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

ID:82216291

大小:1.08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2-10-18

上传者:U-145318
中西医结合_第1页
中西医结合_第2页
中西医结合_第3页
中西医结合_第4页
中西医结合_第5页
中西医结合_第6页
中西医结合_第7页
中西医结合_第8页
中西医结合_第9页
中西医结合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眩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1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或故统称为“眩晕”。临床上轻重不一,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定义

2历史沿革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眩”。《灵枢·大惑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灵枢·卫气篇》:“上虚则眩”。《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汉代张仲景有“眩”、“目眩”、“头眩”、“身为振振摇”、“振振欲擗地”等描述。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原因之一,为后世“无痰不作眩”提供了理论基础。《丹溪心法·头眩》提倡痰火致眩学说,提出“无痰不作眩”及《景岳全书·眩晕》特别强调因虚致眩,认为“无虚不能作眩”。

3与西医联系眩晕是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凡耳源性眩晕,脑性眩晕,如脑动脉硬化、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神经官能症等,以眩晕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4病因1.情志失调2.病后体虚3.年高体弱4.饮食不节5.跌仆外伤

5病机1.基本病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或风、火、痰、瘀扰乱清空。2.病位眩晕病位在脑(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3.病理性质眩晕的病理性质以虚者居多,如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髓海不足。眩晕实证多由肝阳上亢,风阳升动;痰浊阻遏,升降失常,或痰火气逆所致。病理性质总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标实为风、火、痰、瘀。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虚之别。

6病机4.病机转化眩晕见证往往标本兼见,虚实交错,各证之间相互兼夹或转化。如脾虚可致气血亏虚,又可致痰浊中阻,往往气血亏虚兼见痰浊中阻;若痰浊中阻郁久化热,可形成痰火,甚至火盛伤阴,导致阴亏于下,痰火扰于上的复杂证候;又如肾阴不足,若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另外,风阳常夹痰火,肾虚常致肝旺,久病可入络为瘀,临床常形成虚实错杂之候。甚至肝风痰火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或突发气机逆乱,清窍暂闭或失养,引起晕厥。

7病机5.预后眩晕病情轻者,治疗护理得当,预后多良好;病重经久不愈,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则难以获得根治,尤其是中年以上风阳上扰、肝火上炎所致的眩晕,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可形成阴亏阳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上蒙清窍,横窜经络的局面,而发生中风,轻则致残,重则致命。肝血、肾精耗竭的眩晕,日久不愈,可致失明、耳聋重症。

8诊断要点1.临床特征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2.病史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3.辅助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压、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颈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可做CT等检查、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9鉴别诊断1.眩晕与中风中风昏仆与眩晕之仆倒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以口舌歪斜和半身不遂为特征。眩晕无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謇等表现。

10鉴别诊断2.眩晕与厥证眩晕重者可出现昏仆与厥证昏仆相似,但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逐渐苏醒,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虽有欲仆或晕旋仆倒现象,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11鉴别诊断3.眩晕与痫证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头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眩晕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也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等现象。

12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脏腑眩晕虽病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肝阳上亢的眩晕,多兼见头胀痛、面潮红等症状。脾运不足,气血亏虚的眩晕,常有纳呆,乏力,面色苍白等;脾失健运,痰湿中阻,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重,耳鸣等;肾精不足之眩晕,多兼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

13辨证论治-辨证要点2.辨虚实眩晕以虚证居多,挟痰挟火亦兼有之。一般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体壮者多实,体弱者多虚;呕恶、面赤、头胀痛者多实,体倦乏力、耳鸣如蝉者多虚;发作期多实,缓解期多虚。病久常虚中夹实,虚实夹杂。

14辨证论治-辨证要点3.辨标本眩晕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其中阴虚多见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气血不足则见舌淡嫩,脉细弱。标实又当细审风、火、痰、瘀各自特征,临床需加辨识。

15辨证论治-治疗原则虚补实泻,调整阴阳。虚者以精气虚居多,精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肾阴;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血,调补心脾。实证以痰火为常见,痰湿中阻者,宜燥湿祛痰;肝火偏盛者,则当清肝泻火;肝阳上亢,化火生风者,则宜清肝泻火,镇肝熄风。

