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化学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化学》(农林牧渔类)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课题第一节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之一)1.了解原子的组成、同位素及其应用,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目标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应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教学重点律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演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教学用具投影仪、试管、药品【教学进程】引入从物质的宏观组成上分析,物质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分析,物质是由极小的微观粒子构成的。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知: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通常有三种——分子、原子和离子。不同的物质是由这三种微观粒子的哪一种微观粒子构成的呢?投影物质的宏观组成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关系。
1指出要明确物质的组成就必须先学习原子的组成。新课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一节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板书一、原子组成1.构成原子的粒子讲述并板书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且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讲述原子核直径约为原子的十万分之一。在原子内部的空间里,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着,其速度大小接近于光速。板书2.粒子的电性和电荷量原子核中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个别原子核没有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荷。讲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量跟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是呈电中性的。因此,原子核带的电荷数是由质子数决定的。板书
2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粒子的质量和质量数讲述科学试验测定得出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很小,为方便起见,通常用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粒子的质量和它相比得出的数值,称为粒子的相对质量。板书粒子的质量粒子的相对质量=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投影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微观粒电性和电荷量质量相对质量相对质量取整值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质子1.6726×10-27kg1.0071的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荷1.6749×10-27kg1.0081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质量做加减时可核外电子9.1094×10-31kg5.48×10-4的负电荷忽略不计讲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如果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原子相对质量的整数部分就等于质子相对质量(取整数)和中子相对质量(取整数)之和,这个数叫做质量数。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思考(1)是否有的原子原子核里没有中子?(2)硫原子的质量数为32,那么硫原子的中子数是多少?总结并板书
3质子(数目)Z(质量数)原子核A中子(数目)N=A-Z原子AXZ核外电子(数目)Z()板书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讲解科学实验证明,电子以接近光的速度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运动。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通常用电子层来表示运动着的电子距离原子核的远近。投影电子层与电子离核距离和电子能量高低的关系电子名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层符号表达KLMNOPQ电子离核距离电子离核距离由近到远电子的能量高低电子的能量由低到高让学生观察教材表1-4,归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数)。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不超过32个。思考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若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是得7个电子容易还是失去1个电子容易?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若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其趋势如何?板书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指出
4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序号,这个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元素周期律1.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教材图1-4所画出的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即从氢到氦,有一个K电子层,电子数由1增加到2,K层电子数为2时是稳定结构。原子序数为3~10号元素,即从锂到氖,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由1个递增至8个电子(稳定结构)。原子序数为11~18号元素,即从钠到氩,都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也是由1个递增至8个电子(稳定结构)。如果继续研究18号以后的元素,尽管情况复杂一些,但每隔一定序数,元素会重复出现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然后再次循环。总结并板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板书2.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教材图1-5,寻找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总结并板书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板书3.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教材表1-6所列出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寻找它们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规律:从Li~F、Na~Cl,元素化合价都是从+1~+7(O、F除391117外)。从C~F、Si~Cl,元素负化合价都是由-4~-1。491417
5总结并板书元素的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呈周期性变化。板书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板书(二)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讲述把电子层数相同而又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一系列元素作为表中的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板书周期的序数=电子层数第1周期(2种元素)第2周期(8种元素)短周期第3周期(8种元素)周期第4周期(18种元素)第5周期(18种元素)长周期第6周期(32种元素)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周期表中,第6周期从57号镧到71号镥共排列有15种元素,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非常相似,放在周期表的同一格中,总称为镧系元素。第7周期从89号锕到103号铹共有15种元素,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非常相似,放在周期表的同一格中,总称为锕系元素。这种排列使周期表的结构紧凑,同时将镧系和锕系元素另列两行附在下方。板书(2)族讲述元素周期表有18纵列,划分为16个族(第8、9、10三个纵列为一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只由长周期元素构
6成的族,叫副族。主族和副族分别表示为ⅠA、ⅡA、ⅢA、…和ⅠB、ⅡB、ⅢB、…。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在通常情况下难以发生化学反应,一般把它的化合价看作0,因而叫零族。所有的副族和Ⅷ族元素一般统称为过渡元素。板书主族7个:ⅠA~ⅦA副族7个:ⅠB~ⅦB纵列(16Ⅷ族1个:第8、9、10列族)0族1个:稀有气体板书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同主族元素讲述同一主族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由于从上到下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越来越容易,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板书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演示实验1-1:取两只100mL烧杯,各加入60mL蒸馏水;切绿豆大小的金属钾和钠,分别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现象: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并且能使生成的气体燃烧,发生轻微爆炸。结论:本实验证实了在金属性上:K>Na。板书(2)同周期的主族元素演示实验1-2:取2支洁净试管,各盛3mL蒸馏水,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少量镁粉,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至沸腾,再观察现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铝粉,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向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两滴,观察现象(钠与水的反应实验1-1已看到,可作对比)。投影与水的反应及反应式NaMgAl剧烈反应,有大量气体产生,溶不与冷水发生反应,加热至沸不与冷水发生反应,
7液迅速由无色变为红色腾后,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变加热至沸腾后,几乎观2Na+2HO2NaOH+H↑为浅红色察不到反应的发生22Mg+2HOMg(OH)+22H↑2K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加剧烈,甚至钾在水面上燃烧,有大量气体产生,溶液迅速由无色变为红色2K+2HO2KOH+H↑22演示实验1-3:另取两支洁净试管,各盛3mL稀盐酸,分别加入少许镁粉、铝粉,观察现象。与盐酸反应及反应式MgAl反应较为剧烈,有大量气体产生反应不如镁剧烈,有气体产生Mg+2HClMgCl+H↑2Al+6HCl2AlCl+3H↑2232结论:金属性:Na>Mg>Al。板书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投影在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可进行分区。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指出除氢元素例外,虚线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左下方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右上方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最后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
8素。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并无严格界线,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既表现某些金属性质,又表现某些非金属性质。(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及作用(由学生课下自学解决)。小结1.原子的组成。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元素周期律。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递变规律。作业综合练习1、2。【板书设计】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一节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一、原子组成1.构成原子的粒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且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粒子的电性和电荷量原子核中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粒子的质量和质量数粒子的质量粒子的相对质量=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目)Z(质量数)原子核A原子中子(数目)N=A-ZAX核外电子(数目)ZZ()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9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数)。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不超过32个。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元素周期律1.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3.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呈周期性变化。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二)元素周期表1.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周期的序数=电子层数第1周期(2种元素)第2周期(8种元素)短周期周期第3周期(8种元素)第4周期(18种元素)第5周期(18种元素)长周期第6周期(32种元素)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2)族主族7个:ⅠA~ⅦA副族7个:ⅠB~ⅦB纵列(16Ⅷ族1个:第8,9,10列族)0族1个:稀有气体
10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2)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课题第一节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之二)1.理解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条件教学目标2.理解共价键的概念,掌握共价键的形成条件3.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特点教学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概念的准确理解及其形成过程教学难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引入物质通常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离子。为什么原子能结合成分子?原子是怎样结合成分子的呢?原子又是怎样形成阴离子和阳离子,阴、阳离子又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呢?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为什么不能结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释这些问题。新课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一节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板书
11四、化学键讲述化学上把紧密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板书1.定义:紧密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讲解由于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观粒子构成,微观粒子之间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也不同,化学键可根据不同微观粒子之间作用的方式和强度的不同,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板书2.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板书(一)离子键设问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食盐化学成分是NaCl,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通过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这个实验,证实它们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Na+和Cl-是怎么结合的呢?投影、练习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分组讨论:(1)两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时,它们分别容易发生什么变化?(2)当它们变化后又会发生什么相互影响呢?和学生一起归纳:根据钠与氯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知,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于失电子,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于得电子;当它们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的1个电子会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上去,分别形成带正电荷的Na+和带负电荷的Cl-,使各自电子层结构处于一个相对的“稳定结构”;而Na+和Cl-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NaCl。副板书
1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板书1.离子键(1)定义:通过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设问为什么用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而不说是相互吸引呢?和学生一起归纳: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到一定距离时,由于电子层和电子层、原子核和原子核是相互排斥的,当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时,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或者说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讲解通常活泼金属(如钾、钠、钙等)与活泼非金属(如氯、溴、氧等)都能形成离子键。板书(2)特点: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讲解由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NaCl、KCl、MgO、CaO、ZnSO、NaOH等还有绝大多数盐类、碱类、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4合物。离子化合物的熔点、沸点较高,质硬而脆。板书
132.离子化合物(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2)特点:熔点、沸点较高,质硬而脆。引入活泼金属的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与离子键相同吗?讲解以氢分子、氯化氢分子的形成为例,分析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与离子键的形成过程进行对比导出共价键的概念。由于氢原子仅有一个电子,要满足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只能两个氢原子各自拿出1个电子,组成共用电子对,这个电子对既能使双方都达到“稳定结构”(氦原子的电子结构),又受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整个氢分子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HCl中的氢原子的一个电子,和Cl原子最外层的7个电子中的一个电子共用一对电子,彼此都能成为稳定结构,从而结合成为HCl分子。板书(二)共价键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指出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因此,氢分子可表示为H-H;HCl分子可表示为H-Cl。讲解通常,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分子和不同非金属元素相互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分子都是靠共价键结合的。例如,Cl、N、HO、NH、CO分子。只由22232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如HCl、NH、HO、酒精、甘油32等。板书(2)特点:由非金属元素相互结合而成。讲解
14只由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如HCl、NH、HO、酒32精、甘油等。共价化合物一般硬度小,熔点、沸点较低。板书2.共价化合物(1)定义:只由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2)特点:硬度小,熔点、沸点较低。小结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3.离子键与共价键形成的特点。作业思考与练习:5、6。【板书设计】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一节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四、化学键1.定义:紧密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2.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一)离子键1.离子键(1)定义:通过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2)特点: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2.离子化合物(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2)特点:熔点、沸点较高,质硬而脆。(二)共价键1.共价键
15(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共价键。(2)特点:由非金属元素相互结合而成。2.共价化合物(1)定义:只由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2)特点:硬度小,熔点、沸点较低。《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课题第二节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之一)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教学难点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对比-比喻-联想结合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导入一滴水由许许多多水分子组成,一块金刚石由许许多多碳原子组成,一勺食盐是由许许多多的Na+和Cl-组成。分子、原子、离子都属于微观粒子,这就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可见的宏观物质与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之间用一座什么样的桥梁来建立相关的联系呢?讲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提到物理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你们学习过的物理量有哪些呢?
16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基本单位物理量单位名称讲述长度米在定量地研质量千克究物质及其变化时,需要把微观时间秒粒子(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电流安[培](宏观)联系起热力学温度开[尔文]来。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科学发光强度坎[德拉]上用“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物质的量摩尔来描述。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化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和基础。这同初中化学计算以质量为基础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这一变化。板书第二节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摩尔提问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回答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讲述“物质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减字。初次接触说起来不顺口,通过多次练习就行了。板书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用固定数目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
17板书1.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符号用n表示。2.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其单位符号用mol表示。提问1mol微观粒子的数目大约为多少?回答约为6.02×1023。提问6.02×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来的?回答科学上,物质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这个微观粒子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它就是“1mol”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体,这是从实验得出的数据。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讲述1mol任何微观粒子的数目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阿伏加德罗。这个常数的符号是N,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1023mol-1。A板书3.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N,近似值为A6.02×1023mol-1。4.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1023是否可以画等号呢?(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准确数,6.02×1023是它的近似值。(2)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1023的关系就像圆周率π和3.14的关系一样。(3)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取近似值为6.02×1023。提问
18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各抒己见)?结论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使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因此在使用中应指明微观粒子的名称。6.02×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值,所以宏观物体不便用物质的量和摩尔。例如,地球上的人口总和是109数量级,如果要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将是10-14数量级那样多摩尔,使用起来反而不方便。讲解摩尔只适用于计量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1mol的大米约含有6.02×1023个米粒。教学质疑1mol氢表达是否正确(由学生思考讨论)?强调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微观粒子的名称。板书注意:在使用摩尔时,要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投影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1mol氧。(2)0.25molCO。2(3)摩尔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4)1mol是6.02×1023个微观粒子的粒子集合体。(5)0.5molH含有3.01×1023个氢原子。2(6)3molNH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3答案:(1)错误。没有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改成1molO或1molO,2都是正确的。在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微观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用化学式表示。(2)正确。(3)错误。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它的单位,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19(4)错误。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等同。(5)错误。0.5molH含有0.5mol×2=1molH原子,6.02×1023×1=26.02×1023个。(6)正确。3molNH中含有3×1=3molN原子,3×3=9molH原子。3投影课堂练习2.填空(1)1molO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O。(2)3molHSO中约含有__________个HSO,可解离出________mol2424H+。(3)4molO含有____________molO,___________mol质子。2(4)10molNa+中约含有___________个Na+。答案:(1)6.02×1023(2)1.806×10246(3)864(4)6.02×1024讨论:通过上述练习同学们可以自己总结出物质的量、微观粒子个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板书5.物质的量(n)、微观粒子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三者之A间的关系。Nn=NA设问科学上为什么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个数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为1mol?结论因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元素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所以用12g12C作标准,可与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由思考、回忆、猜想、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20推导1molO的质量是多少克?讲解1mol12C的质量是12g,大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的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1molO的质量是16g。设问同理可推,1molH的质量是多少?1molH的质量是多少?2讲述当摩尔应用于表示离子的时候,同样可以推知1mol离子的质量。由于电子的质量过于微小,失去或得到的电子的质量可以略去不计。例如,1molH+的质量为1g。设问根据前面的推导,你能说说1mol物质的质量如何求吗?有什么规律?板书二、摩尔质量及其计算1.1mol物质的质量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质量或原子团的式量。投影课堂练习3.题空题(1)1molFe的质量为_____g。(2)1molHSO的质量为_____g。24(3)1molO的质量为_____g。2(4)1molHO的质量为_____g。2(5)1molOH-的质量为_____g。(6)1molCl-的质量为_____g。设问
211mol物质的质量我们已经知道了,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摩尔质量?它的单位是什么?数值如何确定?板书2.摩尔质量(1)定义:1mol物质的质量。(2)单位:克/摩;符号:g/mol。(3)数值: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原子团的式量。强调摩尔质量与物质式量的关系。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是以g/mol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式量。小结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约为6.02×1023。物质的量与粒子个数之间的关系:ANn=NA2.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作业综合练习4、5。【板书设计】第二节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摩尔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物质的量是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物理量,符号用n表示。2.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其单位符号用mol表示。3.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为N,近似值为A6.02×1023mol-1。4.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注意:在使用摩尔时,要指明微观粒子的种类。5.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与基本单元数N之间的关系:A
22Nn=NA二、摩尔质量及其计算1.1mol物质的质量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团的式量。2.摩尔质量(1)定义:1mol物质的质量。(2)单位:克/摩;符号:g/mol。(3)数值:等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原子团的式量。《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课题第二节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之二)1.使学生掌握摩尔质量的有关计算教学目标2.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3.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并运用这种关系进行简单计教学难点算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提问什么叫摩尔质量?引入
23每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摩尔质量,用M表示。学了概念就是为了进行应用,如何应用摩尔质量进行计算?设问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根据它的单位你能说说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吗?板书二、摩尔质量及其计算3.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摩尔质量M,即。投影例题12molHSO的质量是多少?24已知:n(HSO)=2mol24M(HSO)=98g/mol24求:m(HSO)=?24m(HSO)24n(HSO)解:由关系式M(HSO)=2424得m(HSO)=n(HSO)×M(HSO)242424=2mol×98g/mol=196g答:2molHSO的质量是196g。24投影例题2质量为90g的HO,其物质的量是多少?2已知:M(HO)=18g/molm(HO)=90g22求:n(HO)=?2m(HO)2(nHO)解:利用关系式M(HO)=22m(HO)90g2M(HO)18g/mol得n(HO)=2==5mol2
24答:90g水的物质的量为5mol。投影课堂练习1.(1)49gHSO物质的量是多少?24(2)1.5molNaOH的质量为多少克?投影课堂练习2.(1)12g镁中含有多少个镁原子?(2)3.01×1023个水分子,它的质量为多少克?过渡:应用摩尔来衡量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和科学技术上带来很多方便。设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都有哪些含义?例如,C+OCO。22由学生思考、分析、相互补充:(1)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比可以看成是微观粒子个数比,即1∶1∶1。(2)还可以看成是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质量之比为:12gC∶32gO∶442gCO。2(3)还可看成是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C∶1molO∶1molCO。22板书4.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的含义:C+OCO22微观粒子个数比:111质量之比:12g32g44g物质的量之比:1mol1mol1mol强调从以上关系中可知: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显然,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运用物质的量往往更加方便。投影例题3完全分解0.4molKClO,可制得多少摩尔氧气?3
25解: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1)设未知数设制得O的物质的量为n(O)22(2)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2KCl+3O↑32(3)找出量的关系2mol∶3mol0.4mol∶n(O)2(4)建立比例关系2mol∶3mol=0.4mol∶n(O)2(5)解出未知数n(O)=0.6mol2答:可制得0.6molO。2强调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2.列比例式时,必须注意“左右关系相当,上下单位一致”。3.运用于方程中的量必须是纯物质的量。过渡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学生回忆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讲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特点:溶液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可能不同。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较少称量其质量。此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得多。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用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表示。本节就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板书
26三、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为c。B2.常用单位:mol/L或mol/m3。溶质质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3.表达式:物质的量浓度(mol/L)=。nBV4.公式:c=。B讲解注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比,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或m3。投影例题4将49gHSO溶于水中,配成0.2L的溶液,计算HSO溶液的物2424质的量浓度。解题的步骤是:质量(m)物质的量(n)物质的量浓度(c)解:49gHSO物质的量24m(HSO)49gn(HSO)=—————=————=240.5mol24M(HSO)98g/mol24则c(HSO)=—————=———=n(H2SO4)0.5mol2.5mol/L24V0.2L答:H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L。24投影
27物质的量浓度c·V物质的量n·M质量例题5配制0.5mol/LNaCO溶液200mL,需用NaCO多少克?2323解:已知c=0.5mol/L,V=200mL=0.2L则n(NaCO)=c·V=0.5mol/L×0.2L23=0.1molm(NaCO)=n(NaCO)·M(NaCO)232323=0.1mol×106g/mol=10.6g答:配制0.5mol/LNaCO溶液200mL需用NaCO10.6g。2323投影例题6将25mL2mol/L的硫酸稀释到0.1mol/L的稀硫酸时,该溶液的体积应是多少?解题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
28n(浓)=n(稀)或c(稀)·V(稀)=c(浓)·V(浓)c·V=c·V1122解:已知:c(浓)=2mol/LV(浓)=25mL=0.025Lc(稀)=0.1mol/Ln(浓)=n(稀)c(浓)·V(浓)=c(稀)·V(稀)V(稀)=———————=———————c(浓)·V(浓)2mol/L×0.025Lc(稀)0.1mol/L=0.5L=500mL答:该稀硫酸的体积应是500mL。投影课堂练习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250mL,含硫酸的质量为为_______g。参考答案1.0.5mol/L;2.2mol/L;3.49g投影讨论1.将342gCHO(蔗糖)溶解在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122211吗?2.从1L浓度为1mol/L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这100mL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结论1.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浓度是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而不是单位体积的溶剂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92.所取溶液的浓度不变。例如,日常生活中从一大杯盐水中倒出一小杯,盐水的浓度不变。对比取出液和原溶液,浓度没变,溶质的物质的量变小了,溶质的质量变了。溶液的体积变小了,就像大杯中的盐多,小杯中的盐少。提出若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体积相同,浓度也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如何?质量如何?例如,1L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与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而质量不同)。强调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小结1.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公式。作业1.用分解KClO的方法制取O时,若要得到0.3molO,需要KClO多3223少克?2.0.4gCaCO能与40ml稀盐酸完全反应,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3少?【板书设计】第二节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摩尔二、摩尔质量及其计算3.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物质的量mm摩尔质量MM物质的量==,即n=4.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系数的含义:C+OCO22微观粒子个数比:111质量之比:12g32g44g
