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126104
大小:6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4-08-30
《(五四制)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五四制)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4题,共20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B.《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陶渊明、柳宗元、欧阳修,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C.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D.《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因为飞岛国国王和岛上的臣民只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而他对于这两门学科的了解比他们差远了,所以受到轻视。【考点】【答案】B【解析】B.有误。陶渊明是东晋人,不属于“唐宋八大家”。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B.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C.雾霾过后抓紧治理雾霾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D.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考点】【答案】B【解析】A.句式杂糅,去掉“的结果”或把“缘于”改为“是”;C.否定词使用不当,把“不会”改为“再次”;D.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把“得当与否”改为“不当”。故选B。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双方代表经过几轮艰难谈判,一拍即合,签署了合作协议。试卷第12页共12页 B.有的人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C.辩论会上,我方辩手巧舌如簧,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D.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相互包容和尊重。【考点】【答案】D【解析】A.“一拍即合”指一拍击就合乎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地达到了一致。与“经过几轮艰难谈判”相矛盾。B.“义无反顾”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犹豫退缩。是褒义词,不合语境。C.“巧舌如簧”意思是舌头灵巧,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不合语境。故选D。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翘首(qiào)氛围(fèn)惬意(qiè)明眸善睐(lài)B.恣睢(zì)褴褛(lǎn)拮据(jù)探骊得珠(lí)C.俨然(yǎn)隽永(juàn)婆娑(suō)纷至沓来(tà)D.裸露(lòu)纤细(qiān)阴晦(huì)玲珑剔透(tī)【考点】【答案】C【解析】A.翘(qiào)——qiáo,氛(fèn)——fēn;B.褴(lǎn)——lán,据(jù)——jū;D.露(lòu)——lù,纤(qiān)——xiān。故选C。二、字词书写(共1题,共5分)5、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知识的聚集,而智慧则是陶yě______原料的熔炉。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则是liàn_____钢的电火。【考点】【答案】冶炼【解析】“陶冶”的“冶”不要写成“治”,“炼钢”的“炼”不要写成“练”。三、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15分)6、阅读《尘埃深处是繁花》一文,完成小题。尘埃深处是繁花①那天交完班,我刚从一间病房走出来,就看见候诊区坐着一位白皙如莲的女子:姣好的面容,优雅得体的举止,她正在回答医生的问话。我走过去的时候,再次被她的美吸引,于是我多看了一眼.正好她也回过头看我,她的双眸澄澈纯净,如一汪清泉。②做了相关检查,我知晚了她叫乔雅。她住进了VIP病房,她说常常失眠,有时候头晕,天旋地转。输液的时候,她躺在病床上,一边撒娇一边和母亲说笑。中午时分,父亲来送饭,一家人在病房里共进午餐,吃穿用度尽显阔绰。试卷第12页共12页 ③病房里的很多病人,都是面色苍白,一副病快快的神态,而她却不同,除了输液的时候睡着,但凡醒的时候,神采奕奕,妆容精致。爱嚼舌根的同事说,她命好,人长得漂亮,家世背景又好,语气里带着羡慕和嫉妒。谁说不是呢,她的确是个完美的公主。我后来知道了她的隐私:她是某艺术学院的一名优秀的钢琴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女神。科里的护士姐妹们越发羡慕嫉妒。我每逢进病房看见她,内心除了被她周身散发的气质吸引外,更多的是嫉妒:她有姣好的面容、婀娜的身姿、很好的工作、富裕的家庭、爱她的父母……一个女孩子该有的她都有了,而我除了自卑什么也没有。我每每想到这些,心绪难平。④一天,我夜班巡房:大概十二点了,她的病房里还亮着灯,我推门进去,眼前的情景让我大吃一惊。⑤乔雅坐在床沿上,手里拿着一个假肢正往墙角放,她右膝盖之下是空的!看见我一脸的震惊,她下意识地用被子盖住自己,冲我笑笑。我尴尬地不知说什么好,竞呆呆地站在那里。这是乔雅先说话,打破了僵局,“吓着你了吧,平时我不住病房,除了主管医生,没人知道我的秘密,明天要做一项检查,我怕来不及,就住在医院里,竞被你看见了。”她说完还是笑着,反而是我像做错事的孩子。我胡乱说了几句赶紧出来,内心汹涌澎湃,更多的是怜惜。怎么会这样呢?她明明是个完美无瑕的公主。我望向窗外,黑暗中,一切都在夜幕中静谧安睡,唯有天边那一丝光亮,是一颗星在乌云后,若隐若现。⑥心里惦记着她,我竟不知不觉又来到她的病房。她问我,能不能陪她聊一会儿。与其说是聊天,不如说是她为我刚才的震惊做一些解释,她说很少有人知道有关她假肢的秘密。⑦她从三岁开始学跳舞,成为舞蹈家是她最执著的梦想。可是上初中后,一次意外触电,右腿从膝盖下被截肢。那年才十三岁的她,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几次自杀,几次都死里逃生。最后一次,她偷喝了家里的杀虫药,幸好被父母发现,及时送到医院,出院后落下了手抖的毛病。后来父母多方打听,找到一位医术高明的老中医,说明病情后,老中医什么都没说,只是揭开自己的白大褂,她看见,他只有一条腿!他说:“人活着,不是靠双腿,靠的是一颗完整的心。我只有一条腿活得好好的,你还比我多半条腿呢,怕什么?你还可以有梦想去实现啊。”从那以后,她便常常去老中医那里,不只是看病,更是疗心……再后来她就成了现在的自己。⑧说完,她淡淡地笑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事。是啊,如果不是偶然看见,在我心里、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只会撒娇、文静漂亮的公主。而此刻,我似乎看见那些她曾经的遭遇和磨难,凝聚成一股钢铁般的力量,让她坚强,让她更加绽放。⑨她睡着了,脸上满是笑意。我悄悄退出房间;走在走廊的尽头,心绪难平。⑩窗外,天遗有一颗星,异常耀眼,像眼睛,注视着大地,带给深沉无助的黑夜一方光亮,也给黑夜里迷路的人们一抹希望。慢慢地,我看见天边泛起了鱼肚白,黎明来了。那一刻,我内心的迷茫也似晋慢慢退却,一点点被一束光照亮,那些难以启齿的磨难和曾经以为的绝望,慢慢变成了希冀。⑪是的,繁华尽头有悲凉,尘埃深处是繁花。【1】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A.选文第③段和第⑨段写到“心绪难平”,前者写“我”的不满,设下悬念;后者写“我的释然,照应上文,解开悬念。B.“我”是文中线索人物,以“我”的见闻感受贯穿全文始终,第一人称的运用能够增强文章的亲切感、真实感。C.选文第⑦段老中医说“人活着,不是靠双腿,靠的是一颗完整的心”的意思是人活着不怕肢体的残缺,靠的是心灵的完美。D.结尾第11段“是的,繁华尽头有悲凉,尘埃深处是繁花”与标题相呼应,结构严谨。“是的”意在强调,引发共鸣。【2】选文以“尘埃深处是繁花”为题,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③段极力写乔雅的美、父母的疼爱和家境阔绰,有什么用意?