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

ID:8286376

大小:1.49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8-03-17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_第1页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_第2页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_第3页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_第4页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_第5页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_第6页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_第7页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_第8页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_第9页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失血性休克的处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失血性休克的处理策略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是指因较大的血管破裂丢失大量血液,引起循环血量锐减所致的休克。其特点为静脉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和心动过速。系最具有代表性的低血容量性休克3低血容量性休克其血液动力学的特点是低血压,低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降低,外周阻力增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压积低于正常。4大量失血的休克,血液可发生高度浓缩。正确评估出血量对抢救治疗十分重要。可用休克指数估计出血量。失血性休克的常见病因严重创伤、骨折、挤压伤等所致的外出血和内脏(如肝脾)破裂引起内出血;各种原因如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所致的消化道出血;

2、呼吸道出血引起的咯血;泌尿道出血引起的血尿;女性生殖道出血引起的阴道流血;腹腔、腹膜后、纵隔等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等内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诊断传统的诊断主要依据为病史、症状、体征,包括皮肤颜色、尿量、血压(低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或脉压差减少<20mmHg、中心静脉压(CVP)<5mmHg、肺动脉楔压(PAWP)<8mmHg)、红细胞、血红蛋白、血乳酸含量、凝血功能等动态观察、心率>100/min、尿量(是反映内脏血液灌注量的良好与否指标,尿量<0.5ml/(kg·h))等指标。7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正常S1=0.5,如S1=1.0

3、,丢失血容量20%—30%,失血达1000—1200ml,S1>1.0,则失去30%—50%的血容量,失血约1800—2000ml。近年来研究发现氧代谢与组织灌注指标对失血性休克早期诊断有更重要参考价值;血乳酸和碱缺失在休克的监测和预后判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在休克复苏中每搏量(SV)、心排量(CO)、氧输送(DO2)、氧消耗(VO2)、胃黏膜CO2张力(PgC0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指标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临床意义。失血性休克分级:Ⅰ级:失血量<750ml,占血容量比例<15%;Ⅱ级:失血量750~1500ml,占血容量比例15~30%;Ⅲ级:

4、失血量1500~2000ml,占血容量比例30~40%;Ⅳ级:失血量>2000ml,占血容量比例>40%。大量失血定义为24h内失血超过病人的估计血容量或3h内失血量超过估计血容量的一半监测一般临床监测包括皮温与色泽、心率、血压、尿量和精神状态等监测指标。尿量是反映肾灌注较好的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循环状态。血压的变化需要严密地动态监测。对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维持“允许性低血压”,即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80mmHg。体温监测:当中心体温<34℃时,可导致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MAP(平均动脉压)监测:IBP(有创血压)测压较为可靠,可保

5、证连续观察血压和即时变化。此外,IBP还可提供动脉采血通道。CVP(中心静脉压)和PAWP(肺动脉楔压)监测:CVP和PAWP监测有助于对已知或怀疑存在心功能不全的休克病人的液体治疗,防止输液过多导致的前负荷过度。CO(心排量)和SV(每博输出量)监测:有助于动态判断容量复苏的临床效果与心功能状态。氧代谢监测传统临床监测指标往往不能对组织氧合的改变具有敏感反应,此外,经过治疗干预后的心率、血压等临床指标的变化也可在组织灌注与氧合未改善前趋于稳定。因此,同时监测和评估一些全身灌注指标(DO2、VO2、血乳酸、SvO2或Scv02等)以及局部组织灌注指标如胃黏膜内p

6、H值(pHi)与PgC02等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注:DO2:氧输送、VO2:氧耗、SVO2: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PGCO2: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实验室监测血常规监测:动态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的数值变化,对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和判断是否存在继续失血有参考价值。电解质监测与肾功能监测:对了解病情变化和指导治疗十分重要。凝血功能监测: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D-二聚体。此外,还包括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等。治疗包括原发病治

7、疗(止血)和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两个方面。原发病的有效治疗是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基础。止血治疗对于出血部位明确、存在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患者,应尽快进行手术或介入止血。不去设法制止出血,只顾用输血来补充血量以纠正休克状态,是无效和错误的,治疗出血的首要任务是止血。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尽快进行止血,否则,在不断出血的情况下,尽管积极补液、输血,血容量仍不会恢复,休克也不会得到纠正。止血治疗原则上是先采用暂时止血措施,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但是在难以用暂时止血的措施止血时,即应一面补充血容量,一面施行根本的止血措施止血治疗采用何种止血方法,应根据出

8、血来源而定四肢、头颅或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