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课件

批判性思维课件

ID:82701765

大小:7.82 MB

页数:189页

时间:2022-11-05

上传者:胜利的果实
批判性思维课件_第1页
批判性思维课件_第2页
批判性思维课件_第3页
批判性思维课件_第4页
批判性思维课件_第5页
批判性思维课件_第6页
批判性思维课件_第7页
批判性思维课件_第8页
批判性思维课件_第9页
批判性思维课件_第10页
资源描述:

《批判性思维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未经审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只有具有理性讨论公共利益能力的人,才适合成为公民。亚里士多德1.

1批判性思维Socrates(470-399B.C.)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需要进行探讨的知识,人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质疑和挑战的。任何以往或现实的道德认识和行为都不是最高权威,人们可以而且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对它们进行审查。他看到历史和现实光辉的一面,但他知道历史和现实总是不如人的理想。去除了缺点才有可能完善,批判错误是对美好的追求。苏格拉底是一个批判者,他希望通过毫不留情的批评,刺激人们改善自己的行为,刺激社会改善道德风尚。他大声宣布:“[希腊]城邦虽然伟大高贵,就像一匹骏马,但由于它庞大,所以容易懒散迟钝,需要牛虻叮它、刺它,才能使它活跃起来。我想,神把我给予这个城邦就是让我做这样一只牛虻。”以论证逻辑为工具2.

2课程目的培养批判性思维技能和习惯掌握分析、评估论证的方法提高理解能力和论说水平计划学时54学时学习技巧课堂理解多做作业留心应用授课人简介武宏志(1957-),汉族,陕西榆林市人,逻辑学研究生学历。教授。学术方向为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和谬误。著有《谬误研究》等,在《光明日报》、《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等发表论文百篇。Email:yaydwhz@sohu.comyaydkych@public.xa.sn.cnTel:2332395(H)3.

3第一章导论Introduction批判性思维和论证逻辑:是什么?为什么?4.

4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求真思想开放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好奇性批判性思维核心技能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5.

5普遍智力价值对思想和行为的质疑和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完成的。在其典范形式里,批判性思维以超越主题内容的普遍智力价值为基础。只要一个人对检核关于一个问题、难题或境遇的论证的质量感兴趣,那么,普遍智力标准就必定被用于思维。清晰性正确性精确性一致性相干性逻辑性深度广度公正6.

6论证逻辑(Logicofargument)对20世纪70年代西方兴起的“非形式逻辑(informallogic)”、“新修辞学(newrhetoric)”和“论辩理论(argumentationtheory)”等相关内容的综合。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批判性思维作为对记忆和反刍老师或教科书所说的那种复制性的、低层次学习的矫正方法而出现。而且,西方历史文化背景提供了论证逻辑的温床。那时,美国到处盛行关于越战、妇女地位、民权等问题的辩论。学生们的抗议活动并不限于政治和社会主题。在大学里,学生们呼吁课程应与他们作为公民的需要相关联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非形式逻辑首先以逻辑新教科书的形式宣告自己的诞生。新教科书H.Kahane.Logicandcontemporaryrhetoric:theuseofreasonineverydaylife.1971.S.N.Thomas.PracticalReasoninginNaturalLanguage.1973.M.Scriven.Reasoning.1976.7.

7理论渊源Ch.PerelmanandL.Olbrecht-Tyteca.NewRhetoric.1958.英文1968.StephenToulmin.TheUsesofArgument.1958C.L.Hamblin.Fallacies.1970.这三个研究构成了非形式逻辑生长的理论土壤。佩雷尔曼将焦点从证明移到了论辩,强调听众的可接受性;图尔敏同样提出几何学逻辑学和论证的实际使用的分离,提出论证领域(argumentfield)的概念;汉布林把独白改变为以“承诺”而非真命题为中心的对话。现在,论证逻辑不仅是一个活跃的学术领域,也是大学里一门越来越看好的课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有40%以上的大学以批判推理、批判性思维、非形式推理、非形式逻辑、理由与论证、实用推理、实用逻辑、论辩、逻辑与辩证法等名义开设论证逻辑课程。8.

8研究内容论证逻辑包括表述论证的语言、论证的辨识、论证的本质、论证结构分析、论证形式(型式scheme)、论证评估、论证的运动、论证的建构、论证的一般规范和谬误。简言之,论证逻辑是研究论证分析、评估的标准和方法的科学。它也可简称为论证哲学。表达实际论证的自然语言Ch.2.Ch.3.作为辩证过程的论证或论辩Ch.2.Ch.9.Ch.10.逻辑方法Ch.6.Ch.7.Ch.8.论证构造和评估技术Ch.4.Ch.5.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Ch.1.Ch.11.谬误理论Ch.3.Ch.5.Ch.6-11.修辞学分析Ch.3.Ch.4-5.Ch.9.9.

9研究的意义批判性思维者区分可靠的和不可靠的理由,并权衡证据,判断什么是合理的,进而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提出证据或理由支持一个观点或信念,就产生一个论证。分析该信念是否真的被证据或理由所支持的活动就是辨识论证、澄清论证和评估论证。所以,论证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有几乎相同的词汇。论证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讲授的核心是,最一般地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他们理解论证和非论证的交流技能,以使他们成为能够辨别伪装的好论证的理性消费者。只有具有理性讨论公共利益能力的人,才适合成为公民。人必须经过自我塑造才能担当起公民的角色。充分发扬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要求。民主要求公民具备思想开放的批判性思维气质。问题解决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能引发新的或更好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是对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检测,以保证其有效力的思维方式。知识的真理性特质只有通过外在化的批判性检验才能获得。10.

10第二章论证的本性NatureofArgument论证:社会的、辩证的、语用的言语交际行为11.

11对话的概念和构成对话是双方为了完成一个目标而进行一系列来回传递讯息的互动的交际过程。它的基本单元是讯息。在对话中,一个讯息是一个移动或包括信息片段(即命题)的言语行为。一个讯息可以是一个断言,一个问题,或对一个行动的请求。对话的概念包括7个要件:1.有两个参与者(a和b),而且每一个都有一个包括命题集的承诺集。命题集也可能表征参与者的内在知识或策略。2.a发送讯息(Ma)给b3.b接受讯息Ma并且发送讯息Mb返回给a4.b理解该讯息,他所回送的Mb基于b所具有的内在知识或策略5.b所发送的讯息Mb受到他所接收到的Ma的影响6.较长的对话一般包括具有某种顺序的讯息序列7.讯息序列必定向某个最终的阶段或目标移动12.

12对话=游戏游戏首先得有两个玩家或对手。其次,要有一套玩的规则(如轮换击球、发球、出界、违例、犯规等)。第三,关于输赢的规则。第四,游戏的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目标。当然,要使游戏能正常地开始并进行下去,双方必须接受规则。从语用分析来看,对话有一个游戏的结构。像许多游戏一样,对话可能包括冲突、争辩以及争夺胜利。对话满足游戏的这些特征。对话当然是两个人或团体参加;对话有其普遍认可的规则,比如,轮换说话、主张者负有举证责任等;对话也有其决定输赢的规则,例如,亚里士多德就指出,当一方陷于矛盾或粗暴无礼时,对话就结束了,当然也就有一方输了;对话的参与者有自己的目标,比如在谈判对话中,参与者的目标是获益最大化,而在批判性讨论这种对话中,对话者的目标是使另一团体信服。同样,无论何种对话要进行下去,参与双方必须接受特定对话类型的规则。13.

13现实对话的组成1.参与者。一般有两个参与者,称作提议者(辩护者、支持者)和回应者(反应者、应答者)。一个对话可能有任意数量的参与者,但本质上,一个对话可归约为两个主要的参与者,即正方和反方。2.移动。参与者必须以一种移动配对的序列轮换做出移动。正规情况下,这些移动或者是一个提问,或者是采取断言的形式对一个提问的回答。3.承诺。参与者承诺的总汇。一个承诺集就像一个知识库或人工智能的数据库。在移动中,命题可以插入参与者的承诺集或从其中删除。4.程序规则。规则规定哪个移动被要求、被允许或被禁止。在理想情况下,这些规则应在开始阶段或先于对话序列的初始阶段就被确立或认同。包括措辞规则,对话规则,承诺规则和策略规则。5.对话目标。对话必定有某个特定的目标或成功的标准,以便按照这些规则,特殊类型的移动序列算作对话的成功点或解决。14.

14对话类型初始状态参与者的目标对话目标说服意见冲突说服其他团体解决或澄清问题探究需要证明发现和核实证据证明或证伪假说谈判利益冲突获益最大化双方利益的合理分配信息寻求需求信息获得或提供信息交换信息商议困境或实践选择共同确定目标和行动决定最佳行动路线争吵个人冲突在言辞上猛烈打击对方揭露冲突的深层基础DouglasWalton1999对话的6种基本类型15.

15论证的定义Argument在英语的通俗用法中,往往指两个人之间的、常常会伴随着紧张气氛和情绪的争论或争吵。汉语中,论证一词则无此否定性含义。论证是批判性对话。论证为某个主张提供理由。论证是用于打消人们对某一主张的怀疑的。论证可从三个层面来研究:逻辑学——研究作为产品(product)的论证,即主张和理由的陈述集;辩证法——研究作为程序(procedure)的论证,即在质疑和释疑的互动过程中依据规则履行论证责任;修辞学——研究作为过程的论证(process),即说服听众的过程。综合起来得到一个论证的定义:论证是一个团体为打消另一团体对某一主张的可接受性的现实的或潜在的怀疑而提出理由的过程以及该过程的产品。16.

16作为言语行为的论证言语行为论人们的一个言语行为,不仅是在说事,而且也是在做事。当说话者S在语境C中对听话者H说出一个话语U时,S同时实施了四种行为:发话行为=说出一串话语;命题行为=该话语包含的指称与陈述;行事行为(语旨行为)=做出陈述、断定、声明、疑问、命令、许诺等;语效行为=行事行为对听话者在思想、信念、行动上产生的某种效果。完成断言、肯定、陈述、许诺等这些语旨行为,需要遵守四个条件:A.命题内容条件:即要有某一命题P;B.预备性条件:(1)S有证据显示P的真实性,(2)对S和H来说,并不显而易见H知道P;C.真诚性条件:S相信P;D.实质性条件:断言被看作对P表达一个现实事态这一结果的承认17.

17论证是一种言语行为作为行事(语旨)行为,论证是逻辑地相联结的断言。在正规情形中,S提出一个主张,也提出S认为对该主张予以知识性支持的其它断言。最简单的正规论证必须包含两个断言(即一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和论证的指示词。句子层面上的言语行为是基础的言语行为,而论证是复合的言语行为。论证的言语行为功能最好从语篇而不是句子的层面上加以理解。首先,陈述、请求、许诺等言语行为,用一个单句可能就够了,但论证需要一个以上的话语来完成。其次,形成论证的话语有局部的和总体的交际功能。组成论证的每一话语单句有自身的交际功能,而所有话语组合起来又具有论证的交际功能。例如,论证中的某一话语或许是陈述,疑问或建议(在实践论证或建议性论证中),但不管何种论证,其总体交际功能或意图,都是消疑或说服。第三,论证的言语行为是一个群体,它无法自立,必须通过某种途径与它所维护的论点联系起来。而其他言语行为,如许诺、陈述、请求就不一定需要这种特殊18.

18论证的言语行为条件用P代表前提或前提集,而C代表结论并假设论证中的单个推论,我们对论证活动的正规的行事(语旨)行为列出如下条件:A.命题内容条件包含于话语U中的话语P和C,能被适当地分析为被断定的命题。B.预备性条件1.S相信H并不完全接受C(即并不将C视为显然真的)。2.S相信H接受或将要接受P。3.S相信H会接受P为C提供充分的逻辑支持。C.诚实性条件1.S相信P在认识上是可接受的。2.S相信P对于C是充分的逻辑支持。D.实质性条件S说出话语U的企图是使H确信,以P为理由,C在认识上是可接受的19.

19论证的社会性、辩证性和语用性论证的社会性:由于言语行为往往表现为交际行为,论证也就是两个或更多的语言使用者之间的言语交际过程;这完全不同于将论证作为单一语言使用者的语言展示行为来对待。论证的辩证性:“辩证”取古希腊“辩证”之意义,即对话和批判。论证是批判性对话或讨论。论证是一种使人信服的批判性手段,而不仅仅作为劝诱人的手段。在论证过程中,论证者将每一个论据都看作是批判讨论的一部分在批判性讨论中,争议不是被简单地中止,而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消除对方的疑惑,使论证为其所接受。论证的语用性:论证涉及了说话者、听话者以及言语的效果等,因此它就属于语用学范畴。一个论证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成功,取决于它所包含的支持力是否达到某种语境中的充分性标准。一个言语交际过程的完成,准确、成功的传达与理解至关重要,而理解不仅涉及到言语的字面意义,更与其语用意义密切相关。论证的理解、分析和评估都需考虑语用因素。20.

20论证的类型论叙述式和对话式论证:叙述式论证表面上是一种独白,只直接涉及一个说话者或写作者。它是单向而连贯的说话方式。叙述式论证有书面的与口语的,其中最典型的是演讲和论文。书面论证没有在场的现实听众,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论证完全是作者的任意独白。对话式论证是最古老的论证类型。对话式论证的典型形式是辩论。事实论证、价值论证和实践论证:在事实论证中,正方坚持某事存在,而反方则认为它不存在。对价值评判的恰当性与否的论证,或对事物对象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倾向性的论证,称为价值论证。价值可能是政策的先兆。一个价值被赞成或拒绝的程度将决定我们是形成一个私人政策,还是形成一个公共政策。意图改变某些事情或是阻止某些事情的变化的论证,被称为实践论证,或称为建议性论证,它常采用的形式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合情论证:演绎是运用普遍原理、原则来说明特殊事实的合理性。归纳是用特殊事实来说明较普遍性命题的合理性。合情论证(plausibleargument)是用正常、正规或典范情形说明一般或特殊的合理性。21.

21语言的意义:解释和澄清第三章论证的语言TheLanguageofArgument22.

22语词意义的多重性1.理性意义:也称认知意义或外延意义。这是语言交际中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这种意义被收录在词典里,成为标准意义。但语词可以多义。2.内蕴意义:附加在理性意义上的意义。它可以因人、年龄、社会、时代、国家的不同而不同。3.风格意义: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所赋予的意义,即由于使用场合不同词语在交际中表达出的不同意义。4.情感意义:讲话者、作者表达自己感情和态度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独立的意义,它通过理性意义、内蕴意义、风格意义,或者借助语调或感叹词等手段才能表现出来。5.联想意义:这是能引起听众联想的意义,即一个语词的使用使人们联想到别的事情。6.搭配意义:有些语词(主要是同义词),尽管有共同的基本意义,但搭配能力不同,因而其意义也有所区别。这也就是适合于用在某一个语境中的意义。7.主题意义:组织信息的方式(语序、强调手段)所传递的意义。23.

23话语意义的多重性1.命题:即抽象语句的意义,描述事态,大致相当于语句的“含义”或理性意义。不同的语句可以描述相同的事态,因而具有相同的含义或命题。而同一个语句可以描述不同的事态,因此具有多重含义或命题。2.语句:抽象语句或语句的理性意义可以附加一种命题态度,比如断定、命令和疑问,即对命题所描述的事态的态度,这样,命题就成为语句。3.话语:给语句加上一种副语言成分,它就成为话语,话语的意义称为“意谓”。这时,命题态度上又附加了某种思想感情。声调这种副语言成分,可以表达意谓。4.交际语境中的话语:说话者相应于交际语境的思想感情,即说话者对语境中的因素的认识和说话者遵守交际规则(即合作准则)的意愿。这种话语的意义可称为“意思”合作准则:量准则尽可能多地提供谈话目的所要求的信息;不要提供多于谈话目的所要求的信息。质准则不要说你信以为假的话;不要说你缺乏充分根据的话。关系准则所说的话必须是和谈话目的有关的。方式准则避免表达的模糊性;避免歧义;话语应简短;话语应是有序的。遵守和违法准则和得出“意思”有关。以下是一些例子24.

24根据关系准则得出意思:A可能在文学院有女朋友甲:a好像这些日子没有女朋友;乙:近来他常往文学院宿舍跑根据(违反)关系准则得出意思:甲的话语是失礼的甲对乙说:“小a那个龟孙子……”。乙:“今天的天气好热耶!”根据量准则得出意思:B在哲学方面一无是处“尊敬的先生,B先生的英语是很好的,并且他一直准时听我的指导课”根据质准则得出意思:你是我的骄傲和安慰一男对一女说:“你是我咖啡中的奶油”根据(违反)方式准则得出意思(冗长):唱得很糟甲唱了一首卡拉OK,“走西口”;乙没有说“甲唱了‘走西口’”,而说:“甲发出了一组符合‘走西口’这支歌曲的声音”。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情有可原,理无可恕;理无可恕,情有可原25.

25歧义一个语言表达具有一种以上可能的解释或意义。同形异义词(equivocation),即书写和说话时形式完全一样,但有不同语义的词或短语。1.标准歧义一个语词有两个或以上的标准意义(词典意义)。2.语用歧义一个语词在具体使用情景中具有的不同意义。在使用一个语词时,究竟包括使用多重意义之中的哪些,可能造成歧义。例,“传统的”是否有附加的联想意义不同学科中使用的同一语词可能意义不同。例,“逻辑”歧义结构(ambiguity),对一个结构有不止一种解释。“女子理发店”,可以理解为“专给女性理发的”理发店,也可理解为“理发师全部为女性的”理发店。“老师今天没有迟到”,如果仅从命题意义来看,它只是描述了一种关于老师的事态;但如果考虑到副语言成分形成的意义,比如重音落在“今天”上,那么该句的意思就成了:老师今天没有迟到(是个例外),其他日子总是迟到。26.

26含混(vagueness)也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征。如果存在着不清楚一个词是否可正确地适用的边界情形,一个词就是含混的。例如,“秃头”一个事物可能处于“灰色”区域,“是”与“不是”的界限模糊。在此灰色地带,有某个理由说“是”,也有某个理由说“不是”。歧义和含混存在区别:一个词是歧义的,但并不含混,如“逻辑”一个词是含混的,但并不歧义,如“睡觉”一个词可能即歧义又含混,如“保守主义”通过给出或指定一个意义,可消除歧义;但只有给出“精确”的标准,才可消除含混。27.

27语言学家伍铁平说:1950年我在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担任俄语助教时学生常问我,什么时候可以说Дoбрый  вeчeр(傍晚好),而不再说Дoбрый  дeнь(日安)。我问俄罗斯人,答案莫衷一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开始研究模糊理论,这个问题才得到解答:原来“傍晚”是个模糊概念,从下午几点钟开始才算傍晚,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界限,它可随着日落的早晚而提前或推后。1970年我在干校读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了解到英国资产阶级利用night(夜)这个词的模糊性质,故意延长夜工的时间,以便从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超额利润,遭到工人的强烈反对,议会不得不作出决议,规定night是指晚6点到第2天的早6点。28.

