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ID:81546423

大小:216.3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10-31

上传者:老李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赣州市2020~202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诸子百家对人性话题的探讨主要集中于战国时期,有56处之多。春秋时期则较少涉及,甚至“孔子不言性”。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开始了哲学本源的探讨B.社会转型更为剧烈C.周天子权威进一步削弱D.战争规模影响更大2.刘邦称帝后,废除了秦朝烦琐的礼仪制度。结果,宫廷宴会上大臣们酗酒争功,狂呼乱叫,甚至于拔剑击柱,无奇不有。儒生叔孙通便主动提出为皇帝制定朝仪。礼成后,刘邦看着参加朝会的诸侯、大臣整齐有序,感慨道:“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做皇帝的尊贵。”于是提拔叔孙通做了太常。这主要反映了汉初A.儒学趋于务实致用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推行修养生息政策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初唐文人卢照邻,总结自己一生思想时说:“先朝好史,予方学于孔墨。今上好法,予晚受乎老庄”“晚更笃信佛法于山营建,所废尤广”。这表明A.唐初三教开始了合流B.以佛法为主吸收儒道思想C.三教具有实用性作用D.统治者好恶决定学说兴衰4.下表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一些思想观点,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是A.抨击君主专制B.主张唯物主义C.提倡经世致用D.批判程朱理学

