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内酰胺类抗生素(9)》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第37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氨基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类多西环素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利福霉素类利福平其它类
2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特征β-内酰胺环
3一、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K、X、V、N、F及双氢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广谱青霉素
4青霉素G苄青霉素、盘尼西林常用钠盐溶液在室温下易分解用粉针,注射前新鲜配制特点:作用强,毒性低缺点:不耐酸,不能口服不耐酶,耐药现象普遍抗菌谱窄可致过敏
5【临床应用】用于G+引起的全身或严重的局部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6细菌细胞壁包裹在细胞外面的一层刚性结构决定着微生物细胞的形状保护不因内部高渗透压而破裂成分主要成分肽聚糖网状结构的含糖多肽由N-乙酰胞壁酸,N-乙酰葡萄糖胺和多肽线型高聚物经交联而成
7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部位线形高聚物肽聚糖细胞壁肽聚糖转肽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
8选择性:哺乳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对哺乳动物影响小对真菌无效细菌细胞有细胞壁G+的细胞壁粘肽含量比G-高青霉素G对G+的活性比较高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静止期细菌作用弱
9过敏反应某些病人中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在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按要求进行皮试后再进行使用做好急救准备如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及注射器材,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便于及时抢救。
10过敏原外源性过敏原--蛋白多肽类杂质生物合成时带入(残留量)内源性过敏原--高分子聚合物可能来自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β-内酰胺环开环、聚合
11半合成青霉素自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究了数以万计的半合成青霉素衍生物取得重大进展口服的耐酸青霉素广谱青霉素G+,G-耐酶青霉素
12耐酸青霉素抗菌活性低,不耐酶,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13耐酶青霉素耐酶耐酸,主要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或长期用药的慢性感染。
14THANKYOUSUCCESS2022/10/2015可编辑
15广谱青霉素对G+或G-均有效,耐酸,不耐酶。
16阿莫西林广谱、耐酸半合成青霉素对肺炎链球菌及变形杆菌作用快而强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胆道等的感染
17二、头孢菌素类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目前上市品种已达60余种。产量占世界上抗生素产量的60%以上。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相比具有抗菌谱较广,耐青霉素酶,疗效高,过敏反应少等优点7-ACA是头孢菌素关键性中间体,已成为当今国际抗生素市场的主角。
18头孢菌素的换代按发明年代的先后和抗菌性能的不同在临床上将新头孢菌素划分一、二、三、四代需要指出的是,代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产品问世年代的先后和药理性能的不同。这种分类并不表示第四代产品就比三代产品好,一、二代产品就属于淘汰产品,而是各有不同用途。
19第一代较早开发,市场销售以第一代为主抗菌活性较强,抗菌谱较窄,抗G+作用优于G-。对G-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稳定,易产生耐药性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原名先锋V号)为代表
20第二代抗酶性能强用于对第一代产生耐药性的G-抗菌谱广较第一代扩大,G-、G+、流感杆菌代表药: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孟多
21第三代对G+的抗菌效能普遍低于第一代对G-的作用较第二代强抗菌谱扩大对绿脓杆菌、沙雷杆菌、不动杆菌等有效;耐酶性能强可用于对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一些G-代表药物: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22第四代3位带正电荷的季铵基强正电荷增加药物对细胞膜的穿透力具较的抗菌活性,用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引起的各系统的中度感染或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代表药物: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23过敏反应比青霉素类过敏反应发生率低温度升高和湿度加大的情况下易生成高聚物引起过敏反应对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过敏反应试验
24三、非经典的β-内酰胺抗生素碳青霉烯青霉烯氧青霉烷单环的β-内酰胺
25β-内酰胺酶细菌产生的保护性酶使某些β-内酰胺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将其水解失活是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26β-内酰胺酶抑制剂针对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一类药物对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也具抗菌活性按结构类型分:氧青霉素类——克拉维酸青霉烷砜类——舒巴坦
27氨曲南第一个全合成的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作用特点:耐受性好副作用发生机会少未发生过敏性反应为寻找真正无过敏性反应的、高效、广谱β-内酰胺抗生素的一个新的方向
28复方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是减少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有效方法。
29THANKYOUSUCCESS2022/10/2030可编辑
显示全部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