28意义的澄清自然语言的歧义和含混往往阻碍批判性讨论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语境中,歧义和含混必须消除,概念和语句的意义必须澄清。概念分析要首先解决概念的内涵(含义)和外延(指称)是否明确。内涵即概念所指称对象的特征或者本质。意见分歧和概念分析相反判断的产生是因一个概念的不同理解或界定。说服性定义和诱导性概念论证的提议者通过对一个语词重新下定义,来赞扬或贬抑被定义的东西,使得论辩沿着有利于自己的路线进展。定义的两种功能:解释功能——常规情况下,定义是解释一个已存在的词的意义,给出我们约定俗成的、词典中的那种定义。其目的是向读者解释一个不熟悉的词或短语。论证功能——但在某种情形下,一个论证的提议者提出一个说服性定义是为了让说服性对话中的回应者承认他的论点已被证明,目的是说服回应者接受某个遭到争议的或不认同的价值命题。我们需要分析,一个定义是被用做一个论证,还是一个解释。29.

29定义人们通过提供一个代号或公式来把被定义的词转换成其他易懂的用语,或者通过揭示该词所涉及的事物的特征来划定它的范围。一般结构是:被定义项X具有与定义项Y相同的意义告知性的语词定义:对一个语词本身的澄清。例如,一个旧语言系统中的语词或外来语中的语词。由于这些语词原来就有标准的意义,所以我们对它们的定义就有一个参照标准。定义项X应具有与被定义项Y相同的意义。规定性的语词定义:对一个符号或一个缩略表达式的定义。这种定义是我们自己创制,并没有在先的标准。让我们把X视为与Y具有相同的意义。实质定义:将概念的内涵揭示出来的定义。性质定义、功用定义、操作定义、外延定义科学定义和日常定义:日常语言中对某个词的定义是建立在那些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为常人所易懂的参数上的,因为这些参数都是他周围世界的普通东西。普通语言中的定义不得不是近似的,有时还必须竭力避免准确性或科学的确实性。但科学定义的参数具有系统性。定量定义:通过提供一个精确的数量标准消除语词的含混性。30.

30定义方法属加种差方法:先找属,再找种差,然后组合X是(D1+D2+D3+…)YX是Y(D1+D2+D3+…)X是(D1+…)Y(D2+D3+…)综合定义方法:为了使定义清晰而严密,尽最大可能对付边界情形,实际使用的定义,特别是法律定义,往往是综合性的,即它既是一个属+种差的定义,又带有例举,而且还使用排除。这是因为,用内涵定义的方式在揭示内涵、阐明特质、对外延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等方面都具有其他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仅仅采用内涵定义会使诸如法律适用的边缘变得不够明确、确定;而仅仅用例举进行定义,难免挂一漏万。因此,在内涵定义之后附加若干例举,既可以覆盖所有可能对象,又通过例举外延使法律适用范围更为清晰、重点更为突出,因而可以很好地发挥二者之优势、弥补二者之不足。31.

31下定义的规范1.被定义项不能出现在定义项中这是要求定义不能循环。2.定义中必须包括概念的内涵对实质定义来说,通过定义我们了解了概念的内涵,就能在实际中将各类对象区别开来;就能恰当地将一个语词用到对象的身上。因为内涵反映了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3.定义既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这是从外延方面对定义的要求,它适用于实质定义和外延定义。定义是明确对象的,即是明确一个概念及其名称可以适用于哪些对象。定义太宽,就是把本不属于概念外延的对象拉了进来,也就是本不适用于那个名称的对象却用了那个名称;太窄就是把本属于概念外延的对象给排除出去了,也就是本来适合于使用那个名称的对象却不予使用该名称。4.定义应避免含糊和情感性术语情感意义是主体对事物的态度,它对于事物是外在的东西,对于定义的功能而言是多余的5.定义必须适合其使用者32.

32释义即解释文义。论证中的语句或断言的含义会出现歧义和含糊。这不仅可能和论证的主张相关,也可能发生于论证的根据或论证所依据的正当理由。由于语言的多重意义和主体意图的复杂性,可能出现言不及义或词不达义的情形。当然,释义的恰当性往往也需要加以论证。字面释义也称文理释义,即依据词典或其他约定俗成的标准对语句进行解释。这时,语句的表达形式与其内容完全一致并使内容直接表达出来。这是语言表达最理想的状态。意图释义人们的语言往往出现词不达意或言不尽意的情况;也可能故意用婉转、间接甚至反讽的表达方式来表露自己的意思。因此,理解一句话的真正意思,需要琢磨说者的意图。系统释义在很多情形下,对语句的释义要参照多种相关因素,这些相关因素构成被释语句的一个语境系统。参照系统的释义可能是语句的更合理的释义。这种情况在对经典或历史文献进行阐释时经常出现。33.

33论证的语言规范从论证的角度来说,好的语言是达到目的的语言,是适合对象的语言,是明晰的语言。使用清晰的语言好的论证语言是一种明晰的语言。科学论证语境的明晰的语言就是精确的语言。但在日常论证中,明晰的语言不一定是达到科学精确性的语言。只要论证双方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达到一致,论证的语言就可被认为是明晰的。论证语言要明晰,实际也是传统逻辑“同一律”的要求。在澄清关键词语的意义或论辩双方就某个关键词的理解达成一致之前,任何仓促展开的论辩,都是不恰当的。建议:论证展开之前,梳理你的论证中的重要概念,并考察是否在通常的意义上使用它们;在论辩进程中,不时地观察重要概念的使用,是不是以论辩双方一致的理解为基础。在某些情形下,一方在论辩中可能宣称一个定义,而另一方甚至可能挑战第一方提出该定义的权利。这时,论辩就暂时转移到争论定义的合理性问题上。34.

34使用精确的语言语言不仅应是清晰的,还应是精确的。精确性的要求是针对语言的含混性提出的。在某些论辩中,给出一个含混词的精确定义是必要而有用的,但先决条件是,选择一个特定分界点要有好理由,否则,精确的定义可能对合理论证的目标仍是无用的。在相关的对话的特殊语境中,语词需要充分精确地加以定义。对论证中的主张或理由的语言描述有时需要定量描述,明确某种描述的假设的条件以及运用广义量词(如,绝大部分,多数等)。能为好论证提供最佳服务的语言的精确度必定与论证语境相关。需要对表达论证的语言的精确性设定合理的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平衡语言的精确性和针对性这两种不同的要求。使用有针对性的语言语言直接影响说服效果,因此,论证者必须考虑听众的状态。论证总是针对某些特定对象的,即总是想说服某个人或某群人的。要取得效果,这种说服使用的语言必须是适用于欲被说服的对象的。显然,一个针对科学家群体的论证和一个针对公众的论证,尽管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但论证所使用的语言大分属于不同语符系统(普通语符系统和专业语符系统)。“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35.

35语言谬误柏拉图早就意识到,语言这种才能是一个有问题的、含糊的才能。由于使用它的方式不同,它既可以成为真理的来源,又可以成为错误的源泉。吕叔湘先生曾说“语言的确是一种奇妙的、神通广大的工具,可又是一种不保险的工具。”因而提醒人们:“语言的地面坎坷不平,‘过往行人,小心在意。’”语词歧义语义变换传统谬误被说成是出现于这样的论证中,一个词或短语被歧义地使用,在论证的过程中变换不同的意思,而结论正是依赖这种歧义得出的。参照性歧义歧义也可能涉及到概念使用的参照物。在一长的论证中,改变的过程可能是更逐渐的。当包括一系列步骤时,改变比较标准可能较不易发现。“总”、“分”混淆在论证中,混淆一个语词“总名”的用法与“分名”的用法。不同的用法即是不同的意义。36.

36“非黑即白”在论证中,人们有时误解一对语词的关系,把并非矛盾的词项当做矛盾词项进行推理。就像把“黑”和“白”的关系误为矛盾关系一样,由某物不是黑的,推断它是白的。这种“非黑即白”谬误的论证在日常思维中所见不少,常称为“极化思考”、“不全则无”、“不当二分”等。极化思考,就是只看到事物的两极端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中间形态。与论证性质密切相关的“非黑即白”谬误有两种:误解“不知为真”和“假”为矛盾关系事实上,“真”和“假”是矛盾的(在二值系统中),“知道为真”和“知道为假”并不是矛盾的,因为,有一些陈述我们现时并不能肯定它的真假,如“哥德巴哈猜想”等尚未证明的定理(证明或否证);对嫌疑人的指控等。误解一个论断“未被证明为真”和“证明它为假”是矛盾关系一个论断被证明为真和被证明为假,也不是矛盾的,因为,一个论证有错误,使得它的结论未被证明,但也不能表明结论就是假的,因为可能是我们的理由有问题,如果我们更换理由,改进推理方式,也许结论就得到证明。37.

37以情害意论者以某个事物x1不具有语词X的联想意义a,便认定x1不属于X的外延。由于这里的联想意义在很多情况下表现为情感意义,因此叫“以情害意”。它的谬误模式是:语词X有联想意义a,x1有X的界定性特征即理性意义,但缺少a所代表的特性,所以,x1不是X的一个实例。西方谬误论对所谓的“井中投毒(Poisoningthewells)”谬误的一种解释与此相关。这种“井中投毒”的解释可以和伪科学的辩护方式联系起来,它表明,论者从根本上否认了对其论点加以检验或证伪的可能性。当一个普遍概括受到挑战时,断定者会以那个反例中的对象不属于“真正”的某一类事物为理由,排除掉那个反例,以维护自己原来的概括。一个实例是否为某个语词或术语的外延,取决于它是否具备该语词的理性意义所反映的事物性状。因此,要消除该谬误,上述模式的结论应校正为:x1是bX,这也意味着x1当然是X。38.

38篡改词义论者不顾一个语词已确立的标准语义或约定俗成的语义,主观地、一厢情愿地给予新的界定,却在论辩之初不事先加以说明。事实上,这种谬误往往是论辩者为了反驳他人或维护自己的主张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该谬误的模式是:语词或术语X有约定俗成的或标准的语义Y,为了反驳对方或维护自己,使用者a将X界定为Ya,在Ya的基础上,a的目的实现,所以,a辩胜。这一谬误的要害在于对X的定义。在有若干可能的标准语义的情况下,如果a与对方分别选择不同的标准语义,则造成歧义,但可以说双方无谬误;但是,在有一个标准语义的情况下,任一方在未事先声明的情况下,就自行对X作新的界定且强加于人,则只能表明界定者犯了“篡改词义”或“曲解词义”的谬误。39.

39论证结构:论证复合体的解析第四章论证的结构StructureofArgument40.

40论证的辨识从话语中抽象出论证,是整个论证逻辑和其理论应用的基本出发点。语言的多种功用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沟通、交际、传播)。1.表达功能,即用于表达说话者情感或思想的交流;2.刺激或信号的功能,即用于激发或消释听者某种反应(例如语言反应)的功能;3.描述功能,即描述某种事态的交流。4.论证或解释的功能,即表述和比较与某些确定的疑问或问题相联系的论证或解释。前两种功能也适用于动物“语言”,而第三、四种为人类特有,第四种特别重要。较高级的功能离不开所有较低级的功能而存在,而较低级的却可以离开较高级的而存在。一个论证具有所有四种功能:一个论证首先是某个有机体的某种内在状态(肉体的或心理的)的一个外在表征,它起着一种表达的作用;它同时也是个信号,可以激起一种回应(反对或赞成);它是关于某种情景或事态的一种观点,因而也是描述的;最后,论证当然有论证的功能,它为坚持某个主张给出理由。41.

41论证标志词论证标志词有两类:结论指示词和前提指示词。用以指明结论的标志词是结论指示词,用以指明前提的标志词是前提指示词。前提指示词因为……;由于……;依据……;理由是……;举例说来;支持我们观点的是……;这么说的缘由是……;等等结论指示词因此……;所以……;由此可见……;我(们)认为……;可以推断……;这样说来……;结论是……;简而言之……;显然……;其结果……;我(们)相信……;很可能……;表明……;由此可得出……;这证明……;等等论证标志词告诉我们,哪个陈述是由证据和理由表明其正当性的,哪些陈述是作为前提支持那个陈述的。在理解和构造论证的过程中,它对于区别前提和结论特别重要。但是,论证标志词并不是识别论证的绝对可靠的标志。一些语段出现“因为”、“由于”、“因此”等,但并不一定表明该语段就包括一个论证。在实际论证中,有时并不显现任何论证标志词。因此,判别一个语段是否包括论证,要看一个陈述与其他陈述是否存在支持关系。42.

42不包括论证的语段应该将不包括论证的语段和包括论证的语段区别开来。根据“不包括支持关系,就不包括论证”的标准,下述类型的语段没有论证的功能。警告与劝告这些会话类型目的在于修正某人的行为,它们可能作为一个论证的结论,但在另一些语境中,并不存在支持它们的理由或证据。陈述信念和意见某人在特定时间的信念或意见的表达,并没有为这个信念提供理由,也不支持进一步的结论。连贯性陈述一些陈述之间有密切关系,但它们之间不存在支持关系。报道由传达某个主题或事件的信息的一组陈述组成。说明性语段以一个主题句开始,随后有一个或一些语句发展这个主题句。这些语句并不证明主题句,只是扩展或详细描述它。举例解说用若干特殊事例说明,某个事物意味着什么或如何做某事。条件陈述形如“如果……,则……”的陈述。解释(说明)澄清一个概念、阐述一件事情的本质、说明一件事情或情况的原因的一个或一组陈述。43.

43论证的结构论证的结构是表达主张和理由的逻辑关系的一种架构,一种形式。它表明,一个主张是怎样从另一些陈述获得支持的。论证的基本结构理由主张一个论证的基本要素是论点(主张)、论据(理由)和支持关系(论证方式)。主张或论点论点是论证的最终目标。它可以是一个描述的(事实的)主张,也可以是规范性(价值的)主张。前者表明,论证者认为世界是怎样的;后者表明,论证者希望世界是怎样的。一个论证的论点具有唯一性。从原则上说,对主张不存在任何限制:一个人可以提出哪怕是别人看来十分荒谬的主张。44.

44理由或前提想使自己和别人接受一个主张时,就得提出使人信服的理由。在这一意义上,论证既假定了思想自由,又控制谬种流传。尽管形成论证的根本是论点,但一个论证发挥其功用的关键却是理由。理由不能与论点相同。理由不能比论点更可疑。一个语段是真正的论证,那它就不应违反上述两条禁令,而应是至少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种:(1)理由使论点为真的可能性大于其对立陈述为真的可能性;(2)理由使论点为真的可能性大于论点为真的初始概率。总之,不管论证如何,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论证,应该对削弱或打消对一个主张的怀疑有所贡献。论证方式或形式论证方式是理由对论点的一种支持关系,这种关系通过某种推理形式来体现。因此,论证方式本质上是推理关系。但是,推理有多种形式,比如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或合情推理,它们对主张的支持力是不同的。同时,由于论证的理由是多个,而每一理由对论点的支持关系可能不同,所以,在一个论证中有多种推理形式。这就可能形成更为复杂的论证结构。45.

45论证的扩展结构我不能帮你演算练习题⑴,因为我没有学过多少数学⑵,而且我还得完成我的哲学论文⑶,因而今晚得干个通宵⑷。总之,我不能帮你。可以看出,实际语境中的论证远不像基本模式那样单纯。论证的构件1.论证链论证中各个前提与结论构成的整个支持关系。2.步骤论证链中的任何单个的推论或论证链中的一个支持关系。⑶⑵⑷⑴46.

463.主结论一个论证链中的最终结论。结论可能出现于语段的开头、结尾或中间。结论可能有不同的范围和确定性。这些不同强度的结论,所需的证据及支持强度不同。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论证所需要的证据强度,随你希望达到的结论的范围和确定性而变化。4.主论证由主结论及其直接前提构成的论证。5.主论据直接支持主结论的理由。6.子结论论证链中除主结论之外的任何一个步骤的结论。7.基本前提论证中不再被其他陈述支持的前提。应充分认识到基本前提在论证中的重要性。论证作为一种沟通的方式,总是在或多或少有理智、有知识的人之间展开的。基本前提使论证免于“无穷后退”的悖谬,也确定了论证的终点。当然,基本前提也可能不是绝对真的,而只是似真的。关键在于它是否受到进一步的挑战。8.非基本前提即子结论,论证中被其他陈述支持的前提。9.子论证由子结论与其前提组成的论证。47.

47论证的假设论证总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做出的。有一些论证者预先假定的东西,它们并不在论证中以明显的形式出现,但论证的成功却离不开它们。背景假设这种背景假设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被论证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观念或理念与推论规则集。背景假设往往涉及价值观或价值优先性的选择。论证中所用的推论规则也是背景假设。隐含前提论证基于它所关涉的双方具有共同的知识背景,而在陈述中省略了对某些信息的表达。当然,不能排除论证者为了掩盖他所使用的前提的可疑性而有意不明确陈述该前提。当发现了理由与论点之间的差距,即从已表达出的前提向结论的有效过渡还缺乏某些环节时,就应分析论证的隐含前提。隐含前提有三种类型:事实性的隐含前提;价值性隐含前提;界定性隐含前提。隐含前提的特点:隐含性;论证者先行承认或视为理所当然;影响论证的结构与论点的确立;如果隐含前提为假,或似真度不高,整个论证的效力就降低,结论的可接受性也受到影响;它可能具有可争辩性,也可能有潜在的欺骗性;摧毁论证往往要揭露隐含前提并予以批判。48.

48论证的重构在评估之前,应对论证补充隐含前提,进行重构。重构论证的言语行为条件1.内容条件(或“命题行为”):描述任何命题P’的命题P2.预备性条件:2.1.命题P’在某个时间已先于命题P的话语被说出(直接或间接)2.2.S有同意P的证据。对S和H来说,H并不显而易见知道P。2.3.就P’被H说出而言,H对P’被重构或解释有所预备3.真诚性条件:S相信P准确地描写了P’4.实质性条件:S对P准确描写P’负有责任当提出重构行为的恰当性条件时,关键是操作两个不同的命题内容:重构言语行为本身的命题内容P和被重构的话语P’的命题内容条件。说者和听者分别用S(敌手)和H(可能是论证的提出者,也可能是其他人)。49.

49重构的规则三个规范:充分性——未表达前提必定能使推论有效或至少增强它;保存性——应该尽力保存已陈述前提的角色;似真性——在两个可接受的前提之间选择时,慈善原则要求我们选择更似真的。重构依据以下规则进行:1.补充的前提应与先前的条件一致。2.补充那些能够增强推理的陈述,避免补充与推论不相干的假设。3.不能补充仅仅使已陈述的推论具体化的前提。4.假若有若干满足1-3标准的前提,则应补充使论证成为最强的那种前提。而当多个满足1-3标准的前提具有同等强度,并且都使得论证可以成为合理的时,应补以最弱的前提。5.若结论带“可能”等受到限定的话,补充的前提要减弱。但无论如何,应该首先保证补充的隐含前提是真的或可接受的。50.

