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学笔记

大学医学笔记

ID:83047436

大小:126.06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3-09-20

上传者:无敌小子
大学医学笔记_第1页
大学医学笔记_第2页
大学医学笔记_第3页
大学医学笔记_第4页
大学医学笔记_第5页
大学医学笔记_第6页
大学医学笔记_第7页
大学医学笔记_第8页
大学医学笔记_第9页
大学医学笔记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大学医学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6、简述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异同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物抗原制剂(疫苗、类毒素)抗体制剂或细胞因子免疫出现时间慢,1—4周快,立即产生免疫力维持时间长,数月至数年短,两周至数周用途主要用于预防(计划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或治疗注射注意事项注意接种对象、接种时间、接种方法、严格按疫苗说明书接种,注意接种后的机体反应和接种禁忌症合理选用免疫制剂7、简述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答: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感应阶段:即抗原识别阶段,抗原递品细胞捕获、力口」二、呆递抗原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的启动活化的阶段。(2)反应阶段:是抗原特异性细胞受到抗原的选择性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的阶段。(3)效应阶段:是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发挥效应的阶段。免疫应答的类型:超冷反应自身免疫否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巴细胞免疫免疫也<

1内被保护。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10、简述白喉外毒素的作用机制答:白喉外毒素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B单位可与易感细胞膜受体结合,通过易位作用使A单位进入易感细胞,从而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造成细胞变性死亡或功能受损。11、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答: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包括:细胞破坏、死亡;细胞膜结构与功能改变;细胞转化;包涵体的形成:病毒引起免疫应答导致宿主细胞损伤;导致免疫系统功能损伤或降低:垂直感染影响胚胎发育。12、简述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内毒素外毒素来源G-菌细胞壁裂解释放G+及少数G「菌分泌成分脂多糖蛋白质理化特性稳定、耐热不稳定、不耐热抗原性弱强甲醛脱毒不反应可反应、制成类毒素毒性作用较弱、无特异性强、有组织细胞特异性13、简述并举例致病菌的感染类型及全身感染的类型答:(1)致病菌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隐性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获得免疫性。显性感染:根据症状出现快慢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急性感染:如流感病毒、肺炎球菌、化脓性球菌引起的感染慢性感染:如结核杆菌引起的感染带菌状态:如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感染后体内可长期排菌。(2)全身感染类型:毒血症:如白喉杆菌释放外毒素通过血液作用于心肌引起病变菌血症:如伤寒杆菌早期有两次菌血症引发症状败血症:如脑膜炎球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引起的全身中毒脓毒血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弓I起的肝脓肿等14、引起肠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主要致病特点答(1)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包括:毒性大肠杆菌:产生肠毒素,引起霍乱样水泻■其他致病大肠杆菌:侵入肠粘膜细胞产生毒素,引起痢疾样血性腹泻。(2)伤寒杆菌:由消化道侵入,定居肠粘膜下层淋巴组织,通过菌血症方式向全身扩散并释放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菌血症引起的扩散到胆囊的细菌随胆汁再次进入肠壁淋巳组织,引起肠壁溃疡和出血.(3)痢疾杆菌:依靠菌毛吸附并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产生内甫素和志贺菌素(志贺痢疾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脓血便和全身中毒症状。(4)霍乱弧菌:经口感染后,细菌在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生长,产生霍乱肠毒素,促进细胞的分泌功能,引起剧烈的水样腹泻。15、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特点答(1)可由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皮肤接触感染,由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结核最为常见.(2)核杆菌无内毒素及外毒素,也无侵袭力。致病因素主:要靠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抵御吞噬细胞吞

2噬,在细胞内缓慢增殖引起细胞损伤及迟发超敏反应。(3)结核杆菌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反应,属传染性免疫,即体内有结核杆菌时才有特异性的免疫。抗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16、简述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答:1、经血液和淋巴液播散:如HIV病毒,HBV病毒等2、经神经播散:如疱疹病毒,狂犬病毒3、局部播散:如流感病毒、人乳头瘤病毒17、衣原体分为那三个种、各引起哪些部位感染、举例答:分种:沙眼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三种感染:眼部、泌尿生殖道、呼吸系的感染、病例: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性病淋巴肉芽肿、肺炎等18、分析检测HBV各组指标的临床意义HBsAgHBeAg抗HBc抗HBe抗HBs临床意义+————感染HBV,结合肝功能判断有无临床肝炎++———急、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传染性强+++——急、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血清传染性强,俗称“大三阳”—一+++乙肝恢复期———++乙肝恢复期————+接种过乙肝疫苗,感染过HBV已恢复19、H1V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怎样预防HIV感染答:传播(1)接触病毒污染的血液,包括输血、共用注射器、器官移植等。(2)性接触。(3)母婴垂直传播。预防(1)加强宣传,普及预防知识,杜绝吸毒、性乱等。(2)严格管理血液及血制品,检测HIV抗体。(3)进行监测并积极进行疫苗的研制.20、简述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答:1、细胞壁:G,细胞壁的磷壁酸可粘附细胞,G-细胞壁的脂多糖是内毒素,可引起机体发热。2、荚膜:如肺炎球菌依靠荚膜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而在机体内大量繁殖。3、菌毛:如痢疾杆菌依靠菌毛粘附在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进而侵入细胞内而致病。4、芽抱:如破伤风杆菌芽胞存在于自然界,若进入伤口可引起破伤风。5,鞭毛:如霍乱弧菌依靠鞭毛的活泼运动可穿过肠粘膜表面的粘液层到达肠粘膜表面定居,进而产生毒素而致病。21、致病性真菌的主要种类有哪些,可引起人类那些部位的感染答:1、浅部真菌:多为多细胞真菌,包括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小池子菌等。主要引起多种癣症,包括皮肤癣、甲癖、发癣等。2、深部真菌:多为单细胞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引起抵抗力降低者多部位的感染,如肺炎、脑炎及脑膜炎、肠炎、败血症等。白色念珠菌可引起深部组织感染外,还可引起粘膜感染,如鹅口疮。22、细菌外毒素有哪些毒性作用,各举•例答:1、神经毒素。如肉毒毒素,造成肌肉松弛性麻痹

32、细胞毒素。如白喉毒素,造成心肌损伤、肾上腺出血、外周神经麻痹3、肠毒素。如金葡菌肠毒素,造成呕吐、腹泻23、已知的肝炎病毒有哪些种类,从传播途径分为哪几类答:1、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2、通过粪一口传播:甲型肝炎病毒(HAV)、戊型肝炎病毒(HEV)通过血液、体液、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24、简述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胞壁结构的区别及其意义答:1、G'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构成G-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为肽聚糖、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构成经革兰氏染色可分为G+(紫色)、G-(红色)2、可有助了鉴定病原微生物、指导临床使用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25、何为L型细菌,了解它对指导临床有何意义答:L型细菌是细胞壁缺失型细菌,属于细菌的形态结构变异。其形态、染色性、抗原性、培养特性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均发生改变。临床出现慢性感染、体外出现细菌培养阴性应考虑到L型细菌的出现。26、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种类及研究意义答:1、与致病性有关的:热原质、内毒素、外毒素、侵袭性酶类等2、与细菌鉴别有关的:细菌素、色素等3、可供人类利用的:维生素、抗生素等意义:有助于研究细菌的致病机制、鉴定细菌以及利用细菌造福人类。

