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

ID:82822684

大小:2.03 MB

页数:53页

时间:2022-11-09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_第1页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_第2页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_第3页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_第4页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_第5页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_第6页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_第7页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_第8页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_第9页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收涩药与收涩方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收涩药与收涩方张宏牛晓莲

1一、收涩方概念:凡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能治疗各种滑脱症的药物,称收涩药分类:性能特点:本类药药性多数平、温、少数属寒凉,味多以酸、涩为主,归经广泛,以收敛内潜趋势为主,功效:本类药味酸、涩,一般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收敛止血、固精缩尿、固表止汗、收敛固脱等作用,即所谓“散者收之”或“涩可固脱”。应用:收涩药主要用于各种滑脱之证,如子宫脱除、滑精、自汗、盗汗、久泻、久痢、粪尿失禁、脱肛久咳虚喘等证。涩肠止泻药敛汗涩精药

2一、收涩方使用与配伍:滑脱症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而收敛固涩属于应急治标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滑脱证的病机,故临床因选择适宜的补益药同用。注意事项:收涩药性涩敛邪,故凡表邪未解,湿热所致泻痢、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

3乌梅

4乌梅乌梅,中药名。为蔷薇(qiángwēi)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具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入药部位:干燥近成熟果实性味:味酸、涩,性平。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主治: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相关配伍:1、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御米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本草纲目》)2、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5乌梅3、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4、治咽喉肿痛:乌梅30g,双花60g,雄黄12g。为末,蜜丸,每丸3g。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6

7

8诃子

9诃子入药部位:干燥成熟果实。性味:味苦、酸、涩,性平。归经:归肺、大肠经。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主治: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

10诃子相关配伍1、治久咳,语声不出诃子(去核)一两,杏仁(泡,去皮、尖)一两,通草二钱五分。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煨生姜切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温服。(《济生方》诃子饮)2、治失音,不能言语者诃子四个(半炮半生),桔梗一两(半炙半生),甘草二两(半炙半生)。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用童子小便一盏,同水一盏,煎至五七沸,温服。(《宣明论方》诃子汤)3、治老人久泻不止诃黎勒三分(煨,用皮),白矾一两(烧灰)。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诃黎勒散)

11诃子4、治气利诃黎勒十枚(煨),为散,粥饮和,顿服。(《金匮要略》诃黎勒散)5、治肠风泻血诃黎勒十个(酒润,草纸裹,煨熟,肉与核共捣细),白芷、防风、秦艽各-两。俱微炒,研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本草汇言》)用量:牛马:15——60g猪羊3——10g

12肉豆蔻

13肉豆蔻肉豆蔻,中药名。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分布于台湾、广东、云南等地。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入药部位:干燥种仁。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脾、胃、大肠经。功效: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主治: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14肉豆蔻相关配伍: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炮制:麸煨肉豆蔻:取净肉豆蔻,加入麸皮,麸煨温度150~160℃,约15分钟,至麸皮呈焦黄色,肉豆蔻呈棕褐色,裹面有裂隙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用时捣碎。每100kg肉豆蔻,用麸皮40kg。本品形如肉豆蔻,表面为棕褐色,有裂隙。气香,味辛。

15五味子五味子,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常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16五味子

17五味子入药部位:干燥成熟果实。性味:味酸、甘,性温。3归经:归肺、心、肾经。4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5主治: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18五味子相关配伍1、治肺虚寒: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本草衍义》)2、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用醋糊为丸,醋汤送下三十丸。泻用蕲艾汤吞下。(《经验良方》五味子丸)3、治梦遗虚脱: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温水将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滤过,置砂锅内,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锅斤两外,煮至二斤四两成膏为度。待数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医学入门》:五味子膏)

19五味子4、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人参五钱,五味子、麦门冬各三钱。水煎服。(《千金方》生脉散)5、治疮疡溃烂,皮肉欲脱者:五味于炒焦,研末,敷之,可保全如故。(《本草新编》)

20五味子炮制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用时捣碎。炮制方法1、醋五味子:取净五味子,照醋蒸法蒸至黑色。用时捣碎。本品形如五味子,表面乌黑色,油润,稍有光泽。有醋香气。2、酒五味子:取净五味子,加入黄酒拌匀,润透,置适宜容器内,蒸或炖至透心,表面呈黑紫色或黑褐色为度,取出,干燥。每五味子100kg,用黄酒20kg。

21石榴皮石榴皮,中药名。为石榴科植物石榴PunicagranatumL.的干燥果皮。我国南北都有栽培,以江苏、河南等地较多。具有涩肠止泻,止血,驱虫之功效。常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

