿岸热带沙漠延伸至赤道附近C.向南运行的船舶速度加快D.沿岸环境受污染,不能形成渔场【答案】26.A27.B【解析】【分析】【26题详解】根据图示,可知,该处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大洋东部的洋流,再结合等温线弯曲状况,可知,该洋流为向北流,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最终得出该洋流为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东部的洋流,因此可能是①本格拉寒流,③秘鲁寒流,⑤西澳大利亚寒流;②日本暖流位于大洋西部,错误;④东澳大利亚暖流位于大洋西部,错误;⑥北大西洋暖流位于中高纬度大陆西岸,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故选A。【27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知该处洋流为向北流,根据洋流分布规律,此处应该是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流环流东部的洋流,若甲处位于太平洋海域,此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A错误;受其降温减湿的影响沿岸热带沙漠延伸至赤道附近,B正确;向南运行的船舶为逆流航行,船速减慢,C错误;为上升补偿流,沿岸为世界大渔场,D错误。故选B。【点睛】洋流地理地理环境的影响:(1)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流流经地区加剧干旱。热带大陆的西部多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与洋流的影响有关。暖流有升温增湿作用,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跟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密切相关。(2)洋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暖流和寒流交汇处形成比较大的渔场,例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上升寒流处也可能形成比较大的渔场,例如秘鲁渔场的形成。(3)洋流影响航海。顺流节省时间和燃料,逆流延长航海时间。(4)洋流影响海洋污染。洋流可以减轻局部海域污染,同时会扩大污染范围。28.下图是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其中位于南半球亚热带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亚热带自然带北坡位于阳坡,分布海拔高,南坡分布海拔低,确定BC是南半球,AD错误。亚热带基带自然带为常绿林,B基带为落叶林,应该是温带,C基带为常绿林,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消瘦”最严重的是()A.四月、七月B.四月C.七月D.十一月30.茶园“消瘦”主要原因是()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答案】29.C30.D【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29题详解】根据题意“消瘦”的含义是肥力低。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6月份正值雨季,降水量大。4月、11月份降水少。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六月,此后的7月土壤是最贫瘠的时候,C正确。排除A、B、D,故选C。【30题详解】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锄草后,表层土壤松散,缺乏植被保护,6月又正值雨季,水土流失严重。表层肥沃土壤被大量冲走,土壤肥力下降,D正确。缺乏分解者、缺少枯枝落叶、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不是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A、B、C错。故选D。【点睛】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降水分布的特征。在雨季,锄草后地表土壤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过程中,流失的是表层的肥沃土壤,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即题目中的“消瘦”。羊吃草,不伤根,土壤不易流失。二.综合题。31.下图是某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地形是____,此地形形成的原因是____。(2)如果在丁处采煤,矿井中最容易发生矿难事故是()A.透水事故B.井喷事故C.塌方事故D.瓦斯气体爆炸事故(3)丙处有一条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的理由。【答案】(1)①.背斜②.山谷③.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形成山谷。(2)D(3)不合适。因为丙处位于断层附近,修建水库易漏水,地层不稳定,易滑坡,工程难度大。【解析】【分析】本题目以地质构造剖面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质构造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甲处岩层向上拱,其地质构造为背斜;甲处地表较周围低,地貌为谷地;背斜谷形成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遭受外力侵蚀,成为谷地。【小问2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丁处位于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储水构造,易发生透水事故,A错误;背斜顶部受到的压力较小,不易出现井喷事故,B错误;背斜结构类似石拱桥,结构稳定,不易出现塌方事故,C错误;背斜顶部集聚大量的气体,容易出现瓦斯气体爆炸事故,D正确;故选D。【小问3详解】丙处修建水库不合适,原因是丙处有断层结构,地质构造不稳定,建水库容易引发地震、漏水等,对工程建设不利。32.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表示____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①表示____。(2)在图乙A、B、C、D四地气候中,由图甲中②常年控制的是____地,其气候特点是什么?____。该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什么?____。(3)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图乙中E、F两地所示的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____地。【答案】(1)①.北②.极地东风带(2)①.B②.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或常年温和多雨,降水分配均匀)。③.光照和热量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3)F【解析】【分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甲风带的风向皆右偏,可知是北半球。其中①是纬度最高的风带,故表示极地东风带。【小问2详解】②位于中纬度表示的是盛行西风,受盛行西风常年控制而形成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A、B、C、D四地中B地位于北美大陆中纬度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雨量充沛,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由于该地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终年温和多雨,阴雨天多晴天少,光照少,气候冷湿,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有利于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小问3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是1月,北半球冬季,E示意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其水平方向上气流运动方向应当是呈逆时针辐合,故图上E气流所示方向错误,此时,北美大陆受冷高压控制,故F处风向从陆地吹向海洋,所示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点睛】33.读“世界区域略图”,图中粗实线为自然带界线,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分析A区域地表景观的成因。(2)D、E两处自然带相同,试分析其成因的差异。【答案】(1)A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因而地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乏,植被覆盖率低;因为气候干燥降水少、植被缺乏,加之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显著,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在风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积不断扩大;因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肥力不足。(2)D处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成热带雨林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E处主要是受地形与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成热带雨林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地带性规律,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小问1详解】地理环境整体性表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A区域为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及信风的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降水稀少,因而地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乏,植被覆盖率低,土壤贫瘠;气候干燥,降水少,植被缺乏,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显著,因此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在强大的风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积不断扩大,形成大面积沙漠;沙漠中的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肥力不足,因此出现荒漠景观。【小问2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D处位于赤道附近的东南亚地区,该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发育了热带雨林带,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E处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主要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可以增温增湿,因此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34.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地带的两个字母是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气候。(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地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___,它们都是由____形成的。(3)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地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4)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地带___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___。【答案】(1)①.C、H②.温带季风③.温带海洋性(2)①.G、H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或纬度地带性)②.热量(4)①.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或经度地带性)②.水分【解析】【分析】本题以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考查自然带判断、分布、成因、自然带分异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体现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考察。【小问1详解】图中C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H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两种气候的水热状况都适宜温带森林的发育,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小问2详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东岸往往形成季风环流,形成季风气候,但因纬度不同,气温有明显差异,纬度较低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较高的为温带季风气候。图中G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H是温带季风气候,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成因相同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小问3详解】自然带D、C、B、A处于不同纬度,位于不同的温度带,它们之间的更替方向为南北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热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小问4详解】自然带D、E、F离海洋远近不同,水分条件有明显差异,分别形成森林、草原、荒漠,它们之间的更替方向为由沿海向内陆,体现了陆地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的形成基础是水分。【点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