4-、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CAM2、BCR3、免疫缺陷病4,APC5、免疫耐受二、简答题:(共30分)1、经典的三大标记技术?(3分)2、IgG的特性与功能是什么?(5分)3、人工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区别?(4分)4,CD8+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3分)5,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5分)6、单核巨噬细胞生物学功能?(5分)7、补体的生物学功能?(5分)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1、应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举例说出分别属于几型,并写出其中一个的发生机制四、1.创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科学家是()A.LouisPasteurB.EdwardJennerC.M.J.OwenD.EM.BurnetE.PaulHerlich2.关于免疫,错误的是()A.可防止肿瘤发生B.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C.对机体总是有利的D.可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E.有助丁•维持机体的内环境3.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A.接受抗原刺激B.产生免疫应答C.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D.造血及产生免疫细胞E.免疫细胞定居场所4.切除胸腺的新生鼠的淋巴结中缺乏何种细胞()A.巨噬细胞B.B淋巴细胞C.T淋巴细胞D.干细胞E.粒细胞5.B细胞识别抗原决定基的特点是()A.特异性识别隐蔽抗原决定基

5B.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表面的构象决定基C.特异性识别载体决定基D.特异性识别载体与隐蔽的抗原决定基E.特异性识别所有的抗原决定基6.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交叉抗原C.超抗原D.异嗜性抗原E.类属抗原7.构成抗原的条件不包括()A.大分子物质,分子量1万以上8.化学成分为蛋白质C.有•定的化学结构D.有异物性E.经口进入机体的物质9.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是()A.抗毒素血清B.类毒素C.RBCD.精子E.磺胺10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11.J链存在于哪一类Ig分子结构中()A.IgGlB.IgMC.IgDD.IgEE.IgG411.胎儿宫内感染,脐带血中何种Ig水平升高()A.IgMB.IgEC.IgGD.IgAE.IgD12.免疫球蛋白产生的顺序是()A.IgM-IgG-IgAB.IgA-IgG-IgMC.IgG-IgM-IgAD.IgM-IgA-IgG

6A.IgA-IgM-IgG11.关于补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C3B.D因子与旁路途径的活化有关C.过敏毒素抑制炎症反应D.Clq可以与免疫复合物结合E.红细胞上C3b受体可以与免疫复合物结合12.补体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A.C123456789B.C124536789C.C145236789D.C142356789E.C12435678913.Thl细胞通过产生何种细胞因子抑制Th2细胞的活性()A.IL-1B.IFN-YC.TNFD.CSFE.IL-414.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一般是小分子量蛋白质B.与CKR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C.生物学效应具有拮抗性D.生物学效应具有重叠性E.主要以内分泌性方式发挥作用15.天然免疫过程中重要的负调节性细胞因子是()A.IL-1B.IL-6C.IL-10D.IL-12E.IL-1816.细胞因子不包括()A.淋巴毒素B.过敏毒素C.IL-2D.集落刺激因子E.干扰素17.下列哪个CD分子是“HIV”的受体()A.CD3B.CD4C.CD8D.CD21

7A.CD4020.决定免疫应答发生及强弱的基因位于()AJg的重链C基因区B.MHC-I类基因区C.Ig的重链V基因区D.MHC-II类基因区E.MHC-川类基因区21.下列哪一种细胞不表达HLA-I类抗原()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成熟的红细胞D.上皮细胞E.中性粒细胞22.卜.列哪类细胞不表达MHCII类分子()A.活化的Th细胞C.B淋巴细胞D.树突状细胞E.胰岛P细胞23.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存活率高()A.异种肾B.同种肾C.同卵双生同胞供体肾D.亲属供体肾E.父母的肾24.下列哪些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II类分子限制()A.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B.APC呈递抗原给Th细胞C.M中吞噬靶细胞D.lb细胞杀伤靶细胞E.B淋巴细胞识别外来抗原25.HLA复合体位于()A.第17号染色体上B.第6号染色体上C.第15号染色体上D.第16号染色体上E.第22号染色体上26.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A.CD2B.CD3C.CD4D.CD8

8E.Iga.IgP26.哪一种有丝分裂原可剌激T细胞活化()A.PHAB.LPSC.SPAD.SBAE.以上都不是27.T淋巴细胞不具有的表面标志是()A.CD2B.CD3C.CD4,CD8D.CD28E.CD19,CD2028.下列哪种标志不出现于B细胞表面()A.MHC-I类分子B.MHC-IIC.PWM-RD.C3b受体E.CD2分子29.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A.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结合B.CD40与CD40L结合C.BCR与抗原结合D.CD28与B7结合E.CD19与抗原结合31.未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的膜免疫球蛋白是()A.SmlgAB.SmlgMC.SmlgED.SmlgDE.SmlgE32.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在感染后()A.染后64小时内B.感染后4-96小时内C.感染后24-48小时内D.感染后96小时内E.感染后4-5天33.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非特异性细胞()A.NKT细胞B.B1细胞C.B2细胞D.Y8T细胞

9E.NK细胞34.能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细胞有一个重要标记,它是()A.表达MHC-I类分子B.表达MHC-II类分子C.FcRD.C3bRE.抗原特异性受体35.抗原提呈细胞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促进T细胞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B.降解抗原为小分子肽段C.使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D.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E.将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36.T细胞活化过程中,第2信号中最重要的一对分子是()A.TCR与CD3B.CD2与LFA-3C.CD8与MHCI类分子D.CD28与B7E.CD4与MHCI1类分子37.免疫应答的过程除外()A.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传递B.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C.T细胞对Ag的特异性识别D.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38.参与特异免疫应答的细胞都有()A.抗原受体B.SmlgC.E受体D.有丝分裂原受体E.MHC编码产物39.关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T淋巴细胞介导B.需特异性抗原刺激C.活化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效应细胞D.能特异杀伤靶细胞E.NK细胞参与40.DTH炎症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Th2细胞参与B.Tc细胞分泌颗粒的C.活化的TDTH释放多种细胞因子D.Th活化的第1信号存在

10D.Th活化的第2信号存在41.哪种细胞能识别游离的抗原分子()A.B细胞B.CTLC.ThD.TDE.7s42.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lgGB.IgAC.IgED.IgME.IgD43.在IL-4作用下,合成和分泌的Ig是()A.lgGB.IgAC.IgED.IgDE.IgM44.B细胞识别抗原时()A.有MHC1类分子限制性B.有MHCH类分子限制性C.无MHC限制性D.需细胞因子参与E.通过TCR识别抗原45.形成高带耐受的细胞是()A.B细胞B.T细胞C.T细胞和B细胞D.单核细胞E.NK细胞46.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A.I,II.IV型超敏反应b.1,11,ni型超敏反应c.I,in,N型超敏反应D.II,III,IV型超敏反应E.II,IV.V型超敏反应47.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a.I、n、in型超敏反应b.II、in、iv型超敏反应c.1、山、IV型超敏反应D.I、n、N型超敏反应