22石榴皮入药部位:干燥果皮。2性味:味酸、涩,性温。3归经:归大肠经。4功效:涩肠止泻,止血,驱虫。5主治: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相关配伍1、治脱肛:石榴皮、陈壁土,加白矾少许,浓煎熏洗,再加五倍子炒研敷托上之。(《医钞类编》)2、治牛皮癣:石榴皮(炒炭),研细末1份,麻油2份,调成糊状。用时将药油摇匀。以毛笔蘸药匀涂患处,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3、治冻疮久烂不愈:石榴皮、冬瓜皮、甘蔗皮三味,烧灰存性,研末敷。(《本草汇言》)

23石榴皮炮制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晒干。炮制方法石榴皮炭:取净石榴皮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黄色、内部棕褐色。本品形如石榴皮丝或块,表面黑黄色,内部棕褐色。

24五倍子五倍子,中药名。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地。具有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之功效。常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25五倍子

26五倍子入药部位:叶上的虫瘿。2性味:味酸、涩,性寒。3归经:归肺、大肠、肾经。4功效: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5主治: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27五倍子相关配伍1、治泻痢不止:五陪子一两。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本草纲目》)2、治自汗、盗汗: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也。(《本草纲目》)3、寐中盗汗:五倍子末、荞麦面等分。水和作阱,煨熟。夜卧待饥时,干吃二三个,勿饮茶水。(《本草纲目》)4、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鲜绵灰等分,米饮服二钱。(《本草纲目》)5、治疮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腊醋脚调涂四围。(《本草纲目》)

28五倍子用法用量3~6g。外用适量。8禁忌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以及积滞未尽之泻痢禁服。9采集加工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10生长环境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地。

29罂粟壳罂粟壳,中药名。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原产南欧,我国许多地区有关药物研究单位有栽培具有敛肺,涩肠,止痛之功效。常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

30罂粟壳入药部位:干燥成熟果壳。2性味:味酸,性平。3归经:归肺、大肠、肾经。4功效:敛肺,涩肠,止痛。5主治: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相关配伍1、治劳喘嗽不巳,自汗者:御米壳不拘多少,炒为末,每服二钱,入乌梅同煎水一盏温服;食后有汗,加小麦三十粒,同煎温服。(《宣明论方》小百劳散)2、治水泄不止:罂粟壳一枚(去蒂膜),乌梅肉、大枣肉各十枚。水一杯,煎七分,温服。(《经验方》)

31罂粟壳3、治远年近日喘咳不已:御米壳(蜜炒)、人参、陈皮(去白)、甘草(炙),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煎乌梅汤调下,临卧服。(《宣明论方》安神散)4、治一切嗽:粟壳(去筋,蜜炒)一两,五味子半两,杏仁(炒)半两,胡桃肉半两。上为末,同蜜丸如弹子大,水一盏煎服。(《普济方》金粟丸)5、治久痢:罂粟壳(醋炙)。为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本草纲目》)

32罂粟壳用法用量3~6g。8禁忌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孕妇及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9炮制一、采集加工秋季将成熟果实或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和枝梗,干燥。二、炮制方法蜜罂粟壳:取净罂粟壳丝,照蜜炙法炒至放凉后不粘手。本品形如罂粟壳丝,表面微黄色,略有黏性,味甜,微苦。

33龙骨,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龙骨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34龙骨

35龙骨【生境分布】:分布四川、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采制】:挖出后,除去泥土。【化学成分】:主含碳酸钙(CaCO3)、磷酸钙(Ca3(PO4)2)。【性味功能】:甘、涩,平。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主治用法】: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患处。【用量】:20—30克;内用适量。

36浮小麦浮小麦,中药名。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全国产麦地区均有生产。具有益气,除热,止汗之功效。常用于骨蒸劳热,自汗盗汗,香脆感。

37

38浮小麦1入药部位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2性味味甘,性凉。3归经归心经。4功效除虚热,止汗。5主治用于骨蒸劳热,自汗盗汗。

39浮小麦相关配伍1、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独圣散)2、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7用法用量:15-30g。生用或炒香用。8炮制采集加工一般在夏至果实成熟时采收,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拣取杂质,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即得。炮制方法炒浮小麦:取净浮小麦,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取出放凉。

40二、收涩方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的一类方剂,统称为收涩方。收涩方所治气、血、津液的耗散滑脱之证,均有脏腑亏损,正气内虚所致,因其临床表现有自汗、盗汗、久泻久痢、肺虚久咳、遗精滑泄、小便失禁等的不同,故治疗上也有固表止汗、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和固崩止带等不同方法。所以收涩方再组方时又常根据气、血、阴、阳、精液耗伤程度不同,相应的配伍补益药物,以标本兼顾。