15.人参是珍贵的药用植物,早在汉代就已入药。《神农本草经》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现代医学认为,人参中所含人参皂苷的不同成分,分别有不同的药用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A.重实用的特征B.重经验的特征C.重综合的特征D.重人文的特征6.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下列图片是一些传统京剧剧目中人物脸谱,共同反映出中国传统戏曲的特点是A.综合性B.程式性C.虚拟性D.唯美性7.春秋战国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恋爱女性往往体现了率真与自然;至汉代爱情文学中的女性便有了许多非爱情因素;宋代涉及爱情的文学作品比例大为减少;明清作品对女性守节、殉夫则大为歌颂。以上现象说明了A.封建专制主义的逐渐加强B.儒家伦理观念强化压抑人性C.家庭伦理政治化色彩增强D.宋代爱情题材不受市场青睐8.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经世致用思想重新活跃起来,成为晚清学术运动之主流。龚自珍、魏源、林则徐袭用顾炎武、黄宗羲的“经世致用”并赋予其时代色彩。据此推断,近代经世致用思想与传统经世之学最大的区别是A.学习西方B.振兴实学C.提倡变革D.批判现实9.三世说是“春秋公羊学”的一种社会历史学说,认为人类社会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顺次进化的过程。19世纪末,康有为认为,“三世”分别对应的是君主专制、君民共主和民主共和,而当时中国处于乱世末期。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A.实行君主立宪B.挽救民族危亡C.反对君主政治D.发展资本主义10.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2这一演讲A.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B.推动中国思想界向苏俄学习C.颂扬了五四运动取得胜利D.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1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党内形成了一种理论,否认中间营垒的存在,把反对整个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与反帝反封建相提并论。这一理论A.突出地表现为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B.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和中国革命进入低潮C.在遵义会议上就已经遭到了彻底的清算D.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12.从1990年起,国内的一些报刊、广播电视接连发表“经济多元化必然导致政治多元化和权力多元化”“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冲击社会主义经济”等观点。但这样的声音在1992年以后,逐渐地消弱了。由此可见A.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C.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13.1980年电影《庐山恋》以爱情与爱国思想为主题,一经播出就风靡全国。但因剧情中出现的爱情场景也备受争议。这一现象说明A.艺术创作应服务于政治宣传B.“文革”理论尚未被否定C.“双百”方针贯彻的必要性D.艺术创作要坚持党的领导14.中国政府于1951年1月开始接办外国教会在华开办的教会学校,并在各教会大学开展了以“肃清美国文化影响”为主旨的思想改造运动。至1953年7月底,全部教会学校接办完毕,转为或并入公办学校。这体现了新中国教育的A.人民性B.民族性C.科学性D.革命性15.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他拒绝了学生和朋友们的越狱建议;并认为,如果大家都以法律不公正为由,进而拒绝服从法官的裁判,无视法律的权威,天下就会大乱。由此可见,苏格拉底A.追求人身自由B.坚持客观真理C.否认绝对权威D.重视道德修养16.中世纪欧洲的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物质的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19世纪的西方享乐思想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这种幸福观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3A.人文精神发展推动了思想解放B.宗教世俗化改革适应现实需要C.启蒙运动对理性主义极力推崇D.人们对幸福理解的多元化追求17.按照宗教法律,马丁·路德有遭受火刑的危险。但他在被罗马教廷定罪之后,萨克森选侯却将之保护起来了。这主要是因为他迎合世俗封建主的需要,提出了A.“因信称义”的主张B.《圣经》高于教皇的主张C.建立廉俭教会的主张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的主张18.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穴居人”的故事:居住在山地和洼地的居民在遭灾时互相不肯接济;还有人的妻子、土地被人抢去,却无人主持公道。后因瘟疫流行,穴居人的社会濒于灭绝。最后,幸存下来的人们想推选一个君主。孟德斯鸠用这个通俗的故事说明了A.三权分立能够防止权力的滥用B.社会契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C.生命权和财产权都是自然权利D.权力的表现和运用须体现公意19.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规”的事情,以致于有“法不容情”和“法外开恩”两种声音,甚至于法律也有“情势变更”的规定。这都说明A.人本身需要彻底解放B.必须要依靠情感办事C.人类的理性有局限性D.体会生命价值的重要20.由经典物理学而形成的是以客观、精确、机械的数学模式为核心的自然哲学思想。但量子理论却认为,世界是不连续的,也是不确定的,并且不存在绝对的客观性。著名量子物理学家费曼就曾说,“我不能定义什么是“真实问题””。这表明量子理论A.根本上否定了经典物理学B.极大改变了人类思维方式C.揭示了宏观物体运动规律D.推动了人类思想根本变革21.19世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很长一段时间受到美国人的抵制,他们围绕其是“事实”还是“假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与美国不同,在中国生物进化论译著几乎没有遭到阻力。中美两国对生物进化理论的态度反差原因在于A.近代中国崇洋媚外的心理B.生物进化理论存在着巨大国别差异C.中美两国不同的科学精神D.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了理论的传播22.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全国广大学子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假期。教育部要求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许多软件公司积极响应,纷纷上线远程教学功能。但在2月,“钉钉”因“惹怒”广大中小学生,致其在各大应用商店的评分直接从4.9

4分降至1.3分,不得不在微博发文求饶,引起广泛关注。这说明A.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B.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生活方式C.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D.科学技术根本上改变了教育23.写于十九世纪的长篇小说《雄猫穆尔的生活观》,描写了两个对立的角色:一个是会写作的雄猫穆尔,它是一个。“有教养”的市侩典型;另一个是乐队指挥克勒斯勒,他追求艺术理想,对现实生活不满,为上流社会所排斥。由此判断,小说所属的文学流派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人文主义D.现代主义24.某校文化艺术节上,美术教研组计划搞一个《世界美术史》的图片展,需要用到下列世界名画图片。根据这些名画所属美术流派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③①④②25.电影《八佰》以四行仓库这一精神地标为中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白马、赵子龙等艺术形象,以及京剧、皮影等艺术形式,穿插于电影画面和故事中,亦魔亦幻。电影的这种表现形式意在A.适应京剧戏曲爱好者的市场需要B.突出古今艺术表现手法的一致性C.将传统审美与爱国精神的相统一D.真实再现爱国官兵战斗生活场景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50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以孔子为代表的信家思想,产生于眷秋战国之际。孔子对当时的变化看不顺眼,希望恢复周代的以礼为准则而构筑起来的社会制度,以及由这种制度而生成的社会秩序,在既存状志下,追求宁静实谧的生活,使心性得以满足。——摘编自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