30物质的量之比1mol1mol1mol三、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为c。B2.常用单位:mol/L或mol/m3。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3.表达式:物质的量浓度(mol/L)=。nBV4.公式:c=。B《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课题第三节物质变化的速率和进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2.了解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目标3.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4.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教学重点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教学用具投影仪、相应实验药品及器材【教学进程】第三节物质变化的速率和进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引入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反应发生得有快有慢,如燃放烟花爆竹、照相底片感
31光在瞬间完成;石油和煤炭的形成需要非常缓慢的过程。这说明不同的化学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我们希望食品、药品的保质期延长,金属锈蚀、塑料老化变得缓慢,又希望合成的一些化工产品能加速完成,转化的程度提高,这些都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速率和进程的知识。新课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讲解在一定条件下,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称做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浓度的单位常用mol/L,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常用mol/(L·min)或mol/(L·s)。板书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称做化学反应速率。2.单位: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举例说明某化学反应的某一反应物的最初浓度为2mol/L,经过10min后,它的浓度变成了1.8mol/L,这就是说,该反应物的浓度减少了0.2mol/L,则此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02mol/(L·min)。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首先决定于反应物的本性。例如,在室温下金属钾和水能剧烈反应,而金属铁和水的反应就相当缓慢。此外,化学反应速率还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外界条件有关。板书3.影响因素:反应物的本性、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1)浓度的影响演示实验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0.1mol/LNaSO(硫代硫酸钠)溶223液4mL,在b试管中加入0.1mol/LNaSO溶液2mL及HO2mL。另取22232支试管分别注入0.1mol/LHSO溶液4mL,然后分别将HSO溶液同时倾入2424
32上面盛有NaSO的2支试管中,振荡试管。223现象浓度较大的a试管首先析出硫而变浑浊。NaSO+HSONaSO+S↓+SO↑+HO223242422总结并板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强调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压强增大,气体体积缩小,从而单位体积内分子数目增多,可以视为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演示实验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0.05mol/LNaSO溶液4mL,另取2支试223管,分别注入0.1mol/LHSO溶液4mL,然后将1支盛有NaSO溶液的试管24223和1支盛有HSO溶液的试管组成一组,即4支试管组成两组。将第一组的试24管插入冷水中,另一组试管插入60℃左右的热水中,2min后同时分别将两组试管里的溶液混合。现象插在热水中的两种溶液混合后首先变浑浊。讲解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显著的影响,且影响比较复杂。多数化学反应随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一般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约增大2~4倍。板书(2)温度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小反应速率。(3)催化剂的影响演示实验取1支试管,加入5mL1%HO(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然后,取玻璃22棒1支,用水润湿一端,蘸取少量的MnO粉末伸入试管中,再观察。2现象HO溶液遇到MnO后反应剧烈进行,有大量的气体产生;用带有火星的222
33木条试验,可知产生的气体是氧气。MnO2HO22HO+O↑2222讲解多数催化剂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但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是有选择性的,如合成氨工业中,采用铁触媒,加快了氨的合成速率。某种催化剂只能对某些特定的反应有催化作用,而对其他反应则不起作用。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如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蛋白酶能促进蛋白质水解,脂肪酶能促进分解油脂。酵母片是一种多酶片,消化不良时食用酵母片,可以帮助人们消化食物,解除病痛。板书多数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过渡物质的化学反应有快有慢,有些反应物转化的程度也很低,有些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会逆向进行。下面我们来学习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板书二、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讲解有一些化学反应一旦发生就能不断进行,反应物几乎全部转变成生成物,我们认为这些只能向一个方向单向进行的反应是不可逆反应。举例说明氯酸钾的分解、火药爆炸、金属锈蚀、岩石风化、石油形成、橡胶老化、人类衰老,这些都是不可逆反应。板书1.不可逆反应:只能向一个方向单向进行的反应。讲解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或多或少的可逆性。在同一条件下,反应物能转变成生成物,同时生成物也可以转变成反应物,这些能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
34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板书2.可逆反应:能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讲解化学方程式中常用“”可逆符号代替“”。举例说明氮气和氢气化合生成氨气的反应就是可逆反应。板书N+3H2NH223指出从左向右的反应为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逆反应。讲解对于合成氨反应,反应开始时,由于反应物N、H浓度大,正反应速率较22大;但当生成物NH生成后,就产生了逆反应。开始时逆反应速率最小,随着3反应的进行,N、H正反应的速率也随之减小,NH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223率也随之增大。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必然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时,只要外界条件不变,N、H浓度和NH浓度达到不再随时间改变的223状态,这时反应所处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板书(二)化学平衡1.概念:对于一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必然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外界条件不变,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不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这时反应所处的状态。讲解在一定条件下,密闭体系中进行的可逆反应,才能建立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v=v),各成分的浓度不再随时间改变,但是此正逆时的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原平衡被破坏,可逆反应将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这个过程称做化学平衡的移动。板书2.特点:等、定、动、变。
35投影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示意图化学平衡示意图化学平衡移动示意图过渡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平衡状态,一旦外界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化学平衡状态也会改变。板书(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的影响讲解在一定的化学平衡体系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增加反应物(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增加生成物(或减少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演示实验在三氯化铁和硫氰酸钾的反应平衡中,加入FeCl或KSCN后,溶液的红3色变深;加入KCl后,溶液的红色变浅。FeCl+6KSCNK[Fe(SCN)]+3KCl336血红色现象及结论增大生成物K[Fe(SCN)]的浓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减小生成物36K[Fe(SCN)]的浓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36板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反应向
36正反应方向进行。讲解化学反应往往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形式,即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发生。凡能放出热量的反应称放热反应;凡能吸收热量的反应称吸热反应。板书2.温度的影响(1)放热反应:能放出热量的反应。(2)吸热反应:能吸收热量的反应。举例说明2HIH(g)+I-Q(-Q表示吸热)222NO(红棕色)NO(无色)+Q(+Q表示放热)224讲解在放热或吸热的可逆反应里,反应混合物达到平衡状态以后,改变温度也会使化学平衡移动。演示实验把NO和NO的混合气体分三份,放在三个烧瓶中,将其中两个连通,224另一个作对比用。一个烧瓶放在热水中,另一个烧瓶放在冰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及结论放在热水中的混合气体受热变深,说明NO(红综色)浓度增大,即平衡2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放在冰水中的混合气体颜色遇冷时变浅,说明NO(无24色)浓度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板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讲解在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或气体分子总数)不等的化学平衡有影响。举例说明N(g)+3H(g)2NH(g)223
37板书3.压强的影响讲解并板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或分子总数减少)的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或分子总数增加)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强调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或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压强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在化学平衡时,催化剂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相同,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讲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平衡移动原理,也叫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板书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小结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4.平衡移动原理。作业综合练习:7、8。【板书设计】第三节物质变化的速率和进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称做化学
38反应速率。2.单位: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表示。3.影响因素:反应物的本性、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1)浓度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2)温度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小反应速率。(3)催化剂的影响板书:多数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二、化学平衡及影响因素(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1.不可逆反应:只能向一个方向单向进行的反应。2.可逆反应:能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N+3H2NH223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为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为逆反应。(二)化学平衡1.概念:对于一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必然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外界条件不变,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不再随时间改变的状态,这时反应所处的状态。2.特点:等、定、动、变。(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的影响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2.温度的影响(1)放热反应:能放出热量的反应。(2)吸热反应:能吸收热量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93.压强的影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或分子总数减少)的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或分子总数增加)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化学》电子教案第二章溶液课题第一节解离平衡第二节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1.了解电解质的解离过程,明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区别2.了解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教学目标3.掌握水的离子积概念和表达4.会用p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教学重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p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概念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引入在日常生活中,作为调味用的醋,腌蛋用的盐水,供人饮用的茶水、汽水、多种清凉饮料和各种酒等都是溶液。在农业上,许多农药和化肥都需要配成溶液后使用。对于生命过程来说,溶液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植物吸取土壤里的肥分,氧气通过血液在身体里的循环等动植物的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溶液。本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溶液的知识。板书第二章溶液
40第一节解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设问什么叫做电解质?讲解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蔗糖、酒精等属于非电解质。板书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设问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导电呢?指出这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里解离出能自由移动的离子。设疑对于不同的电解质,它们在水溶液中解离的情况及导电的能力是否相同呢?演示实验将浓度均是0.5mol/L等体积的盐酸、醋酸、氯化钠、纯水及氨水五种溶液,按由左至右的顺序,分别倒入烧杯后,连接好线路,接通电源。注意观察每个灯泡发光的明亮程度。现象连接插入在盐酸溶液和氯化钠溶液里的电极上的灯泡比较亮,连接在醋酸和氨水溶液的灯泡亮度较低,连接纯水的灯泡不亮。说明盐酸和氯化钠的水溶液导电性比醋酸溶液和氨水强。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和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有关,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溶液的导电性就强;反之,溶液的导电性就弱。因此,对于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的,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就大;导电性弱的,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就小。由此可知,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的解离程度是不
41同的。结论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的解离程度是不同的。讲解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解离程度的不同是由其自身的结构所决定的。在盐酸中,氯化氢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能够全部解离成能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在氯化钠溶液里,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作用下,全部解离成能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钠离子。上述解离过程中,可用解离方程式表示如下:HClH++Cl-NaClNa++Cl-离子化合物(如NaCl、NaOH等)和含有强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在水溶液里能全部解离成为阴离子和阳离子,溶液中没有分子存在。这种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类都属于强电解质。板书2.强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HClH++Cl-NaClNa++Cl-讲解像CHCOOH和NH·HO一类共价化合物溶解于水时,虽然也一样受水332分子的作用,却只有一部分分子解离成离子,还有未解离的分子存在。它们的解离方程式为:CHCOOHH++CHCOO-33NH3·H2ONH+4+OH-这种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和水都是弱电解质。板书3.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CHCOOHH++CHCOO-33
42NH3·H2ONH+4+OH-让学生思考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结构上有什么本质区别?板书二、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讲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全部解离成离子,溶液中还有未解离的分子存在,这是由弱电解质的结构所决定的。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受水分子的作用解离成离子,这些离子在溶液中经互相碰撞和互相吸引,一部分离子又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这种解离过程是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在水溶液里解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这时溶液里的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都保持不变,形成动态平衡,称为解离平衡。板书1.概念: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分子在水溶液里解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这时溶液里的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都保持不变,形成动态平衡,称为解离平衡。举例说明在CHCOOH溶液里,只有一部分CHCOOH分子发生解离,这时在溶液33里既有解离出的CHCOO-和H+,又有CHCOOH分子存在,在离子和分子之33间存在着解离平衡。NH·HO溶液与此类似。32指出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解离平衡也是一种平衡体系,同样也服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影响解离平衡的因素有多种,而温度和浓度对解离平衡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多数电解质分子在水溶液里解离时,需要吸收热量,升高温度,一般有利于解离,使解离平衡向解离的方向移动。板书2.影响因素
43(1)温度:升高温度,一般有利于解离。讲解增大电解质分子的浓度或减少相应离子的浓度,都会有利于弱电解质分子在溶液中的解离;减少电解质分子的浓度或增大相应离子的浓度,都会有利于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板书(2)浓度:增大电解质分子的浓度或减少相应离子的浓度,有利于解离。课堂练习在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够导电?为什么?写出解离方程式。哪些不能导电?为什么?(1)NaOH的水溶液(2)KCl晶体(3)HAc的水溶液(4)液氯过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等于7或接近7的土壤里生长,在pH小于4的酸性土壤或在pH大于8的碱性土壤里,农作物一般都难于生长。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范围大致是6~9,pH超出一定范围,会直接造成鱼的死亡。那么,什么是溶液的pH?如何测定pH?pH在农业生产中有何作用?我们来学习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的有关知识。板书第二节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一、水的解离和水的离子积讲解由于纯水的导电能力极其微弱,不足以使白炽灯泡发光;但如果用精密的电流计测定,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这就说明纯水具有微弱的导电能力。这一事实也证实了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有解离平衡存在。板书HOH++OH-2讲解实验测得,在25℃时,每升水中只有10-7mol的水分子解离。1个水分子解离产生1个H+和1个OH-,所以,纯水中H+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4[H+]=[OH-]=10-7mol/L指出由于水的解离程度极小,1L水为55.6mol(1000g÷18g/mol=55.6mol),其中仅有10-7mol的水分子解离,相对55.6mol的水来说,已解离部分可以忽略不计。由于解离前后水分子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可以看作是一个定值,则[H+]与[OH-]的乘积也是一个常数,常用K表示,通常把K叫做水的离ww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板书1.水的离子积:[H+]与[OH-]的乘积。指出K数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w投影不同温度下的Kw温度/℃Kw251.00×10-14301.48×10-14505.50×10-148025.1×10-1410055.0×10-14指出在常温时,K值通常可认为是1×10-14。w板书2.常温下,K=[H+][OH-]=1.0×10-1。w强调利用K,可以计算酸或碱稀溶液中H+、OH-的浓度。w投影求0.1mol/L盐酸溶液中的[OH-]。解:盐酸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解离,所以[H+]=0.1mol/L,又因为[H+][OH-]=1.0×10-14,[OH-]=1.0×10-13mol/L。
45答:略。说明在常温时,由于水的解离平衡的存在,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里,[H+]和[OH-]的乘积也总是一个常数,即1×10-14。在酸性溶液里不是没有OH-,而是其中的[H+]比[OH-]大,同样在碱性溶液里的[OH-]比[H+]大。[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弱,在中性溶液里[H+]等于[OH-]。可见,任何一种水溶液,无论是中性、酸性、碱性,都含有H+和OH-,只是[H+]和[OH-]不同而已。过渡在实际生产中,经常要用到[H+]很小的溶液,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很不方便。为此,化学上常采用[H+]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这种表示方法叫做溶液的pH。板书二、溶液的pH1.概念:[H+]的负对数叫做溶液的pH。pH=―lg[H+]指出pH常用于表示稀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举例说明纯水的[H+]=1×10-7mol/L,其pH=―lg(1×10-7)=7;对于[H+]=1×10-3mol/L的酸性溶液,则该溶液的pH=―lg(1×10-3)=3;对于[H+]=1×10-10mol/L([OH-]=1×10-4mol/L)的碱性溶液,则该溶液的pH=―lg(1×10-10)=10。投影[H+]和pH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46结论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pH越大。溶液的pH相差1个单位,[H+]就相差10倍。板书酸性溶液,pH<7,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过渡pH常用于表示稀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测定溶液pH的方法有哪些呢?常见的方法有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板书2.测定溶液pH的方法(1)酸碱指示剂。讲解某些有机弱酸或弱碱在不同pH的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通常用来指示溶液的酸碱性,称为酸碱指示剂。投影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板书(2)pH试纸。讲解由多种酸碱指示剂的混合溶液浸制而成的试纸,称pH试纸。pH试纸在不同pH条件下,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相对照,就可得出被测溶液的近似pH。投影
47H试纸比色卡示意图投影课堂练习1.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的酸或碱,水的离子积有无变化?2.计算下列溶液的pH:(1)0.1mol/LNaOH溶液(2)0.0001mol/LHCl溶液3.酸性水溶液里有没有OH-碱性水溶液里有没有H+?为什么?小结1.电解质的概念和强、弱电解质的解离特点。2.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水的离子积的概念。4.pH的概念和测定溶液pH的方法。作业综合练习:二、3;三。【板书设计】第二章溶液第一节解离平衡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强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HClH++Cl-NaClNa++Cl-3.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解离成离子的电解质。CHCOOHH++CHCOO-33
48NH3·H2ONH+4+OH-二、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1.概念: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分子在水溶液里解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重新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这时溶液里离子浓度和分子浓度都保持不变,形成动态平衡,称为解离平衡。2.影响因素(1)温度:升高温度,一般有利于解离。(2)浓度:增大电解质分子的浓度或减少相应离子的浓度,有利于解离。【板书设计】第二节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pH一、水的解离和水的离子积HOH++OH-21.水的离子积:[H+]与[OH-]的乘积。2.常温下,K=[H+][OH-]=1.0×10-1。w二、溶液的pH1.概念:[H+]的负对数叫做溶液的pH。pH=-lg[H+]。酸性溶液,pH<7,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中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2.测定溶液pH的方法。(1)酸碱指示剂。(2)pH试纸。《化学》电子教案课题第二章溶液
49第三节离子反应和盐类的水解1.理解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目标2.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了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及其水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及其水溶液酸碱性的判断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演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教学用具投影仪、实验相关药品和仪器【教学进程】引入草木灰是农村常用的肥料,主要成分为KCO,为什么不宜和用作氮肥的23铵盐混合使用?灭火器里含有碳酸氢钠与硫酸铝,灭火时灭火器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黏附在可燃物上,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为什么它们混合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现在我们来学习有关的知识。板书第三节离子反应和盐类的水解讲解电解质溶于水后,能够解离成离子。通常把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板书一、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指出酸、碱、盐等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都是离子反应。举例说明在NaCl溶液中滴加AgNO溶液,就会产生白色的AgCl沉淀。3AgNO+NaClAgCl↓+NaNO33
50反应物AgNO、NaCl以及生成物NaNO都是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将上33面方程式中的AgNO、NaCl、NaNO改写为离子形式更符合实际,而AgCl是33难溶物质,仍写成化学式。Ag++NO-+Na++Cl-AgCl↓+Na++NO33-消去方程式中没有参加反应的Na+和NO3-,可得下面的方程式:Ag++Cl-AgCl↓强调这种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称为离子方程式。板书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让学生思考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相同吗?过渡以CuSO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为例,说明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4讲解并板书第一步,正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2NaOHCu(OH)↓+NaSO4224第二步,把方程式中的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气体、难溶的物质或弱电解质等仍以化学式表示。Cu2++SO2-+2Na++2OH-Cu(OH)↓+2Na++SO2-424第三步,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Cu2++2OH-Cu(OH)↓2第四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课堂巩固练习写出碳酸钾与硝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呢?板书
51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讲解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一是反应中有难溶物质生成;二是有挥发性物质(气体)生成;三是有弱电解质(如水)生成。举例说明BaCl溶液与NaSO溶液的反应224BaCl+NaSOBaSO↓+2NaCl2244离子方程式:Ba2++SO2-BaSO↓44由于生成了难溶的BaSO沉淀,溶液中Ba2+和SO2-明显减少,使离子反应44发生并进行到底。板书1.生成难溶性物质。举例说明NaCO溶液和HCl溶液的反应。23NaCO+2HCl2NaCl+HO+CO↑2322离子方程式:CO+2H+HO+CO↑32-22由于生成了CO气体,溶液中CO2-和H+明显减少,使反应能发生并进行23到底。板书2.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举例说明NaOH溶液和HCl溶液的反应:NaOH+HClNaCl+HO2离子方程式:H++OH-HO2由于生成极难解离的HO,溶液中H+和OH-明显减少,使反应发生并进2行到底。
52板书3.生成弱电解质。课堂练习对照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金属锌和硫酸铜能发生离子反应吗?若能,写出它们的离子方程式。演示实验把少量的NaCl、NaAc、NHCl、NHAc晶体分别投入4支盛有少量水的44试管中,振荡试管使之溶解,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定其酸碱性。思考同样是盐类,为什么它们的水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又呈中性呢?我们来学习盐的水解的知识。板书三、盐的水解1.强碱弱酸盐的水解。讲解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NaAc是由一种强碱(NaOH)和一种弱酸(HAc)中和生成的盐,它在水溶液里存在着下列解离反应。NaAcNa++Ac-+HOOH-+H+2HAc由于Ac-跟水解离出的H+结合生成了难解离的HAc,消耗了溶液中的H+,从而破坏了水的解离平衡。随着溶液里H+浓度的减少,水的解离平衡向右移动,于是OH-浓度随着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结果溶液里[H+]<[O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上述水解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c-+HOHAc+OH-2指出这种在溶液中解离出来的离子跟水解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的水解。NaAc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水溶液显碱性。板书
53NaAcNa++Ac-+HOOH-+H+2HAcAc-+HOHAc+OH-2盐的水解:在溶液中盐解离出来的离子跟水解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强调并板书强碱弱酸盐发生水解反应后,使溶液呈碱性。讲解NHCl是由强酸(HCl)和弱碱(NH·HO)所生成的盐,它在水溶液里432的水解过程表示如下:NHCl====NH++Cl-44+HOOH-+H+2NH·HO32由于NH+4与水解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了弱电解质NH3·H2O,消耗了溶液中的OH-,从而破坏了水的解离平衡。随着溶液中OH-浓度减少,水的解离平衡向右移动,于是H+浓度随之增大,直至建立新的平衡,结果溶液里[H+]>[OH-],从而使溶液显酸性。上述水解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H++HONH·HO+H+4232NHCl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水溶液显酸性。4板书2.强酸弱碱盐的水解。NHClNH++Cl-44+HOOH-+H+2
54NH·HO32NH++HONH·HO+H+4232强调并板书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反应后,使溶液呈酸性。小结1.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其书写方法。3.盐类水解的概念。作业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各反应:(1)FeCl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3(2)NaCO溶液与HCl溶液反应232.写出能实现下列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Ca2++CO2-3CaCO↓3(2)NH++OH-NH↑+HO4323.在农业上,草木灰是一种重要的肥料。在施肥过程中,为什么不能与铵态氮肥和人粪尿混合使用?【板书设计】第三节离子反应和盐类的水解一、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在反应中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2.离子反应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难溶性物质2.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3.生成弱电解质三、盐的水解
551.强碱弱酸盐的水解NaAcNa++Ac-+HOOH-+H+2HAcAc-+HOHAc+OH-2盐的水解:在溶液中盐解离出来的离子跟水解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强碱弱酸盐发生水解反应后,使溶液呈碱性。2.强酸弱碱盐的水解NHClNH++Cl-44+HOOH-+H+2NH·HO32NH++HONH·HO+H+4232强酸弱碱盐发生水解反应后,使溶液呈酸性。《化学》电子教案第二章溶液课题第四节缓冲溶液第五节胶体溶液(之一)1.缓冲溶液的组成、类型及其缓冲作用教学目标2.理解缓冲溶液在农业上的意义3.了解分散系的基本概念和胶团结构教学重点缓冲溶液的组成及其缓冲作用、胶团结构教学难点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和胶团结构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演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
56教学用具投影仪、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及仪器【教学进程】引入生物体内细胞的生长和活动需要一定的pH,体内pH环境的任何改变都将引起与代谢有关的酸碱解离平衡移动,从而影响生物体内细胞的活性。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以及食入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人体内的体液对外来的酸碱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使血液的pH保持恒定,避免造成酸中毒或碱中毒。如果人的肌体发生某些疾病,代谢过程发生障碍,体内积蓄的酸或碱过多,超越了人体体液的缓冲能力时,血液的pH就会发生变化,出现酸中毒或碱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哪些溶液能起到对酸碱的缓冲作用?这种溶液的组成如何?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本节我们来学习。板书第四节缓冲溶液一、缓冲溶液的组成演示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由体积比为1:1的0.1mol/LCHCOOH与0.1mol/LCHCOONa组成的混合液,用精密pH试纸分别测它们33的pH。然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0.2mol/L的HCl溶液,再用精密pH试纸分别测它们的pH,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pH是否有变化。现象蒸馏水中滴加HCl溶液后,它的pH由7降至4(或比4更小),变化很大。而向由CHCOOH与CHCOONa组成的混合液中滴加HCl溶液后,它的33pH基本不变,保持在4.7左右。演示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0.1mol/LCHCOOH溶液和0.1mol/L3CHCOONa溶液,摇动使之充分混合。取少量混合液到另一支试管中,用蒸馏3水稀释大约10倍。用精密pH试纸分别测它们的pH,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pH是否有变化。现象
57CHCOOH与CHCOONa组成的混合液,将其浓度稀释10倍后,它的pH33也基本不变,保持在4.7左右。讲解在水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和pH马上就会发生显著变化,但在某些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因加入少量的酸或碱及溶液的稀释而发生显著变化,即溶液的pH基本不受少量外来的酸、碱或稀释影响。能对抗外来的少量酸、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板书1.概念:能对抗外来的少量酸、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过渡缓冲溶液为什么具有缓冲作用呢?讲解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而且两种成分含有相同的离子,通常把这两种成分称为缓冲对。缓冲溶液的组成通常有三种:一般由弱酸与其盐或弱碱与其盐以及多元弱酸的两种盐所组成。板书2.组成: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一般由弱酸与其盐或弱碱与其盐以及多元弱酸的两种盐所组成。举例说明由CHCOOH和CHCOONa组成的缓冲溶液,可表示为:CHCOOH-333CHCOONa。3由NH·HO和NHCl组成的缓冲溶液,可表示为:NH·HO-NHCl。324324由NaHCO和NaCO组成的缓冲溶液,可表示为:NaHCO-NaCO。323323强调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向缓冲溶液中加入的强酸或强碱的增多,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也随之逐渐减弱,直到完全失去缓冲作用。思考1.强酸及其盐和强碱及其盐能组成缓冲溶液吗?
