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7499732
大小:34.9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2-17
《2017德育工作会议讲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德育工作会议讲话 工作的会议的内容其中讲到立德树人,教师首先要做到“立己德”。“立己德”重在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坚守精神家园与道德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多内容由本网站小编为您整理相关的文章2017德育工作的会议讲话内容,欢迎阅读与借鉴。 2017德育工作会议讲话 各位局长、各位校长、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是我到市教育局就任的第四天,今天的会议也是我参加的第一个有关基础教育的全市性会议。一上任就和大家一起商讨中小学德育工作,虽然不是刻意为之,但我相信这也不是巧合,这
2、是在提醒我牢记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刚才,新郑市介绍了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创新实践,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感悟;保华副局长针对当前学校德育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透彻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工作理念和具体措施,相信对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发挥引领作用。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认识。 哈佛大学的资深学者哈瑞•刘易斯教授写过一本书,叫《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众所周知,美国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正为追求卓越地位展开空前的竞争,在争夺优质师资和生
3、源的过程中,哈佛这所美国最富有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显然是赢家,但刘易斯教授以他在哈佛任教30多年的亲身经历,从“选择与方向”、“知识精英与公民意识”、“沟通、竞争与合作”等多个角度告诉大家,哈佛忘记了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 我无意去评说哈佛的功过,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教育人,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性,能够不断反思,坚持自我批判,这才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地方。同样是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校,我们所追求的卓越是否有灵魂相依?我们所追求的“优质教育”是否仅仅只关注狭隘的“质量”而忘记了教育的“本质”?
4、 教育是复杂的,但教育的本质并不复杂,就是让人生活得更美好,因此,公民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知识教育同等重要。 不可否认,郑州教育面对的诸多现实困难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大班额的现象普遍存在,高考升学压力大,教师数量不足,待遇也不高,等等。这种高度竞争型和资源短缺型的教育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家庭和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而德与才的孰重孰轻,社会上一度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其实早在北宋时期,司马光就曾给出了最为精辟的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
5、,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 哈佛大学忽视了教育之于人的价值,同样,教育对“人”的发现和认识,在新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新中国建立之初,教育被定位为“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后,教育又被定位为“生产力”。无论是把教育作为“上层建筑”,还是作为“生产力”,两者在性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把教育作为社会的一种工具,以工具来要求教育,泯灭了教育自身的特性。工具论立场下的教育,远离了“人”的发展与成长,关注的只是人的工具性一面,而非一个“真实的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思想
6、解放,人的问题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理论界开始认识到,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但我们对“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还局限于“社会决定人”的观点,教育因此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按社会的要求规定人的发展方向,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人。 应该承认,对教育的认识从“上层建筑”、“生产力”,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表明教育的轴心开始从“社会”向“人”转换,教育由工具性向本体性转换——人是教育的目的。 叶澜教授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
7、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教育就是教人如何好好做一个人,尤其是在教其“心”,从“性情”涵养上做起。这,也是教育最基本的常识。诚然,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但学校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不同于家庭和社会——学校的核心任务是让真、善、美在受教育者心中生发出来、扎根下去,学校存在的独特价值就在于打造一个经过选择的、过滤净化了的、理想的教育园地——在这里,教育者应尽力让学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健康成长。 不管家庭和社会道德是如何不尽如人意,我们的学校教育都应该始终坚持把受教育者培育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伟大的美国教育家约翰
8、•杜威认为,“学校是一个经过简化、净化以及平衡环境和文化遗产而形成的一个‘雏形的社会’”。今天,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需要牢固地坚守这样一种信念,并持之以恒地把学生教育成有道德的高尚之人。我们相信,学校德育不断传递的正能量一定能对社会产生正面影响。 一年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