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

ID:82315956

大小:3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4-04-18

上传者:万里一叶飘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_第1页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_第2页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_第3页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_第4页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_第5页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_第6页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_第7页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_第8页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_第9页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_第10页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走共同富裕之路农民的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基本目标。坚持打脱贫扶贫攻坚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实现全县脱贫,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要,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共同走向富裕之路。一、着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创造农民就业创业增收条件,促进农民更高质量和更高收益就业,保证农民收入稳步持续增长,到2022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5∶1以内。(一)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在“一核两区三组团”发展格局下,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基础产业,重点扶持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实行“农户+企业”合作模式,推进农村就业示范基地建设。结合新型产业布局建设,引导产业规模化、产业延伸,深入实施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共建”

1,强化产业就业支撑,积极支持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农业和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农户基地、乡村车间,坊整合厂,厂对接企业,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规模化。鼓励返乡人员发挥自身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创办领办家庭农场林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产业引导、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和支持新老乡贤、农民工等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引导返乡人员组建创业创新团队,培育形式多样的产业联盟或产业化联合体。(二)加大乡村就业创业服务依托各园区、科技创新大厦等平台,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在县域全面落实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利用创业街、创业孵化器等先行试点,整合中农批交易中心等各方资源和优势,共同扩宽销路,保障产品卖的出去,减少创业者的担忧。从企业家、返乡创业等能人中选拔一批就业创业导师,组成就业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队,为农民提供就业创业辅导。以县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电商平台、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园区等作为基地,为农民和其他就业创业者提供必要的见习、实习和实训服务。实施“金蓝领”

2培训项目,强化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一批有持续发展和领军潜力的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参加高层次进修学习或交流考察。实施农村全镇百村万名带头人培育计划,加强农村双创人员和双创导师培育,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基地)。(三)完善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坚决消除用工歧视,实现同工同酬,形成开放透明、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监督指导用工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群众权益。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加大对欠薪企业的惩处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做好劳动用工备案、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等工作,加强对企业用工的动态管理服务。建立创业风险防范机制,鼓励开发相关保险产品,按规定将返乡创业人员纳入就业援助、社会保险和救助体系,使返乡创业有后盾、能致富。(责任单位:人社局)专栏19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1.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通过订单、定向和定岗式培训,对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到2022年,使各类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1次相应的职业培训。2.农民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结合地方实际,政企联合,运用企业平台建设实用性实训基地,构建定位明确、功能突出、目的明确、协调发展的职业技能实训科目。

31.农村“新天地”。依托企业农业园区基地、高等学校农业研究院协作、科技型企业、科技工业园区基地、农民合作社等载体,利用线下孵化载体和线上网络平台,面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打造融合科技示范、技术合成、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于一体的创业基地,打造农村版众创空间。4.砌筑“销售”渠道。继续搭砌电商平台,扩大运营能力,实现全县乡镇各产业线上全覆盖,2020年以物流园为基准点,实现县域物流点定点到村、户,保证货能当天运出;以中农批交易中心等贸易基地为依托,扩大贸易辐射区域,增大市场容量,稳步提升日交易吞吐量,保证线下销售热度不减。不断扩宽稳固销售渠道,让创业者大胆闯、拼,不断激活县域经济。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交通物流、水利、信息、能源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平等互通。(一)提高交通物流设施保障能力以省道、县道为纽带,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

4建设,加快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大力争取高铁站落户五华县内,推动农村公路与国省道及高铁的枢纽互通联结,到2022年农村公路县乡道三级及以上占比达到11%以上,农村公路通达所有行政村和农村新型社区,旅游线路道路三级以上实现100%,农村列养率达100%。全面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和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励发展镇村公交,促进城乡公交与城市公交的紧密对接,到2022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整合优化现有物流要素资源,制定农村物流现代化建设规划,实现镇村物流节点全覆盖,到2022年以镇为单位基本建成物流配送中心,依托物流园、产业园区为站点,打造县专业批发市场、冷链仓储物流等设施。以快递、商贸、供销、交通等物流设施为基础,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促进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多元化,全面提升农村物流站点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城乡互动、县乡村互联、畅通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重点解决物流入村“最后一公里”问题。(二)加强乡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5制定五华县农村水利治理规划。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到2022年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建立县级公益性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专项补助资金,建立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下放各镇实施,对镇村推进小水库、小山塘、小灌区、小泵站、小堤防、小水闸、机耕路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予以奖补。继续实施村级污水处理及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启动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三期及污水收集管网工程,2018年完成周江、华阳等9个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2020年实现县域污水处理工程全覆盖并投入使用。加快益塘水库引水工程建设,实施桂田水库引水渠道维修加固工程。继续实施革命老区及原中央苏区水土流失治理二期工程,完成“五沿”崩岗治理任务,2020年县域文物遗迹实现100%水利保护。加快梅蓄电站项目建设,推进库区大面积征地和主体工程及附属设施建设。2020年全县流域保护结构建设基本完成,生态水利网络已经实现,水清味净,全力助推五华县振兴发展。(三)推进乡村能源革命着力完善乡村能源结构,推动乡村能源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现代乡村能源体系。加快新一轮乡村电网升级改造,到2022年全面完成农村地区“低电压”治理。安全为先,优化供气途径。支持绿色能源示范村镇建设,重点支持农户自给生物质供热、规模化生物质天然气、规模化大型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多能互补系统工程的示范应用,提高农村清洁能源自给率。进一步提升乡村居民生产和生活所需能源有效供给,加快缩小城乡能源服务差距,构建符合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能源价格机制,加强乡村能源发展统筹规划,探索建设乡村能源现代示范。

