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草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水到渠成地
2、对李时珍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精品文档★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
3、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习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组织交流。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断垣残壁、长满了青
4、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精品文档★ 【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是断垣残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网,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没有平整的床铺,没有口渴的饭菜,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
5、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请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在路上,他们饿了——,渴了——。他们白天——,晚上——。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在住宿条件上,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在这好几个月的察访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从而感受察访过程的艰辛。】 ②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错过了客店。想想:
6、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没有,没有,没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7★精品文档★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这样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甘于吃苦”的精神。①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②“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这一环
7、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在视“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这样的过程中扎实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①白天,赶路、采药,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