5材料二·孟子分别以尧舜禹、“眷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奥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摘编自郯文杰等《经学十二讲》材料三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他所讲的“一统”,按照他自己的解释,就是“一统乎天子”的意思。所谓“一统乎天子”,也就是要实行君主集权。——摘自杨鹤皋《中国法律思想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理想政治分别是什么?影响他们政治选择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6分)(2)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们各自提出了哪些主张?(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教育教国”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救国主张之一,是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的共同产物。它的基本观点是:近代中国之所以贫弱落后不发达,之所以倍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根本原因是人才不足,也就是教育不发达、不普及。因此,要想挽敦民族的危亡,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就必须将改革和发展教育视为救亡图存的要津。只有将教育作为突破口,才能使中国转贫为富,转弱为强。“教育教国”论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因此学术界对“教育救国”思潮评价多有争议。——摘编自郭秀艳《民国时期“教育救国”思潮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教育救国”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等为中西文化交流莫定了基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学

6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知识,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的。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箱。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西学东渐还不足以唤醒沉睡的中国,但它代表中西两种文化已开始了碰撞。——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困浅析》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湖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不能唤醒当时的中国?(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4分)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梭伦设立了四百人会议,由雅典的四个部落各选一百人组成。它有权力为公民大会准备和提供议案,贯彻公民大会的决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关。后来,克利斯提尼重新划分选区,以10个地域部落代替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以地域划分的新选区,彻底摧毁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组织,打击了贵族势力;每个选区都包括平原、山地和海岸三派的公民,使过去三个集团的力量很难集中,因而缓和了公民之间的矛盾,稳定了雅典的政局;新选区以村社成员确定公民身份,公民范围扩大,人数增多,从而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在新选区内,各派力量的发展很不平衡,平原派的氏族贵族日趋没落,海岸派的工商业奴隶主力量不断壮大,山地派在反对贵族中,与海岸派结成同盟,因此,新选区的划分,极大地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扩大了海岸派的势力范围,符合了新兴富有阶层的利益。与新的地域组织相适应,克利斯提尼新设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建立的四百人会议。会议成员由每个部落抽签选出的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成员按部落分为10组,轮流主持日常政务,任期为一年的1/10,其主要职能是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以及处理国家事务,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

7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也是政府的行政机关。——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世界古代中期政治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五百人会议与之前的四百人会议相比较,有哪些变化?(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克利斯提尼这一改革的意义。(7分)赣州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1.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B2.A3.C4.D5.C6.B7.B8.A9.A10.B11.D12.C13.C14.B15.B16.A17.D18.B19.C20.B21.D22.B23.A24.C25.C1.[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考查角度是人性论主张在不同时期的反映。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必然引起意识形态的大论争、大搏斗。思想家必须在统治阶级面前表现自己态度以获得施政治国的机会,同时战国社会的动荡更为激烈使得更多的思想家探讨人性的话题。从材料信息中可以排除A.C,D三个选项。2.[答案]A[解析]材料记载的是汉初废除秦朝礼仪制度后,君臣礼节不严。儒生叔孙通自荐为皇帝制定朝仪,最后得到刘邦赞赏一事。从中可以看出,叔孙通为满足帝王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反映了儒学正向务实致用转变。故选A。B项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刘邦废除秦朝烦琐的礼仪制度,是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表现。但这不是材料主要反映的问题,故C项不选。D项是清代军机处设置的影响,错误。3.[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是儒释(佛)道三家思想,考查角度是三家思想主张的实用性。材料信息表明,卢照邻以适应统治者的爱好为目标而学习三教,晚年则适应自己需要学习佛法。早在隋朝即提出了“三教合一”,故选项A不正确。选项B没有体现三教的主次区别。D选项史实错误。4.[答案]D