582.为什么说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过渡能对抗外来的少量酸、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缓冲溶液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板书二、缓冲溶液的应用讲解缓冲溶液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土壤里存在着多种缓冲溶液,其中主要是由KHPO(作为弱酸)和KHPO(作为弱碱盐)组成的缓冲溶液。2424缓冲溶液的存在,使土壤具有比较稳定的pH,有利于土壤里的多种微生物的正常活动,也有利于土壤里的有机质在微生物、水分、空气等共同作用下,分解为能被植物吸收的无机态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土壤的pH保持稳定,也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林业生产的效益。在动物的血液里也存在缓冲溶液,通常NaHCO-HCO、NaHPO-32324NaHPO等可以起到血液缓冲溶液的作用,同时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也可起到24缓冲作用,其中在血浆中以NaHCO-HCO缓冲对为主,红细胞里则以血红蛋323白缓冲对为主。血液中缓冲溶液的存在使动物体内血液的pH保持稳定,以维持动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如猪血液的pH在正常情况下是在7.85~7.95。当猪患肺炎时,血液的pH会升高。所以,在诊断畜病时常要测定血液的pH。在科学研究上,经常用缓冲溶液来控制一定的pH,以便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测。让学生思考长期使用一种化肥对土壤有什么影响?过渡胶体在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普遍存在,它与人类的生活及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第五节胶体溶液一、胶体溶液的组成讲解
59在初中化学已经介绍过的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布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通常称为分散系。其中,分散成微粒的物质称为分散质,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称为分散剂。板书1.概念(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布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2)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3)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举例说明对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讲解胶体也是一种分散系,其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介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直径(一般小于10-9m)和悬浊液或乳浊液微粒的直径(一般大于10-7m)之间。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m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板书(4)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m的分散系。演示实验在一个烧杯里加入20mL的蒸馏水并加热使之沸腾,然后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1~2mL。继续加热至溶液呈红棕色时,停止加热。观察得到的胶体溶液。指出氢氧化铁胶体分散在水里形成的胶体溶液是红棕色的。FeCl+3HO△Fe(OH)(胶体)+3HCl323演示实验在一支大试管里加入0.1mol/L的碘化钾溶液10mL,用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观察得到的胶体溶液。指出碘化银胶体分散在水里形成的胶体溶液是浅黄色的。KI+AgNOAgI(胶体)+KNO33
60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可能是微粒直径在10-9~10-7m的多分子集合体或晶体颗粒,如演示实验中Fe(OH)或AgI颗粒;也可能是分子直径在10-9~10-7m3的单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等。设问胶体是如何组成的呢?讲解胶体溶液由胶团和胶团间液体(也就是分散剂)组成。板书2.胶体的组成:由胶团和胶团间液体组成。讲解并板书校核胶粒定位离子吸附层反离子胶团扩散层——反离子强调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是胶团中的胶核,但胶核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有很强的吸附性,在溶液中能优先吸附那些与胶核自身组成、结构相类似的离子——定位离子,定位离子的吸附具有选择性,以AgI胶体溶液为例,AgI胶核在KI过量时总是吸附溶液中的I-,在这里I-就是定位离子;定位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吸附溶液中反离子K+,使部分K+与胶核和定位离子一起运动,形成吸附层;反离子K+没有被吸附在胶核上,能在水中自由移动,使胶核附近反离子浓度大,远处反离子浓度小,形成扩散层。小结1.缓冲溶液的组成、类型及其缓冲作用。2.胶体的概念和胶团结构。作业1.上网查阅缓冲溶液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61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农业生产和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板书设计】第四节缓冲溶液一、缓冲溶液的组成1.概念:能对抗外来的少量酸、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2.组成:抗酸成分和抗碱成分。一般由弱酸与其盐或弱碱与其盐以及多元弱酸的两种盐所组成。二、缓冲溶液的应用第五节胶体溶液一、胶体溶液的组成1.概念(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布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2)分散质:分散成微粒的物质。(3)分散剂:微粒分散在其中的物质。(4)胶体: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m的分散系。2.胶体的组成:由胶团和胶团间液体组成。校核胶粒定位离子吸附层反离子胶团《化学》电子教案扩散层——反离子第二章溶液课题第五节胶体溶液(之二)1.了解分散系的基本概念和胶团结构教学目标2.理解胶体的吸附作用、稳定性和凝聚作用3.了解溶液的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理解渗透压在农业上的应用教学重点胶体的吸附作用、稳定性和凝聚作用;溶液的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概念
62教学难点溶液的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的概念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提问什么是胶体?胶体与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有什么异同?引入在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中加入固态胶体粒子,不仅可以改进材料的耐冲击强度、耐断裂强度、抗拉强度等机械性能,也可以改进材料的光学性质,有色玻璃就是由某些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制成的。土壤里许多物质如黏土、腐殖质等常以胶体形式存在,所以土壤里发生的一些化学过程也与胶体有关。国防工业上有些火药、炸药必须制成胶体,冶金工业上的选矿,石油原油的脱水,塑料橡胶及合成纤维等的制造过程都会用到胶体知识。在日常生活里,也会经常接触并应用到胶体知识,如食品中的牛奶、豆浆、粥等都与胶体有关。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胶体的知识。板书第五节胶体溶液一、胶体溶液的组成复习并板书胶团的组成校核胶粒定位离子吸附层反离子胶团指出扩散层——反离子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是胶团中的胶核。以AgI胶体溶液为例,AgI胶核在KI过量时总是吸附溶液中的I-,在这里I-就是定位离子;定位离子通过静电引
63力吸附溶液中反离子K+,使部分K+与胶核和定位离子一起运动,形成吸附层;反离子K+没有被吸附在胶核上,能在水中自由移动,使胶核附近反离子浓度大,远处反离子浓度小,形成扩散层。讲解胶团是由胶粒和扩散层组成的,胶粒由于吸附了定位离子,所以通常是带相同电荷的。在KI过量的AgI胶体溶液中,胶粒由于吸附了I-而带负电荷,扩散层中有多余的反离子而带正电荷,所以胶团是电中性的。胶粒带有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避免了胶粒相互碰撞凝聚,使胶体颗粒能维持在较小的尺度上,同时由于胶粒较小,使胶粒浮在溶液中,使胶体在外观上与溶液一样是透明的,并使胶体溶液有较好的稳定性。板书二、胶体的吸附作用、稳定性和凝聚作用讲解胶体的微粒是由很多分子集合而成的,胶体粒子和分散剂之间存在一个界面,界面上的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存在吸引力,可与外界其他物质的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了表面分子所具有的吸附能力。由于吸附作用产生在界面,因此物质的表面积越大,吸附能力就越强,胶体微粒有很大的表面积,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板书1.胶体的吸附作用由胶团结构可知,同一种胶体微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带同种电荷的胶体微粒相互排斥,同时,带电荷的胶体微粒表面吸附了一层水形成水化膜,胶体微粒不易聚集。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胶体是较稳定的分散系。板书2.胶体的稳定性(1)同一种胶体微粒带有相同的电荷。(2)带电荷的胶体微粒表面吸附了一层水形成水化膜。讲解如果往某些胶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由于电解质解离生成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微粒所带电荷,并破坏了胶体微粒的水化膜,使胶体微粒
64聚集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胶体微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过程叫胶体的凝聚。板书3.胶体的凝聚作用:胶体微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过程。演示实验在一支盛有5mLFe(OH)胶体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mL左右的MgSO溶34液,振荡试管,观察其变化。现象原来透明的Fe(OH)胶体溶液变得浑浊了。3解释这是由于MgSO4在溶液里解离产生出的SO2-4中和了Fe(OH)3胶体微粒的正电荷,同时破坏了水化膜,使胶体微粒聚集成沉淀析出。说明给胶体溶液加热、把两种带相反电荷胶体微粒的胶体溶液相互混合,也可以使胶体溶液发生凝聚。强调胶体凝聚的情况也不尽一致。通常,胶体的凝聚都产生沉淀,但有些胶体凝聚后胶体微粒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形成不流动的冻状物,这种冻状物是一种凝胶,如我们生活中食用的豆腐,就是在豆浆(胶体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盐卤(主要成分是MgSO·2HO)溶液或石膏(CaSO·2HO)溶液,使豆浆中4242的蛋白质分子胶体和分散剂水等物质凝聚在一起而成的凝胶。电解质的浓度影响凝聚作用,随着浓度的加大,其凝聚作用也增强。土壤胶体所处的状态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状况。一些农业技术措施,如施肥、中耕、浇水、烤田等都可使土壤中的电解质发生变化,从而使胶体的状态发生改变,或局部发生改变,尤其是施用钙质肥料,有促进土壤形成不可逆凝聚的显著作用。思考江河入海处为什么会形成三角洲?过渡胶体知识在农林业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它能解释许多动植物的生理现
65象。板书三、胶体溶液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讲解一切细胞的原生质、动物的血液和植物的汁液都是胶体溶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受到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稳定性将受到破坏,输送养分的通道就要受到阻碍。如动物误食了有害物质会使血液凝固,尿液中的无机成分沉积形成结石等,都会使动物呈病态,甚至引起生命危险。土壤在其形成发育过程中,形成了粒径小于10-6m的有机和无机粒子。实验表明,土壤里含有大量的胶体微粒,其胶体微粒主要带负电荷,并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土壤具有吸附周围液体中的阳离子的作用。例如,当可溶性铵肥施入到土壤里时,使土壤溶液里的+NH4浓度增大,土壤胶体原来吸附着的阳离子就被+NH交换。以吸附Mg2+的土壤胶体为例,其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4+NH++Mg(土壤胶体)Mg2+2NH+(土壤胶体)42+4NH+4NH+被土壤胶体吸附,使NH4+不致因没有被及时吸收而损失掉,土壤胶体4的存在能对铵态氮肥起到保肥的作用。由于土壤胶体吸附的都是阳离子,因此不能与具有负电荷的硝态(NO-3)氮肥进行离子交换,故硝态氮肥在土壤里不易保存,易随水流失,一般不宜在水田施用硝态氮肥。指出在农村,经常使用某些盐来净化生活用水,也是胶体溶液的作用。例如,把明矾[KAl(SO)·12HO]、三氯化铁等强酸弱碱盐加入待净化的水中,因这422些盐能水解生成胶体颗粒,将水中悬浮的杂质吸附在它的表面形成大的颗粒沉淀,一同沉到水底,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过渡将一滴红墨水滴进一杯清水中,不久整杯水就会显红色;在盛有浓糖水的杯子中,向液面上小心加入一层清水,不久会发现上面的液体也会有甜味,最后得到均匀的糖水。这些都是人们熟知的“扩散现象”。在自然界还存在着一
66种特殊的“扩散现象”——渗透现象,在动植物的生理活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板书四、渗透现象和渗透压讲解溶液的渗透必须通过一种具有选择性的膜来进行,这种膜上的细孔只能允许溶剂的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溶质的分子通过,因此叫做半透膜。像动物的膀胱膜、肠衣、植物的细胞膜、人造羊皮纸、火胶棉等都具有半透膜性质。用半透膜把水和蔗糖溶液隔开,膜内装蔗糖溶液,膜外是水,并使膜内外液面相平。这时只有水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而扩散,蔗糖分子则不能通过半透膜,不久便可发现,膜内侧液面上升。若将膜外侧的水换成比膜内侧较稀的蔗糖溶液,也会发生膜内侧液面上升现象。这种溶剂的分子通过半透膜从纯溶剂进入溶液,或从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板书1.渗透现象:溶剂的分子通过半透膜从纯溶剂进入溶液,或从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投影渗透压的产生及测定示意图说明在图示的实验中,水分子可以从两个相反方向透过半透膜,但由于膜内外溶液浓度不同,单位体积内水分子个数不同,因而水分子向不同方向透过的速度不同。水分子从纯水或较稀溶液向浓溶液透过的速度大于反向的速度,导致膜内侧液面上升,直至单位时间内膜两侧进出的水分子数相等,即渗透达到动态平衡,称为渗透平衡。
67说明如教材图2-5(c),为维持被半透膜隔开的溶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所需加于溶液的额外压力称为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可用管内液面高度之差(h)来衡量,如教材图2-5(b),这段液柱高度所产生的压力即为该溶液的渗透压。讲解并板书2.渗透压:推动水分子顺着它的浓度梯度扩散的压力。溶液渗透压的数值等于阻止渗透现象产生所需的压力。说明如在前面渗透现象的装置中,假设在溶液液面上加一压力,阻止渗透现象产生,使膜内溶液的液面水平高度与膜外纯溶剂的液面水平高度相等,这种恰能阻止渗透现象产生的外压就刚好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压。在外界条件具备时,产生渗透现象的本质原因是溶液具有渗透压。渗透压只有在存在半透膜且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时才表现出来;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的温度、浓度有关;渗透压的大小可依据渗透平衡,管内、外液面相差的高度来测定,当膜外侧为溶剂时,测出的是膜内溶液的渗透压,当膜外为较稀的溶液时,测出的是两溶液渗透压之差。指出渗透压是溶液的重要性质。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粒子数(分子或离子数)即溶质粒子浓度成正比,而与溶质粒子大小、本性及是否带电荷无关。在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粒子浓度等于溶液浓度。因此在一定温度下,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解质的解离,使得溶液中溶质的粒子浓度有所增加,从而溶液的渗透压也相应地增大倍数。小结1.胶体的吸附作用、稳定性和凝聚作用。2.溶液的渗透现象和渗透压的概念和应用。作业1.综合练习一。
682.农业上施肥、喷洒农药时,浓度越大越好吗?【板书设计】第五节胶体溶液一、胶体溶液的组成校核胶粒定位离子吸附层反离子胶团扩散层——反离子二、胶体的吸附作用、稳定性和凝聚作用1.胶体的吸附作用2.胶体的稳定性(1)同一种胶体微粒带有相同的电荷。(2)带电荷的胶体微粒表面吸附了一层水形成水化膜。3.胶体的凝聚作用:胶体微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的过程。三、胶体溶液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四、渗透现象和渗透压1.渗透现象:溶剂的分子通过半透膜从纯溶剂进入溶液,或从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2.渗透压:推动水分子顺着它的浓度梯度扩散的压力。溶液渗透压的数值等于阻止渗透现象产生所需的压力。《化学》电子教案第三章滴定分析法课题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之一)1.了解定量分析法的一般程序教学目标2.了解定量分析的误差
69教学重点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和误差教学难点定量分析的误差的区分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引入在农业上,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土壤肥力状况的分析、饲料成分的分析、农产品重要成分的分析以及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分析,都要进行化学组成、结构的测定和有关组分含量的测量,分析化学就是完成这种分析任务的一门学科。分析化学又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任务就是准确测定被测组分的含量。滴定分析法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和最常用的方法,下面就来学习。板书第三章滴定分析法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讲解在化学实验室里,借助于简单的玻璃仪器和试剂,很容易检测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总酸度等指标,还可以检测土壤中某些化肥的含量、食品中食盐的含量等,如果借助一些仪器,还可以做更多更广泛的化学物质的检验,所有这些,需要学习和了解一些定量分析化学以及滴定分析法的相关知识。根据分析方法所依据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不同,定量分析方法又可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板书一、定量分析法1.分类: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讲解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按照所
70要测量的物理量不同,主要分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两大类,其中最常用的为滴定分析法。板书(1)化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两大类。讲解以被测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物理化学分析法,由于在分析过程中需要特殊的仪器,所以又称为仪器分析法。板书(2)仪器分析法:以被测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过渡定量分析的任务是确定试样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完成一项定量分析任务,一般要经过一定的步骤。板书2.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1)取样。讲解所谓样品或试样是指在分析工作中被用来进行分析的物质体系,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分析化学对试样的基本要求是其在组成和含量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代表被分析的总体。板书(2)试样的分解。讲解定量分析一般采用湿法分析,即将试样分解后转入溶液中,然后进行测定。分解试样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酸溶法、碱溶法和熔融法,操作时可根据试样的性质和分析的要求选用适当的分解方法。板书(3)测定。讲解根据分析要求以及试样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71板书(4)数据处理。讲解根据测定得到的有关数据计算出组分的含量,并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讲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定量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分析结果要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检验。定量分析工作中,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称误差。由于受到分析方法、测量仪器、所用试剂和分析工作者主观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使得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不完全一致,即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它存在于一切科学实验之中。因此,对于分析工作者来说,不仅要报出实验结果,还要对结果的可靠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减小误差的方法,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板书二、定量分析的误差讲解定量分析的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在分析过程中由于某些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系统误差的大小、正负是可测的,所以又称可测误差。板书1.系统误差(1)概念:在分析过程中由于某些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讲解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具有单向性和重现性,即平行测定结果系统地偏高或偏低。系统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时会重复出现。板书(2)特点:单向性和重现性。讲解根据系统误差的性质及产生的原因,系统误差可分为方法误差、仪器和试
72剂误差及操作误差。(3)分类: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讲解偶然误差是指分析过程中由某些随机的偶然原因造成的误差,也叫随机误差或不定误差。例如,测量时环境温度、湿度及气压的微小变动等原因引起测量数据波动。板书2.偶然误差(1)概念:分析过程中由某些随机的偶然原因造成的误差。讲解偶然误差的特点是具有偶然性、对称性、抵偿性和有限性。板书(2)特点:偶然性、对称性、抵偿性和有限性。强调有时分析工作者在工作中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一定的误差,如看错砝码、加错试剂、记错数据等,这叫做过失,一旦发现必须将其从数据中除去或重新测定。思考同学甲买了100g的巧克力豆,如果称量时有误差,实际得到90g,也就是差了10g;同学乙买了1000g的巧克力豆,如果称量时也少了10g,两人同样都少得到10g巧克力豆,甲和乙损失的百分比一样吗?板书三、误差的表示方法1.准确度和误差讲解准确度是指测定值(x)与真实值(x)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常用误差表T示。误差越小,表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较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就越低。板书准确度:测定值(x)与真实值(x)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常用误差表示。T
73强调并板书误差分为绝对误差E和相对误差RE。E=xxT―ExxRE=×100%RE=―T×100%xxT或T投影例题称量A、B两物质的质量分别为(A)0.3652g和(B)3.6525g,A、B的真实值分别为0.3653g、3.6526g。(A)绝对误差=0.3652g―0.3653g=―0.0001g(B)绝对误差=3.6525g―3.6526g=―0.0001g0.0001g0.3653g(A)相对误差=×100%=―0.027%0.0001g―0.3626g(B)相对误差=×100%=―0.0027%强调相对误差表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分数。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常用相对误差表示。E和RE都有正、负之分,正号表示分析结果偏高,负号表示分析结果偏低。指出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不可能准确知道,实际工作中往往用“标准值”代替真实值来检验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标准值是指采用多种可靠的分析方法,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分析人员经过反复多次测定得出的比较准确的结果。有时也将纯物质中元素的理论含量作为真实值。小结1.定量分析的分类和程序。2.定量分析的误差。作业思考与练习1、5。【板书设计】
74第三章滴定分析法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一、定量分析法1.分类: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1)化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分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两大类。(2)仪器分析法:以被测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2.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1)取样。(2)试样的分解。(3)测定。(4)数据处理。二、定量分析的误差1.系统误差(1)概念:在分析过程中由于某些固定的原因所造成的误差。(2)特点:单向性和重现性。2.偶然误差(1)概念:分析过程中由某些随机的偶然原因造成的误差。(2)特点:偶然性、对称性、抵偿性和有限性。三、误差的表示方法1.准确度和误差准确度:测定值(x)与真实值(x)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常用误差表示。T误差分为绝对误差E和相对误差RE。E=xxT―ExxRE=×100%RE=―T×100%xxT或T《化学》电子教案课题第三章滴定分析法
75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之二)1.了解定量分析误差的表示方法教学目标2.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3.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教学重点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提问1.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包括哪几步?2.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各有什么特点?引入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用误差表示,但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不可能准确知道,准确表示一个实验结果,实际中用的不是误差而是偏差。板书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三、误差的表示方法2.精密度与偏差讲解精密度是指同一试样的多次平行测定值之间彼此符合的程度,常用偏差来表示。板书精密度:同一试样的多次平行测定值之间彼此符合的程度,常用偏差来表示。讲解我们把单次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间的差值叫做单次测定值的绝对偏差,简称偏差。偏差越小,精密度越高;反之,则精密度越低。
76板书偏差:单次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间的差值。∑xx=i–n平均值d=x–x绝对偏差ii―指出x式中i是单次测定值,n是测定次数。强调为了更好地衡量一组测定值的精密度,常用相对平均偏差来表示。板书∑dd=i–n绝对平均偏差dR–d100%x相对平均偏差–投影例题有位同学在实验之后得到了5个数据:36.46、36.48、36.43、36.42、36.46,计算平均值、绝对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1–x=(36.46+36.48+36.43+36.42+36.46)=36.455解:算术平均值各次测量的绝对偏差分别为:d36.4636.450.01d36.4836.450.0312d36.4336.450.02d36.4236.450.0334d36.4636.450.0150.01+0.03+0.02+0.03+0.01d=––=0.02–5绝对平均偏差d-0.02Rd-100%100%0.05%x36.45相对平均偏差过渡
77对分析结果的评价可用准确度与精密度,那么准确度与精密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讲解准确度表示测量的正确性,精密度表示测量的重复性,两者的含义不同,不可混淆,但相互又有制约关系。板书3.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讲解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必要条件。精密度差,准确度不可能真正好,如果精密度差而准确度好,这只是偶然巧合,并不可靠。板书(1)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高。讲解精密度虽然是准确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板书(2)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强调对一个好的分析结果,既要求精密度高,又要求准确度高。思考假如有一份药品其有效成分的真实值是20.26%,一位实验中很细心的同学甲得到的最终结果是22.68%,另一位实验中有些粗心大意的同学乙得到的最终结果是20.32%,能说明同学乙的数据好吗?同学甲可能存在哪些问题?讲解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由仪器直接读出的全部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估计的可疑数字。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究竟应该保留几位数字,要根据测定方法和使用仪器的准确程度来决定。在记录数据和计算结果时,所保留的有效数字中,只有最后一位是可疑数字。板书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781.有效数字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举例说明用万分之一天平称取试样0.3218g,其最后一位“8”是可疑数字,其真实值可能是0.3219g,也可能是0.3217g。再如,常用滴定管体积的刻度(mL)可以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数,所以读常量滴定管的体积时,应读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如25.00mL,不能写成25mL或25.0mL。强调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举例练习0.50.002%一位有效数字0.420.40%两位位有效数字6.311.86×10-5三位有效数字21.050.5000四位有效数字强调“0”可以是有效数字,也可以不是有效数字。当“0”位于数字中间时,它是有效数字,如21.05中的“0”是有效数字;“0”在数字前面不是有效数字,只起定位作用,如0.002%和0.42中的“0”都不是有效数字;在数字后面的“0”仍属有效数字,如0.5000中“5”后面的三个“0”均为有效数字。注意非实验测得数据,如自然数“10”、“1/3”,常数“π”、“e”等可视为无限多位的有效数字。过渡在处理数据时,对于一些准确度不同的数据,必须按一定规则进行计算。板书2.运算规则讲解并板书(1)记录所测数据时,应包括所有的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可疑数字。(2)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后,其余数字一律舍弃,遵循四舍六入五成双原则。
79讲解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和或差的有效数字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如0.0121+25.64+1.05782=26.71。板书(3)加减法则: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和或差的有效数字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讲解几个数据相乘或相除时,积或商的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如0.0121×25.64×1.05782=0.328。板书(4)乘除法则:几个数据相乘或相除时,积或商的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思考假如你第一次用分析天平精确称量了一份纯度很高的药品,得到数据为0.5678g,放入一洁净容器;第二次又用另一台天平称量了一份同样的药品,得到数据为0.23g,也放入同一容器中,这两份药品相加得到的数据为0.7978g,你认为这个数据准确么?如果科学计量,应该怎样处理?过渡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中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下面我们来学习滴定分析法涉及的一些名词。板书五、滴定分析法概述1.有关名词术语讲解滴定分析法是指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一定量的待测组分的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与待测组分按化学计量关系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讲解并板书(1)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2)试液:含待测组分的溶液。
80(3)滴定:将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的操作过程。(4)化学计量点: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完全反应的这一点。(5)指示剂:用来确定化学计量终点的试剂。(6)滴定终点: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的转变点。(7)终点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两者之间所造成的差值。指出终点误差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指示剂的性能和用量,所以在滴定分析中,对指示剂的选择显得十分重要。小结1.定量分析法误差的表示。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3.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作业思考与练习2、3、4。【板书设计】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三、误差的表示方法2.精密度与偏差精密度:同一试样的多次平行测定值之间彼此符合的程度,常用偏差来表示。偏差:单次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之间的差值。∑xx=i–n平均值d=x–x绝对偏差ii–∑dd=i–n绝对平均偏差
81–dRd–100%x相对平均偏差–3.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1)准确度高,一定要精密度高。(2)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四、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有效数字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2.运算规则。(1)记录所测数据时,应包括所有的准确数字和最后一位可疑数字。(2)当有效数字位数确定后,其余数字一律舍弃,遵循四舍六入五成双原则。(3)加减法则: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和或差的有效数字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4)乘除法则:几个数据相乘或相除时,积或商的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五、滴定分析法概述1.有关名词术语(1)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2)试液:含待测组分的溶液。(3)滴定:将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的操作过程。(4)化学计量点: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完全反应的这一点。(5)指示剂:用来确定化学计量终点的试剂。(6)滴定终点: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的转变点。(7)终点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两者之间所造成的差值。《化学》电子教案课题第三章滴定分析法
82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之三)第二节酸碱滴定法1.明确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教学目标2.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和酸碱指示剂3.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教学重点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和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教学难点酸碱指示剂的选择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提问1.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是什么?2.什么是滴定分析法?引入滴定分析法是以各类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以用于滴定分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滴定反应完成的条件。板书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五、滴定分析法概述2.滴定反应完成的条件讲解滴定分析法是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可用于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法要求化学反应必须按一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而且进行完全(≥99.9%),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板书(1)反应必须定量地完成。讲解滴定分析法要求化学反应还必须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对于速率较慢的化
83学反应,可通过加热或加入催化剂来加速反应的进行。板书(2)反应必须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讲解并板书(3)反应不受其他杂质的干扰。(4)必须能用简便的方法确定终点。指出滴定分析法所需要的仪器简单,价廉,操作简便,测定快速,主要用于含量在1%以上的常量组分的测定,有时也可用于测定微量组分。一般情况下,滴定分析法误差较小。因此,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被广泛采用,是化学分析中很重要的一类分析方法。过渡在滴定分析法中,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使用标准溶液。标准溶液是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那么标准溶液是如何配制的呢?其准确浓度是如何得知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板书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讲解不是任何试剂都可用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所以标准溶液的配制有两种方法。板书(1)直接配制法。讲解凡是基准物质都可直接配制成标准溶液。即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配制成一定体积的溶液,根据基准物质质量和溶液体积,即可计算出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板书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讲解基准物质必须具备的条件:试剂应十分稳定。例如,加热干燥时不分解,
84称量时不吸湿,不吸收空气中的CO,不被空气氧化等。2板书a.试剂应十分稳定。讲解纯度高,一般要求纯度在99.9%以上,杂质少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板书b.纯度高,一般要求纯度在99.9%以上。讲解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若含结晶水时,如硼砂(NaBO·10HO),结晶水的含量也应与化学式相符。2472板书c.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讲解试剂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这样可以减少称量误差。板书d.试剂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投影滴定分析常用的基准物质基准物质使用前的干燥条件标定对象NaCO270℃±10℃除去水、CO酸232NaBO·10HO室温保存在装有蔗糖和NaCl溶液的密闭器皿中酸2472KHCHO100~125℃除去HO碱6442HCO·2HO室温空气干燥碱或KMnO22424NaCO150~200℃除去HOKMnO22424KCrO100~110℃除去HONaSO2272223AsO室温保存于干燥器中KMnO234Cu室温保存于干燥器中NaSO或EDTA223Zn室温保存于干燥器中EDTANaCl500~600℃除去HO等AgNO23板书(2)间接配制法。
