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易传》对往圣言行的引用和发挥

《杨氏易传》对往圣言行的引用和发挥

ID:73629075

大小:1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12-11

《杨氏易传》对往圣言行的引用和发挥_第1页
《杨氏易传》对往圣言行的引用和发挥_第2页
《杨氏易传》对往圣言行的引用和发挥_第3页
《杨氏易传》对往圣言行的引用和发挥_第4页
《杨氏易传》对往圣言行的引用和发挥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氏易传》对往圣言行的引用和发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杨氏易传》对往圣言行的引用和发挥摘要:杨简的《杨氏易传》是心学家解《易》的代表作,它在阐发易学和心学观点时,大量、频繁地引录或化用儒家经典中的圣人言行作为佐证,以求对其独树一帜的学说形成支撑。杨氏借先圣之口向人们传达出他“易理归一”“何思何虑”的学术观念。关键词:《杨氏易传》往圣言行易理归一何思何虑一、易理归一《杨氏易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下所论皆据此本)在卷一开篇便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他的易学观:易者,一也;一者,易之一也。其纯一者,名之曰乾;其纯一者,名之曰坤。其一一杂者,名之曰震、坎、艮、巽

2、、离、兑。其实皆易之异名,初无本末、精粗、大小之殊也,故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子思亦曰:“天地之道,其为物不二。”……不然,则孔子何以曰‘予一以贯之’,《中庸》何以曰“天地之道,其为物不二”?此处同时引用了孔子和子思的话。通观全书,“吾道一以贯之”在卷一中被引用2次,在卷十一中被引用1次。而“予一以贯之”共被引用4次,分别见于卷一、卷七、卷十和卷十六。这两句话都出自《论语》,意思是基本一致的。“吾道一以贯之”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3、?’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予一以贯之”则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话中含义是不难看出的,孔子想说明自己的学术体系有一个贯穿终始的主题――忠恕之道,孔子把“忠恕”作为为学和修身的根本而坚守不移;理解了“忠恕”,也就理解了夫子学说的核心和精髓。孔子口中的“一”宜解作“一个理念贯穿终始”,抑或“一个理念足以代表(整体的学术特色)”。而杨简将孔子的“一”解释为易理乃至万物的“同一”,否认了其本质上的差别性,在内

4、涵和用意上的改造不可谓不明显。子思所谓“天地之道,其为物不二”出自《中庸》:“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从整段文字来看,子思叙述的重心在一个“诚”字,“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和“其为物不二”都是对此而言。郑玄注曰:“言其德化与天地相似,可一言而尽,要在至诚。……言至诚无二,乃能生万物,多无数也。”孔颖达解释得更为详尽:“‘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者,言圣人之德能同于天地之道,欲

5、寻求所由,可一句之言而能尽其事理,正由于‘至诚’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者,言圣人行至诚,接待于物,不有差二,以此之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