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本病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
1一、邪正盛衰指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邪气→人体→邪正斗争→邪正盛衰虚、实变化病势、疾病转归
2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实的病机——邪气盛则实含义:实,主要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病机特点:邪盛正未衰,正邪斗争激烈.证候特点:亢奋、有余、不通为特点的实证。形成原因: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中期,或痰、食、血、水滞留体内的内伤病。临床表现:体质壮实、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3虚的病机——精气夺则虚含义:虚,主要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病机特点:正虚邪不盛,邪正相争无力.证候特点:虚弱、衰退和不固为特点的虚证。形成原因:先天禀赋不足;病后亏虚;多种慢性病损耗等所致精、气、血、津、液不足.临床表现:神疲体倦、气短、面色无华、自汗、盗汗、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
4虚实错杂含义:指疾病过程中,邪盛与正虚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病机特点: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如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如邪热炽盛灼津,致气阴两伤证)
5虚实转化由实转虚——实邪久留而损伤正气的病理转化过程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的病理转化过程(实性病变较为突出,但正虚依然存在)
6
7
8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正胜邪退形成:患病机体正气较盛,抗邪能力较强;或治疗正确及时;或两者皆有。转归:为疾病向好转或痊愈发展的最常见的转归。
9邪去正虚形成:邪气被祛,正气亦虚,有待恢复.转归:多见于重病恢复期,将息调养,方能恢复.
10邪胜正衰含义:邪气亢盛,正气虚弱而抗邪无力,疾势迅速恶化的一种病理变化。形成:邪气盛,正气虚或治疗失当,助长邪气,反伤正气.转归:病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轻而重)恶化,甚至死亡。
11邪正相持含义:疾病过程中,正气不甚虚弱,邪气亦不亢盛,二者相持不下,病势迁延。形成:多见于病之中期,或慢性病迁延期。转归:正气不能完全驱邪外出,病邪稽留于一定部位(邪留、邪结),或为慢性病证。
12正虚邪恋含义:正气已虚,余邪未尽,因正气难复,致病处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为邪正相持的特殊病机。形成:多见于疾病后期,急性转为慢性;或慢病久不愈,正虚驱邪无力而致。转归:1.积极治疗和调理,正气增强,余邪散尽,病趋好转或痊愈。2.调养失当,正气难复,无力驱邪,或病邪粘滞缠绵、难以速除,使正气久而不复则转为迁延性或慢性病证,或留下后遗症。
13邪气盛则实虚实病机精气夺则虚决定虚实变化虚实错杂----虚实并见虚实真假至虚有盛候邪正斗争→邪正盛衰大实有羸状正胜邪退----好转、痊愈邪去正虚----期待修复决定疾病转归邪胜正衰----恶化、死亡邪正相持----邪留、邪结正虚邪恋----慢性病后遗症
14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亡失阴阳格拒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的简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
15阴阳偏胜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属“邪气盛则实”的实证.阳偏盛阴偏盛
16阳偏胜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特点:一般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甚)的实热病证。转归:实热兼阴亏病证(阳胜则阴病)。虚热病证(久之由实转虚)。
17阳偏胜病机示意图
18阴偏胜含义: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病理性偏盛,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特点:一般多表现为阴寒偏盛而阳气未虚(或虚损不甚)的实寒病证。转归:实寒兼阳虚(阴胜则阳病);虚寒证(久之由实转虚)。
19阴偏胜病机示意图
20阴阳偏衰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属“精气夺则虚”的虚证.阳偏衰阴偏衰
21阳偏衰——阳虚则寒以虚为主含义:即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机体衰退或衰弱,代谢缓慢,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特点:一般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亢的虚寒证。阴胜则寒与阳虚则寒的区别
22阳偏衰病机示意图
23阴偏衰含义:指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特点:一般多表现为阴气不足、阳气相对亢盛的虚热证。阳胜则热与阴虚则热的区别
24阴偏衰病机示意图
25阴阳互损含义: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相当程度,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形成:由于阴阳互为根本,故阴或阳之间可以发生互损;由于肾阴阳为人体阴阳之本,均以肾中精气为基础,故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累及肾阴或肾阳,及肾本身阴阳失调时,才易发生阴阳互损。表现:1.阴损及阳——阴虚到相当程度,阴不生阳;或阳失依附,继而致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2.阳损及阴——阳虚较重,阳不化阴;或阳不摄阴,形成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
26阴阳互损病机示意图
27阴阳格拒概念:即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为在阴阳偏胜基础上由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双方盛衰悬殊,盛者壅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间不相维系,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之病理。
28阴盛格阳含义:又称格阳。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迫阳浮越于外,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特点:阴寒内盛是疾病本质。因格阳于外,现真寒假热证。表现:“阴寒内盛”表现——可见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倦卧,脉微细欲绝。“假热”征象——面色泛红如妆,烦热欲盖衣被,口渴但喜热饮少量.