85讲解间接配制法也叫标定法。许多试剂由于不易制成纯品或不易保存(如氢氧化钠),或组成并不固定(如盐酸、硫酸等),或在放置过程中溶液不稳定等,都不能直接而应间接配制成标准溶液。即先配制成接近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再用基准物质或用另一种物质的标准溶液来测定其准确浓度。这种利用基准物质(或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标准溶液浓度的操作过程,称为标定。板书先配制成接近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标定。过渡标定的方法有两种——用基准物质标定和用已知标准溶液标定。板书a.用基准物质标定。讲解称取一定质量的基准物质,溶解后用待标定的溶液滴定,然后根据基准物质的质量及待标定溶液所消耗的体积,即可计算该溶液的准确浓度。标定酸常用的基准物质有硼砂(NaBO·10HO)、无水碳酸钠等。标定碱常用的基准2472物质有草酸(HCO·2HO)、邻苯二甲酸氢钾(KHCHO)等。2242844板书b.用已知标准溶液标定。讲解准确吸取一定量的待标定溶液,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或准确吸取一定量的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用待标定溶液滴定。根据两种溶液所消耗的体积及标准溶液的浓度,就可计算出待标定溶液的准确浓度。强调这种用标准溶液来测定待标定溶液准确浓度的操作过程称为“比较”。显然,这种方法不如直接用基准物质标定的方法好,因为如果标准溶液的浓度不准确,就会直接影响待标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性。因此,标定时应尽量采用基准物质标定。过渡标准溶液浓度标定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如何提高标定
86的准确度,减小标定过程的误差呢?板书4.减小标定过程的误差讲解标定时最少应重复3次,提高精确度(其相对平均偏差应达到0.1%~0.2%)。板书(1)标定时最少应重复3次。讲解称量基准物质的质量不应太少,以减少称量误差。板书(2)称量基准物质的质量不应太少。讲解滴定使用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可太少,以减少读数误差。板书(3)滴定使用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可太少。讲解滴定时使用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应超出一滴定管的容量,否则会产生累积读数误差。板书(4)滴定时使用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应超出一滴定管的容量。强调间接配制和直接配制所使用的仪器有差别。例如,间接配制时可使用量筒、托盘天平等仪器粗略配制溶液,而直接配制时必须使用移液管、分析天平、容量瓶等仪器精准配制。过渡苹果、柑橘、西红柿等果蔬以及食醋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用已知准确浓度的氢氧化钠就可以很简便地测定出其所含有的总酸度;纯碱的纯度可以用已知准确浓度的盐酸溶液来测定;土壤、肥料中氮含量的测定也可以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在滴定分析法中,酸碱滴定法是最常用最重要的滴定方法。
87板书第二节酸碱滴定法一、酸碱滴定法的原理讲解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叫酸碱滴定法。一般酸、碱以及能与酸、碱直接或间接发生反应的物质,几乎都可以利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测定。在农、林、牧业分析中,常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土壤、肥料、果品、饲料等试样的酸碱度、氮磷的含量、农药中游离酸及某些农药的含量等。板书酸碱滴定法: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讲解酸碱滴定法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滴定方式测定酸性或碱性物质的含量。H++OHHO2板书适用范围:直接或间接的滴定方式测定酸性或碱性物质。举例说明用盐酸标准溶液直接测定烧碱中NaOH的含量,属于直接滴定法;用甲醛与铵盐反应,置换出一定量的硫酸,再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测定,通过化学计量关系来计算出铵盐中氮的含量,这种滴定方式属于间接滴定法。讲解酸碱滴定法中常用的标准溶液是强酸和强碱,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板书常用标准溶液:强酸和强碱。过渡酸碱滴定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来确定终点。如何选择指示剂?板书二、指示剂的选择讲解
88酸碱指示剂是一些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指示剂分子中的特定离子在滴定过程中参与反应,随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改变而发生颜色的变化,进而指示计量点的到达。讲解相对于变色点,指示剂在偏酸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称为酸式色,在偏碱性溶液中呈现的颜色称为碱式色。举例说明甲基橙的酸式色是红色,碱式色是黄色;酚酞的碱式色是红色,酸式色为无色。据此,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可选酚酞作指示剂,终点由无色变成浅粉红色;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可选甲基红或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由黄色变为橙色。投影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颜色用量变色范围指示剂pkHIn浓度滴pH酸色碱色/10mL溶液百里酚蓝1.2~2.8红黄1.650.1%的20%乙醇溶液1~2甲基橙3.1~4.4红黄3.40.1%或0.05%水溶液10.1%的20%乙醇溶液或溴酚蓝3.0~4.6黄紫4.11其钠盐水溶液0.1%的60%乙醇溶液或甲基红4.4~6.2红黄5.01其钠盐水溶液0.1%的20%乙醇溶液或溴百里酚蓝6.2~7.6黄蓝7.31其钠盐水溶液中性红6.8~8.0红黄橙7.40.1%的60%乙醇溶液1酚酞8.0~10.0无红9.11%的90%乙醇溶液1~3百里酚酞9.4~10.6无蓝10.00.1%的90%乙醇溶液1~2*注:pK是指示剂理论变色点的pH。HIn板书滴定类型指示剂终点颜色变化强碱作标准溶液滴定强酸酚酞无色变成浅粉红
89强酸作标准溶液滴定强碱甲基红(甲基橙)黄色变成浅红色板书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讲解酸碱滴定法中最常用的标准溶液是HCl溶液和NaOH溶液,因它们都不是基准物质,所以只能用间接法配制,即先近似配成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再用基准物质准确标定。板书1.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1)0.1mol/L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讲解配制方法为:用洁净量筒量取浓HCl(密度为1.19g/cm3)9mL,注入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稀释,然后倾入洁净的细口试剂瓶中,用蒸馏水少量多次洗涤后稀释至1000mL,塞紧瓶盖,充分摇匀。此为粗略配制,再准备进行标定。标定常用基准物质有:无水碳酸钠和硼砂(NaBO·10HO)。2472板书标定用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讲解硼砂与HCl的反应为:2HCl+NaBO·10HO2NaCl+4HBO+5HO2472332HCl与硼砂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反应产物HBO为弱酸,化学计33量点显酸性,可选用甲基红或甲基橙作指示剂。硼砂标定盐酸的计算公式为:式中,m(Na2B4O7﹒10H2O)——硼砂称量的质量,单位为g;M(Na2B4O7﹒10H2O)——硼砂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V(Na2B4O7﹒10H2O)——终点时消耗HCl的体积,单位mL。板书(2)0.1mol/L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90讲解配制方法为:在粗天平上用小烧杯称取固体NaOH(AR)约4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移入洁净的细口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以橡皮塞塞住瓶口,充分摇匀。标定常用基准物质有:草酸和邻苯二甲酸氢钾(KHCHO)。844板书标定用基准物质:草酸和邻苯二甲酸氢钾。讲解邻苯二甲酸氢钾较常用,与NaOH按1∶1定量反应,指示反应终点用酚酞指示剂。计算公式为:式中,M(KHCHO)——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摩尔质量;844V(KHCHO)——终点时消耗NaOH的体积,单位mL;844m(KHCHO)——称量的质量。844板书2.农产品总酸度测定讲解农产品果蔬中所含的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和醋酸等。这些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果蔬的品质和口味,同时也与其成熟度有关。各种较弱的有机酸,均可被NaOH直按滴定。因此,用NaOH测定出来的是试样中的总酸量。R-COOH+NaOHR-COONa+HO2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碱性,故可用酚酞作指示剂。(cNaOH)(VNaOH)K(总酸量)100%m(试样)w式中:w(总酸量)——试样总酸量的质量分数;c(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mol/L;V(NaOH)——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K——酸的换算系数。
91式中K为酸的换算系数,当V的单位取L时,K(苹果酸)=67g/mol,K(柠檬酸)=64g/mol,K(酒石酸)=75g/mol,K(醋酸)=60g/mol,K(乳酸)=90g/mol。指出食用醋中含有醋酸,也是较弱的有机酸,同样可以按照上述原理和方法进行测定。小结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2.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和酸碱指示剂。作业综合练习2、3、4、6。【板书设计】第一节滴定分析法概述五、滴定分析法概述2.滴定反应完成的条件(1)反应必须定量地完成。(2)反应必须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3)反应不受其他杂质的干扰。(4)必须能用简便的方法确定终点。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直接配制法。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a.试剂应十分稳定。b.纯度高,一般要求纯度在99.9%以上。c.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d.试剂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2)间接配制法。先配制成接近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标定。
92a.用基准物质标定。b.用已知标准溶液标定。4.减小标定过程的误差(1)标定时最少应重复做3次。(2)称量基准物质的质量不应太少。(3)滴定使用的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可太少。(4)滴定时使用标准溶液的体积不应超出一滴定管的容量。第二节酸碱滴定法一、酸碱滴定法的原理酸碱滴定法: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适用范围:直接或间接的滴定方式测定酸性或碱性物质。常用标准溶液:强酸和强碱。二、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类型指示剂终点颜色变化强碱作标准溶液滴定强酸酚酞无色变成浅粉红强酸作标准溶液滴定强碱甲基红(甲基橙)黄色变成浅红色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1.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溶液(1)0.1mol/L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标定用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和硼砂。(2)0.1mol/L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标定用基准物质:草酸和邻苯二甲酸氢钾。2.农产品总酸度测定《化学》电子教案第三章滴定分析法课题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法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教学目标2.了解氧化还原等滴定法的原理
933.简单了解其他滴定法的原理及应用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提问1.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是什么?2.酸碱滴定法的原理是什么?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酸碱滴定法,下面来学习另一种滴定分析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板书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法过渡饮用的自来水是用氯气来杀菌的,杀菌原理是利用氯气能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而次氯酸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强氧化剂,能杀灭水里的细菌,是漂白粉杀菌过程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常见的高锰酸钾试剂是一种强氧化剂,利用它的氧化性进行器皿消毒、皮肤病的治疗和鱼塘杀菌。氧化剂能够杀菌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氧化还原反应也可应用到滴定分析中,测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板书一、氧化还原反应讲解最初人们把一种物质与氧化合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如炭的燃烧反应,铜丝加热变黑;把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如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投影
94化合价升高,被2Cu+O2CuO2化合价降低,被CuO+HCu+HO22讲解铜和氧气反应,铜发生了氧化反应,在此反应中铜的化合价从0升高到+2价;氧化铜和氢气反应,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反应中铜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投影Cu+ClCuCl22CuSO+FeFeSO+Cu44讲解通过观察发现,在这两个反应中,Cu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和前面投影中的两个反应相似。虽然化学反应中没有得氧和失氧的过程,但本质上与上述反应是相同的,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共同特征是参加反应的物质中有某些元素的化合价改变了。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所有的氧化还原反应都伴有电子的转移或电子对的偏移。因此,我们把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总数等于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是氧化剂,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板书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反应。得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失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投影判断下列哪些反应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不是。(1)Fe+CuClFeCl+Cu22(2)HPO+2NaOHNaHPO+2HO34242Pt△
95(3)4NH+5O4NO↑+6HO322(4)2FeCl+SnCl2FeCl+SnCl3224讲解常见的氧化剂有活泼的非金属如卤素、氧气、过氧化物(NaO、HO)2222等;高价化合物如KMnO、HNO、浓HSO、KClO、FeCl等。432433常见的还原剂有活泼的金属如K、Na、Mg、Al等;低价化合物如HS、2HI、CO、FeSO等;一些单质如H、C等;具有中间价态的一些化合物如42SO、FeSO、HSO等既可作还原剂也可作氧化剂。2423过渡氧化还原滴定法是建立在氧化还原反应基础上的滴定分析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不仅可以测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而且可以测定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定量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存在,因此,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也十分普遍,可直接或间接测定许多无机物和有机物。板书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和方法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与酸碱反应相比较,其特点是反应机理比较复杂,而且反应速率一般较慢,往往需要加热。因此要创造条件,使它符合滴定分析的基本要求,同时在滴定过程中,必须注意滴定速率与反应速率相适应。根据标准溶液所用氧化剂或还原剂的不同,氧化还原滴定法又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此外,还有碘量法等。板书(一)高锰酸钾法讲解将KMnO配成标准溶液,并准确标定其浓度。用KMnO标准溶液滴定一44般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到滴定终点时,被测溶液由无色转变为浅紫色,故不必另外使用指示剂。KMnO是强氧化剂,可直接滴定许多还原性物质。4板书MnO-+8H++5e-Mn2++4HO42
96讲解高锰酸钾法的优点是KMnO溶液呈深紫色,在强酸性溶液中可被还原为无4色Mn2+,颜色变化明显,因此自身可作指示剂。KMnO氧化能力强,可以与4许多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是应用较广的氧化还原滴定法。板书优点(1)自身可做指示剂(2)应用较广。讲解高锰酸钾法的缺点是选择性差,标准溶液不稳定,能与水中微量的有机物、空气中的尘埃、氨等还原性物质作用析出MnO(OH)沉淀,还能自行分2解。一般不易获得纯品,故不能用直接法配制其标准溶液。板书缺点(1)选择性差,标准溶液不稳定,不能用直接法配制其标准溶液。讲解KMnO还原为Mn2+的反应,在常温下进行较慢。因此,在滴定较难氧化4的物质如NaCO等时,常需加热。滴定亚铁盐、HO等时虽不必加热,但开22422始滴定时速率也不宜过快。板书(2)在常温下反应进行较慢;开始滴定时速率不宜过快。强调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经常与NaCO一起使用,用NaCO进行标定。滴定224224时的条件如温度、酸度、滴定速率以及终点观察等方面均需注意,使用高锰酸钾法应认真注意操作要求。板书(二)重铬酸钾法讲解将KCrO配成标准溶液,也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KCrO是一种较强227227氧化剂,可以直接滴定一些还原性物质。
97板书CrO2-+14H++6e-2Cr3++7HO272讲解重铬酸钾法与高锰酸钾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重铬酸钾易得到99.99%以上的纯品,在105~110℃温度条件下干燥后,准确称量就可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其标准溶液非常稳定,保存在密闭容器中,浓度可长期保持不变;在1mo/L盐酸溶液中及室温条件下,不与Cl-反应,故可在盐酸溶液中滴定Fe2+,测定铁质量分数,这是重铬酸钾法一个最重要的应用。板书优点: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其标准溶液非常稳定。讲解氧化还原滴定法不仅可以测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而且还可以测定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定量反应的物质。如钙离子可与草酸根离子反应,再用标准高锰酸钾溶液测定草酸根离子,从而间接测定钙离子的含量。氧化还原计量点的确定,多采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如二苯胺磺酸钠、邻菲咯啉等都是常用的氧化还原指示剂。过渡滴定分析法中除以上酸碱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外,还有配位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板书三、其他滴定法(一)配位滴定法讲解硬水会给印染、医药、热化设备等带来严重危害,饮用水中若重金属离子超标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而缺乏人体发育需要的某些金属离子也会影响人的生长。因此,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经常需要测定水的硬度及某些金属离子的含量等,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常用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板书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
98指出在配位滴定法中,应用最广、最重要的是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配位剂的EDTA滴定法。EDTA滴定法主要应用于金属离子浓度的分析,如水硬度的测定。板书(二)沉淀滴定法讲解在医药、兽药、农药、食品、饲料、土壤及环境监测等方面经常需要测定Cl-、Br-、I-的含量。多数情况下,采用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板书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指出沉淀反应很多,但能用于沉淀滴定的反应却并不多,目前最常用的是生成难溶银盐的反应,如Ag++Cl-AgCl↓Ag++SCN-AgSCN↓以这类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法称为银量法,可用于测定Cl-、Br-、I-、CN-、SCN-和Ag+等离子。小结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和判断。2.氧化还原等滴定法的原理。作业思考与练习2、3。综合练习7、8。【板书设计】第三节氧化还原滴定法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反应。
99得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失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和方法(一)高锰酸钾法MnO-+8H++5e-Mn2++4HO42优点:(1)自身可作指示剂。(2)应用较广。缺点:(1)选择性差,标准溶液不稳定,不能用直接法配制其标准溶液。(2)在常温下反应进行较慢,开始滴定时速率不宜过快。(二)重铬酸钾法。CrO2-+14H++6e-2Cr3++7HO272优点: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其标准溶液非常稳定。三、其他滴定法(一)配位滴定法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二)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化学》电子教案第四章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课题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1.了解非金属单质的原子结构特征和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2.理解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硫、氮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3.理解漂白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学重点Cl、S、N的性质22教学难点同族、同周期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课时安排2学时
100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法,问题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实验演示教学用具投影仪,化学实验仪器【教学进程】导入非金属元素虽然数目不多,但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与各行各业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氯、溴、硫、氮就是典型非金属元素。我们首先来认识氯。板书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一、氯讲解氯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是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所必需的。自然界中常以氯化物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井盐水、盐湖水和岩盐矿中,最普通形式是NaCl。板书(一)物理性质讲述并板书通常情况下,Cl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密度比空气2大,能溶于水(1:2),水溶液称为氯水。注:氯水为混合物,液氯为纯净物。板书(二)化学性质讲述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和多种单质及化合物发生反应。板书1.与金属反应教材实验4-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板书点燃
1012Na+Cl2NaCl(白烟)2Cu+Cl点燃CuCl(棕黄色烟)22水溶液一般为蓝绿色2Fe+3Cl点燃2FeCl(棕褐色烟)23水溶液为黄色讲解a.干燥Cl常温下不与Fe反应,可用钢瓶储存Cl。22b.Cl具有强氧化性,金属与Cl反应生成一般生成高价态,如Cu2+、22Fe3+。板书2.与非金属反应H+Cl点燃2HCl(苍白色火焰、白雾)222P+3Cl点燃2PCl(液态,白雾)23PCl+ClPCl(固态,白烟)325讲解a.烟——固体小颗粒;雾——液体小液滴;气——气体小分子。b.燃烧——任何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c.Cl与P反应,一般得PCl和PCl的混合物,当Cl足量时,只生成2352PCl。5板书3.与水反应Cl+HOHCl+HClO22讲解a.Cl溶于水得氯水,仅有少量Cl与HO反应,故氯水呈浅黄绿色。222三种分子:Cl、HO、HClO22b.新制氯水成分四种离子:H+、Cl-、ClO-、OH-
102HClO——极弱酸,酸性比碳酸弱,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教材实验4-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板书4.与碱反应2Ca(OH)+2ClCa(ClO)+CaCl+2HO22222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三)卤族元素讲述知道构成氯分子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自然界存在的元素中,还有另外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7,它们是氟、溴、碘、砹,把这些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的元素称为卤族元素,简称卤素。讲解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结构有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来分析卤素原子结构上的异同点。投影卤素的原子结构讲解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相同点: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过渡卤素原子结构上的这种相似性与递变性,是如何反映在元素性质上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卤族元素的性质。板书
103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浅深。状态:气液固。密度:小大。熔沸点:低高。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设问Cl、Br、I等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若想要制得Cl、Br、I浓度较222222大的溶液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回答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用改变溶剂的办法来达到目的。演示实验a.I加入水中,I加入酒精中。22b.在溴水和碘水中分别加入CCl,振荡。4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及分层情况。讲解由上面的实验可知,卤素单质不易溶于水,但却溶于酒精和CCl溶液中,4除此之外,它们还易溶于苯、汽油等有机溶剂中,其中I在CCl中显紫色,24Br在CCl中呈橙红色,与水混合分层时,CCl因密度大而位于下层。244溴和碘除了遵循上述规律外,还有其各自的特性。讲解碘受热易升华,这个性质,有助于把I从其他物质中分离出来。如分离I2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时,可用加热的方法。过渡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也有着同样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呢?板书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讲解元素的性质,决定于原子的结构,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7,决定
104了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但原子半径的不同,又导致了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性。从结构上看,它们均易得一个电子形成X-而显氧化性,根据其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可预测出单质氧化性强弱的顺序如何呢?板书氧化性强弱:F>Cl>Br>I。2222过渡事实是否是这样呢?下面我们以卤素单质和氢气的反应为例来进行分析。板书(1)卤素与氢的反应。教师请大家参考课本有关内容,填写下表。投影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名称反应条件方程式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F冷暗处爆炸H+F2HFHF很稳定222Cl光照H+Cl光2HClHCl稳定222Br高温H+Br500℃2HBrHBr较不稳定222I高温、持续加热H+I2HIHI很不稳定222过渡在前面我们曾经学过,Cl可与水微弱反应生成HCl和HClO,其他卤素单2质和水反应时,情况是否一样呢?结论F、Cl、Br、I与水反应的程度依次减弱。F和水的反应比较特殊,这提22222醒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注意一般规律以外,还要注意一般之中有特殊。思考Cl除了能与H和水反应外,还能与金属和碱反应。想一想,其他卤素单22质是否具有这两点性质。过渡
105卤素单质与各物质反应时的差异,反映了它们的氧化性强弱有别。那么,怎样证明它们氧化性强弱的顺序呢?下面,我们可通过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得出结论。板书(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讲述展示氯水(黄绿色)、溴水(橙黄色)、碘水(棕黄色)。为了使现象更明显,我们再在试管中分别注入CCl溶液振荡,请大家根据4所观察到的现象来预测生成物,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实验在上述试管中分别滴入CCl,振荡,观察CCl层颜色的变化。44板书Cl+2NaBr2NaCl+Br22Cl+2Br-2Cl-+Br22Cl+2KI2KCl+I22Cl+2I-2Cl-+I22Br+2KI2KBr+I22Br+2I-2Br-+I22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排出Cl、Br、I的氧化性强弱顺序及Cl-、Br-、I-222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板书氧化性:Cl>Br>I。222还原性:I->Br->Cl-。教师请大家回想一下,刚才所用验证非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的方法与初中所学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是否相似?学生回忆、回答教师总结从初中所学知识知道,活泼的金属可把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
106来,同样,活泼的卤素单质也可把不活泼的卤素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讲解实验证明,氟的氧化性比氯、溴、碘都强,能把氯等从它们的卤化物中置换出来,为此,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即氟、氯、溴、碘的氧化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的增大而逐渐减弱。氧化性:F>Cl>Br>I。2222还原性:I->Br->Cl->F-。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规律呢?讲解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决定了它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不同,又导致了它们得电子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表现出氧化性的强弱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在学习时多次强调,除了要掌握物质性质的一般规律以外,还要认识其特殊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I的特性——与淀粉的反应。2演示实验:淀粉遇I变蓝色。2板书淀粉遇I变蓝色,可以用来检验I的存在。22过渡卤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因此,在自然界中,卤素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阅读:介绍几种与日常生活和人体健康有关的卤化物和含碘化合物的一些知识。投影思考题1.实验室制取Cl时,常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来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2了氯气,说出其使用原理。2.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A.碘水,淀粉溶液B.氯水,四氯化碳C.淀粉,KI溶液D.硝酸银溶液,稀HNO3
107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C.砹是有色气体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HNO3板书二、硫1.硫的存在和物理性质讲述硫(S)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游离态的硫主要存在于火山喷发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及温泉中;化合态硫主要以金属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如硫铁矿(FeS)、方铅矿2(PbS)、黄铜矿(CuS·FeS)、石膏(CaSO·2HO)、芒硝42(NaSO·10HO)等。煤和石油里也含有硫。硫是某些蛋白质的组成元素,242是生物体需要的营养元素。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古代炼丹术和医学上就用到硫。单质硫俗称“硫磺”,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的重要组成成分。单质硫是淡黄色的晶体,质脆,密度约为水的2倍。它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CS)中。硫蒸气急剧冷却会凝聚成粉末,这种现象称2为硫华。板书2.硫的重要化学性质讲解硫的化学性质较活泼,易和金属、非金属反应。如将硫粉和铁粉混合加热,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板书Fe+S△FeS硫化亚铁讲述将硫粉加热成蒸气后,插入灼热的铜丝,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铜。板书△
1082Cu+SCuS2硫化亚铜讲解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同时放出热量。板书S(s)+O(g)点燃SO(g)22讲述硫的用途很广,不仅用于制造硫酸、硫酸盐、硫化物,也用于火药、火柴、焰火的制造。工业上用硫作橡胶的交联剂,增加橡胶的结构稳定性。医疗上用硫配制硫磺软膏治疗皮肤病。农业生产中硫是一种杀虫剂、杀菌剂。石硫合剂是一种棕红色液体,杀菌能力强,容易渗透入病菌细胞内,使病菌中毒,发挥杀菌效能。同时石硫合剂能侵蚀昆虫表皮的蜡质层,对介壳虫和一些卵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石硫合剂不能和硫酸铜、波尔多液混合使用。储存石硫合剂时,应注意密封或在其表面加一层机油以隔绝空气,避免因氧化而降低药效。板书三、氮(N)21.氮的存在和物理性质讲述氮占地壳总量的0.03%,在自然界中氮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游离态氮存在于大气中,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是构成空气的主体成分。化合态氮存在于无机物(如铵盐、硝酸盐)和有机物中。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是动植物体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板书氮气(N)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稍轻,密度是1.252g/L。氮气不助燃,微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0.02体积的氮气。氮气在压强为101.325kPa,温度为-195.8℃时,变成无颜色的液体,-209.86℃变成雪状固体。
109工业上所用的氮气,通常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制得。板书2.氮气的化学性质讲解氮气是双原子分子,氮分子中2个氮原子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因此,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既不可燃,不助燃,因而也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讲解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可直接化合生成氨。工业上就是用这个反应来合成氨的。板书N+3H高温、高压2NH+92.38kJ/mol223催化剂讲解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还能和氧气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板书N+O放电2NO22讲述大量的氮气用来生成氨、硝酸和氮肥;氮气或氮气和氩气的混合气体还用来填充白炽灯泡,使灯泡经久耐用;粮食、水果若处于低氧高氮的环境中,能使害虫缺氧窒息而死,同时能使植物种子处于休眠状态,代谢缓慢,可以利用氮气来保存粮食、水果等农副产品。液态氮也是一种低温制冷剂。小结氯、溴、硫、氮的性质与应用;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但一般之中有特殊。教学说明本节内容学习时,除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外,还应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本节课即是以结构-性质-用途为线索,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规律,加以记忆。这
110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如普遍之中有特殊。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板书设计】第一节常见非金属单质一、氯(一)物理性质Cl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1:2),水溶液称为氯水。注:氯水为混合物,液氯为纯净物。(二)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2Na+Cl燃烧2NaCl(白烟)2Cu+Cl燃烧CuCl(棕黄色烟)22水溶液一般为蓝绿色2Fe+3Cl燃烧2FeCl(棕褐色烟)23水溶液为黄色注:a.干燥Cl常温下不与Fe反应,可用钢瓶储存Cl。22b.Cl具有强氧化性,金属与Cl反应生成一般生成高价态,如Cu2+、22Fe3+。2.与非金属反应H+Cl燃烧2HCl(苍白色火焰、白雾)222P+3Cl燃烧2PCl(液态,白雾)23PCl+ClPCl(固态,白烟)325a.烟——固体小颗粒;雾——液体小液滴;气——气体小分子。b.燃烧——任何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
111c.Cl与P反应,一般得PCl和PCl的混合物,当Cl足量时,只生成2352PCl。53.与水反应Cl+HOHCl+HClO22a.Cl溶于水得氯水,仅有少量Cl与HO反应,故氯水呈浅黄绿色。222三种分子:Cl、HO、HClO22b.新制氯水成分四种离子:H+、Cl-、ClO-、OHHClO——极弱酸,酸性比碳酸弱,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4.与碱反应2Ca(OH)+2ClCa(ClO)+CaCl+2HO22222漂白粉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三)卤族元素卤素原子结构的异同相同点:最外层均有7个电子。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电子层数不同,原子半径不同。1.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浅深。状态:气液固。密度:小大。熔沸点:低高。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2.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氧化性:F>Cl>Br>I。2222(1)卤素与氢的反应。(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Cl+2NaBr2NaCl+Br22Cl+2Br-2Cl-+Br22Cl+2KI2KCl+I22Cl+2I-2Cl-+I22
112Br+2KI2KBr+I22Br+2I-2Br-+I22氧化性:Cl>Br>I。222还原性:I->Br->Cl-。淀粉遇I变蓝色,可以用来检验I的存在。22二、硫1.硫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单质硫是淡黄色的晶体,质脆,密度约为水的2倍。它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CS)中。硫蒸气急剧冷却会凝聚成粉末,这种现象称2为硫华。2.重要化学性质Fe+SFeS2Cu+SCuS2S(固)+O(气)SO(气)22三、氮(N)21.氮的存在和物理性质氮气(N)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比空气稍轻,密度是1.252g/L。氮气不助燃,微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0.02体积的氮气。氮气在压强为101.325kPa,温度为-195.8℃时,变成无颜色的液体,-209.86℃变成雪状固体。2.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是双原子分子,氮分子中2个氮原子以共价键相互结合,因此,在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既不可燃,不助燃,因而也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N+3H高温、高压2NH+92.38kJ/mol223催化剂N+O电弧2NO22《化学》电子教案
113第四章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课题第二节常见非金属化合物1.了解硫化氢的性质;理解氯化氢和氨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2.了解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教学目标3.掌握硫酸和硝酸的重要性质及用途4.理解铵盐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教学重点常见非金属的含氧、含氢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常见非金属的含氧、含氢化合物的性质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导入上两节课学习了一些常见的金属单质,了解了它们的性质和用途,那么它们的化合物组成是怎样的呢?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板书第二节常见非金属化合物问题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常见非金属单质有哪些?回答氯、硫、氮、溴等。引导这些非金属相对来说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比较常见的是与氢、氧结合的含氢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首先认识一下非金属气态氢化物。板书一、非金属气态氢化物(一)氯化氢