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观点的“相同之处”。材料所引黄宗羲的观点有抨击君主专制的意思,但材料所引的另两人观点,无此内容,故不选A。同理,材料所引顾炎武观点有提倡经世致用的内容,王夫之观点强调的是唯物主义(“无不是气”),但都不是三者的共同点,C、B都不正确。材料所引三人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批判了程朱理学。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主义进行批判。D选项正确。5.[答案]C[解析]从《神农本草经》记载可见,中医将人参全参入药,而不加分析;现代医学则通过分析得出,其中的人参皂苷才具有药用价值,且其中的不同成分分别有不同药用价值。故选择C项。A、B两项虽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之一,但根据材料创设的古代与现代医学对比的情境,可排除。D项则不属于中国古代科技的特征。6.[答案]B[解析]A、B、C三项都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D项不是。综合性不仅表现在它融汇各个艺术门类(诸如舞蹈、杂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艺术上。程式性是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脸谱则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虚拟性是指以演员的表演,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环境或对象,借以表现生活。故选B项。7.[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文学,考查角度是女性在文学中的地位与儒家伦理的发展关系。材料信息显示,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压抑逐渐加强,究其原因是在于儒家思想的逐步深入。故选择B。选项A容易排除,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材料反映的是文学中的女性地位问题,与家庭伦理政治化无关,故选项C错误。D选项的历史解释错误。8.[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材料指出“魏源、林则徐袭用顾炎武、黄宗羲的‘经世致用’并赋予其时代色彩”,从中可获得解题的思路,即通过魏源、林则徐去认识近代经世致用思想,通过顾炎武、黄宗羲去认识传统经世之学,再两相比较,得出推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B、C、D三项都是二者的相同点,只有A项是二者的区别,且具有“时代色彩”。故选A项。9.[答案]A

9[解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由此可知”。虽然A、B、D三个选项的内容都与康有为的主张相符,但仅有A项与材料意思契合。材料指出,康从春秋公羊学的“三世说”出发,将“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分别与西方政治理论中的“君主专制”“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相比附。并认为,它们是“顺次进化”的关系;而且,当时仍处于“据乱世”,即君主专制时代。自然可得出,康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故选项A正确,选项C错误。10.[答案]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918年……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可知这应为使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变为现实的俄国十月革命,指导了中国革命新的方向与前途,号召中国向苏俄学习,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故本题应选B项。A是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指导思想,排除;五四运动还没有爆发,排除C;D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故选B。11.[答案]D[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题目给出的时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其实由此已可排除A、B两个选项了。根据《新民主主义论》内容知道,反帝反封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而反对资产阶级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而材料中提到的理论,试图将反对资产阶级与反帝反封建相提并论,即看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故选D项。这一理论突出地表现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它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虽然批判了这一错误路线,但未能在思想上清算。故C项也不正确。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当时报刊、广播电视发表的那些观点,明显带有“左”的色彩,大有停止改革开放的意味。但这些观点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便逐步消弱了。说明邓小平南方谈话有助于人们摆脱这些“左”的思想束缚,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C项。虽然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才初步建立。A项说法错误。材料本身反映的是在1992年,理论上的争论减少了,而非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所以B项不正确。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材料的重点不在其上,D项也不能选。13.[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是现代文化与科技。考查点是电影艺术与文艺指导方针。从题干中“风靡全国”和“备受争议”,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作品互有争鸣,选项A、D材料主旨没有体现。B选项中文革理论是阶级斗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就否定了。故排除B选项。14..[答案]B