16辨证论治-分证论治1.肝阳上亢证候: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或肢麻震颤,腰膝酸软,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遇劳、恼怒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17辨证论治-分证论治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解:方中天麻祛风潜阳,钩藤清热熄风降火,两药并用平肝潜阳;石决明镇肝潜阳;黄芩、桅子清肝泻火;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获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益母草活血通经。阴虚甚者,可加生地、首乌、生白芍等滋补肝肾之阴。便秘者可选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心悸,失眠多梦较甚者,加远志、炒枣仁、以安神;眩晕欲仆,呕恶,手足麻木或震颤者,有阳动化风之势,加珍珠母、生龙骨、羚羊角等镇肝熄风之品;若眩晕、头痛较甚,耳鸣、耳聋暴作,胸胁胀痛,目赤口苦,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有力,证属肝火上炎,可选用龙胆泻肝汤以清肝泻火。

18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肾精不足证候:头晕目眩日久不愈,耳鸣如蝉,精神萎靡,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咽干口燥,少寐多梦,舌质红,苔少或无,脉细数。

19辨证论治-分证论治治法:补肾填精。方药:左归丸加减。方解: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肾阴;枸杞、莵丝子、:益肾生精补髓;牛膝强肾益精,引药入肾;龟板胶滋阴降火,补肾壮骨。若阴虚内热甚者,可加炙鳖甲、知母、黄柏等滋阴清热;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健忘者,加阿胶、酸枣仁、柏子仁等交通心肾,养心安神。若阴损及阳,肾阳虚者,症见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舌质淡白,脉沉细者,改用右归丸温肾助阳,填精补髓。

20辨证论治-分证论治3.气血亏虚证候: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则发,神疲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无华,唇甲淡白,心悸少寐,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1辨证论治-分证论治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方药:归脾汤加减。方解:方中黄芪益气生血;当归补血活血;党参、白术、茯苓健脾;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远志养血安神;木香调理气机,健运脾胃。若卫阳不固,自汗者,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气虚湿盛,泄泻或便溏者,加泽泻、薏苡仁、炒扁豆;畏寒肢冷者,为气损及阳,加桂枝、干姜;心悸怔忡、不寐者,加柏子仁、重用酸枣仁等;血虚较甚,面色苍白无华,加熟地、阿胶等。

22辨证论治-分证论治4.痰浊中阻证候:视物旋转,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脘腹痞满,纳少神疲,苔白腻,脉弦滑。

23辨证论治-分证论治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解:方中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渗湿,白术燥湿健脾;天麻熄风止眩;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和胃。若呕吐频繁,加代赭石、竹茹和胃降逆止呕;胸闷、纳呆、腹胀者,加白蔻仁、砂仁等理气化湿健脾;肢体沉重,苔腻者,加藿香、佩兰等醒脾化湿;若痰浊郁而化热,痰火上犯清窍,眩晕,苔黄腻,脉弦滑,用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若素体阳虚,痰从寒化,痰饮内停,上犯清窍者,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温化痰饮。

24辨证论治-分证论治5.瘀血阻窍证候:眩晕时作,头痛如刺,或面色黧黑,口唇紫暗,或肌肤甲错,健忘,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25辨证论治-分证论治治法:祛瘀生新,通窍活络。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方解:方中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祛瘀通络;麝香开窍散结止痛,老葱散结通阳;黄酒辛窜,以助血行;大枣甘温益气,缓和药性,防耗伤气血。若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气虚证者,可加黄芪、党参以补气;若畏寒肢冷,感寒加重者,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若天气变化加重,或当风而发,可重用川芎,加防风、白芷、荆芥、天麻等以理气祛风。如新跌仆坠损,瘀血阻络所致者,可加用苏木、血竭等活血化瘀疗伤之品。

26预防与调护平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虚证眩晕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少作或不作旋转、弯腰等动作,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室内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室内光线以柔和为宜,不要太强。对重症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呼吸、神志、脉搏等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

27小结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的病因主要有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年高体弱,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主要病机为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空被扰或清窍失养。其病位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临床发病以虚证居多。如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治宜填精生髓,滋补肾阴,益气养血,调补脾肾。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降失常,或痰火气逆,瘀血阻窍所致。治宜燥湿祛痰,活血化察,清肝泻火,镇肝熄风。临床上病久常见本虚标实的证候,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应分清标本虚实,采用相应的治法。

28习题1、眩晕的概念是什么?2、引发眩晕的原因有哪些?3、眩晕的发病机理与治疗原则。4、眩晕分几型,治法,方药各是什么?

29Thankyou!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