11E.以上都不是47.DiGeoge综合征的病因是()A.先天性补体缺陷B.先天性白细胞缺陷C.先天性吞噬细胞缺陷D.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E.先天性骨髓发育不良49.移植排斥反应主要是由以下哪种细胞介导的?A.B细胞B.M中C.T细胞D.DCE.NK50.有关凝集反应,错误的是:A.抗原可以是细菌B.抗原可以是用可溶性抗原包被在红细胞表面C.可能用于ABO血型鉴定D.抗原可以是可溶性的E.分直接凝集和间接凝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Forssman抗原2、CAM3、IDD4、免疫耐受5、APC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IgG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2、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4,在户外受伤后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目的是?属于何种免疫?应用时需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5、CTL细胞主要杀伤何种抗原?识别抗原受什么分子的限制?杀伤机制?6、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1、某人在第•次应用白喉抗毒素时,有没有可能出现血清过敏症?血清过敏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1.特异免疫有以下特点A.多为生后获得的功能表现B.有针对性C.可因抗原多次刺激而加强D.AVB£"与8与©2.既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又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B细胞C.T细胞D.嗜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3.免疫对于机体A.有利B.有害C.有利也有害D.无利、无害E.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情况下有害4.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主要分泌A.IgG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A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5.周围免疫器官不包括A.骨髓B.淋巴结C.粘膜免疫系统D.胸腺E.脾脏6.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A.在胸腺中产生的B.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性免疫

12D.仅在于T细胞h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5.B细胞识别抗原决定基的特点是A.特异性识别陷蔽抗原决定基B.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表面的构象决定基C.特异性识别载体决定基D.特异性识别载体与隐蔽的抗原决定基E.特异性识别所有的抗原决定基6.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A.构象决定族B.不同的抗原决定簇C.功能性决定族D.共同抗原决定簇E.连续性决定簇7.构成抗原的条件不包括A.大分子物质,分子量1万以上B.化学成分为蛋白质C.有一定的化学结构D.有异物性E.经口进入机体的物质8.佐剂的效应应除外哪•项()A.使无免疫原性物质转变成有效的抗原B.改变循环抗体的类型C.增加抗体的量D.引起超敏反应E.改变抗原的特异性9.J链存在于哪一类Ig分子结构中A.IgGlB.IgMC.IgDD.IgEE.IgG412.下列有关ADCC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主要由NK细胞介导B.有IgG参与C.没有补体参与D.有IgFc受体参与E.有IgM参与13.Ig分子的基本结构是A.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4肽链结构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2肽链结构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4肽链结构D.由1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的3肽链结构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4肽链结构14.IgMA.IgM在分子结构上有锐链区B.天然的血型抗体为IgMC.IgG的溶血作用比IgM强D.在个体发育中合成较晚E.血清中IgM由4个单体通过了链连成四聚体15.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是A.C3a>C5aB.C3a,C4aC.C3a>C4a>C5aD.C3a、C5b67E.C3b>C4b16.关于补体的叙述那项是错误的A.存在于人和动物新鲜血清中B,具有酶活性C.其性质不稳定D.其作用是非特异的E.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17.关于补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是C3B.D因子与旁路途径的活化有关C.过敏毒素抑制炎症反应D.Clq可以与免疫复合物结合E.红细胞上C3b受体可以与免疫复合物结合18.下列哪些免疫分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A.AbB.IL-1C.IL-2D.IFNE.TNF19.下列哪项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A.MHC分子B.CD分子C.TCRD.BCRE.细胞因子20.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卜.列哪项是错误的A.一般是小分子量蛋白质B.与CKR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C.生物学效应具有拮抗性D.生物学效应具有重叠性E.主要以内分泌性方式发挥作用21.下列哪种物质在基因和结构上与TNFa相关A.IL-1B.IL-3C.ELAM-1D.C5aE.LT22.下列哪个CD分子是“HIV”的受体A.CD3B.CD4C.CD8D.CD21E.CD4023.决定免疫应答发生及强弱的基因位于A.Ig的重链C基因区B.MHC-I类基因区C.Ig的重链V基因区D.MHC-II类基因区E.MHCTH类基因区24.AFP主要与下列哪种肿瘤相关A.原发性肝癌B.结肠癌C.宫颈癌D.乳腺癌E.胄癌25.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是A.NK细胞B.巨噬细胞C.CTLD.CD4T细胞E.B细胞26.卜一列可作为T淋巴细胞活化标志的分子是A.CD2B.PHA-RC.MHC-I类分子D.CTLA4E.CD827.关于TCR的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3A.与CD3形成TCR-CD3复合物B.识别的表位是构象决定基C.不能与游离的抗原结合D.由异源二聚体组成E.只能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15.在B细胞上不出现下列哪一个标志A.EB病毒受体B.I类MHC抗原C.II类MHC抗原C.C3b受体E.CD2抗原29.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A.Th细胞B.Tc细胞C.Ts细胞D.NK细胞E.B细胞30.按T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可将T淋巴细胞分为哪两类A.TCRaB+和TCRaB-T细胞B.Thl和Th2细胞C.TCRaB+和TCRY6-D.Tm和Tc细胞E.TCRaB和TCRy8T细胞31.关于浆细胞正确的是A.有吞噬功能B.由T细胞分化而来C.是产生抗体的效应细胞D.属于嗜酸性粒细胞E.与肥大细胞有共性32.B细胞活化的第:信号是

14A.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结合B.CD40与CD40L结合C.BCR与抗原结合D.CD28与B7结合E.CD19与抗原结合33.鸟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在A.肝B.胸腺C.脾D.肠相关淋巴组织E.法氏囊34.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在感染后A.染后0-4小时内B.感染后4f6小时内C.感染后24-48小时内D.感染后96小时内E.感染后4-5天35.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卜.列哪项是错误的A.形态呈树突状B.高水平表达MHC-II类分子C.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强,摄取抗原能力弱D.未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弱,摄取抗原能力强E.细胞膜上有Smlg36.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不需要A.巨噬细胞的参与B.Tc细胞的参与C.T”细胞的参与D.Tom细胞的参与E.NK细胞的参与37.Tml介导的细胞免疫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是巨噬细胞和T细胞参与C.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E.炎症反应出现较迟38.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B细胞在骨髓内的分化成熟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E.效应细胞产生效应分子39.关于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B.局部可出现组织损伤D.伴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D.T,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TD抗原引起B.抗原肽-MHC复合物与TCR结合产生第1信号C.CD3传递第2信号D.TCR识别抗原受MHC限制E.需抗原递呈细胞参与40.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抗原提呈细胞是BmB.抗体产生慢,维持时间短C.抗体滴度较高D.所需抗原浓度低E.TI抗原可引起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41.在B细胞表面能结合补体的成份为A.CD19B.CD21C.CD81D.Leu-13E.BCR42.在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中,不确切的说法A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和/或针对自身成分的致敏淋巴细胞B病变部位为自身抗体/致敏淋巴细胞针对的自身抗原部位C女性好发D有遗传倾向E大多发病原因明确43.在减敏治疗中,诱导机体产生的封闭抗体是A.IgMB.IgAC.IgED.IgGE.lgD2.44.预防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是A.用抗Rh血清给新生儿注射B.给胎儿输母亲的红细胞C.用过量的抗原中和母亲的抗Rh抗体D.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母亲产生抗Rh抗体E.分娩72小时内给产妇注射抗Rh免疫血清45.有关凝集反应,错误的是A.抗原可以是细菌B.抗原可以是用可溶性抗原包被在红细胞表面C.可能用于ABO血型鉴定D.抗原可以是可溶性的E.分直接凝集和间接凝集46.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应除外A.专一性B.特异性C,可见性D.预见性E.可逆性47.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是:A.自体移植B.异种移植C.同种同基因移植D.同种异基因移植E.以上均不是48.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A.免疫应答B.主要由B细胞介导C.同种异基因移植不会发生排斥反应D.不具备特异性E.不具备免疫记忆性49.下列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是A.接种物常为抗原性物质B.发挥作用较快C.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D.主要用于预防E.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50.下列何种获得方式属于自然被动免疫