10[解析]《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本题材料反映的是建国后,人民政府接管外国教会控制的教会学校,并注重在教会大学开展“肃清美国文化影响”的思想文化运动,排除外部势力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具有民族性的特点。B项正确。我国教育的人民性主要体现为来源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并服务人民;教育的科学性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是科学的,即马克思主义教育。材料不能反映这些,故A、C不正确。D项也与材料内容不符。15.[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苏格拉底反对“大家都以法律不公正为由进而拒绝服从法官的裁判,无视法律的权威”,这与他反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倾向是一致的,表明他对客观真理的坚持。故B项是正确的。苏格拉底选择服从判决,捍卫的是自身的思想自由,而非人身自由,A项错误。C、D两项虽属苏格拉底的思想特点,但与材料无关,故也不选。16.[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是西方人文思想,考查角度是幸福观的变化。幸福观变化与人们思想变化有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A项表述正确。BC两项历史解释不全面,D选项主旨错误。17.[答案]D[解析]本题所给四个备选项都属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需要选出的是“他迎合世俗封建主的需要”而提出的主张。他的“因信称义”和《圣经》高于教皇的主张,代表了当时人们普遍的要求;而建立廉俭教会的主张,更多的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故A、B、C三项不合要求。只有他的教会应从属于国家的主张,迎合了世俗封建主觊觎教会权势与财产的需要。故选择D项。18.[答案]B[解析]材料中“穴居人”自私自利,社会也没有公平与正义,以致于濒临灭绝。最后,他们认识到要用契约来约束人的恶性,来维护平衡与秩序,决定“推选一个君主”。故B是正确的。故事阐述的是国家权力的起源问题,与权力的运用无关,故A、D不正确。材料也未强调生命权、财产权等自然权利,C项也不选。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浪漫主义思潮。题目设问“这都说明”,要求所有关键信息都指向答案。材料主要说到生活中存在的“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规”

11的事情,这就说明法律规范(理性主义的产物之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致引起推崇理性,还是注重情感的争论。故C项是正确的。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都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在这一点上并不矛盾。故A项不正确。材料并未就此争论得出结果,而B、D两项都指向浪漫主义的选择,故错误。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量子理论的意义。材料反映,量子理论改变了由经典物理学形成的自然哲学思想,还通过费曼的观点强化了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故B是正确的。无论是量子论,还是相对论,都只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而非根本否定。A项错误。量子理论反映的是物质在微观下运动的规律,C项也错误。量子理论使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革,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动了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的形成,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故D项也不选。21.[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是近代科技,考查角度达尔文生物学理论在中美两国的反映。根据题意中美两国对待生物进化论的不同态度的历史解释中A、C两项不科学。选项B只是事实的表述,不是原因说明。22.[答案]B[解析]本题通过疫情期间上“网课”一事,说明了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但它对教育(生活方式之一)的改变,还远未达到“根本上”的程度。毕竟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我们教育的主要形式。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钉钉”“惹怒”广大中小学生一事,不能视作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负面影响的例子。故A项是不正确的。教育更多地属于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生产方式。故C项也不恰当。23.[答案]A[解析]《雄猫穆尔的生活观》是德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小说采用了类似雨果《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文学惯用的对比表现手法,描写了两个对立的角色。其中乐队指挥“对现实生活不满”,“追求艺术理想”。这些与浪漫主义文学“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彻底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教材语)的思想相一致。故A是正确的。24.[答案]C[解析]本题中四幅世界名画依次是①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抱子圣母》、②20世纪现代主义美术(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自画像》、③19世纪末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人物凡·高的《向日葵》、④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绘画代表人物米勒的《播种者》。可依据绘画风格进行判断。C项是正确的。