50重构的步骤1.描述已被表达的论证2.若是演绎论证(无论主论证还是子论证),则确定使其有效所需要的前提;若是归纳论证(导致最好说明的推理),确定使其可靠所需要的信息(约束条件和辅助假说)。应注意的是,归纳论证中的全部证据必须被论证者陈述而不能省略,省略的是约束条件或辅助假说。约束条件不同于证据,因为它们不需要由结论加以说明。它们是事实性环境,有助于表明为什么该结论是而其他竞争的结论不是证据的最可能的说明。辅助假说是有助于表明,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证据如何能够合理地导向结论的假说。它也可能有助于表明,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结论如何是证据的最可能的说明。辅助假说可能是一个概括、科学规律或论证者用于得出一个结论而临时坚持的陈述。但约束条件和辅助假说常未被陈述。此时,就必须使用你的主题内容知识、想像可能的竞争假说以及你的逻辑敏锐,来确定论证者要形成一个可接受的归纳推论所需要的隐含的约束条件和辅助假说是什么。例:X发烧,看起来虚弱,脸上遍布小红点。由于之前他从未有麻疹,因此,可能现在出麻疹;你听到生气的叫喊声,东西被摔,隔壁有摔门而出的声音,你推论,你的邻居在争吵。你将这作为对你听到的东西的可能的说明。它是说明你的证据的最可能的假说,因为你知道它们并不是功夫演员,也不在排戏,也没有能欺骗你的高档音响系统。3.给论证加上隐含前提4.检验重构的论证,是否符合原意。51.

51论证结构的类型当论证有一个以上前提时,它们与结论构成的支持关系就可能有不同的结构,即论证的步骤有不同的性质。线性论证⑷⑶⑵⑴当一个论证的理由本身需要支持时,线性论证就不可避免。论证中的每一个理由或子论证都对主张的支持有所贡献,它们作为整体才能充分支持主张。论证整体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使整个论证链受到损害。当论证的提议者认为某个理由不必再加以辩护时,论证链就终止。买卖人的器官,如心脏、肾脏、角膜等,应被视为非法⑴。允许出卖器官不可避免地导致只有富人才负担得起移植费用的状态⑵,这是因为,无论何种稀缺的东西作为商品买卖,其价格总是攀升⑶。这是供求规律决定的⑷。52.

52组合式论证若干互相联系的前提的组合一起支持结论。其中任何一个前提对结论的确立都是必要的。⑴+⑵⑶在缺少其他前提的情况下,任一前提都不能单独为结论提供充分支持。取消任一前提,论证就完全崩溃。⑶只能从⑴和⑵的组合得出,⑴或⑵任何一个都不能单独得出⑶。当然,在实际论证中,各前提对结论可接受性的贡献大小不同。例如,“荷兰的邮政事业极为完善。信保证第二天送到,一定是正确地址,而且是大清早到达”。三个理由组合起来才能说明荷兰邮政事业的完善性。但对表明这种完善性的贡献,三个理由有所区别。心脏病或者是遗传性的,或者是环境性的⑴,心脏病不是遗传性的⑵,所以,心脏病是环境性的⑶。53.

53收敛式论证多个前提分别支持主结论,它们都汇聚于一点(主结论)。⑵  ⑶ ⑷⑴事实上,这种论证由多个独立论证组成,甚至每一论证都是充分的。但是,为什么需要它们配合一起来论证主张?对一个主张可以有不同的质疑或提出不同的批判性问题,收敛式论证就是为了回应这些不同的质疑所主动做出的预见和回答。收敛式论证使得对立论证的可能性空间变得更小,因此使得所支持的主张更合理。从修辞学来看,理由的数量越多,给人论辩越有力的印象。当然,每一独立论证的可接受性程度并不相同,但其中之一遭到致命打击,并不意味着整个论证的溃败。反对克隆人⑴有三个理由。首先,不安全。虽然克隆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目前克隆动物的成功率还只有2%左右,贸然用到人身上,克隆出畸形、残疾、夭折的婴儿,是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不尊重和损害。科学界普遍认为,由于对细胞核移植过程中基因的重新编程和表达知之甚少,克隆人的安全性没有保障,必须慎之又慎⑵。其次,可能影响基因多样性。克隆人的“闸门”一旦开启,人们很有可能会以多种多样的理由来要求克隆人或“制造”克隆人,出现所谓“滑坡效应”或“多米诺骨牌效应”⑶。第三,有损人的尊严。根据公认的人是目的而非工具以及每个人都享有人权和尊严的伦理原则,生命科学界和医疗卫生界自然也要遵循。克隆人恰恰背离了这些原则。54.

54发散式论证同一前提集支持两个并行的主张。结构上与收敛式论证刚好相反。实际上,发散式结构在子论证中才有意义。因为,主论证中得出两个命题作为结论时,一般应视为两个论证。⑶⑽⑷⑹⑺⑻⑾ ⑿⑸⑼⒀⑵社区学院雇用非全日制教师而节省大笔金钱⑴。但是,这种对教师的无限制的使用,对学生是不利的⑵。大部分非全日制教师的薪酬只相当于全日制教师的百分之六⑶,结果,他们教授五、六门课程才能养活自己⑷。这就减少了课余对学生的辅导机会⑸。使事情更糟的是,许多兼课教师甚至没有办公场所⑹。而且,低薪酬挫伤了非全日制教师的积极性⑺,没有任期造成了在收入上缺乏持续的保障⑻。显然,这些条件降低了他们对学生需求的敏感性⑼。最后,由于这些非全日制教师过分地消耗精力⑽,他们再抽不出精力改善他们的教学⑾,许多人缺乏激励学生的热情⑿,结果,教育过程受到损害⒀。55.

55论证图解论证图解是论辩理论、谬误研究特别是导论性逻辑和非形式逻辑或批判性思维教科书普遍使用的论证文本解释技术,而且,论证评估在某种程度上也依赖于以图解形式描写的论证结构。图解的作用帮助人们产生清晰、有力和组织良好的论证;以一个完全清晰和无歧义的形式表达推理而成功地实现沟通;使得推理的结构完全清楚,帮我们了解其力量,洞察其隐藏的弱点,因此有助于推理的评估;图解有助于人们理性地解决意见分歧;能帮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图解也许是有趣和娱乐的。图解的基本假设优先性假设。在教科书中,论证图解大多在开始的章节。中立性假设。论证图解中立于所描绘的论证的逻辑评价。完全性假设。论证图解应能图解任何论证。没有论证是不可图解的。正确性假设。恰好存在一个论证的唯一正确的图解。56.

56图解操作步骤在分析论证结构的时候,标准化论证有时是必要的。标准化的作用是,辨识前提和结论;搞清推理路线;使论证变成清楚、完全的陈述。标准化论证需要进行四种转换。删除,即在将文本解释为一个或若干论证时,将那些与确立或反驳一个主张不相干的部分、重复的信息去掉;属于交际性的内容、其他话题的插入、无关的枝节、顺便说的话等都可忽略,它们不进入论证结构的描写。补充,使隐含的论点明确化,也可能是使论证成立所需要的隐含的预设、未表达前提。替换,用清楚确切的表达方式来替代含糊的或者间接的表达方式,同义的所有表达式用唯一的表达式代换。排列组合,将有支持关系的陈述放在一块,按有利于对论证开展评估的方式排列组合。标准化论证和图解论证的一般策略:1.肯定将要处理的语段确实包含论证,即论证的作者试图提出一些理由支持他的主张。2.通过标志词识别主结论或结论。特别在一个人的论证是针对另一人的时候(前者的结论是后者结论的否定),语境常常大有帮助。57.

573.识别语段中支持主结论的那些陈述。4.忽略任何仅仅是背景信息的材料,比如,导言或编者按。5.忽略那些已分析过的材料。如,同一结论或前提用不同的表述形式几次出现。但是,当这些不同的话语第一次出现表达一个前提,之后的出现表达一个结论时,就应让它在标准形式中出现两次(此时可能有不同的推理路线)。不要重复陈述。剔除在论证中不起实质作用的语句。需要对包括多个断定的陈述进行分解,将其标为几个陈述。6.可对较长的论证语段特别是对话式论证,进行压缩和编辑。但你得认真地阅读或倾听,搞清作者或说者为何这样讲,对主张提供的理由是什么。7.对每一前提和结论编号,并按照前提先于结论的标准形式写下论证。8.检核每一前提和结论都是自身完整的陈述(不用参考语境来确定“这”、“他”等指的是什么)。前提和结论也采用陈述的形式。9.检查你的标准化论证是否遗漏了任何实质性的东西,或混进了本不包括的东西。10.用编号代表前提和结论,用箭头表示支持关系;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隐含前提或结论。58.

58逐句式图解法对于较短段落的论证,可采用逐句图解,即标准化后的段落中的每一语句都将在图解中占据一个位置。例如,教科书所列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2.27)的一个段落。显然,逐句分析图解法仅仅适用于篇幅短的论证。概括式图解法现实论证往往是较长的论证。要给论文篇幅的论证做出图解是一个比较繁重的任务,而要对一本书的论证进行逐句图解则几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且也不一定有必要。我们需要概括式图解法。概括式图解法是对篇幅长的论证的理由进行大意概括,可能省去一些子论证。论证也可能采取对话形式。 对话式论证比叙述式论证在结构上较为松散,因此用概括式图解也较为便利。分析对话式论证,宜首先列举出对话的要点。把握了这些要点,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找出它们之间的支持关系。59.

59评价论证:何谓好的、有效力的论证?第五章论证的评估EvaluationofArgument60.

60论证评估的任务对论证的评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1.对论证的逻辑评估涉及的问题是:在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适当的联系?2.实质的(内容的)评估要问的是,前提和结论都真吗?3.修辞的评估更为实际而宽泛:论证能说服、吸引听众吗?从人们的论证实践来看,实际论证的评估与上述三个评估都有关系。论证评估必然要考虑2,而且要首先考虑。这是由论证的目的决定的。论证就是要人们接受结论,由此决定,支持结论的前提不能是假的或是更可疑的。论证理论与修辞理论的不同在于,前者认为论证是一种理性的、客观的说服活动,它不主张诉诸听众或读者的情感,反对利用他们的思想和心理上的缺陷达到使他们接受某个观点的结果。而后者认为,演说的高超技巧的表现恰恰在于利用听众的心理状态和感情激发。所以,在修辞术的使用中,存在一个说服手段的社会道德问题。可见,论证评估理论与3的相关性不同于修辞术与3的关系。61.

61论证评估的一般流程辨识:主张(结论)和理由(前提)论证标准化:补充隐含前提评估前提的可接受性确定论证的特定语境对支持力的要求评估前提对结论的实际支持力评估对相反主张的反驳力评估概念性前提评估经验性前提演绎有效?归纳可靠?得出合情理的假设?62.

62前提评估前提是经验性前提还是概念性前提?概念性前提开始概念理论的重建该语词通常表达的是什么概念?(使用语词的语境是清晰的吗?)该概念的使用所要求的条件是完全的吗?开始评价概念理论你能想出给定条件的反例吗?给定条件有任何矛盾吗?该理论解释明白了吗?概念理论是充分的;前提被认为是真的或可接受的加上合理的条件,即语境和一般用法概念理论不充分,前提被认为假或不可接受经验性前提前提基于归纳概括前提描述的是一个特例你自己能观察到该特例吗?有相当数量的人报告该特例吗?关于该特例的所有报告都是一致的吗?该特例的报告者是可靠的吗?(他们如此报告不会从中获益)经验性前提被认为真或可接受经验前提是可疑的或不真63.

63推理评估推理评估即论证的理由对主张之支持力的评价。但支持力有不同的等级。按照英美证据法学理论,证明的程度有九等:1.绝对确定。但由于认识论的限制,这一标准在法律证明中无法达到。可能在数学证明中存在;2.排除合理怀疑。刑事案件的有罪判决的要求,是诉讼证明的最高标准;3.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据。某些司法区在死刑案中拒绝保释时,以及做出某些民事判决时有这样的要求;4.优势证据。通常是民事判决以及肯定刑事辩护时的要求;5.合理根据。适用于签发令状,无证逮捕、搜查和扣押,以及公民扭送等情况;6.有理由的相信。适用于“拦截和搜身”;7.有理由的怀疑。足以将被告人宣布无罪;8.怀疑。可以开始侦查;9.无线索。不足以采取任何法律行为64.

64日常论证的支持力可区分四个等级,大致对应于上述1、2、4和9。理由对主张的必然性支持,即支持力担保主张和理由一样真,不存在任何其他对立主张为真的可能性。例如,张三未结婚,因为,张三是单身汉,单身汉都未结婚。这是一种保真性推理,即特定的推理形式将前提的真毫无损耗地传承于结论。理由对主张较高概率的支持,论证的理由排除了其他可能结论的合理性。经验科学的论证达到这样的水平。论证的理由对不同的主张都有一定的支持力,但和其他对立主张得到的支持相比,所坚持的主张占据优势。其中不仅包括专家意见对峙情形下的论证(取更权威、更多专家的意见),也包括依据常识的论证。悬而未决的论证,这时,主张以及其他对立主张所得到的支持难分高下,我们对各种结论暂时悬疑。我们对论证进行评估,就是要确定论证的理由对主张的支持程度,使得我们以适当的置信度接受主张。不同的论证形式所能担保的真或可接受性的能力不同,它们形成不同的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合情推理大致对应于前三种支持力等级。65.

65论证评估的标准论证逻辑的评估标准应该能够将好论证和坏论证区别开来。可接受性前提可接受性包括三种:真命题、概然真命题和对话另一方的承诺。所有前提,从实用角度来考虑,可大致区分为五种情况:确实真,真比假更可能,真假难辨,假比真更可能,确实假。也可用概率来表达。设P(p)表示前提p为真的可能性或似真概率,则我们可以将概率区间设定为11个数值:P(p)=0,0.1,0.2,0.3,0.4,0.5,0.6,0.7,0.8,0.9,1.0。其中0表示确实假,1表示确实真,0.4-0.6是真假难辨,0.1-0.3是假比真更可能,相反,0.7-0.9是真比假更可能。我们甚至可以给每一数值指派一个表示似真程度的形容词:0=确实假;0.1=几乎肯定假;0.2=极大可能假;0.3=很可能假;0.4=较可能假;0.5=真假难辨;0.6=较可能真;0.7=很可能真;0.8=极大可能真;0.9=几乎肯定真;1.0=确实真。不过,对于大多数实际论证而言,前提可接受性的数值化既非必要,也不太可能。66.

66相干性论证逻辑的相干性,主要涉及的是澄清论证的表象问题,即一些论证提供的“理由”,表面上看,似乎对结论提供了支持,但实际上它们与结论的可接受性没有关系。论证逻辑主张的相干性是语用的、相对的和可批判的。论证逻辑对相干性的一般解释是:一个前提对结论肯定性相干,仅当接受它使得结论的可接受性增强;一个前提对结论否定性相干,仅当接受它使得结论的可接受性削弱。一个前提对结论不相干,仅当接受它对结论的可接受性没有影响。局部相干和全局相干。局部相干是单个论证中前提对其结论的相干性;全局相干是某一命题对讨论主题或整个论证系统主结论的相干性。不相干性对论证是致命的。指出前提不相干就是对论证的决定性反驳。在搞清前提的可接受性问题之后,立刻考虑前提对结论是否相干,最后来分析它们对主张是否提供充分支持。受到不相干质疑的一方,可通过添加信息或解释,表明自己所提出的命题是与结论或主题是相干的。不相干谬误是一大家族,谬误的产生关涉多种可能因素。67.

67充分性通常,一个论证能使结论的似真度≥0.8时,就可认为该论证是充分的。当然,没有这一论证,作为结论的那个原陈述的似真性一定小于或大大小于0.8。因此,从绝对的意义上来说,一个充分的理由不仅能提高欲证论断的初始似真度,而且使之增强到0.8及以上,即结论成为极大可能真的论断。但充分性是依赖语境变化的。我们不仅要说明该前提实际提供的支持,而且要说明前提应该提供的支持程度;我们需要知道,是否支持的实际程度在某种语境中是足够的。论证充分性标准可定义为:在语境T中,前提充分支持结论,当且仅当,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力等于或大于语境T所要求的支持力;而具有这种支持力的论证在语境T中,就是一个令人信服的(有力的)论证。当一个论证在T中是令人信服的(有力的)且所有前提真时,则该论证在语境T中就是一个好论证。语境T可区分为两部分T1和T2。T1是在我们决定前提对结论的实际支持力时,需要一直坚持的证据或事实。T2是所有与决定什么算做充分支持有关的证据和事实,也可能包括论证者的意愿和目标,以及论证者所属的学科或共同体的规范。68.

68论证的一般规范这种规范不仅涉及到逻辑的标准,也涉及到对话的或修辞的要求。目的性:目标明确明确论证目标的要点1.搞清论证所针对的问题;2.明确欲证明的是描述性主张还是规范性主张;3.明确你要打消的可能的怀疑是哪些;4.使用量词和模态词限制你的目标;5.澄清论证目标的约束条件;6.审查目标的单一性;7.反驳目标与原论证目标的一致性;论题不清的谬误1.文不对题;“对反驳的无知(Ignoratioelenchi)”; “红鲱(Redherring);“转移论题”的谬误。常见的情形有两种:证明过多:欲证P,实际证的是P+n(比p断定更强)。证明过少:欲证P,实际证的是P-n(比P断定更弱)2.复合问题。论证者把实际上包括两个主张的陈述误认为是一个论断;有时要求回应者对一个包含假预设的问题做出直接而简单的回答。预设是一个问题有意义的条件。当预设为真时,问题有意义,因而有一个答案(肯定或否定);当预设为假时,问题无意义,即没有任何合适的可能答案。69.

69义务性:主张者履行论证责任当对打破现状存有疑问时,看来就需要支撑它的理由。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基于讨论的规则,或先前阶段达成的一致。这种规则可以是高度建制化的。论证的举证责任当然首先属于论辩中某个主张的首倡者,他负有全局的举证责任。但是,在论辩的进程中,根据应答者所持的立场不同,举证责任是有变化的。因为,应答者在论辩的进程中也可能提出自己相反的主张,因此,他也可能有局部的举证责任。论证者的主张举证责任回应者的选择接受存疑拒斥接受对立观点举证责任70.