15A.患伤寒病B.预防接种类毒素C.从母乳中得到SIgAD.注射丙种球蛋白E,给患者输入IL-2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CAM2、TSA3、免疫缺陷4,TCR5、APc1、IgG理化特性及生物学功能?2、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3、CD8+T细胞杀伤内源性还是外源性抗原?识别抗原受MHC几类分子的限制?杀伤机制?4、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5、补体的生物学功能?6、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属于何种免疫方式?应用时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1、花粉过敏症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1.创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科学家是A.LouisPasteurB.EdwardJennerC.M.J.OwenD.F.M.BurnetE.PaulHerlich2.可清除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免疫功能是A.免疫防御功能B.免疫监视功能C.免疫稳定功能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3.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和脾脏B.胸腺和骨髓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淋巴结和骨髓4.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主要分泌()A.IgG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A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5.类毒素的性质是A.有免疫原性有毒性B.无免疫原性无毒性C.有免疫原性,无毒性D.有毒性无免疫原性E.有过敏原性有毒性6.兄弟姐妹之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异嗜性抗原E.手术时感染的细菌7.J链存在于哪一类Ig分子结构中A.IgGlB.IgMC.IgDD.IgEE.IgG48.与分泌型IgA有关的是A.具有亲细胞特性B.血清中含量最高C.粘膜抗感染的主要物质D.可结合ClqE.分子量为Ig中最大者9.下列有关ADCC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主要由NK细胞介导B.有IgG参与C.没有补体参与D.有IgFc受体参与E.有IgM参与10.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组分是A.C3a、C5aB.C3a,C4aC.C3a、C4a,C5aD.C3a,C5b67E.C3b、C4bIL对补体的正确解释是A.为正常体液中的杀菌物质B.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C.属于免疫球蛋白D.淋巴细胞产生的E.能直接杀伤靶细胞12.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2C.IL-8D.IFNE.M-CSF13.在Ig类别转化中,能促进IgM转化为IgE的细胞因子是A.IL-4B.TNFC.IL-2D.IL-1E.IL-614.下列哪些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1类分子限制A.Tc与靶细胞B.Th与B淋巴细胞C.Th与M中细胞D.M中与靶细胞E.APC与Th细胞

1615.决定免疫应答发生及强弱的基因位于A.Ig的H链基因区B.MHCI类基因区C.Ig的H链V基因区D.MHCH类基因区E.MHCHI类基因区16.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存活率高A.异种肾B.同种肾C.同卵双生同胞供体肾D.亲属供体肾E.父母的肾17.MHC编码的II类分子主:要分布在A.NK细胞B.静止的T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B细胞18.具有非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A.Th细胞B.Tc细胞C.Ts细胞D.NK细胞E.B细胞19.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9A.CD2B.CD3C.CD4D.CD820.哪一种有丝分裂原可刺激T细胞活化A.PHAB.LPSC.SPAD.SBA21.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淋巴细胞是E.Iga,IgpE.以上都不是C.Tc和B淋巴细胞D.B淋巴细胞E.B淋巴细胞和LAK细胞A.B淋巴细胞和NK细胞B.Tc和NK细胞22.未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的膜免疫球蛋白是E.SmlgEE.CD:分子E.NK细胞A.SmlgAB.StnlgMC.SmlgED.SmlgD23.下列哪种标志不出现于B细胞表面A.MHC-I类分子B.MHC-IIC.PWM-RD.Cbb受体24.下列哪种细胞不属于非特异性细胞A.NKT细胞B.B1细胞C.B2细胞D.y6T细胞25.能提呈外源性抗原的细胞有一个重要标记,它是A.表达MHC-I类分子B.表达MHCTI类分子C.FcRD.C3bRE.抗原特异性受体26.提呈低浓度抗原最有效的APC是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上皮细胞D.B淋巴细胞E.成纤维细胞27.T细胞活化过程中,第2信号中最里要的一对分子是C.CD8与M1ICI类分子A.TCR与CD3B.CD2与LFA-3D.CD28与B7E.CD4与MHC1I类分子28.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2C.IFN-YD.TNF-aE.TNF-B29.免疫应答的过程除外A.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传递B.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C.T细胞对Ag的特异性识别D.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30.与细胞免疫有关的活性物质是A.补体B.IgC.溶菌酶D.淋巴因子E.乙型溶素31.抗体再次应答时产生Ig的特征是A.IgM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B.IgG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C.IgM和IgG抗体显著高于初次应答D.抗体的特异性改变E.抗体的亲和力无改变32.B细胞识别抗原时A.有MHCI类分子限制性B.有MHCII类分子限制性C.无MHC限制性D.需细胞因子参与E.通过TCR识别抗原33.免疫耐受错误的描述是A.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不应答的现象B.即Ag不能激活T与B细胞完成和执行正免疫应答C.具有特异性D.对任何Ag均不应答E.免疫耐受的作用与正免疫应答相反34.下列哪项属IV型超敏反应的机制A.过敏性休B.血清病C.类风湿性关节炎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E.系统性红斑狼疮35.预防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方法是A.用抗Rh血清给新生儿注射B.给胎儿输母亲的红细胞C.用过量的抗原中和母亲的抗Rh抗体D.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母亲产生抗Rh抗体E.分娩72小时内给产妇注射抗Rh免疫血清36.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病机理与哪项因素有关A抗甲状腺胶质抗原的抗体B抗甲状腺细胞微粒体的抗体C抗甲状腺球蛋白的抗体D抗促甲状腺受体的抗体E抗甲状腺细胞的抗体