试卷第12页共12页 【4】请结合文章中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80字以内)【考点】【答案】【1】A【2】生动形象写出乔在遭遇人生痛苦后走出情绪低谷;含蓄揭示文章中心,告诉我们以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痛苦和绝望,就能赢得美好人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生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插叙,概述了乔的条件优越让人羡慕,解释说明了大家羡慕嫉妒乔的原因,与下文乔的悲惨命运形成对比,为下文写乔的秘密埋伏笔做铺垫,衬托了乔的坚强乐观。【4】感悟:结合文章中心,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困境、挫折应有的态度);联系恰当的生活实际并简析。【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有误。选文第③段和第⑨段都写到“心绪难平”,前者写“我”的不满、嫉妒和自卑,设下悬念;后者写“我”知道真相后,表达了“我”对乔雅的敬佩与赞美,让自己知道了怎样赢得美好的人生,与悬念无关。【2】本题考查散文标题的作用。散文的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主旨;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尘埃深处是繁花”这个题目,首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乔雅在遭遇人生痛苦后走出情绪低谷,比喻新颖生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结合乔雅的经历和作者的感悟“那些难以启齿的磨难和曾经以为的绝望,慢慢变成了希冀”,文章是要告诉我们以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痛苦和绝望,就能赢得美好人生,点明了文章主旨。【3】本题考查插叙。第③段,中断了乔雅在医院检查和治疗的情节,插入写乔雅的美、父母的疼爱和家境阔绰,是运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作此判定后,再结合内容答出插叙部分的作用。插叙的一般作用是:内容上,写出了……的内容,解释说明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或品质,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或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等;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或与下文……形成对比。先回答内容上的作用:“优秀的钢琴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女神”“她有姣好的面容、婀娜的身姿、很好的工作、富裕的家庭、爱她的父母……”概述了乔优越的条件,解释说明了大家“羡慕和嫉妒”的原因;再分析结构上的作用,下文“手里拿着一个假肢正往墙角放,她右膝盖之下是空的”“一次意外触电,右腿从膝盖下被截肢”等句子揭开了乔雅的秘密,因此这里的插叙即为下文做铺垫;另外,此处写出的乔雅的幸福与下文其悲惨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乔坚强乐观的的性格。【4】本题考查结合文章中心谈启示的能力。首先要理解文章中心,然后联系自身实际来谈启示。文章通过乔雅的经历,告诉我们以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痛苦和绝望,就能赢得美好人生。然后结合实际,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如何以坚韧、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和挫折。7、阅读《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一文,完成小题。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试卷第12页共12页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选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有删改)【1】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2】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3】请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考点】【答案】【1】(1)举例论证(2)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2】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3】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4】曾有一段时问,学业考试复习让我忙碌不堪,心生抱怨,我读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书中福楼拜在忙碌中依然会捕捉生活之美,这种做法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人可以忙碌却不可庸碌”的道理,在忙碌中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解析】【1】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做题时要深入文章具体内容,首先辨别出论证方法,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明确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第⑤段的内容可知,“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列举了两个人的例子,以此来论证本段的论点,即中心句“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属于举例论证。【2】本题考查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常常有: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论证论点,形式新颖,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第一段描述了照片中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引出文章论题“阅读伟力”及所要论述的论点“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且是运用了事实论据论证了此论点,以故事开头,形式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试卷第12页共12页 【3】本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提炼能力。作者的观点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从全文看,本文标题即点明了作者的观点——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然后从“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等方面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最后得出一个关于阅读的明确的判断,即“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总括标题和结尾,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4】本题考查发散思维。要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实际阅读经历来谈。先结合文章找到自己要表达的观点,如“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等,然后结合选定的观点谈自己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如阅读了什么样的文章或哪一部名著,观念或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注意一定要切合观点,可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何”的形式。8、阅读短文,完成小题。