70转移举证责任的谬误作为论辩类型的转移举证责任的谬误,实质是试图躲避适当的批评性问题,这些批评性问题合理地要求在对话中承诺某个命题的人履行证明义务。但是,论证的谬误试图不公正地将举证责任转移给另一方。在问答形式中,转移举证责任谬误的一般形式是:“如果你不能否证这个命题,那么,你就最好接受它!”A:PB:为什么P?A:为什么非P?论证者:对P的证明是,Q,因此P回应者:虽然提出了对P的支持性论证,但并未强到足以使我承诺P论证者:你能产生一个证明非P的更强的论证吗?回应者:不能,现在还不能论证者:因此,你现在必须将P作为你的承诺。论证者:P真回应者:为什么?论证者:因为你未能否证它。71.

71针对性:明确听众的类型听众的要求与知识背景不同,既影响论证的构造,也影响论证的效力。考虑论证的听众,不是逻辑学要求,而是修辞学要求。了解听众1.现实的听众与想像的听众;2.单纯听众与混合听众;3.知识背景与听众的态度(对论证者的态度和对论证主题的态度)。论证的终点在对话式论证即论辩中,论证的终点有明确的标志;叙述式论证只有论证的提出者,对它的论点及理由等的质疑往往不是即时的,论证的终点仅由论点的主张者单方决定。然而,作为一种交际方式的论证的终点也并不是由论证者完全任意确定的。论证何时结束,取决于论证者本身把握支持论点的理由的质量与数量和听众的状态(听众的类型、知识背景和对论证及论证者的态度)。针对不同的听众,我们应选择不同的论证的终点。乞题谬误(fallacyofbeggingquestion) 论证的一个前提依赖于结论,或等同结论。此时,理由的优先性要求被违反。理由的优先性要求,前提更为听众所了解或比遭受质疑的结论更为肯定地是可接受的。1.不正当假设;2.同语反复;3.循环推理72.

72可接受性:理由具有可接受性可接受的前提不可接受的前提1.从子论证得到有力辩护的前提2.得到其他辩护的前提3.已知先验真的前提4.公共知识5.证言6.恰当的权威7.暂且可接受的前提1.容易遭拒斥的陈述2.已知先验为假的陈述3.前提之间的不一致4.含混或歧义的陈述5.依赖有缺陷预设的前提6.强加于人的前提7.不比结论更确定的前提73.

73充分性:理由对主张有充分的支持力充分性有两类:把结论当作可接受的(即接受P(C)≥0.8)所需要的理由的充分性;其二,实际得出某程度的似真结论(P(C)<0.8)有充分理由,即提高了结论的初始似真性,但尚未达到接受结论的程度。理由的充分与否还与对结论的置信度有关。得出结论“极可能C”,还是“也许C”,所要求的充分理由不同。所有推理形式可分为两类:可以将前提的似真度完全传递到结论的推理以及只能将前提的似真度部分地传递到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是前一种,其他非演绎推理是后一种。结论的似真性,是由前提的似真性P(p)和推理形式的似真性(P(r))共同决定的,即P(C)=P(p)×P(r)理由对主张的必然性支持P(C)=P(p)×P(r)=1理由对主张较高概率的支持P(C)=P(p)×P(r)>0.8所坚持的主张占据优势P(C)=P(p)×P(r)>竞争结论P(C*)悬而未决的论证P(C)=P(p)×P(r)≈竞争结论P(C*)但是,有效演绎论证中的P(r)的值是固定、明确的,而归纳论证和合情论证中的P(r)的值取决于一系列非形式的条件或对批判性问题的回答质量。74.

74论证的“辩证充分性”一个好论证应该引起反对。一个论证不应成为聋子,否则,它就成为自己终结的征兆,思想贫乏的征兆。当然,真正好的论证也应有对其反对做出回答或反驳的资源。论证者将在其论证进程中试图预见和驱除这种反对的威胁。如果论证并不处理反对和批评,那么论证并不达到满足合理性的程度。论证是向来自于不同意它的理由、结论或推理的人的反对开放的。因此,如果论证者期望理性地说服他人,他就有义务考虑这些反对和对立观点。忽略它们,不提及它们或抑制它们,不是参与理性说服过程的人的作为;因此,说服的过程必定包括处理反对和批评的第二层即辩证层。在科学、法律和其他论辩领域中,这种论辩讨论成为标准:好论证一般包括辩证层。一个好论证因此满足这样的标准:经验命题确实无误;理论(概念)性前提来源可靠或得到支持;前提与结论相干;前提对结论提供的支持力满足语境所要求的支持程度;论证的整个理由排除其他一切可能的反结论或使其他竞争结论成为不太合理的选择。违反充分性规范的论证即是“推不出”谬误。“推不出”谬误都是出现了对结论的主观置信度大于理由对结论的支持度的情况。75.

75明晰性:论证的语言符合要求符合论证要求的语言应该满足三个要求:使用清晰的语言论证中的歧义通常可能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导致无意义的论证或论辩;二是生成正确论证的假象。论辩双方由于忽视了对一个语词意义理解或定义上的差异,导致了一场实质上并不包括冲突观点论争的论辩。这种论辩,既不能澄清各方的立场,更不能消除意见分歧。使用精确的语言语言的精确性要求是针对语言的含混性的。在某些论辩中,给出含混词的精确定义是必要而有用的,但选择一个特定分界点往往需要有好理由。对论证中的主张或理由的语言描述有时需要定量描述、明确某种描述的假设条件以及运用广义量词。能为好论证提供最佳服务的语言的精确度必定与论证语境相关。要平衡精确性和针对性这两种不同的要求。使用有针对性的语言论证作为一种交际方式,它总是预设某些特定的听众或回应者。要取得效果,这种说服使用的语言必须是适合于欲被说服的对象的。显然,听众或回应者是科学家群体,还是一般公众,论证所使用的语言大不相同,尽管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一样的。76.

76演绎:你别无选择第六章演绎论证DeductiveArgument77.

77演绎论证的特征演绎推理是由一般推出特殊(个别)的推理,是由前提必然地推出结论的推理。换言之,从正确的前提出发,必然推出正确的结论。对于一个推理,如果我们打算像接受前提那样接受结论,即对结论的置信度完全相当于对前提的置信度,那么,我们就把这个推理当做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保真推理,它试图保证将前提的真完全地传递到结论。逻辑的研究已经发现许多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这种能够起到保真作用的推理,叫做“有效的”推理。一个推理是有效的,仅当其前提真时,结论也一定真,或者,前提真时,结论不可能假。演绎推理的保真性是由其形式或结构实现的,因此它的有效性通常也就是形式有效性。你不可能找到这样一个实例,它具有上述推理形式,但其前提真而结论假。这样的实例叫做该推理形式的“反例”。无效的演绎推理却是可能存在这种反例的。诸如此类的推理形式给我们提供了推理的模型,只要我们能识别一个推理的结构或形式,就能通过和那些有效形式进行对照,对推理做出评估。传统上所列出的种种推理规则正是对这些模型特征的描述。78.

78有效性分析要对推理进行有效性分析,首先要得到它的推理形式。用抽象符号(字母或数字)替换推理中的具体内容,就可以获得推理的形式或结构。如果一个人患肺炎,那么,他就发烧;小李患了肺炎,所以,小李发烧。这个推理是有效的。前提之所以能确保结论,因为推理的结构或形式有这种作用:如果p,那么q;p,所以,q我们发现,这种推理的有效性,实际上与推理涉及的内容无关,无论其中的p、q表示什么,这种结构都能够保证,前提真,结论不可能假,即你不可能找到它的反例。但无效的推理形式却是可能存在这种反例的。例如,如果一个人患肺炎,那么,他就发烧;小李发烧,所以,小李患了肺炎这一推理的形式是如果p,那么q;q,所以,p这个形式是有反例的。因为在假定 “ 如果一个人患肺炎,那么,他就发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找到“发烧但未患肺炎”的病例。79.

79有效的演绎推理≠好的演绎论证目的不同。论证是为相信某论断提供充足理由,目的是使人接受该论断;推理只是显示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论证是使人相信某个命题,而推理是使人相信命题间的关系。论证要确立结论的可靠性、可接受性;推理要确立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即真值(真假)关系。前提性质不同。论证的前提必须为真或认可为真,至少逻辑地可能为真,前提一旦被识别出为假,论证就不再有任何价值;推理的前提可以是假设性的,甚至可以为假,此时,仍可对推理进行有效性评估,因为,真命题之间、假命题之间、真命题和假命题之间都可能有必然的真值关系。前提与结论的关系不同。论证的前提对结论是一种支持、保证关系,回答“结论何以为真”;推理的前提对结论是真值蕴涵关系,回答“前提对结论有何真值关联”。一个有效推理可能是论证谬误:一个命题推出自身;从矛盾前提推出任意命题;结论是逻辑真理。因此,结论与前提相同、前提假或不可接受、结论是逻辑真理、前提是矛盾集等有效但违反论证本性的演绎推理都应排除于正确的演绎论证之外。80.

80简单命题论证演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都是由简单命题构成,这样的推理就叫做简单命题推理,而由简单命题推理来进行的论证就叫做简单命题论证。简单命题直接推理是指从一个命题出发推理出另一个命题的推理形式。“直接”意味着只有一个前提。矛盾关系推理如果有两个命题,它们既不能同真,又不能同假,我们就可以从一个命题的真推出另一个命题为假,从一个命题的假推出另一个命题为真。这样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叫做矛盾关系。矛盾的简单命题形式:a是P和a不是P;所有S是P和有的S不是P;所有S不是P和有的S是P根据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来进行的推理叫做矛盾关系推理。例如,本村所有人都说真话,所以,并非本村有些人不说真话。既然不能说班上有的同学是逻辑学家,那么,就是说,班上所有同学都不是逻辑学家。81.

81反对关系推理如果有两个命题,它们不能同真,但可能同假,我们就可以从一个命题的真推出另一个命题为假,但不能从一个命题的假推出另一个命题的真或假。这样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叫做反对关系。反对的简单命题形式:所有S是P和所有S不是P;所有S是P和这个S不是P;所有S不是P和这个S是P根据命题之间的反对关系来进行的推理叫做反对关系推理。例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所以,并非所有金属不是导电的。但是,以下推理是无效的既然并非所有战争都是正义战争,那么,所有战争都不是正义战争。三段论如果是从两个命题出发推论出另一个命题,这种推论就叫做简单命题间接推理与简单命题间接论证,简称简单命题间接推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段论。三段论是由性质命题构成的。对它的评估涉及到性质命题主项、谓项的周延性问题。82.

82性质命题及主项、谓项的周延性所谓性质命题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金子都是发光的。     SAP所有单身汉都不是已结婚的。SEP有些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SIP有些犯罪不是故意犯罪。SOP性质命题一般分为四种,上述4例分别是全称肯定命题(A)、全称否定命题(E)、特称肯定命题(I)和特称否定命题(O)。在性质命题中,表示被断定对象的概念称为主项,表示主项具有(不具有)某性质的概念为谓项。主项、谓项的周延性问题是主、谓项的外延被断定的数量问题。一般说来,如果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都被断定,则称其为周延的;如果主项或谓项没有被全部断定,则称其为不周延的。四种命题的主、谓项周延情况如右表:在评估三段论推理的有效性时,要用到这种关于周延性的规定。主项谓项A全称肯定命题周延不周延E全称否定命题周延周延I特称肯定命题不周延不周延O特称否定命题不周延周延83.

83三段论的特征三段论是一种以两个包含共同项(概念)的命题为前提而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命题为结论的推理。其中共同项是关键。例如,珍稀动物是应该依法加以保护的,大熊猫是珍稀动物;所以,大熊猫是应该依法加以保护的。从结构上说,每一个三段论都包括以下6个要素:大项P——结论的谓项,如上例中的“应该依法加以保护的”。小项S——结论的主项,即“大熊猫”。中项M——作为前提的两个简单命题中的相同项,即“珍稀动物”。大前提PM——包含大项的命题,即“珍稀动物是应该依法加以保护的”。小前提SM——包含小项的命题,即“大熊猫是珍稀动物”。结论SP——推出的新的简单命题,即“大熊猫是应该依法加以保护的”。上例三段论的形式描写MAPSAMSAP84.

84评估三段论可运用五条规则。前三条是关于项的规则,后两条是关于前提和结论的规则。五条规则是检验三段论是否有效的一般标准,也是排除三段论谬误的一般规则。对照书例分析每一条规则的应用分类序号规 则 内 容违反规则的错误项的规则123三段论中只能包含三个不同的项三段论的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四项错误”或“四概念错误”“中项不周延”“大项不当周延”“小项不当周延”前提和结论的规则45三段论中至少有一个前提是肯定命题三段论的结论是否定命题,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命题“前提不肯定”“结论不当肯定”“前提不当肯定”85.

85审判三段论和辩护三段论审判三段论亦即典型三段论。它的中项在大前提中作为主项,在小前提中作为谓项;小前提是肯定命题,大前提是全称命题。它通过大前提的全称命题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论出该类对象的部分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种三段论最自然、典型地体现了三段论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性质,被人们广泛地用于根据一般性知识去推论或说明特殊性知识。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常将这种三段论运用于定罪和量刑。辩护三段论亦即区别三段论。它的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作为谓项,并且大前提是全称命题,小前提为否定命题。它通过大前提的全称命题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论出不具备某种特征的对象不属于某一类。所以,它常常被用来反驳与结论对立的肯定命题,也常常被人们用来指明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区别。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司法人员常运用这种三段论来排除嫌疑,辩护律师常运用这种三段论来为当事人辩护。MAPSAM 审判三段论SAPPAMSEM 辩护三段论SEPPEMSAMSEP86.

86复合命题论证假言命题反映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条件的命题前件后件联结词如果一个人患了肺炎,那么这个人发烧关键是前后件关系是否反映两种情况之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反映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存在的充分条件命题如果海湾开战,那么石油价格将上涨有p必有q,无p未必无q1、p,q2、¬p,q3、¬p,¬q4、从未有p而¬qP是q的充分条件1,42,3一个真命题意味着:前件真,必定后件真一个假命题意味着:前件真,但后件假87.

87有p必有q,无p未必无q1、p,q2、p,¬q3、¬p,¬q4、从未有¬p而qP是q的必要条件1,42,3一个真命题意味着:后件真,必定前件真一个假命题意味着:前件假,但后件真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反映一事物情况是另一事物情况的存在的必要条件命题只有一个人年满18岁,他才有选举权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后件是前件的必要条件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后件是前件充分条件如果摩擦,那么生热=只有生热,才会摩擦只有一个人年满18岁,他才有选举权=如果有选举权,则年满18岁88.

88假言三段论假言三段论是前提中有一个假言命题作为大前提,一个简单命题作为小前提,并且根据假言命题的逻辑特征推出另一个简单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特征的推论方法。肯定前件法是通过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进而肯定其后件的推论方法。例如,如果书包的影子在,那么,书包就在;书包的影子在;所以,书包在。否定后件法是通过否定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后件,进而否定其前件的推论方法。例如,如果资料是在运输途中散失的,那么木箱肯定有破损;但既然木箱完好无损,可见,资料不是在运输途中散失的。肯定后件法和否定前件法,是无效的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肯定)后件。如果p则qP所以,q如果p则q非q所以,非p肯定前件式  否定后件式89.

89必要条件假言三段论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特征的推论方法。否定前件法是通过否定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前件,进而否定其后件的推论方法。例如,只有张三年满十八岁,他才有选举权;既然张三不满十八岁,所以,张三没有选举权。肯定后件法是通过肯定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后件,进而肯定其前件的推论方法。例如,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既然张三有选举权,所以,张三年满18岁。肯定前件法和否定后件法,是无效的推理规则: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否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肯定)前件。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只有p才qq所以,p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90.

90试看以下假言三段论是何形式,是否有效:p=吃菜;q=菜虫       1.如果是菜虫则吃菜;它是菜虫,所以,它吃菜。2.如果是菜虫则吃菜;他不是菜虫,所以,他不吃菜。3.如果是菜虫则吃菜;他不吃菜,所以,他不是菜虫。4.如果是菜虫则吃菜;他吃菜,所以,他是菜虫。5.只有吃菜才是菜虫;他不吃菜,所以,他不是菜虫。6.只有吃菜才是菜虫;他吃菜,所以,他是菜虫。7.只有吃菜才是菜虫;它是菜虫,所以,它吃菜。8.只有吃菜才是菜虫;他不是菜虫,所以,他不吃菜。1.如果p则qp所以,q5.只有p才q非p所以,非q2.如果p则q非p所以,非q6.只有p才qp所以,q3.如果p则q非q所以,非p7.只有p才qq所以,p4.如果p则qq所以,p8.只有p才q非q所以,非p91.

91选言三段论前提中有一个选言命题作为大前提,一个简单命题作为小前提,并且根据选言命题的逻辑特征推出另一个命题作为结论的推论方法。不相容选言三段论一个不相容选言命题作为大前提,一个简单命题作为小前提,根据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特征推出另一个命题作为结论的推论方法。要么武松打死老虎,要么老虎吃掉武松该选言命题要真,必须满足条件:两句话至少有一句真,但两句话不能都真。反过来,当所说的这句话真时,必定至多至少有一句话真即唯一句真。不相容之意就是两句话不可以同真。而当两句话无一句真时或都真时,不相容选言命题一定假。不相容选言三段论有两种正确的推论方法,即否定-肯定法和肯定-否定法。试利用上例进行两种推理。规则:否定一部分支命题,就要肯定                剩余的一个支命题。肯定一个支命题,                就要否定剩余的所有支命题。要么p要么qp所以,非q要么p要么q非p所以,q想一想:三个支以上时怎么推理?92.

92相容选言三段论大前提是相容选言命题,小前提是一个简单命题,根据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特征推出另一个命题作为结论的推论方法。先来研究相容选言命题的特性。明日有雷阵雨,或者明日有5级西北风这个选言命题要真,必须满足条件:两句话至少有一句真,但不排除两句话都真。反过来,当所说的这句话真时,必定至少有一句话真,当然可能都真。相容之意就是两句话可以同真。而当两句话无一句真时,相容选言命题一定假。相容选言三段论只有一种正确的推论方法,即否定-肯定法:通过否定相容选言命题的其他支命题,进而肯定剩余的一个支命题的推论方法。例如,被告人或犯贪污罪,或犯挪用公款罪;既然被告人不是贪污罪,可见,被告人是挪用公款罪。但肯定-否定式、肯定-肯定式均是无效的。规则:否定一部分支命题,就要肯定                剩余的一个支命题。肯定一部分支命题,                不能否定(肯定)剩余的支命题。或p或q非p所以,q或p或qp所以,非q或p或q或r或s非p所以,q或r或s或p或qP所以,q93.