1715.关于免疫缺陷病,正确的叙述是A.仅免疫器官的缺失B.仅免疫细胞的功能不全C.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D.只涉及免疫细胞E.只涉及免疫分子16.关于体液免疫抗肿瘤的作用机制错误的是A.通过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B.通过ADCC效应杀伤肿瘤细胞C.通过免疫调理作用杀伤肿瘤细胞D.通过抗体封闭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抑制肿瘤生长E.通过B细胞上的mlg与肿瘤细胞抗原结合,直接杀伤肿瘤细胞39.免疫毒素是指A.CTL细胞释放的穿孔素B.Tdth细胞释放的LTC.过敏毒素D.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抗毒素E.毒素与单克隆抗体交联而成的偶联物40.卜列情况属于自然被动免疫的是A.通过胎盘、初乳获得的免疫B.天然血型抗体的产生C.通过注射类毒素获得的免疫D.通过注射抗毒素获得的免疫E.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的免疫41.下列哪项属了人工主动免疫A.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病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D.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42.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A.过继免疫B.人工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自然被动免疫E.自然自动免疫43.下列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是A.接种物常为抗原性物质B.发挥作用较快C.免疫力维持时间较长D.主要用于预防E.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44.活化T淋巴细胞表达哪类M1IC分子A.只表达MHCII类分子B.只表达MHC1类分子C.同时表达MHC1,II类分子D.同时表达MHC1,H1类分子E.同时表达MHCII,10类分子45.以卜细胞均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除外A.巨噬细胞B.NK细胞C.皮肤粘膜上皮细胞D.r6T细胞E.aBT细胞46.人类CD4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A.IL-2RB.PHA受体C.PWM受体D.HIV受体E.C5a受体47.能产生免疫记忆的细胞有A.B细胞B.巨噬细胞C.肥大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48.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在感染后A.染后0-4小时内B.感染后4-96小时内C.感染后24-48小时内D.感染后96小时内E.感染后4-5天49.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卜.列哪项是错误的A.形态呈树突状B.高水平表达MHC-II类分子C.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强,摄取抗原能力弱D.未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弱,摄取抗原能力强E.细胞膜上有Smlg50.B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是A.Smlg-Ag表位,Smlg-MHCI类分子结合B.Smlg-Ag表位,Smlg-MHCII类分子结合C.Iga,Ig。与Ag表位结合D.smlg-Ag表位,CD40-CD40LE.半抗原决定簇-MHC11类分子结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CAM:粘附分子(1分);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1分)。2、BCR:B细胞抗原受体;(1分)存在于B细胞膜上,与CD79a/CD79B(Iga/IgB)结合,具有特异识别抗原的功能。(1分)3、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1分)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1分)4、APC:抗原提呈细胞(1分),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识别的细胞。

185、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后所表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1分),对其他抗原仍能产生免疫应答。(1分)二、简答题:(共30分)1、经典的三大标记技术?(3分)答:①荧光免疫技术(1分)②酶免疫技术(1分)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1分)2、IgG的特性与功能是什么?(5分)答:①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1分)②惟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1分.③激活补体经典途径。(1分)④有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2分)或⑤可以与SPA结合等。(1分)3、人工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区别?(4分)答:区别点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物抗原(疫苗等)抗体,细胞因子(1分)免疫力出现时间慢,1—4周快,无需诱导期(1分)免疫力维持时间长(数月-数年)较短(2周至数周)(1分)用途主要用于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1分)4,CD8+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3分)答:CTL(或Tc)细胞的作用主要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1分)①引起靶细胞裂解,Tc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构筑小孔使靶细胞裂解而死;(1分)①引起靶细胞凋亡,Tc细胞活化后大量表达FasL,FasL与靶细胞表面Fas分子结合致靶细胞凋亡,Tc细胞颗粒胞吐释放颗粒酶,借穿孔素形成的小孔入靶细胞致靶细胞凋亡;同时Tc细胞产生细胞由型细胞因子直接杀伤靶细胞。(1分)5、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5分)答: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激活补体作用;ADCC作用:抗体的调理作用等(2分)②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CT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CD4'T起辅助作用;(2分)③NK细胞和巨噬细胞介导的非特异免疫。(1分)6、单核巨噬细胞生物学功能?(5分)答:①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1分)②参与促进炎症反应(1分)③提呈抗原功能(1分)④抗肿瘤作用(1分)⑤免疫调节作用(1分)7、补体的生物学功能?(5分)答:①补体介导细胞溶解(溶菌、杀菌、细胞毒作用)。(1分)②免疫条理作用。(1分)③溶解清除免疫复合物。(1分)④引起炎症反应.(1分)⑤免疫调节作用。(1分)三、论述:应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可能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举例说出分别属于几型,并写出其中一个的发生机制?(10分)

19答:应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可能引I型和IH型超敏反应。(1分)血清过敏属于I型超敏反应,血清病属于H1型超敏反应:(2分)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①机体致敏阶段:变应原初次入侵过敏体质机体,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变应原的特异性IgE。该抗体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Fc受体(FceR)结合,形成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3分)②发敏阶段: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一变应原,则变应原与体内早已存在的致敏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两个相邻的特异性IgE分子交联结合,使胞膜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使致敏细胞脱颗粒,释放储存的介质,同时合成新的介质。这些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抗原入侵部位组织器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痉变,腺体分泌增加,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症状。(如呼吸道过敏反应可表现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道过敏反应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皮肤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尊麻疹、血管性水肿;如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则表现为急性的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4分)川型超敏反应的机制:1、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与沉积:在抗原与抗体形成中等大小、可溶性的复合物时,该复合物易沉积在相应组织的部位并激活补体引发疾病。(1分)2、补体系统、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在小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①补体系统: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激活C3a、C5a(过敏毒素)使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群放出血管活性介质,增强血管通透性,加剧复合物的沉积.(2分)②中性粒细胞:补体系统被激活时又产生多种具有趋化作用的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吞噬免疫复合物同时释放溶醉体酶,加丽和延续组织损伤及炎症过程的作用(2分)③血小板:血小板被活化后,糅放血管活性胺类,进一步增加血管通透性,加剧局部渗出性水肿:通过血小板的凝血过程,形成微小血栓,引起局部缺血、出血等剧烈炎症反应。(2分)四、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50分。1234567X91()BCDCBDEDDB11121314151617181920AACDBECBBD212223242526272X293()CI-CBBB.\EEB31323334353637383940BACBADBEEC41424344454647484950AACCCBBDCD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I,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1分)该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细胞的辅助。(1分)2、CAM粘附分子(1分);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1分)•3、TCR

20T细胞抗原受体(1分);存在于T细胞膜I:与CD3结合,可特异识别抗原肽一MHC分子4、沉淀反应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液等可溶性抗原(1分)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沉淀物,这•类反应称沉淀反应。(1分)5、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后所表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1分),对其他抗原仍能产生免疫应答。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Ig的生物学功能是什么?(5分)答:①特异结合抗原;(1分)②激活补体;(1分)③结合Fc受体:调理作用;ADCC:介导I型超敏反应(2分)④穿过胎盘和粘膜(1分)/或⑤免疫调节(1分)2、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5分)答:①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1分)②参与促进炎症反应(1分)③提呈抗原功能(1分)④抗肿瘤作用(1分)⑤免疫调节作用(1分)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5分)答:①补体介导细胞溶解(溶菌、杀菌、细胞毒作用)。(1分)②免疫条理作用。(1分)③溶解清除免疫复合物。(1分)④引起炎症反应。(1分)⑤免疫调节作用。(1分)4、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5分)答:①HLA与器官移植(1分)②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1分)③HLA和疾病关联(1分)