29阳盛格阴含义:又称格阴。指邪热极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得外达四肢而格阴于外的病理状态。特点:邪热内盛为疾病的本质。由于阳气壅遏深伏于内,格阴于外,故现真热假寒证。表现“邪热内盛”表现——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有力。“假寒”征象——四肢厥冷但胸腹灼热.即所谓“热深厥亦深”.
30亡阳含义:指机体阳气突然大量脱失,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特点:全身属阳的功能都会衰竭,而以温煦、推动、兴奋功能衰竭尤为突出表现:大汗淋漓(冷),肌肤手足逆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
31亡阴含义:机体阴气突然大量亡失,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特点:全身属阴的功能都会衰竭,而以宁静、滋润与内守功能衰竭最明显。表现:烦躁不安、口渴欲饮、气喘、手足虽温但大汗欲脱(如油)、脉数疾等
32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亡阴可以迅速导致亡阳,亡阳也可迅速导致亡阴,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阳不摄阴而阴液流失亡阳亡阴阳气失于依附而散越
33阳胜则热阳盛格阴实热(真热假寒)阴阳偏盛阴阳格拒邪气盛则实阴胜则寒阴盛格阳实寒(真寒假热)亡阳阴阳失调阴阳亡失阳虚则寒阳损及阴亡阴虚寒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精气夺则虚阴虚则热阴损及阳虚热
34三、气血失常(一)气的失常(二)血的失常(三)气与血关系的失调
35(一)气的失常1.气虚2.气机失调
36气虚含义:指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气之化生不足——与后天失养,先天禀赋不足,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或二者形成兼有气之耗损过多——劳倦内伤、久病不复表现:脏腑气虚则功能减退
37气机失调概念: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而引起的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等病理变化。表现: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气机升降失常病变中,脾胃和肝肺升降失常较重要,尤以脾胃升降失常最为重要。)
38气滞含义:即气的流通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情志抑郁不舒形成痰、湿、食积、瘀血阻滞邪实为患脏腑功能失调气虚运行无力表现:肺气壅滞——胸闷、咳喘闷肝气郁滞——胸胁胀满,少腹胀痛胀脾胃气滞——腹胀而痛,时作时止,痛嗳气则舒
39气逆含义:气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以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情志内伤饮食冷热不适形成外邪侵犯实邪阻滞痰浊壅滞因虚而气上(肺、胃、肝虚)表现:(常见肺、胃、肝气逆)肺气上逆——咳逆上气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肝气上逆——头胀痛、面红、目赤、易怒
40气陷含义:气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是在气虚基础上发生的以气升举无力而下陷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与脾气虚关系最密切。素体虚弱清气不升形成脾气虚损病久耗伤中气下陷表现:上气不足——则头目失养致头晕、眼花、耳鸣。中气下陷——胃、肾、子宫、肛门位置相对下移,少腹胀坠,便意频频兼疲乏无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等。
41气闭含义:即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昏厥的一种病理状态。情志抑郁形成多为实邪郁闭所致外邪、痰浊阻滞阻滞气机,出入不利,闭塞清窍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可见闭厥、气厥、痛厥、痰厥)
42气脱含义:指气不内守,大量亡失,以致机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正不敌邪、正气骤伤形成慢性长期消耗,汗吐下太过,大出血,致气随津血脱泄气不内守,大量外脱气虚之甚致功能全面突然衰竭表现: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软瘫,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