93其他复合命题推理常见的复合命题论证除了上述推理形式之外,还有很多种类,诸如联言推理、二难推理、反三段论和归谬推理。联言推理联言推理是指通过肯定作为前提的一系列命题,进而推论出这一系列命题合取的联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论方法。例如,社会主义要建设物质文明,社会主义要建设精神文明;所以,社会主义既要建设物质文明,又要建设精神文明。二难推理一种最常见的二难推理是,通过一个相容选言前提肯定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前提的不同前件,进而肯定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前提的相同后件法。例如,如果你说真话,那么会有人恨你;如果你说假话,那么也会有人恨你;你或者说真话,或者说假话;总之,会有人恨你。在论辩时,这种推理往往可以置论敌于进退维谷,         左右为难的境地,所以被称为二难推理。P,q,所以,p且q如果p则q如果非p则q或p或非p总之,q94.

94反三段论反三段论是指前件为联言命题的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作为前提,通过否定假言命题的后件,并肯定其前件中的一个支命题,进而否定其前件中的另一个支命题的推论方法。例如:如果客观条件具备,并且主观努力到位;那么,事情就能办好;所以,既然事情没能办好,而客观条件具备;可见,主观努力没有到位。如果p,并且q,那么r所以,如果非r且p,那么非q在实际思维过程中,如果两种(或多种)事物情况合并构成另一事物情况的充分条件,而该事物情况并未出现,且作为充分条件的事物情况中有事物情况出现,就可以推论出另一事物情况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运用反三段论能够达到很好的推论效果。95.

95归谬推理归谬推理是这样一种推理,它根据一个命题蕴涵荒谬的或不可接受的命题来推出该命题是假的。有三种形式:蕴涵矛盾的命题;蕴涵否定命题自身的命题;蕴涵显然为假的命题。最强的归谬推理是“归于不可能的推理”,即如果从一个命题推导出逻辑矛盾,那么该命题必定是假的。逻辑矛盾是不可能的事态。它的形式如果p,那么(q而且并非q),所以,非p据说,伽利略在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物的自由降落速度大于轻物的自由降落速度”时,就运用了“归于不可能的推理”。AB设有A、B两物体,A重,B轻。现在将它们绑在一起降落假设“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为真,则有(1)A+B的速度﹥A的速度A+BAB+2﹥A的速度A+B的速度=(2)矛盾这样,从原论断推出了矛盾,因此,原论断为假。(p→﹁p)→﹁p例:“所有的话都是谎话”96.

96第二种归谬推理叫做“自身驳斥”:从p推导出p的矛盾命题,因此,p假。推理形式是:如果p,那么非p,所以,非p即一个蕴涵与自身相矛盾命题的命题一定是假的。假如我说,“我什么也不知道”(就像一个绝对的怀疑论者),如果这命题是真的,那么,就说明“我”知道点什么,至少 “我” 知道“我什么也不知道”,因此,所说的“我什么也不知道”一定是假的。还有一种扩展的归谬法,即根据一个命题蕴涵显然假的命题,推出该命题假。这实际上已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命题语义等值推理论辩过程中,常常要将一个对命题的否定转换为语义相同的另一个命题,以便于理解。这种转换基于命题间的真值关系,这种关系也是一种推理,即等值推理。有一种性质命题的推理就是利用矛盾关系进行的。利用矛盾关系的特性可进行语义等值推理。97.

97性质命题的语义等值推理我们已经知道性质命题的两种矛盾关系: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所有S不是P与有的S是P可从其中之一真推论另一个假;从其中之一假推论另一个真。又知道X为假=“并非X”真,可得出语义等值式并非SAP=SOP;并非SEP=SIP;并非SIP=SEP;并非SOP=SAP否定联言命题的语义等值推理当我们说一个联言命题是假的时,我们的意思是,构成它的两个(或多个)联言支必定至少有一个是假的。例如,“客人既喜欢川菜又喜欢粤菜”为假=“客人或者不喜欢川菜,或者不喜欢粤菜”而且“客人既喜欢川菜又喜欢粤菜”为假=“并非客人既喜欢川菜又喜欢粤菜”为真,  所以,以下三句话在语义上是等值的:“客人既喜欢川菜又喜欢粤菜”为假=“并非‘客人既喜欢川菜又喜欢粤菜’”=“客人或者不喜欢川菜,或者不喜欢粤菜”并非(p并且q)所以,或者非p,或者非q或者非p,或者非q所以,并非(p并且q)98.

98否定相容选言命题的等值推理当我们说一个相容选言命题是假的时,我们的意思是,构成它的两个(或多个)选言支必定都是假的。例如,“该中国公民的政治面貌或者是中共党员,或者是民进党成员”为假=“该中国公民的政治面貌既不是中共党员,也不是民进党成员”。和上面说的道理一样,以下三句话语义相同:“该中国公民的政治面貌或者是中共党员,或者是民进党成员”为假=“并非‘该中国公民的政治面貌或者是中共党员,或者是民进党成员’”=“该中国公民的政治面貌既不是中共党员,也不是民进党成员”这种等值关系可描述为等值推理形式:并非(p或者q)所以,非p并且非q非p并且非q所以,并非(p或者q)99.

99否定假言命题的等值推理一个真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等于向我们保证,一旦其前件代表的情况出现,那么后件代表的情况一定也出现。说一个假言命题为假,就意味着,当前件真时,后件却是假的。因此,检验一个假言命题的条件就是,看会不会出现前件真但后件假的可能。例如,“如果他结了婚,那么他就穿着讲究”为假=“他结了婚,但穿着并不讲究”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为假,等值于一个由其前件的肯定和其后件的否定构成的联言命题。等值的推理形式是:并非(如果p,那么q)        p且非q所以,p且非q            所以,并非(如果p,那么q)还有另一些等值关系,例如,如果p,那么q=如果非q,那么非p。同时,我们可以把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转换成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只有p,才q=如果非p,那么非q=如果q,那么p因此,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为假就意味着“如果非p,那么非q”为假=非p但q(即非非q)引入这种转换,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就不再是假言命题的基本形式。100.

100归纳:你的把握有几成?第七章归纳论证InductiveArgument101.

101归纳论证概述几乎所有其他人类活动的领域都要仰仗归纳论证。归纳推理的特征归纳推理是那种其前提仅仅给予结论某种概率等级的而非必然支持的推理。例如,某幸运抽奖在10000张彩票中设一张中大奖彩票甲买了x张这种彩票所以,甲可能会中大奖使用归纳推理时,我们只是期待,当所有前提真时,结论较大可能真。一个好的归纳推理并不排除其结论为假的可能性。归纳推理的结论却显然超出其前提的内容,因而具有某种扩展性。它能扩展我们的实际知识,结论包括新信息。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强度可以有所不同,论证的强弱,可以有程度上的区别。归纳推理的强度则有可能因新增的信息或前提而变化。102.

102归纳推理的类型和评估古典意义上的归纳推理包括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推理和求因果方法(弥尔式的),有时还包括类比推理。现代意义的归纳逻辑包括概率推理、统计推理、条件因果推理和归纳决策。归纳论证的结论应有某种模态限定。有了这种限定,就等于做出某种退却,即达不到无可置疑的境界转而追求不太可疑的局面。无效但有支持力的论证,只要满足特定语境对充分支持所要求的标准,仍是令人满意的论证。我们将用“强的”或“合理的”来刻画一个归纳论证的逻辑特征。一个归纳论证是强的,仅当其前提为真时,结论为真是很可能的。这种“可能”也许能用数值来表示,也许不能。需要注意的是,归纳论证的强与弱,不只是由论证的形式来决定。事实上,归纳论证的形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显示论证结构的,这是某一类归纳论证的所有实例都具备的。但是,具有这种结构的枚举推理并非都是同等强的。有另外一些因素制约这种结构所产生的支持力。这些条件也可以反映为一系列批判性问题,对这些批判性问题予以满意回答的论证是合理的,否则是谬误的。103.

103枚举推理枚举推理是根据在各种条件下对大量S的观察发现S无例外地具有性质P,得出所有S很可能有P性质的结论。从有限的单称观察陈述,推导出或猜想一个普遍规律。推理的形式是:S1是(或不是)PS2是(或不是)PS3是(或不是)P……Sn是(或不是)PS1-Sn为S类部分对象所以,可能所有S是(或不是)P如果某些条件被满足,利用这种推理从有限的单称观察陈述中概括出普遍性定律是合理的。104.

104(1)形成概括基础的观察陈述的数目必须要大。(2)观察必须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予以重复。(3)没有任何公认的观察陈述和推导出的普遍性结论发生冲突。违反这三个条件的枚举归纳,将犯“仓促概括”、“偏倚概括”和“躲避反例”的谬误。但是,即使在满足这三个条件时,错误结论的危险依然存在。“归纳主义者”火鸡的故事。这只火鸡发现,在火鸡饲养场的第一天上午九点钟给它喂食。然而,作为一个卓越的归纳主义者,它并不马上做出结论。它一直等到已收集了有关上午九点给它喂食这—事实的大量观察。而且,它是在各种情况下进行这些观察的:在星期三和星期四,在热天和冷天,在雨天和晴天。它每天都在它的表中加进另一个观察陈述。最后,它的归纳主义的良心感到满意,它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结论:“总是在上午九点给我喂食。”哎呀,在圣诞节前夕,当没有给它喂食,而是把它宰杀时就毫不含糊地证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105.

105统计推理反例的出现使枚举归纳寿终正寝。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推理的步伐。因为还有其他类型的归纳推理可以在有反例的情况下得出对我们有用的结论。这时,统计推理成为我们的有力工具。“用数字说话”往往涉及统计推理。统计概括当我们的概率推理以频率理论为基础时,就可以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样本,考察样本中的每一对象,得出样本中某一性质出现的概率,然后再根据样本的概率推测总体的概率。这种概率预测推理就是统计推理。统计概括的一般形式是:随机样本中有N(百分数)的S是(或不是)P所以,可能总体P中有(±M)N的S是(或不是)P一个准确和可靠的抽样统计,就是要保证从对样本搜集的数据的分析结果必须能够推广到总体(整个研究对象的集合)上。然而,怎样的抽样统计才能保证达到这个目标呢?基本条件是:样本有代表性;考虑抽样误差;正确理解数据的意义。106.

106样本的代表性一般要考虑三个因素来确定样本是否典型:1.样本是否被随机选出;2.样本的大小;3.心理因素。随机抽样可以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分子都有同等机会进入样本。反之,非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是偏颇的,即总体中的某些分子比其他分子有较大机会被抽中,因此所得的数据未必能够推广到总体本身。在考虑到难度和经济代价时,分层抽样作为纯随机抽样的替代品。这是按照事先知道的优势比例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的组,再在每一层内部进行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可能遇到分组比例的信息的正确性问题。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仍然留给调查人员随意性。样本的大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样本随机选出的情况下,越是大的样本,越接近于复制总体。这种接近性的程度用“抽样误差”来表示。抽样误差是样本中某性质出现的频率与总体中该性质出现频率之间的差距 。样本越大,抽样误差越小。人们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在95%的置信水平上样本大小和误差范围及置信区间的关系,即在有代表性样本的大小确定的情况下,考虑到抽样误差所得到的关于总体的结论可以有95%的概率为真。107.

107当总体是人组成的时,心理因素可能有重大作用。首先,如果构成样本的人们认为由于他们提供的回答而获得或损失某些东西时,可以想像,他们的受牵连的事务将影响回答结果。例如,如果一项研究需要调查居民的收入,以便决定能否承担得起提高的所得税,那么,人们会低估收入。其次,对所要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有心理负担。像“你多长时间刷一次牙?”“一年内你读多少书?”可以期望得到高估的回答。而“你被灌醉过多少次?”“你有过多少婚外情?”将可能得到低估的回答。类似的夸大也可能是一个提问的措词的后果。比如,“你赞成减少福利作为对猖狂欺骗的回应吗?”比直接问“你赞成减少福利吗?”期望得到更为肯定的回答。第三,另一个产生心理影响的来源是调查者和回答者之间的个人互动。显然,许多人宁愿回答令人喜欢(愉快)的人提出的问题。美国1988年大选,报纸曾对杰西·杰克逊作过一次民意测验。统计数据表明,他最多能获得黑人中约50%的选票。可投票时发现,有90%的黑人支持他。原来,在民意测验中,黑人不愿意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告诉那些白人调查员。108.

108区间估计统计推理得出的结论不是一个和样本频率相等的数值,而是一个和样本频率相靠近的区间。由于这个缘故,人们常把对总体百分比的估计叫“区间估计”。这个区间通常叫置信区间,其大小与样本的容量N的大小有关。N小时,误差范围便大,置信区间也就大;N大时,误差范围便小,置信区间也就小。所有统计推理得到的结论,都应是以两个数为边际数的区间。假若一个统计推理的结论不是一个区间估计,而是一个孤零零的数字,那么,我们得小心思量一番。数据的意义统计推理中最常提及到的统计数字是平均数。但是,“平均数”有三个不同的意义:均数(算术平均数mean)、中位数(median)和众数(mode)。在评估依赖平均数的论证时,知道被使用的“平均数”一词的精确意义常常是重要的。一个拥有N个数字的集合的均数就是该集合全部数字的总和除以N把集合中的数字由小到大排列,位于正中间的那个数字便是中位数。众数是以最大频率出现的那个值。109.

109统计谬误数字和图表本身不会说谎,但人们有可能利用它们说谎。面对统计资料和论证,我们应该经常提出5个批判性问题:1.谁说的?——验证资料来源的正当性和权威性;2.如何知道的?——检验样本;3.遗漏了什么?——揭示相关因素和比较基础;4.是否偷换了概念?——洞察概念的不同解释对得出结论的关键影响;5.这个资料有意义吗?——揭露统计数据赖以建立的未经证实的假设。(1)忽略相关变量  (2)遗漏信息的数字(3)样本偏颇(4)样本太小(5)赌徒谬误(6)令人误解的平均数(7)精确度谬误(8)误人的图表(9)片面理解110.

110归纳决策决策就是选择能最有效地实现决策者意图或目的的行动方案。人生在世几乎每天要做决策或决定。一些决策依习惯而行即可,另一些则需要算计权衡。归纳决策问题:策略选择的成败一方面取决于策略选择本身,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客观自然状态的概率(可能结果的概率)。归纳决策中只有一个决策者。对策问题:涉及两个或以上的决策者,决策的结果一方面取决于其中一个决策者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他决策者的选择。相应的理论就是对策论或博弈论。但决策论只能告诉你怎样做决策最理性,并不能担保你每次也能获得满意结果。理性的决策与结果的好坏并无必然联系。毕竟,结果的好坏往往还得凭些运气。一个决策包括6大基本要素:111.

111决策者独立的有决策能力的个人或团体决策的目的行动方案集策略集,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或策略的集合,至少包含两个方案可能结果集每一行动方案对应的可能结果的集合每种可能结果的概率每种可能结果的效用期望值,相对于目的而言的可能结果的利害及其大小。效用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并不尽然。不过,在决策过程中进行的概率计算需要尽量给效用指派一个数值。因为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计算某种结果的期望值来判断对应方案的价值。典型的决策情境涉及决策者面对两个或以上的相互排斥的选择。按决策情境划分,决策有三类:风险情境下的决策确定情境下的决策不确定情境下的决策112.

112风险下的决策当决策者能够对与其行动相关的世界状态指派概率时,他就身处风险下的决策情境。用金钱衡量的效用计算:买彩票买彩票O1:得奖金10000元;P(O1)=1/100000O2:得奖金1000元;P(O2)=2/100000O3:得奖金200元;P(O3)=10/100000O4:得奖金2元;P(O4)=3000/100000O5:得奖金0元P(O5)=96987/100000买一张彩票的期望值(金钱)就是:E=X1O1+X2O2+…+XnOn然后再减去买彩票花去的1元,因此(A)=(1/100000×10000+2/100000×1000+10/100000×200+3000/100000×2+96987/100000×0)-1=-0.80金钱期望值为负,为何还要买彩票?113.

113在某些情况下,效用不能用金钱来度量。这时,可以指派“效用单位”。例如,被医生告知做一个耳手术的某个病人就面临一个风险下的决策。行动世界状态(行动的可能后果)听力有很好改善听力维持现状听力更坏1.做手术0.850.100.052.不做手术(几乎)0(几乎)1(几乎)0根据主观的感受用“效用单位”给每一种可能结果指派一个相对值。我们尝试给实施耳手术的三种可能结果的效用单位赋值如下:听力有很好改善:10;听力维持现状:﹣2;听力更坏:﹣10这样,手术期望值或期望效用为(当然三种可能结果是互斥且穷举的,概率和为1):E=(10×0.85)+(﹣2×0.10)+(﹣10×0.05)=7.80而不做手术的期望效用为0。所以,病人应选择手术。这种决策基于一种叫做“最大化期望效用原则”:决策者应选取能给予他最大期望值的行动114.

114确定性下的决策决策者能选择的每个行动也只有一个可能后果。这种情况称作确定性下的决策情境。一般说来,我们谈论确定性下的决策时,简单地忽略了不经常的可能性。例如,你决定在家里还是在图书馆复习准备考试?如果你决定在家里学习,那你就采取在家学习的行动;如果你决定在图书馆学习,那你就采取在图书馆学习的行动。通常,仅有一个状态与确定性下的一个决策相关联。但是,严格说来,世上根本不存在这种决策情境。在你做出决策那刻起到实施行动之间,世事已可能以你难以预料的方式改变了。确定性下的决策并不需要任何概率计算。与相关行动的单一事态相联系的概率总是接近于1或可被当作1。进行这种决策适用的规则是简单的:选择有最高效用的行动在许多情况下,附加因素的考虑可能使得一个确定性下的决策变成一个风险下的决策。115.

115不确定性下的决策在不确定性下的决策中,我们也注意到不同的状态与我们的决策相关,但我们不能评估各种状态的概率。炒股的决策。虽能预计各个投资策略的可能结果,却无法评估它们发生的可能性。下面回报表表示决策情境:行动(投资)行动的可能后果(回报)牛市普通市熊市1.8000800200-4002.4000400100-2003.200020050-1004.100010025-50应选择何种投资策略?既然不知道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最大化期望值原则显然无用。因此,只能求助其他原则。在此情况下有至少两条原则可助你作理性决策,而选取哪一个则视其个性而定。若你生性审慎保守,那应遵循“最大最小化原则”:决策者应先比较可供选择的每个行动的最坏可能后果,然后选择引起最坏后果之中的最佳后果之行动。若你富有冒险精神,那就遵循“最大最大化原则”:决策者应先比较可供选择的每个行动的最佳可能后果,然后选择引起最佳后果之中的最佳后果之行动。116.