114讲述并板书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氯化氢的水溶液称为氢氯酸,俗称盐酸。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二)硫化氢讲述并板书1.物理性质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吸入大量硫化氢会造成昏迷或死亡。硫化氢能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HS。它的水2溶液叫做氢硫酸,显弱酸性。(1)弱酸性HSHS-+H+2HS-S2-+H+讲解并板书2.化学性质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2HS+3O2SO+2HO(完全燃烧)22222HS+O2S+2HO(不完全燃烧)222讲解硫化氢中的硫显―2价,它为硫的最低价,硫元素的非金属性不是很强,硫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不太大,故硫化氢的还原性较强。硫化氢的还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HS+ClS↓+2HCl222HS+SO3S↓+2HO222HS+2FeClS↓+2FeCl+2HCl232板书(三)氨气
115讲述氨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0.771g/L,比空气轻,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到―33.35℃,会凝结成无色液体,成为液氨。氨易溶于水,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氨的水溶液称氨水,具有弱碱性,易挥发。氨水中既有游离的NH分子,也有大量的NH·HO分子,同时还有NH+3324和OH-。铵盐易溶于水,是农业上的速效氮肥,可直接被农作物吸收。铵盐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放出氨气。板书NHHCONH↑+HO↑+CO↑43322NHCl△NH↑+HCl↑43二、非金属氧化物及含氧酸引入1872年,美国化学家史密斯,首先提出了“酸雨”一词。从1974年起,每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中1983年的主题是防治酸雨。198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0000亩1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南山27000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设问酸雨的危害是如此之大,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谁呢?回答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硫。板书(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二氧化硫。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20℃时,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11亩=666.6667m2。
116提问S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应该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请大家回忆一下2酸性氧化物具有什么通性。回答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但以还原性为主;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板书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a.与水反应SO+HOHSO2223b.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SO+CaO高温CaCO23练习写出SO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边讲边板书c.与碱的反应SO+2NaOHNaSO+HO2232d.与盐的反应SO+NaCONaSO+CO223232SO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CO的性质很相似,要注意模仿。22过渡SO除了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外,还有它自己的特性。2边讲边板书由SO中S的化合价进行分析:20S+4SO+6SO23(2)弱氧化性2HS+SO3S↓+2HO222
117(3)还原性2SO+O2SO223(4)漂白性边讲边板书漂白机理:SO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但是这些无色物质不2稳定,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结论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归纳漂白的三种原理:(1)吸附有机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红墨水。(2)与有机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使品红溶液褪色,反应是可逆反应。2(3)氧化剂氧化有机色素而褪色,如HClO、NaO、HO、O等使有机22223色素褪色,是不可逆反应。SO+2NaOHNaSO+HO2232板书2.三氧化硫讲述并板书三氧化硫又叫硫酐,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性氧化物或碱起反应生成硫酸盐。边讲边板书SO+HOHSO3224SO+CaOCaSO34SO+2NaOHNaSO+HO3242此外,三氧化硫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强氧化剂。板书(二)浓硫酸讲述浓硫酸是一种难以挥发的强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如下特性:板书(1)强吸水性
118讲述浓硫酸能和水结合生成硫酸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因此浓硫酸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板书(2)强脱水性CHO12C+11HO1222112讲述浓硫酸能从碳、氢、氧的有机物中,把氢和氧按照水的比例夺取出来,使有机物碳化。板书(3)强氧化性讲述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加热时,能使许多不活泼金属氧化,最后生成硫酸盐,并放出二氧化硫气体。板书△Cu+2HSO(浓)CuSO+2HO+SO↑24422讲述在加热时,浓硫酸还能与非金属反应。例如,浓硫酸与碳作用,反应式如下:△板书C+2HSO(浓)2SO↑+CO↑+2HO24222讲述浓硫酸是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医药、染料、蓄电池等,在冶金工业、机械制造业及化纤、石油、制革工业上,也都大量使用到硫酸。在实验室里,硫酸是一种常用的试剂。投影课堂练习1.由于易被氧化,在实验室不易长期保存的溶液是()。A.Ca(OH)B.氢硫酸C.NaSOD.氯水223
1192.下列气体在浓碱溶液中能做喷泉实验的是()。A.NB.HeC.SOD.HCl223.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SO气体,可选用试剂()。22A.澄清石灰水B.品红溶液C.溴水D.饱和NaHCO溶液3答案1.BC2.CD3.D板书(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NO),无色气体,难溶于水,有毒。讲述在常温下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并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板书2NO+O2NO22二氧化氮有毒,易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HO2HNO+NO↑223讲述雷雨时,空气中的氮经雷电作用可与氧化合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接触可氧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雨水生成硝酸,进入土壤后形成硝酸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板书(四)硝酸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讲解一般市售浓硝酸质量分数约为69%,质量分数大于98%的浓硝酸极易挥发,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酸雾,故称发烟硝酸。硝酸是一种强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一些特殊性质。
120板书硝酸的特殊性质(1)不稳定性讲解在光或热的作用下,浓硝酸容易易发生分解。板书4HNO△2HO+4NO↑+O↑3222讲解硝酸越浓,越容易分解,分解放出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使硝酸呈黄色。因此硝酸必须保存在棕色瓶中,存放在阴凉避光处。板书(2)氧化性讲述浓、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几乎能与所有金属(除金、铂等以外)和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Cu+4HNO(浓)Cu(NO)+2NO↑+2HO332223Cu+8HNO(稀)3Cu(NO)+2NO↑+4HO3322C(灼热)+4HNO(浓)CO↑+4NO↑+2HO3222讲述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之比为1:3)称为“王水”,它的氧化能力更强,可将包括金、铂在内的所有金属溶解氧化。【板书设计】第二节常见非金属化合物一、非金属气态氢化物(一)氯化氢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氯化氢的水溶液称为氢氯酸,俗称盐酸。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121(二)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吸入大量硫化氢会造成昏迷或死亡。硫化氢能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HS。它的水溶液2叫做氢硫酸,显弱酸性。(1)弱酸性a.弱:不完全解离,分步解离。b.二元弱酸:HSHS-+H+2HS-S2-+H+2.化学性质: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2HS+3O2SO+2HO(完全燃烧)22222HS+O2S+2HO(不完全燃烧)222(三)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0.771g/L,比空气轻,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到-33.35℃,会凝结成无色液体,成为液氨。氨气易溶于水,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氨的水溶液称氨水,具有弱碱性,易挥发。NHHCO△NH↑+HO↑+CO↑43322NHCl△NH↑+HCl↑43二、非金属氧化物及含氧酸(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1.二氧化硫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20℃时,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化学性质:(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22a.与水反应SO+HOHSO2223b.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SO+CaO高温CaCO23c.与碱反应SO+2NaOHNaSO+HO2232d.与盐的反应SO+NaCONaSO+CO223232由SO中S的化合价分析:20+4+6SSOSO23(2)弱氧化性2HS+SO3S↓+2HO222(3)还原性2SO+O2SO223(4)漂白性漂白机理:SO与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但是这些无色物质不2稳定,容易分解而恢复原来的颜色。归纳漂白的三种原理:(1)吸附有机色素而褪色,如活性炭吸附红墨水。(2)与有机色素化合而褪色,如SO使品红褪色,反应是可逆反应。2(3)氧化剂氧化有机色素而褪色,如HClO、NaO、HO、O等使有机22223色素反应,是不可逆反应。SO+2NaOHNaSO+HO22322.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又叫硫酐,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性氧化物或碱起反应生成硫酸盐。SO+HOHSO+Q3224SO+CaOCaSO34
123SO+2NaOHNaSO+HO3242此外,三氧化硫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强氧化剂。(二)浓硫酸浓硫酸是一种难以挥发的强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如下特性:(1)强吸水性(2)强脱水性CHO12C+11HO1222112(3)强氧化性Cu+2HSO(浓)△CuSO+2HO+SO↑24422C+2HSO(浓)△2SO↑+CO↑+2HO24222(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氧化氮(NO),无色气体,难溶于水,有毒。2NO+O2NO22二氧化氮有毒,易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HO2HNO+NO↑223(四)硝酸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硝酸的特殊性质:(1)不稳定性4HNO△2HO+4NO↑+O↑3222(2)氧化性Cu+4HNO(浓)Cu(NO)+2NO↑+2HO332223Cu+8HNO(稀)3Cu(NO)+2NO↑+4HO3322C(灼热)+4HNO(浓)CO↑+4NO↑+2HO3222《化学》电子教案第四章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课题第三节常见金属单质
1241.了解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和金属的通性教学目标2.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钠、铝、铁等)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重点典型的金属单质(钠、铝、铁等)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典型的金属单质(钠、铝、铁等)的特性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实验演示教学用具投影仪、化学实验仪器相关物品【教学进程】导入从古到今,金属都是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材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家居生活中。这一类物质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常见的金属单质。板书第三节常见金属单质讲述在冶金工业上,常把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黑色金属通常是指铁、铬、锰及其合金,有色金属则指除去铁、铬、锰之外的所有金属;根据密度大小,把密度小于4.5g/cm3的叫轻金属,把密度大于4.5g/cm3的叫重金属,一般重金属离子对人畜有一定的毒性;此外,还可将金属分为常见金属和稀有金属。边讲边板书一、金属的通性金属共同的物理特性是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可塑性,具有一定的颜色和密度。讲述金属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极易失去,在金属单质中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成为自由电子,金属原子则失去电子变为金属离子,自由电子不专属于某个金属离子而为整个金属单质所共有。由于金属内部有自由电子和离子的存在,这些自由电子和离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
125投影金属晶体内部结构示意图。金属键——在金属单质中原子和离子靠自由电子的运动相互连接着,这样形成的化学键叫金属键。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键形成的单质晶体称金属晶体。板书共同化学性质是都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而表现出还原性,例如,金属可以与非金属反应、与氧反应、与酸反应等。过渡首先认识金属中的典型代表——钠。板书二、钠讲述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ⅠA族,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最左侧,包括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6种元素,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多是易溶于水的强碱,所以称它们为碱金属。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而变成+1价的阳离子。从锂到钫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碱金属元素是所有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是较强的还原剂。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钠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无机元素,约占体重的0.15%,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在其他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钠的化合物。教材实验4-9指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物理性质。边讲边板书(一)物理性质质软,可以用刀切割,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密度0.97g/cm3,能浮在水面上,是热和电的良导体。板书(二)化学性质教材实验4-10
126课堂演示。讲解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物。新切开钠的剖面很快失去金属光泽而变暗,生成了氧化钠。钠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生成过氧化钠。1.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NaO(氧化钠)222.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Na+ONaO(过氧化钠)222教材实验4-11课堂演示。3.与水能发生激烈反应2Na+2HO2NaOH+H↑224.与稀酸剧烈反应2Na+HSO2NaSO+H↑24242讲解钠的保存:因为钠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通常把钠保存在煤油中。阅读阅读材料“过氧化钠”。板书三、铝讲述铝在自然界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主要有铝矾土(AlO·3HO)、冰晶石232(NaAlF)等。在地壳中,铝的含量居第三位,仅次于氧和硅。36铝是银白色的轻金属,密度为2.7g/cm3,熔点660℃,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抽成细丝,也可压成薄片成为铝箔,用来包装胶卷、糖果等。铝的导电、导热性强,在工业上常用铝代替铜作导线、热交换器和散热材料等。板书铝是银白色的轻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强。
127讲解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易被空气氧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膜能防止铝继续氧化,起保护作用。这是铝制品具有防锈能力的原因。讲解铝在氧气中能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铝粉末。边讲边板书1.与氧气反应4Al+3O2AlO+3830kJ/mol2232.铝热法把用铝从金属氧化物中置换金属的方法称为铝热法。2Al+FeOAlO+2Fe+Q23233.两性铝处于金属和非金属的边缘,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是典型的两性元素。2Al+3HSOAl(SO)+3H↑2424322Al+2NaOH+2HO2NaAlO+3H↑222阅读阅读材料“铝的用途与危害”。板书四、铁讲述铁属于副族元素,又称过渡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3价。能与非金属、水、酸等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板书1.与非金属的反应讲述在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里与氧、硫、氯等典型的非金属不起显著的反
128应,因此,工业上可用钢瓶贮存干燥的氯气和氧气。但在高温下,铁能和氧、硫、氯等非金属反应。板书3Fe+2OFeO234Fe+SFeS讲述红热的铁跟水蒸气起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板书2.与水的反应3Fe+4HO(g)高温FeO+4H↑2342讲述铁能与稀酸反应生成+2价铁的盐,同时放出氢气。板书3.与酸的反应Fe+2HClFeCl+H↑22投影课堂练习实验室清洗仪器时,对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壁上残留的碘,可用_____________洗涤;对制Cl用的烧瓶底部沾有的MnO固体,可用22洗涤;对玻璃仪器上沾有的铁锈,应用_________洗涤。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四氯化碳浓盐酸稀盐酸小结金属通性,钠、铝、铁的性质及用途。作业阅读本节拓展知识,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板书设计】
129第三节常见金属单质一、金属的通性金属共同的物理特性是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可塑性,具有一定的颜色和密度。共同化学性质是都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而表现出还原性,例如,金属可以与非金属反应、与氧反应、与酸反应等。二、钠(一)物理性质质软,可以用刀切割,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密度0.97g/cm3,能浮在水面上,是热和电的良导体。(二)化学性质1.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NaO(氧化钠)222.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Na+ONaO(过氧化钠)2223.与水能发生激烈反应2Na+2HO2NaOH+H↑224.与稀酸剧烈反应2Na+HSONaSO+H↑24242三、铝铝是银白色的轻金属,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强。1.与氧气反应4Al+3O2AlO+3830kJ/mol2232.铝热法把用铝从金属氧化物中置换出金属单质的方法称为铝热法。2Al+FeOAlO+2Fe+Q23233.两性铝处于金属和非金属的边缘,既能和酸反应,也能和碱反应,是典型的两性元素。2Al+3HSOAl(SO)+3H↑242432
1302Al+2NaOH+2HO2NaAlO+3H↑222四、铁铁属于过渡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1.与非金属的反应3Fe+2OFeO234Fe+SFeS2.与水的反应3Fe+4HO(g)高温FeO+4H↑23423.与酸的反应Fe+2HClFeCl+H↑22《化学》电子教案第四章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课题第四节常见金属化合物1.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变2.理解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教学目标3.理解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的性质,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变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教学重点2.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3.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铁的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变教学难点2.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3.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对比-联想结合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
131【教学进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金属的知识,了解了几种常见的重要金属,同时知道了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是金属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方式。金属化合物是重要的生产材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几种常见的金属化合物。板书第四节常见金属化合物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阅读仔细阅读课文,完成表格。投影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化学式NaCONaHCO233俗名苏打、纯碱小苏打色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溶解性易溶于水较易溶于水易分解稳定性不易分解2NaHCONaCO+HO+CO↓32322产生气体快与酸反应NaHCO+HClNaCl+HO+CO322讲解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是白色粉末。含结晶水的碳酸钠(NaCO·10HO)为白色晶体,在空气中很容易风化而变成白色粉末。失水232后的碳酸钠称无水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大量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石油工业。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是细小的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小苏打能中和过多的胃酸,在兽医上作抗酸药物或酸中毒的解毒药,也是食品工业的疏松剂。NaCO比NaHCO更易溶于水,它们的水溶液都因水解而呈碱性。233
132NaCO和NaHCO都能与HCl溶液反应放出CO。NaHCO与HCl溶液的23323反应比NaCO与HCl溶液的反应要剧烈。23NaCO很稳定,而NaHC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332NaHCONaCO+HO+CO↑3△2322利用这个反应可区别NaCO和NaHCO。233碳酸钠用途十分广泛,大量用于玻璃、肥皂、造纸、石油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在临床上,小苏打常用作抗酸药。在食品工业上,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板书二、氧化铝与氢氧化铝(一)氧化铝(AlO)23讲解氧化铝是一种白色粉末,熔点为2050℃,不溶于水。天然产的无色氧化铝晶体称为刚玉,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刚玉耐高温,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常被用来制成砂轮、研磨纸或研磨石等。通常所说的蓝宝石和红宝石就是混有少量不同氧化物杂质的刚玉,不但可用作装饰品,而且还可用作精密仪器和手表的轴承。人工高温烧结的氧化铝称为人造刚玉。板书氧化铝(AlO)是一种白色粉末,熔点为2050℃,不溶于水。23讲解氧化铝不溶于水,也不与水起反应,但新制的氧化铝能与酸或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板书AlO+6HCl2AlCl+3HO2332AlO+2NaOH2NaAlO+HO2322讲解在上述第一个反应中,AlO表现出碱性氧化物的性质;在第二个反应中,23AlO则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因此,AlO是两性氧化物。2323板书
133两性氧化物——即能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又能表现出碱性氧化物的性质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板书(二)氢氧化铝(Al(OH))3讲解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的胶状物质,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能。氢氧化铝凝胶在医药上也是一种良好的抗酸药,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板书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的胶状物质,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能。边讲边板书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属于两性氢氧化物。Al(OH)+3HClAlCl+3HO332Al(OH)+NaOHNaAlO+2HO322板书三、铁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一)铁的氧化物边讲边板书铁的氧化物有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O)、四氧化三铁(FeO)2334等。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即迅速被氧化成FeO。34FeO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FeO是具有磁性的黑色粉末,俗称磁性2334氧化铁。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也不能跟水起反应。FeO和FeO都能跟酸起反23应,分别生成亚铁盐和铁盐。FeO+2H+Fe2++HO2FeO+6H+2Fe3++3HO232板书(二)铁的氢氧化物
134讲解铁的氢氧化物有氢氧化亚铁[Fe(OH)]和氢氧化铁[Fe(OH)]两种。这两种氢23氧化物都可用相应的可溶性铁盐和碱溶液起反应制得。边讲边板书Fe(OH)是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不稳定,能氧化成红褐色的Fe(OH)。23在氧化过程中,颜色由白色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4Fe(OH)+O+2HO4Fe(OH)↓2223Fe(OH)和Fe(OH)都是不溶性碱,它们能与酸反应,分别生成亚铁盐和铁23盐。Fe(OH)+2H+Fe2++2HO22Fe(OH)+3H+Fe3++3HO32Fe(OH)受热不稳定,易分解。32Fe(OH)FeO+3HO3232板书四、铁盐和亚铁盐过渡铁的盐类有亚铁盐(二价铁盐)和铁盐(三价铁盐)两种,常见的有:边讲边板书(一)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晶体(FeSO·7HO)是淡绿色晶体,又称绿矾,易溶于水,水42溶液显酸性。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能逐渐被氧化而变成黄棕色的碱式硫酸铁,所以硫酸亚铁必须保存在密闭容器中。4FeSO+2HO+O4Fe(OH)SO4224(二)氯化铁氯化铁(FeCl·6HO)是棕黄色固体,易潮解,易溶于水。32三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其水溶液呈酸性。FeCl+3HOFe(OH)+3HCl323投影
135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碳酸钠B.氢氧化铁C.氧化钙D.氢氧化铝2.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来防治病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好用稀碱水或清水浸泡一段时间。浸泡蔬菜时可加入适量的()。A.纯碱B.白酒C.白糖D.食醋3.铁的氧化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氧化亚铁呈_______色,氧化铁呈_______色。小结:几种常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作业:综合练习五、六。【板书设计】第四节常见金属化合物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二、氧化铝与氢氧化铝(一)氧化铝(AlO)23氧化铝是一种白色粉末,熔点为2050℃,不溶于水。
136△AlO+6HCl2AlCl+3HO2332AlO+2NaOH2NaAlO+HO2322两性氧化物——既能表现出酸性氧化物性质又能表现出碱性氧化物性质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二)氢氧化铝(Al(OH))3氢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的胶状物质,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又有吸附色素的性能。化学式NaCONaHCO233俗名苏打、纯碱小苏打色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溶解性易溶于水较易溶于水易分解稳定性不易分解2NaHCONaCO+HO+CO↓32322与酸反产生气体快应NaHCO+HClNaCl+HO+CO322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和水,属于两性氢氧化物。Al(OH)+3HClAlCl+3HO332Al(OH)+NaOHNaAlO+2HO322三、铁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一)铁的氧化物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加热,即迅速被氧化成FeO。34FeO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FeO是具有磁性的黑色粉末,俗称磁性2334氧化铁。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也不能跟水起反应。FeO和FeO都能跟酸起反23应,分别生成亚铁盐和铁盐。FeO+2H+Fe2++HO2FeO+6H+2Fe3++3HO232(二)铁的氢氧化物
137Fe(OH)是白色絮状沉淀,在空气中不稳定,能氧化成红褐色的Fe(OH)。23在氧化过程中,颜色由白色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4Fe(OH)+O+2HO4Fe(OH)↓2223Fe(OH)和Fe(OH)都是不溶性碱,它们能与酸反应,分别生成亚铁盐和铁23盐。Fe(OH)+2H+Fe2++2HO22Fe(OH)+3H+Fe3++3HO32Fe(OH)受热不稳定,易分解。32Fe(OH)△FeO+3HO3232四、铁盐和亚铁盐(一)硫酸亚铁硫酸亚铁晶体(FeSO·7HO)是淡绿色晶体,又称绿矾,易溶于水,水42溶液显酸性。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能逐渐被氧化而变成黄棕色的碱式硫酸铁,所以硫酸亚铁必须保存在密闭容器中。4FeSO+2HO+O4Fe(OH)SO4224(二)氯化铁氯化铁(FeCl·6HO)是棕黄色固体,易潮解,易溶于水。32三氯化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其水溶液呈酸性。FeCl+3HOFe(OH)+3HCl323《化学》电子教案第四章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课题第五节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1.掌握卤素离子、硫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教学目标2.了解常见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3.理解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138教学重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焰色反应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方法对比-比喻-联想结合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导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好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非常必要。板书一、卤素离子课堂实验教材实验4-12,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讲解卤素离子Cl-、Br-、I-能与硝酸银溶液里的Ag+作用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板书NaCl+AgNOAgCl↓+NaNO33白色NaBr+AgNOAgBr↓+NaNO33淡黄NaI+AgNOAgI↓+NaNO33黄色结论用硝酸银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可检验卤素离子的存在。板书二、硫酸根离子课堂实验教材实验4-13。
139观察记录SO2与Ba2+结合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或稀硝酸的白色硫酸钡沉4-淀。板书NaSO+BaClBaSO↓+2NaCl2424白色结论用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盐酸(或稀硝酸)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板书三、铵根离子课堂实验教材实验4-14。观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讲解铵盐是由铵离子(NH+4)和酸根组成的。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碱性气体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结论利用铵盐与碱作用,放出氨气这一性质检验铵离子(NH+)的存在。4投影五彩斑斓的烟火图片。板书四、金属焰色反应课堂实验教材实验4-15。观察可以看出,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钾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很多金属如钙、锶、钡、铜等及其化合物也能发生焰色反应,其反应呈现的颜色见教材表4-1。结论
140焰色反应所呈现的特殊颜色,可以鉴定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还可以制造各种焰火。板书五、铁离子(一)亚铁离子(Fe2+)课堂实验教材实验4-16。观察赤血盐中的[Fe(CN)]3-离子与Fe2+离子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滕氏6蓝)沉淀。3Fe2++2[Fe(CN)]3-Fe[Fe(CN)]↓6362结论Fe2+离子可用赤血盐K[Fe(CN)]进行检验。36(二)三价铁离子(Fe3+)课堂实验教材实验4-17。观察黄血盐中的[Fe(CN)]4-离子与Fe3+离子反应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普鲁士6蓝)沉淀。可用这一反应检验Fe3+离子的存在。4Fe3++3[Fe(CN)]4-Fe[Fe(CN)]↓6463引导Fe3+离子也可用硫氰化钾(KSCN)进行检验。Fe3+与硫氰化钾(KSCN)反应,可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Fe3++3SCN-Fe(SCN)3投影课堂练习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溶液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4段时间③FeCl溶液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3
141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小结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作业综合练习七。【板书设计】第五节常见阴阳离子的检验一、卤素离子卤素离子Cl-、Br-、I-能与硝酸银溶液里的Ag+作用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NaCl+AgNOAgCl↓+NaNO33白色NaBr+AgNOAgBr↓+NaNO33淡黄NaI+AgNOAgI↓+NaNO33黄色用硝酸银溶液,再加入少量稀硝酸,可检验卤素离子的存在。二、硫酸根离子SO2-与Ba2+结合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或稀硝酸的白色硫酸钡沉4淀。NaSO+BaClBaSO↓+2NaCl2424白色用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盐酸(或稀硝酸)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三、铵根离子铵盐是由铵离子(NH+4)和酸根组成的。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碱性气体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利用铵盐与碱作用,放出氨气这一性质检验铵离子(NH4+)的存在。四、金属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所呈现的特殊颜色,可以鉴定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还可以制
142造各种焰火。五、铁离子(一)亚铁离子(Fe2+)赤血盐中的[Fe(CN)]3-离子与Fe2+离子反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滕氏6蓝)沉淀。3Fe2++2[Fe(CN)]3-Fe[Fe(CN)]↓6362Fe2+离子可用赤血盐K[Fe(CN)]进行检验。36(二)三价铁离子(Fe3+)黄血盐中的[Fe(CN)]4-离子与Fe3+离子反应生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普鲁士6蓝)沉淀。可用这一反应检验Fe3+离子的存在。4Fe3++3[Fe(CN)]4-Fe[Fe(CN)]↓6463Fe3+离子也可用硫氰化钾(KSCN)进行检验。Fe3+与硫氰化钾(KSCN)反应,可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Fe3++3SCN-Fe(SCN)3《化学》电子教案第五章烃和烃的衍生物课题第一节有机化合物概述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2.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教学目标3.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有机化合物跟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4.了解有机化合物在元素组成、性质和用途等方面与无机物的差异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物的差异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中碳、氢、氧等原子的成键特征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导入思考讨论