21④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2分)5、细胞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及过程?(5分)答:发生场所是外周免疫器官。(2分)过程加下:①T细胞特异识别抗原阶段;(或抗原的提呈和识别阶段)(1分)②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1分)③效应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1分)6、人工主动免疫与人一「被动免疫的区别?(5分)区别点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物抗原(疫苗等)抗体,细胞因子(1.5分)免疫力出现时间慢,1—4周快,无需诱导期(1分)免疫力维持时间长(数月-数年)较短(2周至数周)(1分)用途主要用于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1.5分)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1、某患者初次使用大剂最破伤风抗毒素血清,10天后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痛、一过性蛋白尿等症状,诊断为何病?试述发生机制。答:诊断为血清病,属于川型超敏反应。(2分)HI型超敏反应的机制:1、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与沉积:在抗原与抗体形成中等大小、可溶性的复合物时,该复合物易沉积在相应组织的部位并激活补体引发疾病。(2分)2、补体系统、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在小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①补体系统: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激活C3a、C5a(过敏毒素)使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血管活性介质,增强血管通透性,加剧复合物的沉积。(2分)②中性粒细胞:补体系统被激活时又产生多种具有趋化作用的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聚集,吞噬免疫复合物同时释放溶陶体酶,加亚和延续组织损伤及炎症过程的作用(2分)③血小板:血小板被活化后,释放血管活性胺类,进一步增加血管通透性,加剧局部渗出性水肿;通过血小板的凝血过程,形成微小血栓,引起局部缺血、出血等剧烈炎症反应.四、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12345678910ECDCECCEEB

2211121314151617181920BDCECADDBA21222324252627282930EDCEBDEDBD31323334353637383940BBAEECDDBB41424344454647484950BDADEACcEA一、名词解称:(每小题2分,共10分)1、Forssman抗原;异嗜性抗原(1分);没有种属特异性,存在于人、动物、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叫异嗜性抗原。(1分)2、CAM;粘附分子(1分);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1分)。3、IDD;免疫缺陷病;(1分)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1分)4、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后所表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1分),对其他抗原仍能产生免疫应答。(5、APC;抗原提呈细胞;(1分)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识别的细胞。(1分)或:能表达被特异性T淋巴细胞识别的MHC分子-抗原肽的任何细胞。(1分)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IgG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答:①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1分)②惟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1分.③激活补体经典途径。(1分)④有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1分)⑤可以与SPA结合等。(1分)2、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答:①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1分)②参与促进炎症反应(1分)③提呈抗原功能(1分)④抗肿瘤作用(1分)⑤免疫调节作用(1分)3、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答:①补体介导细胞溶解(溶菌、杀菌、细胞毒作用)。(1分)②免疫条理作用。(1分)③溶解清除免疫复合物。(1分)④引起炎症反应。(1分)⑤免疫调节作用。(1分)4、在户外受伤后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目的是?属于何种免疫?应用时需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答:目的:预防破伤风的发生;(1分)属于:人工被动免疫;(1分)

23应用时注意:应注意预防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1分)。因为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既是抗原又是抗体(1分)因此应作皮肤试验。(1分)5、CTL细胞主要杀伤何种抗原?识别抗原受什么分子的限制?杀伤机制?答:CTL细胞主:要杀伤内源性抗原如肿瘤和病毒。(1分)识别抗原受MHCI类分子限制。(1分)杀伤机制:①引起靶细胞裂解:Tc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构筑小孔使靶细胞裂解而死;(1分)②引起靶细胞凋亡:Tc细胞活化后大量表达FasL,Fast与靶细胞表面Fas分子结合致靶细胞凋亡,(1分)Tc细胞颗粒胞吐释放颗粒酶,借穿孔素形成的小孔入靶细胞致靶细胞凋亡;(1分)6、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答:①HLA与器官移植(1分)②HLA分子的异常表达和临床疾病(1分)③HLA和疾病关联(1分)④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2分)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1、某人在第一次应用白喉抗毒素时,有没有可能出现血清过敏症?血清过敏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原则?答:有可能出现血清过敏症(1分)血清过敏症的机制属于I型超敏反应:(1)机体致敏阶段:变应原初次入侵过敏体质机体,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变应原的特异性IgE。该抗体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Fc受体(FceR)结合,形成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细胞,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2分)(2)发敏阶段: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变应原,则变应原与体内早己存在的致敏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两个相邻的特异性IgE分子交联结合,使胞膜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使致敏细胞脱颗粒,稀放储存的介质,同时合成新的介质。这些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抗原入侵部位组织器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痉挛,腺体分泌增加,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症状.(2分)局部可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可表现为尊麻疹、血管性水肿;全身表现毛细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则发现为急性的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1分)血清过敏症的防治原则(1)检出变应原:变应原皮肤试验。(1分)(2)脱敏治疗:采用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反复多次皮下注射花粉溶液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1分)(3)药物治疗:(2分)①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秣放的药物;②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③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四、单项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填入题号相对应的表格内,否则不给分。12345678910EAECDEBDEE11121314151617181920BECBCECAEE21222324252627282930

24EBDACDBEDE31323334353637383940CBEAEEDACB41424344454647484950BED卜:DDDABC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CAM:粘附分子(1分);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的统称(1分)。2、TSA:肿瘤特异性抗原;(1分)指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1分)3、免疫缺陷病: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1分)并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出现的临床综合证。(1分)4、TCR:T细胞抗原受体(1分);存在于T细胞膜上与CD3结合,可特异识别抗原肽一MHC分子(1分).或: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1分)T细胞所特有的表面标志,以非共价键与CD3结合,T细胞通过TCR识别并且结合抗原。(1分)5,APC:抗原提呈细胞;(1分)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识别的细胞(1分)或:能表达被特异性T淋巴细胞识别的MHC-抗原肽的任何细胞(1分)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IgG理化特性及生物学功能?答:①含埴最多的免疫球蛋臼(1分)②惟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1分)。③激活补体经典途径(1分)④有调理作用和ADCC作用。(2分)或⑤可以与SPA结合等。(I分)2、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答:①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1分)②参与促进炎症反应(1分)③提呈抗原功能(1分)④抗肿瘤作用(1分)⑤免疫调节作用(1分)3、CD『T细胞杀伤内源性还是外源性抗原?识别抗原受MHC儿类分子的限制?杀伤机制?答:CD8+T细胞主要杀伤内源性抗原如肿瘤和病毒(1分);识别抗原受MHCI类分子限制杀伤机制:①引起靶细胞裂解:Tc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在靶细胞膜上构筑小孔使靶细胞裂解而死;(1分)②引起靶细胞凋亡:Tc细胞活化后大量表达FasLFasL与靶细胞表面Fas分子结合致靶细胞凋亡,(1分)Tc细胞颗粒胞吐释放颗粒陶,借穿孔素形成的小孔入靶细胞致靶细胞凋亡;(1分)4、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答:①抗原的理化特性:分子量大小(1分:结构复杂性(1分):化学性质或分子构象、物理性状等(1分)②宿主方面因素:异物性(1分);年龄、性别等因素(1分)5、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答:①补体介导细胞溶解(溶菌、杀菌、细胞毒作用)。(1分)②免疫条理作用。(1分)③溶解清除免疫复合物。(1分)④引起炎症反应。(1分)⑤免疫调节作用。(1分)6、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属于何种免疫方式?应用时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答:属于:人工被动免疫;(1分)应用时注意:应注意预防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1分,因为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既是抗原乂是抗体,(2分)应作皮肤试验。(1分)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1、花粉过敏症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答:花粉过敏症的机制:(1)机体致敏阶段:变应原(花粉)初次入侵过敏体质机体,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变应原的特异性IgE。该抗体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hFc受体(FceR)结合,形成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细胞,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3分)(2)发敏阶段:致敏机体再次接触同•变应原(花粉),