116确认因果关系的推理运用系统的方法,来探求不同条件意义上的原因。条件逻辑如果X出现,Y一定出现,则X是Y的充分条件。当我们期待一个现象出现时,通常就要探求这一现象的充分条件原因。通过干预,使得这个充分条件出现,则会使我们所期待的现象也出现。如果X不出现,Y一定不出现,则X是Y的必要条件。当我们想阻止一个现象出现时,通常就要探求这一现象的必要条件原因。通过干预,使得这个必要条件不出现,则会使我们欲阻止的那个现象也不出现。一个事件出现,至少有其一个充分条件出现或其所有必要条件出现。所有必要条件的齐备就是产生那个事件的充分条件。如果X出现,Y一定出现;如果X不出现,则Y一定不出现,则X是Y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当我们想阻止一个现象出现或期待它出现时,掌握了它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我们就有了强有力的手段。显然,充分且必要条件的获得是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获得为基础的。117.

117条件关系规律若以X、Y……代表一个事件或属性的出现,~X、~Y……代表一个事件或属性不出现,则可得到以下条件关系的规律性陈述:          (1)X是Y的充分条件=Y是X的必要条件=~X是~Y的必要条件=~Y是~X的充分条件                (2)X是Y的必要条件=Y是X的充分条件=~X是~Y的充分条件                      =~Y是~X的必要条件(3)X是Y的充要条件=Y是X的充要条件=~X是~Y的充要条件=~Y是~X的充要条件(4)X不是Y的充分条件=X且~Y(5)X不是Y的必要条件=~X且Y(6)X不是Y的充要条件=X且~Y或者~X且Y118.

118确认因果关系的推理方法通过考察现象或属性之间的相关伴随情况,运用若干消除方法(利用条件关系规律),剔除不太可能的原因,进而确定最可能的充分条件原因、必要条件原因或充要条件原因。直接契合法某个单一的因素在被考察现象出现的每一场合始终伴随出现,则可推断这个因素是被考察现象的必要条件。可能的必要条件      被研究现象场合  ABCDEFG  (肝炎)1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    +5+ + - + + +-  +结论:因素B(即番茄)是一个非常可疑的致病因素119.

119逆向契合法某个单一的因素在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每一场合始终相应不出现,则可推断这个因素是被考察现象的充分条件。可能的充分条件       被研究现象场合 ABCDEFGH(效率)1   - ---+- + --2+  - - - - + - -    -3-  - + - - - - -    -4 +- - - - - - +    -5-  - - + - -+ -  -结论:因素B(参与分红)是高效率的充分条件原因这一事例得到的结论的意义在于,如果工程师想提高这5名工人的劳动效率,那么就应当对分红因素予以极大的考虑。但结论并不是说,分红是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因素B是充分的,但不是必要的。因此,其他解决办法,比如高薪,也能达至同样的目的。120.

120双重契合法某个单一的因素在被考察现象出现的场合伴随出现,在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场合相应不出现,则可推断这个因素是被考察现象的充要条件。可能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   被研究现象场合  ABCDEF(治愈)1  + +-+++ +2+ - + + - +     +3-  + - + + +     +4 +  - + - + +     +5-  + - + - -   -6  -+-++--7+------8--+-+--根据1-4场合,得出使用血清是治愈的必要条件;根据5-8场合,得出使用血清是治愈的充分条件。综合可得,使用血清是治愈的充要条件。121.

121差异法某个单一的因素在特定场合出现,但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一个类似场合不出现,则可推断这个因素是被考察现象的充分条件。这种方法通常在实验控制的环境下进行。可能的充分条件    被研究现象场合  A B C D E(神经质)1   +  + + + +  +2+   +  + + -  -得出结论首先要假设,两只白鼠之间的唯一不同的相关因素就是药物。通过消除作为可能的充分条件的其他因素,推断剩余的那个唯一因素是被研究现象的充分条件原因。E(那种药物)是引起神经质的充分条件原因。122.

122契合差异并用法差异法识别在一个特定场合中出现的一个充分条件,直接契合法识别一个必要条件,两者的组合使用就可用于识别在一个特定场合中出现的充要条件。可能的条件          被研究现象场合  A  B  C  D   (治愈)1   +   +  +  +   +2-    -   -   +       +3   +++--在场合2应用直接契合法,排除了A、B和C作为必要条件。差异法应用于场合3,排除A、B和C作为充分条件。场合1和2中表明,D伴随被研究现象出现,D是它的必要条件;在场合3中,治愈不出现时,唯有抗生素D不出现,因此,抗生素D是治愈的充分条件。综合起来:抗生素D是治愈的充要条件原因。123.

123似真推理:据不完全的知识提出合理的假设第八章合情论证PlausibleArgument124.

124合情论证的特征当我们必须决策或行动而又没有可资利用的“硬”的或客观的证据时,这种推理成为行动的向导。合情推理合情推理基于可废止的普遍性前提,“在常规情形下(允许例外),我们能够期望,当某物有性质F时,它就有性质G”。运用正常、正规或典范情形以说明一般、特殊或个别的合理性。相比较之下,演绎推理可能基于一个全称的一般命题形式,“所有F是G”;而归纳推理基于概率或统计的一般命题,“大多数或特定百分比的有性质F的事物也有性质G”。合情推理是知识缺乏的推理。合情推理具有非单调性。人们也把合情推理叫做可废弃的推理。做出合情推理的一方可以将举证责任转移到另一方;而另一方可以通过质疑合情推理将举证责任返回对方。尽管双方的这种论辩并不一定得出决定性的结论,但总会使某个主张获得一些假设的分量,进而使对话进行下去。125.

125合情推理的评估合情推理是论辩或对话中所使用的论证或论辩型式(argumentationscheme)。论辩型式也是一种抽象架构,它有无数的代入实例。这种型式是特殊类型的原则。然而,这种原则在具体的情景下是可质疑的。不同的论证型式匹配不同的批判性问题集。每一类型有若干子类组成,可能要求越来越专门的批判性问题。评价合情论证的合理性,正是根据论证者对一系列相应的批判性问题回答的质量而定。论辩型式的使用或功能是改变对话中另一方假设的分量或责任。提出一个与论辩型式匹配的合适的批判性问题,就将假设的辩护责任转回到对方。这餐馆的食物可能昂贵,因为它有三颗星,〔带有三星是餐馆昂贵的象征〕。它的合理性基于以下迹象关系的论证型式:x具有y,因为:x有z,而且:z是y的象征问:是否存在有性质Z的非Y?是否存在不具有性质Z的Y?(有三星的却不昂贵;没三星的却昂贵)126.

126常见的合情论证模式讨论8类25种论证模式。基于个案的论证前提涉及到对一定情况下的个案进行考察,其中包括不同个案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例证推理、迹象推理以及类比推理。例证推理在某种情况下,个体a具有性质F,同时也具有性质G;a是具有性质F的事物中的典型;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任意个体x具有性质F,那么,它也具有性质G。四个批判性问题:1.前提中关于具体实例的命题事实上是否为真?2.前提中的实例支持结论中的一般性命题吗?3.前提中的实例属于结论涉及范围中的典型情况吗?4.结论的实际支持强度如何?127.

127迹象推理根据一定的事物或现象被观察到,推断它所标志的性质或事件也存在。在某种情况下A是真的;根据以往类似情况,当A真时,B经常为真;所以,在该种情况下B真。两个批判性问题:1.前提中被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与结论中所涉及到的性质或事件,它们相互关联的强度如何?2.是否存在其他性质或事件可更加可靠地解释被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类比推理根据两个事例存在某些相似性,进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相似。事例C1和事例C2在许多方面相似,在事例C1中A是真(假)的,所以,在事例C2中A是真(假)的。三个批判性问题:1.C1和C2在前提中所涉及到的几个方面确实相似吗?2.A事实上在C1中为真(假)吗?3.是否存在事例C3,C3和C1类似,但A在C3中却是假(真)的?128.

128根据归类的论证这些推理的前提涉及到对一定事物种类的考察,其中包括具体事物种类的属性、归类标准的特点等。根据归类的论证中所涉及的推理主要包括归类推理、 基于归类标准含混的反驳性推理以及基于自立归类标准的反驳性推理。归类推理根据某一特殊案例的存在,以及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该案例所涉及情况的归类,进而推出该案例具有某一属性。a具有某一特殊属性F;对于任意x而言,如果x具有属性F,那么可以将其归入类别G之中;所以,a具有属性G。两个批判性问题:1.a确实具有属性F,还是值得怀疑?2.第二个前提中所涉及的归类是被人们普遍认可,还是相反情况?129.

129基于归类标准含混的反驳性推理通过指出某归类推理前提中所涉及到的归类标准过于含混,进而说明其结论不能得到合理支持。只有前提满足一定程度的明确性,某归类推理Inf才是可靠的;某归类推理Inf的前提中涉及性质F,有关该F的说明不能满足推理Inf可靠所要求的前提的明确性程度;所以,推理Inf是不可靠的。两个批判性问题:1.某推理Inf可靠时,确实要求前提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概念应当具有一定的明确性吗?2.性质F在前提中的说明是否真的不能满足推理Inf可靠所要求的前提的明确性程度?可以看出,基于归类标准含混的反驳性推理是针对特定的归类推理而言的,本质上属于一种相对性反驳推理。130.

130基于自立归类标准的反驳性推理通过指出某归类推理前提所涉及到的具体归类(标准)是武断的,进而认为该推理的相应结论也就难以得到有力支持。某归类推理Inf的前提中涉及到一个关键性质F,只有关于性质F的定义是非武断的,Inf才是可靠的;某归类推理Inf的前提中涉及到一个关键性质F,有关该性质的定义是武断的;所以,推理Inf是不可靠的。两个批判性问题:1.某归类推理Inf可靠时,确实要求对其前提中所涉及的一个关键性质F进行非武断性定义吗?2.在对某归类推理Inf的前提中所涉及的一个关键性质F进行解释时,推理的使用者确实给出了武断性定义吗?131.

131因果论证这类合情论证模式是对因果关系的运用和确定,其前提或结论涉及到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因果论证中所涉及的推理主要包括从因到果的推理、从果到因的推理以及从相干到因果的推理。从因到果的推理通过援引反映某因果联系的命题,以及反映该因果联系中作为原因的事件存在的命题,进而推出一个结论。一般情况下,如果A发生,那么B将发生;在某一具体情况下,A发生;所以,在某一具体情况下B将发生。三个批判性问题:1.前提中反映某因果联系的命题是否为真?2.假如前提中存在证明某因果联系的证据,那么,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某因果联系存在吗?3.造成一定结果的原因是否惟一?132.

132从果到因的推理通过援引反映某因果联系的命题,以及反映该因果联系中作为结果的事件存在的命题,进而推出一个结论。一般情况下,如果A发生,那么B将发生;在某一具体情况下,B发生;所以,在某一具体情况下A可能发生。三个批判性问题:1.前提中反映某因果联系的命题是否为真?2.B在某一情况下确实发生了吗?3.造成一定结果的原因是否只有一种?133.

133从相干到因果的推理正相关:一事件发生(不发生)会增加另一事件发生(不发生)的机会:  负相关:一事件发生(不发生)会减低另一事件发生(不发生)的机会;  不相关:一事件发生(不发生)不会增加或减低另一事件发生(不发生)的机会。从相关关系可以推出因果关系的猜想,但要有合理的解释。A和B之间存在一种相关性,所以,A是B的原因。六个批判性问题:1.A和B之间确实存在一种相关性吗?2.是否存在大量的场合,在这些场合中A和B之间存在着相关性?3.是否存在证据,它们可以表明A是B的原因,而不是B是A的原因?4.能否排除这样一种可能:A和B之间的相关性是由第三个因素造成的?5.假如A和B之间的相关性涉及到另外的变项,能否说明A和B之间的相关性是间接的,即通过其他原因而存在?6.假如A和B之间的相关性仅仅局限于一定的范围,那么,能否清楚地指出这一范围?134.

134基于承诺的论证推理的前提涉及到对某种承诺的考察,其中包括具体承诺者的承诺与其本人的实际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承诺的论证中所涉及的推理主要包括根据承诺的推理以及指向承诺者个人行为的推理。根据承诺的推理根据某人在某一问题上已有或应有的承诺,进而推断在既定的情况下,某人应当做出具体的行为。a承诺命题A(一般情况下,根据a的社会角色,或者根据他曾经说过的话),所以,在这种情况下,a应当支持A。三个批判性问题:1.a确实承诺了A吗?什么证据可以支持a有如此的承诺?2.假如不能为一定的承诺提供直接的、充分的证据,是否存在相反的证据或至少可以进行辩驳,—种所谓的承诺只是一种特殊情况?3.前提中引述的命题A和结论中引述的命题A,二者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二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135.

135指向承诺者个人行为的推理根据承诺者的主张和承诺者本人的具体行为,或者说这些行为的含义之间存在冲突,进而推出承诺者原来的主张是缺乏说服力的。如果x主张每个人(包括x)应当与命题A保持一致或支持A,那么,x应当承诺A;a主张每个人(包括a)应当与A保持一致或支持A;a的个人行为表明a并没有承诺A;所以,a对待自己的承诺是不一致的,进而a对自己主张的论证也就缺乏说服力。两个批判性问题:1.a确实主张每个人(包括a)应当与命题A保持一致或支持A吗?2.有什么证据表明a的个人行为显示他并未承诺A?3.假如对问题1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a应当承诺A吗?136.

136基于规则的论证前提涉及到对一定规则的考察,其中包括规则的具体内容、适用条件以及某些场合下的实际运用情况。基于规则的论证中所涉及到的推理主要包括根据已确立规则的推理、根据例外的推理以及援引先例的推理。根据已确立规则的推理运用已经确定的具体规则,推断特定的个体应当遵循这一规则,或者说这一规则应当适用于该个体。对所有的x而言,如果做出A行动是已经确立的规则,那么,x必须做出A行动(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对于a而言,做出A行动是已经确定的规则;所以,a必须做出A行动(否则,将会受到惩罚)。三个批判性问题:1.“做出A行动”确实是规则中陈述的吗?2.规则“做出A行动”适用于a吗?3.“对所有的x而言,必须做出A行动”是恰当的规则吗?或者说,其他的有关规则应当被视为恰当规则吗?是否存在这种可能:有关的推理涉及到不止一种规则,究竟哪一种规则更加恰当推理者尚有疑问?137.

137根据例外的推理根据某一具体规定仅仅适用于一般情况,并不适用于特定的个体情况,进而推出该个体没有必要按相关规定行动。对所有的x而言,如果x的情况属于例外情况,那么,具体的规则即所有的y做出A行动将不适用于x;a的情况属于例外情况;所以,a没有必要做出A行动。三个批判性问题:1.a的情况属于人们认可的例外情况吗?2.假如a的情况不属于人们已经认可的例外情况,那么,能否提供证据以表明某既定规则并不适用于a的情况?3.假如a的情况属于边界情况,即既不属于明显可接受的例外情况,又不属于明显不可接受的例外情况,能否援引另外可比较的情况以显示a的情况也应视为例外情况?138.

138援引先例的推理根据已有规则并不适用于曾经存在的一个案例,而目前的案例和曾经存在的案例是相似的,进而推出已有的规则也应不适用于目前案例。援引先例的推理,其实质是通过援引曾经存在的例子以实现对既有规则进行驳斥。规则R规定:对所有的x而言,如果x具有性质F,那么x具有性质G;但是,在C情况下,a具有性质F,却不具有性质G;所以,规则R必须改变、限定,或提出另外一个新的规则以适应C情况。三个批判性问题:1.规则R是否确实指出对所有的x而言,如果x具有性质F,那么,x具有性质G?2.规则R是否确实指出对所有的x而言,如果x具有性质F,那么,x具有性质G?3.C情况是否是人们已经认可的规则R的一个例外,它并不要求对规则R进行修改?139.

139根据信息源性质的论证前提涉及到对和断定命题相关的主体进行考察,其中包括主体的处境、影响、个人品性,做出具体断定时的客观性以及主体的数量。根据信息源性质的论证中所涉及到的推理主要包括,根据知情地位的推理、诉诸权威的推理、根据品性的推理、根据偏见的反驳性推理以及根据公众意见的推理。根据知情地位的推理根据某人处于能够了解某种信息或知道某种知识的地位,进而推断出某人的有关断言是正确的。a能够知道A是否为真(假),a断言A是真的(假的),所以,A是真的(假的)。三个批判性问题:1.a是否确实能够知道A为真(假)?2.a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可靠的信息源吗?3.a确实断言A是真(假)吗?140.

140诉诸权威的推理权威指的是可靠的信息来源,具体包括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专家,以及另外一些其意见值得被接受、被引证或请教的人。所谓诉诸权威的推理,就是根据某一领域具体权威的意见,进而断定某一观点的可接受性。E是D领域的权威,E断定A是真的,A属于D领域的命题,所以,A是真的。五个批判性问题:1.E是D领域的真正权威吗?2.E确实断定A为真吗?3.A和D领域有关吗?4.如果在D领域的权威不只一位,那么,A和其他权威的观点相一致吗?5.A和D领域中已为大家所认可的那些知识相一致吗?141.

141根据品性的推理根据具体人的品性来推断其所持观点的可信性。如果根据具体人的品性推断出其所持观点是值得相信的,那么,称该类推理为根据品性的肯定性推理。反之,如果根据具体人的品性推断出其所持观点不可相信,那么,称该类推理为根据品性的否定性推理。如果x具有良好的品性,那么,x的主张A应当被接受;a具有良好的品性;所以,a的主张A应当被接受。三个批判性问题:1.a确实是一个具备良好品性的人吗?2.在既定的推理中,a的个人品性和具体结论相关吗?事实上,个人的具体品性和其具体主张并不一定相关。3.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强度如何?在根据品性的推理中,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强度不是必然为真或必然正确的。根据品性的否定性推理与此类同。但小心变成“人身攻击”。142.

142根据偏见的反驳性推理根据具体情况下某人得出一定的结论时存在偏见,即未能考虑应当考虑的各种不同情况进行客观断定,进而推断某人得出的结论应当予以拒绝。如果x在C场合下持有偏见,即做出A结论时未能考虑应当考虑的各种不同情况,那么,A应当被拒绝;x在C场合下持有偏见;所以,A应当被拒绝。1.C场合要求人们做出结论时应当考虑各种不同情况吗?2.在C场合下a持有偏见的证据是什么?根据公众意见的推理根据社会公众或特定团体中大多数人的态度,断定一论断可能为真或可能正确。如果大多数人认为A是真的或正确的,那么,A可能是真的或正确的;大多数人认为A是真的或正确的;所以,A可能是真的或正确的。1.确实大多数人认为A是真的或正确的吗?2.是否存在这样的证据,表明大多数人的主张不符实际?143.

143实践论证前提涉及到对一定实践行为的考察,其中包括实践目标的实现条件、实践行为产生的具体结果,以及一定实践行为的已有代价。实践论证中所涉及的推理主要包括,目标-条件推理、根据结果的推理以及根据代价的推理。目标-条件推理所谓目标-条件推理,就是根据对设立的特定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具备条件的认识,断定具体目标的实现者应满足这些条件。目标-条件推理具体包括两种:目标-充分条件推理以及目标-必要条件推理。G是a的一个目标,做出A行为是a实现G目标的充分条件,所以,a应当做出A行为。G是a的一个目标,做出A行为是a实现G目标的必要条件,所以,a应当做出A行为。144.