143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其组成元素有哪些?2.有机化合物与无机物是否为毫无关系的两类物质?3.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何在?4.有机化合物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什么密切相关?5.有机化合物对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具有什么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板书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及性质特点提问什么叫有机化合物?回答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讲解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较多,相对确切的定义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称为有机化合物。板书(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讲述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卤素等,碳为主要元素。强调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为无机物。讲述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目前,从自然界中发现的和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约有几千万种(无机物只有几十万种),那有机化合物在性质上具有什么特征呢?板书(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1.易燃烧,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1442.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3.熔沸点低,固态是分子晶体。4.大多是非电解质,不导电。5.反应复杂、副反应多。讲述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在性质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参考教材表5-1。强调在学习时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把握好“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而不是“所有有机化合物”。以上只是有机化合物的共性,并非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有此性质,许多有机化合物还有自己的特性;二是因为有机化合物副反应多,为突出主反应,有机反应式不用“”而用“”,但需要配平。问题有机化合物的以上性质特点与其什么密切相关呢?引导常说内在决定外在,内在结构决定外在性质。结论所以不难想到有机化合物的以上特点是由其结构决定的。板书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讲述碳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基本的元素,要认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必须了解碳原子的特性。碳是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最外层具有4个电子,既难以失去4个电子也难以从外界获得4个电子形成离子。因此,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只能通过电子的共享即以共价键相结合。甲烷(结构式)
145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并以短线代表共价键相连接的式子,叫做结构式。板书碳原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间易形成单键、双键、三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的结构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性质结构溶解性分子极性物理性质熔沸点分子晶体导电性热稳定性以碳为主,共价键结化学性质可燃性合,分子复杂反应慢且复杂板书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一)根据官能团的不同进行分类根据有机化合物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醇、酚、醛、羧酸、酯、胺、酰胺等。按官能团分类,是有机化合物分类的重点。阅读有机化合物按官能团分类的情况参看教材表5-2。板书决定主要化学特性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就叫做官能团。强调要注意区分“基”与“根”的不同含义。“基团”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一类不带电性、不稳定、不能独立存在的原子或原子团。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去掉一个或几个原子后,所剩余的部分就叫基。“根”是指带有电荷的原子团(或个别的原子),能够独立存在。“根”的特点是它的微粒带有电荷。但是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都叫根。(二)根据碳原子的链接方式(碳架)分类
146根据碳原子的连接方式(碳架)进行分类,可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1.链状化合物乙烷CHCH33丙烯CH=CH-CH232.环状化合物环状化合物分子中的碳架是环状的,有时环状碳架上还杂有其他原子,例如环戊烷苯讲述有机化学对于增产食物、裨益健康、增加能源、改善环境、发展材料等都有重要作用。在农业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板书四、有机化学与农业的关系组成生物体的物质除了水和一些无机盐以外,绝大部分是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中承担着各种不同的功能。农业科学的实质任务在于探讨生命现象及其规律。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而要认识这些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并通过各种途径能动地运用和控制它们,就需要掌握有机化学的知识和技能。
147投影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二氧化碳B.尿素C.蔗糖D.碳酸氢铵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B.有机化合物的熔点低,受热易分解,都能燃烧C.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不易导电D.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一般较慢,且常伴有副反应发生3.有A、B两种有机化合物,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且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是85.7%。A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1.25g/L,B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21倍。求A、B的分子式。小结根据本节课所讲内容罗列出下表。性质或反应有机化合物无机物反应种类多少溶解情况熔点高低是否导电热稳定性燃烧难易化学反应作业完成上述表格及课后思考练习。【板书设计】第一节有机化合物概述一、有机化合物概念及性质特点(一)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148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1.易燃烧,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3.熔沸点低,固态是分子晶体。4.大多是非电解质,不导电。5.反应复杂、副反应多。二、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成键特征:1.碳原子含有4个价电子,可以跟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2.碳原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间易形成单键、双键、三键、碳链、碳环等多种复杂的结构单元。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性质结构溶解性分子极性物理性质熔沸点分子晶体导电性热稳定性以碳为主,共价键结化学性质可燃性合,分子复杂反应慢且复杂三、化合物的分类1.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2.按官能团分类:烷烃、烯烃、炔烃、醇、酚、醛、羧酸、酯、胺、酰胺等。官能团——主要化学特性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就叫做官能团。四、有机化学与农业的关系
149《化学》电子教案第五章烃和烃的衍生物课题第二节烃(一)1.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甲烷的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2.了解烷烃、同系物和烃基的概念3.了解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4.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教学目标5.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烯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理解乙烯的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6.了解乙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炔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性质;理解乙炔的氧化反应教学重点甲烷、乙烯、乙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烷烃、烯烃、炔烃的系统命名法,取代反应课时安排3学时教学方法对比-联想结合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课堂实验教学用具投影仪,化学实验仪器【教学进程】导入烃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基本的一大类物质,是有机化合物的母体,其他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看作是由烃衍生而来的。讲述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氢化合物,简称为烃。板书烃——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讲述根据烃分子结构中碳架的不同形式,可把烃分为两大类:链烃和环烃。链烃和环烃根据碳架中所含不同的价键,又可分为不同类别。烃的简要分类如下:
150板书:CH(n≥1)n2n+2CH(n≥2)n2nCH(n≥2)n2n-2CH(n≥3)n2nCH(n≥6)n2n-6讲解烷烃属于链烃,而甲烷是烷烃中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物质。板书一、甲烷烷烃(一)甲烷讲述甲烷俗称沼气、坑气,是池沼底部和煤矿坑道所产生气体的主要成分。此外,有些地方的地下深处蕴藏着大量的天然气,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按体积计,含量一般为80%~90%。这些甲烷都是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由植物残体经过某些微生物发酵作用而生成的。讲述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以共价单键形成的,其分子式为CH。4板书1.甲烷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甲烷的结构:分子式CH,电子式,结构式。4讲解科学研究证明,甲烷分子里的碳、氢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形成了一个正四面体的立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而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形成的4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彼此相等,都是109°28′。演示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同学们观察,如果配合上投影,播放立体全方位
151的组成演示效果会更好。板书空间结构:正四面体。过渡结构决定性质,先了解甲烷的结构,再来学习甲烷的性质。板书2.甲烷的性质。提问甲烷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本,找出问题答案。指点甲烷是无色、无臭、无毒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可溶于煤油、汽油。讲解正是由于甲烷分子中碳原子的4个价键都被氢原子所饱和,形成比较牢固的化学键,因此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一般情况下,不跟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但较纯净的甲烷可在空气中安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板书(1)氧化反应:CH+2O点燃CO↑+2HO。4222强调必须注意,含甲烷5%~15%的空气、甲烷的混合气体,遇火花会立刻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甲烷前,必须像检验氢气的纯度那样去检验甲烷的纯度。甲烷跟强氧化剂高锰酸钾也不起反应,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引导甲烷不仅仅和氧气发生反应,在光照的条件下也能和氯气发生反应。强调注意:装有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容器不要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否则会引起爆炸。讲解
152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黄绿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并在容器壁上有油状液滴形成。这说明甲烷与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中首先是甲烷的一个氢原子被一个氯原子所替代,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反应式如下:板书CH+Cl光CHCl+HCl423一氯甲烷讲解反应并不停留在这一步,生成的一氯甲烷能继续跟氯气反应,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四氯甲烷(四氯化碳),反应式如下:板书CHCl+Cl光CHCl+HCl3222CHCl+Cl光CHCl+HCl2223CHCl+Cl光CCl+HCl324讲解不难发现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是逐步被氯原子所代替的。像这样,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板书(2)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讲述一氯甲烷等4种取代产物都是甲烷的氯代物。它们都不溶于水。在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3种都是液体。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四氯甲烷还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灭火剂。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生活实例说出甲烷的用途。板书3.甲烷的用途——燃料、工业原料。过渡除甲烷外,还有一系列结构和性质与它很相似的烃,如乙烷、丙烷、丁烷等。
153投影名称结构式结构简式甲烷CH4乙烷CHCH33丙烷CHCHCH323丁烷CHCHCHCH3223引导在这些烃的分子结构中,碳原子之间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以单键结合,这样的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和”。板书(二)烷烃1.烷烃的概念。板书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的链烃叫做饱和链烃,也称烷烃。讲述烷烃的结构特点是:碳原子之间只存在单键,并且结合成链。通过比较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的分子结构可以看出,每一个烃都比它前面的烃增加了一个CH基团。这说明,烷烃分子里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数目之2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把碳原子数定为n,氢原子数必然等于2n+2,所以,烷烃的分子式可用通式CH来表示。n2n+2板书把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基团,并具有同一通式2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所剩余的基团叫做烃
154基。讲解如果失去氢原子的烃是烷烃,则形成烷基。举例例如,-CH叫甲基,-CHCH叫乙基等。烷基的通式为为CH,一323n2n+1般常用-R表示各类烷基。强调在学习时要注意,烃基不带电荷,不可单独存在。烃基的书写规范,不可缺少键线,否则,为错误。板书2.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讲述在研究物质的分子组成和性质时,发现有不少物质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差异。例如,在研究丁烷(CH)的组成和性质时,就发现有另一种组410成和相对分子质量与丁烷完全相同,但性质却有差异。为了区别起见,把其中的一种叫做正丁烷,另一种叫做异丁烷。参考教材表5-3。问题为什么这两种丁烷具有相同的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但却具有不同的性质呢?分析经过科学实验证明,原来它们的结构是不同的。正丁烷分子里的碳原子形成直链,而异丁烷分子里的碳原子却带有支链。板书正丁烷异丁烷结构式CH-CH-CH-CHCH-CH-CH322333CH3讲述
155像这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是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板书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讲述在烷烃同系物的分子中,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碳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就越复杂,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就越多。举例含有4个碳原子的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含有5个碳原子的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而含有7个碳原子的庚烷有9种,而含有10个碳原子的癸烷多达75种。解释有机化合物中,碳和碳可以相互连接向空间多向伸展,形成同分异构体,这是有机物数目巨大的重要原因。板书3.烷烃的命名讲述烷烃的命名,常采用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板书(1)习惯命名法。讲解习惯命名法是根据分子里所含的碳原子的数目来命名的。碳原子数在10个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命名。举例如甲烷CH、辛烷CH。碳原子数在10个以上的用数字来命名,如4716CH叫十一烷。1124板书(2)系统命名法讲解对于直链烷烃,其命名方法和习惯命名法相同。
156边讲边举例板书对于带有支链的烷烃,其规则为:第一,确定主碳链。选择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第二,给主碳链编号。当主链上有支链时,要对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以确定支链的位置。编号的方法是从离支链较近的一端开始,依次用阿拉伯数字1、2、3、…给主链上的每个碳原子编号。经编号确定了位置的支链(烷基)被作为取代基,将取代基的位置、名称写在某烷的前面,并用一条短线“-”将阿拉伯数字与文字隔开。举例例如:下列化合物按普通命名法称为异戊烷,而按系统命名法则被命名为2-甲基丁烷。第三,确定支链(取代基)的位置、数目和名称。当烃分子里有几个相同的取代基时,要把定位数字用逗号隔开,并把取代基数目合并起来用二、三、四……数字表示。第四,命名。举例例如:下列化合物按系统命名法则被命名为2,2-二甲基戊烷。强调若烃分子里有几个不相同的取代基时,命名时应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举例例如
1577CH6CH5CH4CH3CH2CH1CH32223CHCHCH3234-甲基-3-乙基庚烷注意在学习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个数用汉字;二是序数之间用“,”,基序之间用“-”。投影课堂练习1.下图是一种烃的结构式,命名该化合物时,主链上的碳原子数是()。CH3CH2CH2CH2CH2CH3CHCHCHCHCHCHCHCHCH322223CHCHCHCHCHCHCHCHCH32222223A.9B.11C.12D.132.烃分子可以看作由以下基团组合而成,如某烷烃分子中同时存在这四种基团,则该烷烃最少含有的碳原子数应是()。CHCHCHC32A.6B.7C.8D.10过渡在具有链状分子结构的烃里,除了饱和链烃外,还有一些烃,分子里的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较含有相同数目碳原子的饱和链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数少,这类链烃叫做不饱和链烃。“不饱和”意味着它能够再与其他原子结合生成饱和的化合物。乙烯(CH)就是一种不饱和链烃。24板书二、乙烯、烯烃(一)乙烯1.乙烯的组成与结构。投影分析乙烯结构。板书
158(1)结构:分子式为CH,电子式为,结构式24为,空间构型为平面构型。板书2.乙烯的性质。讲解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难溶于水。乙烯的分子结构特点是含有碳碳双键,双键中有一个键稳定,另一个键很不稳定,在一定条件下,易于断开,所以,与只含有碳碳单键的烷烃相比,乙烯的化学性质比甲烷活泼,较易发生化学反应。引导与甲烷一样,乙烯能在空气里燃烧。但火焰比甲烷明亮并伴有黑烟生成,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板书(1)氧化反应。CH=CH(气)+3O(气)燃烧CO(气)+2HO(液)22222讲解把乙烯通入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里,可以看到,溶液的紫色很快褪去,表明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这个反应说明乙烯的化学性质比甲烷活泼。用这一反应可以区别甲烷和乙烯。投影课堂练习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将其通过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A.澄清石灰水,浓HSOB.溴水,浓HSO2424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HSOD.浓HSO,酸性高锰酸钾溶液2424讲解把乙烯通入盛有溴水的试管里,不需要光照、催化剂或加热,溴水的红棕色很快消失。这是由于乙烯跟溴水中的溴起反应,生成无色的1,2-二溴乙烷。板书
159+Br21,2-二溴乙烷讲解在这个反应中,乙烯分子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加在两个原来以双键相连的不饱和碳原子上,生成了1,2-二溴乙烷。这种在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基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板书(2)加成反应。强调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基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由于这一反应现象明显,常被用来鉴别乙烯等不饱和链烃。讲述除溴水外,在适宜的条件下,乙烯还能和许多物质(如氢气、氯气、卤化氢、水)发生加成反应。引导乙烯分子不仅能和许多试剂发生加成反应,而且在适当的条件下,其自身也能相互加成生成大分子的聚合物。板书(3)聚合反应。nCH=CH催化剂22聚乙烯概念这种在一定条件下,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讲述乙烯聚合反应的产物叫聚乙烯,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几万到几十
160万)的化合物。聚乙烯无毒、无味、质轻、化学稳定性好,应用很广泛。可用于制造农用塑料薄膜、自来水管、食品包装袋、水壶、茶杯、贮油桶等。聚乙烯是目前塑料中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引导参考课本找出乙烯的用途。板书3.乙烯的用途。工业原料、催熟剂。过渡除乙烯外,还有与乙烯在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多个CH基团的一系列同系2物。举例CH=CH—CH丙烯23CH=CH—CH—CH1-丁烯223CH=CH—CH—CH—CH1-戊烯2223板书(二)烯烃它们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一个双键,比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要少两个氢原子,所以烯烃的通式为CH(n≥2)。n2n讲述烯烃的物理性质一般也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变化。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能发生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和氧化反应;能使溴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过渡学习过甲烷和烷烃、乙烯和烯烃后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种典型的烃。板书三、乙炔、炔烃(一)乙炔1.乙炔分子的组成与结构。投影
161分析乙炔结构。板书分子式为CH,电子式为,结构式为H―C≡C―H,空间结构22为直线形构型。讲述乙炔俗名电石气。用电石制得的乙炔由于混有少量的磷化氢、硫化氢等气体而具有难闻的臭味。纯净的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乙炔的密度是1.16g/L,比空气稍轻。乙炔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压强为1215.9kPa时,1体积丙酮可溶解300体积乙炔。乙炔在高温下易发生爆炸,但溶于丙酮后却很稳定。所以通常将乙炔溶于丙酮中进行运输、贮存。板书2.乙炔的性质。讲解乙炔的分子结构特点是含有碳碳三键。三键中有一个稳定,另两个键不稳定,易于断裂,具有较大的活动性,所以乙炔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三键上,碳碳三键是乙炔的官能团。板书(1)加成反应。演示演示教材实验5-1,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和乙烯一样,乙炔能使溴水褪色,生成物为溴代烷。乙炔与溴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投影HCCH+BrBrHCCH1,2-二溴乙烯BrBrBrBrHCCH+BrBrHCCH1,1,2,2-四溴乙烷BrBrBrBr讲述乙炔和氯化氢加成可生成氯乙烯。氯乙烯是生产聚氯乙烯塑料的原料。
162板书CH≡CH+HCl催化剂CH=CHCl2氯乙烯讲解乙炔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反应热2599.1kJ/mol)。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氧炔焰温度可达到3000℃左右,因此可用来切割或焊接金属。展示图片。板书(2)氧化反应。2CH(气)+5O(气)燃烧4CO(气)+2HO(液)22222说明乙炔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制得的聚氯乙烯是一种通用塑料。其原料来源丰富、低廉,耐腐蚀,电绝缘性好,容易加工成各种软、硬透明制品,如雨衣、凉鞋等;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广泛用于化工业、电器材料以及农业生产上。由聚氯乙烯树脂加工成型的薄膜,目前在农村多用于种植业。南方农村采用的水稻膜育秧,水稻发芽率高、苗壮、苗齐,深受群众欢迎。北方农村广泛采用的塑料大棚,一年四季都能生产蔬菜。但是,因聚氯乙烯有毒,易造成土壤环境污染,除切忌作食品袋外,将来作为农用薄膜也要限制使用。目前,正在研究以淀粉为原料制造农用薄膜。板书3.乙炔的用途。化工原料。(二)炔烃链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叫炔烃。讲述乙炔、丙炔、丁炔、戊炔等一系列同系物构成炔烃。炔烃分子中三键的存在,使其在组成上较相应的烯烃又少了两个氢原子,所以炔烃的通式为CHn2n-(n≥2)。炔烃的命名与烯烃相似。与乙炔一样,炔烃能发生氧化、加成等一系2
163列化学反应。强调在学习各类烃时,要重视烃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在学习各类烃的分子结构时,应重点把握住碳碳键的键型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小结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各自的代表物质甲烷、乙烯、乙炔的性质和用途。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板书设计】第二节烃仅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CH(n≥1)n2n+2CH(n≥2)n2nCH(n≥2)n2n-2CH(n≥3)n2nCH(n≥6)n2n-6一、甲烷烷烃(一)甲烷1.甲烷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甲烷的结构:分子式为CH,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空4间结构为正四面体。2.甲烷的性质。(1)氧化反应。CH+2O燃烧CO↑+2HO4222(2)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基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CH+Cl光CHCl+HCl423
164一氯甲烷CHCl+Cl光CHCl+HCl3222CHCl+Cl光CHCl+HCl2223CHCl+Cl光CCl+HCl3243.甲烷的用途——燃料、工业原料。(二)烷烃1.烷烃的概念。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的链烃叫做饱和链烃,也称烷烃。把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基团,并具有同一通式2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所剩余的基团叫做烃基。2.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正丁烷异丁烷结构式CH-CH-CH-CHCH-CH-CH322333CH3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3.烷烃的命名(1)习惯命名法(2)系统命名法对于带有支链的烷烃,其命名规则为:第一,确定主碳链,定母体。选择分子里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第二,找准起点,给主碳链编号。以离支链较近的一端为起点开始编号。第三,确定支链(取代基)的位置、数目和名称。第四,命名。注意:在学习烷烃的系统命名法时应注意两点:一是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个数用汉字;二是序数之间用“,”,基序之间用“-”。二、乙烯、烯烃(一)乙烯
1651.乙烯的组成与结构(1)结构:分子式为CH,电子式为,结构式为,24空间构型为平面构型。2.乙烯的性质(1)氧化反应CH=CH(气)+3O(气)燃烧CO(气)+2HO(液)22222(2)加成反应CH=CH+BrCHBrCHBr22222乙烯可使溴水腿色,这一反应也可用溴水区别甲烷和乙烯。(3)聚合反应:nCH=CH催化剂223.乙烯的用途工业原料、催熟剂。(二)烯烃通式为CH(n≥2)。n2n三、乙炔、炔烃(一)乙炔1.乙炔分子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为CH,电子式为,结构式为H―C≡C―H,空间结构22为直线形构型。2.乙炔的性质(1)加成反应CH≡CH+HCl催化剂CH=CHCl2氯乙烯(2)氧化反应2CH(气)+5O(气)燃烧4CO(气)+2HO(液)22222乙炔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乙炔的用途乙炔可以用作化工原料。(二)炔烃链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叫炔烃,通式为CH(n≥2)。n2n-2
166《化学》电子教案第五章烃和烃的衍生物课题第二节烃(二)1.了解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及安全使用教学目标2.理解苯的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教学重点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分子结构的理解课时安排2小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导入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基本原料之一。苯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板书四、苯(一)苯的结构特点苯的分子式是CH,结构式为。66结构简式为。分析从苯的分子结构看,分子中似乎存在3个双键,应有类似烯烃的化学性质。事实如何呢?演示在盛有苯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和溴水,观察有什
167么现象发生。现象溶液颜色保持不变,这说明苯跟高锰酸钾或溴水都不起反应。苯分子结构必有特殊性。投影分析苯的结构。讲解对苯的结构作进一步研究后知道,苯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6个碳原子组成1个正六边形的碳环,所有的键的夹角都是120°(见教材图5-13)。碳碳之间的键既不同于一般的碳碳单键,也不同于一般的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键。所以,苯分子结构式中单键与双键相间的写法不够恰当,只是沿用已久,仍被采用。常见的一些表示法为:过渡特殊的结构有没有特殊的性质呢?板书(二)苯的性质投影填空1.苯是色味的体,溶于水,密度比水,挥发,蒸气毒,常作剂。2.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混合液分成两层,下层几乎呈无色的是()A.氯水B.苯C.CClD.KIE.乙烯F.乙醇4讲解苯的结构表明,在苯环中不存在一般的碳碳双键,所以它不具备烯烃的典型性质。苯环相当稳定,不易被氧化,不易进行加成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下列反应。
168板书1.取代反应讲解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能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板书(1)硝化反应讲解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俗称混酸)在50~60℃下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反应时浓硫酸兼有催化和脱水作用,反应式如下:板书HSO+HNO24NOO2+H3250~60℃硝基苯讲解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所取代的反应叫做硝化反应。硝基苯是一种具有苦杏仁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不纯的硝基苯呈浅黄色),密度比水大,有毒,使用时要特别小心。硝基苯是制造染料和农药的重要原料。板书(2)磺化反应讲解苯与浓硫酸共热到70~80℃,则反应生成苯磺酸和水,反应式如下:板书苯磺酸讲解-SOH叫做磺酸基。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磺酸基取代的反应叫做磺化反3应。讲述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合成洗涤剂,其主要成分是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就是
169由不溶于水的十二烷基苯,经磺化后,再用碱中和而制得的。板书2.加成反应边讲边板书苯在特殊的情况下,如催化剂、高温、高压、光的作用下,可与氢气、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式如下:环己烷六氯环己烷板书(三)苯的用途讲述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医药、炸药、橡胶、塑料和染料等,也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小结苯的特殊结构和性质。作业阅读知识拓展部分,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板书设计】第二节烃四、苯(一)苯的分子结构:分子式CH,66结构式:结构简式简式:
170(二)苯的性质1.取代反应:浓HSO24-NO2(1)硝化反应:+HNO+HO3255~70~-(2)磺化反应:+HO-SOH+HO322.加成反应苯在特殊情况下,如催化剂、高温、高压、光的作用下,可与氢气、氯气发生加成反应。(三)苯的用途《化学》电子教案第五章烃和烃的衍生物课题第三节烃的衍生物(一)1.了解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理解乙醇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等性质及乙醇的用途教学目标2.了解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酚的酸性、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及苯酚的用途
171教学重点乙醇、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乙醇、乙酸的化学性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化学实验仪器【教学进程】复习烃的相关知识。提问什么叫烃的衍生物?重要的烃的衍生物都有哪些?它们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导入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后的生成物,称为烃的衍生物。烃的衍生物种类很多,本节只介绍几种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板书第三节烃的衍生物投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酒类。讲述乙醇俗称酒精,跟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板书一、乙醇(一)乙醇组成与结构讲解乙醇可以看作乙烷分子里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产物。醇的官能团是羟基,常称为醇羟基。板书乙醇的分子式为CHO,结构式为,结构简式是26
172CHCHOH或CHOH。3225板书(二)乙醇的性质边讲边板书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并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20℃时密度为789.3kg/m3,沸点为78.5℃,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是很好的有机溶剂,也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医学上用于灭菌消毒的酒精含乙醇75%(体积分数),一般白酒含乙醇在65%以下,工业酒精约含乙醇96%,含乙醇99.5%以上的酒精称为无水乙醇。讲解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组成的,乙醇的官能团——羟基比较活泼,它决定着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板书1.与活泼金属反应演示实验5-5。观察发生反应,有气体放出,检验为氢气。讲解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比水与金属钠反应要缓和得多。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生成乙醇钠(溶解在过量的乙醇中),并放出氢气。板书2CHCHOH+2Na2CHCHONa+H↑32322讲解乙醇分子里羟基中的氢比烃中的氢活泼,可以被活泼金属置换。除钠外,钾、镁等也能把乙醇分子里羟基上的氢原子取代出来。板书2.氧化反应
173讲解乙醇在空气里能够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板书讲解乙醇在加热和有催化剂(铜或银)存在的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醛。板书反应式如下:2CHCHOH+O催化剂2CHCHO+2HO32232△乙醛讲述工业上常利用这个反应生产乙醛。检验汽车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仪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如果司机是酒后驾车,呼出的气体中就会含有乙醇蒸气,遇到三氧化铬就会被氧化成乙醛,同时三氧化铬被还原成硫酸铬。三氧化铬是黄色的,硫酸铬是蓝色的,根据颜色变化,就可判断司机是酒后驾车。板书3.消去反应讲解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共热时,可发生脱水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可发生分子内脱水或分子间脱水的反应。当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70℃时,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反应式如下:板书2CHCHOH浓硫酸CHCH+HO32222170℃消去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分子内脱去一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板书(三)乙醇的用途
174讲解乙醇的用途广泛,是常用的燃料,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而且对空气无污染,所以是一种清洁能源。乙醇大量用于制造饮料和香料,还是重要的有机溶剂和化工原料。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对细菌有较大的穿透力,能渗透到细菌体内将细菌杀死,是常用的消毒剂。溶有碘的乙醇溶液即常用的碘酒。投影课堂练习1.若要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可选用的试剂是()。A.生石灰B.金属钠C.硫酸D.无水硫酸铜2.制取无水酒精时,通常需向工业酒精中加入下列物质,并加热蒸馏,该物质是()。A.无水硫酸铜B.浓硫酸C.新制的生石灰D.碳化钙过渡在农业上,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前提。然而种子质量的优劣是品种特性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而种子纯度则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生化分析和分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作物品种鉴定和种子纯度检验方法已由外观形态观察鉴定发展到生理生化水平的鉴定。如苯酚染色法就是一种鉴定种子纯度的方法。其染色的原理是酚在酚酶的作用下氧化成黑色素,由于每个品种皮壳内酚酶活性不同,在苯酚作用下呈现深浅不同的颜色,该法主要适用于小麦和水稻。板书二、苯酚(一)苯酚的组成和结构讲解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生成物称为苯酚。酚的官能团也是羟基,常称为酚羟基,以区别于醇羟基。板书苯酚的分子式是CHO,它的结构简式是或CHOH。6665
175板书(二)苯酚的性质问题苯酚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查阅课本,给出答案。回答俗称石炭酸,是无色针状晶体,有特殊气味,微溶于水,加热可与水互溶。讲解苯酚的化学性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板书1.酸性苯酚分子中的羟基受苯环的影响,使之与醇中的羟基的性质有所不同。苯酚在水里能微弱解离,具有弱酸性,能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课堂演示演示实验5-6。观察先浑浊-澄清-浑浊。原因先浑浊是因为苯酚微溶于水,后生成溶于水的苯酚钠。边讲边板书OH+NaOHONa+HO2苯酚的酸性比碳酸还弱,它不能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所以将CO气体通2入苯酚钠溶液中,苯酚将游离出,反应式如下:ONa+CO+HOOH+NaHCO223讲解苯酚分子中的苯环受到酚羟基的影响,比苯更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苯酚和浓溴水在常温下,不需要催化剂就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板书