41四神丸《证治准绳》概述:四神丸同名方剂约有十七首,其中《证治准绳》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肉豆蔻60g、补骨脂120g、五味子60g、吴茱萸30g,具有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肾虚寒之肾泄证。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常用方。现常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脾肾虚寒者。《证治准绳》方之四神丸该方剂对免疫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有强大的促进和调节作用,对肝胆及胃肠道功能有保护和调节功能,又有抗炎、抗氧化损伤作用及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因而可从病因病理上对慢性结肠炎及过敏性结肠炎进行治疗;该方剂还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并能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所以可望对上述两种适应证有一定治疗作用

42组成肉豆蔻60g、补骨脂120g、五味子60g、吴茱萸30g[2]肉豆蔻6g、补骨脂12g、五味子6g、吴茱萸6g用法加红枣50枚,生姜120克。生姜、大枣先煎,其余药物共研细末,待枣煮熟后,去姜取枣肉,合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2次,每次9~12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2]上为末,生姜12g,红枣50枚,用水一碗,煮姜、枣,水干,取枣肉,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6~9g),空心食前服。

43功用主治具有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肾虚寒之肾泄证。症见五更泄泻,或大便不实,饮食不思,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方解本方主治因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泻,治宜以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为法。方中补骨脂辛苦热,补命门之火,为补火益土之要药,为君药。肉豆蔻温脾肾而涩肠止泻;吴茱萸暖脾胃而散寒除湿,为臣药。五味子酸温,固肾涩精,收敛止泻;生姜散寒行水;大枣滋养脾胃,共为佐药。诸药合用,肾温脾暖,自然泄泻止。[2]

44肾泄,又称五更泄、鸡鸣泻。脾肾阳虚,阳虚则生内寒,而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阳气当至而不至,阴气极而下行,故为泄泻。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脾肾阳虚,阴寒凝聚,则腹痛肢冷。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精微以养神,以致神疲乏力。治宜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故为君药。肉豆蔻辛温,温脾暖胃,涩肠止泻,配合补骨脂则温肾暖脾、固涩止泻之功益彰,故为臣药。五味子酸温,固肾益气,涩精止泻;吴茱萸辛苦大热,温暖肝脾肾以散阴寒,共为佐药。生姜暖胃散寒,大枣补脾养胃,为使药。诸药合用,俾火旺土强,肾泄自愈。

45运用1.本方是治疗脾肾阳虚泄泻的常用方。临床上以五更泻,或久泻,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证治要点。[2]亦可用治久泻,属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者。[3]2.加减法:本方合理中丸,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力;若腰酸肢冷较甚者,加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补肾之功。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实质上是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是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丛的参与下,启动了肠道免疫及非免疫系统,最终导致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这种免疫反应表现为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最终导致组织损害,常见病理改变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扩展及整个大肠。

46活动期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反应,黏膜充血、水肿,表面呈细颗粒状,脆性增加,糜烂及溃疡,个别溃疡可并发肠穿孔。由于黏膜不断破坏和修复,正常结构被破坏,溃疡愈合致瘢痕形成,黏膜肌层肥厚,可使结肠袋消失、肠腔狭窄、肠变形缩短。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里急后重,消瘦等症状体征。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即痉挛性结肠炎,病因至今未完全明了,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肠绞痛,以左下腹及下腹为重,情绪激动、劳累可以诱发,排气排便后缓解,大便可为粥样或水样,也可坚如羊粪或附有黏液,腹泻和便秘可交替出现。

47歌诀四神故纸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齐;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泻最相宜

48《普济方》卷二九一方之四神丸组成荆芥1两,白僵蚕1两(炒),生甘草1两,黑牵牛1两。主治:《普济方》卷二九一之四神丸主治瘰疬,无论浅深己破未破。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好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9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组成】防风30克黄耆(蜜炙)白术各60克【用法】上药哎咀。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热服。【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以及虚人腠理不密,易于感冒,汗出恶风,面色刮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方论】方中黄耆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耆、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耆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耆,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50【药理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上海免疫学杂志》1983(2):82,玉屏风散对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有双向调节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4):229,玉屏风散能促进家兔实验性肾炎的病理修复,其治疗机理亦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以及虚人腠理不密,易于感冒,汗出恶风,面色刮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

51【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1枚,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热服.【备注】方中黄耆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耆、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耆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耆,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放歌玉屏风散术芪防,益气固表止汗良,表虚自汗恶风证,服之以后安康。

52谢谢观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