25则变应原与体内早已存在的致敏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两个相邻的特异性IgE分子交联结合,使胞膜发生一系列生化反应,使致敏细胞脱颗粒,释放储存的介质,同时合成新的介质。这些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抗原入侵部位组织器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痉挛,腺体分泌增加,产生一系列局部或全身症状。(表现为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可伴发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尊麻疹、血管性水肿;如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则表现为急性的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4分)花粉过敏症的防治原则:(1)检出变应原:变应原皮肤试验。(1分)(2)脱敏治疗:采用小剂量、间隔较长时间、反复多次皮下注射花粉溶液的方法进行脱敏治疗。(1分)(3)药物治疗:(1分)①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②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③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四、单项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填入题号相对应的表格内,否则不给分。12345678910BBBcCCBCEC11121314151617181920ACAADCEDBA21222324252627282930BEcBDDHBD31323334353637383940BCDDEDCEEA41424344454647484950BEBCEEAAED一、名词解释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2、病毒体:结构完整、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特指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成熟病毒颗粒,可短暂存活并感染新的宿主细胞。如HBV、HIV。3、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比鞭毛更细、多、短而直的蛋白性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是细菌的黏附结构,构成细菌毒力,如淋球菌依靠菌毛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而致病;后者传递细菌遗传物质。4、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5、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6、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因其特殊的中毒症状。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7、Dane颗粒:HBV是具有双层衣壳、直径为42NM的球形颗粒。因Dane于1970年在乙肝感染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故又称Dane颗粒。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衣壳、内衣壳、核心。Dane颗粒为HBV有感染性的完整颗粒。8、细胞因子: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有一类分泌型免疫分子。9、正常菌群:存在于身体各部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卜.对人体是有益无需的,故称之为正常菌群,对人体有营养作用、生物拮抗作用、免疫协调作用和抗肿瘤作用。10、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物质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11、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只含B细胞抗原决定簇,不需要T细胞协助,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12、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芽胞可能存活。注射前的皮肤用酒精棉涂抹即为消毒。

2613、真菌:一类不分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按细胞结构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乂称为霉菌)。如引起各类癣症的多细胞真菌;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单细胞真菌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1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它组织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等。15、荚膜:某些细菌表面包裹的粘液性多糖或多肽类物质,可保护细菌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和补体、溶菌能的溶菌作用,是细菌的毒力构成因素之%如肺炎球菌、新型隐球菌因荚膜而具有致病性。16、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17、支原体:一类缺乏细胞壁、具有多种形态、可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茶中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引起人类非典型性肺炎的肺炎支原体和引起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解腺腺原体。18、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侵入机体,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细菌表面的特殊结构和能否产生侵袭性能有关。如产气荚膜杆菌具有很强的侵袭力,是因为其具有荚膜抗吞噬,还可产生多种侵袭性酶。19、超敏反应:是己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变应原后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的免疫反应•表现为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20、核衣壳:由病毒的核心和衣壳组成的病堆颗粒。裸露病毒体即由核衣壳组成。如脊髓灰质炎病毒。21,细胞因子:由活化淋巴细胞产生的能调节白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或“I起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一B和干扰素一丫等均为淋巴因子。22、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23、人工自动免疫:给人体接种抗原性物质,如疫苗、类毒素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的方法。这种方法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较慢但维持时间长。可用于预防、控制传染病。24、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引起严重的仝身中毒症状,例如高热、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可导致休克死亡。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均可引起败血症。25、TD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含有T细胞抗原决定簇,需要在T细胞协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如细菌、病毒、细胞、及各种蛋臼质等度是TD抗原。TD抗原即可诱导体液免疫、也可诱导细胞免疫,并能引起回忆应答。26、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后将抗原肽呈递给T细胞,使其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广泛分布于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脾和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并指状细胞、以及皮肤中的郎罕细胞和B细胞。27、微牛.物:是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必须经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如病毒、细菌、真菌等。二、填空题1、免疫器仃、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构成机体的免疫系统。2、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3、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小核仔噬细胞、树突细胞和并指细胞等。(及朗罕细胞、B细胞)4、CDJT细胞识别抗原受MHC-H分子限制,CDJT细胞识别抗原受MHC-I分子限制.5、经革兰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为,真“:氏阳性LG2菌,被染成红色的为革上氏阴性的(G)菌。6、无菌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处线法。7、病毒体的基本结构由核心和衣壳构成,又称核衣壳。8、正常菌群在寄生部位改变、菌群失调和机体抵抗力卜降条件卜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9、「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

2710、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金在色的国期1。11、肝炎病毒中,经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甲型肝炎汕毒和戊型肝炎病毒。12、免疫是免疫系统识别J1C和旦物质并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过程。13、人类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14、下烤法灭菌消赤温度为160-170"C,维持两小时,常用于玻璃器皿和瓷器等的灭菌。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有①输入污染血液或血制品②性接触③母假乖门:传播。16、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咽道0注传播,引起匝质性腰炎。17、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本质是It现,其毒性部位是脂类A。18、细菌和病毒都具有的形态是以里和把吆。19、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反应过强,而发生肿瘤是由于免疫监视功能缺陷。20、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31、菌毛有也继毛和性的工两种,前者与细更拈的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功能。42、细菌生长繁殖的适宜酸碱度PH值为7.2-7.6,合适温度为3TC。23、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住物施,为双股环状。旦A。24、抗体是重要的免疫分子,主要存在于邂、体液和粘膜分泌液中。因此将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佳逡免疫.25、构成非特升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扉障、胎盘屏障和血脑扉障.26,L型细菌是他理缺陷型细菌,临床上常引起慢性感染。27、补体的抗感染免疫作用发现在溶菌、溶细胞、促进中和和调理免疫粘附。28,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29、噬菌体是一类侵袭细菌、螺旋体或其他微生物的病毒。30、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的活性介质主要仃组股、激肽原胸和嗜酸性粒细胞Q化因/°31,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灭菌温度为121.3C,持续时间为15—30分压力应持续103.4KPa.32、G-菌细胞壁组成与内毒素有关的是脂多糖,G+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是磷壁酸.33'细菌的基木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核质、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基。34、可侵袭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病毒称为.鲤堆。35、机体抵御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屏障结构。36、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立。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的方法为灭隹37、菌血症是指细菌通过血流播散,但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的全身感染类型.38、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中,可影响治疗效果的有耐药性变异。人工诱导细菌发生布力变异而抗原性不变,可用于制备疫苗。39、外毒素根据作用特点可分为细胞库素、场:苣素和州经毒素。40、B细胞在宜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41、产生抗体的效应细胞是浆细胞,可辅助抗体产生的细胞是工A2细胞。42、能使T细胞和B细胞发生特异性有丝分裂的物质是美洲商陆(PWM)。43、通过一直伤播引起胎儿畸形的最常见病毒是风疹病毒和疱疹病毒-44、机体遭受病原菌抽染最先产生的抗体类型是IgM;血型抗体是」gM。45、在特异性免疫未产生前最先对入侵病原菌攻击的是补体和NK细胞。46、引起幼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但目前均有疫苗可预防的病毒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流行件乙仪脑炎病毒。47、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主要有肉戊杆菌和破伤风杆菌。48、化脓性球菌的停袭性酶主要有血浆凝固酶和透明质酸酶。49、可海基因与基因细胞主因整合并引起潜伏感染的病毒有HIV(艾滋病毒)和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50、可增强细菌毒力的细菌结构或胞浆内容物有的垂、甚腺、腰壬和原粒。5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依赖其表面的”吸附细胞。52、包膜病毒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是出芽释放。