1762.取代反应演示演示实验5-7。观察可以看到很快有白色沉淀生成,反应式如下:板书OHOH+3BrBrBr+HBr2Br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酚的存在和定量测定。板书3.氧化反应讲解苯酚易被氧化,见光及空气能被氧化而呈微红色,空气中的氧气就能使苯酚慢慢氧化生成对苯醌。板书(三)苯酚的用途讲解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树脂(俗称电木)。还广泛用于制造合成纤维、医药、染料、农药、炸药等的重要原料。苯酚在医药上是常用的消毒剂。医院环境消毒液“来苏儿”是苯酚的同系物甲苯酚的肥皂溶液。强调在学习烃的衍生物的分子结构特点时,应把握住两个关键点。投影课堂练习1.皮肤上若沾有少量的苯酚,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70℃热水洗B.用酒精洗C.用稀NaOH溶液洗D.不必冲洗2.常温下,久置于空气中易被氧化的是()。
177A.FeSOB.C.D.浓HSO424在由“烃基-官能团”构成的衍生物结构中,官能团不但是分子的特征结构,而且是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的反应中心,对于有机物的性质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只要把官能团的结构分析清楚了,就可以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不可忽视烃基的结构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影响。例如,醇和酚的官能团都是羟基,但由于烃基的结构不同,醇和酚的性质差异较大。小结乙醇、苯酚的结构和性质。作业综合练习第二题。【板书设计】第三节烃的衍生物一、乙醇(一)乙醇的分子与结构分子式为CHO,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26CHCHOH。32(二)乙醇的性质乙醇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互溶。1.与活泼金属反应2CHCHOH+2Na2CHCHONa+H↑323222.氧化反应CHOH+3O点燃2CO+3HO252222CHOH+O催化剂2CHCHO+2HO25232△3.消去反应浓HSO24
178CHCHOHCH=CH↑+HO32222170℃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物分子内脱去一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二.苯酚(一)苯酚的分子与结构分子式为CHO,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66—OH(二)苯酚的性质1.酸性+NaOH+HO—OH—ONa2苯酚的酸性比碳酸还弱,它不能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苯酚溶液中,苯酚能游离出来。+CO+HO+NaHCO223—ONa—OH2.取代反应+3HBr该反应可用于定性检验苯酚的存在。3.氧化反应(三)苯酚的用途《化学》电子教案课题第五章烃和烃的衍生物
179第三节烃的衍生物(二)1.了解乙醛的组成和结构,理解乙醛的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及乙醛的教学目标用途2.了解乙酸的组成和结构,理解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及乙酸的用途1.乙醛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示教学重点2.乙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乙醛、乙酸的分子结构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对比-联想结合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课堂实验教学用具投影仪,化学实验仪器【教学进程】导入前面已经学习了乙醇、苯酚的相关知识,今天来认识另外一种重要的烃的衍生物——乙醛。板书三、乙醛(一)乙醛的组成和结构乙醛的分子式是CHO,它的结构式是,结构简式是24CHCHO。3讲述从结构上看,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构成的化合物。板书(二)乙醛的性质讲述乙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既能溶于水,也能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乙醛的化学性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板书1.还原反应
180讲述乙醛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醛基中羰基的碳氧双键和碳碳双键一样,其中一个键不稳定,容易发生与氢的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式如下:板书CHCHO+HNiCHCHOH3232△乙醛等含有不饱和双键的有机物和氢的加成反应也叫还原反应。2.氧化反应讲述醛很容易被氧化成含相同碳原子数的有机酸。如乙醛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被氧化成乙酸,反应式如下:板书O催化剂2CHCH+O2CHCOOH323△讲述这是工业上利用酒精制乙酸的原理。乙醛不仅能被氧气氧化,还能够被弱氧化剂氧化。保温瓶胆就是将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形成的。保温瓶是重要的生活用品,保温瓶之所以能够保温,是因为瓶胆在结构上有三大特点:一是瓶胆的瓶口做得较小,瓶口加盖软木塞子,这样可减少蒸发,防止液面上气体的流动,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二是瓶胆由双层玻璃构成,玻璃和软木塞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夹层里被抽成真空,可有效地防止热传导的发生。三是瓶胆的双层玻璃表面上都均匀地镀了一层银,镀银的光亮表面,能将到达表面的热反射回去,这样就防止了因为热辐射而损失热量。那层光亮的表面是利用银镜反应制成的,乙醛就可以发生银镜反应。板书(1)银镜反应演示演示教材实验5-8。观察
181可以观察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这个反应叫做银镜反应。板书AgNO+3NH·HOAg(NH)OH+NHNO+2HO33232432CHCHO+2Ag(NH)OH△CHCOONH+2Ag↓+3NH+HO3323432讲述银镜反应可以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利用银镜反应原理制造镜子或保温瓶胆,生产上常用含有醛基的葡萄糖作为还原剂。板书(2)斐林反应演示演示课堂实验5-9。观察溶液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讲解实验中,乙醛与斐林试剂发生了反应,乙醛被氧化成乙酸,同时生成了砖红色的CuO沉淀,这个反应叫做斐林反应。2板书CHCHO+2Cu(OH)CHCOOH+CuO↓+2HO32322讲述斐林反应是检验醛基的另一种方法。斐林试剂分A液和B液。A液为硫酸铜溶液,B液为氢氧化钠的酒石酸钾钠溶液,使用时等体积混合。新生成的Cu(OH)溶解在酒石酸钾钠溶液中,形成深蓝色溶液。2强调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乙醛能够发生加成和氧化反应,都是发生在醛基上。板书(三)乙醛的用途边讲边板书
182乙醛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生产乙酸和三氯乙醛等。三氯乙醛能和水加成,生成水合三氯乙醛。水合三氯乙醛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医药上用作催眠镇静剂和麻醉剂。投影课堂练习1.糖尿病患者的尿样中含有葡萄糖,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时,能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A.羰基B.醛基C.羟基D.羧基2.现有下列物质:①CHCl,②CCl,③,④,⑤CHO342⑥CHOH,⑦CHCHO,⑧醋酸,请用各物质的序号填写下面空白:253(1)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的是______。(2)能溶于水的是______。(3)能与钠反应放出H的是______。2(4)能与新制Cu(OH)反应的是______。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____。过渡前面已经学习过醛类物质。醛由醇氧化而得。醛氧化后生成酸,这三者之间存在以下相互衍生关系。投影OO-H+OROH2R'CH2R'COH+H2(醇)(醛)(羧酸)
183导入现在我们学习羧酸,它是另一类烃的衍生物,它的代表物是乙酸。板书四、乙酸讲述乙酸是重要的有机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它。食醋是3%~5%乙酸的水溶液,所以乙酸又叫醋酸。下面我们先了解它的结构。板书(一)乙酸的组成和结构展示展示乙酸分子的模型。讲述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组成的。羧基是由羰基和羟基相连而成的。这两个基团连在一起,相互影响,结果不再是两个独立的官能团,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羧基表现的性质跟羟基和羰基都不同,而是羧基特有的性质。板书乙酸的分子式是CHO,结构式是,结构简式是242CHCOOH。3(二)乙酸的性质讲述乙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119.7℃,熔点16.6℃,温度低于16.6℃,易凝结成冰状固体,故称为冰醋酸。普通食醋中含有质量分数为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乙酸与水能按任何比例混溶,也溶于其溶剂中。讲述乙酸的化学性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板书1.乙酸的酸性讲解
184乙酸最显著的性质是具有酸性,能与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等作用生成盐。板书CHCOOH+NaHCOCHCOONa+CO↑+HO33322讲解加入无机酸又可以使盐重新变为羧酸。板书CHCOONa+HClCHCOOH+NaCl33强调乙酸是一种弱酸,但比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具有酸的通性。板书2.酯化反应讲述酸与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乙酸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演示演示教材实验5-10,在试管里先加入3mL乙醇,然后一边振荡一边慢慢地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按教材图5-18装置好。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min。观察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接受试管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并凝聚成透明的油状液体,可闻到水果香味。讲解在浓HSO存在下,加热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会产生一种有香味的物质24乙酸乙酯。板书OOHSO24RCOCH+HORCOH+HOC2H5252△讲解乙酸乙酯是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可用作香料。白酒越陈越香
185就是因为酒中乙醇被氧化成了少量乙酸,乙醇和乙酸作用生成了具有香味的乙酸乙酯。由于乙酸乙酯在同样的条件下,部分水解成乙酸和乙醇,所以上述反应是可逆的。酯化反应一般是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和醇羟基中的氢结合脱水生成酯的过程。板书(三)乙酸的用途讲述除食用外,乙酸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合成纤维、医药(如阿司匹林)、油漆和农药等。投影课堂练习1.下列各有机化合物都有多种官能团(A)(B)(C)(D)(E)(1)可看作醇类的是______________。(2)可看作酚类的是_____________。(3)可看作羧酸类的是_____________。(4)可看作酯类的是______________。分析运用所学的醇、酚、羧酸、酯的概念(普遍性结论),再基于上述有机化合物结构中官能团的种类和位置(个性),略加演绎推理,即可获得如下结论。
186小结乙醛、乙酸的结构和性质。作业综合练习题一、三、五。【板书设计】第三节烃的衍生物三、乙醛(一)乙醛的组成和结构分子式为CHO,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CHO。243(二)乙醛的性质1.加成反应CHCHO+H催化剂CHCHOH3232△乙醛等含有不饱和双键的有机物和氢的加成反应也叫还原反应。2.氧化反应2CHCHO+O催化剂2CHCOOH323△(1)银镜反应AgNO+3NH·HOAg(NH)OH+NHNO+2HO33232432CHCHO+2[Ag(NH)]OH△HO+2Ag↓+3NH↑+CHCOONH3322334(2)斐林反应CHCHO+2Cu(OH)△CuO↓+2HO+CHCOOH32223(三)乙醛的用途四、乙酸(一)乙酸的组成与结构分子式为CHO,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COOH。2423(二)乙酸的性质1.酸性乙酸是一种弱酸,具有酸的通性,比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2.酯化反应浓硫酸
187CHCOOH+CHCHOHCHCOOCH+HO3323252△(三)乙酸的用途《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生活中的重要有机物课题第一节糖类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理解葡萄糖的还原性和用途2.了解蔗糖、麦芽糖的组成,理解其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3.了解淀粉的结构和用途,理解淀粉的水解和淀粉与碘的反应4.了解纤维素的组成和用途1.糖类的定义、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教学重点2.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紧密联系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引导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导入学生讨论,什么是糖?哪些物质属于糖?讲述糖类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曾经用一个通式C(HO)表示,这是因为在n2m最初发现的糖类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恰好是2:1。当时就误认为糖类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现在还一直在沿用这种叫法。1.通式并不反映结构,H和O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2.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鼠李糖、甲醛、乙酸、乳酸等不适用这个通式。设问如何给糖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
188板书从结构上看,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板书糖类的分类:单糖、低聚糖、多糖。过渡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类称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单糖中最重要、最简单的是葡萄糖。下面重点学习葡萄糖及简单了解其他单糖。板书一、葡萄糖(一)葡萄糖的结构特点投影组成为CHO,分子式为CHO,最简式为(CHO),结构式为6126612626结构简式为或CHOH(CHOH)CHO。24板书(二)葡萄糖的性质1.物理性质讲述葡萄糖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熔点是146℃,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不溶于乙醚。某些植物果实(如葡萄)中葡萄糖含量丰富,动物血液中的糖类(血糖)也是葡萄糖,糖尿病就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造成的,是人体糖代谢功能病态的一种现象。板书2.还原性讲述葡萄糖是多羟基醛,分子结构中有醛基,所以葡萄糖与醛一样,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等碱性弱氧化剂反应。演示教材实验6-1,在1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2%的硝酸银溶液,向
189试管中逐渐滴入2%的稀氨水,边滴边振荡,直至沉淀刚好溶解(所得澄清溶液就是银氨溶液——托伦试剂)。然后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5min,观察现象。引导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试管内壁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银镜反应方程式如下:板书△CHOH(CHOH)CHO+2Ag(NH)OH2432CHOH(CHOH)COONH+2Ag↓+3NH+HO24432讲述演示教材实验6-2,在1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mL10%氢氧化钠溶液,滴加5%硫酸铜溶液4~5滴。可以观察到生成淡蓝色沉淀。立即加入10%葡萄糖溶液2mL,水浴加热,观察现象。引导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试管里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生成的沉淀是氧化亚铜,其反应式如下:板书△CHOH(CHOH)CHO+2Cu(OH)242CHOH(CHOH)COOH+CuO↓+2HO2422讲述由少数单糖相互脱水所形成的化合物叫低聚糖,如二糖、三糖等。在低聚糖中以二糖最为重要,是由两分子单糖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根据分子中两个单糖分子的连接方式可分为还原性二糖和非还原性二糖两大类。自然界中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分子式都是CHO,但三者结构不同,互为122211同分异构体。板书二、蔗糖麦芽糖乳糖(一)蔗糖讲述蔗糖是一种二糖。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失去一分子水后生成蔗糖。蔗糖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是最常见的甜味食物。蔗糖分子中无自由
190的醛基,在性质上表现出无还原性,不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反应,称为非还原性糖。演示实验6-3,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各加入2mL10%的蔗糖溶液,向其中一试管中加入2滴20%的硫酸溶液并煮沸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再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托伦试剂,在水浴中加热3~5min,观察现象。然后用新制的斐林试剂代替托伦试剂做上述实验,观察现象。观察通过上述两组实验可以看到,在加入硫酸的试管内壁出现银镜,而另一支试管无变化。讲述说明蔗糖分子结构中不含醛基,是非还原性二糖;蔗糖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即1分子蔗糖水解生成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故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CHO+HOH+CHO+CHO122211261266126蔗糖葡萄糖果糖板书蔗糖经水解所得的葡萄糖和果糖的等量混合物称为转化糖。讲述蔗糖是植物储藏、积累和运输糖分的主要形式。作为食物,蔗糖易于发酵,并可产生溶解牙齿珐琅质和矿物质的物质。它被牙垢中的某些细菌和酵母作用,在牙齿上形成一层黏力很强的不溶性葡聚糖,同时产生作用于牙齿的酸,引起龋齿。因此,粘附到牙齿上的食物和黏性甜食等对牙齿甚为有害,必须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少吃含有蔗糖的甜食对防止龋齿有利)。板书(二)麦芽糖讲述麦芽糖可看作是由两个相同的单糖即葡萄糖缩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二糖。麦芽糖是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麦芽糖广泛分布在植物的叶及发芽的种子里,尤其是麦芽中含量最多,所以称为麦芽糖,它是甜味食品中的重要糖
191质原料,是饴糖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制麦芽糖是用发芽谷物(主要是大麦)作为淀粉酶的来源,使之作用于淀粉,水解而得。麦芽糖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自由醛基,是还原性二糖,能直接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反应。麦芽糖在硫酸等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即一分子麦芽糖能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CHO+HO催化剂2CHO12221126126麦芽糖葡萄糖讲述麦芽糖是一种中国传统怀旧小食,具有金黄光泽、富黏性、软滑可口,古时称为“饴”,也是现在饴糖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风靡食品行业的益生元、益生菌,实际上就是低聚异麦芽糖,许多食品中含此营养物质,许多产品都借此概念在市场上获得不小成功。板书(三)乳糖(CHO)122211讲述哺乳动物的乳汁中都含有乳糖,人乳中含乳糖5%~8%,牛乳中含乳糖4%~6%。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与1分子半乳糖脱去1分子水所形成的二糖。乳糖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牛奶变酸是因为其中所含乳糖变成了乳酸。板书三、淀粉纤维素(一)淀粉讲述按结构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淀粉和碘作用呈特殊蓝色,常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淀粉属于非还原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淀粉容易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其水解路径为: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淀粉不显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等发生反应。但它在催化剂(如酸)存在和加热的条件下,可以逐步水解,最后生成还原性单糖——葡萄糖。边讲边板书
192(CHO)+nHOnCHO6105n2H+6126淀粉葡萄糖淀粉与碘可以发生非常灵敏的颜色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则呈紫红色,实验室中常用于检测淀粉的存在。2.糖原[(CHO)]6105n讲述糖原又称动物淀粉,糖原是无色粉末,溶于沸水,遇碘显红色,无还原性。糖原是动物体能的主要来源。板书3.纤维素[(CHO)]6105n讲述纤维素是白色、无臭、无味、具有纤维状结构的物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纤维素不显还原性,其分子中的每一个单元中有3个醇羟基,表现出醇的一些性质,可发生酯化反应,纤维素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属于非还原性糖。(CHO)+nHOnCHO6105n26126纤维素葡萄糖投影课堂练习1.糖类的概念是()。A.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B.符合通式C(HO)的化合物n2mC.有甜味的物质D.一般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2.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A.在糖类结构中最简单B.在所有糖类中碳原子数最少C.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D.不能再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3.青苹果汁遇碘水显蓝色,熟苹果汁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D.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1934.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A.食醋B.面粉C.菜油D.海带【板书设计】第一节糖类从结构上看,糖类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糖分为单糖、低聚糖、多糖。一、葡萄糖(一)葡萄糖结构特点(二)葡萄糖的性质1.物理性质2.还原性△CHOH(CHOH)CHO+2Ag(NH)OH2432CHOH(CHOH)COONH+2Ag↓+3NH+HO24432△CHOH(CHOH)CHO+2Cu(OH)242CHOH(CHOH)COOH+CuO↓+2HO2422二、蔗糖麦芽糖(一)蔗糖蔗糖经水解所得的葡萄糖和果糖的等量混合物称为转化糖。(二)麦芽糖(三)乳糖三、淀粉糖元纤维素(一)淀粉(CHO)+nHOH+nCHO6105n26126
194淀粉葡萄糖淀粉与碘可以发生非常灵敏的颜色反应,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则呈紫红色,实验室中常用于检测淀粉的存在。(二)糖原(三)纤维素《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生活中的重要有机物课题第二节脂类1.了解油脂的存在、组成和结构教学目标2.理解油脂的水解作用、加成反应3.了解油脂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1.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教学重点2.油脂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油脂的酸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高级脂肪酸?写出硬脂酸、油酸的结构简式。2.写出甘油的结构简式。3.什么是酯?酯的主要化学性质?4.写出硬脂酸、油酸与甘油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导入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板书第二节脂类
195阅读“节引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提问1.什么是油?脂肪?简述你接触到的油脂的物理性质。2.什么是单甘油酯?什么是混甘油酯?3.“脂”与“酯”的关系?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板书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OCHOCR2O1R、R、R相同甘油酯123CHOCR2R、R、R不同混甘油酯CHOCR12323OR基饱和程度高,常温下固态——脂肪。R基饱和程度低,常温下液态——油。导出油脂不溶于水、比水轻。板书二、油脂的性质与功能(一)油脂的物理性质与功能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植物油通常呈液态,动物油通常呈固态,又称脂肪。问题当R基不饱和时,将表现出怎样的性质?油脂是酯类的一种,应有怎样的性质?回答R基不饱和时表现不饱和烃的性质——加成反应(油脂的氢化)。要求
196写出油酸甘油酯与H加成的反应方程式。2由于油脂分子中有不饱和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故易变质,例如:板书CHCOOCHCHCOOCH1733217352NiCHCOOCH+3HCHCOOCH173321735加热加压CHCOOCHCHCOOCH1733217352导出引出油脂的化学性质。板书(二)油脂的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复习酯的性质——水解。练习写出硬脂酸甘油酯+稀硫酸加热的反应方程式,硬脂酸甘油酯+NaOH溶液加热的反应方程式。2.油脂的皂化反应讲述CHCOOCNa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该反应原理在工业上用于制备肥1735皂。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又称皂化反应。提问家里食用的油如果放置时间较长会怎么样呢?回答食用油放置时间较长会有一种特殊的难闻气味。设问这肯定是出现了问题,油脂发生了变化,到底是什么呢?讲述油脂经长期储存或者保管不善,会逐渐变质,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
197板书CHCOOCHHOCH173522CHCOOCH+3NaOH3CHCOOCNa+HOCH17351735CHCOOCHHOCH1735223.油脂的酸败油脂经长期储存或保管不善,会逐渐变质,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问题为什么油脂会发生酸败?阅读从课本中找答案。回答油脂在微生物、光、热、空气、潮湿等条件下,容易发生酸败。引起油脂酸败的原因。一是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受空气中氧的作用被氧化成过氧化物,再被分解成低级醛、羧酸等。板书原因:(1)回答二是油脂在微生物作用下,使油脂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再经微生物作用,发生氧化生成酮酸,然后进一步脱羧形成低级的酮类。板书(2)讲解一般油脂中含有少量的游离脂肪酸,当油脂发生酸败后,脂肪酸就会增加,油脂品质下降。
198提问如何防止油脂酸败?回答油脂酸败后,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为了防止酸败,油脂应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尽量避免见光、进水和曝露在空气中。必要时可加入少量抗氧剂,如维生素E、酚类等物质。板书预防: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尽量避免见光、进水和曝露在空气中,也可加入少量抗氧剂。课堂练习1.要证明硬脂酸具有酸性,可采用的正确实验是()。A.把硬脂酸溶于汽油,向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变红B.把纯碱加入硬脂酸并微热产生泡沫C.把硬脂酸加热熔化加入金属钠产生气泡D.在稀NaOH溶液中加入酚酞,再加入硬脂酸并微热,红色变浅甚至消失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含其他杂质的天然油脂属于纯净物B.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比在纯水中易水解C.油脂的烃基部分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低D.各种油脂水解后的产物中都有甘油3.1998年江西曾发生误食工业用猪油的中毒事件,调查得到的原因是工业品包装中混入有机锡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猪油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猪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C.猪油发生皂化反应后,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D.猪油皂化反应完全后,反应液静置分为两层4.牙膏里填充少量甘油,主要是因为甘油()。A.有甜味B.能防潮C.能杀菌消毒D.吸湿性强小结
199油脂的组成和分子结构、了解油脂的重要作用;人类生活中常用油脂的主要来源;油脂的氢化、水解等重要性质;油脂的结构和物质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作业课后思考练习。【板书设计】第二节脂类一、油脂的组成与结构OCHOCR2O1R、R、R相同甘油酯123CHOCR2R、R、R不同混甘油酯CHOCR12323OR基饱和程度高,常温下固态——脂肪。R基饱和程度低,常温下液态——油。二、油脂的性质和功能(一)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功能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植物油通常呈液态,动物油通常呈固态,又称脂肪。CHCOOCHCHCOOCH1733217352NiCHCOOCH+3HCHCOOCH173321735加热加压CHCOOCHCHCOOCH1733217352(二)油脂的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2.油脂的皂化反应CHCOOCHHOCH173522CHCOOCH+3NaOH3CHCOOCNa+HOCH17351735CHCOOCHHOCH1735223.油脂的酸败
200油脂经长期储存或保管不善,会逐渐变质,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原因:①②预防: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尽量避免见光、进水和曝露在空气中,也可加入少量抗氧剂。《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生活中的重要有机物课题第三节蛋白质1.了解氨基酸的命名和分类,理解氨基酸的两性性质教学目标2.了解蛋白质的结构,理解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和颜色反应教学重点蛋白质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课时安排1学时教学方法对比-比喻-联想结合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导入蛋白质存在于一切生物体中,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尽管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很多,可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蛋白质酸、碱、胨肽氨基酸酶
201因此,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即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板书第三节蛋白质(一)氨基酸的分类和命名设问α-氨基酸是构建蛋白质的基础物质,首先来学习氨基酸。我们都听说过人体内有20种氨基酸,它们是哪些?讲述1.氨基酸概念氨基酸是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注意:(1)氨基:氨气分子(NH)去掉一个氢原子后的部分,表示为―NH。32(2)α-氨基酸:羧酸分子里的α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生成物。(3)α-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石。2.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通式为既含有氨基(―NH)又含有羧基(―COOH)。23.几种常见的氨基酸:名称俗称结构简式氨基乙酸甘氨酸CH―COOH2NH2α-氨基丙酸丙氨酸CH―CH―COOH3NH2α-氨基-β-苯基丙酸苯丙氨酸―CH―CH―COOH2NH2α-氨基戊二酸谷氨酸HOOC―CH―CH―CH―COOH22NH2投影
202课本表6-5,讲述常见氨基酸的类型、命名和常用名。板书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等八种氨基酸是人体或动物体不能自己合成,也不能由其它物质通过新陈代谢途径转化,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板书(二)氨基酸的性质1.氨基酸的物理性质讲述氨基酸是无色晶体,大都可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能溶于强酸强碱中。氨基酸熔点比相应的羧酸或胺都高,一般在200~300℃之间,加热至熔点时常易分解。不同的氨基酸会有甜、苦、鲜、酸等味,家中常用的“味精”中的主要成分就是氨基酸的一种——谷氨酸的钠盐。板书2.氨基酸的两性讲述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碱性的氨基和酸性的羧基,因而氨基酸具有两性性质。它既能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羧酸盐。氨基酸分子内部的氨基和羧基之间也可以发生反应,生成内盐。其反应式如下:板书RCHCOOHRCHCOO-NHNH+23讲述在内盐分子中,带有两个相反的电荷,是一个带有双重电荷的离子,这样的离子叫做偶极离子(或两性离子)。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依其所处溶液的pH值不同而发生酸式或碱式的解离,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板书H+H+RCHCOO-RCHCOO-RCHCOOHOH-OH-NHNH+NH+233
203阴离子偶极离子阳离子讲述氨基酸在不同的pH条件下,能以阳离子、阴离子或偶极离子三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如甘氨酸在pH为5.97时,溶液中主要以偶极离子形式存在,当加入酸时,主要以阳离子形式存在,相反,加碱时,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存在。板书向氨基酸溶液里加酸或加碱使溶液的pH为某一定值,氨基酸的酸式解离和碱式解离的程度相等时,此时,溶液氨基酸以偶极离子状态存在,在电场中偶极离子不向两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通常用pI表示。讲述不同氨基酸由于结构不同导致其等电点也不同,等电点pI是氨基酸的特征常数。在等电点时,氨基酸分子显电中性,亲水性减弱,溶解度最小,容易沉淀析出。例如,在味精生产中,经过氨基酸发酵的发酵液中混有多种氨基酸及其它物质,调整发酵液的pH为谷氨酸的等电点(pI=3.22),谷氨酸就结晶析出。思考(1)写出R―CH―COOH与过量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Cl-3(2)在所学过的物质中有哪些物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板书二、蛋白质讲述蛋白质在人类及其它动物体内含量是相当高的,但是在植物体内蛋白质的含量却相差悬殊,一般新鲜植物组织中含量为0.5%~3%,在植物种子中含量可达15%,其中大豆种子含量最高可高达39%。投影课本表6-6是常见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板书(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04引入想一想:三鹿奶粉事件中,在牛奶制品中加入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一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呢?讲述蛋白质是生物高分子,其化学结构极其复杂,种类繁多。通过对蛋白质进行元素组成的分析,发现碳、氢、氧、氮是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此外,大多数蛋白质含有硫,少数含有磷、铜、锰、锌,个别的蛋白质含有碘。分析结果表明,各种蛋白质的含氮质量分数都很接近,一般为15%~17%,平均为16%。100g蛋白质约含16g氮元素,即1g氮相当于6.25g蛋白质(6.25则为蛋白质的换算系数)。这样,当人们对样品进行蛋白质的含量分析时,在实际测得样品的含氮量后,就可以求出样品中蛋白质的近似含量,也叫粗蛋白含量。设问蛋白质的结构和分类很复杂,如果研究蛋白质呢?回答蛋白质的分类只能根据其形状、组成、生理功能来划分:1.根据蛋白质的形状,可分为纤维蛋白和球蛋白两类;2.根据生理功能,可把蛋白质分为结构蛋白、酶、激素、抗体等;3.按照化学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板书(二)蛋白质的结构讲述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在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庞大而复杂,肽链的结合方式和不同层次称为蛋白质的结构。按此可把蛋白质结构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一级结构也叫初级结构,其他可统称为高级结构或空间结构。板书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失去水形成肽键。讲述
205由两分子氨基酸进行分子间脱水缩合而形成的肽叫二肽;由三分子氨基酸缩合成的肽叫三肽;依此类推。由10以上的氨基酸缩合成的肽称为多肽。肽键是蛋白质分子中各种氨基酸之间相互连接的基本方式。板书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严格地按照一定比例和一定顺序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长链,这种多肽长链通常叫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讲述不同的蛋白质其一级结构是不同的。最早被人类确定了一级结构的蛋白质是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随着生化分析分离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已被确定。1965年我国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胰岛素,这是我国化学工作者在蛋白质研究方面开创的世界记录。板书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二级、三级、四级结构。讲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蛋白质分子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肽链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卷曲、折叠或缠绕所形成的空间结构形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结构和β-折叠结构。投影图6-7α-螺旋结构模型图6-8β-折叠结构模型(A.平行式β折叠B.反平行式β折叠)讲述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盘绕而形成的不规则
206的复杂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多条多肽链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缔合在一起构成的。血红蛋白分子是由四条多肽链缔合而成,是蛋白质四级结构的典型实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蛋白质的生理活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蛋白质就失去它原有的生理活性。板书(三)蛋白质的性质1.蛋白质的两性性质讲述蛋白质是由各种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分子中存在着许多氨基和羧基(-NH、-COOH等),因此,蛋白质具有两性,使其在2生物体内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也可作为科学实验和生化工业中提取分离蛋白质的依据之一。板书2.蛋白质的盐析作用讲述当蛋白质溶液失去水化膜及电荷这些稳定因素后,其分子颗粒就发生凝聚,形成较大的蛋白质团,从溶液中沉淀出来。例如,向蛋白质溶液中加某些浓的无机轻金属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溶液后,蛋白质将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此现象称为盐析。能使蛋白质沉淀的方法很多,除盐析外,还有有机溶剂沉淀法(酒精、丙酮等)、生物碱沉淀法(苦味酸、三氯乙酸等)、重金属盐沉淀法(Cu2+、Hg2+、Pb2+等)。人们常利用蛋白质的某些性质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例如,利用盐析性质,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板书3.蛋白质的变性讲述蛋白质的严格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生物活性和某些理化性质。当蛋白质受到物理因素(高温、高压、紫外线照射等)或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的影响,其严格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引起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和
207某些理化性质的改变,这种现象叫做蛋白质的变性。如煮熟的鸡蛋不能再孵化小鸡,用酒精和紫外线使细菌蛋白质失活从而消毒等。板书4.蛋白质的颜色反应讲述蛋白质可与某些试剂产生颜色反应。向蛋白质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渐加入0.5%硫酸铜溶液,则溶液出现紫色或紫红色,该反应称双缩脲反应。凡是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均可以发生此反应。这一反应可利用来进行蛋白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还可以测定蛋白质水解的程度。蛋白质溶液与浓硝酸共热时,溶液呈现黄色,加碱后转变为橙红色,此反应称黄蛋白反应。在实验中,不慎将皮肤接触到硝酸,皮肤会变黄就是此道理。讨论a.人误食重金属盐如何解毒?答:多吃含有蛋白质的物质可解毒,如牛奶、豆浆等。b.人长期在日光下暴晒为什么易得皮肤癌?答:人长期在日光下暴晒,受到紫外线的作用,使得人的皮肤表面蛋白质变性,易患皮肤癌。c.紫汞、酒精为什么有消毒杀菌作用?答:紫汞的主要成分是硝酸汞,重金属盐和乙醇都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消毒杀菌。(4)颜色反应蛋白质浓硝酸沉淀微热黄色(5)水解反应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α-氨基酸)(6)灼烧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用于鉴别蛋白质和其他有机合成材料。思考如何鉴别人造丝和真丝布料?
