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语文试卷评讲导学案

月考语文试卷评讲导学案

ID:82994246

大小:30.5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09-26

上传者:152****3933
月考语文试卷评讲导学案_第1页
月考语文试卷评讲导学案_第2页
月考语文试卷评讲导学案_第3页
月考语文试卷评讲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月考语文试卷评讲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月考语文试卷评讲导学案制作人:王孝彬审核:高一语文组时间:2017/10/12教学目标:1、通过讲评,总结答题点,归类题型。2、分析卷面失分原因,回顾类似题型,归纳总结,掌握答题方法技巧。3、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克服不自信的心里,树立学习自信,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针对失分原因逐题确定讲评重点,教给学生克服这些问题的基本策略。教学难点:题型变换演练,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使学生适应各种题型,做到胸有成竹,处变不惊。教学教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试卷和得分及失分情况分析:①、试卷分析:试卷知识面较广,难度适中,基本涵盖了高一学月所学重点内容。充分体现学校指导思想,注重基础,原题回放。在考查内容上,严格按照高考题型模式,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理解和写作能力。②、得失分分析(总分110以上11人,李梦园、刘瑞、曾乐阳117分)客观题得分情况:题号1234101112171819答错人数32633113512197615答错率58.210.9602063.721.834.512.733.327.2备注:选择题共30分,21分以上的27人,18分以下的18人,15分以下7人,其中:汪大洋27分;黄超27分;主观题得分情况:主观题中得分较低的有文言翻译13题;实用文本第5题;文学文本第7、8题;20题语句补写题;22作文题③、失分原因:1、审题不严,答案锁定范围不够明确。2、答案不完整、不全面、不规范,答案零碎,要点不清晰。3、答题缺乏条理性,啰嗦,拉杂,重点不突出;4、书写马虎、潦草,卷面不整洁5、文本主旨把握不到位,理解偏差二、试卷评讲思路重点针对学生完成较差的试题(1、3、5、7、10、12、13、19、21、22)评讲。安排两个课时进行评讲,采取错题重做与跟进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做题方法与技巧。本节课重点评讲1、3、10、12、13、19题。1、试卷选择题第1题:错题重做:正确答案是:()分析原因:2、试卷选择题第3题:错题重做:正确答案是:()分析原因:[方法点拨]:(见论述文本专题训练)3、文言文阅读第10题:4

1错题重做:正确答案是:()分析原因:[方法点拨]:①.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②.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语,之后找宾语。③.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④.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⑤.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4、文言文阅读第12题:错题重做:正确答案是:()分析原因:[方法点拨]:①、带问题、细审读(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②、抓关键、会分析理清文章的层次要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③辩细节、明干扰分析判断细节围绕文意。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④、抓信息、回文对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5、文言文阅读翻译第13题:错题重做:正确答案是:(1)(2)“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4

2“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有规律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句子流畅,再行搁笔.6、语言文字运用第19题:错题重做:正确答案是:()分析原因:[方法点拨]:①话题要保持统一②表述角度要一致③语境要和谐一致。④保持合理的句序。⑤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课堂小结:牛刀小试:1、[2012·北京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因为引力波在广袤的宇宙中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地球时强度已大大减弱。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的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A.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2、[2012·课标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3、文言文阅读: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4

3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教师寄语:人生的旅途并非花团锦簇,坎坷磨难常常使你以伤痕累累来诠释,而生活的热情不能就此冷却,路,还得走下去。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