2853、衣原体除可引起人体眼和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泌尿生司系的感染。54、细菌结构中,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荚膜;可黏附细胞的是普通菌毛。55、通过动物咬伤并经神经播散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是狂犬奶毒。56、能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淋巴细胞是且上细胞,57、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和真菌。58、HIV通过Gp120吸附细胞表面的CD4分子,造成工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而导致AIDS.59、最常引起脓弓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60、乙肝疫苗的主要成分是乙肝外衣壳S蛋白。61、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是将细菌人工培养至对数增K典。62、抗原的两种基本性能是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63、抗HBV再感染的中和抗体是针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抗体。64、用木瓜蛋白酶水解免疫球蛋白,能得到两个Fab段和一个Fc段。65、G-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是脂类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66、G+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是磁壁惬三、选择题1、细菌致病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毒力)。2、湿热灭菌法中杀菌效果最好的是(寤压蒸汽灭菌法).3、可用于脑膜炎球菌分离的培养基是(巧克力平板)。4、以内毒素为致病因素并引起全身感染的肠道杆菌是(忐贺痢疾杆菌)。5,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有优势的细菌是(厌氧菌)。

2967891011121314]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结核菌素试验的用途不包括(测定细胞免疫功能)。、可直接测量病毒大小的方法是(电子显微镜观察)。、可通过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流感病毒)。、可灭活肠道病毒的物质是(氧化剂、不符合血清HBsAg(+)\HbeAg(+)\HbcAb(+)的解释是(乙肝恢复期)。、属于逆转录酶病毒的是(HIV)。、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日本脑炎病毒)。、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是(多形态性)。、可用于立克次体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是(外斐反应)。、梅毒螺旋体的传染源是(早期梅毒患各)。、卜列哪种疾病不是由H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特应性湿疹一皮炎)。、卜列哪种情况是自然主动免疫(通过隐件感染获得的免疫)。、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IgM)。、受感染后机体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是(IgM)。、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中性粒细胞)。、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磷壁酸)。、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芽胞)。、芽胞的特性中不包括(是细菌的繁殖体)。、可产生外毒素的革兰阴性菌是(霍乱弧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中不包括(选择性作用了靶细胞,引起特殊症状)。、在标本采集中的错误做法是(标本容器无需灭保I)。、病毒的特征中不包括(含两种核酸)。、病据体的定义是(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成熟病停)。、卜列病毒中属于逆转录病毒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也)。、钩端螺旋体的传染源和传播方式是(接触或食入带菌尿污染的水土壤等)、中枢免疫器官的功能是(免疫细胞分化成热场所)。、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类型是(IgG)。、B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C3b受体)。、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过敏性休克)。、细菌细胞壁共有成分是(粘肽)、在外界生存力最强的细菌是(结核杆菌)、可传递的细菌遗传物质是(质粒)、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除(抗生素)外。、外毒素的毒性作用特点是(选择性作用于祀细胞,引起特殊症状)。、半抗原的特点是(本身无免疫原性)。、显微镜卜呈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菌是(肺炎球菌)。、流感病毒吸附细胞的结构是(血凝素)。、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体内的播散是通过(血液)。、具有菌丝和抱子的微生物是(真菌)。、细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DNA片段而获得新性状的过程称为(转化)。、下列抗菌物质中可裂解细菌肽聚糖的是(溶菌酶)。

30、巴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的物品是(牛奶和酒类)。、卜述病原微生物中,对外界抵抗力最低的是(梅毋螺旋体)。、破伤风毒素的作用机制是(阻止中枢神经抑制性递质的群放造成痉空)。

3150、与衣原体感染有关的物质是(原体)。51、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优点是(既产生血清抗体也可产生肠黏膜楠部分泌型抗体)。52、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HBcAg)。53、一般不通过血液播散的病毒是(狂犬病毒).54、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物是(抗原抗体复合物).55、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T细胞是(Tc细胞)。56、在感染早期首先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抗体是(IgM).57、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益处不包括(产生干扰素)。58、胸腺依赖抗原是指(既引起细胞免疫又引起体液免疫应答的抗原)。59、不受MHC限制的细胞间相互作用是(NK细胞和肿瘤细胞)。60、卜列物质中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是(细菌脂多糖)。61、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粘肽)。62、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脂类A)。63、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耐热)。64、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黏附细胞的结构是(膜磷壁酸).65、诊断流脑的简便方法是(脑有液或皮肤淤斑取样涂片染色镜检)66、病毒体核心的主要物质是(核酸)。67、病毒的致病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68、灭蚊可预防感染的病毒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69、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的病毒除(水痘带状抱疹病毒).70、引起胎儿畸形的最常见病毒是(风珍病毒)。71、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伤寒杆菌).72、有愤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炎便).73、杀灭细菌芽泡最常见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74、决定痢疾杆菌侵袭力的首要因素是(菌白)。75、对破伤风毒素的错误叙述是(阻止中枢神经兴奋性递质群放造成麻痹)。76、主要引起婴儿腹泻的肠道细菌是(肠致病性大肠杆菌).77、破伤风的特异性治疗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索浦78、对病毒包膜的错误叙述是("J抵抗脂溶剂)。79、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毒除外(流感病戊)。80、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是(公病毒和冠状病毒)。81、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HBsAg、抗HBc、HBeAg)82、HIV致病的关键因素是因为HIV(侵犯CD,,细胞,造成免疫缺陷)。四、问答题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答: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包括骨惯(B细胞成熟场所)和胸腺(T细胞成熟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2、简述抗体的种类和主要功能答:抗体依据币;链抗原性不同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IgG:血清中含量最高,是最重要的抗感染分子,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揖素等。还能激活补体,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可穿过胎盘保护胎儿及新生儿免受感染。IgA:分为单体和双体两种。单体存在于血清中,双体存在于粘膜表面及分泌物中,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32IgM:是分子量最大、体内受感染后最早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激活补体作用和调理作用,常用于诊断早期感染。IgD:主要存在于成熟B细胞表面,是B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IgE:血清中含量最少,某些过敏性体质的人血清中可检测到,参与介导I型超敏反应。3、简述超敏反应的种类和常见疾病答:I型(速发型):如药物过敏性休克、常见青霉素过敏反应、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II型(细胞毒型):如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小型(免疫复合物型):如血清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IV型(迟发性)如接触性皮炎和移植排斥反应,针对细胞内寄生菌、真菌和病毒产生的细胞免疫的同时伴随细胞损伤,又称为传染性超敏反应。4、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答: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1)溶菌和溶细胞。细菌等抗原物质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导致细菌或靶细胞裂解。2)2)促进抗体中和及溶解病毒。补体可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揖的中和作用,可溶解灭活某些病毒。3)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与细菌等抗原及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表面具有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可形成较大的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可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等,称为过敏毒素作用.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向炎症区域游走和聚集,增强炎症反应,为趋化作用.能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5、简述细胞因子的种类和生物学活性答:细胞因子的种类:按其功能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生长因子五类。生物学活性包括:*抗感染、抗肿瘤。如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免疫调节。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剌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集落刺激因子。*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如白细胞介素和生长因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