208答: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真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别灼烧时,能燃烧产生黑烟的是人造丝,而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真丝。板书(四)蛋白质的功能讲述蛋白质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生理功能各不相同。最重要的还是与生命现象有关的功能。包括催化功能、调节功能、运输功能、运动功能、免疫功能、思维功能等。酶是蛋白质,机体内的新陈代谢绝大多数是借助于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的,且催化效率极高。绝大多数激素是蛋白质,对机体的繁殖、生长、发育和适应内外环境及调节体内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氧的运输、肌肉收缩起着作用;起着免疫作用的抗体也是蛋白质等。此外,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水分的正常分布以及许多重要物质的转动等都与蛋白质有关,由此可见,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动物的毛和蚕丝的成分都是蛋白质,它们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动物的皮经过药剂鞣制后,其中所含蛋白质就变成不溶于水的,不易腐烂的物质,可以加工制成柔软坚韧的皮革。动物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用骨和皮等熬煮而得的。无色透明的动物胶叫白明胶,是制造照相感光片和感光纸的原料。牛奶里的蛋白质酪素除做食品外,还能跟甲醛合成酪素塑料。课堂练习问题医院抢救重金属中毒的病人时会采取哪些措施?消毒用哪些方法?答案会让病人喝牛奶或吃鸡蛋;热消毒、酒精消毒。强调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小结(1)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特征。(2)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变性、颜色反应等)。
209(3)蛋白质的用途。(4)酶的作用和用途。作业整理课堂笔记,完成针对性练习。【板书设计】第三节蛋白质第三节蛋白质(一)氨基酸的分类和命名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等八种氨基酸是人体或动物体不能自己合成,也不能由其它物质通过新陈代谢途径转化,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二)氨基酸的性质1.氨基酸的物理性质2.氨基酸的两性RCHCOOHRCHCOO-NHNH+23H+H+RCHCOO-RCHCOO-RCHCOOHOH-OH-NHNH+NH+233阴离子偶极离子阳离子向氨基酸溶液里加酸或加碱使溶液的pH为某一定值,氨基酸的酸式解离和碱式解离的程度相等时,此时,溶液氨基酸以偶极离子状态存在,在电场中偶极离子不向两极移动,这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通常用pI表示。二、蛋白质(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二)蛋白质的结构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失去水形成肽键。
210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严格地按照一定比例和一定顺序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长链,这种多肽长链通常叫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二级、三级、四级结构。(三)蛋白质的性质1.蛋白质的两性性质2.蛋白质的盐析作用3.蛋白质的变性4.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四)蛋白质的功能《化学》电子教案第六章生活中的重要有机物课题第四节高分子化合物1.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结构特点,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特性教学目标2.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及用途3.了解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作用1.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基本性质教学重点2.三大合成材料的品种、性能和用途1.让学生理解烃、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化合物跟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教学难点物、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差别2.结构单元、链节、聚合度、单体等基本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化学实验仪器【教学进程】导入由教师质疑,师生共同释疑讨论。
211提问什么叫高分子化合物?你学过哪些高分子化合物?能否说出这些实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并写出它们的分子式?讲解及互动要求学生答出:相对分子质量很大(至少在10000以上)的化合物叫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要求学生写出:聚乙烯(食品袋)、聚氯乙烯(服装袋)、酚醛树脂(电木)、聚异戊二烯(硬橡皮或橡皮筋)的分子式,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板书一、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一)高分子化合物提问判断上述高分子化合物中哪些是天然高分子?哪些是人工合成高分子?讲解及互动要求学生回答:天然高分子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合成高分子有电木、聚乙烯、聚氯乙烯、人工合成橡胶等。板书(二)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特征提问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有哪些主要的共同特征呢?讲解及互动组成上:高分子是以一定数量的结构单元重复组成,如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相对分子质量低于l000的为小分子)如淀粉相对分子质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千万。提问这样大的长链分子是怎样组成物质的呢?讲解及互动
21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教师用力拉一下食品袋或橡皮筋,然后放松,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食品袋或橡皮筋具有弹性;再问为什么会具有弹性呢?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段落或由教师讲解。要求答出:在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中,原子间、链节间以共价键结合。淀粉、纤维素含有C―C、C―O单键,蛋白质含有C―C,C―N单键,聚乙烯含有C―C单键,这些键可以自由旋转,所以高分子是蜷曲的长链,弹性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小分子链长较短不具备这样的性质。提问长链分子又怎么组成物质的呢?橡皮筋和硬橡皮的区别?结合课本高分子化合物结构类型示意图讲解。讲解及互动线型结构(直链或带支链),如淀粉、纤维素、聚乙烯等。它们分子间主要是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其强度是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共同表现。因此相对分子质量越大,链越长,这些作用力也越大,强度就越强。这是它们不同于小分子物质的特点。体型结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表现为链上有能够起反应的官能团。高分子链之间除了分子间作用力外,还可以生成化学键(产生交联),因而使得这类化合物具有强度高、耐磨、不易溶解等不同于线型结构高分子的性质。橡皮筋是橡胶中(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加了约3%的硫,由于交联较少,仍保留有线型结构的特点,而硬橡皮则是在橡胶中加入了约30%的硫,由于交联多,因而具有了典型的网状结构。此外,酚醛树脂等也是体型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板书二、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性(一)溶解性提问教师演示实验或者让同学回忆塑料口袋封口操作的过程,在封口操作中塑料袋表现出哪些性质?说明高分子的什么性能?讲解及互动
213要求学生回答,封口时受热熔化,冷却又凝固,说明线型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板书(二)塑性和弹性提问橡皮、电木等体型结构的高分子受热不会熔化又是为什么?讲解及互动要求答出:体型结构的高分子在链之间通过许多化学键互相交联,限制了高分子链的移动。若温度升高,化学键断裂,所以体型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固性。板书(三)密度和机械强度讲述高分子材料相对密度小,强度高,一些工程塑料的强度超过钢铁和其他金属材料,如玻璃钢的强度比合金钢大1.7倍,比钛钢大1倍。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耐腐蚀、价廉等诸多优点,在不少场合已逐步取代金属材料,全塑汽车的问世就是典型的例子。板书(四)电绝缘性提问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有电绝缘性?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有没有电绝缘性?讲解及互动要求答出:链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无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绝大部分有机高分子材料都具有电绝缘性。投影课堂练习1.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是木材化工产品的世纪,利用木材得到纤维素,用纤维素不能得到的物质是()。A.蛋白质B.玻璃纸C.苯酚D.葡萄糖
2142.橡胶属于重要的工业原料。它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为了增加某些橡胶制品的强度,加工时往往需要进行硫化处理。即将橡胶原料与硫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橡胶制品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下列橡胶制品中,加工时硫化程度较高的是()。A.橡皮筋B.汽车外胎C.普通气球D.医用乳胶手套课堂练习答案1.AC。2.根据题示信息,橡胶制品的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橡皮筋、汽车外胎、普通气球和医用乳胶手套都是大家常见的橡胶制品,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四种橡胶制品中汽车外胎的强度最大,用来制造汽车外胎橡胶的硫化程度最高。答案选B。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入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总称三大合成材料。它们是以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先制成单体,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称为合成树脂),再加入添加剂(如强固剂、填充剂、增塑剂、发泡剂、稳定剂、色料等)而成。“树脂”原意是树木分泌出的液体(不一定是油脂)、松香、桃胶是来自松树和桃树的天然树脂,把人工合成的树脂状物质叫做合成树脂。板书三、三大有机合成材料投影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和合成纤维的图片。提问它们为什么有这么广泛的用途呢?回答因为它们具有下列优良的性能:(1)密度小:合成纤维一般都比天然纤维轻。(2)性能好:强度大、耐化学腐蚀、耐磨、电绝缘性好等。
215(3)易加工。合成材料的结构决定了自己具有优良的性能。合成材料的缺点是容易老化、易燃烧、不耐高温,这也是由结构决定的。板书(一)塑料讲述人们不仅能仿照自然界已有物质的结构合成性能相似的物质,而且还能运用分子结构理论合成新物质。塑料是一大类,除已知的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酚醛树脂外,还有很多种,例如:加聚nCFCFCFCF2222n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号称塑料之王,稳定性极好,这是由于C―F键能大的缘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即常用的有机玻璃。锦纶-1010的单体癸二酸与癸二胺来自蓖麻油,它是一种工作塑料。塑料种类虽多,但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热塑性塑料,它由线型高分子构成,遇热变软,遇冷变硬,可以重塑。另一类是热固性塑料,它由体型高分子构成,一次塑成不能变型。前者如聚氯乙烯、有机玻璃,后者如酚醛塑料、环氧树脂等。板书(二)合成纤维讲述人们把棉麻(植物纤维——糖类)和丝毛(动物纤维——蛋白质)称为天然纤维。由于需求增大,人们用不能纺纱的纤维素(棉短绒、木材、麦秸、稻草、野生植物等)溶于特定溶剂中,仿照蚕吐丝的办法,压挤入某种介质中固化而成丝,作为人造纤维,市售黏胶纤维布就是其中的一种。人造纤维与棉花的成分同属纤维素,性能相似,但强度差,而且原料仍来自天然植物,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于是以石油化工的三烯一炔(乙烯、丙烯、丁二烯和乙炔)、苯系物质、苯酚、甲醛、乙二醇等为主要原料,先合成高聚物,再纺成丝,称为合成纤维。
216聚酰胺纤维(锦纶)在目前的合成纤维中强度最大,这是因为在分子链间除分子间作用力外,还会形成氢键,加强分子间的引力,再经过拉伸,结晶区域排列更整齐,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发挥得更好,展示图表或幻灯。合成纤维与人造纤维总称化学纤维。合成纤维的强度大、耐磨、耐化学腐蚀,但保水性能、着色性能均不及人造纤维,故常以混纺制品出现。板书(三)合成橡胶讲述天然橡胶来源于巴西橡胶树及某些草本植物。定期把树干划开伤口,流出胶乳(胶体),用电解质处理凝聚即得生胶。生胶性能不好:受热变软,遇冷变脆,不易成型,易磨损老化,故需进一步处理才能制为成品。加入S或SCl22使之“硫化”得硫化橡胶。一般加硫量占总量3%左右的橡胶弹性适宜,此时分子中不饱和键减少,稳定性增强。如加大用硫量至30%,则双键用尽而变硬(交联增多),成为硬橡皮。天然橡胶生产速度受植物生长的限制,有些国家地区寒冷,完全依靠进口,出于战略需要必须大力研制合成橡胶。但制造异戊二烯成本高,不宜投产,人们按异戊二烯的“骨架”合成了多种橡胶,其中关键物质是丁二烯。每种合成橡胶的性能都有各自突出的优点和缺点,所以常混合使用。此外,还制出了具有特殊性能的聚硫橡胶和硅橡胶。投影课堂思考题1.三大合成材料在生产、生活和国防上有哪些用途?为什么这样广泛?2.从原料和成分上比较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的差异。3.你知道哪些塑料?它们可分为几大类?写出用单体制取它们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反应类型,这几类塑料在结构上和性能上有何不同?小结三大有机合成材料的共同结构特征:
217作业1.课外调查。(1)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高分子化合物有哪些?(2)举出在日常生活中你所遇到的高分子材料所表现出来的优良性能和缺点。2.课后思考与练习。【板书设计】第四节高分子化合物一、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一)高分子化合物(二)高分子化合物的主要特征二、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性(一)溶解性(2)塑性和弹性(3)密度和机械强度(4)电绝缘性三、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一)塑料(二)合成纤维(三)合成橡胶《化学》电子教案
218第六章生活中的重要有机化合物课题第五节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1.了解杂环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和命名教学目标2.了解生物碱的概念和性质,以及重要生物碱的性质和用途3.了解一些重要的、常见的杂环衍生物和生物碱教学重点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及重要的杂环化合物、生物碱教学难点杂环化合物的命名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讲练结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进程】引入在上一章中我们曾学习了环烃,并认识了苯、苯酚等重要的环烃及其衍生物,知道构成其环的都是一种元素——碳元素。设问有的同学当时就有疑问,除了碳原子是不是还可以有其他原子来共同构成环状的有机化合物呢?回答是。板书第五节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讲述环状有机化合物中,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原子,如氧、硫、氮等。这些环上的非碳原子称杂原子。含杂原子的环状结构称杂环。具有杂环的化合物称杂环化合物。板书一、杂环化合物讲述杂环化合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环中的杂原子可以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个,
219而且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所以杂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板书(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1.分类讲述根据杂环母体中环的数目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两大类。单杂环中最常见的是五元环和六元环;稠杂环中有苯环并杂环和杂环并杂环两种。投影投影课本表6-11,引导学生了解。板书2.命名杂环化合物的命名一般采用两种方法:(1)音译法讲述音译法命名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按英文的译音,将近似的同音汉字左边加上一个“口”字旁。板书(2)系统命名法讲述当杂环上有取代基时,取代基的位次从杂原子算起依次编号,尽量使有取代基的碳原子的编号小些;若环上有几个不同杂原子时,则按O、S、N顺序依次编号,编号时杂原子的位次数字之和最小。投影示例讲解。板书(二)重要的杂环化合物讲述杂化化合物很多,下面就给同学们介绍几种重要的杂环化合物。板书1.呋喃衍生物
220讲述α-呋喃甲醛是呋喃重要的衍生物,俗称糠醛。纯糠醛是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在光、热、空气和无机酸的作用下颜色很快变为黄褐色,并发生树脂化。熔点-38.7℃,沸点161.7℃;工业品是褐色液体,溶于水,能与乙醇和乙醚混溶;爆炸极限为2.1%(体积分数),自燃温度为392℃。糠醛糠醛化学性质和甲醛、苯甲醛相似,可发生银镜反应。在醋酸存在下与苯胺作用呈亮红色,可用来检验糠醛。糠醛来源于农副产物,如米糠、玉米芯、花生壳等。糠醛是常用的优良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可用于制造酚醛树脂、医药(如呋喃西林、痢特灵等)、农药等。OONHCNNHCONH22ONOHCN2NO呋喃西林痢特灵板书2.吡咯衍生物简述吡咯的衍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而且许多衍生物都是重要的药物和具有很强生理活性的物质,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等。12板书(1)叶绿素讲解叶绿素是存在于植物叶和茎中的绿色色素,它与蛋白质结合存在于叶绿体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催化剂。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贮存起来。自然界中的叶绿素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它们在植物中的比例是a:b=3:1。叶绿素a是蜡状蓝黑色微小晶体,熔点117~
221120℃,其乙醇溶液呈蓝绿色,并有深红色荧光;叶绿素b是蜡状深绿色微小晶体,熔点120~130℃,其乙醇溶液呈绿色或黄绿色,并有红色荧光。用稀酸处理叶绿素,可得到去镁叶绿素,去镁叶绿素与硫酸铜作用,产生颜色更为鲜艳的铜叶绿素,且绿色更为稳定。在浸制植物标本时,常用此法长期保持植物的绿色。叶绿素可做食品、化妆品及医药上的无毒着色剂。板书(2)血红素和维生素B12讲述血红素存于血液中,是高等动物体内输送氧的物质,其与蛋白质结合生成血红蛋白而存在于红血球中,用盐酸水解血红蛋白,可得氯化血红素。维生素B又名氰钴胺,动物肝脏中含量较丰富,为暗红色结晶粉末,是12抗恶性贫血的药物。板书3.吡啶衍生物讲述吡啶的衍生物主要有维生素PP、维生素B等。6板书4.嘧啶衍生物讲述嘧啶衍生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天然的维生素B存在于米糠、瘦肉、花生、黄豆中;呈白色粉末,易潮1解,味苦,熔点248℃,溶于水和甘油,稍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苯。当体内缺乏时,可引起脚气病、食欲不振和多发性神经炎等。板书5.嘌呤衍生物讲述嘌呤本身不存在于自然界,但其氨基、羟基衍生物却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并有显著的生理作用,如核酸中的鸟嘌呤和腺嘌呤。板书
2226.植物细胞分裂素讲述植物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细胞分裂,扩大和诱导细胞分化,促进种子发芽。在幼嫩组织和未成熟种子中含量较多,常见的如激动素(KT)、玉米素等。阅读阅读教材本节阅读材料。板书二、生物碱(一)生物碱讲述生物碱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体内、对人和动物有强烈生理作用的含氮碱性有机化合物。由于它们主要存在于植物中,所以常称为植物碱。对人有很强的生理作用,是很有效的药物。例如,当归、甘草、常山、黄连等草药中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碱。生物碱的命名大都取自所在植物而给以专名。例如,从烟草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称烟碱。板书(二)生物碱的一般特性边讲边板书1.物理性质大多数生物碱是无色固体,有苦味,难溶于水,能溶于乙醇、氯仿、醚等有机溶剂。2.化学性质许多试剂能与生物碱生成不溶性的沉淀或发生颜色反应,这些试剂称为生物碱试剂。(1)生物碱的沉淀反应讲述生物碱在中性或酸性水溶液中遇到一些试剂,如碘-碘化钾、磷钼酸、苦味
223酸、碘化汞钾等生成沉淀,这些试剂称为沉淀试剂。利用此沉淀反应可以检验生物碱在中草药中的存在,其中最灵敏的是碘化汞钾和碘化铋钾。板书(2)生物碱的颜色反应讲述生物碱与一些浓酸试剂和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些试剂称为显色试剂。例如,浓硫酸能使秋水仙碱显黄色。板书(三)重要的生物碱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板书1.烟碱连讲边板书烟碱又名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一种主要生物碱,以苹果酸盐及柠檬酸盐的形式存在。烟碱讲述烟碱是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能与水任意混合,在空气中颜色易变深。沸点246℃,有剧毒,对植物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麻痹的作用,也可用作农业杀虫剂,能杀灭蚜虫、蓟马、木虱等。板书2.茶碱、咖啡碱和可可碱讲述茶碱是白色结晶性粉末,味苦,无臭,熔点272℃,在空气中稳定,微溶于冷水、乙醇,难溶于乙醚,易溶于酸和碱溶液,有较强的利尿和松弛平滑肌作用。
224咖啡碱又名咖啡因,白色针状晶体,无臭,味苦,熔点235℃,易溶于热水和氯仿,微溶于石油醚。对中枢兴奋作用较弱,主要用于解救急性感染中毒等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可可碱是针状晶体,熔点357℃,微溶于水或乙醇,能抑制肾小管再吸收,有利尿作用,主要用于心脏性水肿病。板书3.麻黄碱麻黄碱又名麻黄素,是草药麻黄中的一种生物碱。讲述麻黄碱是一种不含杂环的生物碱,属于仲胺。麻黄碱为无色晶体,无臭,味苦,遇光易变质。易溶于水、乙醇等有机溶剂。麻黄碱有兴奋交感神经、增高血压、扩张气管的作用,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症。板书4.吗啡碱讲述罂粟科植物鸦片中含有20余种生物碱,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吗啡。吗啡是1803年被提纯的第一个生物碱,但它的结构至1952年才确定。吗啡属于异喹啉族生物碱,是白色针状晶体,味苦,有毒。遇光易变质,溶于热乙醇、甘油。有镇痛、镇静、镇咳和抑制肠蠕动的作用,对呼吸中枢有强大的抑制效果。在医药上是常用的局部麻醉剂,但它是一种成瘾药物,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使用。可待因是吗啡的甲基醚,与吗啡有同样的生理作用,成瘾性较吗啡差,可用于镇咳。海洛因是从吗啡衍生而来的合成生物碱,通常指二乙酰吗啡,是有效的镇痛药,但易产生欣快和幸福的虚假感觉,有极大的成瘾性,过量会引起昏迷、呼吸抑制而死亡。海洛因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小结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作业
225整理课堂笔记,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板书设计】第五节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一、杂环化合物(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分类根据杂环母体中环的数目分为单杂环和稠杂环。单杂环中最常见的是五元环和六元环;稠杂环中有苯环并杂环和杂环并杂环两种。2.命名杂环化合物的命名一般采用两种方法:(1)音译法(2)系统命名法(二)重要的杂环化合物1.呋喃衍生物2.吡咯衍生物(1)叶绿素(2)血红素和维生素B123.吡啶衍生物吡啶的衍生物主要有维生素PP、维生素B等。64.嘧啶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如天然的维生素B。15.嘌呤衍生物6.植物细胞分裂素二、生物碱(一)生物碱(二)生物碱的一般特性1.物理性质大多数生物碱是无色固体,有苦味,难溶于水,而能溶于乙醇、氯仿、醚等有机溶剂。
2262.化学性质许多试剂能与生物碱生成不溶性的沉淀或发生颜色反应,这些试剂称为生物碱试剂。(1)生物碱的沉淀反应(2)生物碱的颜色反应(三)重要的生物碱1.烟碱烟碱又名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一种主要生物碱,以苹果酸盐及柠檬酸盐的形式存在。烟碱2.茶碱、咖啡碱和可可碱3.麻黄碱麻黄碱又名麻黄素,是草药麻黄中的一种生物碱。4.吗啡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