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免疫医学ppt

抗感染免疫医学ppt

ID:8271868

大小:4.25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3-15

抗感染免疫医学ppt_第1页
抗感染免疫医学ppt_第2页
抗感染免疫医学ppt_第3页
抗感染免疫医学ppt_第4页
抗感染免疫医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感染免疫医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感染免疫1-1抗病毒免疫应答HIV-1病毒结构示意图逆转录酶外膜RNAgp120gp41p17p24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RNA衣壳外膜表面蛋白病毒感染的一般特点胞饮作用受体阶导的内吞作用吞噬作用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A.附着B.内吞C.潜入病毒脱壳组装合成病毒蛋白被感染细胞病毒受体1-2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干扰素和NK细胞IFN-a的抗病毒作用病毒病毒复制抑制病毒复制信号转导IFN-aIFN-诱导蛋白诱导刺激胞核胞核病毒病毒受体病毒复制上皮细胞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ANK细胞动脉静脉巨噬细胞引流淋巴管细胞因子树突细胞毛细血管BIL-8IL-1,TNF-a前往下丘

2、脑巨噬细胞上调粘附分子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CNKTh1IL-2,IL-18IFN-a杀伤病毒感染细胞IFN-gIFN-gMøTNF-aIL-12/IL-181-3获得性抗病毒免疫应答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见B)淋巴管树突状细胞携带抗原输入动脉静脉循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经淋巴管再次进入淋巴结上调粘附分子A处理病毒蛋白APC表达MHC-II类分子BTcThThIFN-g,IL-2活化TcAPC处理感染病毒使T细胞识别处理病毒淋巴样树突状细胞或B淋巴细胞进入endosomes处理病毒膜蛋白易位至内质网表达到细胞表面表达肽-MHC-I于细胞表面CD4+T细胞

3、识别病毒蛋白出现于细胞质表达肽-MHC-II于细胞表面CD8+T细胞识别ThThThAPCBTh2处理病毒蛋白表达MHC-II类分子病毒特异性抗体类别转换克隆扩增产生IgM抗体APC/B细胞Th细胞转录和翻译细胞因子(如IL-2)基因转录受体CD28CD3CD4MHC-IIB7抗原肽C输出淋巴管输入淋巴管次级淋巴结引流淋巴结淋巴导管血液循环肝皮肾肠淋巴细胞C01020303650102030二次感染初次感染脾浆细胞骨髓浆细胞血清抗体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浆细胞水平感染后天数病毒感染过程中浆细胞与血清抗体的变化巨噬细胞上皮细胞NK靶细胞C1qr2s2抗体的抗病毒效应C中和作用B

4、介导ADCCD经典途径激活补体A致敏作用日期血清抗体T细胞应答病毒量天然应答1-4病毒逃避免疫监控的机制利用宿主体内的“免疫豁免”部位病毒基因的限制性表达病毒抗原的变异干扰宿主细胞的抗原递呈干扰细胞因子的功能杀伤淋巴细胞登革热CMV感染Burkitt淋巴瘤(EBV感染)1-5细菌感染诱导的免疫应答1-6抗细菌天然免疫应答A活化补体激活肥大细胞致敏补体趋化C3a,C4a,C5aC3bC5aB血管渗透性增高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肥大细胞脱颗粒C趋化因子DNN123N病原菌的吞噬与杀伤识别吞噬消化细菌黄素蛋白NADPHH+e-+O2O2-H+H2O2细胞色素b558吞噬细胞进入胞浆

5、抑制吞噬溶酶体形成吞噬溶酶体形成降低pH中和酸性pH抑制活性氧产生抑制活性氮产生产生活性氧产生活性氮NADPH氧化酶精氨酸消化杀伤吞噬细胞杀伤细菌及细菌逃逸的机制存活细菌1-7抗细菌获得性免疫应答抗胞内寄生菌免疫应答抗胞外寄生菌免疫应答C3bC3b受体DC吞噬细胞A细菌代谢产物或其它大分子抗原细菌1.抗原抗体复合物2.调理吞噬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4.炎症反映3.补体介导杀伤DThThAPCThBTh2处理细菌蛋白表达MHC-II类分子病毒特异性抗体类别转换克隆扩增产生IgM抗体C输入淋巴管动脉静脉循环淋巴细胞上调粘附分子生发中心B细菌代谢产物或其它大分子抗原细菌1.抗

6、原抗体复合物2.调理吞噬作用(肥大细胞脱颗粒)4.炎症反映3.补体介导杀伤D12345678肥大细胞巨噬细胞NK胞内寄生菌IL-12IFN-gTHP细胞外寄生IL-4IL-4Th2Th1IFN-gIL-2IL-5IL-4/IL-13IL-10嗜酸性粒细胞TBMjTc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释放介质产生抗体炎症反应细胞毒素反应抗细菌获得性免疫应答原理抗体介导消灭细胞外感染细菌的机理C3a,C5a,C4aC3b巨噬细胞C3bC3b外渗C3bC3bC3b5。趋化作用补体活化细菌毒素1。中和毒素2。补体介导溶菌3。调理吞噬作用4。过敏毒素作用肥大细胞细菌逃逸免疫攻击的几种机制分子模拟:

7、有些链球菌的荚膜蛋白与人结缔组织成分相同,这样的细菌感染常与人自身免疫病紧密相关。表面荚膜:肺炎球菌(Pneumococcus)、流感杆菌(H.Influenza)和大肠杆菌(E.Coli)均带有荚膜,有助于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和补体损伤。因此荚膜菌毒性较强。胞内寄生:胞内寄生均可以躲避抗体和补体的攻击,但必须抑制吞噬细胞的杀伤和消化作用。有些胞内寄生菌能够抑制细菌的有氧呼吸暴发,抑制过氧化氢等游离基的产生,有些则能够破坏吞噬溶酶体膜,进入胞浆。通过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来抵抗吞噬细胞的胞内杀伤作用。表面抗原的变异:如大肠杆菌表面的pi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