6(四)强化乡村信息化基础支撑以《梅州市通信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为导,落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力争到2020年实现自然村现代通信网络普遍覆盖。加大信息化推广应用,鼓励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远程教育等“互联网+”向自然村延伸。2020年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县级同步配套,基本消除信息“盲点”和“盲区”。优化提升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承载能力,整合网络资源,逐步实现农村“三网融合”。专栏20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1.乡村公路建设提升工程。开展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加快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继续实施“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创建活动,促进重要枢纽互通联结,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畅达水平和服务水平。到2022年,县乡公路三级路以上比例达到12%左右,旅游线路达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2.物流“标准化”建设。增加优化物流网络点,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多元化农村物流站点,以快递、商贸、供销、交通等现有物流基础设施为基础,形成城乡互动、县乡村互联、畅通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达到县市级速度,农村物流节点覆盖率100%。

71.乡村清洁能源工程。适应农村地区生活习惯和生产区域特点,大力发展养殖沼气化、太阳能(光伏)、秸秆气化、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农村分布式清洁能源网络。探索农村清洁能源集中试点。4.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继续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宽带五华”计划,提升乡村宽带接入速率。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制定宽带网络服务惠农套餐,2020年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县级同步配套,基本消除信息“盲点”和“盲区”。引导各地开展农民信息技能培训项目,提升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三、提升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城乡同等、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提高社会保障,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创造农村新引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8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起点,扩大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常住人口规模4000人以上的行政村举办规范化普惠性幼儿园,常住人口规模不足4000人的行政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鼓励和扶持村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全面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质量,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进行硬件普及,保障小规模学校的信息化、音体美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根据人口分布,按标准化要求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寄宿制学校,达“领包入学”标准。推进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以水寨中学、高级中学、田家炳中学、安流中学、五华中学向名校名牌方向打造,推动县各镇普通高中规范化、优质化、特色化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健全职业教育,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层次。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建立教育、卫计、残联等多部门联动的残疾人教育体系。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精准补充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统筹配置城乡教师资源,落实山区教师岗位补助,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到2020年,全县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镇大班额问题基本消除,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二)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县域各村卫生站全覆盖,实现村民小病就医不出村,塑造“15分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圈”

9。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加大一线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探索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试点,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特岗全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从事全科医疗工作或定期定点驻站工作。健全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稳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面,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结核病、严重精神病患者、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村镇建设。加强远程医疗能力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延伸、县级医院与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互联互通。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将医疗商业保险补充保险覆盖全部贫困人口。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机制,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三)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统筹

10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简化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按省部署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实际性提高保障水平。通过整合、改扩建、新建等方式,集中建设县镇中心敬老院,完善服务设施条件,打造镇级农村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积极稳妥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社会化改革,2020年底各地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不低于50%。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确保农村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得到及时救助,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完善农村残疾人生活用电、水、气等优惠政策。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树立居家养老,继承“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重点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农村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质量提升。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鼓励多种方式建设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建设改造乡镇敬老院,打造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确保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大转变、大提升。到2022年,农村幸福院达到一镇一所以上。(五)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11加大农村危房改造保障力度,实现全县域危房清除、改造工作。建全法律法规建设,将防灾减灾救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全县区摸清灾害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标准和规划编制办法,有计划地开展农村防灾减灾救灾教育,以村为单位定期进行防灾避险应急演练,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提升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的预测预警能力建设,将乡镇撤并后空置的学校、村委办公楼、服务站等改造为应急避难场所,实现2022年乡村室内外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加快建立素质过硬的农村防灾减灾救灾救援队伍,构筑全体村民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文化氛围,推进县、镇、村救灾物质储备体系,建立灾情一起。立刻反应,保证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建设平安乡村。专栏21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行动1.乡村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普惠制幼儿园建设,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力度;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逐步实现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加快实施“三通两平台”建设,继续支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资源整合;加大对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2.健康乡村工程。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政府开办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服务覆盖全部农村居民。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实现房屋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服务功能、运营管理和综合评价的标准化。完善政策措施,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卫生人员留在基层、服务群众。加强乡村医生管理,推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一体化管理,完善乡村医生待遇保障政策,不断优化提高乡村医生的结构和素质。