144四个批判性问题:1.除了A,是否存在另外的选择途径同样可以实现G目标?显然,这一问题是针对目标-充分条件推理而言的。如果这样的途径存在,那么,相应的目标-充分条件推理就有可能犯“忽视目标实现途径的多样性”这一谬误。2.a有可能做出A行为吗?如果事实上a根本就不可能做出A行为,那么,相应的目标-条件推理就可能犯“忽视具体行为的可能性”这一谬误。3.除了G目标,a还有其他另外的目标需要考虑吗?如果事实上a的目标并不只一个,那么,相应的目标-条件推理就可能犯“忽视目标的多样性”这一谬误。4.是否存在A行为的其他结果应当考虑?如果事实上A行为的具体结果并不仅仅局限于G,而是可能涉及到其他方面,那么,相应的目标-条件推理就可能犯“忽视行为结果的多样性”这一谬误。145.

145根据结果的推理根据某一项建议或政策如果付诸实施后将可能产生的具体结果,进而断定该项建议或政策是否应当付诸实施。根据结果的推理具体包括“根据结果的肯定性推理”:根据某一项建议或政策付诸实施后将可能产生一定的益处,进而断定该项建议或政策应当付诸实施;“根据结果的否定性推理”:根据某一项建议或政策付诸实施后将可能产生不良后果,进而断定该项建议或政策不应付诸实施。如果A事件发生,那么,将会产生好的结果;所以,A事件应当发生。如果A事件发生,那么,将会产生坏的结果;所以,A事件不应当发生。三个批判性问题:1.A事件的发生和预见的结果之间实际上存在何种程度关联?也就是说,如果A事件发生,那么,预见的结果可能发生,一定发生,还是其他情况?2.能否提供证据,以证明如果A事件发生,那么,预见的结果将会发生?3.在预见的具体结果之外,是否存在另外一些相反的结果需要考虑?146.

146根据代价的推理根据人们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已经付出一定代价,而一旦放弃对既定目标的继续追求,所有的已付代价都将成为一种浪费,进而断定人们应当继续努力,以争取实现既定目标。如果a停止实现A目标的努力,那么,所有a以前付出的代价都将成为浪费;所有a以前付出的代价成为浪费是一件坏事情;所以,a应当继续努力以最终实现A目标。三个批判性问题:1.在考虑a现在应当做什么时,围绕实现A目标a已经付出的代价确实是一种反面刺激因素吗?换言之,是否正是基于对已经付出代价的考虑才促成了a的最终决定?2.是否存在充足的理由可以认为,假如a继续努力,A目标将会实现?换言之,A目标是可行的吗?3.是否存在好的理由可以使人们认为,A目标实现后的价值要大于在实现A目标的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147.

147渐进的论证前提涉及到不同的渐进情况,其中包括因果渐进、先例渐进、归类渐进以及相似性渐进。渐进的论证中所涉及的推理主要包括因果的渐进推理、先例的渐进推理、归类的渐进推理以及相似的渐进推理。因果的渐进推理根据由若干个因果关系构成的因果链条存在,以及该因果链条的终端是人们愿意接受或不愿意接受的,进而断定该因果链条的始端可以被人们接受或不应当被人们接受。A0是一项有待付诸实践的建议;根据人们对特定情况的认识,如果A0为真,那么,A1可能为真;如果A1为真,那么,A2可能为真……,如果An-1为真,那么,An可能为真;An是人们愿意接受(或不愿意接受)的结果;所以,A0应当付诸实践(或不应当付诸实践)。三个批判性问题:1.A0确实准确地表述了具体的建议吗?2.具体的因果链条中是否存在一些环节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3.An确实是人们愿意接受或不愿意接受的结果吗?148.

148先例的渐进推理根据相对于既定规则,如果允许某一情况C0为例外,那么,和C0类似的一系列其他情况也应被视为例外,其中包括情况Cn;而将Cn视为例外是难以接受的;进而推断情况C0不应做为既定规则的例外。相对于规则R,如果把情况C0作为例外,它将树立一个先例;情况C1,C2,C3,…,Cn和C0类似,也就是说,如果将情况C0作为规则R的例外,那么,C1,C2,C3,…,Cn也应被作为规则R的例外;将情况Cn作为规则R的例外将是难以接受的(可怕的,或坏的)事情;所以,不应当把情况C0作为规则R的例外。1.情况C0确实将会树立一个先例吗?2.从把情况C0作为例外,到也应把情况Cn作为例外,这中间涉及的具体渐进环节究竟是什么?3.中间渐进环节将会发生的根据是什么?4.情况Cn确实是难以接受吗?如果是,原因是什么?5.在中间渐进环节中,哪个环节的根据最为薄弱?是否存在证据能够支持从这一环节可以推出相应渐进推理之结论?149.

149归类的渐进推理根据如果认为个体a具有性质F,那么,由于个体a和个体b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也应当认为个体b具有性质F。由于个体c和个体b之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所以,也应当认为个体c具有性质F。依此类推,也应当认为个体n具有性质F。但是,个体n具有性质F是明显不可接受的。所以,可以断定:不应当认为个体a具有性质F。甲认为个体a1具有性质F;对于任意的x和y,如果x具有性质F,那么,若y和x之间在关于具有性质F方面难以区别,则也应认为y具有性质F。这一点,甲是不能否认的;在序列a1,a2…an中,任意相邻的一组个体{ai,aj},ai和aj在关于具有性质F方面难以区别;所以,an也应具有性质F;但是,事实上an并不具有性质F(至少这一结果是难以接受的);所以,个体a1不应具有性质F(不应当接受个体a1具有性质F这一命题)。150.

1501.在具体的推理中,甲确实认为个体a1具有性质F吗?2.性质F确实是模糊的吗,以至于对任意相邻的个体x和y而言,如果x具有性质F,那么,也应当承认y具有性质F?3.an具有性质F这一结果确实难以接受吗?相似的渐进推理根据一系列个体事物中,第一个和第二个之间存在相似性,第二个和第三个之间存在相似性……,第n-1个和第n个之间具有相似性,进而断定第一个和第n个事物之间存在相似性。a1和a2相似,a2和a3相似,……am和an相似,所以,a1和an相似。两个批判性问题:1.a1和a2,a2和a3…am和an,每组的两个个体之间是否确实存在相似点?2.a1和a2,a2和a3…am和an,每组个体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否相同?151.

151构建论证:模式、策略和程序第九章论证的构建StructuringanArgument152.

152论证构建的模式英国哲学家图尔敏提出的论证构建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从主方立场构建的论证,一开始就预见和打算回应可能的挑战。正是在不断考虑回应挑战的过程中,论证的构建活动得以完善。图尔敏模式GSo,CWGSo,QC因为除非WR由于B1.你的主张基于何种根据?——G2.你如何证明从这些根据到该主张的移动是正当   的?——W3.这真是一个保险的移动?——B4.你的主张如何强?——Q5.哪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或许推翻这个论证?——R153.

153论证策略用可靠的根据直接支持所欲坚持的主张,反驳对立的主张,还是利用迂回的方式证明我们主张的合理性,对立主张的不合理性?我们是集中精力在一个知识系统内完成对主张的充分支持,还是利用多个知识系统相关联的知识,对主张进行广泛的论证?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依据论证的理由对欲证的主张具有直接相关关系,还是迂回相关关系做出的区分。它既可以是对一个论证整体的策略的描述,也可以是论证局部的策略的描述。直接论证用事实或道理径直说明一个主张的可接受性,企图使一个主张从提供的理由直接获得支持。论证者可以采用多种推理形式。如,选用典型事实论证主张;列举若干事物情况论证主张;通过对若干事例的科学分析论证;利用科学的比较或类比进行论证;选用各种更高层次的原理(包括公理、定理、定义、规律)论证一个主张。当然也可以运用合情推理模式进行论证。154.

154间接论证一种迂回策略的论证。常见的间接论证方法有反证法和淘汰法。1.反证法欲证一个主张,先假设一个与该主张有矛盾关系的陈述作为反论题,然后想法证明整个反论题不可接受,从而说明原来欲证的主张是可接受的。反证法的使用应注意所选的反题应与欲证主张是矛盾关系。一般程序可概括为:欲证论题P,先假设反论题非P,设法证明非P不可接受(可用各种具体推理形式),如果真的证明了非P不可接受,根据P和非P二者不可兼容的规律,就证明了P是可接受的。2.淘汰法通过考虑不同可选择的主张,并对除了所坚持的主张而外所有其他主张的否证,来证明欲坚持的主张是可接受的。特别应注意,所选择的不同主张,应是所有可能的或较大可能的主张。直接论证与间接论证的结合使用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结合使用有类似于正反强烈对比的效果。155.

155单一知识系统论证和跨学科论证单一知识系统论证是运用某一学科的知识对某一主张进行论证;跨学科论证是运用不同学科知识对同一主张进行多角度论证。单一知识系统论证在单一知识系统论证中,我们所引用的理由,从内容上来说,都属于同一知识系统。跨学科论证跨学科论证是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论证一个主张的理由从而进行论证。这种论证策略非常适用于论证具有普遍性的主张。例如书例:现代诗歌是对古代诗歌(如近体诗)思维的继承和发展当代摄影是对早期(18世纪)摄影的继承和发展现代绘画是对古代绘画形式的承继和发展只有突破别人才实现自己的风格创新唱法的不守常规“运动量越大就越好”的传统训练观念,正受到批判并被科学的训练方法所代替新的“元素周期表”156.

156论辩性论文的构建论辩性论文是一种以书写的文字表述论证的一种文体。其功用在于系统地阐明一个主张的可接受性。有良好结构,最能代表论证的水平。准备和构思选择主题论证的核心是论题。论题是对一个问题的回答,而问题的形成是从研究的主题开始的。主题可被看成是一个问题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问题。确定研究论文的主题需要花费时间思考,并考虑其可能性(有条件研究并有可能完成)和选择权(是老师规定的还是自由选择的)。选择具有下列特征的某一种主题:你能够驾驭的和予以严密定义的,能用限制性的参数有效描述的;生活的某个重要的或你感兴趣的方面;能使你产生对某种状态的洞察并启迪他人;并未被其他学生频繁写过的;有助于形成研究问题的。可以借助图书馆和电子资源寻找主题。157.

157形成研究问题选择好主题后就要开始思考你想如何研究你选定的主题。尝试展开与你的主题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论文目标的问题。一旦选定了某种一般性的研究问题,就要思考它所涵盖的更为特殊的问题,即设计研究的中心问题和子问题。花时间展开你的问题会帮助你更充分地进行研究,因为它将帮助你决定许多可利用的资源中哪个值得你耗费时间和精力。它也能助你恰当地确定在图书馆、数据库和英特网搜寻中所使用的关键词。利用研究资源熟悉可利用的研究材料的范围,查阅传统印刷资源,如书和期刊以及电子资源,如全文数据库。也考虑其他类型的研究方法,包括面谈和观察。一旦开始收集资源时,就阅读它们,因为,阅读可能导致修改你的研究计划。注意你所阅读的著作或文章所列的参考文献和注释,看是否列有你想查阅的材料;尝试使用突出标记来标出所阅读材料中的有用信息、主要点和可供参考之处。尽可能写下你的批注。大量占有材料,包括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要对占有材料进行鉴别、选择与使用。包括区分专家提供的信息和非专家上传的信息。对于印刷资源和电子资源予以批判性质疑.158.

158形成论题明确了要研究的问题,并查阅了各种相关资源之后,就要思考对问题的尝试性的回答。你要了解,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别人提供了何种论证?你要开始思考“对这个问题我有什么想法?”这能帮你从所阅读的所有东西中提炼出你自己的意见。知道了自己的立场后,就要花时间形成你的论题陈述。尝试用不同的措辞表达它;让朋友们看看是否清晰,最终确定我们自己的主张或论题。勾勒大纲有了一个好论题之后,你需要对其提供支持性的思想和证据。此时,首先要牢记你的听众:关于该主题他们知道些什么?他们认为怎样的思想和证据最有说服力和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他们会挑战你所说的哪些部分?由此,你可以产生一个粗略的大纲,列举主要的支持性理念及用于解释那些理念的证据,这是大纲中最重要的东西。某些证据可能是事实和统计,但大部分论证也需要其他种类的支持性信息。通常,支持证据包括关于主题的事实,理念和对专家的引证,案例以及引证受它影响的人们。159.

159写作情景陈述论证是对一种特殊状态的回应:一个需要没有被满足,一个人被不公正地对待,一个重要的意见被误解,一个过时的政策需要重新审查等等。当论证对这些著述的语境做出有效的回应时,它就是成功的。因此,你要花费一些时间思考那些你的论证赖以产生的基础情景。情景陈述应简明,它集中于作者、读者和目的的相互影响。表明立场在解决了论证的范围和方向之后,可以开始阐明一个清晰和简明的核心观点的陈述。起初,论题和主张仅是一个猜想或好的预感。随着写作的进展,可能发现你最初的猜想些许偏离目标,这时你应修改,以便它与你的新理解相一致。你的论题不应是自明的或纯粹是一个主观意见。它有不确定的因素,是可论辩的,而且是你希望最终使你的读者赞成的主张。预期相反意见不仅要解释和支持你的主张,也要预期并战胜敌手可能提出的反对。特别要考虑那些强有力的反对,然后看是否需要修改你的主张。160.

160展开论证进一步扩展所列举的正反点,围绕每一点建立一个段落。那些需要得到广泛支持和发展的要点,或许形成一些相关的段落。以主题句的形式陈述段落的要点,接着解释或定义关键术语,然后给出支持主题句的特殊细节。论证的展开有两种基本形式:证明或证实;反驳或否证。想方设法表明,你自己的观点是清晰的、合理的和坚固的;而你的敌手的情形则是弱的。发展论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逻辑logos,也需要ethos和情感pathos。论文修改修改是写作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大量思想是在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中产生的。尝试剪贴方法。始终要记得,你不是为改变而改变。若改变标题,要清楚你的意图是使你的论题显得更专业,还是更幽默;若在某个地方加添文本,要知道它与澄清你的思想是相关的。编辑和校对语句结构、用词、标点等。引用他人话语和思想,加上注释,列出参考文献。在这一阶段,你要集中于为了正确和清晰而修正语句。暂时搁置,他人阅读,分类阅读是校改的实用方法161.

161论文的自我批判论文在公诸于世,接受“公共检测”之前,首先得经受严格的自我批判。论文结构模式传统的论文模式包括导言,主张,反驳,证实和结论等基本部分。导言:吸引读者,树立你的信用。阐明主题的重要性。给出必要的背景信息。澄清主题。用有利于你的观点的术语刻画和定义主题。论点陈述:细致地陈述你的核心主张。也许提出一些将被考虑的重要的子论点。反驳:考察并反驳对立论证。尽可能暴露有缺陷的推理。证据真的担保作者描述的普遍结论吗?所有的证据,还是仅仅有利于作者的证据被考虑到了?作者考虑了所有的选择,还是过于简单化地归于两三个?结论是从可疑的概括得出的吗?使用的词是清晰的、精确的和公正的吗?若有必要,可以做出让步,但尝试提供反例。证实:使用例子、事实和统计支持你的主张。避免逻辑谬误。根据权威论证,定义,类比,因果,价值和目的,把你的诉求主要建于logos基础上。162.

162一旦有了证实主要之点和支持的细节,就可以考虑排列的策略。哪一点先出现,哪个其次,哪个最后?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按重要性排列:次重要之点;较少重要性之点,最重要之点。这可以造成一种印象:你的观点始终是有力的。这时是你诉诸精神气质和情感的好时机。结论:充满信心地结束。与你的导言中的东西呼应,回顾你的主要观点,或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使人们反叛对立观点。不同于传统模式的一些模式:①导言;反驳最强的对立观点;证实你的论点;反驳较弱的对立观点;结论。②导言;把你的观点作为一个可质疑的主张提出;考察并反驳对立观点;考察并证实你的观点;得出你的结论应被接受的结论。③导言;提出竞争性主张;提出你的主张;证实你的主张;反驳对立主张;结论。163.

163论文的自我批判1.对形成的论文进行概括,形成反映既成论文的大纲,特别明确表述核心论题论证,它的基本形式是:x主要地陈述了C,因为R……。2.审查论题的意义、重要性和似真性;3.使用论证的一般规范和推理评估技术,检查核心论证支持的质量;4.审查其他非核心论证的质量。5.准确性各种主张的似真性,陈述的可接受性;6.清晰性和组织性论证的推进是否以有序的方式实现;必要的背景信息、描述和解释性材料是否包括在内;7.连贯性和一致性论文的个别部分及其陈述是否协调一致;明显和隐含的矛盾将是严重的缺陷;8.平衡是否考虑到反对意见;是否公正而准确地处理了相反观点;是否认真地对付了相反论证;9.词语的选择语言的选择是否适当;语气对主题是否适合;所使用的情感语言会不会产生偏颇;语言的水平(通俗或专业的)是否适合听众;关键词是否用得准确;10.语法结构语句是否被清晰地构造并易于理解;是否有充分的变化而避免了单调枯燥而显得有趣;段落的长度是否合适;过渡是否流畅自然;11.影响力是否有若干吸引听众注意力的东西164.

164论辩性演讲的构建演讲从构思到表达以及对演讲的评估涉及诸多技能和知识,它是演讲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演讲者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的反映,是培养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渠道之一。论辩性演讲的准备论辩性演讲的准备包括西方古典修辞学中演讲过程的五个阶段的准备,即构思,谋篇,表达,记忆和实际演讲。对演讲的准备还应包括对演讲具体情境的准备。演讲情境的准备情境是表示一种真实的或潜在的紧急情况之中的人、事、物和关系的综合体。一次成功的演讲是对一种情境恰当和有效的回应。听众是演讲情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听众既是演讲的受众,又是演讲效果的直接评判者,得到他们的认同和合作是演讲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演讲者在做演讲准备时要研究听众心理,以便得到听众的认同和支持。演讲者在准备演讲时既要考虑现场听众的反应,也要考虑目标听众的反应,目标听众为话语所及的范围。165.