43(二)血的失常血虚血运失常:血瘀、出血、血寒、血热
44血虚血液不足,血的濡养功能减退,脏腑组织器官失于充养的病理。各种急慢性出血,耗血过度血虚---失于充养脾胃等脏腑功能减退,血液生化不足面、唇、舌、爪甲色淡无华、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45血瘀含义:指血液循行迟缓,或流行不畅,甚则血液停滞的病理状态。气滞: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形气虚: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缓血液郁滞不畅血寒:寒入血中,凝滞不通成血热:热灼血液,血稠而难流病理产物痰浊阻滞,血行受阻血液瘀结成积瘀血阻滞脉道,血行不利表现:疼痛;肿块;出血;唇舌紫暗、瘀点、瘀斑;肌肤甲错;脉结代
46出血含义:指血液溢出脉外的病理状态。气虚不摄形外伤成瘀血内阻,不寻常道血热:灼伤脉络,迫血妄行
47(三)气血关系失调气滞血瘀:气机郁滞不畅,致血液运行障碍而瘀的病理。气虚血瘀:气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迟滞而瘀的病理。气不摄血:气虚固摄无力,血液逸出脉外而出血的病理。气随血脱:大出血,气随血脱致气血两脱全身衰竭的病理。气血两虚:气虚以至血液生化不足,或气不摄血而耗血,或气随血脱而致气血两虚的病理状态。
48津液代谢失常津液不足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
49津液不足含义:指津液数量亏少,导致内则脏腑、外而孔窍、皮毛失于濡润、滋养而产生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外感热邪热盛阴虚内热伤津气郁日久化火形成丢失严重汗吐下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久病体弱,生成不足疾病阴虚内热,更耗津液
50伤津——失水轻者目眶内陷,十指螺瘪,尿少,口舌吐泻太过干燥,皮肤弹性差;重则目眶深陷,啼哭无泪,无尿。高热,汗出过多则口干欲饮、便干、尿少而黄。气候干燥,肺津受伤皮肤干燥、痒、落屑或干裂,鼻咽干。脱液——失水和精微严重热病后期形瘦骨立,大肉尽脱,毛发枯槁,恶性肿瘤晚期手足震颤。大面积烧伤舌光红无苔或少苔。
51伤津和脱液的区别与联系伤津乃脱液之渐,脱液乃津液干涸之甚。伤津未必脱液,脱液必然伤津。伤津易耗易补;脱液不易耗损,不易补充。
52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肾虚不能助脏腑气化肺失宣发和肃降脾失运化与转输输布障碍肝失疏泄、气机不畅三焦水道不利、津液环流障碍肺失宣发→皮肤排汗异常(或呼气受碍)肾失气化及肺失肃降→尿液排出障碍(或大便异常)排泄障碍发为水肿
53内生“五邪”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或精气血津液功能失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五种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由于病起于内,故称“内生五邪”。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54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风气内动(内风)阳气亢逆变动以动摇为特征。筋脉失养与肝关系最密切,又称“肝气内动”.
55含义: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主要与脾肾阳虚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形成久病伤阳阴寒内盛(阳虚生寒)外感寒邪伤阳过食生冷伤阳内寒与外寒的区别与联系寒从中生(内寒)
56含义: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和输布津液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湿浊蓄积停滞的病理状态。(脾虚生湿)内湿与外湿的区别与联系湿浊中生(内湿)
57含义:指机体津液不足,人体各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出现干燥苦涩的病理状态。内燥病变以肺、胃、大肠多见.久病伤阴形成汗、吐、下太过亡血失精热病伤阴耗津津伤化燥(内燥)
58含义:指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气血郁滞,或病邪郁结而产生的火热内扰,机能亢奋的病理状态。阳气过盛化火外感六淫形成邪郁化火体内的病理代谢产物实火食积、虫积五志过极化火阴虚火旺虚火火热内生(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