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828813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2-27
《《有理数减法》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2.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渗透化归思想。3.熟练地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交流,发现运算规律,归纳运算法则。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条件,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教学难点 转化过程中符号的改变。课前准备计算:(1)4+(+3); (2)(—3)+5 (3)0+(—7)(3)7.2+4.8 (4)(-3)+(-5); (6) 7+(—3)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收看天气预报的同学都知道,今天,贺州的最低气温是1
2、5℃,最高气温是21℃;北京的最低气温是-3℃,最高气温是4℃,那么我市今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多少?北京的呢?(—)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 活动一: (一)提出问题:由上面问题可知,计算北京这天的温差可列式为:4—(—3)如何计算:4—(—3)呢? 4—(—3)=??+(—3)=4因为 7+(—3)=4所以 4—(—3)=7
3、 问题:我们每次进行的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都要这么想吗?由上面练习知:4+(+3)=7 因此 4—(—3)=4+(+3)问题:观察上面等式从左到右发生了什么变化?问题:把—3换成—5,—9,—11看看你的发现还成立吗?减数是正数结论还成立吗?被减数是负数呢?把—3变成8,10,13;把4换成0,—1,—5试试结果如何?问题: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的结论吗?(二)归纳法则师生共同得出: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问题:用字母如何表示这一法则呢? a—b=a+(—b)活动
4、二:例题学习: 例1.计算 (1)(—3)—(—5); (2)0—7(3)7.2—(—4。8); (4)(—3)—(—5) 解:(1)(—3)—(—5)=(—3)+5=2(2)0—7=0+(—7)=—7(3)7.2—(—4。8)=7。2+4。8=12(4)(—3)—(—5)=(—3)+(—5)=—8。 小结:由计算可知有理数的减法,被减数不变,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变为其相反数。练习:计算:(1)—1—2 ; (2)(+4)—(—7);(3)(—5)—(—
5、8);(4)0—(—5)(5)(—2。5)—5。9(6)1。9—(—0。6)例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米,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峰顶部比吐鲁番盆地底部高多少米?解: 8848—(—155)=8999(米) 答:珠穆朗峰顶部比吐鲁番盆地底部高8999米?轻松一刻:8848米有多高?你能用你身边的具体事物比较吗?练习:1、计算:(1)比2℃低8℃的温度; (2)比—3℃低6℃的温度2、某河流的水位第一天上升8cm,第二天下降7cm,第三天又下降了9cm,则第三天水位比刚开始的水位高多少
6、厘米?本课小结1.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困惑吗?布置作业 P25 3;教学反馈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发现,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形归纳运算法则,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本课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本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存在差异,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但还有些学生在将减
7、法转化为加法时,总弄不清该减去哪个数的相反数,有的甚至把被减数也改变符号,特别是减去一个正数时,往往又再加上该正数,如误解——=—+。因此,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完善。 本次学习,内容丰富,有专家对新课程的专题分析讲座;对课例的讲解;也有课堂实录,通过学习,收获不少,受益多多。现将学习感受总结如下:一、新课程理念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改变过去如何讲授结论,如何发现定理,公式,法则使学生理解,记忆,然后运用的教学方式,过去也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学习方法,但这只是教师的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这使得学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