165演讲内容的准备演讲者要充分掌握与演讲题目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做相应的考证和调研工作,确保演讲使用的知识和信息准确无误。在充分掌握演讲的材料后,演讲者接下来就是明确演讲目的,提炼出主题。演讲的多功能性要求演讲者在准备演讲的时候意图一定要明确,指向一定要准确。演讲者在收集到大量相关信息后,要确定主题并根据主题做必要的取舍,以保证所使用的材料为主题表达服务。演讲结构的准备演讲者的主要功夫应花在构思论证的框架上。能以图解的形式表征这个框架最好。一篇演讲辞通常由以下四部分构成:1.导言通常,演讲从导言开始。在导言中,演讲者尝试唤起听众对他所说的东西的注意。演讲者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只有这样做了之后,论辩本身才算真正开始。导言必须有趣,足以赢得听众的关注。2.提出论点一般来说,在导论中陈述将要辩护的论点。演讲者要说明他将谈论和采取的立场是什么。在演讲耗时较长的情况下,应该在导论的结尾简明地介绍一下随后将论证什么。166.

1663.论证在演讲的主体部分即论证展开的部分,演讲者不仅给出他自己论点的论证,也给出反对对立观点的论证。最为常见的顺序是,首先表明相反的论点为何是站不住脚的,然后再给出自己观点的论证。但也可能是相反的顺序。只要论辩不会变得混淆,用攻击的部分代替辩护的部分甚至都是可能的。在辩护自己观点的时候,将最强的论证放在开头或结尾是明智的。因为,最先出现的东西将影响对其余东西的接受;而最后出现的东西将被记忆得最好。4.结论演讲的结论应该让最重要之点深入听众之心。演讲者重述论点,也许还概要最重要的论证。但没有新点在此时产生,也不能对先前的某个论证做完全的重述。重要的是,结论要清晰而有吸引力。一个好的格调是再返回到导论,形成一个完整回合的印象。当然,一个无经验的演讲者应逐句写出导论和结论,写下包括所有论证的结构框架图解。也许可能要对从一个段落到另一个过渡做出标记,以提醒一个新的论证的开始,甚至写出短的概要。这样做,为的是避免某种危险:论证的线索将在激情的演讲中丧失,使得听众不能追随演讲者的思想轨迹。167.

167论辩性演讲的表达适度把握语言风格,要求演讲者要有较高的语言驾御能力和应变能力。论辩性演讲的言语表达演讲经典名篇的表达虽极具个性化特征,但也有一些共同特点:演讲辞的用词准确,能恰当传递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演讲辞大都采用灵活多变、错落有致的句式以传达起伏变换的思想感情;演讲辞使用各种辞格来加强表达效果、增加艺术感染力等。清晰地表达,适合于场合(法庭、高层会议或自由集会)和听众(门外汉或专业听众),使用规范口语表达,避免演讲成为一种把写下的演讲大声念出的印象。语言表达的18条告诫。论辩性演讲的非言语表达1.肢体语言的使用身姿语,手势语,表情语,目光语,空间距离语,服饰语等。补充、强化口语信息;沟通、交流情感;调控交际活动。2.声音的控制善于根据演讲的内容及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音高、音量、重音、语气、语调、顿连和节奏等,以有效烘托正在表达的思想感情,调控现场的气氛168.

168论辩性演讲的评价质量和结构关于主题(论题、难题)的导论对主题意义和重要性的阐明辩护立场的陈述其他观点的讨论支持观点的论证的阐述对反论证的讨论总结和演讲的结论各部分时间分配的平衡和连贯性其他评论表达和对听众的适应性阐述的清晰性具体性(例子的使用等等)演讲者的激情唤起听众的兴趣演讲的风格其他评论169.

169完善论证:交互批判和公共检测第十章论证的运动MovementofArgument170.

170论证批判的策略与规范批判、反批判循环往复,使论证在运动中不断前进。论证批判的策略论证批判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论证批判的恰当性条件1.内容条件(或“命题行为”):评价任何命题p’的命题q2.预备性条件:S有赞同q的证据。对S和H来说,H并不显而易见知道q3.真诚性条件:S相信q准确地评价了p’4.实质性条件:S承担用q准确地评估p’责任话语的内容应是关于某个其他话语的;H应准备接受他的话语在特定的语境中被S评价;讲话者相信他的评估针对的是某个话语的真值(事实反驳)、某些话语之间的一致性(形式反驳)或者一些话语之间的支持关系;并且也相信他的评估是正确的171.

171论证批判的策略一种针对原论证的批判策略有三种选择。1.批判原论证的论题审查论题本身是否清楚明白,看有无“论题模糊”的逻辑错误。善于发现“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2.批判原论证的理由检核论证的理由属于已讨论过的7种可接受的理由和7种不可接受的理由中的哪一种。发现“虚假理由”和“预期理由”的错误。3.批判原论证的论证形式仔细考察论证所用的推理形式的类别,这种类别和具体形式应该满足的相应的规则或批判性问题。可能发现原论证存在“推不出”、“循环论证”或“不相干”谬误。4.批判论证也可以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即提出一个独立证明。一般程序为:欲反驳论题P设与被反驳的论题相矛盾或相反对的命题:非P论证非P为真所以,P假(根据矛盾律)172.

172论证批判的规范针对性论证批判应该是运用普遍智力标准,对某一思想的构成要素进行评价。针对的范围可大可小,总有一个明确的对象:一个论断本身,支持该论断的证据;针对论断背后的假设、关键的概念、论证中的推理、论断所蕴涵的命题,甚至整个理论所依据的参照系或理论框架。也可以分析论者的意图,以及这种意图实现的程度。任何一种不是就思想的构成要素进行评论的“批判”都是无针对性的,理应受到拒绝。客观性分清有理由的判断(reasonedjudgment)与纯粹的主观意见(subjectiveopinion)。“慈善原则”要求我们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来选择尽可能使得原论证合理化的补充成分来重构论证。最忌脱离语境和对方的意图解释文本,进而得出破坏原论证的结果。批判的客观性还要求我们从证据的全体出发,构造我们的反驳。对支持和反对的证据平衡地进行估量。相关性批判应控制在与思想本身的论证直接相关的因素的范围内。引入一个看来不相关的因素的讨论时,就应该对它的相关性加以说明。热衷于从他人的论断析出其含意或做一推论而忽略细致精确分析的要求,常常使得含意成为批判者强加于人的含意。173.

173清晰性清晰性是对思想的基本要求。花点时间清晰和精确地陈述批判的具体对象;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批判涉及的问题,以澄清其意义和范围;将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对关键概念给出明确的界定等等,都是使批判清晰化的方法。未搞清受批判论断的真实意义,就仓促展开批判,是“稻草人”谬误。逻辑性批判中的说理往往未采用明确的推理形式;从前提到结论的跳跃极大;宣称获得的结论,事实上是依据前提尚不足以得出的;有时以认定被批判者的论断“完全违反……的原则”来宣布批判胜利的降临。这都是不合逻辑的。互动性批判自然假定了反批判。警惕学术批判的“单边主义”。有人可能认为,批判和反批判不是“生产性的”理论活动。然而,与这种错觉恰恰相反,按照修辞认知论的观点,真理正是通过这种“主体间的确认(intersubjectivevalidation)”创造出来的174.

174阻碍论证运动的常见谬误阻碍论证运动的常见谬误有四种诉诸强力为了防止或打消可能的批判,诉诸强力以引起接受或放弃某个结论。其本质是给可能的批判者施加压力。可能是诉诸后果:以批判一个命题或要实行的政策将会有坏的后果为由,来躲避对论证的批判。滥用权威企图阻止他人对某个论证的批判而引证权威。独断地使用诉诸权威的一般模式,或将权威意见视为终极性话语,逃避或阻碍正视这些批判性问题,或者未对这些问题做出恰当的回答。混淆认识的权威和机构的权威时,往往企图利用后者来作为抗拒批判的护身符。人身攻击为了豁免批判,或在批判与反批判的对决中居高临下,批判者可能攻击论证者本人,而不是他的证据和论证,想在精神气质上打垮批判者。包括揭短的(abusive)和境况的(circumstantial)。甚至通过怀疑批判者的不正当动机来进行反批判,企图达到使批判者再“无颜”批判的效果。稻草人通过歪曲对方来反驳对方,或者通过把某种极端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来丑化对方,再进行批判。歪曲对方论点的主要手法有夸张、概括、引申、简化、省略、虚构等等。175.

175三种批判性论文模式有三种批判性论文的模式。鉴赏性论文对一个论文做出肯定性评价。模式的轮廓如下:导言你评价的是谁的论文?题目为何,出自哪里?它出现的语境以及所涉及的问题。陈述核心主张和核心论证。简述,你认为该论文为确立自己的主张做了好的工作,所以优秀。描述为什么你觉得论文有意义,它如何有助于你改变想法或对问题有新的理解。解释你做出的判断解释你认为它有显著的原创性、启发性或现实性;评论作者给出的论证强度。说明你为何认为核心主张是有意义的和重要的。用具体材料说明,它在风格上和组织上的鲜明特性。小的怀疑和限制对它所做出的主张或表述有所保留。限制你的总体判断。特别引证细节,为你的小疑问和限制提供理由。附加反应和建议尝试提供支持论题的附加证据,或对作者做出的关键点提供有意义的详细解释。176.

176混合性论文对于有优有劣的论文,写混合性反应的论文。模式大纲如下:导言你评价的论文是何人所做,写明它的题目,出自哪里,它的语境以及它所涉及的问题。陈述核心主张、论证;简述,你认为该论文“整体是好的,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是,暂不需要证明你的评论。细化论文的缺陷选择对论证、风格和论文的清晰性相关的、重要的、关键的方面。用细节支持你的观点,使用简明的引证。如果你断定在论证中存在缺陷,就通过表明该论证如何不满足好论证的条件来辩护你的批判。细化论文好的方面论证不是有力的,但有意义(原创的结构或富有挑战性的思想路线);在论证和逻辑组织上弱但在风格上活泼而有吸引力;论证有力,风格和核心主张鲜明,但并不值得采纳。论文的哪些方面你赞赏,为什么你赞赏,用细节支持你的评论。综合2和3概述做出关于该论著优点的有限判断。为什么接受论题?建议对改善论证有什么建议;你要求限制或修正核心主张吗?能简明地提出其他增强支持的论证吗?愿意提出相反的主张吗?是否存在有意义的应用或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177.

177否定性论文某些论文吸引你的注意是因为它太拙劣了。否定性批判论文模式是:导言给出标题、作者、论文的语境,用中立的术语陈述原论文表达的问题或主题、核心主张和核心论证。陈述你的判断:该论文质量低劣,并未成功地达到其目标。证明你的否定性评价引证更详细的证据,表明该论文是有缺陷的。如果作者没有成功地对他的核心论题给出好理由,那么,你应回答为什么该论证不满足好论证的条件。给出否定性评估的其他证据,并引证风格、语言、组织或论证的其他方面的缺陷。你应透彻思考和描述你所提出的任何反对。提及论文的任何可弥补的或正面的性质即使论文很低劣,它也有某些可弥补的性质。除了其他方面的缺陷而外,它也许有某些有意义、新奇的描述。如果你能找到这样的东西,就表达你的赞赏。提出如何改善论文的建议是否有另一些方法可以强化原论文的核心论证,是否可能有原作者未提到的、能支持原论题的其他论证?简明地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概要结论178.

178批判性论文写作示例写一篇批判《道德、动物和生命的权利》的论文,需要几个步骤。找出并陈述主论题和提供核心支持的论证列出特征清单,进行细致的批判审视特征列表:论文的趣味性和似真性、支持论题的核心论证的质量、其他论证的质量、主张和文献的准确性、清晰性和组织性、连贯性和一致性、平衡、措辞、语法结构、影响力。准备混合性评价论文提纲导言、细化论文的缺陷、细化好的方面、综合2和3予以概述、进一步的建议有了大纲,下一步就是正式写作批判性论文了,这就是用更丰富、完整的语句和论证填充大纲;用例证和特写增加趣味,用进一步的证据支持在大纲中以要点形式出现的若干断言。检查不仅仅是检查拼写、语法、风格和准确性,而且包括可读性、趣味性、断言的准确性和论证的质量等。事实上,你也可以把这里的特征列表作为编辑论文的核对表。179.

179论证的改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或迟或早应对遭到的批判予以回应:澄清,或修正或放弃我们原来的论证。澄清我们的论证遭到批判,很可能是因为批判者与我们对论证及其构件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也许是对论证的某些构成要素产生了不同理解(如某个概念或命题的解释),也许是对某个陈述做了我们难以苟同的引申。在学术争论中,这种情况极为普遍。澄清是对我们原来论证的更精确化的解释,而不是对它进行新的解释。当然,有时可能包括我们的让步,因为我们原来的论证在用语的选择上可能有失精当,因而得承认我们有过失之处,并替换表述方式。但是,原来的意思是不变的。只是在替换用语之后,我们的意思得到了澄清。也许我们遇到的批判纯属批判者的粗疏而引发的误解,或是出于相反的立场产生的不同解释,但无论如何,即使不能解决意见分歧,我们也能有机会澄清自己的观点。这就是倡导论辩的一个起码的好处:批判性讨论能使论辩双方相互了解对方的立场,因为批判提供了澄清的契机。180.

180多角度论证多个角度的论证比单一角度的论证对观点的支持要有力得多。论证者在完成对某个观点的论证之后会发现,原来所选择的论证角度并不是最好的,或不是全面的。新角度论证也可能采用新的论证理论工具。如果根据人们接受的不同的理论来论证同一观点,该观点得到的支持就会增大。特别是旧的理论与新的理论都能表明某个观点正确时,该观点的可信度就大大提高。新角度论证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论证者对同一观点的论证上,还表现在同一论证者对同一观点的论证不断深化,不断巩固。补证通过补充原来的论证,使某个观点得到的支持大大增强。可能是发现了新的证据,也可能是找到了旧有的证据和所主张的观点存在的未曾发现的联系。补证可以是一种对批判的回应,也可以是论证者积极主动的行为。发现原来论证的错误或疏忽之处,都会引起论证者对自己论证的修正。修正可能有三个方面:对原来的观点加以适当的限定;清除原来论证中的不可靠的证据,并以更可靠的证据加以代替;去除或修改原来不合理的论证方式,或者重新组织对原观点的论证。181.

181否证遭遇到广泛和强力批判的论证,有可能被放弃。如果我们的主要根据被批判者驳倒,就应放弃自己的主张。具有彻底自我批判精神的论证者,有勇气在新的、与自己观点相矛盾的证据面前,毫不怜惜自己原有的观点。这就必然要对自己的观点,或对自己曾公开赞成的观点,做出否定性的证明。我们看到,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伟大的思想家,在新的条件和证据下,不仅勇于改变自己先前的观点,而且勇于否定自己已坚持很久的观点。这种论证的运动方式最能体现强意义上的批判性思维者的气质。182.

182你的CT技能和气质有改善吗?第十一章批判性思维检测CriticalThinkingTest183.

183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CCTDI2000)求真量表测试一个人渴望探求真理、勇于提问以及对探究表现出的诚实和客观程度的气质,即便结果不支持已有的兴趣或想法。求真者在乎探求真理而不是赢得论证。这个量表细化、突出和扩展了德尔菲报告里描述的性格特征,即“当诚实的反思表明变化是正当时,乐于重新考虑和修正一个人的观点”,“理性选择和运用标准”和“考虑其他选择和意见的灵活性”等。思想开放性量表测试一个人思想开放和容忍不同意见方面的气质,考虑到自己的意见或观点可能存在偏见。思想开放的人对别人持有的不同意见表示尊重。量表细化和突显了德尔菲报告描述的性格特征——“理解他人的见解”、“考虑到不同的世界观因而思想开放”。思想开放更多地与容忍有关。思想开放和求真两种气质可能表现为不相容。184.

184分析性量表测试对潜在问题的机敏度,对可能发生的结果或后果的预见能力,对理由和证据运用的重视,即使手头的问题富于挑战性和有一定难度。善于分析的人对不管是思想上的还是行为上的潜在困难都保持机敏,始终如一地期待将提早干预、提供理由和寻找事实作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量表与德尔菲报告描述的性格特征——“对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机会具有机敏性”、“信赖理性探究的过程”、“陈述问题的清晰度”、“遇到困难的执着心”等密切相关。系统性量表测试有组织、有条理、专注和勤奋的探索气质。具备系统性气质的人努力用有条不紊、集中精力和勤奋探索的方式解决具体争端、疑问和难题。系统性量表与德尔菲报告描述的气质相一致,即“处理复杂问题的有序性”、“勤于寻找相关信息”和“关注将注意力集中于眼下所关心的问题”等。CT自信心量表测试一个人对自己推理过程的自信程度。185.

185好奇性量表测试一个人的智力好奇心。好奇的人注重广博的见识,想了解事物的运行方式,并注重学习,即使当下的回报不明显。好奇性量表的测试目标为德尔菲报告中描述的性格特征——“对广泛事物的好奇心”、“想成为和保持为通常意义上的消息灵通人士”。成熟度量表测试一个人深思熟虑做决定的气质。成熟量表涉及认知成熟度和认识能力的发展。那些在解决问题、探索和决策时,能意识到某些结构不良的问题、有些情景会有不止一种的可能选择、很多时候需要依据标准、语境和证据做出判断的人,在CCTDI的测试中会得高分。成熟量表完善和扩展了德尔菲报告中的研究结果。它包括并扩展了如下性格特征:“评价推理的公正性”“悬疑、判断和改变判断的审慎性”以及“主题和环境所允许的精确性”等。186.

186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CCTST2000)分析量表“分析”一词有两重含义。一是指“对大量不同经验、情景、数据、事件、判断、惯例、信念、规则、程序或标准等的含义或意义的理解和表达”,它包括分类、解码意义和明晰意思等子技能。二是指“在一些命题、问题、概念、描述或其他形式的表述中识别意欲的和实际的推断关系,这些表述形式意欲表达信念、判断、经验、理由、信息或见解”,它包括审查观点,检测论证和分析论证构件等子技能。评估量表“评估”一词有两个含义。它包括评价论断和评价论证等子技能。同时,它也指“对推理结果的陈述;对推理从证据、概念、方法、评价标准、语境等方面进行说明,这些方面是推理的基础;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形式表征一个人的推理”等,它包括陈述结果、证明程序的正当性和表达论证等子技能。187.

187推论量表“推论”一词指“识别和确定得出合理结论所需要的元素;形成推测和假设;考虑相关的信息和从数据、陈述、原理、证据、判断、信念、观点、概念、描述、问题或其他表征形式所推出的结果”,它包括质疑证据、推测不同选择和得出结论等子技能。演绎推理(Deduction)“演绎推理”指,前提被假定为真意欲必定结论也为真。归纳推理(Induction)“归纳推理”指,前提被假定为真意欲使结论得到担保,但并不是必然的担保。科学证实和实验否证;每天引导我们推断在熟悉的情景中会发生什么或者如我们期望的那样发生的推理;统计推理;参考可察觉的相似性、实例、先例或相关情况,如典型的法律推理形成推断的过程等。即便在逻辑上有可疑之处,归纳推理也是如此常见和有说服力的日常对话工具和类比推理工具。包括我们所说的“合情推理”。188.

188祝您在CT测试中得到满意的分数!18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