1225.[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是现代文学艺术,考查角度是电影艺术与传统文化与精神。以传统文化为元素,3次出现赵子龙大战长坂坡,来强化爱国精神在故事人物和观众内心的塑造,一步步推进抗日民族精神的生发凝聚和升华。选项A,材料信息不足。材料B,史实错误。D,艺术手段非史实再现。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1分。29题15分,共50分)26.(12分)[答案](1)理想政治:孔子——礼治(礼乐文明的社会、恢复奴隶制社会);孟子——王道;董仲舒——大一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每点1分,共3分)原因:孔子——“礼崩乐坏”,奴隶制走向衰落;孟子——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社会矛盾尖锐;董仲舒——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和匈奴侵扰等亟待解决。(每点1分,共3分)(2)主张:孔子——“仁”的学说、以德治民(德治);(每点1分,共2分)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每点1分,共2分)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德主刑辅。(每点1分,任答2点,共2分)[解析]本题以政治理想为切口,较全面地考查了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根据材料一中孔子“希望恢复周代的以礼为准则而构筑起来的社会制度,以及由这种制度而生成的社会秩序”、材料二中孟子“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以及材料三中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等信息,可以将他们的理想政治归纳概括为“礼治”“王道”和“大一统”。另外,根据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春秋战国之际)的变化看不顺眼”、材料二中“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等信息,以及所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可以回答影响他们政治选择的主要原因。(2)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孟子和董仲舒“为实现政治理想”提出的主张。有些与他们的政治理想实现无直接关系的主张,就不必回答。比如,孔子具体的教育思想,孟子的性善论,董仲舒限制兼并、薄赋敛的主张等。27.(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教育救国”论在中国近代根本行不通。(2分)

13论述:洋务运动曾创办一批新式学堂,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文化。虽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但却未能改变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和洋务运动破产的结局。维新变法曾倡议废除八股,兴办西学,但随着变法失败,这些主张也仅剩开办京师大学堂一项了。清末新政决定废除科举、兴办新式教育、派遣留学生,但却因新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清朝灭亡。(8分)“教育救国”论在本质上属于改良主义思想,夸大教育的作用,忽视教育发展的社会前提,排斥暴力革命。历史已经证明,改良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是走不通的,“教育救国”思潮的终结也是历史的必然。(2分)示例二:论题:“教育救国”论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分)论述: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文化,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维新变法中,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登上政治历史舞台,推动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清末新政中,大批知识分子出国留学,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力量。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不仅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彻底批判,弘扬了民主与科学,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而且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8分)“教育救国”思想是近代中华民族危机的产物,它主张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以挽救民族危机,顺应了历史潮流,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分)[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观点论述题。要求“根据材料”“围绕‘教育救国’的主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材料结尾处提示,“‘教育救国’论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因此学术界对‘教育救国’思潮评价多有争议”。因此,在拟定论题时,论题必须是明确的,不可以直接以“教育救国”为论题。关于论述部分,要求“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所拟论题加以论述。这里可以选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新文化运动等涉及近代教育的二三史实(不作全部要求)作为论据,进行逻辑清晰、言之有理的论述。最后,必须有一对自己论题的归纳总结,在结构上形成典型的“三段式”。28.(11分)[答案](1)产生原因: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传教士的推动;皇帝的支持;有识之士的推广。(每点1分,共4分)不能唤醒的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思想文化的专制。(每点1分,共3分)(2)特点:由被动到主动;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渐进性(历史阶段性,或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每点1分,共4分)

14[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等为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等信息,从历史、传教士、统治者和有识之士等方面,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原因。第(2)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角度可知近代中国社会不能唤醒的原因。(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西方的哲学、天文……等大量传入中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主要有:从被动到主动,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渐进性,内容丰富,途径多样等。29.(15分)[答案](1)变化:选区由地缘部落取代了原有的血缘部落;以村社成员确定公民身份,公民范围扩大;会议成员由部落抽签选出;五百人会议不只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还是政府的行政机关。(每点2分,共8分)(2)打击了贵族势力,使之日趋没落;扩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权利(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缓和了雅典的社会矛盾,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每点2分,答齐4点得7分)[解析](1)材料开始简要地介绍了梭伦设立的四百人会议情况,便于与文尾处五百人会议的情况作比较,从而得出选举方式和性质上的“变化”。另外,根据文中“以10个地域部落代替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新选区以村社成员确定公民身份,公民范围扩大,人数增多”等信息,也可得到两处“变化”。(2)本题要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改革的意义”。在材料中都能找到相关的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