12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和引导农村居民长期持续参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建立全面、完整、准确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2.养老服务进村工程。推行居家养老,开展“最佳儿女”“老有所养”活动,加快农村各类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社区养老院、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和康复辅具配备力度;加强农村养老试点创新,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继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5.农村防灾减灾救灾工程。健全农村防灾减灾救灾法律法规,建立合格的救援队伍,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教育活动和演练,不断加强农民防灾保护自身意识和知识,实施建设农村防灾减灾救灾指挥中心、永久与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生活保障工程等。四、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重要内容,贫谈何兴,制定和落实《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18—2020年)》,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重点贫困村和特殊贫困群体,紧盯“基本保障”,聚焦“脱贫”,锁定“老病残”

13,继续推进有效举措,创新有效扶贫手段,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基础。(一)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4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做好保障性扶贫,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就业扶贫质量,推动保障性扶贫与开发性扶贫有效衔接,全面提升相对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加大对派驻干部的培训力度,对贫困户实施扶志扶智工程,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基本技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扎实推进分散贫困人口的帮扶工作,切实履行县镇村三级主体责任。进一步调整充实驻镇帮扶工作组帮扶力量,建立完善工作协调、责任量化和工作考勤等制度,严格落实工作组成员包片包户责任,确保每个分散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关心爱护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和驻村干部,落实相关激励政策。推广土地流转、股权、分红等办法,解决脱贫稳固问题,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脱贫攻坚期内对符合条件的已脱贫人口继续给予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确保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推进省定贫困村创建示范村有效开展“回头看”工作,巩固提升第一、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帮扶的218个贫困村脱贫成效。对脱贫成效快、稳步致富的贫困村进行评定表彰,定期进行评优活动,总结脱贫经验,实现脱贫“共享”,创建“脱贫”示范村,为县域其他正在脱贫的省定贫困村立标杆,创建学习对象和追赶目标,从内形成脱贫扶贫动力,加快实现全面脱贫,提前打赢脱贫战。(三)强化特殊贫困群体脱贫解困聚焦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把符合条件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采取资产收益、低保兜底、实物供给、邻里互助等保障性扶贫措施,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医、残有所助、弱有所扶、生活有保障。完善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落实监督权,推进扶贫资产保值增值、规范管理、长效运行,资产收益重点向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倾斜。继续实行以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为主的扶贫特惠保险,解决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四)注重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15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把救济纾困和内生脱贫结合起来,加强教育引导,注重正向激励,总结宣传脱贫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营造脱贫光荣、勤劳致富的价值导向和舆论氛围,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和斗志,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的精神风貌。根据贫困户技能需求、发展意愿等,开展免费实用技能培训,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改进帮扶方式,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脱贫致富。(五)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深化广梅对口帮扶工作,把握对口帮扶契机,助力五华县精准脱贫。深化产业对接、劳务协作、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人才培养、干部培训等对口帮扶工作,健全县镇村对口帮扶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对口帮扶向共建共赢转化。明确目标、确定扶贫方向,深化细化扶贫方案,跟进落实,制定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找准扶贫发力点,突出帮扶精准性,做好统筹协调,整体推动,压实责任,同时跟进监督考核,确保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成效。(六)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16摸查脱贫攻坚过程突出问题,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展开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对脱贫攻坚各领域各环节监督,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帮扶工作班子、乡镇帮扶工作组、驻村工作队、村居干部责任。加强督查巡查、扶贫审计,加强扶贫资金管理,落实扶贫资金使用公告公示制度。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惠民信息平台的建设,运用平台的宣传、监督、查询、举报作用,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加大对涉农和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的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挪用和贪污扶贫款项以及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严肃查处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行为。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探索权责分明,有利于扶贫部门能干敢干的信心模式,切入实际,因地制宜地以脱贫攻坚为目标,扫清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早日胜利。(七)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强化县党政一把手负实施总责,落实县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方面的责任。对脱贫任务比较重的镇村党政正职实行重点管理,脱贫攻坚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坚持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统筹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查扶贫领域腐败、作风、责任落实等方面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精准落地、阳光透明。做好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强化一线攻坚力量。专栏22脱贫攻坚重大工程

171.企业带动工程。政策扶持,企业带动扶贫,实行“企业+农户”模式,特别是农业企业对贫困村进行技术注入,管理协助,农产品产供销一站式扶持脱贫,贫困户只管种,无须担心卖不出去、卖不了好价的问题。2.光伏扶贫工程。组织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营与管护,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村集体长期收益。3.电商扶贫工程。依托县现有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强化电商效益,推进农村综合示范镇创建,加强扶贫工作重点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强化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带动贫困人口从事农村电商产业,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上线,实现扶贫工作重点村实体经济与网络虚拟经济的有机融合,增加贫困人口收入。4.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程。全面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措施,确保省定贫困村到2020年实现稳定脱贫。

185.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程。制定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办法,研究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主抓执行,镇村抓落实,扶贫脱贫看效果,严惩贪腐腐败、不作为之风,实行社会监督、群众调查等措施,让扶贫真正落实到户,发挥政策措施作用,实现扶贫脱贫伟大胜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