跳出地球“看”地震①2018年2月2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②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③“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④“张衡一号”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⑤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⑥“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⑦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⑧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试卷第12页共12页 ⑨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张衡一号”的发射。B.“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C.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D.“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2】“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3】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考点】【答案】【1】C【2】电磁洁净度高;传感器灵敏度高;信号处理单元处理精细【3】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信号处理单元比喻为“大脑”,生动形象的说明其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解析】【1】A.“在卫星探测方面”错误。第①段“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B.“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错误,第②段“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D.“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是错误的,第⑦段,“可以探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故选C。【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第⑤段,”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一号”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说明“张衡一号”电磁洁净度高;第⑦段,“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说明“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高;第⑧段,“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说明“张衡一号”信号处理单元处理精细。【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⑧段画线句中“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把信号处理单元比喻为“大脑”,很明显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此来说明信号处理单元在探测仪中的重要地位。答题模式: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四、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5分)9、诗文默写。(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李煜《相见欢》)(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_。《蒹葭》(3)晏殊《浣溪沙》中将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与谢中书书》)试卷第12页共12页 (7)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考点】【答案】(1)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2)白露未已(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6)沉鳞竞跃(7)烈士暮年【解析】(1)(2)(5)(6)(7)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下句即可,要注意“般”“已”“阙”“竞”“暮”等字的书写;(3)(4)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燕”“君”等字的正确写法。五、诗歌鉴赏(共1题,共5分)10、古诗鉴赏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B.“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表达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D.“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刻画了词人以酒壮胆,口吐狂言的醉态。【2】请对下阕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简要赏析。【考点】【答案】【1】D【2】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解析】【1】D.有误。“酒酣胸胆尚开张”等三句意思是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这又有何妨?写出词人的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关键词;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五、揭示其蕴含的哲理。本句出自汉文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并让其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的典故,词人在这里自比魏尚,意思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结合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所表现出的作者渴望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可知此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杀敌的情感。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10分)11、口语交际。试卷第12页共12页 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如果你是小明,请从“孝道”和“环保”的角度劝阻父亲(50字以内,语言得体)。【考点】【答案】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过烟花。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和身体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放烟花爆竹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他人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要分析情景,明确题意,表明观点。本题要求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第二步要正确、得体地表达。首先要礼貌地称呼对方;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向他解释放烟花的害处,如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等;另外,根据题意,还要谈到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示孝道,如在生活和身体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注意语气要委婉,可以加上象征性的征询,如“您说对吧”“您觉得呢”等。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12、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通顺。在生活的困境中,牵挂是温暖的春风,抚慰受伤的心灵;在人生的旅途中,牵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家庭中,牵挂是美丽的玫瑰,创造幸福的人生。【考点】【答案】闪亮的明灯,照亮人生的道路【解析】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首先要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和题意,分析所填写句子的特点:内容上,是对“牵挂”的诠释;形式上,有两个分句,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二句诠释“牵挂”在人生中的作用;然后按示例的结构形式“xx的xx(偏正结构),xxxx的xx(动宾结构)”仿写即可。七、作文(共1题,共5分)13、作文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串串脚印记录了父母的叮咛,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见证着我们的徘徊与追求,迷惘与思索,与收获……请以“脚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⑴立意自定;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考点】【答案】例文:脚印漫步在人生的道路上,蓦然回首,才发现我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脚印,曾经美好的回忆不禁接踵而来。春天,万物生长,我在自家的小院播下植物的种子,每日细心呵护,它发芽,抽叶,开花,我留下了勤劳的脚印;夏天,备战中考,我在偌大的教室攻克数学难题,紧张的汗珠一滴一滴地落下,我留下了奋斗的脚印;循着秋的气息,我到果园中采撷,饱满的果实被我一颗颗摘下,我留下了收获的脚印;冬天,我在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里嬉戏奔跑,那一个个雪人,便是我留下的快乐的脚印。这一串多彩美丽的脚印,带我领略着四季的变幻。我喜欢在书海中遨游,喜欢翻着泛黄的书页,与书中人物感同身受。每一本书上的勾勾画画,都是我为梦想付出的脚印。小小日记本上记录的喜怒哀乐,都是我成长的脚印。从回忆中苏醒,才发现转瞬间自己已经走过了这么长的人生旅途。在这途中,有得有失,有苦有乐,我们既为那些趣事欢乐,也为某些遗憾惋惜,但却都无怨无悔。因为在我们的脚下,已经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脚印,这些都是人生路上最美的风景。如今,正在为中考努力奋斗的我们,不妨在闲暇之际,想想自己的梦想,少一份对辛苦的抱怨,多一份对理想的执著。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未来的道路上留下更灿烂、更辉煌、更清晰的脚印。【解析】试卷第12页共12页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审题立意。所谓“脚印”其实就是人生的轨迹,它可以是成长的足迹,创业的历程,历史的记忆,生命的体验……选材构思。回溯自我成长的脚印。打开记忆的内存,回溯成长的历程,你会发现,成长之路上布满了脚印。在童年、少年、青年不同时空中寻觅自己留下的脚印,有的深,有的浅,有的长,有的短……每个阶段都在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脚印都是人生中的一段反映,成功、荣誉、挫折、失败……无不浓缩在成长的脚印之中。可依照时间线索,放大成长过程中最有意义的脚印,仔细体味曾经的脚印,感受以前的风风雨雨,往昔的种种情感,写出独特的人生感悟。寻觅他人的足迹。(1)平凡人的足迹。一个跋涉在辽阔西部的歌者,一个羁旅他乡的游子,一个耕耘在偏远山村的教师,一个穿行在大山之中的邮递员,一个走出高墙获得新生的青年,一个经济大潮中走进城市的农民工……他们各自踩出的脚印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2)当代世界名人的履痕。追踪世界上各个领域名人的足迹,他们每一个脚印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等待着你去发现。(3)前人留下的脚印。回望历史,那些铁骨铮铮的爱国英雄,那些思想的泰斗,那些巾帼倩影,那些为科学献身的学者……都为后人留下过不可磨灭的足迹,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提示:以“脚印”为题,不要束缚自己的手脚,把思路仅仅局限在“我”上,而一旦突破“我”的限制,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写作的天地就广阔多了,把这些熟悉的与陌生的脚印连缀起来,作为作文的题材,体验感悟自然深刻。八、(共1题,共5分)14、文言文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节选)(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1)公将驰之(2)望其旗靡(3)王之蔽甚矣(4)时时而间进试卷第12页共12页 【2】翻译下列句子。(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3】曹刿和邹忌性格有何相同点?鲁庄公和齐威王又有何共同点?【考点】【答案】【1】(1)驱车追赶(2)倒下(3)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4)间或偶尔【2】(1)第一次击鼓士气会大大增加,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就没有士气了。(2)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3】(1)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责任感,善于进谏,有很强的劝说服人的说话技巧,善辩。(2)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从谏如流,知人善用,开明公正。【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驰”,本义为“疾行,快跑”,这里的意思为“驱车追赶”;“靡”,古今异义,今义为“浪费,奢侈”,古义为“倒下”;“蔽”,本义是遮挡,引申为“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间”,古今异义,今义为“中间”,古义为“间或,偶尔”。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鼓,击鼓;作,振作;再,第二次。(2)初,刚;门庭,宫门和庭院;若,像。【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题意,找到他们各自的共同点即可。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解答:典型事件,人物的正面描写,作者评价和侧面烘托等。先分析曹刿和邹忌的共同点:结合甲文原文“曹刿请见”“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和乙文“于是入朝见威王”写出了二人都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责任感;曹刿一再启发鲁庄公,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肯定了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取信于民”,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写出了二人都善于进谏,有很强的劝说人的说话技巧。再分析鲁庄公和齐威王的共同点:甲文的“乃入见”“公与之乘”“既克,公问其故”和乙文的“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表现了二人都能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且知人善用,都是开明公正的君主。参考译文:甲: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试卷第12页共12页 乙: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试卷第12页共12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